搜索
查看: 7286|回复: 1

内地基金经理投资港股权证调查:两个月25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23 天

股指家园道亦有道特训营将上证指数拆解到底炒股要低调

发表于 2007-11-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地基金经理投资港股权证调查:两个月25倍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白色恋人 浏览:7286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消息称,中国内地基金经理赴港炒作中资股权证之事将被关注。




  该传言的逻辑链条是,借助中石油回归A股利好,公募基金通过不断推高A股中石化等大盘蓝筹股,基金经理则转而以私人身份登陆香港炒作诸如中石化、中石油等中资港股权证,以获取暴利。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包括基金经理在内的众多公募基金从业人员已登陆港股,在QDII竞相推出、港股直通车犹抱琵琶之时,他们参与了中资权证近几个月来的辉煌与荣耀。

  中资权证的宠儿如创设于今年5月的中石油(1270.HK)和中石化(3211.HK)认购权证,皆于9、10月起步,至11月1日收盘,分别大涨1875%和510%。

  究竟是疯狂还是估值回归的争议,还未来得及讨论,就已传出被关注的消息。11月2日,记者联络监管层某官员,该官员称未知此事,不过,他承认近日正在密切关注密集买入大盘蓝筹股的基金,提醒他们注意风险。

  调查传言

  对于内地基金经理在港参与中资权证炒作之事,这位官员说,“这不在我们的监控范围之内。”

  多位业内人士相信,此事存在可能性,因为多位基金经理均以实名在港开户,因而最终是否会以“抓现行”的方式划下句点,还难以测度。

  也有人士称,关注此动向容易但介入颇难。上海元昊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海峰认为,内地基金经理赴港投资权证,大幅获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港股估值的提升。

  “直到现在,我也认为中石油港股是低估的。”邓海峰说。邓的理由是期待中的成品油改革总会到来。

  此事的悲观者们说,由于前期中资股正股和权证的大幅上扬,出乎国际投行预料。这一度使得那些发行权证的国际投行,并未做好足够的对冲准备,以至于出现较大数额的亏损。

  传言说,包括荷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权证发行商,在这一轮权证上扬过程中,出现大幅亏损。

  一位基金经理说,“不过,发行商们亏钱只是传闻,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

  这位基金经理说,即便他们做足了对冲准备,也由于最后被迫行权时交出股票,而丧失了正股大幅上涨的机会成本。“从这一点来说,国际投行忽视了境内资金的力量,而导致利润的减少是有可能的。”

  而邓海峰则认为,理论上香港权证的发行商们是最大的利益获得方,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他们才会出现损失:

  其一,是中石油、中石化港股正股的非连续走势,比如它们跳空高开,按照权证对冲原理,发行商必须追涨杀跌,这会提高发行商的对冲成本;

  其二,是发行商没有做足100%的风险对冲。

  “从最近的走势来看,中石油和中石化确实出现非连续走势,但最终会给发行商带来多大的损失很难统计。”

  “1270.HK”魔方:两个月25倍

  东方证券金融衍生品业务高级分析师黄栋说,从今年9月中石油回归A股的消息传出之后,A股中石化就开始表现,与此同时,港股的中石油、中石化和对应权证还在沉寂。

  根据黄栋统计的一份数据,以9月3日为起点至10月31日,A股中石化(600028.SH)自9月4日便开始了上涨行情,至9月19日,已累计上涨11.32%。

  而与此同时,港股正股中国石化(0386.HK)和中石化认购权证却持续下跌。至9月18日,0386累计下跌3.55%,权证中的9681和3211则分别累计下跌51.33%和34.03%。

  “这主要是内地基金经理已经获知中石油要回归A股,并开始重仓中石化。而那时的香港,还不知道此事。”黄栋说。

  而一位基金经理也表示,香港投资人显然表现滞后。

  至9月20日消息明朗化时,内地资金已经开始做好港股权证的布局,其后,随着A股中石化的继续演绎,港股中石化、中石油的权证开始掀起狂飙行情。

  9月18日,9681和3211分别为0.219和0.475港元,次日便开始飞跃之旅,至10月31日,两只权证分别报收于2.77港元和3.5港元,分别较9月3日大涨515.56%和386.11%。而同期中石化A股的涨幅为60.51%,H股的涨幅为37.99%。

