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hefeiddd

一个笨蛋的股指交易记录-------地狱级炒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久远 我们就永远不会倦怠

看得久远 我们就永远不会倦怠

与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但斌对话


张志雄:您当时是怎么进入投资这行的?

但斌:选择投资这行对我来说是非常偶然的。为什么说偶然,因为我大学的专业是体育,本应在高校当体育教师,但这一切又仿佛是早已注定,准确地说,是生活的自然法则选择我去从事投资。


张志雄:能不能具体回忆一下你大学时的情况。

但斌: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练习排球,后来在河南大学读体育专业,主修体育理论。体育磨练了我的精神和意志,这种磨练往往能让一个人通过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的考验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比如李宁就是不错的企业家,邓亚萍也攻读了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和剑桥的博士并且成为很有成就的人。各行各业中出类拔萃的人物都少不了这种品质,但体育训练的艰苦确实能把精神和意志力升华。

大学时,我是学校体育系里最勤奋的学生,没有人像我一样天天晚上都去图书馆看书,而且闭馆后常到教室里看到凌晨一点。我甚至在国家级体育学术刊物上发表体育论文,1989年2月发表在《武汉体院学报》上的“体育地理学探析”一文,首次在国内提出体育地理学的概念,当时连学校里的许多教授都没有做到过,毕业后最大的可能是留校任教,如果没有经历1989年这段特殊时期,我会从事体育教学或去读体院的研究生。


从技术分析坚定地转向价值投资


张志雄:您是从1993年进入投资行业的。

但斌:1992年底开始接触股票市场并尝试着用自己的一点小钱买卖股票。1993年2月,我进入深圳新兰德投资咨询公司培训部担任证券分析师,从事技术分析。两年多后,加入朋友组建的一家名为深圳巨澜投资分析科技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

之后进入君安证券,稍后到研究所当研究员。君安证券和国泰证券合并后,我又做了一年多研究。在证券公司研究所的3年里,我学会了用不一样的角度看企业,也就是基本面研究。在此期间,我获得过国泰君安董事会办公室颁发的国泰君安证券投资研究奖励基金一等奖。

离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后,我去了大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任首席投资经理。2002年12月,我开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经理生涯。2004年我们创建了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0月东方港湾管理资产合计人民币5亿—6亿元,2004—2006年9月复合回报率在76%。


张志雄:东方港湾成立三年来,每年的累计业绩如何?

但斌:2004年全年的收益率是54.33%(上证综指同期下跌了12.51%);2005年全年的收益率是38.00%(上证综指同期下跌了8.34%);2006年1—9月,收益率是122.20%(上证综指同期上涨了50.93%)。


张志雄:你进入投资业后的一个阶段中似乎对技术分析很感兴趣。

但斌:在技术分析中,我主要研究波浪理论。如果从宏观层面来看,技术分析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是有些价值的,比如波浪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变化”展开叙述的,这是从远处着眼。

但在微观层面,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导致结论的五花八门。比如波浪理论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各浪的位置,如果分不清楚大小浪,而在一个小小的波动上斤斤计较,肯定会出问题。技术分析可以用作事后解释,在细微的市场变化中用来预测,效果甚微。


张志雄:你为什么从技术分析转向价值投资?

但斌:最初我在新兰德用技术分析来研究股票,后来参与组建巨澜投资,走的也是这条路。对我而言,进入君安证券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在那里我学会了基本面研究。君安研究所与后来的国泰君安研究所非常注重从行业、企业的角度分析股票,我的投资习惯在这里第一次得以转变。

在投资结果上,我用技术分析没赚到钱,改用价值投资方法后赚到了很多钱,从技术分析到价值投资的转变,是我学习改正再学习再改正不断进步的过程。


张志雄:在20世纪90年代,内地券商的主流手法是操纵股价,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但斌:在君安证券时,我对券商做庄等行为就很不认同。后来大鹏证券因做庄五矿发展、广电网络、国投原宜等原因而倒闭,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想法:不符合常识的事情必然会垮台。何谓“不符合常识”?假如一个庄家每次都赢,理论上它可以把所有人的钱都赢光。但这是一个不可能延续的游戏,所以后来南方、大鹏都失败了,接下来,更多的券商也倒闭了。

真正转向价值投资是21世纪初我投资香港股票这段时期。


张志雄:可以具体谈一下么?

但斌:2000年到2001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发生股灾,股指从5,000多点一路跌到1,000多点,当时凭着技术分析的功底,我认为一个历史性的大机会来了。问题是投资什么,我们所熟悉的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就是互联网公司,那时候,身边的人比如我女儿已经开始应用网上教育,我便觉得互联网公司不错,于是,我让一位客户拿了100万美元去香港到美林证券开户准备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股票。但在香港美林证券,一个高级财务顾问建议我的客户别买,认为它们都得完蛋,其实当时如果按我们事先确定好的计划买了网易、新浪、搜狐,现在就变成了几千万美元。

错过了买入互联网股票股票的最好机会,后来我们索性直接投资在香港市场上市的内地上市公司,如同仁堂科技、宁沪高速、沪杭甬、深高速等几只股票,买入的位置基本上无风险。除了它们股价很低之外,我们也是通过仔细分析企业的基本面后才买进的,结果深高速赚得略少点,只有两倍多,其他股票都赚了四五倍。这次我很安全地赚到了很多钱。这段在香港的投资经历坚定了我的投资理念——要选最好的企业投资。

从2003年起,我们又转到内地来投资,在A股市场上,我们成功地挖掘了一个个企业,我的投资理念也逐渐成形了。


张志雄: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您如何评价当年从技术分析到如今的转变。

但斌:大陆证券市场初期受台湾的影响较大,而台湾流行的就是技术分析,其进入门槛很低。从这点而言,我能从技术分析进入证券行业是较为幸运的。

至于转向价值投资,我认为这是和巴菲特一样的选择。巴菲特刚涉足股市时足足画了10年的图表,师从格雷厄姆后才真正转变成一名价值投资者。当然,对技术分析我也要说两句:它并没有严重到“人生的歧途”这么极端。在素以倚重深入的基本面分析,来缔造始终如一业绩而闻名於世的富达公司里,安东尼波顿依然以“股价走势图来辅强传统的基本面分析,波顿至今仍保有这项兴趣。”巴菲特在研究过10图表后,是再也不感兴趣了,你可以像巴菲特一样,也可以像安东尼波顿先生一样,你选择谁,完全在你自己。

我认为,任何事物都需要经历成长阶段,内地证券市场第一代投资人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技术分析。对我而言,是在不断遭受挫折,反复学习、体会海外各种投资理念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名价值投资者的。


张志雄:1991年,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证券专业方面的书,记得有一本台湾人写得很浅显的股票书籍,我是如获至宝。不过,当时的证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很不欣赏技术分析,他说看到这类股评就让人想起香港报纸上的马经。所以,我在当时就没怎么沾技术分析的边。当然,那时我们在上海证券报提倡的“长期投资”观念也很成问题。说来话长,令我好奇的是,您是怎么想到出来做私募基金的。

但斌:20世纪90年代在在证券机构工作期间,我有很多想法和投资理念,但受制于公司制度和各种内部关系而无法实施。既然在国营机构没有机会,那我自己要去创造机会,最终我选择了做私募基金,我觉得这样才有可能把这么多年的想法和理念付诸实践。


张志雄:当时怎么不去共同基金呢?

但斌:当时共同基金大多是脱胎于券商,我觉得它们的内部制度差不多,不适合我。


张志雄:从1993年算起,你已有13年的投资生涯。你还记得第一次投资成功的经历吗?

但斌:1993年,我的公司老板拿出50万元让我替他买股票,从当年2月到9月,我把股票市值做到了70万元。有一个很好的回报以后,这些老板的朋友或者一些其他朋友,觉得能挣钱,就拿一些钱来。那时候本加上盈利,差不多250万。


张志雄:然后呢?

但斌:1993年9月牛市接近尾声,我得到消息说深深房有大机会,就投入了所有资金,后来股市大跌,盈利全部回吐。为了弥补损失,接下来我不断做短线,结果亏了一半本金。


张志雄:但这还不是你投资遭受到的最大挫折吧。

但斌:1995年做多国债期货是我遭受的最大挫折。当时内地很多机构都在做国债期货,我向所在营业部的老总建议能不能也做国债期货,他说可以。那时正好我有个朋友做股票钱都快亏光了,俩人一合计做期货吧,我们跟着庄家一路做多,赚了很多钱。

1995年3月23日,我本想退出市场,但第二天早上又决定再做一把多头,结果遇上因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砸盘的“3.27”事件,我们被强行交割,协议平仓,结果不管之前赚了多少钱都吐了回去。

这次挫折给了我深刻的教训,如果当时有明确的投资计划,我们会严格遵守操作纪律,也就不会损失得如此惨重。


张志雄:对这些投资成败,你现在怎么看?

但斌:庆幸的是,我在很年轻、钱还少的时候严重失误了几次,否则,重新站立起来的机会便少了很多。至于成功,我现在还谈不上,未来的路更遥远,但愿上帝能给我足够的时间来实现他的意旨。


张志雄:你现在的投资哲学是什么?

但斌:用“龟兔赛跑”概括我的投资心得非常恰当。以我的理解,兔子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因为投资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有句古话叫“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兔子跑得再快,但只能活几年,而乌龟可以爬一万年,考虑到时间因素,胜负自然分明。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要为长期而买进!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我们今天所买入的股票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而是属于整个家族的,我们应该为子孙担负起此刻的责任。

从哲学的角度讲,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许多抉择,有些抉择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你要成为什么样的投资者?选择寓言中的兔子还是乌龟?答案是唯一的,没有第二种选择。


张志雄:在向价值投资者转变的过程中,什么人给过你启迪?

但斌: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和菲利普·费雪等投资大师的思想是我取之不尽的源泉,他们都把研究企业作为投资的出发点。有所不同的是,格雷厄姆的价值概念和费雪的成长概念是价值投资的基石,巴菲特是价值投资最坚定的执行者,他承袭了前两位的理论,又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并发扬光大。巴菲特还拥有超越世人的眼光,可以在困境中看出前途所在。


张志雄:什么样的投资书籍使你受益匪浅?

但斌:《聪明投资人》、《证券分析》、《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怎样选择成长股》、《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和《股票作手回忆录》等。


张志雄:现在很多人把巴菲特当成神来崇拜,其投资方法也被奉为圭臬。

但斌: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很简单,但是巴菲特的精神、境界、修养,一般人很难学到。巴菲特的财富观也很难为常人理解。就投资方法而言,巴菲特达到了极致。


张志雄:你为何对巴菲特如此推崇?

但斌:我以前举过例子,一个人醒来,他发现自己拥有了巴菲特的财富,他会怎么想?绝大多数人肯定是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走路都可以横着走。但是巴菲特可能只是觉得:上帝假借我的头脑完成我应该完成的事情,荣耀是上帝的,财富是社会的。于是他又把财富交还给社会。只有这样的人,上帝才可能把足够多的财富交给他来管理。我达不到他的高度,但我会努力接近。


张志雄:借鉴了大师的投资心得后,东方港湾是否开发出了自己的投研体系?

但斌:我们现在还没有开发出自己的投资研究方法,最多只是复制巴菲特的以公司价值为投资核心的投研方法。


张志雄:您觉得您的投资方法与众不同或有明显差别吗?请举例子。

但斌:我不很清楚众人的方法是怎样的,如果是炒短线,抓时机做波段,或者坐庄,我想可能根本上就不同吧。我以合适甚至低廉的价格买入并持有经营优秀而又持久的企业,应该也有其他人这么做吧。我们只是普通的投资人,而且我们认为投资没有秘密。


张志雄:如何看待大师们所说的成长和价值?

但斌:价值和成长不是截然分开的两面,就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价值投资中包含了对公司成长的考虑。我们投资一家企业,不单纯是格雷厄姆说的“捡香烟屁股”的方式——仅仅评估其硬性资产的价值,我们还很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比如品牌等对企业业务增长和盈利提升的持续正面作用。


坚持价值投资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张志雄:您如何看待选时和选股?

但斌:要持续正确判断时机的抉择,这是超越常人的能力范围的,也许有人能够做到,但就我的投资生涯来说,我不认为这是具有可靠性的做法。我们投的是公司,只是通过股票市场去持有一定的份额。


张志雄:请举例失败的选股或选时例子。

但斌:在过去3-4年中,我没有做过选时,而从选股而言,我认为持有的公司都很让我满意。


张志雄:如何看待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

但斌:我们主动投资一家公司,看好的是其产品及市场竞争力,欣赏的是公司管理团队,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我们既不会消极地构建一个模拟指数的投资组合,也不会频繁干预公司战略和管理。


张志雄:你如何选股?有什么标准?有什么投什么不投吗?

但斌:第一、领导层必须诚信,具有专业能力,勤奋,战略正确,并愿意为股东创造价值;第二、它应该是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第三、我们很关注企业的ROE(净资产回报率)和ROE上升的能力;第四、我们很关注企业收益的现金流质量;


张志雄:你们较为关注企业净资产回报率(ROE)及其上升能力,为什么?

但斌:ROE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选择的企业基本是没有负债的,现金流均为正值,我们主要投资像贵州茅台这样的公司,别说负债没有,账目上都是预付账款,有巨额的真实收益。当然处于扩张期需要大量现金的企业,比如万科和招商银行,需要另行分析。从字面上解释,ROE是股东投入所获取的回报。


张志雄:在你们的投资组合中也有万科,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它的?

但斌:我们很早就注意到了万科,认可其经营能力,2004年东方港湾成立时我们就买进了万科。


张志雄:为什么在人们普遍看淡房地产市场前景时,万科能持续看涨?

但斌:能否在行业遇到危机时表现得更出色,是判断一家好企业的根本标准。如果所谓的行业龙头在危机时不能表现得比其他企业更出色,说明其本身是有问题的。行业的不景气恰恰可以检验出这样的企业,我们可以借机放弃。

事实上,万科2006年显现出了行业龙头的实力,它本来预计拿地1,000万平方米,而实际拿到了1,300万-1,400万平方米左右的土地。对比行业繁荣期,现在万科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其在杭州、厦门等地拿地十分容易,这是非常不错的表现。

伟大的公司往往可以利用行业危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例如中集集团,利用集装箱制造业整体低迷期消灭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张志雄:说到品牌企业,你觉得同仁堂这家公司如何?

但斌:同仁堂是中国老字号品牌代表,但其缺点是:增长放缓、管理层进取心不足,因此我们一直关注但在A股市场并没买入。


张志雄:你们在什么情况下卖出一只股票?

但斌:真正的好企业是非卖品。但通常企业都有生命周期,在其经营开始转坏或者股价已经极度高估的情况下,需要卖出股票。注意我说的是极度高估时,我们才会卖出股票。如果股价稍微有些溢价,我们不会卖出,因为用便宜的价格再买一家逊色的公司对我们而言没有吸引力。


张志雄:相比其他机构投资者,你们交易频繁吗?

但斌:经纪商对我们很有意见。不同于大多数投资机构,我们现在基本上没有交易,买进后就一直持有。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巴菲特长期持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什么全球模仿他的人还是那么少。我的朋友们回答是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如果答案真是这样,印度有印度的国情,日本有日本的国情……总之各国有各国的国情,价值投资的标准就无从谈起。

我认为,价值投资应该有一个超越国度的评价体系。投资界总有各种借口:共同基金说资金的性质使我们做不到价值投资,私募基金也会说受到客户的压力更大,因而无法坚持长期持有,但对我们而言,坚持价值投资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张志雄:你们的客户难道没有给你们施加压力,甚至赎回么?

但斌:客户如果不认可我们的理念,我们一开始就不会接受其资金。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人产生疑虑,我们会用事实说服他。

比如我们有些后来的客户刚买进烟台万华时,股价从16元多跌到9元多,有的客户动摇了,我们就和他一起实地调查上市公司,看看这家公司到底怎么样。我们投资的是实实在在的公司,市场波动无法改变公司的内在价值。经过和客户的反复沟通,现在客户都能理解我们的投资思路,认可价值投资的理念。


张志雄:但是遇到市场狂跌时,你们就没有动摇过?

但斌:市场狂跌正是我们买入的机会。一家好公司平时是8元交易,股价随市场狂跌至5元甚至4元,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寻找的绝佳买点吗?在这种情况下,只会让我有一种遗憾——没有更多的钱买入更多的股票。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惧怕熊市,在牛市中反而会发生一些问题。


张志雄:如何让客户与你们一起在狂风暴雨中坚守?

但斌:好的企业像宝石一样珍贵,做投资就是要找到这样的企业并加以珍藏。但是长期投资者要穿越周期,穿越历史,如何才能坚持到底?这时候就要借鉴历史的经验,思考如何在乐观和恐惧中处理好自己的投资。

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投资的智慧,投资不是买进后再去应对,而是要让别人感觉到你每时每刻都在担负责任。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有效说服客户。

现在我感到我们不仅仅是在做投资,更是在从事财富管理。如何让财富穿越几代人,实现世代相传,这是超越炒股的全新观念。


张志雄:如何让客户接受你的世代财富管理观念?

但斌:现在客户拿一笔钱找投资经理,一般是问一年或者五年回报多少。但我们会从他孩子未来的生活以及父母家人的角度来规划这笔钱,有时候客户会想到这笔钱另有用处,我们会建议他少投一点。

恰恰是因为世代财富管理,价值投资的长期稳定性回报才凸现出来。


张志雄:能不能列举3只可以持有10年的股票,让大家进一步理解长期投资理念。

但斌:我们的第一个客户就签订了10年财富管理合同,我们给他做了一个投资组合,里面选取了我们判断未来10年可以战胜市场波动的股票,主要有贵州茅台、深万科、招商银行和烟台万华。

以烟台万华为例,它是在2001年A股行情最高点时上市的,过去几年大盘一路下行,上证综指最低至998点。但如果在烟台万华上市时投资1,000万元,现在分红累计是1,000万元,股价则上涨了10倍,现在你账上应该有1.11亿元。所以,好的投资回报要靠企业分红和内生性增长,而不只是简单预测市盈率变动等这些不稳定的因素。投资好的企业可以穿越周期,即便是经历大熊市,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张志雄:介绍一下烟台万华吧。

但斌:烟台万华的主营产品——MDI是一种化工产品,烟台万华是MDI全球仅有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家生产商之一,中国也因此成为第4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

烟台万华在化工行业中的地位如何呢?石化行业有18个大门类,中石化拥有17个门类唯独MDI不能生产,可见烟台万华技术壁垒之高。


实地调研与公司的选择标准


张志雄:巴菲特在上世纪60年代末解散自己的基金离开市场,因为他判断股市总体已经绝对高估。假设A股在2008年或者2010年处于绝对高估,你们如何操作?

但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绝对是卖出股票。不过内地股市泡沫来得没有那么快,至少十年后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看内地大多数企业,比如万科,其总市值目前才300多亿元人民币,而香港一些大型地产公司市值都在数千亿港元。就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以及十五年左右的经济快速成长期而言,万科市值最终达到三、五千亿人民币是很正常的。2008年和2010年万科还达不到这个规模,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时间。


张志雄:假设一下,万科达到四十多倍甚至五十多倍的市盈率,你也不认为它被高估?

但斌:从静态看,肯定是高估的。但看动态市盈率,比如万科通过收购兼并,买进了20家8倍市盈率的企业,其市盈率就会大大降低。从长期看,企业通过内生增长会不断拉低市盈率,比如平安保险目前市盈率很高,但如果五年内平安资产管理的业务规模能达到5,000亿元,其市盈率会被大幅拉低。再比如微软,早年在80倍市盈率的情况下股价仍能持续翻番,也是凭借其内生性增长。


张志雄:过去三年中你实地调研了多少家上市公司?

但斌:50多家。


张志雄:你觉得必须实地调研重仓的投资项目吗?

但斌:是的,我很在意是什么人在经营这个企业。


张志雄:有人认为读企业的报表和研究报告比实地调研更好。

但斌:实地调研对投资非常有好处,我去过很多家公司后,判断企业好坏的灵敏度大大增强了,一家公司的日常管理和文化制度等方面决定了其质地。比如说参加股东大会,你是有可能通过观察上市公司高层人员细微的互动,哪怕一个眼神也许就会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当然这需要有极强的感受和阅读人的能力。


张志雄:你遇到那种善于做表面功夫的公司或者管理者,该如何判断?

但斌:我的经历使我在判断能力方面有不少优势。小时候,我不是一个好孩子,打架闹事都有过。后来,又从社会底层开始奋斗,历经磨难,和三教九流的人打过交道。现在我看过一个人后,凭直觉就能判断其好坏,企业如人,所以看企业也差不离。


张志雄:举个例子吧,比如你去贵州茅台见到的是谁,对方是怎样的,由此对公司作出了什么判断?

但斌:茅台接待我们的是季克良(注:茅台集团董事长),一位满头白发、非常慈祥的老人,出身江苏的酿酒世家,后来去了茅台,在茅台干了一辈子,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值得信赖。

茅台其他管理层也很有眼光,股份公司的董事长袁仁国写过很多文章,比如《茅台品牌的传统继承与价值创新》,这篇文章让人感到袁仁国的境界非常高,其对企业发展观的阐述非常符合我们对好企业的看法。茅台是民族品牌,如果一个人不是德才兼备,很难做到高管位置。

真正的好企业需要一个好的经营者,带领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具备传承能力,当然还需要身处有前途的行业。具备了这些条件,企业将创造伟大的事业。


张志雄:再举一个你认为管理层有点问题而让你放弃的上市公司吧。

但斌:有一家从行业和公司质量讲都不错的公司,我不必说它的名字了吧,但它的领导人是一位枭雄,能力确实很强,却让人不放心其内在的品质。我们就放弃了这家公司。


张志雄:谢谢你的坦率。你们公司现在有几个人?

但斌:我们东方港湾现在有9个人。


张志雄:你们现在主要投资几只股票?

但斌:主要是6只,地产行业里有万科、招商地产和华侨城,这3只股票可以算1只,主要是基于行业投资,均衡这个行业中有显著竞争力的企业。


张志雄:你每天都看很多研究报告吗?

但斌:并不是每天都看,很多券商出了不同的研究报告时会看一下。


张志雄:您每天阅读哪些类型的报告?

但斌:主要还是看招股说明书、年报以及公司公告,还有一些研究员写的我感兴趣的行业或公司的研究报告,他们能够提供一些我没有考虑过的视角。


张志雄:您如何使用研究员?

但斌:我希望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逻辑上要完整和合理,不要简单遵从常规看法,尽可能深入去了解一家企业,这很辛苦也不容易,但是投资要成功就无法规避这些努力。


张志雄:您自己做研究的经历及心得?

但斌:不要丧失大局观,这是框架,但是一定要兼顾诸多关键细节。


张志雄:如何防止选择公司失败?

但斌:失败是无法避免的,只是通过细致的研究,持续的观察,尽可能减少失败的次数。


张志雄:您如何看待或利用市场共识?

但斌:还是那句话,别人怎么想和我怎么做没有太多的关系,或者说没有关系。


张志雄:您认为目前的投资团队中最重要的人是您吗?还是其他人谁最重要?

但斌:我认为这是一个协同工作的机制,没有说谁一定更重要,也许我的工作性质决定需要对很多事情作出决定。但是我得说,每个人都很重要,尤其是当他努力去了解一家公司的时候


张志雄:您经常与多少位分析师通电话或见面?

但斌:我会看对一个行业或者一家特定的公司,有哪位研究员具有超出他人的深度和准确理解力,我会和他保持联系。时间上并不固定,数量也不好说,好的研究员是很宝贵的,我很敬重他们。


张志雄:有过止盈或止损的事件吗?请评价。

但斌:前几年我们投过深赤湾,在比较好的价位上我们把持股售出了,促使我作出这个决定的考虑因素是赤湾的地理局限,造成它的岸线无法扩张,这限制了企业业务的扩展。


张志雄:请举例说明您最后悔的一件投资事件。

但斌:没有,即便是早年的失误,于我而言也是财富。


张志雄:您害怕过吗?请举例

但斌:因为我现在投的都是中国优秀的企业,我也在持续地观察它们的表现,所以如果这样都无法夜夜安枕,我想其他的做法应该更难。



张志雄:现在有一种说法,私募基金只不过利用了共同基金的研究投资信息,你对此怎么看呢。

但斌:肯定不是如此。现在信息浩如烟海,真正赚钱还得看个人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共同基金自身的研究人员数量以及获得的经纪商支持,使得它们覆盖的行业范围和公司家数会多于我们,不排除在交流过程中给我们带来启发,但是我们投资的核心是选择有限的几家极为出色的公司,因为对个别公司的研究和人力资源配置,并不显示劣势,相反有更强的优势。


天真和质朴体现出企业的透明度


张志雄:你的新投资想法通常来自于哪里?

但斌:来源会有很多种,如常识以及经济类(也包括很多非经济类)的杂志和报刊;与投资行业、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员交流,他们都可能给我以启发。我们并不是争取抓住所有的机会,而是把握能够把握的机会,这需要敞开心胸去倾听,观察社会和人群的变化,而不是固执己见。

我不会去讨论当前的热点板块,因为我的投资将持有足够长的时间,买得比人家早,或者晚一点,根本不是决定结果的因素。巴菲特现在才买入Wal-mart,就是个例子。

例如,我在好几年前观察到,尽管女儿还很小但已经开始频繁使用互联网,个别朋友已经把QQ号印制在名片上。这促使我去关注互联网公司,现在我们持有香港股市中的腾讯控股。


张志雄:你决定长期投资一家公司时,最看重的品质是什么?

但斌:企业如人,个人的优秀品质,比如天真、质朴、待人真诚也应是好企业所具备的。好的企业必须拥有一些质朴的东西,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相反,老谋深算的企业总存在着问题。

所谓天真和质朴就体现了企业的透明度,好的企业不怕给大家看,不好的企业则惧怕透明。


张志雄:在诚信环境很差的中国,好企业家不容易找啊。

但斌:中国历来不缺少救国救民的企业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来涌现出来多少爱国的企业家啊。

为什么我们看好烟台万华,在接触了丁建生等公司领导后,我发现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不为国外企业高薪挖角所动,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怀疑这样的企业家呢?


张志雄:当年四川长虹的倪润峰高举民族工业的大旗,但后来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

但斌:产业的变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比如一家企业过去生产马鞭,但现在已经不用这些东西了,它不变革,就会衰亡。每一代总有每一代的企业图腾出现,下一代人又用其他企业来担负这种责任,江山代有”名企”出。现在的华为和中兴通讯就扛起了民族通讯行业的大旗。我认为,产业的变革跟个人的雄心并没有很密切的关系。


张志雄:你的职业生涯中,就有在好企业但没有成功的经历。

但斌:从君安证券到大鹏证券,倒下的原因不一,但带来的震撼是相同的。

君安证券那么好的公司在一夜之间突然倒下,带给我的震撼非常大。以君安证券的资质和潜力,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美林、摩根士丹利。至于君安证券是如何倒下的,有的人说是内部关系没有平衡好,也有人说是跟市场大环境有关,如果君安证券现在MB0就会没什么事。大鹏证券是因为投资失误而倒闭的,本来我有机会去阻止错误的投资的,却没有发挥作用,就那样看着它一步一步垮掉,真的非常遗憾。

有了这些经历,我感觉到伟大的公司不能只关注自己的经营能力,还必须具备社会良心、开放、谦逊、负责任等等品质。


投资能否成功取决于个人的性格


张志雄:你觉得成功的投资人取得成功的最关键要素是什么?

但斌:投资者彼此的知识结构相差不多,差别只在于个人的性格。每个人所经历的生活苦难和挫折,所受到的教育和教训都是一笔笔丰富的阅历,这些阅历最终会凝结到性格上,成为个人的财富。比如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解很容易,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坚持下去。


张志雄:有没有受到性格驱使而放弃或者坚持某个投资的例子。

但斌: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先买了贵州茅台,结果赚了一点点钱就跑掉了。后来他买东阿阿胶,听说当地原料出了点问题,又赶紧卖出去。类似的操作还有不少,这完全是他过于敏感的性格所致。

再比如坚持。我们在2003年买了高速公路股票,正好碰上SARS,情况很糟糕,一般人会赶忙把股票卖掉,但我们始终持有,这也是性格所致。


张志雄:你认为助自己成功的性格是什么?

但斌:第一、坚忍,应对困境的韧性和达观态度;

第二、坚持原则,在纷扰变化和外界压力之下不偏离原则立场;

第三、追求真理,持续学习;

第四、与人分享的人生态度;

第五、大局观,放大看世界的视角;

第六、执行力,谋定而后动,绝不犹豫;

第七、细节不放松。


张志雄:什么人对你性格的形成影响较大?

但斌:父亲和一位亲戚。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父亲,他教我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是我最核心的人生观。如上初三的时候,我们球队的男孩子都比较调皮,有的早恋了,我父亲对此非常开明,他对我说:“你对女孩子要尊重。”一句很普通的话,但对我影响很大。

此外,我的一位亲戚对我的人生也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是老红军,当过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我们每年都要到他家里去。受到他言谈举止中英雄主义的感染,我很小的时候就有未来做将军上疆场的想法,这有助于我的进取心和坚韧品质的形成。


张志雄:您在投资生涯中遇到过导师般的人物吗?他或她是如何起到这个作用的?

但斌:在早年学习技术分析的时候遇见过一位,但价值分析完全学自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


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张志雄:您每天的日程是如何安排的(从早到晚)?

但斌:每天7:20起来,8:30到公司,通常工作到下午6点钟左右。如无应酬回家吃饭,然后锻炼身体,看书学习。大概12点休息。


张志雄:您周末或假日做什么?

但斌:除去应酬,还是希望和家人在一起,也会抽出一定时间锻炼身体,当然,有时也加加班。


张志雄:您觉得自己幸运吗?为什么?

但斌: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黄金般的年代,我有爱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的工作为他人创造价值。


张志雄:您最爱的运动或娱乐?

但斌:高尔夫,娱乐几乎没有。


张志雄:您最好的朋友是投资圈子内的吗?如果投资界外的,是什么领域的?

但斌:各行各业的都有。


张志雄:除了投资专业书籍之外,你比较喜欢哪方面的书?

但斌: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一些名家的作品,美国联邦党人文集以及一些著名的小说。启蒙时期的作品对我影响很大,刚才我说小时候有上战场当英雄的想法,但到大学里,在接触了卢梭、伏尔泰等人的作品后,这个想法就改变了。

现在,每当生活或投资缺乏灵感时,我就去翻阅这些书,它们是帮助我找到灵感的钥匙。我越发感觉到这些书里的价值观和价值投资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价值投资理念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我为什么要讲人类经历了这么多挫折和苦难,因为我一直在用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去观察和思考它们,然后把投资贯穿到人类历史中。


张志雄:你正在读哪些书?

但斌:《圣经》、《进化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法的精神》、《战争与和平》、《日瓦格医生》、《不战而胜》、《股市真规则》、《戴维斯王朝》和《伟大的搏弈》,有新书,也有百读不厌的经典作品。


张志雄:基督徒认为《圣经》和《进化论》是对立的。

但斌: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唯物主义者,不信《圣经》之类的东西,我们都是用进化论来解释人是怎么来的。但《圣经》是在大学三、四年级后才慢慢体会其含义的,小时候我们不信神,天不怕地不怕,对事物没有敬畏感,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体会越来越深,越能把握《圣经》里的那种敬畏感。


张志雄:达尔文对你有什么影响?

但斌:对于爱反思社会反思历史的人来讲,都会问一个问题:人是怎么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不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系统回答么?达尔文还系统思考了为什么一个民族消亡而另一个民族强大并延续下来,为什么由农民组成的封建国家更容易取得强势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是深远的。


张志雄:你觉得最幸福的时刻是何时?

但斌:看着孩子快乐长大,看着中国一天天强大进步,我心里充满感恩。


张志雄:看到自己管理的资产升值,你不感到幸福么?

但斌:我当然很高兴,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做得好是上帝的指引,我们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哪怕再优秀也不是我们的功劳,而是上帝的。所以我虽然高兴,但内心非常平淡。


张志雄:在世俗化的投资环境下,你的言行有点高调和远大。

但斌:我想得很实际。我们要反思年轻时用青春用热血去追求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中国更加美好吗。我们这代人都有这种信念,而且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磨灭。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中国的进步,没有中国的进步,我可能还在经历磨难,我的青春、爱情、家庭和健康等等不就都没有了么。我现在还在想,如果中国没有进步,我怎么能有今天的这些呢?所以我带着感恩看待中国的进步,有时候看着万家灯火,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


张志雄:您能否总结一下您管理的类别资产(股票/债券/商品或某一风格产品)的经验之谈?

但斌:买好公司,拿住它。


张志雄:您展望一下您管理的类别资产的未来趋势?

但斌:中华民族是勤劳创富的民族,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远未消退,优秀企业的业务成长空间非常大,盈利的增长对股票市场而言是积极的。


张志雄:您对未来有何预测?

但斌: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余下的交由上帝来完成。


张志雄:您推荐给读者的几句话或几个人或几本书


但斌:几句话——资本市场从来都是慷慨的,但她只惠及拥有智慧和善于利用别人智慧的人。

有的人从来没有坚定过,因为他从未真正思考过。

如果投资亏损了,一定是因为我们的专业技术,而绝不会是因为我们的人品。我保证!

几个人——达尔文、巴菲特与芒格、托尔斯泰等。


张志雄:你是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投资人,你如何看待回馈社会?

但斌:我们相信,一个融合了善意之心和社会良知的企业能够走得更加久远。如果我们真的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那一定是上帝假借我们之手回馈他——永不止息的爱!

有一天我也会像巴菲特一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目前我只是救助一些贫苦学生。


张志雄:您的投资职业梦想是否已经实现?

但斌:路才刚刚开始


张志雄:您的生活梦想是什么?

但斌:对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张志雄:您给中国职业投资经理(如基金经理)的建议:

但斌:和时间做朋友,与优秀企业站在一起。


张志雄:您给普通投资人(但也许他们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职业投资人)的建议:

但斌:多考虑公司本身,少考虑股价波动。


张志雄:您愿意每隔三至五年接受我们的跟踪采访吗?哪怕您已经不再做投资经理了。

但斌:十年一个周期可能更好。


张志雄:您想过退休吗?多少年后?

但斌:没想过,但考虑到未来公司的继承性,我和太太说好,如果我老了,人不在了或者不能为公司出力了,我想我们只会保留一小部分公司的股权,余下的给到当时有才华的年轻人。我相信真正的好公司一定是大家的,公众的。


张志雄:您认为投资大师的标准是什么?您喜欢什么样的投资经理人?

但斌:要有很高的人生境界,否则,我相信上帝也不会把巨大的能影响人类生活的财富托付给他。他是财富领域的社会良知!