  “一般港股权证杠杆在5到10倍,这意味着H股上涨10%,权证将翻倍。内地基金经理推高A股中石化,则还要通过H股传导,从数据看,中石化权证四五倍左右是正常的。”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分析说。

  不过,他认为,内地的基金经理很难通过个人的力量改变中石化的价格,进而影响对港股权证的判断。

  也有人认为存在可能。一位私募的董事长说,“公募基金经理至少利用了信息,他们掌握一手的消息,有些甚至掌握了中石油的A股上市进度;第二是,这边中石化打上去,香港那边确实会有反应”。

  他以中石化10月15日涨停为例,当日中石化的两只认购权证9681和3211也分别大涨98%和52%。

  那一天,中石油(0857.HK)的两只认购权证1270和2133也分别大涨85%和47%,将A股和港股权证的5到10倍杠杆的系数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中1270表现最为卓越。

  这只由瑞银发行的认购权证,自今年5月11日发行2亿份,它在9月18日的价格仅为0.149港元,至9月28日就到了1.08港元,10月12日就到了2.26港元,次一交易日更是直接跃过3元,直冲4.18港元,至10月31日收于4.49港元,最高上涨2577%,涨了接近25倍。

  这之间的成交量也聚集在9月21日至10月22日的19个交易日,累计成交3.45亿份,日均成交1800万份,活跃程度令人惊羡。

  内地基金经理苦恼

  无缘A股成长而转战港股大获丰收的内地基金经理们尚未来得及庆贺,便传出可能被调查的传闻。

  而事实上,有关方面透过各种方式提示基金公司注意风险。

  一位基金经理说,不久前,基金公司总裁曾召开闭门会议,被要求注意流动性风险。

  其后,基金公司被迫减仓。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些小市值股票,如华联综超(600361.SH)。“现在基金的仓位都不高,平均大概不到八成。”有基金经理说。

  在小市值股票遭受冷遇之后,类似中石化这样的大盘蓝筹成为必选品种。“我们有些苦恼。在这样的市场,到底该买什么?A股太不好做了。”

  不过,多位基金经理仍然相信,近期A股并不会出现大跌行情,这源于基金们较低的仓位所致。

  风险偏好者如许小年11月1日,在上海发表言论,说扣除证券投资收益,A股真实业绩无几,泡沫程度已经盖过当年日本、中国台湾最鼎盛之时,面临破裂风险。

  不过,这似乎只是学界的一厢情愿。

  “你赞成许小年的观点吗?”

  “我们只相信自己的!”北京一家大型基金总经理说,“人口、创新等多种因素让我们看好未来”。

    相关新闻:

    机构设计蓝筹AH联动 香港窝轮投资涌动

  在A股蓝筹股的强劲拉动下,有人惊呼泡泡开始游向H股。

  香港正股市场呈向上趋势,香港的“窝轮”(权证)市场凸现活跃。11月5日中石油A股登陆,或将再次掀起港股“窝轮”狂涨的风潮。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一批玩转香港“窝轮”的人群中,还有部分内地基金投资人员的身影暗流涌动,这似乎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中石化价值“再发现”

  今年国庆节前后,机构忽然开始对中国石化(600028.SH)(股吧行情资讯)价值“重新发现”。其间,中国石化A股价格大幅上涨,而机构席位亦是频繁出没其中。

  自9月27日至15日,中国石化A股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累计上涨了40.75%,远远超过了上证指数同期涨幅12.95%。同时,在这八个交易日中更是收出了两个鲜红的涨停板。

  而根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5日涨停的中国石化A股单日成交额达到了68.12亿元,买卖金额最大的前五名中,有5家机构专用席位,其中买入金额最大的三家机构合计买入了13.99亿元,卖出的两大机构席位则仅仅卖出了4.67亿元。而买入金额最大的机构席位在15日当天共买入了7.54亿元中国石化股票。

  另一方面,中国石化(0386.HK)亦是扶摇直上。从10月9日到10月15日的连续五个交易日中均以阳线收盘,累计涨幅达到了36.42%。15日当天更是承接A股涨停的气势大涨了13.68%。

  “AH股的联动趋势非常明显,从8月20日中国外管局宣布港股直通车将开通的时点看,35家A+H股的股票中,涨幅前5位的股票香港和内地市场的股价表现很相近,”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指出,“原因有三,一是两地共同的公司越来越多,二是QDII的开通,三是港股直通车未来的开通。”

  问题在于,近段时间内,国际一些大机构纷纷减持中石化H股。联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荷兰银行于9月下旬被减持逾2.5亿股中石化H股,套现逾23亿港元。那么,谁才是操作中石化H股的真正主力?