我喜欢巴菲特这样让人景仰的投资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坦利看期货

斯坦利看期货

1)期货市场就象非洲的原始森林,最重要的就是求生存.
2)技术分析的原则:务求简单,要简单到不必用大脑的地步,不必迷信复杂的技术分析法.
3)对自己准备运用的系统必须经过时间和实战的检验.
4)对自己设定的系统要有信心,而不是依个人的情绪,偏见或一厢情愿的想法,想要超越,改进它.
5)你必须要有耐心在场外等候系统发出的操作信号,一旦建好仓位,要有一样的耐心持仓不动,直到系统发出翻转信号为止.
6)你必须严守原则,依照系统所指的信号去操作.
7)只有在市场展现出强烈的趋势时,才放手进场。
8)入市点:盘整突破时, 趋势翻转时, 大势反弹或回吐45%--55%时。
9)判断趋势错误时,立即砍仓出场。
10)趋势分析正确时,金字塔加码。
11)钱是“坐”着赚出来的,不是靠操作赚来的,只有用客观的方法判断趋势翻转时才平仓。
12)如何打发长线持仓的无聊时间也是能否长线持仓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用“鸵鸟政策”回避在大行情中段市场波动最为剧烈时所产生的紧张情绪。

强化意志力的步骤和方法
1)主动和那些能够帮助你订定明确目标的人来往,组建智囊团。
2)制定你的计划并从所有智囊团成员那儿寻求知识,能力和信心的力量。
3)远离使你产生自卑感的所有人和环境,消极的环境不可能培养出积极的自我。
4)切断和过去不愉快经验的通路,拥有强烈的意志力的人不会老是眷恋过去,自我会因为对于尚未达到的目标抱着强烈的欲望而更有活力。
5)利用一些可能的方法使你的内心充满明确目标,在墙上挂一些信条,箴言,或挂一些可作为你的模范人物的照片。
6)切勿膨胀自我,只要有些轻微差错,就可能使你偏离你想要达到的目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菲利普?费雪的投资哲学

菲利普?费雪的投资哲学
  
  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Philip A. Fisher)的著作《怎样选择成长股》(海南出版社)。本书将《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Conservative Investors Sleep Well)》和《发展投资哲学(Developing an Investment Philosophy)》集合起来。
  
  费雪1907年生于三藩市,父母均是各自家中众多儿女排行最小的,父亲是个医生。他与祖母特别亲近。小时候费雪就知道股票市场的存在以及股价变动带来的机会。事缘于费雪上小学时,有一天下课后去看望祖母,恰好一位伯父正与祖母谈论未来工商业的景气,以及股票可能受到的影响。费雪说:“一个全新的世界展开在我眼前。”两人虽然只讨论了10分钟,但是费雪却听得津津有味。不久,费雪就开始买卖股票。1920年代是美股狂热的年代,费雪亦赚到一点钱。然而他父亲对于其买卖股票的事情很不高兴,认为这只是赌博。
  1927年费雪考入斯丹佛大学商学研究所。1928年5月三藩市国安盎格国民银行到商学研究所招聘一名主修投资的研究生,费雪争取到这个机会,受聘于该银行当一名证券统计员(即是后来的证券分析师)。
  1929年美股仍然涨个不停,但费雪评估美国基本产业的前景时,见到许多产业出现供需问题,前景相当不稳。1929年8月,他向银行高级主管提交一份 “25年来最严重的大空头市场将展开。”这可以说是一个小伙子一生中最令人赞叹的股市预测,可惜费雪“看空做多”。他说:“我免不了被股市的魁力所惑。于是我到处寻找一些还算便宜的股票,以及值得投资的对象,因为它们还没涨到位。”他投入几千美元到3只股票中。这3只股票均是低P/E股,一家是火车头公司,一家是广告看板公司,另一家是出租汽车公司。美股终于崩溃!尽管费雪预测无线电股将暴跌,但是他持有的3只股票亦好不了多少,到1932年,他损失惨重。
  1930年1月,费雪当上部门主管。不久,一家经纪公司高薪挖角费雪。这家经纪公司给予他相当大的自由,他可以自由选取股票进行分析,然后将报告分发给公司的营业员参考,以帮助他们推广业务。费雪过档,干了8个月公司就倒闭了,股市崩溃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费雪又干了文书作业员一段时间——其时唯一能找到的工作——他觉得“很没意思”,之后再也按捺不住,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了。费雪所向往的事业是管理客户的投资事务,向客户收取费用——投资顾问。
  1931年3月1日,费雪终于开始了投资顾问的生涯,他创立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最初他的办公室很小,没有窗户,只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
  到1935年,费雪已经拥有一批非常忠诚的客户,其事业亦获利可观。其后费雪的事业进展顺利。
  珍珠港事件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被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费雪于1942-1946年服役3年半。他在陆军航空兵团当地勤官,处理各种商业相关工作。服役期间,费雪思考着如何壮大自己的事业。战前,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服务大众,不管资金大小;战后,他打算只服务于一小群大户,这样一来可以集中精力选取高成长的股票向客户推荐。
  不久费雪的投资顾问事业重新开张。1947年春,他向客户推荐道氏化工,这是他花了三个月调研的结果。
  1954-1969年是费雪辉煌腾达的15年。他所投资的股票升幅远远超越指数。1955年买进的德州仪器到1962年升了14倍,随后德州仪器暴跌80%,但随后几年又再度创出新高,比1962年的高点高出一倍以上,换言之比1955年的价格高出30倍。
  1960年代中后期,费雪开始投资摩托罗拉,持有21年,股价上升了19倍——即21年内股价由1美元上升至20美元。不计算股利,折合每年平均增长15.5%。
  1961和1963年费雪受聘于斯丹佛大学商学研究所教授高级投资课程。
  1999年,费雪接近92岁才退休。
  2004年3月,一代投资大师与世长辞,享年96岁。
  
  费雪有三个儿子,小儿子肯内斯(Kenneth Fisher)是《福布斯》专栏作家,同时亦是一名投资经理,可谓子承父业。
  年轻的巴菲特看完《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之后便去找费雪,见面之后巴菲特被费雪的投资哲学所折服。
  费雪与比尔?盖茨一样,尚未毕业便已投身社会;巴菲特与费雪一样,自小便对股票产生兴趣,且实际操作;费雪10多岁就在股市中赚到一些钱,而巴菲特老早就买过3股城市设施的股票。看来要成为投资大师,在学生时代就要买股票了!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四年证券投资不如炒一年股票。费雪亦说:“没有一种投资哲学能在一天或一年之内发展成熟,除非抄袭别人的方法。就我的情形来说,它是在漫长的时间内发展出来的,其中一部分可能来自所谓合乎逻辑的推理,部分来自观察别人的成败,但大部分来自比较痛苦的方法——亦就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1920年代是美股的黄金时期,不过在股市中赚钱的费雪说他基本没有从赚钱中学到东西。好比1996-97年、1999-2001年中国股市牛市中有许多新投资者赚到钱,却没有学习到东西一样道理——熊市到来,利润全回吐甚至本金亦严重受损。费雪所学到的有用的第一个经验是在斯丹佛大学商学研究所跟艾美特教授拜访各个公司进行考察,他们除了看工厂,还要与管理层倾谈关于公司的情况。费雪在与艾美特教授的聊天中知道教授对所考察过的公司的看法。
  后来,费雪将此称为“闲聊”,1957年出版的《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第二章就是“闲聊”的妙处。所谓闲聊,是指投资者向目标公司的竞争对手、供应商或者客户,甚至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咨询有关该公司的信息,以供投资参考。这是费雪选股最主要的手段。
  费雪学会了闲聊,但如国画大师齐白石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2006年的今天,你不必为闲聊而闲聊。一个普通投资者所认识的熟悉某公司的人士究竟对该公司业务的认识有多深?费雪是斯丹佛大学商学研究所学生,后来更是证券统计员(即现在的证券分析师),人缘关系自然不差,上市公司或者业内人士毕竟给几分薄面,但是现在一般投资者想到上市公司考察,恐怕并不容易。因此,费雪的闲聊目的是多角度多方位深入了解公司的情况,只要我们能达到此目的,无论使用任何方法,即完成闲聊。
  
  例如,2003年研究深赤湾(000022,200022)时,无意中发现一个集装箱行业的专业网站,每个月均有全国各大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详细数据,依据此数据,可以轻易计算深赤湾的大概赢利。深赤湾主要盈利来自控股55%的集装箱码头。由于年内该码头每一个集装箱的纯利比较稳定,故在第二年1月中下旬知道全年数据后便大致计算出深赤湾的业绩,误差不到5%。2004年3月,赤湾集装箱码头前两个月吞吐量急增六成,若不出意外,2004年全年的业绩增长应该在六成以上。后来公布2004年业绩,盈利增长70%。2004年赤湾股价不断攀升,占得先机的投资者获得丰厚利润。
  
  1929年,虽然费雪强烈看空股市,并向上头递交了一份研究报告,但是,自己却去买进3只看上去相当便宜的股票——P/E极低。1929-1932年美股崩溃,暴跌近九成,费雪亦血本无归。他说,智者和愚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能从错误中学习,但后者则不会。此事令费雪明白两点:
  
  1、便宜没好货。低P/E的股票并不说明便宜、抵买,相反很可能是公司即将出现问题的先兆,投资该股票可能掉进一个陷阱。
  
  2、再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对投资根本没有任何价值,你必须付诸实施才能真正获利。当然,股评家例外。
  
  费雪开始明白到,决定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不是当年的P/E,而是未来几年的预期P/E。他说,若能培养自己的能力,在合理的上下限内确定某只股票未来几年可能的业绩,就能找到一把钥匙,不但能避免亏损,更能赚得厚利。
  
  费雪第一个实践的股票是“食品机械公司”。他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分析公司经营层的素质(素质在此有两种含意,一是企业的经营能力,二是前瞻未来和拟定长期计划的能力)。由于该股在股市大崩溃前上市,股灾后暴跌,股价低残,最终决定投资,1932-1934年大量买进。之后几年,这家小公司为费雪带来丰厚的利润。
  
  费雪相信,真正值得投资的公司,缺之不可的两种人员特质中,企业经营能力只是其中一种,另一种特质是诚信正直(Integrity),也就是公司经营者必须诚实和拥有高尚的人格。
  
  费雪经历半个世纪的投资,得出8点投资心得:
  
  (1)投资目标应该是一家成长公司,公司应当有按部就班的计划使盈利长期大幅成长,且内在特质很难让新加入者分享其高成长。这是费雪投资哲学的重点。
  
  盈利的高速增长使得股票价格相对而言愈来愈便宜,假如股价不上升的话。由于股价最终反映业绩变化,因此买进成长股一般而言,总会获丰厚利润。
  
  (2)集中全力购买那些失宠的公司。这是指因为市场走势或当时市场误判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使得股票的价格远低于真正的价值,此时则应该断然买进。
  
  寻找到投资目标之后,买进时机亦很重要;或者说有若干个可选的投资目标,则应该挑选那个股价相对于价值愈低的公司,这样投资风险降到最低。费雪有过教训,在股市高涨的年代,买到一家成长股,但是由于买进的价格高昂,业绩即使成长,但亦赚不了钱。
  
  3)抱牢股票直到公司的性质发生根本改变,或者公司成长到某个地步后,成长率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则不因经济或股市走向的预测而卖出持股,因为这方面的变动太难预测。绝对不要因为短期原因,就卖出最具魁力的持股。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不要忘了许多公司规模还小时,经营得相当有效率,却无法改变管理风格,以大公司所需的不同技能来经营公司。
  
  长期投资一家低成本买进、业绩高成长的公司,不应因为外部因素而卖出持股,应该以业绩预期为卖出依据。因为外部因素对公司的影响很难精确分析和预测,同时这些因素对股价的影响亦不及业绩变动对股价的影响大。
  
  (4)追求资本大幅成长的投资人,应淡化股利的重要性。获利高但股利低或根本不发股利的公司中,最有可能找到十分理想的投资对象。
  
  成长型的公司,总是将大部分盈利投入到新的业务扩张中去。若大比例分红,则多数是因为公司的业务扩张有难度,所以才将盈利的大部分分红。不过,这是指现金分红,而以红股形式的分红则应该鼓励。<
  
  (5)为了赚到厚利而投资,犯下若干错误是无法避免的成本,重要的是尽快承认错误。一如经营管理最好和最赚钱的金融贷款机构,也无法避免一些呆帐损失,了解它们的成因,并学会避免重蹈覆辙。良好的投资管理态度,是愿意承受若干股票的小额损失,并让前途较为看好的股票,利润愈增愈多。好的投资一有蝇头小利便获利了结,却听任坏的投资带来的损失愈滚愈大,是不良的投资习惯。
  
  无论是公司经营还是股票投资,重要的是止损和不止盈。此处的止损是指当你发现持有的股票出现与当初判断公司基本面的情况有相当大的变化则卖出持股的做法。不止盈是即使持有的股票大幅上升但公司盈利仍将高速增长且目前股价相对偏低或者合理的情况下继续持股的做法。许多投资者往往做反了,买进一只股票一旦获利,总是考虑卖出;相反,买进的股票套牢了便一直持有,让亏损持续扩大。
  
  (6)真正出色的公司数量相当少,当其股价偏低时,应充分把握机会,让资金集中在最有利可图的股票上。那些介人创业资金和小型公司(如年营业额不到2500万美元)的人,可能需要较高程度的分散投资。至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如要适当分散投资,则必须投资经济特性各异的各种行业。对投资散户(可能和机构投资人以及若干基金类别不同)来说,持有20种以上的不同股票,是投资理财能力薄弱的迹象。通常10或12种是比较理想的数目。有些时候,基于资本利得税成本的考虑,可能值得花数年的时间,慢慢集中投资到少数几家公司。投资散户的持股在20种时,淘汰一些最没吸引力的公司,转而持有较具吸引力的公司,是理想的做法。
  
  出色的公司在任何市场都只有5%左右,而找到其中股价偏低的则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应该重仓买进,甚至是全部资金买进。
  
  (7)卓越的普通股管理,一个基本要素是能够不盲从当时的金融圈主流意见,也不会只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当时盛行的看法。相反的,投资人应该拥有更多的知识,应用更好的判断力,彻底评估特定的情境,并有勇气,在你的判断结果告诉你你是对的时候,要学会坚持。
  
  (8)投资普通股和人类其他大部分活动领域一样,想要成功,必须努力工作,勤奋不懈,诚信正直。
  
  费雪说,股票投资,有时难免有些地方需要靠运气,但长期而言,好运、倒霉会相抵,想要持续成功,必须靠技能和运用良好的原则。根据费8点指导原则架构,相信未来主要属于那些能够自律且肯付出心血的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林奇投资策略精髓

彼得林奇投资策略精髓



作为价值投资的另一面大旗,彼得林奇的操作策略无疑极具参考价值,但我认为林奇的操作方式只有天才能做得到。我们要学习的是其基本的战略指导思想,和那些对巴式投资者有价值的战术细节,而不是同时持有上千只股票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每年数千次买卖。

(转贴)

第一部分:投资哲理
  
  当前那些著名的投资者中,彼得林奇的名声几乎无人能敌。这不仅仅在于他的投资方式成功通过了实践的检验,而且他坚定的认为,个人投资者在运用他的投资方法时,较华尔街和大户投资者更具独特优势,因为个人投资者因为不受政府政策及短期行为的影响,其方法运用更加灵活。
  
  林奇在富达基金管理公司总结出了自己的投资原则,并且在管理富达的麦哲伦基金中逐渐享誉盛名。自他1977开始管理这只基金到1990年退休,该基金一直位居排名最高的股票型基金行列。
  
  林奇的选股切入点严格遵循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即集中关注投资者自己所熟悉的股票,运用基本分析法以更全面的理解公司行为,这些基础分析包括:充分了解公司本身的经营现状、前景和竞争环境,以及该股票能否以合理价格买入。其基本战略在他最畅销的一本书“One Up on Wall Street” [Penguin Books paperback, 1989]里有详尽描述.,这本书在帮助个人投资者理解并运用他的方法上给予诸多指导。他最近的一本书“Beating the Street "[[Fireside/Simon & Schuster paperback, 1994]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第一本书的主题,并提供了他在投资中如何选择公司及行业的具体案例。
  彼得.林奇)不要相信专家意见
  
  彼得·林奇是华尔街著名投资公司麦哲伦公司的总经理。上任几年间他便将公司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至90亿美元,《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赞誉他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一位超级投资巨星"。他在投资理念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许能给投资理财者一些启发。
  
  一、不要相信各种理论。多少世纪以前,人们听到公鸡叫后太阳升起,于是认为太阳之所以升起是由于公鸡打鸣。今天,鸡叫如故。但是每天为解释股市上涨的原因及华尔街产生影响的新论点,却总让人困惑不已。比如:某一会议赢得大酒杯奖啦,日本人不高兴啦,某种趋势线被阻断啦,"每当我听到此类理论。我总是想起那打鸣的公鸡"。
  二、不要相信专家意见。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虽然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我却不信谁能用金融规律来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
  三、不要相信数学分析。"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对于那些受到呆板的数量分析训练的人,处处都会遇到不利因素,如果可以通过数学分析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的话,还不如用电脑算命。选择股票的决策不是通过数学做出的,你在股市上需要的全部数学知识是你上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了的。
  四、不要相信投资天赋。在股票选择方面,没有世袭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认为别人生来就是股票投资人,而把自己的失利归咎为悲剧性的天生缺陷。我的成长历程说明,事实并非如此。在我的摇篮上并没有吊着股票行情收录机,我长乳牙时也没有咬过股市交易记录单,这与人们所传贝利婴儿时期就会反弹足球的早慧截然相反。
  五、你的投资才能不是来源于华尔街的专家,你本身就具有这种才能。如果你运用你的才能,投资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业,你就能超过专家。
  六、每支股票后面都有一家公司,了解公司在干什么!你得了解你拥有的(股票)和你为什么拥有它。"这只股票一定要涨"的说法并不可*。
  七、拥有股票就像养孩子一样--不要养得太多而管不过来。业余选股者大约有时间跟踪8-12个公司,在有条件买卖股票时,同一时间的投资组合不要超过5家公司。
  八、当你读不懂某一公司的财务情况时,不要投资。股市的最大的亏损源于投资了在资产负债方面很糟糕的公司。先看资产负债表,搞清该公司是否有偿债能力,然后再投钱冒险。
  九、避开热门行业里的热门股票。被冷落,不再增长的行业里的好公司总会是大赢家。
  十、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他们赢利后再投资。
  十一、公司经营的成功往往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和它的股票的成功不同步。从长远看,它们百分之百相关。这种不一致才是赚钱的关键,耐心和拥有成功的公司,终将得到厚报。
  十二、如果你投资1000美元于一只股票,你最多损失1000美元,而且如果你有耐心的话,你还有等到赚一万美元的机会。一般人可以集中投资于几个好的公司,基金管理人却不得不分散投资。股票的只数太多,你就会失去集中的优势,几只大赚的股票就足以使投资生涯有价值了。
  十三、在全国的每一行业和地区,仔细观察的业余投资者都可以在职业投资者之前发现有增长前景的公司。
  十四、股市下跌就象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它并不能伤害你。下跌正是好机会,去捡那些慌忙逃离风暴的投资者丢下的廉价货。
  十五、每人都有炒股赚钱的脑力,但不是每人都有这样的肚量。如果你动不动就闻风出逃,你不要碰股票,也不要买股票基金。
  十六、事情是担心不完的。避开周末悲观,也不要理会股评人士大胆的最新预测。卖股票得是因为该公司的基本面变坏,而不是因为天要塌下来。
  十七、没有人能预测利率、经济或股市未来的走向,抛开这样的预测,注意观察你已投资的公司究竟在发生什么事。
  十八、你拥有优质公司的股份时,时间站在你的一边。你可以等待--即使你在前五年没买沃玛特,在下一个五年里,它仍然是很好的股票。当你买的是期权时,时间却站在了你的对面。
  十九、如果你有买股票的肚量,但却没有时间也不想做家庭作业,你就投资证券互助基金好了。当然,这也要分散投资。你应该买几只不同的基金,它们的经理追求不同的投资风格:价值型、小型公司、大型公司等。投资六只相同风格的基金不叫分散投资。
  二十、资本利得税惩罚的是那些频繁换基金的人。当你投资的一只或几只基金表现良好时,不要随意抛弃它们。要抓住它们不放。

  基本原则:投资于你所熟悉的股票
  林奇是善于挖掘“业绩”的投资者。即每只股票的选择都建立在对公司成长前景的良好期望上。这个期望来自于公司的“业绩”——公司计划做什么或者准备做什么,来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对公司越熟悉,就能更好的理解其经营情况和所处的竞争环境,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好“业绩”公司的机率就越大。因此林奇强烈提倡投资于你所熟悉的、或者其产品和服务你能够理解的公司。林奇表示,在他的投资选择中,他认为 “汽车旅馆好过纤维光学”,从而在投资过程中,将你作为一个消费者、业余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的三方面知识很好的平衡结合起来。
  
  林奇不提倡将投资者局限于某一类型的股票。他的“业绩”方式,相反是鼓励投资于那些有多种理由能达到良好预期的的公司。通常他倾向于一些小型的、适度快速成长的、定价合理的公司。
  
  投资之前应进行研究。林奇发现许多人买股票只凭借预感或是小道消息,而不做任何研究。通常这一类型的投资者都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寻找市场上谁是最好的咖啡生产商,然后在纸上计算谁的股票价格最便宜。
  
  第二部分:寻找买点
  
  虽然彼特·林奇选股着重于基本面并毫不留情的剔除弱势公司,他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筛选判别中还是非常具实用价值的。我们的首次筛选会排除金融类股。彼得·林奇是个标准的金融股迷,而且在《战胜华尔街》这本书中,他提供了一系列银行类股的筛选方法。不过在我们讨论范围内得排除银行股,因为他们的资金运作很难同其它公司做比较。
  
  如何买进?
  找到一个好的公司,我们的投资战略还只成功了一半,如何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是成功的另一半。林奇在评定股票价值时,对公司盈利水平和资产评估两方面都很关注。盈利评估集中于考察企业未来获取收益的能力。期望收益越高,公司价值越大,盈利能力的增强即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上扬。资产评估在决定一个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非常有指导意义。
  
  仔细分析市盈率
  公司潜在的盈利能力是决定公司价值的基础。有时候市场预期会比较超前,以至于以过高的预期高估股票价值,而市盈率则能时刻帮你检查股价是否存在泡沫。该指针比较股票现价与新近公布的每股盈利。一般而言,成长性高的股票允许有较高的市盈率,成长性差的股票市盈率就低。
  
  市盈率如何与其历史平均水平纵向比较?通过研究市盈率在很长时期中的表现,我们应该对该指针的正常水平有个基本的判断能力。这方面的知识帮我们回避那些价格被过高估计的股票,或是适时警告我们:是该抛出这些股票的时候了。假设一个公司各方面都让人满意,但如果价格太高,我们还是应该回避。我们下一步的筛选在于目前市盈率低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公司。这个原则相对严格,除了考察公司目前的价值水平,还要求五年的业绩正增长。
  
  市盈率如何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这个比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公司与整个行业相比股票价格上是否被低估,或至少有助于我们发现这只股票的定价是否与众不同?不同的原因是在于公司本身成长性差?还是股票价值被忽略?林奇认为最理想的是能够发现那些被市场忽略的公司——在某个垄断性强且进入壁垒高的行业占有一定份额。然后再从这些筛选结果里找出市盈率低于整个行业平均水平的公司,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第三部分:成长中保持合理价格
  
  选股的最后一个要点,选择市盈率低于公司历史平均水平以及行业一般水平的股票。这一部分我们能看出,彼得·林奇在价值与成长性两者间是怎样找到平衡点的。
  
  比较市盈率与盈利增长率(即peg)
  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公司市盈率一般较高。一个有效的评估方法就是比较公司市盈率和盈利增长率。市盈率为历史盈利增长率一半被认为是较有吸引力的,而这个比值高于2就不太妙了。
  
  林奇调整了评估方法,除盈利增长率外,他还将股息生息率考虑在内。这个调整认可了股息对投资者所得利润的补偿价值。具体计算方法:用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长率与股息生息率之和。调整后,比率高于1被排除,低于0.5较有吸引力。我们的选股也用到这个指针,以0.5为分界点。
  
  盈利是否稳定持续?
  历史盈利水平非常重要。股价不可能脱离盈利水平,所以盈利的增长方式能展示一个公司的稳定性与综合实力。最理想的状态是盈利能够持续的保持增长。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并不会用到任何盈利稳定性指针,但是我们在筛选时应收集每只股票七年的盈利资料。
  
  回避热门行业的热门公司
  
  林奇倾向投资于非成长行业内盈利适度高度增长(20%—25%)的公司。极度高速的盈利增长率是很难持续的,但公司若能持续性的保持高速增长,则股价上扬就在我们可接受范围内了。高成长水平的公司及行业总会吸引大批投资者和竞争者的目光,前者会一窝蜂的哄抬股价,后者则会时不时的给公司经营环境找些麻烦。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找出每股盈利增长率不高于50%的公司。
  
  第四部分:规模对投资有何影响?
  
  现在我们集中考察市场资金和机构投资者是否对我们所选股票是否有兴趣。
  
  什么是机构持有水平?
  林奇认为好的股票往往处于被华尔街忽视的地位。机构持有率越低,相关分析越少,该股票越值得我们关注。
  
  公司规模多大?
  小公司较大公司有更大的成长潜力。小公司更易扩张规模,而大公司扩张很有限。例如像星巴克斯那样的小公司与通用电气相比,前者规模增加一倍比后者远来的容易。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状况?
  
  合理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公司是在扩张还是陷入了困境。林奇对于公司的银行负债及其敏感,因为这些负债时刻有被银行收回的风险。小规模的公司与大规模公司相比,很难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因此常通过银行贷款。仔细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尤其是报表中的注释,有助于看出银行贷款的作用。我们最后一步是确定公司总负债与资产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之所以用总负债这个指针,是因为这个资料包括了所有形式的负债,与行业水平相比较则是因为不同行业比率有不同。通常较高资本密集度高和收益相对稳定的行业,负债率也较高。
  
  第五部分:其他要点
  
  每股净现金
  林奇喜欢考察每股净现金水平,看其是否对股票价格有支撑作用,并以此考察公司的财务实力。每股净现金的计算方法:(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长期负债)/总股本。每股净现金反应了公司背后的资产,并且对那些处于困境的、即将转型或是资本运作的公司都是重要部分。
  
  内部人员是否买这支股票
  内部人员买入股票是个有利信号,尤其是这个信号在许多投资者间传播开来。然而内部人员卖出股票可能有很多原因,他们一般在感觉到这是个吸引人的投资时买入。
  
  公司回购股票吗?
  林奇尤其欣赏从那些期望进入其它领域的公司回购自己股票的公司。公司进入成熟期,资金流量超过需求时,就会考虑在市场上回购股票。这种回购行为为股票价格形成支撑点,而且通常发生在公司管理者感觉股票市场价格较低的时候。
  
  股票选择要点
  分析应集中于以下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1、寻找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率和股息生息率来说较低的股票
  
  ——市盈率与盈利增长率和股息生息率相比较
  
  2、寻找市盈率较历史水平低的股票
  
  ——市盈率与其历史水平相比较
  
  3、寻找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股票
  
  ——市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
  
  4、研究公司的盈利模式,尤其是他们如何应对不景气时期
  
  ——盈利是否持续稳定?
  
  5、寻找负债较低的公司,尤其是银行负债
  
  ——资产负债表是否良好?
  
  6、每股净现金与股票价格高度相关
  
  ——现金运用恰当与否?
  
  7、密切关注盈利增长率高于50%的公司
  
  ——回避热点行业的热点公司
  
  8、小公司更值得关注,他们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大公司成长缓慢,小公司有更高的成长速度
  
  9、寻找被机构投资者持有率低以及市场跟踪少的股票。
  
  ——机构持有水平是多少?
  
  10、内部人购买股票是个有利信号
  
  ——有内部人购进股票吗?
  
  ——公司是否在市场上回购股票
  
  要点总结
  
  金融及房地产行业公司排除在外
  公司市盈率水平低于行业中值水平
  市盈率水平低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
  市盈率比上五年盈利增长率与五年股息生息率之和(股息调整后的PEG)小于或等于0.5%
  五年期间每股盈利增长率低于50%
  股票的机构持有率低于机构总体持有率的中值水平
  最新一季度的负债与总资产比率低于同期该行业的中值水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赌士列传:斯杜。恩戈

赌士列传:斯杜。恩戈

斯杜。恩戈(Stu Ungar)
  
  中文称喜欢赌博的人为赌徒,通常是含有贬义的。带徒的词儿如匪徒、暴徒、狂徒还有叛徒,除了学徒都不是什么好词儿,不是缺脑子就是缺德或者两者都缺。英文中与赌徒响应的gambler就好听多了,基本上是个中性词。著名赌徒、两届WSOP世界冠军刀友。不让孙(Doyle Brunson)就自豪地说“I am a gambler, I will always be a gambler, I can not be anything else” 。我要谈到的赌徒,都是扑克玩家,至少不缺脑子,德也不比普通人缺,所以我要为其正名,不用赌徒这个词儿。下棋的称棋士,习武的称武士,打仗的称战士,赌博的不妨称博士。但现而今博士这个词也被人糟蹋得不行了,骗子一大堆不说,当官的有钱的都能随便成为博士。所以,还是不与之同流合污的好,称赌士更牛逼。
  
  言归正传。在群星灿烂的扑克界,如果问谁玩是最佳扑士,虽然Doyle Brunson, Johnny Chan, Phil Ivy, Daniel Negreanu, Chip Reese 等都会有不少拥趸,但无疑多数人会把选票投给斯杜-恩戈(Stu Ungar)。如果再问谁是最天才的选手的话,则毫无疑问非恩戈莫属,所有其他的人都望尘莫及。恩戈在扑克上的辉煌战绩令人难以置信。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不但生活自理能力近乎弱智,几度从百万富翁变成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且染上了吸毒的恶癖,并最终为此而中年丧命。别人赌博是为了赢钱,恩戈则相反,赢钱的目的是为了赌博。终其一生恩戈对钱缺乏应有的尊重,从没把钱当钱,而是只看作赌博的工具。对于他来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赌博。扑克、金(gin,一种用扑克牌玩的游戏,有些类似麻将的玩法。两个人玩,每人手里发10张牌,通过吃、碰而成牌)、21点、体育比赛、跑马赛狗,没有他不玩的。还一次没摸过球杆就敢跟人赌高尔夫球,当然输一大堆钱了。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恩戈在扑克比赛上的成就,就知道他在牌上是多么牛逼了。现在扑克比赛多得让人忙不过来,每年1万美元以上报名费的比赛就有三四十个。但WSOP(world series of poker) 的冠军是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不但奖金远远超出任何其它比赛(今年的冠军是一千二百万) ,而且名载史册,是公认的世界冠军。在2003年以前,扑克比赛还不是很多,WSOP更是一年一度的扑克武林大会。自1970年开办以来的37届比赛中产生了31位世界冠军,其中只有4个人拿过不止一次世界冠军。德州多利刀友-不让孙和早年移民美国的广东人东方快车章尼-陈(Johnny Chan) 各自称雄两次,恩戈和章尼-冒斯(Johnny Moss) 分别称雄三回。冒斯虽然也很厉害,然而其三次夺冠的含金量是根本不能和恩戈相提并论的。1970年的首届比赛,除了互相赌钱之外并没有奖金,也没有比赛,只是7个高手互相过招,然后投票推举,大家一致推举冒斯为冠军。后来冒斯又于1971和1974年两次夺魁,但参赛人数分别只有6人和16人。恩戈于1980、1981和1997三次问鼎成功,参赛人数分别是73、75和312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WSOP之外的最大比赛是超级碗杯赛。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在这两项比赛中都得过冠军,这个人就是恩戈,而且他在两个比赛中各拿了三次冠军!!由于他荒唐的生活方式,或是由于穷困不堪没钱比赛或是由于其它原因,恩戈从扑克圈子里消失了很多年。终其一生,恩戈参加五千美元以上报名费的扑克大赛不过三十多次,他竟然拿了十次冠军!牛逼到令人无法相信的程度。
  
  在扑克比赛中的辉煌战绩使恩戈标名凌烟阁(在拉斯维加斯马蹄赌场的Hall of Fame墙上悬挂着历史上最伟大赌士的照片)。然而,扑克却还不是恩戈最擅长的游戏,他的强项是金。在恩哥早年的职业赌士生涯里,他主要是靠玩金来赚钱。后来打遍天下无敌手,已经没有人再和他玩了,不得已才走上玩扑克的康庄大道。因为金远没有扑克流行,所以尽管他在金上才能已经出神入化所向披靡,但使他声名远播的还是扑克。
  
  斯杜-恩戈,1953年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家庭。其父老恩戈是从匈牙利移民到美国的。虽然小学都没读完,但老恩戈不乏犹太人的精明,从开杂货铺到开酒馆兼坐庄开赌,三十多岁就积累起了百万家财。男人有钱易学坏并非中土特色,放之四海而皆准。恩戈之母菲并非老恩戈的原配,而是二奶转正。菲也是个好赌的人,而且是臭棋瘾大死输不赢的那种。虽然老恩戈对小恩戈严加管束不许学赌,怎奈小恩戈乃是千年不遇的赌博大天才,跟牌有关的游戏,一看便会,一学就灵,且耳濡目染,少年的恩戈就和赌博结下不解之缘。据说十岁时就赢得了一个金比赛的冠军。恩戈12岁时,老恩戈心脏病发作撒手归西,恩戈成了无拘无束的小鸟,混迹于纽约各地下赌馆,如鸟投林。两年后更辍学专赌,14岁就成了职业赌士。这期间他结识了纽约黑道上的人物拉马诺。这个拉马诺也不是凡人,应该算儒匪吧。在他50岁生日之前,有22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倒也不是虚度,拉马诺在监狱里自学桥牌而后成为大师,更在狱中练成了一门独步江湖的硬功夫:把韦氏大词典背得烂熟。你随便挑一个单词,他不单说出在某页,而且能一个不漏给出该词的所有解释。出狱后他常以此和人设赌,无往不胜。拉马诺看上恩戈,一方面爱才,看准以后有利可图。另一方面也是义气,他从前跟老恩戈有一定交往,见了这个没爹的天才小子,就将其收入门下,对其照顾呵护形同义子。有一次恩戈和一个叫大卫的人赌牌,对手输得恼羞成怒,提起椅子砸向恩戈。好在恩戈逃得快,没有受伤。数天之后大卫被人击毙。拉马诺还把恩戈引见给黑道大佬。有此一层关系,尽管恩戈直到去世仍是个身高不过一米六,体重不足90斤的小瘦猴儿,倒也没人敢欺负。后来恩戈到拉斯维加斯,欠了当地黑道老大的钱逃之夭夭,比赛期间被杀手在厕所里擒住,也只是令其交出拿了冠军的五万奖金来还债,没有要他的命,也是碍着拉马诺等纽约黑道人物的面子。

  在认识罗马诺(上文误译为拉马诺, 改过)以后,两个人经常讨论各种游戏的玩法,老罗深感此子不凡,日后必成大器。恩戈虽然也玩些别的游戏,但主要还是金。恩戈在牌上的天分,我估计比李昌镐在围棋上的天分还高,根本就是无师自通。而且他跟个楞头青一样,只要进了赌馆,逮谁拉谁赌,也不管对手是谁,混不吝。有些江湖上成了名的好汉稀里糊涂成了他的刀下鬼,还不知道这毛头小子是谁呢。不久,恩戈就名声在外成了江湖上人们经常谈论的神奇小子了。钱赢的太容易使他有些厌倦,拔剑四顾,竟没有人能陪着走上三个回合,好生郁闷。于是,老罗就给他安排找了一个一流高手普莱斯。在约好的地点见面,普莱斯还有些纳闷,怎么对手还带着孩子来玩呀?一介绍才知道对手是这个小毛孩子,大人是个保镖。
  “你想玩多大的?”普莱斯问。
  “多大都行,你说吧。”恩戈回道。人小口气可不小。
  两人商定500美元一盘。三盘过后,普莱斯输了一千五,知道这孩子比李元霸还恶,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于是起身告退。
  
  这下子恩戈的名声更响了,却惹恼了两位英雄。一个绰号布朗克斯快车,另一个人称“Leo the Jap” 。我不知道这个该怎么译,就叫他猎獒吧。这两位是当时纽约金界公认的两大高手,都是传奇人物,已经多年没有人敢跟他们玩了。忽然间哪冒出个小孩子小母牛拿倒立牛逼冲天了,而且天天听人嚷嚷耳朵都灌满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乱搞?于是一有人撮合,两人马上应战,但要求赌注大些,不跟小孩子瞎闹着玩。赌局很快敲定,两人轮番上阵。快车先上,不到半小时输了一万,输得心服口服。猎獒随后上场,虽然挺得时间长些,结果却是一样的,俯首称臣。
  
  十六岁的恩戈,已经打遍纽约无敌手。偶有从外地飞来的挑战者,也无不落马而走。恩戈在牌桌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血杀手。不同于其它职业赌徒,为了长远多赢钱,有时会故意输一些。一旦坐在牌桌前,恩戈就只知道赢,斩尽杀绝地赢。对他来讲摧毁对手的自尊比赢钱还重要。他曾跟人说过他的对局感觉“比赛之前对手衣着光鲜,头发整齐,面带微笑,目光自信。在对局中当我看到他们领带甩到脖子后, 领扣解开,双手把头发扯乱,脸色发青,眼光中充满痛苦绝望,那个感觉,太牛逼了(it is ing beautiful)!”。他与加拿大高手哈里-斯丹一战震动江湖,令闻者不寒而栗。
  
  哈里是加拿大的世界级职业高手。说世界级不是随便说的,这个哈里真是满世界飞来飞去跟人玩金。而且衣轻裘乘肥马,出行赴赌必住高档宾馆,西服革履发亮脸光, 就跟参加国际会议一般。当有好事者撮合其赴纽约挑战恩戈时,听说对方是一个16岁的孩子,哈里并没多大兴趣,除非赌注足够大他才会考虑。中间人一番活动,终于赌注大得使哈里有足够的兴致出场了。这一场赌局轰动武林,引无数闲人凑热闹。鹿死谁手,大家纷纷下注,赛前赌盘开出5-2,赌哈里赢的远多于恩戈。恩戈觉得这样的赌盘简直是对他的羞辱,急不可待地要用成绩证明自己。双雄见面,哈里伸出了手,恩戈很随便地握了一下,眼睛都没往哈里脸上看。这又使哈里冒火儿。还没交手,两人先斗上气了。接下来的四小时彻底改变了哈里的一生,这个世界级的高手被完全摧毁,彻底崩溃了:比分是 27比0。所有观战的人像被雷劈了一样呆立在那里,无法相信会是这样的结局。具体赌注是多大我不知道,没查到,估计至少是10万以上,恩戈从老罗那里分到了3万5。输钱还可以找地方赢回来,可是精神垮了就没地方修理了。是夜之后,哈里绝迹赌博江湖,再也没人见到他了。而胜利者恩戈,再也难找到挑战者了。
  
  几年之后,恩戈到拉斯维加斯发展,也是竭泽而渔很快就断顿了。当时很多人认为丹尼。罗宾逊是玩金的世界第一高手(他也是著名的扑克高手) ,和恩戈赌了一晚输了10万,之后也挂起了免战牌。后来恩戈实在耐不住寂寞,跟他商量让先对局,允许罗宾逊看底牌,但依然是一面倒恩戈赢。真的是再也找不到人玩了。天无绝人之路,忽然发现拉斯维加斯有玩金的比赛。不跟我赌,比赛是公开的,总是可以参加吧。从1978年初到1979年底,恩戈打了五次上百人参加的金比赛,三次夺得冠军!另外两次也都在前4名,其中一次是不知何故最后一天的比赛没露面弃权了。以后呢?下一次比赛报名的时候,恩戈被保安请出谢绝参加。理由很简单,你要报名很多人就不报了,赌场就没法赚钱了。
  
  有一次比赛剩下最后两人,冠军奖金5万,亚军2万五。对手跟恩戈商量“你想怎么分?”比赛进行到最后阶段因为奖金差别很大,通常选手都会商量私分,以减小风险,比如你拿4万我拿3万5。因为第二的奖金是稳保的,一般的办法是根据当时筹码按比例分割冠亚军奖金之差这部分剩余价值,在此基础上有一些讨价还价的余地。恩戈的回答能把死人气活:“怎么分?你看这样如何,咱把第一第二的奖金放一块,谁赢了就把这7万5全拿走。”他就这么牛逼。事后别人问,他说“他一点获胜的可能都没有,我为什么要跟他分?”

  恩戈之所以这么牛逼,是他天生有几样一般聪明人也不具备的特殊才能,地地道道是个赌博的大天才。首先他具有卓越的牌感和领悟能力,学新东西特别快。除了在金、扑克上雄霸江湖,他的backgammon、21点也是职业一流水平。八十年代初,backgammon非常流行(也是赌博游戏,但也可以不赌。我在yahoo玩过几天) ,有一次恩戈听说backgammon世界三强之一的罗格-楼(Roger Low) 正在拉斯维加斯,他就托人下战书要跟人家比,而在此前他只不过才和业余选手玩过几次而已。罗格接受了比赛请求。结果虽然是罗格赢了,但后来罗格回忆道“我非常吃惊他变得多么厉害。每一局、每一小时你都能感觉到他的明显进步,这是我玩backgammon以来看到的最令我吃惊的事情” 。他学扑克不久,就一屁股坐到当时拉斯维加斯最大的赌桌上去跟人玩无限豪胆(no limit holdem) 。当时那个赌局的常客Johnny Moss, Chip Reese, Doyle Brunson, Puggy Pearson, Amarillo Slim Preston, Bobby Hoff等都是扑克的超一流选手,很多人拿过世界冠军,在当时扑克江湖的地位无异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他们像野狼一样等待迷途的羔羊送上门来,主要的财源来自于花钱买感觉的富商、坏来坞影星、毒品贩子等。恩戈不管这些,他急不可待地要跟最高水平的人较量。去了看人家正玩着呢,恩戈问到:“喂,喂,你们这是玩的什么?”
  “无限豪胆。”一人答道。
  “坐下玩吧,你看这有空位子。”另一个人说。
  “可是我以前从来没玩过这个呀” 。他说的是实话。此前他玩的扑克是suoha。他也知道这帮人盼着他坐下来挨宰呢。但他还是从兜里摸出一捆儿钱来,两万美元。坐下不到15分钟,这两万就输光了。恩戈返回去到他在赌场的保险箱又取些钱回来接着练,小心但勇猛。这一坐连续玩了36个小时,他不但赢回原来输的两万,还赚了两万七。Amarillo Slim Preston (1972WSOP冠军) 后来说“我用个什么招儿,这小子立刻就学会,他凭直觉就明白我为什么会那样玩。我从来没见过谁学东西这样快。”
  
  1980年的WSOP报名费为1万美元的主赛是恩戈第二次打比赛,这之前他只打过一个40人参加的比赛得了第34名,不到一小时就出来了。当时一万美元不是小数目,没几把刷子的人是不会参加的。恩戈顺利杀进前六名。决战前夜,他把好消息告诉给纽约的罗马诺。当时老罗已患了心脏病,但他告诉恩戈要赶下一班飞机到拉斯维加斯给恩戈加油,他要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恩戈倍受鼓舞,第二天以他凶狠的割喉战法一步步走向终点。最后一个对手是扑克教父、名满天下的两届WSOP冠军刀友。不让孙(Doyle Brunson)。这名不是白叫的,扑克界有句名言“就是桌子对面坐的是我妈,我也要把她赢光” 。妈且不让,更别提孙子了。别说,这老头去年(2005年) 以七十多岁高龄还拿了一个好几百人参加的WPT大赛冠军。在最后决战到来之前。这两人在前三天的比赛里坐在同一桌很长时间。刀友跟人说道“在我的扑克生涯里,我从来没见过任何人在一个比赛里能边打边长本事的,可这小子把我们这些高手和WSOP这么重要的比赛当成了他的训练营” 。刀友慨叹为什么第一天的比赛没人把这小子踢出去,养虎遗患哪。
  
  最后时刻到来了。恩戈手里拿到同一花色的4和5,两张小牌。盲注是3000/ 6000。刀友只在加3000跟恩戈的6000大盲注。然后桌上开出来不同花的A-2-7。恩戈过(check, 就是不加注的意思) ,刀友瞄了瞄桌上的牌,甩出1万7。恩戈想了想,跟1万7。
  第4张转牌,一张小3神奇地落到桌上,恩戈成了顺子!现在该做的就是怎样钓鱼请君入瓮了。一般人会再过,等老刀下注再加码。但这样很可能会使刀友这只狡猾的老狐狸溜走。恩戈一直打得很猛,蒙的很多。他知道、刀友也知道。恩戈数出4万筹码推了出去。他知道刀友有牌一定会反击的。刀友稍停顿了几秒钟喊道“全进!”一大群围观的人围得更进一步、屏住呼吸。恩戈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喊道“我跟!”。人群发一声喊骚动起来。最后的时刻来到了,究竟是老刀三次加冕还是恩戈初尝禁果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马上就要揭晓了。恩戈翻开了自己的牌,刀友摇了摇头也翻了过来,是A-7!两对!虽然恩戈领先,但老刀还没棺材定钉,如果最后一张是A或者7那么他的富豪死(full house) 就赢了恩戈的顺子了,概率是 1/11, 9%。人群又恢复了寂静,发牌员用手敲了敲桌面,轻轻地把最后一张牌开出,是一张小2!恩戈赢了。接下来自然是被人群包围回答记者提问。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一下子赢了这么多钱,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恩戈回答的很干脆“Gamble it!”, 就是一个字:赌!
  
  当天晚上出去撮一顿庆祝,老罗一高兴吃得太多,回到旅馆有些不适,当夜心脏病发,抢救无效,没能回到纽约跟朋友吹牛自己如何慧眼独具,就客死异乡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归天了。恩戈的心情却从天上又落回到地上,悲恸不已,比死了亲爹妈还难过。真的,老恩戈死时,小恩戈一个眼泪渣都没掉。虽然才12岁,他对他爹没好印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爹就是操来操去(ing around) 的一个人。他妈也是好吃懒作吸毒嗜赌还死输不赢。老罗倒是曾待他像亲儿子。客观地说,老罗虽是黑道上人物,但还是个挺有同情心的人,经常把钱借给明知道有借无还的穷人, 他自己的俱乐部雇了很多白拿工资没什么活干的老弱民工。

  如果说这次拿世界冠军,还有很多人不服,觉得这小子就是交狗屎运撞上了,那么一年以后就没人不服了。1981年,恩戈卷土重来,又一次登上了冠军宝座。一个年轻人连拿两次世界冠军,马蹄赌场的老板比尼恩看到了卖点,这是宣传WSOP的好机会。电视报纸纷纷报道,恩戈一下子成了大明星,一时间风光无限。
  
  毫无疑问,恩戈是一个大天才。有非常之人,然后建非常之功。他在扑克上取得的成就也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他是一个伟大的赌士,然而却不能算是成功的赌士。如果就其一生而论,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他天性好赌,什么都赌,而且还是自杀型赌徒,有多少钱赌多少。在这一点上,只有1982年世界冠军杰克-斯特劳斯和他半斤八两。这位斯特劳斯有句名言“当一天狮子就比当一辈子绵羊强” 。既然是赌,当然就有输有赢。如果想长期赢钱,真正靠得住的还是技术含量高的金和扑克,还有21点在当时也还有利可图,其它主要凭运气的、赌球拳击跑马赛狗都靠不住。虽然恩戈在体育赌博中也曾有过一赢上百万的时候,他更多的时候是输。有人算过,说是恩戈赢的钱加起来大约有三千万,但临死之前穷困潦倒靠半借半乞过活。认识他的很多人都说,钱在恩戈的眼里是这个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两次世界冠军的奖金在他手里也没攥多久就折腾光了。自古英雄多好色,恩戈也不例外。成了世界冠军之后更有了本钱,都不用他去找,自有美女来找他。知道他有钱,有些人事后说自己怀孕了恩戈的孩子,管他要钱。怎么知道知孩子是不是他的?这对于恩戈来讲不是难事。就像牌桌上读对手手里的牌一样,恩戈说“我从她的动作和表情一看,甚至在电话里一说话,我就知道她肚子里是不是我的孩子。不过这无关紧要,是不是我都会把钱给她的” 。还真绅士。
  
  可能因为家庭环境影响,再加上从少年起就一直在赌场摸爬滚打,恩戈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糟糕。除了赌博收入,恩戈一辈子只挣过300美元的工资,是电视台采访给的工资。一辈子跟银行没来往,即便有上百万,也是放自赌场的保险箱里。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我半夜要钱,银行不开门,我拿什么赌?他认为别人把钱放银行里是脑子有毛病。在他死前很多年里,他也没有家庭住址,吃住在赌场,或是在朋友家里混。参加比赛、领奖时要填家庭住址,他填的住址是:没拉直(Mirage) 赌场扑克室。第一次得世界冠军领奖时,他身上没有任何证件,甚至连社会安全号码都没有,现去政府申请的。这样一个三无人员,要在中国肯定得给收容了。
  
  从二十多岁起,恩戈开始沾染毒品,但还是好奇性的偶一为之。他妈菲和他姐姐珠迪都吸毒,他知道她们的惨样,本来对毒品还是很反感的。但他生活的圈子使他很容易沾染这东西,到三十多岁他已经成瘾难以自拔了。毒品不单让他腰包空虚,更让他身体空虚, 吞噬着他的生命和自尊。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牌上表现也受影响,以至留下终生遗憾。
  
  转眼到了1990年的WSOP冠军赛。他自己已经掏不出1万报名费,不得不找人挺了。比利-巴克斯特出钱给他报上了名,说好赚了钱对半分。比赛第一天进展顺利,恩戈的筹码从一万长到了七万,形势大好。众所周知,一旦恩戈手里的筹码多了,那对同桌的其他人来讲就意味着一场浩劫就要发生。恩戈说过“从5万筹码到夺取冠军比从1万打到5万容易多了” 。第二天在一手决定性的牌中,恩戈的三个10被对手等到了卡张顺子,输了一大堆筹码。尽管如此,到当天结束他的筹码还在前几名。
  
  第三天比赛开始了,赛场里却不见恩戈的踪影。往他房间打电话,没人接听。比利急得上树爬墙。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比利赶紧跑到恩戈住的赌场,叫上保安冲倒恩戈的房间,打开房门一看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恩戈只穿着内裤卷曲在地上,已经没了知觉,就剩一口悠乎气还没断了。赶紧送医院抢救。比利焦急的在医院等待奇迹的发生,希望恩戈能重新站起来回到马蹄赌场的WSOP赛场。耽误两三个小时还能往回扳(扑克比赛中,如果对手不在场,牌也照样发给他,然后算他交枪。每一圈他也得付大小盲注,直到筹码被吃光为止,就算出局了) 。终于,医生告诉他这是不可能了,至少得一两天以后才能出院。比利恨得后槽牙嘎崩响“这个王八蛋!”一跺脚回到了马蹄赌场,心有不甘地看着恩戈的筹码被蚕食着,甚至问能不能自己上场替他玩。这当然被拒绝了。冠军的奖金是一百万哪,现在还剩下二十多人,这么重要时刻这小王八犊子掉链子,气死人不偿命,比利发誓永远也不再挺他了。令比利的没有想到的是,尽管最后两天的比赛恩戈没有参加,但由于他的筹码很多,蚕食干净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恩戈最后竟然得了第九名!奖金是两万五千多。尽管跟百万大奖失之交臂,毕竟还赚了一万多,没有亏本。这让比利稍微有所安慰,发的誓言就不那么算数了。
  
  后来恩戈一直为这件事羞愤难当,不知道自己抽了多少嘴巴子。钱是小事,名节亏得太大。在恩戈输得没钱的时候,曾经别人出钱他去赌,这在圈子里是很常见的,没甚不妥。对手曾经私下贿赂他,答应给他几十万,要他故意放水。对于一个输光了的赌徒,几十万块钱的诱惑力是巨大的。然而恩戈拒绝了这项交易。他说“我这辈子不能给任何人吹牛的权力,说他在牌上打败了我。我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如果我做了,我这辈子都不敢在镜子里看自己一眼” 。他对冠军的名分那是“相当地”看重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赢,不是钱。当年的冠军被伦敦来的伊朗人曼苏尔-迈特漏比(Mansour Matloubi) 夺得。曼苏尔牌风超级凶猛,人们纷纷议论其彪悍可比恩戈。恩戈正在那懊悔得此情无计可消除回首恨依依呐,听到这话越发不堪恼恨,不由迁怒于曼苏尔。当即找人投资(没钱还是不行啊) ,向曼苏尔发出战表:一人出五万,一对一单挑比试无限豪胆,赢者全收,你是战也不战?曼苏儿也不是吃素的:怕你何来?战!双方约好在四皇后赌场的扑克经典赛期间一比高低。
  
  这一战到十几年后的今天还不时有人谈论。从这场比赛的最后一把牌人们可以领略恩戈高超的胆略和不可思议的读牌能力。扑克比赛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读,读牌读人,也就是从牌局的进行过程、对手的历史、位置、筹码、比赛阶段和对手的动作、表情等诸多因素对对手的牌加以推断。在这方面,恩戈是小母牛瘸条后腿牛逼都邪门了。
  
  比赛开始,二人掏出赌金,把十万美金码在桌上。每人领5万筹码。双雄对决,观者如堵,这样的比赛谁不愿看?一上来曼苏尔胆大艺高牌也顺,很快将恩戈逼入绝境。看起来比赛很快就要结束,恩戈来电了。一通反扑,失地尽收,还领先一些。恩戈6万,曼苏儿4万,然后到了这把青史留名的一手牌。还是让当时在场观战的海尤茅斯(1989年WSOP冠军) 讲一下这手牌的经过吧:
  
  恩戈以1600赌注开局,曼苏儿跟。然后抚老婆(FLOP) 三张牌是 3-3-7,三样花色。曼苏儿过,恩戈下注6000,曼苏儿又跟了6000。第四张转牌来了个老K,两个人都过,没有下注。第5张河牌来了张Q。桌上的牌是3-3-7-K-Q。嗅感到恩戈的牌不硬,曼苏儿把剩下的大约3万2千全推了上去。恩戈盯着曼苏儿看了十秒钟,说到“你手里的牌不是4-5就是5-6,我跟你。”然后亮出了自己的牌:9-10。啊???这都敢跟?没有一个人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曼苏儿的牌就是4-5。谁都没对牌,但恩戈的3-3-K-Q-10赢了曼苏尔的3-3-K-Q-5。
  
  是曼苏儿打错了吗?这牌要是专家来评,百分之百得赞美曼苏儿有胆有识。那么哪错了呢?没错,只是共军太厉害了!这种牌,9-10,除了不会玩的二傻子,谁敢跟哪?不是跟白送钱一样吗?可是恩戈就敢,因为他有充分的自信把你的牌读死了。
  
  曼苏儿愣愣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半晌回不过神来。“我被彻底碾碎了。那一刻感觉就像推土机从我身上轧了过去。我依然喜欢恩戈,但是这他妈到底是怎么回事!(原话:I still love Stuey, but what the heck is going on!) ”曼苏儿说道。“这样的牌都敢跟,碰上这样的对手你只有交枪” 。自此之后曼苏儿真的再也没有跟恩戈单挑过。

  跟曼苏儿单挑之后几天,在四皇后赌场扑克经典赛的报名费为一万美元的主赛中,恩戈再一次夺得冠军,奖金二十五万。这是他在无限豪胆比赛中第9次进入最后一桌(final table, 通常9 或10人) ,也是他第8次夺得冠军。在最后一桌选手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因为每前进一步奖金都相差很大,而此时盲注又非常高,不能坐等好牌,赌的成分加大。所以心理素质和牌感起着关键作用。9次进局竟然8次夺冠,可见恩戈在比赛里是一个怎样可怕的对手。
  
  恩戈另一样天赋是拥有超人的记忆力。玩21点数牌对他来讲是小菜一碟,拉丝维加斯所有的赌场都拒绝接受他玩21点。在他输干爪的时候,他曾经设赌接受任何人的挑战:把两副牌放一起,像玩21点那样一张一张把牌发出,发到半道停住,他能够准确报出剩下的52张牌都是什么。赌注一万美元。然而从来没人跟他赌,人们毫不怀疑他有这个本事。后来大款赌士鲍勃-司徒派克(Bob Stupak) 跟他说“我知道你牛逼,咱们这样赌吧:玩6副牌,如果你能一张不错报出剩下的156张牌,我给你10万;如果你报不出,你给我一万。怎么样?” 恩戈接受了这个赌局并准确无误地报出了156张牌。说到这了,这个司徒派克也是个趣人,他设这个赌实际上也有要帮恩戈一把的意思。司徒派克18岁的时候离开老家痞子堡,自己一个人跑到拉斯维加斯闯世界。先是在夜总会唱歌,又想歪点子卖哭胖(折价券) 等,一点一点发了起来,终于自己开了赌场。今年他还竞选内华达州副州长。三个候选人的另外两个都是共和党的,其中一个是他前女朋友。最后他和她都落选了。司徒派克也是一个优秀扑士,现在也还经常参加比赛。他曾经设赌比一对一无限豪胆,赌注一万,接受任何人挑战。恩戈跳上擂台把他打了下去。比完之后两人去柜台换筹码。见柜台前排起了长队,老派克心生一计,对恩戈说“咱俩玩这个吧,把筹码扔向几米外的墙根儿,谁扔的离墙最近谁赢” 。恩戈说“干” 。于是两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玩起了这儿童游戏。随着筹码撞墙满地乱滚,两个大老爷们厥着屁股满地追,玩得不亦乐乎。玩了一会儿,老派说“一百一盘儿不过瘾,咱五百一盘儿吧” ,恩戈还是“干!” 。再玩一会儿,老派说“一千一盘儿得了” ,恩戈依旧“干!” 。他哪里知道,老派不单从小爱玩这个,长大成人还经常在家自个儿练习。等排到柜台,老派已经把比赛输的1万块全赢回来了。恩戈只说了一个字“ 操!”
  
  玩扑克有时候运气背了那是真背,什么都输,输了就难免怨天尤人。我自己也有这个经历。以前在圣路易斯的赌场玩的时候,每次一个老太太发牌我都输,后来她一来我就离席不玩了。很多人经常把怒气发到发牌员身上,在这一点上恩戈更是恶名远扬。有一次他对一个发牌的大嫂嘴里不干不净,大嫂可能也是个可杀不可辱的女中豪杰,对恩戈说道“再又五分钟我就休息,你有种咱俩到停车场去,看谁弄死谁!” 恩戈大丢面子,说了一句“你以为我会跟老娘们儿决斗吗?” 就闭上臭嘴再不胡咧咧了。还有一次在1981年WSOP比赛前,一次恩戈输恼了居然往发牌员脸上淬了一口痰。这就不是一般的差劲了。马蹄赌场老板老比尼恩决定禁止恩戈到马蹄赌场来玩,这也就意味着不让他参加WSOP比赛,尽管他是当时的世界冠军。后来还是小比尼恩在老子面前一力求情,才使老头回心转意,要不然恩戈1981年就没机会拿冠军了。一个发牌员回忆说“大家都说恩戈的记忆力多么惊人的牛逼,可他从来记不住任何一个发牌员的名字。在他嘴里我们所有的发牌员的名字是一样的,都叫傻逼” 。
  
  赢了四皇后比赛之后没过多久,恩戈又把钱折腾没了。老婆离婚带着女儿搬到佛罗里达去了。输急了把房子抵押借贷,付不出抵押贷款房子也卖了,最后还是一干二净。更糟糕的是他越来越离不开毒品,身体越来越糟。也打牌名义借来的钱,也大都吸鼻子里去了。能借钱的朋友都借遍了,知道他把钱用来买毒品,大家再也不愿给他钱了。这样德性,连出钱挺他的主儿都找不到了。这样穷困潦倒,有几年的WSOP他都没参加。
  
  1997年5月16日。
  第28届WSOP冠军赛将于中午12点开始比赛。早晨人们看到恩戈还在马蹄赌场扑克室里踅摸着什么。这时的恩戈,看上去还不如流浪汉。浑身脏忒兮兮散发着酸臭味儿不说,由于长期吸食毒品,鼻孔已经明显塌陷。脸色五光,皮肤似乎碰一下都要掉渣。总之,用候跃文的话说就是“盖张纸都苦得过儿了” 。就这惨样,他老人家不知哪来了灵感,居然要死要活想参加比赛。他已经两天两夜没睡觉了。把认识的人都求遍了,还是没人愿意出钱挺他。求爷爷告奶奶总算凑了一千多块钱,够打一个单桌卫星赛了(10个人坐一桌比,第一名获得参加冠军赛1万元比赛的席位) ,赶紧找桌子坐下,所有的希望都在这一锤子了。要不说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呢,到了最后就剩一个对手了,两人筹码差不多,恩戈的AQ对对手的Q7全进了。眼看要赢到手了,最后一张河牌来了个7。这次恩戈倒没骂发牌员傻逼,他已经无话可说,站起来一声没吭走了。
  
  比赛再有20分钟就开始了,哪里去弄一万美元去?恩戈又想到了比利。虽然之前已经求过被拒绝了,可实在没别的辄,还得求他。找到了比利,一声带着近乎绝望的哀求,使比利有些不忍。虽然眼前恩戈的惨样根本没什么戏,而且眼看他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可是毕竟朋友一场,混到这个地步,比利这个“不” 怎么也说不出口。一咬牙“得了,不就一万块钱吗,比这更蠢的糟蹋钱的事也不是没干过,就当打水漂吧” 。恩戈欢天喜地终于最后一个报上了名。然而比赛开始后恩戈却像熬干油的灯一样老要灭火,一会儿打盹儿胳膊肘捣空,一会儿人歪到椅子下。也在比赛的比利不时走过来贴着他耳朵骂到“狗杂种,别睡觉!”。中间休息的时候,恩戈对朋友迈克(现在Travel频道作扑克解说的那位) 说“我顶不住了,要死了” 。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下比赛,第一天结束的时候312个参赛者还剩下77个,恩戈以4万多筹码暂列第7。当天夜里他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早上像换了新电池一样又活蹦乱跳了。第二天结束剩下27人,恩戈以23万筹码排在第二位。第3天结束就剩下六个人了,恩戈以一百多万筹码遥遥领先,其他人都在70万以下。最后的决赛,给ESPN作解说的海尤茅斯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这是一场争夺第二名的比赛” ,言下之意无人能阻挡恩戈夺冠。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阔步十六年后,恩戈第三次戴上了冠军的金手链。当然还有一百万美元的奖金。
  
  几天前还是人人避之犹恐不及的流浪汉,现在又风光地在人群簇拥中到了电视台的摄像机前。为ESPN采访的是戈比。开普蓝(Gabe Kaplan) 。戈比是 影星也是职业扑克玩家,跟恩戈相识多年 。戈比比较含蓄地问道“你在十六年前拿冠军的时候还很年轻,这十六年在生活中走了很多弯路。现在你已经四十三了,这次你的生活会有所改变吗?”恩戈答道:“我希望如此吧。你知道,我以前干了很多蠢事,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事实:在牌上没人能打败我,打败我的是我自己,我的恶劣习惯” 。戈比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现在能把六年前管我借的三百块钱还我了吗?”
  
  以后的事证明恩戈还是恶习难改。一百万奖金和比利各分五十万。还完几年来的欠账以后只剩下大约20万。他又住到赌场里两个来月不出门,天天狂赌,又输干爪了。98年夏天WSOP比赛比利高兴地出钱为他报了名。可他的身体条件已经糟糕到无法比赛,在最后关头放弃了。之后的几个月,他大部分时间是住在一家便宜旅馆里,天天的生活就是憋在屋里睡觉细毒看毛片。旅馆费是迈克给付的。曾三次因携带毒品被警察抓走,都是朋友出钱交保领出来的。
  
  1998年11月22日,斯杜-恩戈被发现死在拉斯维加斯绿洲旅店的16号房间。直接死因是心脏病。一个曾经赢过上千万的伟大赌士,赤条条走了,没带走一个筹码,
  也没有留下一分钱的遗产。留下的是一些不寻常的故事给后人评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瘾”者留其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各国经济分析透彻的郭富拿

对各国经济分析透彻的郭富拿

(1)分析精确
   布鲁士郭富拿是现今最大的外币炒家,入市的市场包括现货和期货市场,1987年郭富拿为自己及他的忠实拥护者赢得超过三个亿美元。在过去十年之内,郭富拿的投机基金每年平均增值87%,换一句话说,以复利计算,1978年以二千美元加入郭富拿的投机基金, 十年后可以增值至一百万美圆。
    郭富拿战绩虽然出色,买卖数额惊人,但始终低调处理自己的对外关系,决不喜欢接受访问。史惠加曾经与郭富拿再一间机构工作,时间大约系七年前,当时史惠加担任资料分析员,而郭富拿则为职业炒家,为公司管理客户的投机基金。虽然两人曾经为同僚关系,但能够说服郭富拿接受访问,可以说喜出望外。一方面反映郭富拿对史惠加的信心及信任程度,另方面郭富拿表示:在投机市场搏杀多年, 我相信全部访问是不切实际的行为。现时市场流传关于我的故事经常是被扭曲的,或偏于幻想的传奇性成就。接受今次访问,最低限度,可以留下一个正确的记录。

    接受访问时,郭富拿态度从容,与其日理亿金的职业不相配合,使人更加想起郭富拿的身份——大学教授。实际上郭富拿在哈佛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母校及宾洲大学任教,以曾从事政治活动, 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最后走入投机行业。入行初期郭富拿跟随马加斯学习投机技巧,由于领悟性高,在加上本身优越的分析能力,在短短时间内,就成为一代宗师,隐然有青出于蓝的表现。郭富拿的主力投机工具是外币市场,而赖以克敌制胜的条件则为对各国经济的深入分析。

    事实上,郭富拿研究的范围极广,精细之处简直另人目瞪口呆,郭富拿本人学识渊博,分析精确,远胜于其他炒家,除此之外郭富拿亦拥有不少优点,现简略介绍一二。风险管理郭富拿认为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未入市前先要有离场的据点,普通炒家对于每次买卖可能冒的风险多数单独衡量,郭富拿则坚持通盘研究每次买卖对全部资金可能带来的影响,郭富拿则坚持要明确分析,以郭富拿处理投机外币额而言,超过六亿五千万美元,在加上主要投机外币市场,每个买卖互相关联,因此不得不特别小心处理。对于止损盘的处理郭富拿表示:我摆设止损盘的原则,尽量远离群众,摆于及难触及的地方。在此情况下,除非入市决定基本上错误,郭富拿可以避免因此止损盘欠妥善而放弃一个可以赢取大钱的机会,而在同一时间,亦可以维持稳健的资金管理制度,背后的哲学是宁可减少入市的注码,以换就较大的止损盘。普通的炒家往往以银码做为订定止损盘的根据,去增加买卖的数量,结果是经常遭遇到愚弄,止损后市势一如所料的发展,徒呼奈何。郭富拿引以为戒的另一信条是,切莫因一时冲动而胡乱买卖,想在投机市场立足,必须依照既定计划行事,成功的炒家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意志坚强、独立,而又能够远离羊群心理。


(1) 错误决定
1970年中期,郭富拿经过一年时间的深入研究及市场调查,终于在投机行业,以三千美金资本入市,一次债券跨期的胜利,减去期铜的损失,户口净值增值四千美元。
    真正动人的故事,终于发生在郭富拿身上,时间是1977年,当时大豆市场发生严重缺货的现象,郭富拿认为七月大豆合约,相对于十一月份的合约,两者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在谷物类及其他杂货市场,假如出现缺货的情况,不但价钱上升,而且会出现近期合约比远期合约高的特有现象。郭富拿看准机会,入市买入七月份大豆合约,同时沽空十一月份合约,两者差价是七月份高六十美仙,郭富拿顺水推舟,以金字塔加码方式继续增加跨期合约的持仓数量。当郭富拿持仓合约增至十五套时,经纪行的主管向他发出警告:郭富拿,大豆的按金是二千美金,而跨期合约的按金是四百美金,但以前大豆疯狂上涨的市势而言,阁下持有十五套跨期合约,实际上与单头持有七月分的好仓性质相同,因此我要增收你的按金,每套合约二千美金。郭富拿在胜利途中增加按金自然成极大阻力,一怒之下,将户口搬往另一间规模较小的经纪行。

    77年2月25日,郭富拿持有第一套合约, 4月12日户口净值已经增至3万5千美元。郭富拿以金字塔加码方增加持有跨期合约的数量,依照既定计划行事,有板有眼的执行,并无差错。1977年4月13日,大豆再创新高,经纪致电郭富拿声调兴奋:郭富拿,大豆价值飞涨上天,看来今天将再次以涨停板价位收市,七月份已经快将涨停板,十一月份亦步亦趋,继续保持十一月份的沽仓是否愚不可及呢?到不如将十一月份合约先平仓,之后假如大豆再涨停板几日,利润岂不更大。听起来言之有理,于是郭富拿将全部十一月份的抛空合约平仓,只持有七月份好仓,十几分钟之后,同一经纪来电,语调接近疯狂:我不知道怎样向你交代!但大豆市场全部跌停板!如何是好?郭富拿差点当场昏厥,幸而后市略微回升,终于郭富拿平仓离场。埋单计数,郭富拿户口净值由45000美元下降至22000美元。

    此战带来的影响,郭富拿认为不但是倾家荡产的买卖,感情上所受到的创伤,尤为深远。郭富拿深为自己的卤莽决定感到羞耻,细心检讨,错失极多,对于自己作为一个出色炒家的条件亦开始感到怀疑,影响之下,多日不能进食。事实上,郭富拿以3000美元起步,迅速增加至四万五千美元。顺风顺水,一心以为期货市场黄金满地,可以随手拾来,增加财富只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次错误的决定令郭富拿领悟到投机买卖的风险。停战一个月彻底检查失误的原因后,才放胆再次加入战斗。一句话,一时冲动作出的卤莽决定足以误事。


(2) 悬崖勒马
问:郭富拿大豆战役虽然另你自尊心大受打击,毕竟金钱上仍有进帐,在果断平仓之时,你可曾想到大势可能全面逆转?
答:没有当时只感到恐慌,唯一考虑的要点是尽快离场,我开始明白到赢钱容易输钱更快,老实讲,我能够得回22000美元简直是洪福齐天。
问:果断的决定,令你避免一场大难?
答:平仓之后,大豆价位直线下挫,稍一犹豫可能全军覆没。
问:七月份大豆与十一月份合约的差价最终如何?
答:七月份大豆下跌较大结果恢复正常关系,七月份价位比十一月份合约低。
问:换言之即使你不改为单头持有好仓,你的利润亦会逐渐下跌。
答:对但卤莽的平仓,此一时的冲动决定,足以令我倾家荡产,感觉上等同噩梦,心情久久不能恢复正常。
问:上述战役是否是你一生之中最痛苦的买卖?
答:绝对是!
问:但实际上你在该次战役仍然赢大钱。
答:金钱并不代表一切,数目上净值由三千美元,增加至二万二千美元,上升六倍,但心灵的创伤难以补偿,回想起来,当时风险程度极高,迹进疯狂。
问:可以说,跌停板的警号另你及时全身而退。
答:错愕之余,我明白自己已经失去理智,全无纪律幸好能够悬崖勒马,改过自新。
问:大豆的教训,令你更加注重遵守纪律,强化资金及风险管理之外,可有其他意义?
答:当市势出现巨变,影响及感情上的平衡,对于前景一片模糊的时候,我会不顾一切平仓离场。
问:最近的例子。
答:1987年10月19日世界股市崩溃的时刻在当年的10月19日及20日,我对市场发生的事情,不知底细因此根据本人的买卖戒条,立即将所有盘口平仓静观其变,避免在糊里糊涂的情况下遭受损失。
问:让我们再次进入时光隧道,大豆战役后投机发展是否顺利?
答:修养生息一个月后,再次加入战斗,三扒两拨,户口净值上升至四万美元。