  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背景是,截至9月底,国内机构获得的QDII投资额度已超过300亿美元。

  而在业内,一种两地市场联动性观点在市场流传:由于A股流通股本远小于H股股本,部分实力派资金机构通过用少量资金拉高A股价格,实现其大量资金通过A股带动H股价格的上涨而套现获利。

  “窝轮”狂欢 

  香港“窝轮”有能量把因AH股联动而制造的丰厚收益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法国兴业证券权证部李锦对记者表示,从9月中旬开始计算,中石油正股当时的价格介于11~12港元之间,到如今却已经超过了20块钱,其正股涨了70%,但在中石油部分认购权证上,这个数字则为600%-700%,足足放大了6到7倍。

  这种倍数级的利润诱惑,使得资金除了极力吸正股之外,亦大举涌入相关窝轮。

  李锦指出,随着QDII进入港股,权证交易会更加火爆,而市场上权证焦点主要还是集中在中资大盘股身上。

  公开的信息显示,从8月17日到10月17日,共有约27亿港元净流入香港认购权证。当中,约有8亿元净流入中油认购权证,约有6亿元净流入中化认购权证。此段时间内,恒指以及国指累计最大升幅分别为10639点及10263点,而在此过程中,中石油正股的升幅达1.16倍,中石化正股的升幅达89%。

  而在10月15日,中石化A股涨停的当天,港股“窝轮”市场成交金额超过4500亿港元,再创新的成交纪录。当天成交资料显示,中石油“窝轮”成为市场上成交最多的“窝轮”,成交金额高达103.5亿港元,并占全日“窝轮”成交比重22.4%。全日中石化“窝轮”交投也是相当活跃,成为市场上第四大成交“窝轮”,占全日“窝轮”成交比重8.2%。

  同时,中石油认购权证则自9月份已录得资金流入,直至10月15日累积流入金额达17亿元,为香港市场中最活跃的“窝轮”项目。

  某香港证券业人士透露,以过去2星期为例,香港市场的权证总成交额为400亿。通过与一些内地的银行、经纪人交流中发现,内地过去炒权证的人可能占到总成交额的一半,即50%左右,当然这个比例只能用在个别权证上,并不能说这个比例就是内地到香港炒权证的比例。

  另类“老鼠仓”

  上述香港证券业人士表示,近期内地客来港开户的情况增多。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该公司每100个新客户中,便约有40至50个为内地客户。而据记者的了解,这其中也显现了部分基金的从业高管或其家人的身影。

  而据了解,目前内地资金进入香港多为三种方式,其一是香港证券公司在内地分支机构帮助开户;其二是内地证券公司香港子机构的上海办事处帮助开户;其三是内地投资者直接到香港,通过香港证券公司或者商业银行开户。而如果是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则还可通过地下钱庄进行操作。

  在这番“机构拉动A股蓝筹-H股联动-对应‘窝轮’大涨”的过程中,国内基金从业人员的无风险套利模式是否可说是“老鼠仓”的变种?

  “老鼠仓是我们的一个特色,香港市场允许从业人员炒,但是要公布你炒的情况,你指出的这种情况可能还不算是老鼠仓,” 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檀木林指出,“虽然内地基金从业人员不允许操作内地股票,而香港却没有法律规定内地的基金管理人员不允许在香港投资证券。但是香港市场的监管还是比较严格的,香港市场对投资者还是比较负责任的,他们在信息披露方面工作做的很好。”

  “现在港股直通车还没有开,如果真有基金从业人员到香港炒权证的情况则都是灰色的,很难查出到底有多少资金去炒香港的权证了。”陈李指出。

  “港股直通车开通以后,中国证监会可以做到有效监管,不过这种形式是不可能完全杜绝,这还需要继续强有力的监管。”檀木林最后表示。(21世纪经济报道
参与人数 1奖励 +50 时间 理由
股民阿甘 + 50 2007-11-3 17:43 帖子很棒,加分鼓励,期待您更多优秀帖 ...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0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22*: 另类老鼠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1 18:36 , Processed in 0.031119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