(3) 名师指点
问:仍然单独作战?
答:刚巧马加斯任职的机构聘请买卖助手,我前往年应征,几个星期之后,马加斯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坏消息阁下应征的助手职位已经名落孙山,但我准备邀请你加入本公司职位是职业炒家。
问:开始时管理的资金若干?
答:三万五千美元。
问:自己可有加入战斗?
答:有,马加斯与我都系闯劲的炒家,我们两人同时兵分两路,一方面公司管理投机基金,同时亦为私人户口买卖。
问:亦既是说,马加斯系师徒关系?
答:影响深远。
问:马加斯对你的影响极为深远?
答:终身受用,最低限度,马加斯给我一个极为重要的意念。马加斯告诉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只要你施展浑身解数,前途一片光明,马加斯向我示范买卖技巧,经过缜密的策划,严守纪律,足以克敌制胜。
问:马加斯另你信心实足?
答:对。
问:其他教诲?
答:必须勇于认错,必须接纳经常出错的现实,马加斯经常提醒我:判断错误并非羞耻的事情,根据过往经验,我经常在自以为最佳投资机会的买卖失手,然后选择次选决定出击,亦无功而退,最后,以信心较逊的第三抉择应战,结果大获全胜。
问:阁下系现今投机高手,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条件?
答:过奖,但我起码具备两项重要的要素。第一,我对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不会受到主观规限,我经常幻想未来市势可能发生的变动情况。第二,在压力之下,我仍然保持理智及坚持纪律。
问:买卖技巧可否传授给第三者?
答:天分较为重要,过去多年来,我曾经训练约三十人,但能够成材的只有四至五个。
问:成绩其实不错,要知道孔子化三千,亦只有七十二人士而已。其他二十五人下落如何?
答:已经离开投机市场。
问:阁下训练成材的四五个高足,与其他人的成败因素可否解释?
答:能够成材的具有相同的个性,包括意志坚强,独立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相反意见理论。
问:资金管理的原则,是否重要?
答:他们都能够坚守纪律,不过度投机,每次入市的注码适可而止过于贪心的炒家,最后结果必定贪变贫字,一次意外,便无法自保。
问:可有活生生的例子?
答:有敝公司其中一个买卖炒手,是极为出色的炒家,分析快而准,经常可以择肥而噬,但整年计数,往往一无所得,本人技巧虽然甘败下风,但于小心处理入市注码记录良好。
问:关键之处?
答:入市注码,该同事过于勇进,持有合约数量过多,举例说,我买入一强合约,的时候他可能有十张才感到满意,一两次顺手的买卖,资金可以既倍增,但全年计算,始终有一无所获。
问:基本因素左右大局。
答:入市之前,你会先考虑有一个明确的市势观点,会将基本因素分析对与打胜仗,势助极大,但除非我充分了解市势上升或者下跌的原因,我不会贸然因为图表美妙而胡乱入市。
问:亦即是说,你每一买卖都有基本因素支持?
答:正确,但我亦想强调图表分析的作用,图表分析可以证实基本因素显示的趋势,加强入市的信心。
问:基本因素的重要性,可否举出实例作为左证?
答:过去六个月来,我对加拿大元走势并无定论,事实上看好或看淡都有充分理由,除非你以枪杆子对准我的头,强迫我做出选择,我始会勉强沽空加拿大元,其后,美国与加拿大的贸易协定签定,受到市场明朗。
问:实际上市势与贸易协议互相配合?
答:在协商过程当中,加拿大元已经价位向上突破当时我已经意会到影响加拿大元价值的基本因素可能有变,市场已经投下信任一票,因此我顺势加入战斗,买入加拿大元做好仓的考虑要点,包括了基本因素的转变,及与市场配合的技术性走势。
问:美加两国签署贸易协定,是否亦在考虑之列?
答:事先我并不知道两国签署协议对加元构成例好,因素有部分人认为美国货可能充斥加拿大市场,因而利淡加元,但市场永远是对的,先进者入市的方向可以确定一切,我作出的决定只是顺势买卖。
问:容许我作一个大胆的假设:一个重要的基本性转变发生之后,市场所做出的反应,可以显示市势的长期趋向。
答:绝对正确,市场走势永远因先进者带领潮流,举例说苏联是技艺高超的炒家。
问:再那一个市场?
答:外币和五谷类市场。
问:苏联是出色的投机能手,实在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但一举一动,从何得悉?
答:苏联要透过商业银行或其他买卖机构出入,消息自然外泻,任何人士都会听到传闻。
问:以苏联的经济状况,离开一穷二白的程度其实不远,一个管理本身经济亦欠妥当的国家如何可以为出色的炒家。
答:事实胜于雄辩,你可以向投机市场人士查询,证实苏联在炒卖方面的崇高地位。
问:何解?
答:苏联拥有最先进的特务系统,对于市场的重要基本消息都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第一手资料,知己知彼,自然可以百战百胜。
问:图表分析的地方如何?
答:中间可大发神威,但亦可能一无是处。
问:请进一步解释。
答:大部分图表分析都声称能够记录过去的走势但不可以预测未来的上落。
问:图表分析与基本分析如何配合?
答:图表分析好比市场的温度计,研究基本因素的专家扬言图表分析可以至之不理此点大错特错,医生诊病,对于病人的体温置之不理,又怎可以正确判断症状呢?实际上图表分析与基本因素两者该相辅相成,图表分析协助观察其他市场人士的动态,或供求失去平衡的情形,预早作出警号。
问:看来你对于基本因素较为注重,但你可曾单平图表的可能形态而入市买卖?
答:中间会根据图表的突破的讯号入市,积累了多年的战斗经验,即使事先没有基本因素配合,而市势突然平地一声雷的冲破徘徊区域,对我来说,不会造成不安。
问:换而言之,你会跟随突破的方向入市买卖?
答:理所当然!
问:你不怕受到假突破的愚弄?从近年市场观察似乎走势陷阱越来越见普遍。
答:假如市势在紧凑的徘徊区域突围而出,而无人能够提供出现突破的理由,此类市势通常可以构成报酬答:风险比率的买卖。
问: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突破当日,华尔街日报已有专文解释可能出现突破的理由,值博率如何?
答:越多人留意或期待出现的突破,突破的升跌市势多数不会持久,举例说,秫米在某一区域徘徊上落之后,出现突破而当日华尔街日报载有秫米可能缺货,市价将会上升的报道,可以预言,秫米突破徘徊区域之后的升势难以持久。
问:亦即是说,见缺上升答:下跌理由的情况下,出现的突破,将会成为较佳的获利机会?
答:对!
问:理由何在?
答:越多人留意的形态,出错的机会越大,形成走势陷阱的或然率亦较高。

(5)摆设止损盘的技巧
问:假设市势在整固阶段之后,向上突破,你顺势买入,其后市势逆转,跌回徘徊区域之内。请问阁下如何决定离场的时间?或者说,你如何判断只属于小小回吐,或入市的决定出现基本性的错误?
答:每次入市买卖之前,我必定先订下止损盘,以确保可以安枕无忧,其次买卖的注码,得视乎止损盘所牵涉的银码而定。而止损盘则根据图表分析的价位厘定。
问:可否进一步解释摆设止损盘的技巧?
答:举例说,金价在380元的区域内上落,将止损盘摆设于上述范围内,自然系愚不可及的事情或迟或早,你将成为市场的口中肥肉。我永远将止损盘摆于图表上重要价位之外。
问:如果大部分炒家将止损盘摆设与同一价位,市势会否受到吸引而逐渐向止损盘靠拢?上述情况对你可会构成不利的影响?
答:不会,我摆设止损盘的技巧系积聚多年的磨练而成,经过实际战役的考验,根据图表分析而定下的止损盘,在分析乃判断的正确的情形下,理论上不会,因为市势出现小小的调整而被除及。无论如何,我会尽量将止损盘摆在表面上明显的地方,但实际上甚为安全。
问:止损盘的重要性何在?
答:令我安枕无忧,入市之后止损盘成为资金及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假如出现任何差错,我知道止损盘可以自然而然带我脱离困境而避免涉足深陷。
(6)顺势者生
问:请问阁下现在时下管理资金若干?
答:超过六亿五千万美元。

    问:我相信大半资金乃历年资本增殖的结果。

    答:对,去年利润已经超过三亿美元。

    问:资金庞大,会否因市场变现能力低而受制肘?

    答:难以避免,举例说黄铜期货是我的心爱市场,但由于成交量低,我成为大苯象难以尽展所长。

    问:在黄铜市场,每日可以买卖多少合约?

    答:平均来说,每日成交量在七千至一万张之间,减除跨期合约,及既市买卖之后,我相信买卖五百至八百张合约,都不成问题。

    问:你现在主力投机哪个市场?

    答:当然是现货外币市场,在这里投机畅旺可以随心所欲。

    问:既然阁下管理的资金过于庞大,而你私人帐户的注码亦甚为可观,可曾考虑只为自己买卖,免去不必要的烦恼?

    答:理论上应该集中精力照顾自己的买卖,实际上利弊互见。第一,我已将大部分私人资金投入自己管理的基金之内;第二,其他投资者的资金对我来说,相当于好仓期权,获利时我可以得到分红利的好处, 赢面无限,假如投资失利,输的只是付出管理成本。当然我在投资者心中的名誉亦非常重要,但拥有好仓期权的吸引力极大,另我乐不思蜀。

    问:阁下管理的基金,现在以冒升至六亿五千万美元,假如在无止境的上升,实际操作上是否会出现问题?

    答:由于管理的资金过于庞大,在大部分期货时常的确发现流转有困难的现象,但外币的现货市场,利率期货及石油的期货市场,交投活跃,仍然可以供我大展身手,无论如何,本人计划小心限制名下资金的增长率,以免影响炒卖成绩。

    问:除了债券及外汇市场之外,阁下入市的买卖量是否足以推动市价上落?

    答:无可避免的经常会另市势出现波动,但我永远不会刻意制造走势。

    问:假如市场传言,某大户试图推动市价,或尝试做淡。此类道听途说的消息是否属实?

    答:胡说八道,大户影响市价,只可以在及短时间之内奏效,归根结底,要升的始终要升,要跌的始终要跌,大户造市只会带来重要的损失。自以为可以影响大市上落的炒家最终跌落过度投机的陷阱,结果自然是永不超生,不可不妨,事实上市场力大无穷,顺势者生。

    问:请举实例以资说明?

    答:最近某英资机构妄图操纵石油市场,初时略有收获,其后原油价位急挫四美元,脱离该机构的控制。

    问:后果如何?

    答:该英资机构一役变输四千万美元,寻且出现财政上的危机。

    问:顺势者生。

    答:对。

(7)接受挫折
问:当今世上阁下称的上数一数二的期货市场大炒家请问遭受接二连三的挫折时,如何处理感情上的创伤?
答:感情上的负担,的确难以忍受,在任何一日,我都可能输出以百万计的金钱,如果同身受,根本不可能继续炒下去。
问:换言之,金钱上的损失,不在令你感到困惑。
答:唯一可以令我感到不安的低劣的资金管理手法,除此之外,间间歇歇的我会安然接受一两次极大金额的败仗,只需入市之前考虑周详,买卖策略正确,输钱无话可说,大豆的战役,从跨期买卖,一变而成单头好仓,是毕生难忘的教训,另我深深领悟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问:入行多年,可曾有输钱的记录?
答:有,1981年,输去资金的百分之十六。
问:理由何在?
答:一半由于自己的错误,另一半则归咎于市场本质的变化。当年是我入行以后,商品期货出现的第一个熊市,由于本质上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成绩自然不如理想。
问:惯于牛市买卖,另你偏向好仓?
答:实际上情形并非如此简单,熊市主要特点是,市势会急剧下跌,然后出现快速反弹,我的错误在于太迟沽空,因此在市势反弹便会迫使离场。
问:特别的教训,可否总结一下?
答:熊市的策略,应该是等候高位沽空。
问:1981年你曾经输去16%,该年的失利可曾打击你的信心,或另你重新检讨作战的策略?
答:彻底检讨风险管理制度, 81年失利的原因,其中一环在于我持有太多的互相关联的合约,因此81年后我每日都检讨手上盘口的总风险。
问:阁下主要炒卖外汇,请问是否利用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
答:是。
问:何解?
答:第一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现货市场变现能力高。 第二买卖成本低。第三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买卖符合需要。
问:外汇买卖占你炒卖的比重若干?
答:平均来说,大约50%至60%的利润来自外汇买卖,可以说举足轻重。
问:买卖外汇的对象,是否涉及五个重要货币之外的杂币。
答:只要买卖活跃,对手充裕的货币,我都乐于沾手,因此,欧洲货币,包括瑞典丹麦在内,均为炒卖的对象。
问:芝加哥期货市场是否尚有其他不足之处?
答:有,例如进行交叉盘的买卖,由于期货合约金额一早已经定下,不能为所欲为。
问:何不利用买卖合约张数成就?
答:总不如在现货市场买卖方便及直接。

(8)大胆假设
问:既然阁下对基本因素的分析极为重视,可否略微透漏分析的方法?你如何决定市场的正确价位?
答:在任何时间,市场做出的价位,我都作为正确的价位看待,然后,我曾找出可能到价位上落的因素例如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问:请做进一步解释?
答:作为出色的炒家最要的工作,便是幻想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局面,在脑海中对于世界未来的形势,我经常构思不同的影象,然后等待事实的证明那一幅影象会幻境城成真,当然,大部分幻想出来的影象都不会成为事实。
问:大部分幻想都会落空,上述操作岂非徒劳无功?
答:非也,根据我的经验突然之间可以发现其中一幅幻象,十次原景之中,九次均与现实相符,该个假设局面,变成为市势发展的写照。
问:麻烦你举出实际例子?
答:好!87年10月19日后的第一个星期五,异乎寻常的我整夜难以入睡,整个星期,股灾对美元可能带来的影响,另我陷入沉思状态,莫衷一是,我幻想出几个不同的景象,其中致意,世界在极度恐慌之余,财政会告完蛋,在这情况下美元成为政治避风港理应上升。
问:实际情况如何?
答:由该星期的第二日开始美元曾经劲升,理由便是大部分投资者由世界各地抽资,买入美元但至周末之前,美元开始回顺。
问:事实证明第一个假设错误之后,第二个幻想的景象有如何?
答:世界出现股灾,恐慌之余,急需刺激措施,去稳定大局,但日本和西德都恐惧刺激措施会令到通涨更加恶化,再加上当时美国贸易赤字继续扩大,唯一可以解决难题的方法是任由美元下跌,总而言之,最后仍待由美国财政部长出招,减息去刺激经济,美元下跌亦在所不理。
问:上述思路十分清晰,可否总结你的构思?
答:我想,归根结底美元只有下跌一途才可消除世界性灾难,其他中央银行亦会协力齐心,支持美国财长贝加任由美元下跌的决定。
问:阁下在星期五晚上才得到正确结论,市场已经关闭,其不贼过兴兵?
答:迟到好过不到,整个周末,我的情绪都极为紧张,事实上预期次周美元将会大幅下挫,而手上并无淡仓,真如热锅上的蚂蚁,直到星期日晚上,远东市场开市,我始大手的沽售美元。

(9)寓工作于娱乐
问:你在美国市场买卖时间之外,亦经常在外地加入战斗?
答:时间既是金钱,我不会浪费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事实上,在家内,甚至郊区的度假屋,我都有报价机方便随时买卖,同时我聘请二十四小时轮时的职员。
问:职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在预定的范围内买卖,遇到重要时候,例如英国首相辞职则要立即通知我。
问:阁下夜间炒做的次数是否频密?
答:多不胜数。
问:你总不能二十四小时,不停买卖,请问如何安排每日的工作,达到与私人生活互不冲突的目的?
答:普遍而言,我有早上八时至下午六时或七时买卖,远东市场亦非常重视,可惜在下午八时开始营业,远东市场上午一段在东京一直炒至本地时间下午十二时为止,当市场形势需要时,我亦会加入战斗。
问:亦既是说,你彻夜不眠?
答:相距彻夜不眠的情形不远,实际上,我亦会在东京市场小休时上床睡两个小时,后继续作战,不停作战对我来说较为有趣,紧张刺激兼而有之。
问:可以看到市势的波浪形式,由一个国家滚到另一个国家?
答:比喻极为贴切。外汇市场是刺激的游戏,赢钱机会垂手可得。可以说是遍地黄金,另一方面分析国际间的政治及经济形势,亦系一件特别另人兴奋的工作,配合日夜不停的买卖,根本上可以另你乐次不疲。
问:看来你的工作方式,似乎偏向于不停的游戏阁下是否同意?
答:事实上管理庞大的资金,日夜不听的炒卖,对我来说,并非沉重的工作,除非输钱,我始终会认为是工作。
问:可否作一个比喻?
答:市场分析等如一个多度空间的棋盘,可以提供智能上的兴趣。
问:阁下留意的世界市场甚多,当然不会放过各类型的经济报告,对于投资界的通讯是否亦会兼顾?
答:有,例如波浪大师伯撤特,史域,戴维斯。
问:你是否利用该等通讯作为相反理论处理?
答:我不会自视过高当大势出现长期性的上升或下跌时,上述专家都不会在某一段时间之内分析正确,否则也不会为市场接受。
问:然则,订阅多类的通讯作用何在?
答:如果大部分专家意见相同而市势并不配合,便会构成值得注意的讯号,在这情况下,我知道大部分专家看好将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问:看好的时候市势向下,而你找到看淡的基本因素,可以加强你做淡的信心。
答:信心实足。
问:纯粹订阅市场通讯,是否足以带来胜利?
答:或者可以但我认为重要在投机市场获利,个人的信心更加重要。如果单凭他人的意见入市,可能难以贯彻始终。
问:在众多的通讯之中,何表现突出,可否向投资者推荐?
答:马田史域,马田的股市分析极为中肯,风险管理亦系上选,最重要的马田不是以预测未来做为标榜他认为只是跟随市势,理智下注。

(10) 交叉盘的特性
问:郭先生你认为投机买卖注重风险管理,另一方面阁下又认为对于持有合约要坚持到底的信心,两者岂非自相矛盾?
答: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问:请问每次买卖阁下愿意承担的风险若干?
答:第一每次买卖的损失不可以超过全部资金的1%。第二我会小心研究个别买卖之间的相关程度,事实上每日电脑都会自动分析手上持有的盘口就相关程度做出报告。
问:作用何在?
答:经一事长一智,以前曾经因持有合约性质相同而遭遇沉痛教训,不得不特别小心处理,举例说你持有八种不同商品的好仓,如果性质相近而数则八倍于原来的部署,等于持有一种商品的好仓合约,风险无形中大幅增加。
问:换一句话说当你同时看好马克及瑞典法郎的走势时,你只会选择两者走势较佳的作为买入对象。
答:对,更加重要的我喜欢买入一种商品,同时持有另一类相同的沽仓合约。
问:请进一步解释?
答:现在手上持有的盘口,比对之后,我沽了美金,但以个别货币而言,我持有日圆的好仓同时沽空马克亦既是说我喜欢交叉买卖。
问:交叉盘是否上落交细?
答:不一定。
问:交叉盘现是外汇市场重要的一份子,可否继续解释交叉盘亦可以暴升暴跌,风险比买卖单一种外币,有过之无不及?请举实例?
答:最近英镑兑马克汇率长时间在2。96-3.00徘徊为期接近一年,一个月前终于突破了3.00大关在突破当日英镑兑马克汇率挑战三字大关不下二十次之多。英国中央银行负偶顽抗,最后放械投降。
问:实际战况如何?
答:汇率一破三字大关,报出三点零一的价位,市场一片空白,全无买卖,第二个成交价位已经升至3.035。
问:既是说在全无成交的情况下上升了1%。
答:对。
问:在现货市场,是否罕见的情形?
答:非常罕见,事实上当全部市场人士都极为关注,重上三字关口英国中央银行一旦放弃护关工作,市场人士齐齐起哄,自然全无沽家。
问:此类强劲而快速的突破,是否比普通的突破可靠。
答:不可同日而语。
问:成交价不如理想,亦在所不惜?
答:成交价越差,后果越佳,举例说我在3.04-3.02始能够买入,但两个小时后,英镑兑马克已经升至3.11。

(11)一将功成万骨枯
问:阁下买卖的方针,基本上系图表分析与基本分析并重,假如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请问如何取舍?
答:同样一句话,鱼与熊掌要兼收并蓄。
问:无论如何,请你做出选择?
答:两者同样重要,但勉强分出轻重的话,今时今日基本分析较为重要,在1970年代,单凭图表分析,已经足以克敌制胜,当时假突破较少见,现今图表派瞩目皆是,图表分析深入民间,电脑买卖系统多如雨后春笋,要靠走势分析出人头地,自然较以前困难。
问:跟随趋势买卖的电脑程式,会否因太多的人应用,及背后的方法大同小异,而逐渐失效?
答:这是自然的趋势,除非高通胀重临,令到价格长期上升,否则简单的跟随趋势买卖的方法将会势微,根据目前情况分析,温和的通胀,将会令导电脑买卖程式英雄无用武之地。
问:单靠电脑及其他买卖系统,不足以在投机市场取胜,然则出色的投机者,是否要具备过人的天才?
答:一将功成万骨枯事实摆于眼前,能够成为出色的炒家的寥寥可数。
问:投机买卖成功,天才与勤恳孰重?
答:如果不全力以赴,根本不可能成为出色的出色炒家。
问:其他的条件?
答:风险管理,减低注码,最重要的,切莫以个人的意愿,做为入市的根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如何应对大牛市: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巴菲特如何应对大牛市: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最近中国股市非常牛,牛得让许多投资人感到困惑和迷惘。

  也许经历过好几次大牛市的巴菲特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巴菲特第一次碰到大牛市,他的决定是退出股市。

  1968年,美国股票的交易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的最高记录还要多30%。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买卖单据忙得喘不过气来,这在它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如此这般持续了许多天。在1968年12月,道·琼斯指数爬升到990点,1969年又升到1000点以上。

  在1969年5月,巴菲特担心自己陷入对苦难不幸的哀叹,同时也担心所得的盈利付之东流,他最终拿定了主意,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决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基金。当市场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时,他却宣布退出:“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害。”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第二次碰到大牛市,他的选择是卖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国股市又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当时几乎所有投资基金都集中投资到一群市值规模大的、企业声名显赫的成长股上,如施乐、柯达、宝丽来、雅芳和得克萨斯仪器等等,它们被称为“漂亮50股”,平均市盈率上涨到天文数字般的80倍。

  由于股价太高,巴菲特无法买到股价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恼。1972年时,伯克希尔公司证券组合资产规模有1亿多美元,巴菲特却大量抛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资金投资于股票,把84%的资金都投资于债券。

  1973年,“漂亮50股”的股价大幅下跌,道·琼斯指数也不断回落,市场摇摇欲坠。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

  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美国几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这在华尔街非常少见,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每个人都在抛售股票。

  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巴菲特上一次碰到大牛市是199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而巴菲特却亏损20%,不但输给了市场,而且输得非常惨,相差41%,这是巴菲特40多年间业绩最差的一年。

  从1995年到1999年美国股市上涨近150%,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涨。而巴菲特却拒绝投资高科技股票,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股票,结果在1999年牛市达到最高峰时大败给市场。

  但巴菲特不为所动:“1999年我们的股票投资组合几乎没有什么变动。这一年有几家我们重仓拥有的公司经营业绩十分令人失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这些公司拥有十分出众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能够长期持续保持,而这种特质是取得长期良好投资业绩的保证。偶尔有些时候我和芒格相信我们可以分辨出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起码是无法百分之百断定。这正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投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原因。尽管我们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整个社会这种普遍观点。但在投资中我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能力判断出,在高科技行业中,到底是哪些公司拥有真正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1999年度大会上,股东们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的报刊传媒都说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但巴菲特仍然不为所动。

  其实巴菲特早在伯克希尔1986年报中就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大牛市的看法:“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在牛市中公司股东得到的回报变得与公司本身缓慢增长的业绩完全脱节。然而,不幸的是,股票价格绝对不可能无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管理成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

  结果证明,股神巴菲特是正确的。

  2000、2001、2003三年美国股市大跌9.1%、11.9%、22.1%,累计跌幅超过一半,而同期巴菲特业绩却上涨30%以上。

  人们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长远眼光,也不得不承认长期而言价值投资策略能够战胜市场。

  因为大牛市不可能一直持续,过高的股价最终必然回归于价值。

  要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大牛市,请牢记巴菲特与众不同的投资信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尔街传奇之:豪门之子福斯特曼

华尔街传奇之:豪门之子福斯特曼

  在纽约华尔街,福斯特曼堪称一个奇人,甚至还是一个“神”。
  在投资领域,他好似“独行侠”,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在美国社会,他“不问政治”,却与白宫政要交往甚密;他一生未娶,却又常常绯闻缠身。他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

  青少年时代――在“恐惧”和豪赌中成长

  在福斯特曼豪宅客厅的一角,摆放着一幅苏汀所画的小男孩肖像。画中的孩子没有表情,看上去很孤僻、悲伤,但富有进攻性。福斯特曼说:“这幅画很合我胃口,我看到它就像看到自己一样。”

  1940年,福斯特曼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豪门家庭。家里有棒球场、网球场和游泳池。在6个兄弟姐妹中,福斯特曼排行第二。当时,福斯特曼家族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福斯特曼的爷爷于1906年将毛纺织业从德国带到美国。10年之后,这个毛纺厂成为美国最好的毛纺厂。但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反战情绪,使得与德国有"牵连"的福斯特曼家族很难融入美国社会。后来,福斯特曼的父亲因为要娶一位意大利籍美国女子(福斯特曼的妈妈),而与他的爷爷反目成仇,断绝了父子关系。从此,福斯特曼的父亲开始酗酒,还经常"犯精神病",而且与妻子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慢慢恶化了。福斯特曼常常回忆说,他的童年是在“恐惧”中度过的。

  1961年,福斯特曼刚从耶鲁大学毕业不久,他的父亲又一次失去理智。他与福斯特曼和弟弟约翰厮打起来,还拿出枪来威胁他们的妈妈,差点伤着人。几天后,福斯特曼的父亲打来电话道歉并答应永远居住在疗养院里。后来,父亲很快死于心脏病,终年51岁。

  特殊的成长历程,还使福斯特曼逐步练出高超的打牌技能,同时也使他养成了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有段时间,他早上参加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课程,下午与朋友大赌特赌,渐渐成为一个侵略性十足的打牌高手。福斯特曼至今还记得:“一天晚上,我输了1万美元。在早上6点走出赌牌的地方,看到一个清路机。然后想,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就是把自己扔到清路机下面”。

  赚“第一桶金”――从“买通”女接线员开始

  从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后,福斯特曼在一些小投资银行工作了一段时间。35岁那年,福斯特曼失业了。他不得不到哥哥托尼的公司里打工。他回忆说:“托尼当时一个月给我几千块钱的薪水,让我帮他把他的货币管理公司福斯特曼·莱夫带出困境。”

  此前在投资银行工作时,福斯特曼曾参与Graham Magnetics公司的公开招股工作。这是得克萨斯州的一家零缺陷卡式录音带制造商,由于工作小有成就,福斯特曼得到了该公司董事会的一个席位。1973年该公司关闭,福斯特曼觉得这是卖出公司的最好时机,同时也可给自己带来一笔可观收入。但是,他当时连个稳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怎么与人谈生意呢?福斯特曼想出了一着妙计:在家“办公”,借用哥哥公司的电话。于是,他悄悄找哥哥公司的女接线员帮忙,并承诺如果生意谈成,就送她一件皮毛大衣。就这样,女接线员在接电话时会说福斯特曼先生出去了,然后给福斯特曼家里打电话告诉他。后来,福斯特曼果然做成了那笔交易,赚到了20万美元,并给那位女接线员买了一件价值1万美元的皮毛大衣以兑现承诺。

  杠杆收购――影响整个投资行业

  1978年,福斯特曼与弟弟尼克以及怀特-威尔德公司的前投资银行家布莱恩·利特尔共同创办了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进行商业投资运作。

  福斯特曼天生就是生意人。其他投资者大多靠运气赚钱,但福斯特曼自有一套资本理论,并琢磨出一个“杠杆收购”方法:利用借款或贷款买进公司,然后再倒手卖出去,利用零售价和整卖价之间的差价赚钱。在上世纪80年代,整个投资行业因福斯特曼的这一“奇想”而发生了改变。

  在为杠杆收购借债时,福斯特曼不再依赖保险公司这样的中介,而是创立自己的债务基金。这种债务被称作“夹层债务”。通过在收购中提供股权和债务,福斯特曼可以加快交易运作的速度并全面控制交易。借助这种方法,他所能做的交易,比同保险公司合作时做的交易大得多,当然风险也大大增加了。

  1984年收购Dr Pepper公司就是杠杆收购的一个经典案例。福斯特曼从银行借来5亿美元贷款,又从自己的债务基金拿出1.2亿美元,再加上价值仅3000万美元的股权,收购了这家失败的汽水公司,而该公司恰巧具备可以产生现金的资产。当福斯特曼于1986年出售Dr Pepper公司时,他的股权投资人得到了900%以上的投资回报。

  到2000年的时候,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的6支基金已经在21年里筹集到了逾80亿美元的资金,每支基金都为各自的投资者赚到了钱。平均每支福斯特曼-利特尔权益基金为其公司绝大多数的退休基金投资者创造了近60%的年均回报率。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福斯特曼-利特尔利用杠杆收购方式买下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都实现了盈利。一些被人视为不可能改造的公司,在福斯特曼手里竟也变成了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成功企业。

  “点金”经典――一单生意赚50亿美元

  福斯特曼上世纪90年代复兴湾流航太公司的经历,是最令他自豪的“点金”经典。

  1990年,在福斯特曼的极力鼓动下,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以8.25亿美元的价格购进了生产高贵私人飞机的湾流公司。但就在几周后,由于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客机需求量大大减少。年终时,订单从29个跌到21个。不得已,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1992年又在新机型的开发上投入2.5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但到1993年,湾流公司已经负债累累,濒临倒闭。

  当时,福斯特曼有两个选择:要么将湾流公司卖掉并蒙受巨大损失;要么重新利用贷款基金来融合巨资。尽管许多人劝他卖掉公司,但他还是无法接受将会造成至少3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一后果。

  福斯特曼咬牙选择了“坚持下去”,发誓要恢复湾流公司当初的辉煌。他裁掉了湾流公司首席执行官,亲自出任总裁。他一面清理公司财务,一面精简机构,并亲自参与了湾流产品的推销。在福斯特曼的管理下,湾流公司起死回生,生产“湾流4型”飞机的时间从67天缩短到29天;创下60项世界纪录的新机种“湾流5型”也被开发并生产出来,很快风靡世界。

  湾流公司于1996年公开上市,两年后卖给了通用动力公司。1999年,当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获准抛售手中所持的通用动力股票时,投资人当初在湾流公司投入的6.36亿美元已经变成了56亿美元。7年赚了将近50亿美元!华尔街再传神话。

  “花花公子”――66岁不论婚娶 绯闻缠身

  福斯特曼今年已过66岁“高龄”,由于从未婚娶的他总是绯闻不断,所以至今仍被美国人称为“花花公子”。

  在福斯特曼的众多绯闻中,流传最广的是他跟英国戴安娜王妃和IMG旗下的女影星、名模伊丽莎白·赫莉的故事。

  对于过去跟赫莉的恋情,福斯特曼从来不正面回答:不承认也不否定。不过,他曾公开表示过,赫莉是他的好朋友。而对于他和戴安娜王妃过去传出的绯闻,福斯特曼也不愿意说得太多。福斯特曼承认对王妃很尊重,也很有好感。不过他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像小报记者们所想象的那么复杂。

  在分析福斯特曼绯闻不断的原因时,一位熟悉他的朋友这样解释:因为他未婚、富庶且有个性,所以很容易成为西方娱乐记者追逐的对象。他的感情生活也常常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他交往的都是知名美女,所以常常惹来很多闲话。不过,福斯特曼对于花边新闻总是一笑了之,从不愿过多解释。

  当然,福斯特曼也有“一不留神”说出心里话的时候。一次,当朋友问他何以能够一直保持活力时,他笑答:“哈哈,就是跟年轻的女士谈恋爱啊!”

  “感情用事”――广交名流 热衷慈善

  普天之下,成功者大都有一个共同点――真正的朋友很少。而福斯特曼是个例外,他从不缺少朋友。从商界的格林斯潘、巴菲特、沃尔顿,到体育娱乐界的泰格·伍兹、维杰·辛格、奥普拉·温芙瑞,再到政界克林顿、布隆伯格、拉姆斯菲尔德、布什,等等,他的朋友遍及各个行业和阶层。其原因就在于他几十年不变的鲜明“个性”:敢作敢为,口无遮拦,而且喜欢“感情用事”。

  福斯特曼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故事一直被美国人传为佳话。那是在1994年美国总统举办的一个晚宴上,曼德拉正在演讲。令福斯特曼吃惊的是,曼德拉在讲述其长期的狱中斗争生活时,并未对社会产生任何怨恨。曼德拉讲到了他出狱那年,看见街上到处是失学的流浪儿。为此,他宣布用自己的一半薪水作为助学基金。这让福斯特曼非常感动。

  曼德拉讲完后,有个黑人电影明星非常激动,突然站起身高喊“黑人万岁!……黑人是不可战胜的!”现场气氛顿时变得有些紧张。当时,坐在台下的福斯特曼突然站起来,急速冲向主席台,结果被现场不明原因的警卫人员拦住并架到一旁。原来,福斯特曼是要当场捐出100万美元给曼德拉作慈善基金。第二天一早,曼德拉给福斯特曼打来电话。从此,二人开始了交往,并发展为亲密的朋友。后来,福斯特曼成为曼德拉儿童基金会的重要捐助者和负责人。

  用福斯特曼的话说,他似乎“与黑人特别有缘分”。福斯特曼先后领养了两个南部非洲的孤儿。第一个孩子是6岁的埃弗里斯,福斯特曼说与之有一见如故之感。来美国后,埃弗里斯说需要一个朋友,福斯特曼就又领养了一个11岁的孤儿塞雅。现在,哥哥塞雅正在佩波戴恩大学就读。福斯特曼说,他以后还会将埃弗里斯送到那里读书。

  福斯特曼一直非常热衷慈善事业。1998年,福斯特曼和沃尔玛的继承人沃尔顿联合创建了儿童奖学基金会,他们各自捐赠了2亿美元,为美国40多个城市超过6.2万名贫困儿童提供资助,让他们可以上私立或者教会学校。

  福斯特曼说:“我一直认为理想比金钱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有赚钱才感到幸福,我认为他的幸福是有限的。所以,我每次从电视上看到很多贫困儿童申请到我们基金会的奖学金,看到那些家长们带着笑容的面孔,我感觉真比赚钱更幸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带头大哥核心投资理念

带头大哥核心投资理念

技术是在万国理论基础上的创新

  主要参考的四个指标是KDJ、RSI、宝塔线、还有量比

  带头大哥对客户只给建议不做承诺

  带头大哥如何面对做错股票:调整心态最重要

  投资和投机并不发生冲突,带头大哥明年做长线

  散户做短线必死:缺乏必要的知识

  上市公司财报哪些指标会值得参考:利润率和净利润、每股净资产必须关注


网易财经:网易财经频道、网易证券频道的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的是近期在网上非常非常知名的带头大哥来跟大家说一说它的一些股票方面的操作理念,欢迎“带头大哥”跟大家打一个招呼!

  带头大哥:网易财经好,全国股民好,我是“带头大哥777”。

  名字嚣张是因为气愤欺骗散户

  网易财经:可能大家从近期的媒体的报道,报纸也好、网站也好都了解了不少关于“带头大哥”的东西,“带头大哥”本名叫王晓,他出生于一个高级干部家庭,他曾经任职万国证券做主盘操作手,之后还做过很多的实验,包括古董等这方面的东西都有。但是可能大家更想希望知道的就是他本人平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股票是怎么样操作和分析达到这个水平的。今天我们除了带大家了解这些东西之外,还会带大家跟带头大哥进行一些投资和理念方面的碰撞,带头大哥你形容一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带头大哥:我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大家可能看我的博客,我的这个人有一点狂妄。但是我觉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是一个挺随和的人,对什么人都可以接触上,也都可以友好的相处,我认为我是这样的人。

  网易财经:其实我们跟带头大哥接触的这两天也发现了特别的东西。我开始来之前也觉得你是一个很难接触的人,接触了以后觉得你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你能不能跟大家说一下,你既然这样平易近人,为什么开始又想起这样一个带头大哥这样一个嚣张的名字呢?

  带头大哥:其实我并不是单独的做这样一个名字写,因为我是05年上了一个论坛,我觉得上面很多人在欺骗散户,用一些博拉理论,我认为是一个垃圾理论,因为它没有前瞻性,不能很好的对后事做一个预测的情况下,它的理论比较的滞后,就是都走了以后,他才开始出现我的预测是对的,他没有前瞻性,我觉得他在欺骗散户。这种情况,我觉得散户需要一个指路人,所以我就用了带头大哥的名字。然后“777”在广东就是“几几几”的意思,我又比较喜欢这三个数,所以我就起了“带头大哥777”所以就这样来的。

  网易财经:你的博客现在已经超过了一千万的流量了,已经是网上第一博,你觉得造成这种现象是跟股市有关,还是你个人能力为主呢?

  带头大哥:我认为还是跟股市有关的,因为跟能力是一部分。但是由于现在加入市场的人已经超过一的亿了,在一个亿的人数的推动下,可能我预测的还比较准,可能会受到一些人的追捧,这种情况还是跟我们现在火热的市场有直接的关系的。如果单凭我自己的一个文章或者文字可能不会达到这样一个数量。

网易财经:你能不能跟大家简单的说一下你主要的投资理念是什么样,你平时是怎么选股?

  带头大哥:这个我觉得比较的复杂,选股我是自己按照自己一套总结出来的操作系统。因为毕竟我是脱身于一万股,他有一些东西对我来说,在以后肯定是有一个借鉴的作用,或者说我现在的操作理念也是来自万国的基础,应该说是独创的基础,也不能说是独创,就是融合了一个优点,然后我自己创造了一些东西更适合我自己的一个操作系统。所以说可能会造成现在这种情况,就是对个股和大盘有一个相对准的判断。

  网易财经:能不能透露一下万国系统他的分析跟其他的分析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

  带头大哥:大家可能对所说的操盘手一直很感兴趣,现在所谓的操盘手。但是现在所谓的操盘手就是我们以前的马甲,就是一个操作手,就是按键盘的。正常一个很好的操作手就是你把一支股票了解得很透,包括第二天怎么样拉伸和掷仓和什么时候放消息,你心里都是比较熟悉的。你是应该用脑袋来对这支股票进行判断,或者进行一个操作,而不是光为了按键盘我买和卖,这种不成为操盘手,这种应该叫重仓,这样尊重一点,不尊重就是马甲。所谓的操盘手在95年以前,国家没有明确的禁止,认为是合法的,就是国家没有确定它是非法的。但是95年以后,这个可能我们的法规就规定了,这个是非法的。这种情况在95年以后,我也没有进行过操盘,也没有为这个服务过,所以说这种情况我觉得还是万国这一块他有他历史沉积的一块,应该说有很大的一个准确性,我只是把这个准确性做一个提高,但是百分之百的准确性还是没有。

  网易财经:听你这样说,你达到比较好的水平是因为你在万国有操盘手的经历,但是网友和股民可能不会接触到操盘手。他们既然没有这种机会了,他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习到这些知识?

  带头大哥: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过几个操盘手写过书,他们并没有一个实战经验,他们也看的是一些书本上的东西,可以说有一些规律对大家产生误导,但是这种也没有办法,毕竟行有行规,有一些东西不好去透露,这个大家也可能随着自己不停的去操作可能会积累一些经验,如果要我讲可能也要五个小时,难度也偏大,也涉及一些知识产权的东西,我也不太好说。

  网易财经:有没有写得比较好的书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

  带头大哥:林奇、巴菲特的书我也看,但是国内的我从来不看。
四个指标是KTJ、RSR、宝塔线、还有量比

  网易财经:林奇和巴菲特我们待会还会跟大哥你碰撞一下,我们先说关于你分析方面的东西。大家很难从你的经历方面去了解操盘手怎么操盘,但是大家可以学的是一些技术分析。我想问你,你平时的技术分析主要是有一些什么指标参考?

  带头大哥:我的操作系统我以前也说过,是以RSR为中心的,配合宝塔线使用。如果要是做短线我是配合KTJ使,剩下的是量比去找集中股票,和判断这支股票的上涨空间,这个大家也可以有的时候可以看一下我的博客,上面有一些介绍,包括基本面去怎么识别有一些东西,可能不是很全。这个我也说过,在我退出江湖之前,我会把我的技术写给大家,让股民少受一些伤害。

  网易财经:能不能提前给我们透露一到两个比较受用的绝招的东西,大家能随时用得上的?

  带头大哥:我认为首先这支股票的基本面不要太差,特别好的基本面我也不看中。因为特别好的到底有多少的真实性我还是置疑,就是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坏,业绩还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增长,因为太好的话,买入的人偏多,偏多的话股价就面临一个滞涨。对半红不红的股票实际上是最适合我的口味,当它的技术指标走出来的话,实际上现在我可以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RSR和KTJ它们俩个配合使用,当RSR进行一个金叉的时候,同时KTJ也进行一个金差的时候,正常的上升幅度是10%左右,当它进行一个金叉的时候,你进一个介入的话,可能会短期获得一些利润,因为这个东西我没法说清楚,我是四个指标配合使用,你单打一支指标肯定会有误差。我要是四个指标都符合,那就是一定会上涨。

  网易财经:这四个指标是KTJ、RSR、宝塔线、还有量比。

  带头大哥:它四个指标都符合一个向上的趋势,大家也可以买,大家可以回去看一下。

  网易财经:成功率大概有多少?

  带头大哥:应该说85%到95%之间。但是在配合使用的状态下,我搞不清楚到底涨到哪,这涉及到一个个人机密的一块,所以我也没法给大家说得特别清楚。我告诉大家这四个指标都使用的时候,他们都出现一个买入信号的时候,你就可以大大的买入,最少有10%。

  网易财经:就是综合来用。

  带头大哥:对。

  网易财经:能不能透露一下你们现在客户的收益率有多少?

  带头大哥:今年我们最高的可能到现在为止从一月份最高达到了350%到360%之间,我们没有做过统计,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

  网易财经:五个月时间不到就有了。

  带头大哥:第一个大概有130、140%左右的样子,详细的我们没有做过统计。

  网易财经:已经很厉害了。

  带头大哥:比较好。
对客户只给建议不做承诺

  网易财经:目前跟你的客户到底有多少,他们主要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带头大哥:数量上我们没法跟您说,因为涉及到个人的隐私,人就比较多了,每个行业都有一点,基本上都是炒股票的,反正都是有,这个数量我们不太好说,也是别人的事情。

  网易财经:网上还有一个说法,可能问到客户的问题,大家都想知道,网上传说你有几个QQ群,传说的说法是这样说的,有七个QQ群是收费的,还有十几个粉丝群也是在收钱,这个究竟是你们真的开设的,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冒认的?

  带头大哥:基本上都是冒认的,像粉丝群反正挺多的,现在外面多得去了。这个我刚才也声明过,这个对我们绝对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自己的客户都是一个封闭式操作,不可能会对外。所以所有的客户群,只要是没有在我的博客上出现的,都不是我本人的,这些请大家注意一个识别,不要上当受骗,所有的我的言论、信息都会发在我们的网易的博客上面。不是我博客上所写的东西,一律视为假冒,提醒大家不要上当,确实有上当的。

  网易财经:我也想知道,你们跟客户去下一些指令,通常是发一些什么信息给客户呢?

  带头大哥:会给一些股票的辅助信息,就是说这支股票给他做一些投资报告,大概这支股票按正常的国际方法和国内的方法推算,后面的增长点在哪里,我们都会做一个详细的报告。他可以买进也可以卖出,也可以选择不卖,这个我们跟他们说得很清楚,我们不做承诺,这种说白了,就是自己的个人行为,你买也可以,你不买也可以,这个我们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解释。

  网易财经:你们自己有没有买股票?

  带头大哥:我们自己买得比较少,可能为客户服务的多一些,自己不是很多。

  网易财经:现在有一种说法,但是都是网上各种说法都有。以前有一个叫(赵孝云)的,可能老股民都知道,他是利用他的名气帮一些机构做庄,也有网易置疑说,你会不会是这样的人,因为你有这样的影响力了?

  带头大哥:这个怎么说呢,首先我个人认为,我的观点是代表我个人的,我又不是股民师,我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但是我在我博客上写的东西,说白了,这个地是网易的,我自己种我自己的这一块地,你喜欢来看就来看,你不喜欢看你也可以不看。因为操作权并不在我的手中,首先的判断都来自于您自己的判断。所以你所获得的利润我也不会跟您分享,所受的亏损您也自己承受。我不可能会作为一个黑水,因为我们跟机构没有关联,说白了是给客户做一些资金,或者投资一些地产的东西,不会跟机构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这种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有的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个置疑,我也会注意这些问题,尽量推一些蓝筹股,业绩比较优良的。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你还是要注意风险,很多东西不是说我是神,我做不到,这种东西大家得注意识别,你觉得好就可以买,你觉得不好就不要买,主动权还是在散户的手中。
因为我不喜欢接受束缚

  网易财经:我们刚才谈到的问题可能就涉及到两方面,一个是你之前开博客来写,然后又在网上有一定的自我宣传炒作这样的,你的文章上写的有多少机构来找你。既然你没有这种推广和商业目的的话,你为什么有动力来写这个博客呢?未来万一有机构觉得你名气大了,他们来找你,你会怎么样回应他们?

  带头大哥:首先找我们的人肯定是很多,因为现在是牛市。可能熊市的时候还没有人找你,那个时候可能我们都在做一些自由客户,比较熟悉的。牛市的这种可能他觉得你很出名他来找你这是很正常。包括很多企业和很多的基金公司都在找我们,他们开的价也很高,但是我本身这个人就不喜欢受束缚,我不需要别人来管我,我可以赚得很少,我赚一到两百万我也够花了,我本身赚的钱也够了,我不愿意去。现在股票的网络越来越红,在网络上可能会觉得我会不会到一些机构去做,我认为这个也不太现实。为什么呢?因为我不喜欢让别人来管我,我哪怕可以挣到几千块、几万块我也希望自己来弄,请大家放心,无论谁来找我,我都不会去为他们服务,或者也不会散失我对散户的良心去做一些违背我个人意愿的事情我都不会做。

  网易财经:你之前曾经好像说过,你写这个博客,起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真正为散户来服务的。

  带头大哥:对。

  网易财经: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写博客如果没有自己利益的话,怎么会?

  带头大哥:我当时没有想很多,我当时想散户让他们那么愚昧。任何一个理论都是缺陷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东西。如果是完美的东西,如果说这个理论一定会挣钱,假如10万千我也去买,反正是挣钱的,但是市场部存在这种理论,既然不存在,所有的系统和所有的书或者什么都是有他的一个局限性,包括我本人也一个道理。我也不是全是正确的,如果你信我,有的可能你信我,有人也会出现一些损失,这种情况得靠你自己做一个甄别。我当时这个想法就是能让大家尽量的去对股市有一个真正的认识,而不是道听途说或者听信一些不太准备的东西,这是我开博客的准确心理。

  当时我在上海的时候,我做操盘的时候,我当时的女朋友也说过,她说你要为散户去想,毕竟站在散户的对立面,当时也有很多的散户,反正认为我是恕罪也好,外界怎么评价我,我根本不在意,反正我能尽量为散户让他少受一些伤害,这是我最终目的。

  网易财经:可以理解为你开博客,可能是一个内心深处的就是为了恕罪?

  带头大哥:可以这样理解。
调整心态最重要

  网易财经:你刚才你自己也提到了,你也不是一个完人,你也有错误,因为你自己说的说法是你真正的出现大的亏损是在实业上面,股票上面你肯定也有过错误,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你最大的一次失误是什么?你的经验是什么?

  带头大哥:股票多么多年整体来说我的失误不是很大,我每年都是赚钱的,但是确实也有亏的情况,亏的情况这个我还真的没有太注意过,涨仓超过30%或者20%多的还真没有。小的失误是有的,可能10%的涨掉了,这种情况有。剩下的理论一下子赔得比较多的那种,可能在股票上可能我没有碰到过。

  网易财经:你有没有几个阶段是连续出现的几次的?

  带头大哥:有。

  网易财经:你当时是什么心态?就是说因为很多股民也会面临这种问题,可能第一次我对了,第二次又错了,三四次错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带头大哥:这种正常的话,我错了最后肯定会出现的,我最多出现的就是两次失误,这边刚好放下来就涨,换下来以后又开始跌,这个东西是需要平衡一个心态,马上找到自己的缺点,我可以暂时可以不动,我实际是把心态调整过来。好多人就是属于心态不好。我是当我错过第二次的时候,我马上就会停止下来,我先不管它怎么样,我停下来看到底哪里错了,这个可以检验我们是哪出错了,可能是思路错了或者是你太急于求快了这种情况都有,马上停下来,最后把自己的心态稳定过来,最后卖出在一个小资金再买,你还是要买,你不要说我被蛇咬了,我就不干了,肯定不行,我肯定是下一次我带一个防护面具,要有一个防护。我先去博一下,然后我知道我转回来了,实际上股票这些东西的确是有技术层面有有运气层面,不可能完全没有,运气占很大一部分,20%、30%可能要占一点。你要改变你害怕的心理,那时候谁都害怕,要把心绪恢复到一个自信状态。开始那种是属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为两次都错了,这儿马上要停,先把心绪转换过来,然后以后小资金再去买,但是你要转回来,肯定也有运气的成分,你状态处于一种低迷,你要调整好。但是你连续错一个两三次以后一定要停下来,你不要带着情绪进,实际上是很不好的,这样很容易还错。

  网易财经:我感觉你好像是比分析自己比分析市场更加摆在前面。

  带头大哥:对,因为下单的是我本人,我首先要让我自己稳定,然后我才敢下场。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也是说,我说你要敢于买进,这是需要勇气的,同样在一个判断,你判断出来进场,很多人就由于,我就比较的果断,我说该卖的时候要更果断,可能这后面还会涨,我不会闹心。因为这个东西我没有赚到我足够的利润,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少是认为你赚的,我说你只要你有一个目标,我只要到20%我就卖掉了,后面跟我没有关系,后面是人家赚的,我至少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网易财经:我们现在围绕这个问题,你出错了怎么处理可能是很重要。我再问一下,你过去在博客上写,你有出错的时候,未来可能你也可能会在博客上出现连续两次错误,你过去怎么样处理,你怎么跟网友交代,因为网友跟你买赔了钱,比如说十万块钱我赔了两万块钱,你是怎么样来解决的呢?

  带头大哥:这种应该会出现,因为人在投资市场里面什么事情都很可能出现。因为我更注意一个股票的基本面,有一些可能短期会被套,但是并不影响它的中期走势,有一些股票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我要求跟随我的人也要稳一点,现在很多人不赚10%就等于没有炒股票,这个不是很稳的,因为每个人不可能是神仙,你把你自己的心态稳定了,一个月20%就很不错了,人不要太贪,把心摆得平一点节可以了。这种东西我希望大家也是保持这种心态,不要天天涨天天买,这个难度也太大了,这种东西也会造成我心里的失衡,我也希望不要给我一个心理压力。大家现在的期望值太高了,我告诉他一个月20%很不错了,完全可以认为自己是一个高手了,一个月20%。

  网易财经:平时可能你是股民当中操作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你可能也会面对,你推荐的股票是分长线、中线、短线。

  带头大哥:对。

  网易财经:万一你推荐的短线股票,今天推出,明天就跌了,然后一直套,套了两天了,你会不会像股民经常遇到这种问题,就是说短线变中线,因为你是说基于他的质地来选,如果是短线变中线,中线变长线这种呢?

  带头大哥:对,这个你要看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如果你是一个短线的心态来做,像我们自己也一样,你要是做中长线无所谓了,你一定要设一个止损位,我们正常是3.5%,如果到这个位置你就可以卖掉了,你必须自己心里有一个数,说白了,你是跟着我做,或者说你看着我博客做,这种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人可能还买高了呢,我的股票我认为就是,如果我推荐最好您是第二天早上开盘就买进,而不是等。有一些情况就是我推荐是十块,明天开盘10.1元,到10.1元你死活不买,涨到10.9元你去买了,这个就应该不是我推荐的本意,因为我短线我认为是一天,第二天涨完第三天就该卖了。如果按这个正常的操作来做的话,还没有出现过套得太厉害的情况。这个首先看你自己的一个定位,因为首先你要是做短线,你要快进快出。

我不喜欢别人来拆我的房子

  网易财经:刚才谈完出现的失误怎么办的问题之后,可能引申出来有网友对你的质疑,你也有错,你的博客上却都是一些赞美你的话,有一些网友就会问,是不是你把所有的反对的留言都删除了?

  带头大哥:这个不是,因为我们网易的博客只能加今年999个好友,因为我一直是开放的。当时开放的时候就有很多人骂人的,都是一些无缘无故的,也不知道什么人雇的人,到上面一天到上面骂五篇,这种情况也有,另外发布一些言论,还有打广告的,还有一些卖春药的什么都有。说简单一点,这个是我的家,你进来看我欢迎,我作为一个主人,如果你一进来就想拆我的房子这个可能不行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一上来就拼命骂人,有一些人人家真正想看一些股票或者做一个评论都会受到攻击。因为上面也有很多的质疑的,很多也不是没有,但是这种情况我尽量能做解释,就做解释,我是不能解释的,可能太忙了可能我就不做解释了。如果上面的股票你觉得买的话,你就买一点,如果你觉得一般你可以不买,或者被套了,我上面都会给一个明确的指示。这种也不必要天天追着问,另外如果再重新开放可以想像,你要是说他问你问题你不回答他就不满意,如果你再重新开放你可以想象,全国可能上来一万个人,这些东西东西也是分两个东西去想。我觉得可能相对大家来说公平一点。大家也不要把我当神,我跟大家一样也是人。散户如果关心我,也是估计我的能力,因为毕竟要是一万个人问,这个我确实没办法回答,我什么都不干我就得光来回答了,这个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网易财经:可能网友以后跟你交流的渠道就很少了,必须只能是999个人。

  带头大哥:对。

  网易财经:还有一个说法,也是网友对你的质疑,每天看你博客的网友都知道,你推荐的股票会很多,网友会认为你会不会跟一些市场上的分析师一样,我每天只拿对的出来催一下说我很厉害,我这个涨了多少,如果不涨的,你就不说,有没有这种现象?

  带头大哥:这种我认为不会,为什么有的股票说了,为什么有的就不说。很简单,就像我当时推荐一个“威赛动力”,这个我就认为一下就可以买进,我自己也在不停的买,因为我是做长线的,甚至做了一两年,好多人他就以一个短线心态去玩了,最后他就跌了60%多了,最后他说我赔了。上面我都写得很清楚,我说两天以后你再去看这支股票,可不可以涨到五到十位,我说要是长线,这时候你非得去做短线,这是因为你没有好好看我的文章,这种情况造成的损失得由你自己来承担。这种情况的话,你再上去骂我我就觉得很不公平,如果你再问我,我就不会回答。因为上面写得很清楚,这种情况要是你现在来问我,我就无法做回答。我的博客上写得很清楚了,只要我正式推荐的。虽然说有一些股票,你可不可以拿出一些好的来,因为博客上也写得很清楚了,我到现在为止,只要我正式推荐的,没有一直是亏损的。这个东西也就是说希望有这种异议的人可以去查一下我的博客,看看我当时是怎么说的,也有这种,胡说的,像当时对七支股票在三千点位置,我对七支股票我做了一个大蓝筹,做了一个评论,他们未来六个月的亏损大概在什么位置,评论过工商银行(行情论坛)、万科、工商银行这是对他们一个市场预期,这个说白了不是一个推荐。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好多人都已经看不懂,这个大蓝筹到底可以走到多少钱?我是说因为你们看不懂我才去写。后来就有人说你推荐过工商银行,我说你翻遍我的博客都找不到工商银行,这种就是明显的故意而为之,我认为这种人就确实比较的卑鄙,确实有。

  或者有些人说的,我前期在3400点我让大家规避了一次风险,到这个位置,我往往在3500点翻多,这位置实际上让大家规避了一个风险,后来也的确在我说完以后两三天之后,确实出现了下跌,这个位置实际上就不能说你判断是对的。因为当时你就翻多了,说白了只不过错过了一百点的行情,最后好多人夸张的说超过了六百点的行情。而且这个前提是我在看好牛市的基础上我是要规避一个短期的风险,同时在规避短期风险的时候,我做了一个估权。我的利润可能比当时做对的人,或者是收对的人赚得还要多,这种情况得怎么去看了。有一些他确实是摸黑,这种情况我认为也多。因为毕竟股民都在看,也有说你好的,也有不好的,有一些新人真的也许是不太好。

  网易财经:我就觉得有一点小问题,就是说你当时是长空的,你当时又在做股票和估权?

  带头大哥:这个实际上不矛盾。我预计的大盘会下跌,所以我进行估权,这个完全是在玩技术我认为。玩技术的同时,我能确定我自己有把握我才去玩,我不能带所有的散户去玩,这个太危险了。因为估权来看没有价值,这种情况我带着散户。有人说你赚这么多,为什么不带着我们去赚,我说不行,因为这个容易还死你的,我根本就没有推荐,我自己给我的客户做了一些。这种情况我希望大家也能理解理解我,因为我不是神,你不能要求我全对,我有时候也会做错,但是我也会道歉,我不可能会是一个赖皮。但是股票我也希望大家好好看我的博客,是不是有你说的这种情况,好的就说,不好的不说,我觉得我还是很负责任的。

投资和投机并不发生冲突,带头大哥明年做长线

  网易财经:我们现在可能对带头大哥的一些理念和分析的方法可能都有一点的了解了,我想跟你专门针对一个话题来进行一个碰撞。这个话题就是关于价值投资跟你的理念之间的一个碰撞。我首先想问你怎么看待巴菲特和他的理念?

  带头大哥:巴菲特是我的偶像。我接触市场的时候就很欣赏巴菲特。巴菲特最便宜的时候六块钱买过可口可乐,现在是50块钱一股,他所谓的价值投资应该说深入我心,我喜欢他的这种投资风格。但是好多人可能说,投机为主你怎么去谈投资了呢?实际上我不是这样认为。因为很多股票我还是认为我是在投资,投资和投机并不发生冲突。因为美国到现在为止是一个成熟市场,他对上市公司可能控制的比较严格。现在国内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这种情况的话,可能公司的业绩不是很透明。我们现在的市场也是逐渐在做,国家也越来越支持,方向可能是非常好的。当我们明年进入一个全流通的时代以后,我也会一直试着长期的投资。

  网易财经:就是你到时候把短线不做了就专门做长线了?

  带头大哥:对,因为这也是一个趋势,也是被人证明过的趋势,在美国和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都是证明这是对的,中国的市场也不会例外,所以我对巴菲特还是非常欣赏。

  网易财经:按照你现在的操作方法,比如说我经常抓短线我每天就能够赚5%这样说下去,那这样的话,利润就会大于巴非特一年30%,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转去投资呢?

  带头大哥:这种说法实际上有一定的片面性,只能算是这样我一直累积下来,五万的话,我可以给他涨几十亿。这种情况实际上大家没有考虑过资金量的问题,资金量如果你让我拿一百万变成两百万很容易。两百万变四百万也容易,一个亿变两个亿很难为什么呢?像巴非特这种情况,当你的资金达到了几十亿了或者上百亿了,这种情况实际上要计算一个符合收益,你不可能进入同一支股票。像我一百万没有问题,我可以经营一支股票,这支股票如果连续涨,我就可以跟他连续享受利润而且速度很快。但是资金越大,实际上越不好操作。现在假如别人说你给我拿一百亿我帮操作,好的,我帮你操作没问题,你说你拿一个亿来,我也不敢操作,为什么呢?因为他肯定速度没有那个快,实际上巴菲特时期速度也很快。他就刚成立基金时,他短线也不差,很厉害的一个人。大家可能认为巴非特就是一个中长线,实际不是,巴非特短线也很厉害。我好多人没有看过他的书,他成立第一年,他的利润很高,将近200多,后来开始逐渐的买,如果我成立一个类似的基金,我也在一百万开始做,我做到一千万的时候可能用不上一年,好的时候。因为很简单,一百万变成两百万,两百万变成四百万。这个可能从一百万到一千万只需要一年多,如果到一个亿了,这个难度就会很大了。因为我一年涨15%到20%我都觉得很欣慰了。实际很多人没有计算过,就是拿我的一百万和别人的一百万一比,差距就在这。

  网易财经:你这样说的话,起码说全流通之前,你还是以短线操作为主?

  带头大哥:也不是,我中长线还是持有一部分的股票,短线我也不操纵,大部分还是中长线。

  网易财经:你的观点还是跟巴非特非常接近的。

  带头大哥:对,而且我很尊重他,因为他是我的偶像。

利润率和净利润、每股净资产必须关注

  网易财经:你能不能跟大家说一下上市公司的,哪些指标会值得参考呢?

  带头大哥:大家看到的是每股收益比较多和净资产和利润。实际上大家注意一个问题,他有一个利率,就是毛利润和净利润,这个企业到底有没有一个可延续性,我选择企业是半会不红的企业。当你看他的净利润一直处于一个上升状态,这支股票实际上是很有投资价值的。而整个销售额增长了,利润没有增长,这个会逐渐的走落一些。所以说大家在关注财务报表的时候要注意他的利润率和净利润。他在几年一直存在上涨阶段这样的话他的股票就非常有投资价值。像每股净资产做假的机率就比较少了,大家可以关注每股净资产、净利润、每股业绩还有利润。

  网易财经:可能想从事这种投资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参考的指标市盈率,你怎么看待市盈率,因为现在平均的市盈率都比较高了?

  带头大哥:实际上市盈率这个东西要分动态和静态两种。市盈率就是你每年的增长率是多少,假如增长率每年达到百分之百你的市盈率到一百都是合理的,因为你每年都可以增长百分之百。现在好多股民算的是资产市盈率,就是说我们现在看他去年的报表,去年的报表按这个来衡量,市场可能达到50位了,这个大家认为投机了,实际不是。因为他有一些企业翻倍了。我们看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二点多,要是这个市盈率奥是恢复到动态,就是他今年要获得的利润,那他可能现在就是40、50倍的利润,他就调回到30倍左右了。如果到了年底的话,实际上市场如果按现价来讲,整个市场率只有31倍,这个一点都不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半封闭市场,国际市场16到18倍,而他们是全流通市场,就是他们所有的股票流通了。而我们有一半是被锁定的。

  网易财经:全流通之后呢?

  带头大哥:全流通以后,我们也可以回到16倍到20倍之间。

  网易财经:那么全流通之后不是很可怕的吗?

  带头大哥:也不是很可怕,全流通以后你这两年你的业绩也好,你要收股,也要收配。如果假设是20块,你也要收到10块了。10块以后,他的业绩又能跟得上,如果他跟得上的话,你的盘就变大了。变大了以后,如果你的股价变大了,实际上也会有一个冲击,但是唱起来看还是比较好,因为毕竟也是全流通了,大家也很透明了。

  网易财经:你会像巴菲特那样,如果你下次投资的话,你以后做长期,你会像那一样一直支持不卖吗?

  带头大哥:会。

  网易财经:一定会。

  带头大哥:对。

  网易财经: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谢谢带头大哥王晓先生跟我们网易财经频道证券频道和网易做访谈,以后大家还继续关注带头大哥的话,可以上他的博客去看,也可以上财经频道去看他的最新观点,感谢王晓先生!

  带头大哥:感谢网易财经,感谢网易,也感谢全球股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葛琳華爾街鉅富傳奇-可口可樂與麥片粥的滋味

巴菲特、葛琳華爾街鉅富傳奇
可口可樂與麥片粥的滋味
文/艾吉



華爾街是財富的天堂,但是真正透過華爾街成為贏家的,有兩位最有代表性的人,一位是女性──葛琳,已作古;一個是男性──巴菲特,今日仍笑傲華爾街,有趣的是這兩個華爾街所創造出來的有錢人,卻都與傳統的富人行事作風很不相同。

在華爾街的歷史上,財富遷移就像風吹過沙漠,時而暴烈,漫天風沙撲天蓋地落下;時而輕柔,捲起東邊沙丘滾落西邊。這個世界最大,投機客、投資家最多的資本市場,有多少人成為最終贏家,擁有龐大財富?仔細算來屈指可數;那麼,在資本市場坐擁巨額財富的滋味又是如何?

IT贏家比爾?蓋茲 vs. 華爾街鉅富巴菲特

靠華爾街成為鉅富,大家都會想到巴菲特(Warren Buffett)。巴菲特是全球第二富豪,首富是微軟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兩人是好朋友,一起打橋牌,現在蓋茲還是巴菲特投資旗鑑——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erkeshire Hathaway)的董事;不過巴菲特不肯投資微軟的股票,因為他不買他不懂的標的。如果說蓋茲是二十世紀IT狂潮中的贏家,那麼巴菲特就是在資本市場點石成金的終極典範。

根據《富比士》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二○○五年蓋茲身價高達四百六十五億美元,巴菲特為四百四十億美元,緊追其後。這個數字對一般人而言毫無意義,因為很難想像幾百億美元是什麼意思。

換個方式說比較容易讓人了解。蓋茲加上巴菲特的財產,約當等於台股集中市場的兩成市值。如果蓋茲願意,他的個人財富可以買下一整家台積電還能找零(十二月九日台積電市值約一千五百多億台幣,台股市值第一大),如果蓋茲、巴菲特聯手,兩人可以再買下鴻海(七千多億台幣、市值第二大),然後再從市值五千多億、排名前三到五大的中華電、台塑化、國泰金中任選其一,同樣還可剩下一大筆餘款。

巴菲特以純粹的「投資人」身分,躋身世界富豪排行榜榜眼,的確是異數,不過在華爾街上並非沒有先例,早在巴菲特出世前已作古多年的海蒂?葛琳(Hetty Green),號稱是美國最有錢的女人,雖然在世時毀多於譽,甚至被污名化為「華爾街女巫」,不過,她的龐大財富都是從華爾街掙來的。

一九一六年葛琳以八十二高齡去世,估計留下一億美元遺產。想像一下,九十年前的一億美元現在大約值多少錢?九十年來美國實質經濟擴增超過十三倍,同期間通膨名目增幅超過十八倍,以當時相對美國經濟規模的一億元美元換算成今日的財富價值,估計相當於二百三十億美元;葛琳的身價足以名列世界富豪排行榜前十名。

華爾街女巫鍊金術
巴菲特「打橋牌」贏過葛琳

葛琳的財富可是「一點一滴」賺來的。她曾經花大半夜時間,在馬車裡找一張從信封袋掉落的兩分錢郵票;光是她用來找那張郵票的時間,她的財富所能產生的孳息,就相當於普通人的一年所得。

儘管她那麼有錢,卻是極端苛刻節儉。她總是穿戴凌亂的黑衣、黑面紗,住廉價出租公寓,甚至到華爾街和銀行家打交道,也多半搭公車和渡輪。關於花錢和捍衛自己的財富,即使親如父親、丈夫、兒子,她一分一毫都不退讓。

葛琳的苛刻吝嗇以及從不參與慈善活動,讓她在世時備受鄙夷,不過,後世有不同觀點認為,在當時缺乏規範和由男性主導的野蠻環境中,葛琳的精打細算和種種看似反常的行為,其實是她自我保護和獲致成功的必要手段。那麼,這位怪異的女子如何單靠華爾街,最後成為美國最有錢的女人?

《Forbes偉大的投資故事》裡談到葛琳,說她的基本投資策略是,「專注在諸如鐵路與房地產等實質資產上,廉價就買進,並且很少賣出,且透過複利成長的現金收入進行再投資;巴菲特唯一比她厲害的地方,就是打橋牌。」

重點是實質資產,葛琳主要投資鐵路股和房地產,當時美國的鐵路股就像今天的網路事業一樣充滿想像力,隨著鐵路的延伸,美國這個新興市場(相對當時的歐洲大陸而言)的房地產價值由東向西一路翻升,投資具有實質支撐的資產,葛琳的財富自然飛快倍增。

當然,新興市場的特色就是波動循環又快又猛,而謹慎的葛琳在每次崩盤前都先抱住大把現金,當恐慌來襲,她便有足夠的現金可以買進超跌、而且具有價值的投資標的。她也經常是需錢恐急者的最後求助對象,只是她的條件非常苛刻——她會要求很多、很多的抵押品。因此,每一次恐慌和市場崩跌,都成了葛琳聚積財富的最好時機。

葛琳曾經告訴記者,「每當我看到一樣東西因為沒有人要而變得很廉價,我就會買很多,而且收藏起來,等時機一到,他們就得到處找我,出高價買我手上的東西。」這種在價格遠低於價值時買進的策略,和後來被譽為「華爾街院長」的葛拉漢的價值投資理論,其實並無不同。

廉價公寓、老舊衣著
死後把一切都帶走

差別在於,葛琳不但要買到最便宜,還要賺到比合理價格高出許多的獲利;相對的,葛拉漢只要賺到五成就心滿意足了。葛琳曾經讓慘遭軋空的空頭作手,提心吊膽地等她出高價賣出手中持股;她也曾迫使原本只需要短天期貸款的貿易商,做了一筆數額更大、利息較高的長期借款,同時以一棟曼哈頓豪宅作為抵押。

這種吃乾抹淨的交易風格,過去人人鄙夷,其實現在透過電腦強大的運算能力,交易員在精算後從事避險和套利,同樣把交易利潤壓榨得乾乾淨淨,過去屬於葛琳的強悍交易作風,現在只是換個比較文明的說法而已。不過終其一生,這位成功的女投資家並未真正享用她所賺來的財富。
前面說過她住廉價公寓,而且常常搬遷;她不肯留下永久地址,一方面怕遭人謀害,另方面為了躲避稅務人員。她總是穿戴老氣、骯髒、凌亂的衣服,可能是要躲避旁人的注意,結果反而成為華爾街上狗仔隊跟拍的對象。

葛琳後來把所有財產都存放在華友銀行(Chemical Bank)的金庫裡,她的財產比當時華友銀行的總資產還要多。華友銀行原本要幫她安排一間私人辦公室,但她害怕被國稅局盯上而拒絕。每次葛琳到華友銀行檢視自己的財產,總是隨便挑張空桌子坐,有時甚至直接坐在地板上。葛琳會自己帶午餐,通常是麥片粥,然後擱在銀行的暖氣片上加熱。

葛琳非比尋常的龐大財富,沒有在她生前為她帶來享樂,而且她也不像當時的有錢人,如卡內基、洛克斐勒等做了許多慈善捐贈,葛琳在死時把所有財產遺留給個性同樣古怪的一對兒女。波士頓的一份報紙嘲諷說,「她做到以前任何一位吝嗇鬼都沒做到的事:把一切都帶走。」

不過,命運是公平的,葛琳的獨生子在二十年後因病過世,所有財產於是轉到妹妹手上,等到這位獨身的妹妹在一九五一年以八十高齡去世時,所有財產除了一小部份留給遠親外,其他全部都給捐了出去。葛琳在人世間一點一滴掙到的財富,最後還是還諸天地、還給了社會。

如果財富是收藏品,葛琳的一生可說畫下完美的句點,但如果財富是要用來交換其他東西,不論是生活享樂、慈善美名,或是政治權力,葛琳的一生其實並未真正識得財富的滋味。而今日的巴菲特和過去的葛琳相較,除了投資理念相似,有關生活花費和財富運用的態度,也有幾分類似。

二十五美分硬幣vs.兩分錢郵票
專注投資無暇他顧

一位傳記作者描述巴菲特的穿著,「他身上的衣服總是皺巴巴的,領帶常常太短,位於腰帶上方好幾吋,鞋子也磨損得厲害,外套和領帶通常一點都不搭配,如果穿西裝,也是早就退流行的保守樣式......,」這和葛琳的老氣黑衣、黑面紗有異曲同工之妙。

巴菲特的」節儉」同樣異乎常人。《華盛頓郵報》的老闆葛蘭姆(Katharine Graham)在她自傳裡說過一個故事,有次在機場,她向巴菲特借十美分打公用電話,巴菲特從口袋中掏出一枚二十五美分硬幣,轉身要先去換錢,葛蘭姆叫住巴菲特,說她用那枚二十五分硬幣就可以打電話了,巴菲特才不好意思地將那枚硬幣交給葛蘭姆。巴菲特的二十五美分硬幣和葛琳的二分錢郵票何其神似。

巴菲特吃東西十分簡單,他會去相同的餐廳,點相同菜色;他的午餐經常是爆米花、洋芋片和可樂;與葛琳的麥片粥不相上下。巴菲特理想中的餐點是他五歲生日宴上的食物,那天有熱狗、漢堡、汽水、爆米花和冰淇淋,他說,「這個生日宴會讓我的胃獲得極大滿足,從此以後,我認為沒有必要再拓展食物的內容。」

巴菲特最為人知的飲食偏好是喝可樂,前年過世的巴太太說他血管裡流的都是可樂。巴菲特年輕時喝百事可樂,後來喝可口可樂;可口可樂也是波克夏的主要持股之一,並為公司賺了一大筆錢。巴菲特最奢侈的花費是擁有一架私人飛機,這點的確比葛琳高明;不過巴菲特常拿這件事來自我消遣。

關於遺產繼承問題,二十年前巴菲特寫過一篇文章,「你應該把所有財富留給孩子嗎?」文中指出,繼承的財富對子女不會有好處,而且他的子女們已經夠富有了,因此他寧可在過世後把大部分財富捐給慈善機構,至今也依然抱持相同想法,這部份巴菲特顯然贏過葛琳老前輩。

儘管如此,巴菲特迄今在慈善事業上所做的相當有限,尤其和他的牌搭子、全球首富蓋茲相比,更是天差地遠。蓋茲夫婦從事慈善活動相當知名,蓋茲甚至說,正是巴菲特的那篇文章,影響他從事慈善事業的想法。至於巴菲特個人,他說他不善於慈善活動,無法從中得到快樂,事實上,巴菲特專注經營波克夏的投資事業,根本無暇他顧,這和葛琳畢生累積財富的專注,基本如出一轍。

若要說坐擁華爾街的真正財富,絕對沒有人比巴菲特和葛琳更具資格,可惜他們識得的財富滋味,其實平淡無奇,倒不如旁觀者充滿想像的閒言閒語,加油添醋更多一番滋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价值投资六项法则

巴菲特价值投资六项法则

  第一法则:竞争优势原则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秀并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够为股东利益着想的管理层经营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确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关键的投资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可持续性。
  最佳竞争优势:游着鳄鱼的很宽的护城河保护下的企业经济城堡。
  最佳竞争优势衡量标准:超出产业平均水平的股东权益报酬率。
  经济特许权:超级明星企业的超级利润之源。
  选股如同选老婆:价格好不如公司好。
  选股如同选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第二法则:现金流量原则
  新建一家制药厂与收购一家制药厂的价值比较。
  价值评估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赚钱越值钱。
  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采用股东权益报酬率、账面价值增长率来分析未来可持续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爱情:越简单越正确。

  第三法则:"市场先生"原则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市场中的价值规律: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
  市场中的孙子兵法: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

  第四法则:安全边际原则
  安全边际就是"买保险":保险越多,亏损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边际就是"猛砍价":买价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边际就是"钓大鱼":人越少,钓大鱼的可能性越高。

  第五法则:集中投资原则
  集中投资就是一夫一妻制:最优秀、最了解、最小风险。
  衡量公司股票投资风险的因素:
  集中投资就是计划生育:股票越少,组合业绩越好;
  集中投资就是赌博:当赢的概率高时下大赌注。

  第六法则:长期持有原则
  长期持有就是龟兔赛跑:长期内复利可以战胜一切。
  长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与喜欢的公司终生相伴。
  长期持有就是白头偕老:专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好公司一句话就能够讲清楚(可口可乐)
  好公司一句话就能够讲清楚(洁-列联姻)(于春敏整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在University of Florida商学院的一次演讲

巴菲特在University of Florida商学院的一次演讲


译者序:这里翻译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Video。确切的说,是Warrent Buffet(巴菲特)在University of Florida商学院的一次演讲。在演讲里,巴菲特谈投资,谈做人,使译者受益匪浅。在这里翻出来以飨读者。
   (一)
    我想先讲几分钟的套话,然后我就主要来接受你们的提问。我想谈的是你们的所思所想。我鼓励你们给我出难题,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原文:我希望你们扔些高难度的球,如果你们的投球带些速度的话,我回答起来会更有兴致)你们几乎可以问任何问题,除了上个礼拜的Texas A&M的大学橄榄球赛,那超出我所能接受的极限了。我们这里来了几个SunTrust(译者注:美国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人。我刚刚参加完Coca Cola的股东大会(译者注:Warren Buffet的投资公司是Coca Cola的长期大股东之一),我坐在吉米· 威廉姆斯边上。吉米领导了SunTrust多年。吉米一定让我穿上这件SunTrust的T恤到这来。我一直试着让老年高尔夫联盟给我赞助,但是都无功而返。没想到我在SunTrust这,却做的不错。吉米说,基于SunTrust存款的增长,我会得到一定比例的酬劳。所以我为SunTrust鼓劲。(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
    我在这里只想对学生们讲一分钟关于你们走出校门后的未来。你们在这里已经学了很多关于投资方面的知识,你们学会如何做好事情,你们有足够的IQ能做好,你们也有动力和精力来做好,否则你们就不会在这里了。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将最终实现你们的理想。但是在智能和能量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来决定你是否成功,我想谈谈那些东西。实际上,在我们Omaha(译者注: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有一位先生说,当他雇人时,他会看三个方面:诚信,智能,和精力。雇一个只有智能和精力,却没有诚信的人会毁了雇者。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你只能希望他愚蠢和懒惰,而不是聪明和精力充沛。我想谈的是第一点,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具备后两点。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请你们和我一起玩玩这个游戏。你们现在都是在MBA的第二年,所以你们对自己的同学也应该都了解了。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来买进10%的你的一个同学的权利,一直到他的生命结束。你不能选那些有着富有老爸的同学,每个人的成果都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我给你一个小时来想这个问题,你愿意买进哪一个同学余生的10%。你会给他们做一个IQ测试吗,选那个IQ值最高的?我很怀疑。你会挑那个学习成绩最好的吗,我也怀疑。你也不一定会选那个最精力充沛的,因为你自己本身就已经动力十足了。你可能会去寻找那些质化的因素,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很有脑筋的。你想了一个小时之后,当你下赌注时,可能会选择那个你最有认同感的人,那个最有领导才能的人,那个能实现他人利益的人,那个慷慨,诚实,即使是他自己的主意,也会把功劳分予他人的人。所有这些素质,你可以把这些你所钦佩的素质都写下来。(你会选择)那个你最钦佩的人。然后,我这里再给你们下个跘儿。在你买进10%你的同学时,你还要卖出10%的另外一个人。这不是很有趣吗?你会想我到底卖谁呢?你可能还是不会找IQ最低的。你可能会选那个让你厌恶的同学,以及那些令你讨厌的品质。那个你不愿打交道的人,其他人也不愿意与之打交道的人。是什么品质导致了那一点呢?你能想出一堆来,比如不够诚实,爱占小便宜等等这些,你可以把它们写在纸的右栏。当你端详纸的左栏和右栏时,会发现有意思的一点。能否将橄榄球扔出60码之外并不重要,是否能在9秒3之内跑100码也不重要,是否是班上最好看的也无关大局。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在纸上左栏里的品质。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拥有所有那些品质。那些行动,脾气,和性格的品质,都是可以做到的。它们不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力所不能及的。再看看那些右栏里那些让你厌恶的品质,没有一项是你不得不要的。如果你有的话,你也可以改掉。在你们这个年纪,改起来比在我这个年纪容易得多,因为大多数这些行为都是逐渐固定下来的。人们都说习惯的枷锁开始轻得让人感受不到,一旦你感觉到的时候,已经是沉重得无法去掉了。我认为说得很对。我见过很多我这个年纪或者比我还年轻10岁,20岁的人,有着自我破坏性习惯而又难以自拔,他们走到哪里都招人厌恶。他们不需要那样,但是他们已经无可救药。但是,在你们这个年纪,任何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可以有,只要你们愿意,就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就象本杰明·格拉姆(上个世纪中叶著名的金融投资家)一样,在他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时,他四顾看看那些令人尊敬的人,他想我也要做一个被人尊敬的人,为什么我不象那些人一样行事呢?他发现那样去做并不是不可能的。他对那些令人讨厌的品质采取了与此相反的方式而加以摒弃。所以我说,如果你把那些品质都写下来,好好思量一下,择善而从,你自己可能就是那个你愿意买入10%的人!更好的是你自己本就100%的拥有你自己了。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谈谈你们所感兴趣的。我们可以从这儿或那儿举起的手开始。
    (二)
    问题:你对日本的看法?
    巴菲特:我不是一个太宏观的人。现在日本10年期的贷款利息只有1%。我对自己说,45年前,我上了本杰明·格拉姆的课程,然后我就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也许我应该比1%挣的多点吧?看上去那不是不可能的。我不想卷入任何汇率波动的风险,所以我会选择以日元为基准的资产,如地产或企业,必须是日本国内的。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挣得比1%多,因为那是我资金的成本。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一家可以投资的生意。这真的很有趣。日本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都很低。他们有少数企业会有4%,5%,或6%的回报。如果日本企业本身赚不了多少钱的话,那么其资产投资者是很难获得好的回报的。当然,有一些人也赚了钱。我有一个同期为本杰明·格拉姆工作过的朋友。那是我第一次买股票的方法,即寻找那些股票价格远低于流动资本的公司,非常便宜但又有一点素质的公司。我管那方法叫雪茄烟蒂投资法。你满地找雪茄烟蒂,终于你找到一个湿透了的,令人讨厌的烟蒂,看上去还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费的。你把它捡起来,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着找下一个。这听上去一点都不优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费的雪茄烟,这方法还值得做。不要做低回报率的生意。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却是坏生意的敌人。如果你陷在糟糕的生意里太久的话,你的结果也一定会糟糕,即使你的买入价很便宜。如果你在一桩好生意里,即使你开始多付了一点额外的成本,如果你做的足够久的话,你的回报一定是可观的。我现在从日本没发现什么好生意。也可能日本的文化会作某些改变,比如他们的管理层可能会对公司股票的责任多一些,这样回报率会高些。但目前来看,我看到的都是一些低回报率的公司,即使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说来也令人惊奇,因为日本这样一个完善巨大的市场却不能产生一些优秀的高回报的公司。日本的优秀只体现在经济总量上,而不是涌现一些优质的公司。这个问题已经给日本带来麻烦了。我们到现在为止对日本还是没什么兴趣。只要那的利息还是1%,我们会继续持观望态度。
    问题:有传闻说,你成为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场买家?你在那里做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机会?(译者注:长期资金管理基金是一家著名的对冲基金。1994年创立。创立后的头些年盈利可观,年均40%以上。但是,在1998年,这家基金在4个月里损失了46个亿,震惊世界)
    巴菲特:在最近的一篇财富杂志(封面是鲁本·默多克)上的文章里讲了事情的始末。有点意思。是一个冗长的故事,我这里就不介绍来龙去脉了。我接了一个非常慎重的关于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电话。那是4个星期前的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吧。我孙女的生日Party在那个傍晚。在之后的晚上,我会飞到西雅图,参加比尔·盖茨的一个12天的阿拉斯加的私人旅程。所以我那时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于是星期五我接了这个电话,整个事情变得严重起来。在财富的文章发表之前,我还通了其他一些相关电话。我认识他们(译者注: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我还很熟。很多人都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工作过。事情很关键。美联储周末派了人过去(译者注:纽约)。在星期五到接下来的周三这段时间里,纽约储备局导演了没有联邦政府资金卷入的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赎行动。我很活跃。但是我那时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因为我们那时正在阿拉斯加的一些峡谷里航行,而我对那些峡谷毫无兴趣。船长说我们朝着可以看到北极熊的方向航行,我告诉船长朝着可以稳定接收到卫星信号的方向航行(才是重要的)(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意思是他在船上,却一直心系手边的工作)。星期三的早上,我们出了一个报价。那时,我已经在蒙塔那(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了。我和纽约储备局的头儿通了话。他们在10点会和一批银行家碰头。我把意向传达过去了。纽约储备局在10点前给在怀俄明(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的我打了电话。我们做了一个报价。那确实只是一个大概的报价,因为我是在远程(不可能完善细节性的东西)。最终,我们对2.5亿美元的净资产做了报价,但我们会在那之上追加30到32.5亿左右。Berkshire Hathaway(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分到30个亿,AIG有7个亿,Goldman Sachs有3个亿。我们把投标交了上去,但是我们的投标时限很短,因为你不可能对价值以亿元计的证券在一段长时间内固定价格,我也担心我们的报价会被用来作待价而沽的筹码。最后,银行家们把合同搞定了。那是一个有意思的时期。
整个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它有多熟悉,其实是波澜壮阔的。如果你把那16个人,象John Meriwether,Eric Rosenfeld,Larry Hilibrand,Greg Hawkins,Victor Haghani,还有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放在一起,可能很难再从任何你能想像得到的公司中,包括象微软这样的公司,找到另外16个这样高IQ的一个团队。那真的是一个有着难以置信的智商的团队,而且他们所有人在业界都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可不是一帮在男装领域赚了钱,然后突然转向证券的人。这16个人加起来的经验可能有350年到400年,而且是一直专精于他们目前所做的。第3个因素,他们所有人在金融界都有着极大的关系网,数以亿计的资金也来自于这个关系网,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资金。超级智商,在他们内行的领域,结果是他们破产了。这于我而言,是绝对的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要写本书的话,书名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净干蠢事”。我的合伙人说那本书就是他的自传(笑)。这真的是一个完美的演示。就我自己而言,我和那16个人没有任何过节。他们都是正经人,我尊敬他们,甚至我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也会找他们来帮助解决。他们绝不是坏人。但是,他们为了挣那些不属于他们,他们也不需要的钱,他们竟用属于他们,他们也需要的钱来冒险。这就太愚蠢了。这不是IQ不IQ的问题。用对你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赢得对你并不重要的东西,简直无可理喻,即使你成功的概率是100比1,或1000比1。如果你给我一把枪,弹膛里一千个甚至一百万个位置,然后你告诉我,里面只有一发子弹,你问我,要花多少钱,才能让我拉动扳机。我是不会去做的。你可以下任何注,即使我赢了,那些钱对我来说也不值一提。如果我输了,那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对这样的游戏没有一点兴趣。可是因为头脑不清楚,总有人犯这样的错。有这样一本一般般的书,却有着一个很好的书名,“一生只需富一次”。这再正确不过了,不是码?如果你有一个亿开始,每年没有一点风险的可以挣10%,有些风险,但成功率有99%的投资会赚20%。一年结束,你可能有1.1个亿,也可能有1.2个亿,这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这时候过世,写亡讯的人可能错把你有的1.2个亿写成1.1个亿了,有区别也变成没区别了(笑)。对你,对你的家庭,对任何事,都没有任何一点点不同。但是万一有点闪失的话,特别是当你管理他人的钱时,你不仅仅损失了你的钱,你朋友的钱,还有你的尊严和脸面。我所不能理解的是,这16个如此高智商的能人怎么就会玩这样一个游戏。简直就是疯了。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决定基本上都依赖于一些事情。他们都有着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背景,他们说一个6或7西格玛的事件(指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是伤他们不着的。他们错了,历史是不会告诉你将来某一金融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统计,他们认为关于股票的(历史)数据揭示了股票的风险。我认为那些数据根本就不会告诉你股票的风险!我认为数据也不会揭示你破产的风险。也许他们现在也这么想了?事实上,我根本不想用他们来作例子,因为他们的经历换一种形式,很可能发生在我们中的每个人身上。我们在某些关键之处存在着盲点,因为我们懂得太多的其他地方。正象Henry Gutman所说的,破产的多是两类人:一是一窍不通者;一是学富五车者。这其实是令人悲哀的。我们是从来不借钱的,即使有保险做担保。即使是在我只有1万块钱的时候,我也决不借钱。借钱能带来什么不同玛?我只凭我一己之力时我也乐趣无穷。一万,一百万,和一千万对我都没有什么不同。当然,当我遇到类似紧急医疗事件的情况下会有些例外。基本上,在钱多钱少的情况下,我都会做同样的事情。如果你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想想你们和我的不同,我们穿的是同样的衣服,当然我的是SunTrust给的;我们都有机会喝上帝之泉(说这话的时候,巴菲特开了一瓶可乐),我们都去麦当劳,好一点的,奶酪皇后(译者注:即DairyQueen,一家类似于麦当劳的快餐店),我们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我们都在平面大电视上看Nebraska和Texas A&M(美国的两所大学)的橄榄球比赛,我们的生活没什么不同,你能得到不错的医疗,我也一样,唯一的不同可能是我们旅行的方式不同,我有我的私人飞机来周游世界,我很幸运。但是除了这个之外,你们再想想,我能做的你们有什么不能做呢?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我从来如此,无论我在谈大合同,还是只赚一千块钱的时候。我希望你们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总是为了简历上好看些就不断跳槽,做你不喜欢的工作,我认为你的脑子一定是进了水。我碰到过一个28岁的哈佛毕业生,他一直以来都做得不错。我问他,下一步你打算做些什么?他说,可能读个MBA吧,然后去个管理资询的大公司,简历上看着漂亮点。我说,等一下,你才28岁,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你的简历比我看到过的最好的还要强十倍,现在你要再找一个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不觉得这就好像把你的性生活省下来到晚年的时候再用吗?是时候了,你就要去做的(不能老等着)。(这是一个比喻)但是我想我把我的立场告诉了他。你们走出去,都应该选择那些你热爱的工作,而不是让你的简历看上去风光。当然,你的爱好可能会有变化。(对那些你热爱的工作,)每天早上你是蹦着起床的。当我走出校园的时候,我恨不得马上就给格拉姆干。但是我不可能为他白干,于是他说我要的工资太高了(所以他没有要我)。但我总是不停地bug他,同时我自己也卖了3年的证券,期间从不间断地给他写信,聊我的想法,最终他要了我,我在他那儿工作了几年。那几年是非常有益的经验。我总是做我热爱的工作。抛开其他因素,如果你单纯的高兴做一项工作,那么那就是你应该做的工作。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工作起来也会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可能你将来会变。但是(做你热爱的工作),你会从工作中得到很多很多。起薪的多寡无足轻重。
不知怎么,扯得远了些。总之,如果你认为得到两个X比得到一个让你更开心,你可能就要犯错了。重要的是发现生活的真谛,做你喜欢做的。如果你认为得到10个或20个X是你一切生活的答案,那么你就会去借钱,做些短视,以及不可理喻的事情。多年以后,不可避免地,你会为你的所作所为而后悔。
    来源:网络资源   20070517      译者:译言网,易晓斓翻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氏交易法则十六条

加氏交易法则十六条

扬基队著名捕手约吉-贝拉(Yogi Berra)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棒球90%靠的是心智,其余才是体能。这一点可能对股票交易也适用。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即使把各种消息和数字研究得透彻到家了,但最后仍有可能赔得很惨。

编撰全球股市每日通讯Gartman Letter的丹尼斯&S226;加特曼(Dennis Gartman)说,从七十年代在棉花期货交易所做交易开始,至今数十年的痛苦经历让他领悟到了上面这一点。这中间发生了很多插曲,既有在国债交易所操盘时在一笔交易中击败来自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交易对手的显赫战绩(那是在八十年代初),也有数年交易积累的利润转眼间烟消云散的惨痛时刻。不过,眼下他坐在这里回忆这一切时却很轻松。

如何走出象牙塔后、在现实世界求得生存,加特曼总结出了他所谓的“貌似简单的交易法则”(Not-So-Simple Rules of Trading)。其中有些法则与市场普遍接受的看法大相径庭。学院派总说,长期而言,起作用的还是基本面;不过就短期来说,市场毫无理性和效率可言。

但加特曼断言,实际上,女装店的老板比大多数学者更了解市场。假设他同时进了红色和绿色的服装,红色的卖得好,绿色的卖不动,他该怎么做?他会提高红色服装的售价、进更多的货,同时把绿色的服装降价,以便尽快脱手。加特曼说,这是很自然的逻辑,但现实生活中股票交易员们却经常反其道而行。

加特曼说,如果你买的东西价格升了,那说明你买对了。
加特曼从诸如此类的事例总结出了他的“加氏十六条”:

1. 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增持已经赔钱的头寸,千万不要,永远不要!增持亏损的头寸是交易之大忌、之杀手,就像酒后驾车一样要不得。最后只能粉身碎骨。务必相信我。

2. 做交易时要像那些唯利是图的雇佣兵一样:必须站在能赢的一方作战,而不是在经济学原理上正确的那一方。

3. 心理资本胜过实际资本。在这两类资本中,前者比后者更珍贵。持有正在下跌的头寸是会付出可观的实际资本的代价,而其消耗的心理资本却是不可估量的。

4. 交易并不是低买高卖;实际上,它是高买、更高卖,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5. 在牛市的时候人们只能作多或保持中性,同样,熊市时只能作空或持中性。这是明摆着的。但很少有人能理解它,接受它的就更少了。

6. 市场处于非理性的时间会比你、我保持有偿债能力的时间要长得多。这是凯恩斯(Keynes)说的。而非理性的确经常主宰市场,虽然按学者的说法似乎不该如此。

7. 当市场最强劲的时候要大力买进,当市场最弱势的时候要舍得卖出,道理很简单。弱势时,就好像要用石头去砸被水浸得最透的纸袋,因为它最容易被打破;而强势时,就好像要乘最强劲的风出航,因为这时能行得最远。

8. 思考问题要像一个“基本面”派,但操作交易时要像简单的技术派:基本面或许会推动市场,我们需要有所了解;但如果从图表上看后市并不乐观,那为什么非得看好呢?在技术因素和基本面齐齐向好的时候,你应该感到乐观。

9. 交易是有周期性的。有的周期很好,大多数都不怎么样。当交易周期顺利的时候,加大力度。反之则减少、再减少。“时候”好的话,即使犯点错也还能赢利;但“时候”不好的话,你再做足了功课也无济于事。这是交易的自然规律。接受它、运用它。

10.保持一个简单的技术交易系统。复杂的系统必然导致混乱,简洁则能带来从容。我们所了解的出色的交易员都使用最简单的交易系统。两者相辅相成。

11. 在从事交易和投资方面,懂得大众心理学往往比经济学知识更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应该反其道而行,“别人捶胸顿足的时候你应该买进,别人兴奋地大叫时你就该抛出了”。

12. 熊市时期的回调比牛市时的回调更激烈而迅猛。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也搞不懂,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接受它就好了。

13.臭蟑螂不会就那么一只。股票市场的大多数坏消息带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一定会有更多消息接踵而至...,并总会对股价产生不良影响,直到恐慌主宰市场、那些最弱势的投资者最终仓皇出逃。

14.对赚钱的交易要有耐心,对赔钱的交易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包容。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每年遇到的有小亏的交易会越来越多,但我们手里积累的盈利却会有增无减。

15. 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这一条对股票交易和对日常生活一样适用。去做那些已经证明有好处的事。对赚钱的交易不妨追加投资,对赔钱的要舍得割肉。如果说股票交易(以及生活)有什么秘密可言的话,这一条就是吧。

16. 所有规则都有被打破的时候......只是相当少见而已。明知少见却可为而有成者,是谓天才。

看到这条,约吉可能会加上一句:“从理论上讲,理论与实践没有差别;从实践上看,二者确是存在差别。”

RANDALL W. FORSYTH

(本文译自《巴伦周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天才索罗斯的炒股宝典

金融天才索罗斯的炒股宝典

作者: 盛夏雨荷

具有垃圾里找黄金的慧眼

索罗斯对冷门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例如在套汇还是一项冷门又无聊的工作时,他把套汇研究得很透彻,一跃成为套汇理论兼操作的大师。

1960年,他发现一家德国保险公司——联合,若以他的资产价值相较,股价实在太低了,他便开始推荐联合的股票,结果此股票涨了三倍。

要有独具慧眼去找到低价而有潜力的股票。

你有没有自己的舞台

人必须有舞台才有发言的余地,才会受到重视,也可以在政治上谋求更大的商机。

例如1980年代末期,索罗斯曾企图说服当时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支持一项欧洲的复兴计划,但是这项建议非但没有被重视,还遭受人所嘲笑,他了解必须成为公众人物才能受到重视。于是推动了放空英镑一役,让英格兰银行破产,从此声名大噪,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舞台。之后还应韩国总统之邀到韩国进行访问,以非正式顾问之名评估韩国进行巨额投资的可行性。

与其听你的摆布,不如照我的规矩

索罗斯说过:“我特别注意游戏规则的改变,不只是在游戏规则里打转,而是了解新的游戏规则何时出现,并且要在众人察觉之前。”他还试图改变游戏规则,在金融市场、政治市场皆然。

例如他不以政治捐献或以资助候选人的传统做法,来作为增加政治影响力的主要方式,而是直接用他的财富支持和与其倡议的议程有关的辩论,希望受教育的大众能认同他的看法,或者捐款给内容涵盖广泛的民间组织及计划, 这类的组织有助于改变全国的政治文化。

神秘第六感

索罗斯很相信他自己的动物本能。每当事情生变,他就会觉得痛,当他直接管理基金时,就时常会背痛,只要一开始痛,他就知道投资组合有问题,更妙的是如果痛的地方接近腰部就是买超出了毛病,若是左肩痛就是货币方面有麻烦。

重点是:话虽如此,仍然不可忽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只是在下注前,不免有犹豫的心理,偶尔找个直觉来说服自己只是帮助投资的果断而已。直觉是帮助决定用的,帮助加码时坚定自己的信心。绝不可倒果为因。

存活下来,一切好谈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的导语中说:如果我必须就我的实务技巧做个总评,我会选择两个字:存活。

例如:1987年,当股市崩盘,他判断会从日本开始,然后才是美国股市,但是他原本放空的日本市场反而走高,使他受到重创,他并没有执迷自己的判断,立刻认赔出场,他的原则是:先求生存,再求致富。所以虽然这次的投资失败,但全年的基金表现仍有14%的盈余,也为他留下日后大战的筹码,也才有日后“让英格兰银行破产者”的封号。

分散风险就是致力于投资组合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量子基金会把净值的资本投资于股票市场,而将融资的部分投资于像股票指数期货、债券、外汇等金融商品上。原因是股票的流动性相对于金融商品而言较小,因此将部分的净值资本投资于股票上,万一发生追缴保证金时,就较能避免灾难式的崩盘。

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索罗斯说,他的特长就是没有特定的投资作风,或者更精确点,他常常改变自己的作风以迁就环境。

量子基金成立以来,有时做多,有时放空,有时玩股票,有时买债券,期货没少过,衍生性金融商品,他还是使用的鼻祖之一,全球各地的主要金融市场大概找不到他缺席的纪录。

1970年代初期,索罗斯开始投资在相当不成熟的日本、加拿大、荷兰,之后又投资石油公司、银行、国防公司、农业公司的股票而获得丰厚的报酬。1973、1974年股市重挫时,索罗斯以放空方式赚钱。

融资,小心融资

索罗斯重大胜利中从事的大部分是融资,但是索罗斯并非疯狂地一味运用融资操作,他本人非常了解融资的风险。

索罗斯对融资的观念有几个基本的重点:

1.基金的净值必须用来支持所使用的融资,不得超过借贷的融资部分,不得超过基金净值,以防举债大于资产的负面状况产生。

2. 对于纯粹的商品类基金,使用的融资倍数十分节制,太危险的不碰,在索罗斯的认知里,商品类基金的风险较其他大,因此索罗斯在没有太大的把握下,不敢轻易以高杠杆方式操作。

3. 投资组合本身就具有融资效果,索罗斯认为期货、债券、股票各有不同成数的融资保证金,所以不同的投资组合,就出现不同情况及比例的融资成数,所以善用各类商品及工具,就可以变化融资成本。

4. 必须处于正确的行情,才能借融资来获利,索罗斯相信自己看法正确时,才会大手笔投入。(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泰尔股票不赔钱高招

马克·泰尔股票不赔钱高招  


    马克·泰尔在《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一书中,总结了这两位大师致胜的23种习惯,而两位共同的第一个投资习惯就是不赔钱,这是两位投资大师的投资基石。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看起来是废话一句,但实际上很难参透。
    为什么要不赔钱?
    第一、本钱就像一个人的生命一样,保本就是保命,保本就是生存。赔钱就是失去生命的一个部分。
    第二、避免错误比摆脱错误容易得多。这是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的资金亏损50%,要赚回这个资金,投资得翻倍才行。亏损50%容易,但要翻倍那何其难啊!
    第三、要保本,你就会长期研究并耐心等待你所要投资的目标,自然就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怎样会赔钱?
    第一、只看到赚钱的机会,而忽视了这个机会背后的风险。
    第二、听信内部消息,依靠内部消息做投资决定,慢慢形成一个依赖外在消息的投资习惯,再也不会自己研究,也不再相信自己的研究。由于投资的依据建立在别人提供的消息上面,消息本身的模糊含混,使得这种投资的涨跌都让人心神不定,在恐慌之中煎熬,虽然可能赚钱,但赚的是痛苦钱,是短寿的钱。更有可能是,某一个错误的消息让你赔光所有的投资。通过消息赚了10次,但可能一次赔光。
    第三、对公司的研究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只看到了不重要的一面,忽视了影响公司发展根基的因素,从而投资亏损。  怎样才能保持不赔钱呢?
    第一、你的资金的性质,是长线资金还是短线资金,是自有资金还是借贷资金?你是不是已经考虑自己人生中的重大风险?如果在投资之前,已经为全家人员买了重大疾病的保险,留足了生活费,并且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你投入是自有资金并可以放在股市至少达到5年以上。那么从资金的性质来看,你就具备了不赔钱的基础。不然的话,本来计划的长线投资,如果因为资金的性质,可能要在股价波动处于底部的时候出局,那么赔钱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第二、你投资的期限是长线还是短线,如果是短线,那么很可能碰到个股和大盘调整,你算账的时候,就不得不承受数目上的亏损。如果是长线,那么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人类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总是处在发展之中,符合价值投资条件的公司也在发展之中,总在增长之中,短期看来亏损的股票,随着投资年限的延长,也一定会在企业的发展中获得丰厚的利润。投资的长期限也是不赔钱的一个基础。
    第三、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其实选股票的时候,不是选股票而是选公司,你必须像一个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来看待这个公司的价值,而不是来回波动的股价。首先要估值,估值法有多种,可以参照巴菲特的未来的所有者收益加上利率折现来估值,最终目标是获得尽量大的安全空间,也就是以尽可能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概念)。
    在一个炒作气氛浓厚的市场,恰恰给了价值投资者机会,很多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由于股价太高,把那些买低价股的投机者吓跑了,而把好股票留给了投资者。另外,快速增长的公司,随着业绩的增长,也给价值投资者越来越大的安全空间,所以查理·芒格说,对于优质的公司,可以给出很高的溢价。
    第四、选择股票要按照什么标准?我觉得按照菲利普·费舍《怎样选择成长股》的15个标准就足够了。
    第五、在买入一只股票时就已经作出了何时卖出的决定,设定一些条件,比如公司开始多元化发展,或者公司的灵魂人物出现变动,或者股价短期内体现了公司3-5年的价值。
    就像开车的前提是保命一样,但开车时你不会总想到保命,只要你跟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同时注意踩刹车,撞车危害自己生命的概率是很小的。开车保命其实已经蕴含在整个开车的系统中。投资不赔钱的概念,也不是对每一笔投资总考虑保本的问题,也不关心短期的股价涨跌,只要遵照不赔钱的前提选择公司、进行合理估价、确立卖出条件,也就是说建立一个投资系统,那么只要按照这个系统去运作,不赔钱自然在其中。  投资这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其实涉及两个哲学主题:
    一是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如果说世界整体运转是有一定之规的,那么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同样有一定的准则。问题是世界到底是如何运转的,这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对投资的思考就是欠缺的,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投资哲学很难是稳定的。索罗斯一生就是在践行他老师波普的哲学,他的成功一定意义上是哲学的成功。
    二是人性是如何运转的?经过几万年的进化,人类到底有多少进步?人类的那些动物性或者说弱点到底有多大改进?比如贪婪,比如恐惧,比如胆小,比如疯狂。人类真的能吸取以往的教训吗?还是更多情况下,人类总是得了遗忘症。具体到某一个民族如中国,他的民族性又如何呢?一方面过于保守,一方面过于开放;一方面过于胆怯,一方面胆大包天。不同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在对待物质和金钱是又会发生怎样的错位,怎样偏离常识,不仅有地理的因素,也有政治的背景,更有文化的传承。
    这是很不成熟的点滴思考,请朋友们一块来参悟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外资热钱操盘手的自白

本文原发天涯社区,作者大禹相国

  

我,一个外资私募基金操盘手。我的权力并不大,在这个总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私募基金里,我可以调动的资金从来没有超过5亿美元,负责操盘的范围从来没有超过两只股票。基金认为技术含量比较高、风险比较大的权证交易,B股交易和三板交易,我从来没有参与过。我只做过A股。
  
  我是从2006年1月开始加盟这家外资基金的,此前,我在某家外资投资银行在上海的代表处工作。外资投行的薪水很高,但与对冲基金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我在投行一开始做的是销售,后来转做交易。由于投行没有A股牌照(明年才可能有A股牌照,圈内人都知道是谁),只能通过地下钱庄、与内资券商合谋甚至开设大量散户账户来满足投资需要。其实那不是投资,纯粹是投机,赚中国股民的钱。
  
  在这家投行做了累计两年,我感到很没有意思,想尝试束缚更少的生活。于是,在一个前董事的介绍下,我到了现在的这家外资私募基金,其实就是对冲基金。只不过,它的全部业务都做中国,在中国是被禁止的,所以它不能漂白,甚至连官方名字都没有,与原先的国内私募基金没有差别。
  
  由于有人推荐,我只经过了简单的面试就被录取了。其实,这家私募基金是由美国几个大家族的家族办公室办起来的,其中有两个互联网新贵的家族资产,其他几个都是“老钱”,他们的总资产肯定超过1000亿美元,投到对冲基金里的是少数。我只见过一次某家族的成员到基金办公室来谈话,态度非常高傲,我感到说不出的难受。这些美国巨富家族其实看不起我国,只是想利用我国赚钱,而我却充当了他们的工具。
  
  2006年2月,也就是我进入基金第二个月,这个基金的初期资金全部到位了,开始建仓。当时,沪市能不能突破1300点都是问题,3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1300点攻防战中度过的。但是,我们的基金经理自称有内部消息,说1300点不是大顶,是大底。我还记得他当时的一句名言:“1300点?3100点还差不多!”当时我们自己都不信,中国股市哪能到3000点呢?可是今天,连4000点都突破了,不得不佩服经理的远见卓识。


我们的基金经理是美籍华人,看起来挺年轻,其实已经过四十岁了。他的履历写出来可以吓死一堆人——华尔街、东京、香港和伦敦四地都有工作经验?群蠊┲坝谒募叶ゼ馔缎泻土郊叶猿寤?穑?沟H喂?录悠抡??耐蹲使宋省>菟翟诶粗泄??埃?录悠碌?砦?盖胨?鞴芏晕餮堑厍?耐蹲适挛瘢??芫?耍?底约焊?不禩rading. 实际原因恐怕是中国监管比较少,到中国做对冲基金更爽,而且薪水也很高。新加坡人虽然很有钱,却很吝啬,给的钱不是很有竞争力。
  
  我们的经理正式的头衔是某欧洲基金公司在中国的代表,事实上这家基金公司在中国根本没有业务,所谓的代表处就是我们的办公室,跟这家基金没有关系。我们的股东,也就是那些美国富豪家族,同时也是那家基金公司的重要投资者,所以通过关系给我们捞到了一个正式的“身份”。所以,我们基金里的人,表面上都是欧洲某基金公司在中国的办事人员,其实做的都是自己的事。那家欧洲基金公司主要做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我们做的都是对冲基金,两码事。
  
  我相信中国的监管部门也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不过没有意识到我们做的那么大。当然,就算他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上面自然有方法用钱、用关系去摆平。我们的经理平时经常说:“在中国,关系就是一切。”虽然我们基金里没有前政府官员,但与监管部门关系还是很密切的。

  

闲话少说,下面讲讲我们基金经理的一个大手笔。大家都说中国股市有庄家,最大的庄家就是外资基金。国内一家券商的自营部门有上百亿人民币资本就了不起了,不到外资私募基金的平均水平。而且外资基金敢想敢做,广泛利用各种关系和内幕消息,捞一把就走,不像证券公司还要为客户着想,所以外资是中国最大的庄家。


我们的基金有超过20名操盘手,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立盈亏账户,但那是用来核算利润、衡量业绩的,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金库。重大投资决策都是基金统一做出,基金允许你动用多少资金,你就动用多少资金。如果基金的投资策略改变(说白了是投机策略改变,就是换了忽悠新股民的方法),原先风光无限的操盘手突然变得没事干也是有可能的。在权证初始炒作的阶段,就出现过这种事情。
  
  其实我们基金单独操盘的股票很少,答案很简单:目前中国股市游资太多,盘子适中、有一定题材而且不容易被干涉的股票是有限的。太大盘的股票诸如中石化、宝钢之流是不可能完全控盘的,即使控盘了也会被大股东和国家立即制止;流通盘价值几亿人民币以内的小盘股交易成本太高,你还没来得及建仓完毕,股票已经涨上去了——在基金行业里,这叫做“交易冲击”。所以,最适合被炒作的是一些盘子中等,大股东不会干涉的股票。当然,如果与大股东合谋进行炒作就更好了,这目前正在成为风气。但是在股改完成之前,大股东的股票一般不能流通,参与炒作的兴趣不大。股改之后,大股东主动参与炒作的热情更高了,我敢说现在至少有1/3的所谓业绩题材是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制造出来的,XX钢构只是其中一个典型而已。
  
  一只股票有许多庄家很正常,但一般总有一两个主心骨,几个搭车的,几个拾柴的,几个添乱的(如果有的话)。比较典型的如去年上半年的某某银行,谁都看的出有两大主力斗法(其中一个是国内券商);还有十几只有色金属题材的股票,都有许多庄家。其实与人们想像的不同,外资私募基金没怎么参与有色金属股的炒作,因为外资大举建仓是2006年第一季度的事情,当时有色金属的价位已经很高了,为了控制风险,大部分外资都选择了其他行业作为重仓,典型的是军工、银行和保险行业。


做A股的国际对冲基金很多,我们不是其中收益最高的,因为我们的历史有限,风险控制手段不完善,人员也比较少,无法像某些老牌基金一样做风险很高的买卖。
  
  另外我纠正一下某些朋友的观点,单个对冲基金超过100亿美元的的确很少见,但是一个对冲基金家族(同一个公司,同一套班子管理)是由许多对冲基金构成的。比如目前美国很有名的做Subprime的Magnetar Capital(一般投资者不知道,因为不准大肆宣传),它出名的Subprime基金的总金额只有几个billion, 但总规模早已超过了10个Billion, 因为它不止一种策略、一种基金。按照基金家族来计算,全世界超过1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家族(也可以说是对冲基金公司)是不少的。
  
  我们在中国做的比较出名的一笔单子是去年上半年的某只军工股票。其实这只股票的操盘是有问题的,拉升过快,涨停频率过猛,看的出严重的控盘现象。但是当时全体航空军工股票都在炒作,大家也没有特别注意。我们的管理层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多次批评负责该股票的两个操盘手“不懂基本的掩饰措施”。那两个操盘手都是ABC(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对中国庄家的苦心经营之道并无太多了解,所以搞出了特别明显的痕迹。不过,事后证明基金管理层是过虑了,去年3-6月有严重控盘痕迹,甚至董事会与庄家勾结控盘的例子太多了,即使监管部门想处罚,也难以一一处罚过来。对异常交易进行处分是今年才开始流行的,去年只要你别闹翻天,多半是没事。

  我们的基金管理层对于中国市场过于剧烈的波动存在一定的顾虑,虽然对冲基金理论上是依靠波动才能赚钱,但中国市场波动也太大了,在全球新兴市场里都是最大的之一,而且缺乏做空手段和衍生工具,根本无法保护头寸。尝试了许多风险控制途径,都不够理想。在计算VaR (Value at Risk, 做过投资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这个主要是国外基金很重视,国内基金的风险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研究人员不止一次惊叹:“疯了!”或“太过分了!”,因为我们做中国A股的同等概率下的VaR经常超过我们在美国的兄弟基金的3-5倍,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根本没有风险管理。
  
  不过基金管理层自然有他们的办法,既然没有衍生工具可以管理风险,那就采取最古老的方法——“竖起你的耳朵”,随时监听一切风吹草动,如果有重大事件发生,要在第一时间整理头寸。因为中国股市对消息的反应速度很慢,不像美国的反应几乎是瞬间发生。对冲基金不需要提前知道消息,只需要在知道消息之后迅速行动就可以避免大量损失。何况对冲基金如果想知道消息,是肯定可以知道的,许多上市公司的保密做的很差,甚至是主动泄漏内幕消息(原因我不说,大家都清楚)。
  
  典型的例子如去年第一季度的一只化肥行业的股票,由于财报不理想,加上市场热点转移,游资大量撤出,在公布财报之后居然近乎跌停。当时这是我们的重仓股,由于事先判断出财报可能不理想,已经出掉了一半以上的头寸,当天在一开盘后较高的价位又大量卖出,最后损失控制在很小。这是一种不可靠的风险控制,完全依靠经理的临场决策和研究人员搞消息的能力,但是在中国,只能如此了。

  

一般来说,国际上的对冲基金做交易有三种主要理念:Market Making(做市),Speculating(投机)和Arbitrage(套利)。做市本来是投资银行的专利,就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但对冲基金往往也在一些大盘股中充当Market Maker. 当然,据我所知只限于纽交所,纳斯达克实行的是专营商制度,对冲基金很难获得资格。事实上在国外,股票、债券的做市基本上已经被投行瓜分殆尽了,对冲基金主要是做ETF(不知道怎么翻译,常见的译法是交易所交易基金),High Yield(就是垃圾债券)等等的做市。现在美国上市的ETF交易额大概1/3是由对冲基金做市的,其中就有我所在的基金家族的另一只基金。
  
  不过做市这个东西在中国是不行的,中国是完全由系统自动撮合,不用谁提供流动性,这也是中国市场波动性比较大的原因之一。
  
  至于套利,大家都在讲,但是中国目前也很难做。最简单的例子,A股和H股同股同权,但价位差距很大,2005年多是A股折价,现在变成了A股溢价,这个如果在美国早就创造无数套利机会了,可是在中国不行,为什么?买了A股无法去香港卖,套不了现。还有可转债套利、并购套利,在美国很盛行,香港玩的人也不少,可是大陆可以交易的可转债就那么几只、十几只,根本不够对冲基金喝一壶。并购套利?到目前为止A股市场最大的并购有两桩,一个是宝钢收购邯钢,已经失败了;一个是中石化收购它自己的上市公司,这个完成了。其他大小消息,除了大股东收购自己的子公司,几乎没有真正搞成的。当然,借壳上市是经常存在的,问题在于被借的壳往往盘子很小(盘子不小,别人也不会想到收购它),根本没有留给对冲基金重仓持有的余地。所以在中国做套利,此路不通。
  
  当然,话不能说死,中国的权证市场是可以套利的,而且机会颇多。不过我平时没有涉及过任何权证操盘,不敢说这方面的话题。前一段时间邯钢、包钢等认购权证都出现了良好的套利机会,但我们基金涉入不深,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机会成本。持有认购权证固然可以无风险套利,但是周期往往比较长(买来的正股还不能立即卖,得等几个交易日),给基金自身的现金管理带来了麻烦。此外,权证本身的波动性也过大,基金自己的VaR已经够大了,再加上一个高波动性资产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我们对权证套利做的很少。
  
  所以说,海外对冲基金在中国基本上只有一种投资理念,就是Speculating. 要定义什么是投机,非常困难,基本上就是利用市场消息传递的延时性和市场反应的迟钝性,进行短线买卖赚取差价。当然在中国还多了一条,高度控盘之后操纵股价。


事实上,为了丰富在中国的交易手段,管理层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努力。目前看来,结果不太理想。其实管理层主要关注的是风险管理,说实话这两年的中国股市赚钱很容易,如何在保持高盈利水平的情况下控制住风险才是大问题。不过这个风险管理实在太难了,VaR始终下不来。记得去年九月左右,在美国的管理层搞了一个什么Risk Management远景方案,提出要在一两年之内把VaR降低到“合理的水平”, 就是一般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或者略高,总之不能高到可怕的地步。
    
  大话是说了,不过肯定执行不了。就算我这样的小人物也知道,没有卖空机制,没有足够的衍生工具,没有无风险套利手段,此外就连现金管理都不健全(现金管理可是门大学问,不过咱们中国人至今还没开始学),VaR怎么降?那位看官要说了,可以依靠分散投资来降。这话说的可好,但不适合我们中国的股市。中国的股市有个特点,大部分股票的Beta都很大——具体什么意思就不解释了,大体就是“大部分股票都是跟着大盘走。”大部分股票都跟着大盘走,大家肯定心里有数,尤其是大盘下跌的时候,所有股票相关性之强有目共睹。在这样一个相关性过强,没有明显的“反市场板块”的市场上搞风险管理,简直是噩梦。
    
  那位看官又要说了,嫌A股风险高,你买点债券啊,均衡配置一下不就行了。可惜咱们中国的债券市场几乎是没有,有的只是零散孤立的债券,想靠那几只流动性差、收益率一般的债券搞资产配置,分散组合,简直是梦话。所以说,咱们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全球风险管理人员的噩梦。我不知道学术大牛怎么看的,只跟香港东京的同行偶尔聊过,大家一致认为A股市场唯一的风险管理手段就是疯狂搞内幕消息,争取在坏消息公开之前就走人,而不是期望自己的投资组合在坏消息出来之后受的影响小。这种方法也只有在中国有效,如果美国本土哪个对冲基金敢这么做,隔天就被SEC灭了。
  
  那位看官要说,基金在中国股市做投机是这么好做的?民间高手一致认为,虽然中国投机气氛浓厚,但要想依靠投机取得远远超过市场回报的回报率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民间高手就不说了,就算中国一些以投机闻名的基金(名字就不点了,反正以价值投资为理念的中国基金几乎就没有),好像回报率也就那么回事,今年基金整体不是已经落后大盘了嘛?
  
  话不能这么说,国内基金做投机有成功的,但成功的幅度普遍不如外资基金。2006年做中国股市的外资对冲基金,做到300%-450%盈利的是有的,做到200%以上的更不在少数,同期几乎没有国内基金有这样的战绩,只有少数国内私募基金取得了类似的成果。据说去年私募基金收益最高有3000%的,不过未经证实,不知道他们具体怎么操作。总之,私募比国内公开基金强,外资作为整体又比私募强。为什么?因为外资操盘手有严格的纪律,研究部门有先进的理念,而且关系广泛,耳听六路眼光八方,这样强大的研究部门和交易部门结合起来,想不赢都难。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国内某些共同基金的交易员连什么是VaR, 什么是Sharp Ratio都不知道,理论水平如此之低,实践又能强到哪去啊?
  
  外资当然不一样,操盘手都是喝过洋水、经历过实战考验的,而且关键一条,培训到位、纪律严明。国内有的券商交易员因为敲错键盘,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这种事情日本的银行也出过,瑞穗曾经因此亏损一大笔。要是出在外资对冲基金,交易员和招聘他的HR经理早就一起滚蛋了。至于一时头脑发热违背指令自己乱搞,更是在严厉禁止之列。所以说外资的强主要是强在科学的管理体制,内资是比不了的。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度过了一个多星期的煎熬之后,还有机会和大家见面。
  
  B股市场的下跌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当然,这个打击已经过去了。最令人沮丧的是A股和B股的合并又成为了一个遥遥无期的许诺,现在甚至连这个许诺都没有了。我当然不相信所谓B股会与H股合并之类的鬼话,这仅仅是用来搪塞投资者的。管理层深知B股一旦与A股合并,真正的盈利者会是谁,所以它在竭力拖延。
  
  此外解释一下第一个帖子里的部分内容:我从来没有说过基金将100亿美元全部投入了中国股市——世界上有一只对冲基金把100%的资产全部投入一个市场吗?即使有,那也一定是美国市场。我也从来没有说过交易员可以拥有完全由自己操纵的独立账户,与此相反,我强调交易员账户只是用来衡量业绩的,交易员的奖金要依靠它来计算。
  
  我们不是一家私人股权(Private Equity)基金,而是一家对冲基金。有时候我感到很困惑,中国大陆把私人股权经常翻译为“私募股权”,而他们又经常把地下基金、对冲基金等“不公开”的基金叫做“私募基金”,这样很容易产生混淆。但是,我相信所有懂金融的人都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认为“私募股权”是一个非常恶劣的翻译,应该改为私人股权。重复一遍,私人股权和我说的私募基金是两码事,目前国内所谓的私募基金在事实上都近似于国外的对冲基金。
  
  对于那些希望看到具体市场预测的人,我想,首先我没有足够的大局观(如果有的话,我早就是基金经理而不是交易员了),其次我不可能准确预测政府的动向,第三我也不可能泄漏具体的操作步骤。我只能说,根据我可以透露的最大限度的消息,我们正在减仓。我指的是减少A股、B股和封闭式基金在内的全部中国股市仓位。只有一个市场例外,就是第三板。据我所知,不少外资基金正在投资第三板,但投资的总规模很小,因为这个板块本身的规模太小,而且流动性过低。我想,如果监管部门放宽对外资整体收购第三板公司的限制,它必将有一个伟大的牛市行情——但那又算什么呢?即使第三板整体上涨3倍,对中国股市来讲仍然是微小的。
  
  如果投资者希望在这个变幻莫测的行情中找到方向,我只能建议他们:缩小风险暴露的头寸,投资于原材料行业和能源行业,而回避那些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听起来谁都会说,对不对?但我坚信这是下一步应该采纳的策略,我知道的外资基金大部分都将筹码集中到了非周期性行业,尤其是有硬资产支持的行业。我无法透露更多的信息,希望各位在这个大牛市中玩的愉快,离开的时候至少还留下一点钱。


 很遗憾,看样子大部分人并没有相信我。昨天我本来应该多说一点关于今天的事情,如果我早知道根本没有人相信我的话。当然,我没有料到会跌的如此惨重——一天之内又是几乎全盘跌停。我们都认为会有一次持续几天的大跌,但每天只跌一点。可是大盘一跌就是深幅度下跌,这充分证明目前的市场上有许多基金采取了程序化交易(Program Trading).
  
  我们的风险头寸调整很及时,但还不到位,主要是因为把部分头寸缩减放到了今天中午以后。但是,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尤其是与那些完全不知死活的内地私募基金相比。
  
  真是令人高兴,在今天的打击之后,内地私募基金已经遭到了灭顶之灾。我刚刚接了几个电话,无一例外的是与内地私募界的朋友有关的。由于违规使用大杠杆操作,不少基金已经濒临破产。他们说,许多投资者还没收盘就急忙要求撤回投资,甚至甘愿付出高昂的罚金。
  
  真是一个疯狂的市场。我曾经做过香港市场的交易,香港不太成熟,但中国大陆更疯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代言人罗伯特在华访问的演讲

巴菲特代言人罗伯特在华访问的演讲

  

  主持人(郑雄伟):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中国的资本运作,都遇到的历史性的危机,所有这些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观念不清、经验不足有直接的关系。沃伦.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人物,最伟大的国际资本运作导师,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地邀请到巴菲特代言人罗伯特先生为我们解密股神巴菲特伟大实践背后所隐藏的理念。曾经有人说过面对巴菲特这样的人杰无论你怎样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都不会有失身份,那么面对罗伯特这样的大师,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我们的心情呢?那我们先听一听罗伯特先生的演讲。有请罗伯特先生。


罗伯特:你好!非常抱歉我的汉语很有限,唯一会说的汉语就是“你好”。最近在德国访问的时候,曾经有德国人给我讲过这样的一个笑话:像我们的翻译会说两种语言的人,我们就叫这种人是会双语的人;但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我们就叫他美国人。我本人就是美国人,我今天来到这里,要给大家演绎一个美国人的故事,演绎一个美国人是怎样运作他独特的美国公司的故事。今天准备了一些幻灯片的资料,给大家展示沃伦.巴菲特的神奇之处。巴菲特是既用左半脑又用右半脑,在投资上他是一个投资家,在管理上他是一个艺术家。他不是一个音乐方面的天才,但他喜欢在股东大会上演奏一些乐器。每年会有2万名股东去他家乡参加股东大会。最近,巴菲特把他钱包用来做慈善拍卖,当时拍卖价格叫到21万美元。在来之前巴菲特曾经把钱包里的一些东西交给了我,到演讲结束时,我会把东西展示给大家,这样做是确保大家一直等到我讲完。最近在ebuy网站,拍卖跟沃伦的午餐,叫到了25万美元。新加坡的一个商人赢得了这场拍卖,可以在纽约市跟沃伦共进午餐。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巴菲特在悄悄地对我说,投资上其实没有什么奥秘可言。其实大家已经具备成为成功投资者的一切条件。


巴菲特在每年的股东大会和写给股东的信中都会谈到这一点。我本人也是伯克希尔的股东,也是巴菲特的一位合作伙伴,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也是有偏见的。接下来我谈到的股票,并不是建议大家去购买,可能大家会不由自主想去追捧巴菲特。上一次我在澳大利亚也举行过类似论坛会,当时会场人数也跟今天差不多是几百人,会议结束,有77个人自己租一家专机去聆听巴菲特举行的股东年会。这张照片是巴菲特在悄悄对我说,大家不要往回看,因为我们要往前看,前面有可能是一个牛市。


我在准备这些材料时曾对天才这个话题有一些研究。教育家们的结论是,普通人一共有8种学习方式,确实很难发现有这么样的一个天才,各个方面都很精湛很突出。所以真正的天才少之又少,是万分之一的概率。经过研究发现巴菲特不光是精通于一种天才的技能而是精通四种。我提到我们一共有8种学习方式:第一种是算术,这方面的天才无疑就是爱因斯坦。第二种技能是人际关系,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就是政治家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第三种是语言和记忆方面的技能。像我们翻译在这方面比较突出一些。第四种是人的内在技能。就是能够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技能。


在我看来巴菲特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精通于这种技能。通常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人这四个方面都能样样精通的,有些人算术做得好,但是人际关系却处得不是很好。剩下的四种技能沃伦.巴菲特就只是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第一个是音乐天赋。第二个是三维方面的才能。比方说建筑师。第三个是自然环境。第四个就是像姚明那样的体育人才。


尽管巴菲特本人喜欢唱歌,有时候也会去打打高尔夫球。但在这四个方面他的水平也是中等或者是中等以下的水平。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上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家为人类作出很大的成就和贡献。同时在人类历史上艺术家也作出杰出贡献。但我们很少看见一个人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我通过研究发现历史上只有一个人能够达到这个标准那就是达芬.奇,只有他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作为一个科学家达芬奇发明了剪刀、勾画了直升飞机等蓝图,对人类的解剖学作出了研究。当然他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家,他的一个创造作品就是蒙娜丽莎。所以他像巴菲特一样也是既用左半脑思考又用右半脑思考。而现在市场上有一个非常畅销的书就叫《达芬奇密码》。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主题就是给大家传送巴菲特的密码。


巴菲特无疑在投资方面是一个科学家因为他非常精通衡量一个公司的价值,非常懂得应该购买哪个公司的股票。同时他之所以是一个天才就是因为他可以在头脑当中自己心算做算术。巴菲特建立了一个很大的企业王国,但在他的办公室里连一台计算机、一个计算器都没有。让他闻名于世的是,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但鲜为人知的一点是,他在管理方面,是一个管理艺术家。他聘请到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帮助管理公司。他手下的每一位经理人的个人净值都达到了100万美元以上。巴菲特的一个天才之处就是在过去40年他能够吸引并且留住这些管理人才,没有一个管理人才跳槽到别的公司。而且他还是一个文化方面的杰出人物。可以与其他两个大家熟知的文化人物相媲美。如果先是加上爱因斯坦的计算技能,然后再加上政治家的人际交往能力(比方说美国的前总统富兰克林他提倡的节俭的精神等)。然后再加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写作能力和他的幽默。然后一旦巴菲特去世之后可能再加上印度领导人甘地的人文主义精神。把这四个文化人物的资质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沃伦.巴菲特的图象(图片)。他之所以是文化方面的杰出人物,因为他可以引用一位有影响的哲学家所说的话是被自己内在的价值所吸引,而不是被外在的价值所吸引。大家可能非常惊叹的就是,从外部来看巴菲特为自己为他股东合伙人都创造了很多财富。但真正重要的是巴菲特的内在价值。所以如果大家把爱因斯坦的头发再加上富兰克林的眼睛再加上马克吐温的胡子。一旦巴菲特去世之后再加上甘地的头发我们得出的这个头像就是巴菲特。因为巴菲特在为自己创造一美元的财富同时也为他的合作伙伴创造2美元的财富。而且到最后所有的财富都会为世界造福。


巴菲特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文化人物,所以美国有一些卡通上面画的是巴菲特。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张卡通是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条规则就是一定不要赔钱。第二条规则就是不要忘了第一条规则。巴菲特是商业杂志的封面,有30多本关于巴菲特的书。而且很多书都有中文的译本。此外,还有一些音像作品也是讲述巴菲特的,而且在美国在线的网站上面,还有他的论坛。而且还有一个电影制片厂就是叫WB就是沃伦.巴菲特的缩写。当然这是在开玩笑了。因为WB是华纳兄弟的缩写。


  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品格。品格就好比是你身体里有一个声音每天都帮助你作出一个决定。品格就是其他人没有在看见你,没有关注你的时候你会作出的行动。品格就决定了你自己会选择什么东西而不是别人会帮你选择什么东西。


另一方面是声誉。声誉就是会有很多人关注,就像在聚光灯下大家会让别人看到的东西。声誉对于沃伦.巴菲特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他曾经对他的儿子讲:“要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可能需要一辈子的时间,但是要毁掉自己的声誉5分钟就够了。所以你要明白这样的道理的话,你做事情可能就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声誉对于巴菲特来说非常重要,他曾经在网上为了保住8000名工人的工作,那个公司涉嫌一个政治的
案子。他在议会面前经过宣誓之后说,如果这些工人是为这个公司损失了一美元的话,他会非常理解,因为赔钱、赚钱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他们损害了公司的名誉那么他就会毫不客气了。凭着自己很高的声望他挽救了这家公司,保住了工人的工作。每年巴菲特会给他的管理人写这样的一封信,信开头都是一样的:“我们的确可以赔很多钱,但是我们千万不可以损失自己的声誉,一定不要出现这样的事情,就是在当地的报纸上有一个非常激动的记者报道你们公司的事情。对公司作出批评。”


40年来,他在投资方面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天才,我可以给大家列出一些数字,然后大家决定要不要认同我的观点。在他1965年接管公司的时候,销售额只有4000万美元,到现在增长到了700亿美元。公司资产则从当时的2400万美元增长到今天的2110亿美元。当时公司100%的业务都是纺织品,到今天这个公司的投资组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30%是保险,10%是能源,还有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占60%。沃伦.巴菲特曾经进行了100次收购,没有一名CEO离开,跳槽到他的竞争对手公司。他的年均收益是从当时的100万美元,增长到现在的50亿美元。账面价值当时只有19美元,现在是520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是23%。令人惊讶的一个数字是公司的市场价值从当时的1700万美元增长到现在的1300亿美元。这也就是说,巴菲特在收购接管他的公司的时候,公司的价值还不到2000万美元,但现在公司的价值已经达到了1300亿美元。这几乎是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市值的1/2。他的股票价值从60年代的7美元上升到现在的9万美元。如果把他的公司想象成一个国家,而且是用GDP对国家进行排名的话,中国排名第三,他的公司是61。


大家可以猜一下这张图上是什么?有人会说这可能是巴菲特的家,但其实不是。有人猜这是巴菲特的办公室其实也不是。如果大家看过007的电影的话,可能会认得这张图片。这是肯塔基州的一个军事堡垒,是一个军用建筑。其实就是美国的金库。美国是把1.37亿盎司的金储存在这里。每盎司金的价格是400美元。我给大家一个选择。你们是愿意要这个金库还是要巴菲特的公司。有没有人要这个金库,现在好象看起来没有人要这个金库。刚才那位举手的先生明白,巴菲特的公司是拥有400亿美元的现金。他每个星期的现金收入达到了1亿美元,同时这个公司还持有价值370亿美元的普通股,价值240亿美元的债券和其他的固定收入。这个公司的年度收益达到了50亿美元,净值是800亿美元。这个金库是有1.37亿盎司的金,每盎司的价值是400,这个金库的总价值是600亿美元,而他的公司的价值是800亿美元,大家怎么会选金库呢?而且世界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AAA的信用评级。

这张图上比较粗的那条黑线是公司的经营状况,比较细的那条线是标准普尔的情况,标准普尔是代表美国最大的企业。在过去的五年他的公司股东非常满意其经营状况。每年他把经营状况写在股东年报第一页,会标出每年帐面价值的变动情况。大家可以在他的公司网站上www.berkshirehathaway.com查到相关的数据。黄色部分标出来的是巴菲特公司的业绩状况,从1965年收购这个公司,没有一年是赔钱的,全都是盈利的数字。只有在2001年,巴菲特的公司出现损失。但在同年,标准普尔所代表的500家企业的损失更为严重。大家可以看到巴菲特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以来都是标准普尔所代表公司的两倍。所以巴菲特用这种计算方法把自己公司的账面价值减去标准普尔所代表的价值算出来自己公司的增值,他用这个增值来说服股东公司是盈利的。我调整了这些数据的顺序,不是按年代而是按增值大小来排列。通过这样的研究和排序之后他发现巴菲特的天才之处。情况最好的一年是1997年,他的业绩增长比例达到31.9%,而标准普尔出现损失是负值,两相一减得出的增值是39.3%。罗伯特发现每当标准普尔企业出现损失,巴菲特公司赚钱最多。相反在标准普尔公司业绩非常好,是它历史平均水平三倍的时候,巴菲特公司可能是一个平均的业绩水平。当市场情况非常好,市场不断向上增长的时候,大多数投资者都可以赚到钱。但巴菲特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赚钱最多的时候反倒是市场不断下滑的时候。上面这个数字是1963年到2003年40年的标准普尔公司的盈利数据。右边一栏是巴菲特公司的盈利情况,可以看出高出很多倍。纳斯达克的投资者平均持股时间是6个月,这个交易市场主要是一些高科技的股票,一些创业型企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交易的股票主要是一些蓝筹股,一些历史很悠久的企业。但纽约证券交易平均持股时间是一年。巴菲特感到非常骄傲的是他公司的股东持有公司股票长达27年。每年纽约证券交易所都会持有者更换股票,但对于巴菲特的公司,长时间以来有97%的股票持有者没有发生改变K?墓?竟啥?钟械墓善笔?械纳踔林挥?00股或者更少。


现在展示的是管理巴菲特财富所需要的管理费用,巴菲特的公司一共有1300亿美元,如果是一个共同基金来管理这个财富,它的数字是怎么样的呢?如果请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来管理这些财富的话,他们收取的费用是9.1亿美元,如果请凡冈这样的基金公司来管,他们收取的管理费用是2.34亿美元。巴菲特的年收入只有10万美元而且长期以来都不会提升自己的工资,总部的管理者人数只有15人,他收取的资金管理费用只有600万美元。


  这里要解释一下,一个吹笛子的人和一个真正的天才,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一个吹笛子的人如果吹得很好听,可能后面会有人跟着,哪怕这个吹笛子人走到悬崖边他们都不会知道,只是盲目的跟着。有些人可能会以为巴菲特既然是一个投资方面的天才,是一个大家,我们应该盲目的不用顾虑什么,跟着他就可以了。但是我在这里提醒大家,应该把他当做一个导师,不要盲目的追捧,所谓导师就好比是一个教练,真正做决定的人还是你自己。巴菲特的导师就是他的大学教授。他在19岁的时候曾经读过他的一本书《聪明的投资者》,从他读了那本书之后,他就改变了自己的投资方式。


  小时候巴菲特曾经送过报纸,现在他老了,也跟自己的孙子去送报纸。他小时候还买过6罐可口可乐,每罐的价格是5美分,出售的时候是25美分,赚得的收益是20美分。但他每天都会用剃须刀来刮胡子,而且他还会用信用卡。他对银行业非常了解。这样一来,旧的经济体制下最核心的五个行业现在就成了他投资组合的支柱。他小的时候曾经送过华盛顿邮报,该报是美国最大的一家报社,他是这家报社最大的外部股东。而且巴菲特还是可口可乐公司最大的股东。他出价10亿美元收购可口可乐公司8%的股权。每年可口可乐公司都有一部分收益流入巴菲特和他的公司。可口可乐公司每天都会销售10亿瓶可口可乐。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天吃午饭的时候能够喝上可口可乐,实际上就是给巴菲特的公司创造收益。此外巴菲特还是美国运通公司的最大股东,也是吉列公司最大的股东。巴菲特非常开心有25亿男人每天早晨起来之后就会用吉列剃须刀。此外巴菲特还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富国银行的最大股东。这五家公司占到巴菲特投资组合的70%以上,相当于300亿美元。在巴菲特看来,这是集中程度非常高的投资组合。而且就巴菲特而言,
他所了解的一些超级投资者,他们财富有一大部分都是从三家、四家这样少数几家企业来赚取的。


  我非常喜欢把投资组合的图表展示给观众,每次都会问观众对这个投资组合有什么样的建议?观众看了这个图表之后,会疑惑就这么几家公司,是不是投资的集中程度太高了?这6种股票它所代表的投资组合,只是一个21岁的年轻人所持有的,而且他的组合净值也不是很高。大家也许都猜到了这就是巴菲特21岁的时候所持有的投资组合。所以说巴菲特的个人净值是从21岁时候的19737.63美元上升到现在的430亿美元。他是白手起家创造起这么多的财富。


  首先并不是因为他继承了什么遗产。而且他的财富来源并不是因为他自己开办公司、拥有公司、管理公司。他能够积累起如此雄厚的财富是因为他总是购买其他人所管理企业的一部分股权。在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电视广告,会请一些名人过来,像巴菲特,用牛奶画一条胡子,然后问你有(喝)牛奶吗?但是巴菲特要问的问题不是有没有牛奶,而是会问有价值吗?或者说你自己本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吗?有没有价值就是说有没有投资方面的价值,有没有价值观就是说有没有管理方面的才能和管理方面的价值观。


巴菲特最欣赏的一位CEO就是B女士,从过去到现在都信守一个座右铭就是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这位女士的故事非常令人惊叹,听完她的故事,大家就会明白巴菲特寻找的是什么样的管理人才。大家都叫这位女士B女士,俄国人,21岁时移民到美国。非常惊人的一点是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受到过一天正式教育。移民到美国时一句英文都不懂。在她40岁是4个孩子的母亲时,向自己的哥哥借了500美元,开办了叫做家具市场的公司。出售的商品主要是家具、家用电器还有室内装修的设施。这位女士白手起家打造了这样一个企业,没有任何负债,起始资金也非常少。到现在这个企业已经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家具商场,每天的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巴菲特收购的B女士的企业,离他家不太远,也就几个街区的距离。而且他自己也是这个企业的一名顾客,长期以来都是非常欣赏推崇B女士。尽管巴菲特从B女士手上收购了这个企业但他仍然让B女士继续管理这家企业,因为在巴菲特的公司没有退休年龄这一说。B女士一直到她去世的时候都在为这家企业服务,她去世的时候是104岁。B女士创造出了如此杰出的成就,她致死都不会说英文,一句都不会。每次她签名的时候就是写一个X就可以了。


巴菲特还收购了一些保险公司像美国的盖克公司,还有一家再保险公司。巴菲特的公司曾作出的一些非常独特的投资,比方说是为美国的垒球选手购买保险;支付在盐湖城举行的奥运会保单;还在加利福尼亚州卖房子的地震险。他最喜欢的一项投资是当时他们打赌,你先选四个数字,大猩猩如果选中四个跟你一样的数字的话巴菲特就会支付10亿的支票。非常幸运的是没有人选中跟这个猩猩一样的数字。


沃伦.巴菲特会收购收益情况非常好的公司,然后再运用这些收益进行再投资。这幅图展示的是巴菲特所投资的一些行业,大家可能对此有所了解了。罗伯特在这里还列出了一张詹姆斯007的图,邦德在英文当中有债券的意思,所以他要投资债券。这是巴菲特投资的一些美国企业,这些企业都是一些美国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这里他就不再详细阐述了。


他最喜欢他所投资的一个私人专机公司,打电话5个小时之后他们就会派一架飞机来接你。这个公司拥有的人才是最好的。巴菲特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客户像我们非常熟知的高尔夫选手,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长,都是这个公司的客户。


这是伯克希尔公司的一些子公司的地理位置和人员配置的情况。公司规模越大他所聘用的人员数量就越多。用红五星标出来的那一点就是巴菲特公司的总部,他总部的人员数量只有15.8人。许多人就会问他15.8的那个点八是哪里来的。他们那里有一名女职员,每星期工作四天,就零点八的意思。巴菲特旗下子公司的雇员总数是177000人,没有分支机构和副总裁。同时他的公司没有一名CEO跳槽,没有雇员合同,他的CEO只要想走随时都可以走人,他的公司不会解聘一个员工。每当他收购一个公司,就同时聘请这个公司的总裁、总经理和员工。他在收购的时候不会发行股票期权也不会为他所收购的公司发行期权。他创造了如此庞大的企业王国,但是他办公室里没有一台电脑和计算器。他的公司没有改过名字,一直以来都是叫伯克希尔。这个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纺织厂,后来巴菲特关闭了这个厂,因为国外的劳动力更廉价。他创造如此多的财富但是他没有出售过手上的一张股票。60年代的时候,他所购买的股票只有9美元,但是每翻一个十年,就可以在股票价值后面增加一个零。所以在70、80、90年代都加一个零,最后的结果到21世纪就是他的股票价值。


巴菲特对风险的定义也与股票市场的许多投资者截然不同。在许多人看来,所谓风险就是指股票价格在市场上的波动。而在巴菲特看来风险的定义就是说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不知道自己拥有的资产是些什么。在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投资的品种是太少了,但在巴菲特看来,投资的品种是太多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天才这个词,每个字母都代表一层含义,g是你天生所拥有的天赋。巴菲特感到非常庆幸,因为他出生在美国,出生在1930年代,是一个白种人。是一个白种男性而且是出生在美国这种资本主义的核心国家,所以他这种禀赋是非常少的,机率其实只有2%。他的一位好朋友就是微软的比尔.盖茨曾经这样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200年之前,跑得不是很快,听觉也不是很灵敏,那他早就成了某个野生动物的囊中之物了。天才通常是精力充沛的,他希望管理者也是精力充沛的。而且要实现天才的话也是需要后天培养的,需要后天经过学习才能达到天才的水平。巴菲特的导师、心目中的英雄是他的父亲和他的大学教授。天才富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而且因为他是天才通常会比较孤僻。天才也是令人难忘的,也是非常独特的。而且天才的做事方式总是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虽然简单真正做起来却不是容易的事情。要记住所有这些禀赋的话,我们可以把它浓缩成英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天才”。“GENIUS”每一个字母就代表一层意思,G代表基因,E代表精力充沛,N代表后天环境,I代表创新,U代表与众不同,S代表简单。

  巴菲特如何做到天才中的天才这样一个水平呢?他现在已经有
74岁高龄,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天才水平?第一种方法是每天要锻炼身体。第二是打桥牌。每周会花12个小时在家里的电脑上网打桥牌。巴菲特喜欢玩的游戏不是那种要碰运气的游戏,而是喜欢需要一定的技能和计算一些数字和概率的游戏。第三是大量阅读。他每天阅读的数量达到5本书。


  这里可以用爱因斯坦的非常有名的方程式来解释巴菲特的理论,E在巴菲特看来就是收益,他收购一家公司购买一家公司的股权首先要考虑这家公司是不是长期以来都是处于一种盈利的状态。M在巴菲特看来就代表着管理者,在他看来管理者必须是最优秀、最出色的,必须有很好的人品,如果人品不好,就算他有再多的收益,巴菲特也不会跟他做生意。C在巴菲特看来就代表的是人品,而且巴菲特认为人品是双倍的重要,所以他把C变成了平方。在巴菲特进行投资的时候不仅会考察这个公司的收益情况和价值,也会考察这个公司的管理者的人品是不是很好,是不是具有管理者应该具有的价值观。


  因为我们演讲的主题就是《天才》,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天才的笑话。椅子上一边坐的是天才,一边坐的是傻子。天才每问傻子一个问题,如果傻子答不上来的话,就付给天才5美元。为了公平起见,如果傻子问天才一个问题,天才答不上来的话,就付给傻子50美元。天才决定由他首先来发问。他问傻子这样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相对论。傻子没有办法,就在口袋里掏出了5美元交给天才,说我一点都不知道相对论是什么。天才就说该你提问。傻子就问天才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是用三条腿上山?什么东西是用四条腿下山?天才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只好在口袋里掏出50美元交给傻子,天才就问傻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傻子说我也不知道。然后就在口袋是掏出了5美元交给了天才。


他从那本书上学到的第三点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先生。即你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时候,就好比是有这样一个市场先生做你的业务伙伴。这里演示的就是市场先生的图。市场先生其实是一个虚幻的人物,他的导师说市场先生是一个很疯狂、很忧郁的人。巴菲特说市场先生还是一个醉汉。每天这个虚拟的商务伙伴就是这个市场先生,会告诉你,你所购买的股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2倍,或者是内在价值的1/2。市场先生非常疯狂,有时候又会忧郁,也像喝醉了酒一样。他代表的是市场上恐惧和贪婪的情绪。作为投资者应该把市场先生当做自己的仆人而不是把他奉为主人。从短期看,股票市场好象是一个投票机,就是看哪种股票最畅销。从长期看,股票市场就好比是一杆秤,称出股票市场的收益情况。从这张图上大家也可以看到,每当出现一次创新,比方说发明的铁路,发明的个人电脑、因特网,这类股票就会在市场上畅销,市场这时就像投票机(﹡﹡﹡blogbuffett注释,原文没有“这类股票就会在市场上畅销,市场这时就像投票机”根据巴菲特的思想和上下文联系增加),但是从长远来看,股票市场还是一杆秤,它看重的还是收益。


巴菲特很喜欢玩一些有假设的游戏。他跟大学生特别喜欢玩这个游戏,像阿拉丁一样,从宝瓶里跳出一个精灵,问大学生如果你想拥有一辆汽车,你想拥有哪种品牌的汽车?大多数学生包括我在内都会选择比较时尚、功能很好,很眩的那种汽车,比如说法拉利,劳斯莱斯等。现在给你一个限制条件,这辆车你必须是终身拥有。如果你要选择终身耐用的汽车的话,就不会很草率,你慢条斯理地进行很多调查研究,在选择的时候也会持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你会挑选经久耐用不容易坏、维修成本很低的汽车。巴菲特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也是采取的这种态度。他在进行投资的时看重五点要素:第一是收益。第二是股本回报率。第三是没有债务。第四还同时聘请这个企业的管理人士。最后就是这个企业必须从事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业务,如果太复杂的话,巴菲特觉得就很难理解。


  巴菲特持有的公司,平均时间是17年。看了这张表之后大家可能会觉得它的投资组合集中程度比较高,的确是这样,他30%的投资组合是可口可乐,20%是美国运通,10%是吉列,此外他还持有华盛顿邮报和富国银行的股份。他在30年前持有华盛顿邮报的股份,当时的价值是1100万美元,现在已经增长了很多倍。大家可以看到他75%的投资都在这五家企业身上,所以巴菲特是非常相信集中投资。而且每当巴菲特收购一家公司时,他会收购相当比重的股权。平均的持股比例是12%。在巴菲特看来伟大的投资一辈子可能只有那么几次,所以每当出现伟大的投资机会时,就要好好把握要大量的进行投资。如果你拥有的股票数量很多。比方说你拥有250种股票的话,你的股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概率就是3%,相反股票价值不是好的时候,它的概率也是
3%,如果你持有的股票是15种的话,这两者的概率就是5%。这张图就讲述了持有一个集中度很高的投资组合,所能带来的好处,当然它有利也有弊。如果大家只是一味盲目的追随市场上的行为,持有很多各式各样的股票的话,那你的收益情况也跟市场的平均水平一样。巴菲特的业绩情况之所以能够超出市场平均水平,就是因为他能够独立地思考。独立思考不追随众人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要做到却很不容易。


巴菲特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应该看到一个企业的潜在收益。当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时,它的市值只有1.65美元每股,但他知道这个公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他看到的是这个公司的潜在价值。他创造了会计上的概念,就是潜在价值,他对自己的合作伙伴和股东说,你每年获得的10亿美元收益是你所持股的上市公司的价值,你可以看到这些公司的潜在价值并且作出投资。尽管近年来可口可乐公司的业绩情况不是很好,收益在下跌,但巴菲特看到他每股依然可以赚到2美元的收益,计算的回报率是20%。透过收益看到这个公司的潜在价值,计算起来他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是25%
,一个中间值,我已经去掉最大回报值和最低回报值。有人会问巴菲特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股票切分成很多块呢?当时有一位经理人帮他作了解释。把自己持有的股份比作是一块批萨饼,销售员问要把这个饼切成八块还是四块,你说切成四块吧,我不是很饿,但不管怎么切它的总量还是不变的,还是那块饼。股票市场的惯用做法是发行大量股票,这样投资者就会购买那些股票,但其实该企业的总体价值是不变的。


巴菲特就给自己的管理者讲这样的道理,把自己的企业想象成一座城堡,城堡四周是有护城河来保护。你的这条护城河越深自然是越好,如果里面还有很多鳄鱼也可以提高安全系数,这样能以最好的方式保障你的企业安全稳健地发展下去,能够有很好的收益。巴菲特建议对于所了解的一切企业可以画一个圈把它们囊括进来。重要的不是你的圆圈有多大,而是你对这个圆圈里的企业是不是真正的有很透彻的了解。他也非常赞赏那种自己的圆圈画得很大,而且能够深入了解圆圈中企业的投资者。在这个大圆圈当中也应该画一个小圆圈,这个小圆圈代表的就是非常出色和卓越的企业,在你所了解的企业当中不可能每家都很优秀。另外再画一个圆圈所代表的就是那些拥有杰出管理者的企业。再画第三个圆圈代表的就是价格很优厚的企业。你要进行投资的话,就应该选择这几个圆圈的交集,也就是它拥有出色的业绩、拥有很优厚的价格和出色的管理人才。


这张图就只有一个字写的是“错误”,的确无论再伟大的投资者也会犯错。巴菲特是少数几名能够公开承认自己错误的CEO。他最大的投资错误就是伯克希尔。因为这家企业是一家纺织厂,国外的劳动力更加廉价,导致这个纺织厂倒闭。另外一个是他曾经试图购买沃尔玛的股票,因为这个企业业绩很不错,而且拥有杰出的管理者。但当时它的股票价格增长幅度只有0.25%,巴菲特决定停止收购这个企业的股票,一直等待它的股票价格能够下跌,但是它的股票价格始终都没有下跌。后来他计算出这次错误导致伯克希尔损失60亿美元。

很多人会问巴菲特已经是74岁高龄,一旦他去世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巴菲特建议购买他公司股票的最好时机是等到他去世之后。他认为一旦他去世的话就会导致Berkshire的股票价格下跌25%。而且他觉得要是它的死亡反倒使股票价格上涨的话他会很不开心(很有幽默地)。但是对于巴菲特和他旗下的公司来说,最大的担心不是他的年龄而是企业投资的规模。这对于中国乃至中国的股票市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现在他的投资规模非常大,他的净资产达到了1300亿美元,有这么庞大的投资规模要想有过去那么高额的回报是很难的。对于我们这种中小型的投资者来说这的确是一条好消息。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他现在的资产只有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话,利用他自己创造的投资原则和方法,他每年的收益率和回报率可以达到
50%。所以现在对于巴菲特来说,他投资组合有这么大的规模反倒在某种程度上形成障碍,我们是中小型投资者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其实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曾经与一位男士进行访谈,这位男士管理一家保险公司25亿美元的投资组合(﹡﹡﹡blogbuffett注释:这位男士是卢.辛普森,巴菲特指定的投资业务继任人),20年前他就说,要成为下一个巴菲特就必须做到以下5个原则:


第一条是独立思考。他的理论就是如果你做的事情和别人一样而且只是盲目追随别人的话,你最后获得的收益和效果也是和别人一样的。第二条是选择收益状况比较好而且是把股东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企业。第三条原则是即便这个企业业绩很出色你也应该以非常合理的价格收购这个企业。第四就是要进行长期投资。第五不要过度的使得自己的投资多元化。这五条原则看起来是跟巴菲特提倡的原则比较相似。


  大家可不可以猜一猜这张图里的建筑是什么建筑?有人猜这是某个恐怖片里面的屋子,其实这是巴菲特的家,而且这个家也可以反映出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他当时置办这个房产的时候只有28
岁,而且当时这个房子购买价格是31500美元。他今天还是住在这个家里。至到他去世依然都会住在这个房子里。无论是持有一种股票还是拥有一种房产,他认为最好的持有时间就是终身持有。而且他的办公室离自己的家也不是很远大概就20个街区的距离,可以走路上班。


  这张图是巴菲特和Martha Stewart照的一张照片,她因为没有和投资者讲实话,把自己关进监狱。让巴菲特感到非常骄傲的是他拥有这辆车10年时间,后来把这辆车给了自己的助手。他最喜欢这辆车的原因是车牌上有一个英文字“节俭”。有人曾经问巴菲特的家乡在哪里?他的家乡是奥马哈,这张图可以看到它在美国中部。巴菲特出生在这个城市,他热爱这个城市,希望在这个城市养老直到去世。这张图是巴菲特在14层的办公室,室内面积只有5000平方米,这个大楼上甚至连巴菲特的名字都没有。巴菲特本人是一个天才,我非常崇拜他。巴菲特做人非常谦逊很少让人去拍照,因为我要来中国作演讲,就让我照了一张他办公室的照片,这个办公室跟普通人的没有什么两样。可以看到他里面没有电脑只有电话还有一瓶可乐,让我非常开心的是,里面还放着我写的几本书。接下来我想与大家分享另外一个亿万富翁的故事,这个人的成功史也非常令人惊叹。


  这个亿万富翁,创办的是一个叫做飞行安全的公司。1927年10岁时,他从收音机听到有飞行员开着飞机横渡到法国巴黎,就决心长大后要做飞行员。他非常有企业家精神,一开始只是开办的一家汉堡店,后来自己学会了驾驶飞机,成为一名优秀飞行员。他在驾驶飞机时,有时会带上其他飞行员,教他们如何驾驶飞机。为了好玩,他甚至会把飞机反转过来。有一次他在训练其他飞行员的时候,把飞机反转过来不小心自己掉了下来。幸运的是他所培训的飞行员把飞机翻正过来,然后安全的降落,而且非常幸运的是他本人也带着降落伞安全的降落了。因为他有从飞机上跌下来过的飞行经历,所以他看到在地面上培训飞行员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业务。在1951年,他把自己的房子作为抵押向银行借了1500美元,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当时他的公司有一些飞行模拟器,飞行员可以用这些模拟器来练习驾驶飞机。这些飞行模拟器不是很先进而是比较原始。从1951年到1968年长达17年的时间,他没有在这个自己创办的公司拿过一分钱的薪水。只有在1968年的时才开始拿薪水,因为那一年这个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今天这个公司已经做得非常成功了,他们有200多个先进的飞行模拟器,每一个模拟器的价值达到2000万美元。这个公司培养了65000名飞行员,甚至包括一些国家的元首。在跟巴菲特吃过一顿午饭之后,他决定将这个公司出售给巴菲特。他们这顿饭吃了1个半小时左右,也就喝了一瓶可乐,吃了一个汉堡。他在出售自己的公司之前已经是一个非常富裕的人,他让巴菲特非常欣赏的一点就是他和自己手下的员工对自己的公司是充满了热情。他的成功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在成功之后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财富。他将一半的财产和一名中国商人创建了一家空中眼科医院。这架飞机服务的病人数量达到了1亿,就是世界各国完全没有必要但是有患上眼疾的一些病人,他们的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架飞机曾经飞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他们在各国的飞机场降落。我自己有一个小女儿,这架飞机做的事情非常令我感动。有一个孟加拉国7岁的小女孩,她有一只眼睛永久失明,另外一只眼睛也即将失明。她的叔叔听说这个飞机降落在孟加拉国飞机场,就把小女孩带到那儿。这架飞机从医生到飞行员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务的,医生免费为她做了外科手术,她重新看到外面世界。这好比一个完满周期,一个循环,因为她出生时是健康的人。他有眼力的地方是,看到在地面上培训飞行员更好更安全,并且创办了培训过65000名飞行员的企业,又以
15亿美元的价格把这个企业出售给巴菲特。现在他所做的事情是帮助患有眼疾的病人重新恢复视力。


  巴菲特的财富也会经过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之前他的财富取之于社会,之后他的财富也会流入社会,造福社会上的人,到巴菲特去世的时候,他创建的将是世界上资金最为雄厚的基金会。最后我想引用一位作家说的话结束我的演讲:“别人会欣赏会崇拜一个天才,富有的人是很难打倒的,有权利的人是非常令人敬畏的,而只有真正有品质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谢谢大家。(鼓掌)


  郑雄伟:通过罗伯特才知道巴菲特是一个管理的天才,巴菲特本人也说罗伯特的演讲好听如潮,他给我们演绎了一个动人的财富故事,演绎了一个资本神话,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一次感谢罗伯特先生,感谢他为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资本运作,提供的最权威最典型的价值投资的思想和理念,再次感谢。(来源:2004年11月08日 新浪财经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尔街鲨鱼热衷敌意收购

华尔街鲨鱼热衷敌意收购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他从小学习哲学,却用风险投资来验证“经验主义”;他是军营里的扑克牌高手,也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资产套利”;他的父母鄙视财富和有钱人,他却以130亿美元的资产名列《福布斯》2007年富豪榜第42位;他是华尔街上一度令人闻风丧胆的“企业掠夺者”,他却说自己是“维权投资者”。
  不管有多少矛盾和争议性,71岁的卡尔·伊坎(CarlIcahn)以其35%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和持有去年上涨了约15%的对冲基金,令大多数竞争对手相形见绌。

  套利交易起家

  年少的伊坎喜欢阅读和讨论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若干年后,当他被当作一位掠夺公司财富的人而不断受到攻击的时候,叔本华讲述的人类隐忍坚毅的品格毫无疑问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他的身上。伊坎说:“我属于那种一旦确定目标就一路走下去,不会改变的人。我对自己正在做的感兴趣的事情总是时刻念念不忘,比如哲学。”

  母亲希望伊坎成为一名医生,在预科学习哲学后,1957年他进入纽约大学医学部。对医学毫无兴趣的伊坎选择了退学入伍,可是在6个月后,他又选择了退伍做一名股票经纪人。1962年股市崩溃,伊坎几乎把自己赚的钱损失殆尽,甚至不得不卖掉心爱的敞篷车。但他却发现置身于股票交易的风险投资世界中,正好可以验证他经验主义的哲学研究。

  股票交易的失败使伊坎更加刻苦,他在夜校报名学习基础会计、基础证券分析和其他相关科目,学习证券和期货,并且逐渐开始有了大量追踪的客户。1968年,他在交易市场购买了自己的席位。然后他开始做无风险的套利,生意很顺利。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就是进入它称为“资产套利”的行列中,大量购进那些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实际资产的公司股票。

  敌意收购“名利”双收

  20多年的华尔街经历,伊坎得到许多称谓:金融家、投资商,到狙击者、毫无感情的投机商、凶猛的鲨鱼。但他对自己的评价却是“维权投资者”。他的投资风格与众不同:持有股价偏低的公司的大量股票头寸,之后努力推进公司管理或策略的改革。

  伊坎曾经盯上过20多家公司,其中不乏拥有巨额市值的公司,如RJR烟草食品、Marvel卡通出版、MarshallField百货、环球航空(TWA)和西联汇款。80年代末与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冲突中,他在18个月赚进了5亿美元,奠定了在华尔街的地位。但只着眼于赚取股票价差或者为个人牟利,不管公司死活的作风为他赢得了一连串恶名,也多次被告上法庭。

  随着实力的增强,伊坎的目标也越来越大。1984年,伊坎调集了一大批资金雄厚的合作伙伴,他自己的资金占总量的80%。他从9月开始不断购买环球航空的股票,当时每股价格只有10美元。他的行动十分谨慎,环球航空丝毫没有察觉。直到流通股超过5%必须向美国证交会(SEC)公开披露时,伊坎才表示可能争取环球航空的控制权,此时股价升至每股17-19美元。之后,伊坎不断买入更多的普通股,其持有量一直上升到32%,迫使环球航空被迫宣布出售。到1985年10月,伊坎集团已经拿到了52%的普通股,价值3.5亿美元。凭借着投资者和投资管理者双重身份,伊坎本人获利约1.5亿美元。

  环球航空一役使伊坎“名利”双收,还成为了“企业掠夺者”(corporateraider)的代言人,他曾被环球航空公司总裁在法庭上斥为“世界上最贪婪的人之一”。

  “鲨鱼”的胃口

  2005年,一贯“独行”的伊坎筹集到16亿美元,杀进对冲基金领域。

  在爆出安然公司丑闻后,伊坎充分利用了投资者对优秀管理层的强烈要求。去年,他成功地在百视达公司(Blockbuster)董事会赢得了一席之地,并设法让科麦奇公司(Kerr-McGee)同意出售了他想要的资产。

  2006年,伊坎盯上了时代华纳。他在成为该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后,联合其他一些对冲基金向该公司施压,要求CEO迪克·帕森斯下台,并建议将时代华纳拆分为四家公司,剥离美国在线(AOL),同时实施2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改组。尽管没有完全得偿所愿,但其强悍的作风令华尔街和美国企业界震惊。

  今年初,在摩托罗拉公司公布了低迷的业绩后,持有该公司3%股权的伊坎立刻向管理层发难,指责董事会“消极被动”,并建议公司用112亿美元回购股票,以提升下滑的股价,还明确提出希望成为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虽然该建议最终被否决,但伊坎的举措对摩托罗拉公司和市场的影响都非常大。

  如今,美国住房价格不断走软、按揭贷款市场问题频频,伊坎继续逆势而上,将投资触角伸向佛罗里达州的高档公寓,类似的还有持续下跌的汽车零配件市场。(张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段永平:中国炒不出巴菲特

段永平:中国炒不出巴菲特

段永平先生简介:

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投资家

  1961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8-1982年,就读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1986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计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1989年3月到中山怡华集团一家电子游戏机厂任厂长。1991年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成立,任总经理。

  《亚洲周刊》称他是一名“职业的”、“民营的”的慈善工作者。他最令人称道的投资经典案例是,网易股价在0.8美元的时候大举买入,并一直持有。当然他的经典投资并非仅此一例。

见巴菲特前做了什么准备

网易财经:
在和您会面之前,巴菲特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笑着说:“听他的情况介绍,感觉他是个一流的人,我盼望着见到他”。可以看出巴菲特对与你的会面保持了很高的期望,那您在与巴菲特会面之前是否做过一些特别的准备呢?

段永平:

其实也没有太多。会面之前我们通过一、两次电子邮件,介绍了一下我的情况。原来会面的时间是定在去年,但在今年5月份才见面。原因主要是当时他在纽约,比较忙,而且是冬天,我自己也不太愿意去,所以我跟他商量能不能时间往后拖会,最终就等5月6号他开完股东大会。这对我来说也很好,我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提高我的英语,因为他老人家不讲中文,我得讲英语。

与巴菲特聚餐的期待
“我的投资理念最早来自巴菲特”

你花62万美元竞投巴菲特这次聚餐,是否对这次聚会有些特别的期待?

段永平:

准确地讲我没有花一分钱,整个晚餐也没有花钱,唯一花钱的巴菲特,因为小费是他给的。这个午餐实际上个拍卖会,也没说花多少钱吃饭,跟吃饭也没太多的关系。 严格的讲,这此会面是个慈善募捐活动。

巴菲特的太太在格莱德基金会做义工做了15-20年,做到15年的时候,她跟基金会领导介绍说她是巴菲特的太太。当时对方差点晕倒,认识15年都不知道这个情况。后来她把巴菲特介绍给这位基金领导,后来巴菲特用午餐拍卖的方式帮基金募集资金,用这种形式支持他太太。老美确实很有意思,非常低调。

我算过巴菲特的身价,按每年200天来计算,他每个小时的价值是300万美金,我们吃了三个小时,那就是900万美金。所以花多少钱才能请他吃饭呢?如果用60万单纯请他吃一次饭,他应该不会去的。

我见巴菲特不是一、二次,这次会面也没有太多的想企盼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讲,面对面的聊天也是很难的机会。一方面,我的投资理念最早来自巴菲特,有些东西如果当面聊一聊可能会有收获。从另一个角度讲,支持他的慈善事业也是应该的。而且我太太和我每年都要做很多慈善事业,这个午餐连我们捐赠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好的投资就像打高尔夫

网易财经:
通过这次会面,你从巴菲特那里有什么收获?

段永平:
首先,巴菲特精彩的东西都说过了,有很多人看,关键是看完之后能否理解和接受。

我跟巴菲特通电子邮件的时候,我说明了参加他的慈善事业竞投的原因,主要是想说一声“感谢”。因为确实是看了他的东西之后我才下决心做投资的。以前我对投资的理解很含糊,当时跟很多人的想法一样,认为股市是一个赌场,有很多不确定东西在里面,投下去就睡不着觉,很紧张。直到了解巴菲特之后,我才对投资有豁然开朗的心情。

我在电子邮件里说,我跟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买股票就像买一个公司的一部分,买股票就要长期持有。巴菲特跟我回信说:“你说的就是我当年跟本杰明.格雷厄姆学的,正是这个理念改变了我的看法,影响了我的一生。”巴菲特没有直接跟我说这个东西是好是坏,但说他因为学到了这一点而得到了很多。言下之意就是我的思想跟他很接近了。

这次聊天虽然只有3个小时左右,但聊的范围很广泛,我们谈到了投资、做慈善、谈到高尔夫,谈到桥牌,谈到女朋友,什么都谈。比如说投资,我问了一个很小的问题,我问他犯过哪些错误?他说他犯了很多错误,比如说10多年投资一家公司,本来只值4个亿,但他用了40亿。现在这家公司的价值是零,已经破产了。投资犯错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少犯错,而且也不是说某一个项目做得漂亮就行。投资就像打高尔夫,要是每一个都打得很好,那就不好玩了。高尔夫主要是要看整个成绩,而不是看某一个部分。大部分人都更关注为什么你这一杆打得这么好,其实高尔夫是用全场来计算你的成绩。

我们有时候过于注重某个案子的成败,过于紧张,往往忽略了整体的东西。巴菲特这方面说得很清楚。

股市投资没有任何新东西

网易财经:
您刚刚谈到3个小时的交流主题是非常广泛的,那么有没有谈到什么新的东西可以和大家分享?

段永平:

我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任何新东西。如果有什么新东西,60多万美元就卖了,也太便宜了。

股市很有意思,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能因为这巴菲特没有写过一本书。会面时我还问了他,他说终于有人帮他写了一本书,花了5年的时间,明年就可以出来了。书的内容总的是说关于如何投资,投资的原理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只是如何理解它,如何建立自己的技能,如何不犯大错。

我们还聊了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公司这么多年做的也不错,但是我们不想上市,我觉得上市对我们不好。他就说,他有一个朋友宁愿放弃自己一半的身价,让公司回复到私有的形态。这对我来说很震撼,对于上市是否是一个错误,他没有肯定或者否定,但是从很侧面的角度给了我很大的肯定。

巴菲特很风趣 价值投资不能急不能躁

网易财经:
您给网易财经的几张独家照片,我想知道,相片中巴菲特跟您正在交流什么?

段永平:
第一张照片,我可以给你们讲,就是开玩笑,就是做了一个姿势。他就在附在我耳边,说给小费的事情,其实什么都没讲。第二个就是把他的钱包拿出来,拍了一张照。巴菲特很风趣,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网易财经:
在您眼中,真实的巴菲特与媒体刻划的“股神”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段永平:
我不知道你心目中媒体刻划的巴菲特是什么样,我见到的巴菲特和我想象中的巴菲特没有太大区别,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对这个事务的理解非常深刻,是比较聪明敏锐的人,看人、看事情长远性都非常好。

而且这个人非常朴实,并不像什么有三流六臂的人物。他给我的印象是非常低调、谦虚。我们平时见到一些富有的人都是志高气昂的,但是他没有那样。巴菲特在大家的想象中应该是前仆后拥的,其实他没有。

如果说巴菲特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实他已经早就说了,包括他给股民的信里都说得很清楚。但是听他用很精辟的话说出来感受还是不一样。巴菲特不会跟你讲费话,他把他体会最深的东西会讲给你,我则要慢慢琢磨,他说的话会让人心里更坚定的。我们有聊天纪录,我记忆比较深的一句话是:对价值投资不能急,不能躁。有时候我在犯来看看,就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

我后来给他回了一封信,用中国话来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相对我自己而言,我已经做得很好”

网易财经:
这次会面最触动您的是什么?

段永平:
我这个人本身是很麻木的,很少有什么特别感动的事情。如果非要说有,就是他最后离开的时候,他的司机开了一辆特别像卡车的车过来,像美国最普通蓝领开的车,他老人家身手矫健的爬了进去,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虽然知道这个人不是个奢侈的人,但是也没想他开这种车来。他家我也去过,他的房子不是豪宅,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房子(美国人都是这样的)他的房子座落在一大堆中产阶级房子中间,但是他的车对我还是有一些触动。

巴菲特值得学的东西的确非常多,这么成就的人,可以这么谦虚,这么平实,这么和蔼。他的幽默我们不一定可以学会,但是谦虚总可以学得会。所以,我觉得还是很触动的。

回去我太太也这么对我讲:“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说,对啊,确实是这样。我们见到有钱人很多,但是见过他这种平实的人很少。我回国之后,看到一些稍微有点钱的人非常飞扬跋扈,包括吃饭,对服务员的态度,差异都非常大。巴菲特对服务员的态度就非常好,这不是做给我看的,他不需要做给我看。

巴菲特让我找到更好的心态

网易财经:
您这次有没有特别准备了一些问题,巴菲特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段永平:
有,但是我没有问,因为他答别的问题的时候,我发现那些问题不需要问。

原来我在媒体也讲过,我想问的问题是:“我们做股票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发现一个好的目标,手里没有钱;有时手里有很多钱,又没有目标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你是什么样的心态?"怎么办我知道,有钱没目标就没办法,有目标没钱也没办法,但是心里面会着急。我就很想知道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心态。他说了一些事之后,我觉得没必要问了。

你问一些其他的问题时,他就间接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比如说没钱有目标的,是否能借钱做股票投资等等。他说他只希望富一次,如果借钱可能会变成两次、三次富有了,然后又穷回去了。他这话的意识是要少犯错。我投资之后,白发比原来多了不少,有时候确实很紧张。跟他聊完之后,心情有很大的不一样的感觉。

巴菲特如何回避风险

网易财经:
巴菲特也说自己有过犯过错误,如果遇到问题他会怎么办?

段永平:
如果他回避了就不叫“风险”。如果已经碰上了,他投资是对价值的认定,他认为这个东西值1块,如果有人卖6毛,他就买。那如果掉到5毛怎么办,他肯定会继续大量买。倒过来讲,1块钱的东西涨了10块钱他会卖掉,不会涨到9块钱还追买。

看很多人讲:“买高,卖得更高。”,价值投资的概念是“低买高卖”,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卖的机会不多,真正想持有的话,很多股票很少有很严重的超值情况,因此没必要卖。但是有些股票严重超值,考虑到税收都可以接受的话才可以卖。巴菲特说过,最理想的股票是可以不卖的。 当然他也卖过很多股票,有人说巴菲特从来不卖,这是不对的。

是否谈及了中国股市?

网易财经:
你们在聊天过程中是否涉及到中国股市?

段永平:
没有,没有人提这个问题,自己也没有提这些问题,以我的理解,问不出什么东西来。

巴菲特意味着不能短线

网易财经:
现在模仿巴菲特的人很多,但是巴菲特只有一个,您认为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段永平:
这没什么问题,你也可以起名叫巴菲特。你对巴菲特的定义是什么?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者也不是巴菲特一个人,我认为巴菲特是非常好的有价值投资理念的人,他坚持的时间长,他有足够的时间展现他的能力。

有些人,像他的老师格林汉姆,对价值投资的分析非常到位,非常清楚。像巴菲特讲的,格雷厄姆写出了迄今为止他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书。但是格雷厄姆自己做投资并不多,我想跟他是教授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但这样这不等于说他就不是价值投资者,最早的理念就是从他这里出来的。巴菲特讲,这个人是最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把价值理念很完整的阐述出来,巴菲特是树下乘凉的人。

寻找巴菲特,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大环境还没有到能够产生巴菲特这样的人的地步,可能还需要很多年。因为整个股市的完善需要时间,大家的心态,所受的教育、对投资的理解,整体的理解差异还不是很大。我在美国见过很多的普通投资者,他们对价值投资的理解都非常深刻,比如说我的一个家教,教我英语的,他这次也参与了对话。

回国后,我跟大家聊的时候,哪怕是已经做得很大很有名的人,聊起来都会让我哭笑不得。比如,他会找到一些“短线巴菲特”,这很搞笑,因为巴菲特意味着不能短线。我举个例子,我回报最快的是2个小时赚了50倍,去赌场赚的,这不叫投资,这叫赌博。所以你不能说我这两个小时的表现比巴菲特好,这样大家听起来就很晕。

价值投资没有地域特色

网易财经:
您心目中的价值投资理念与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相比,是否有中国特色?

段永平:
没有,价值都是一样,最大的问题是你能否搞懂。如果非要说说有特色的话,那是每个人的背景和条件不同。比如说你的钱不是自由流通的,人不是国际化的,会受地域的限制。如果我是国际化的人,任何语言我都会,比如说印度的股市好,你会投吗?我肯定不会,因为不不懂。巴菲特也在中国做了一些投资,比如说买中石油,那是因为他搞懂了,他有足够的时间克服各种障碍。比如说,网易他就搞不懂,他就不会投,他不但不投网易,他也不会投Google。有一次他打探Google,但是他没有投,想来想去他没有搞懂,所以他没有买。

你非要问有什么特色?就是我的英语不好,我投的中国公司比较多。我也投美国公司,投资里的几家美国公司还表现得非常好,也有40倍,50倍的收益。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不需要很长的语言背景,有一些基本的语言背景就可以理解这些企业。

没有追加中国股市投资

网易财经:
您刚刚说到为了看明白一个产品,会投资与中国相关的投资品?您是否加大A股和H股的投资?

段永平:
我肯定是没有,其实我的观点很含蓄,我认为现在很难找到值得花大力气买的股票,两年前确实有,现在确实难以找到,现在哪怕有一定价值都被挖掘出来了,全民在搞,有什么搞不出来?如果一个太热的东西,大家都知道能赚钱,往往有难度。像我们这个行业,可能是自己擅长做。像股票这个行业,如果你在玩就无所谓,如果你放了很多身家在里面,我认为还是安全为重。至少不要因为这个事情搞到有一天跟儿子讲:“对不起,儿子,你上学的钱都被老爸赔光了。”我知道很多人股票赚了很多钱,但是我认为不要借钱炒股。

投资只有一种玩法:价值投资

网易财经:
目前中国股市上,很多人觉得搞价值投资赚钱太慢了,你怎么看?

段永平:
这话很对,我也很想快赚钱,他们会快赚钱,他们以前都干什么了?价值投资的概念是5年、10年、20年,不是5天,10天。

股市中大家在玩不同的游戏,但投资这个游戏其实只有一个玩法,就是“价值投资”。投机则有不同的玩法,到赌场有很多玩法,可以玩“大小”等等,什么都可以玩,这个钱来得当然快。

但是这样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像这个疯狂的股市的结果,在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发生了,在中国也不是没发生过,再发生也可能很快。现在无非是个时间问题,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只是具体到来的时间谁都不知道。如果大家知道这个股市后天会掉下来,大家提前都卖光了,股市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其实我们对于股市短线走势谁都不知道。

小股东如何考察管理层

网易财经:
网友问题:作为小股东,如何考察公司的管理层?

段永平:
我个人认为,你投你能搞得懂的,要事先考察,比如小投资和大投资不一样,小投资很难成气侯,比如说他的产品跟你息息相关的产品,这个东西一看就很讨厌。以前有一家公司,我就看不懂,他的饮料投了这么大的广告,问所有人,都说没喝过,最后确实没做起来。作为小股东来讲,做大投资要确实慎重,但是一旦找到好的东西,不要轻易放掉,我看到小股东来回换,10年回来之后,除了他没有赚钱,别人都赚钱了。90%以上的所谓的投资者,投在股市上的钱,是比把钱放在银行拿利息要少,凭什么你就是这少部分?所以我觉得小股东想这个东西,找到一个好股票,一直赚,可能就能够赚钱,少换。不要道听途说。

不做专业的炒股人

网易财经:
有网友问,如果想全职做投资,大概多少钱开始合适,原始资产是年收入的10倍时,是否合适?

段永平:
这个问题我确实不知道如何回答,全职投资是什么意思?(主持人:就是专业的投资人。)专业的炒股人,不管你有多少钱,劝你不做,炒来炒去很危险。比如说多少钱,如果工资花完了就不行。我个人觉得,因为个人薪水的问题,在股票短期赚了很多钱,但是全职做投资就不行。因为不一定这个股票就是特别好,其实大家都涨你才涨。不是因为你很懂,看图看线早晚要出问题,因为大家看的是一张图一条线。如果专业投资做一个基金的管理员,这个是可以的。因为它本身有收入,因为他要收手续费。我不知道他说薪水的10倍是什么概念,假如是12万,你做一年的投资,能不能保证你有12万的回报,我不知道。美国的股市平均PE只有15倍左右,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从60倍回到15倍是什么概念?第二,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走高的原因,可能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我们的投资渠道不畅,原来说银行存款利息过低。高到底是多少?取决于效益,有人把60倍的PE的股票卖掉投资到15倍的股票里面,所以只要市场足够长期,一定会回来。但是多长我都不知道,在我的经验上是没有超过3年,有人跟我讲,巴菲特说过曾经是4年,他没有见过超过4年。不是一个理论数据,我原来的投资经历,我没有超过3年。我认为一个有价值的股票,不到3年都会反映它的价值,我认为有大问题的公司,我认为他超值了,3-4年也会回到原来的本质。

怎么看步步高的前景

网易财经:
有一位网友非常关心您的公司—步步高,段总,您认为步步高的前景怎么看?

段永平:
步步高不是我个人的,我只是步步高创始人之一,我现在不担任步步高的任何具体行政任务,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具体卖什么,当然大的方面我知道,我认为我们公司非常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我不敢说我们的公司做成怎么样,我认为这个行业还在,我们就会存在。我早年就说过,我们会成为这个行业里面最后倒下来的公司。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里面说,我们要追求更健康最长久的企业,而不是追求眼前的利益。我一年99%的时间在美国,人家说我“遥控”,我说我家里没有遥控,不可能遥控的。我家里只有电视机的遥控。主要是靠自己经营的团队,我觉得我们企业是我们国内比较少见的健康的企业。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网易财经:
您对投资的体会是什么?有哪些经典案例?

段永平:
买股票跟你买公司是一样,现在网易是22亿市值,现金是5亿,你有18亿美金现金愿意买股票吗?你花18亿买网易,你要想网易要多久能挣回这18亿。如果1万年那就算了,如果我今天买了,想着明天会有人把它买走,这就是投机了。如果说是我买了1千股,出了什么问题就可以跑,这只是一个游戏,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说,我买了一个几十块的东西,要跑还是跑得掉的,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

如何转变成价值投资者

网易财经:
有一位网友说,我是一个短线投资客,怎么转变成价值投资者?;

段永平:
这是一个不同的游戏,短线没有什么错,这是好玩,去澳门不等于错,但是去澳门不是挣钱,而是玩,挣了钱很高兴,亏了一定要亏得起。为什么我不要网友卖房子炒股,如果你是长线投资,你就会有很好的耐心,有潜心的研究,完全是另外一种游戏,如何转变不知道,最重要是你愿不愿意玩这个游戏。很多人愿意去澳门,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去过澳门了,我以前记得在赌场有人喊,我觉得这是一种乐趣。长线投资是另外一种东西,就像看巴菲特,他很平和,很简单,很常见。就像我们做企业,你要想到售后服务,产品设计,消费者需求,要想很多。

投资万科

网易财经:
这里有一个问题比较直接,他说段总,您上次说您投了万科,您是否打算卖掉?

段永平:
我已经卖了,我卖的原因要讲一下,因为我人不在国内,对它的了解,我买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个股票值这么多钱,到了这个价格时,我觉得已经满意了,我就卖了。其实还该不该涨,我不知道,这跟基本面有关,对个股来讲,万科这个价钱可能有它的道理,所以我没有很好的研究,不是因为我卖了,就认为万科超值了,不是的。比如说我买万科的时候,才2块多钱,这个股再怎么样也值10多块,2块多钱没道理,后来涨到10多块的时候,正好那时候有别的需求就卖了。从目前的结果看,证明卖错了,因为现在20多块了,少赚了一倍,但是后悔吗?不后悔。再涨不涨跟我也没关系了,因为我刚好需要这个钱。决定留不留着是你的事情,有很多人跟我一起买万科的人,他们现在还留着。

关于慈善事业

网易财经:
关于慈善的问题,这里网友问,您是单枪匹马做慈善做还是有团队的支撑?慈善是很高尚的事情,在国内反而是弱势群体,这个是否会阻碍你在国内做慈善事业?

段永平:
对于我来说,做慈善是我一个家庭的事情,现在是我太太和我,将来可能还有我们的孩子。这是从事务发展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一个团队,我们这个基金主要投在教育上,我们已经投了不少,包括对浙大的捐款,还有我原来的单位也捐了500万,包括在斯坦佛建了一个奖学金,专门给中国区的学生,这个基金是我和丁磊建的。这次在斯坦佛大学还见了一个学生,我问他怎么来的,他是否是自费,他说是奖学金。我觉得有效果了,中国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个奖学金,可以到斯坦佛大学上本科了。我说这奖金是丁磊的,他还不知道。

慈善是一个正常的行为,比如说很多人认为你赚钱之后,这个钱是你的麻烦,这可能又有网友骂,这个钱是烧的,确实想到最后这些钱最后怎么办?给子女是害子女,你不能剥夺他的乐趣,如果你让他饭来张口以来生手,他就没有乐趣了,还是要给他压力的。在你赚钱的时候,就要安排好钱的去处,要花在什么地方。对我来讲,为什么以花在国内为主?慈善最重要的是,你帮你能够帮助的人。你说有一个人很穷,我又不认识他,这怎么证明。比如说我捐献给我的母校,中国这么多大校为什么只捐你的母校,是自私吗?不是,因为我对母校了解。如果我成为被骂的目标,骂完之后能增进社会的和谐,我也很高兴,我也不是很受影响,我的心态在这一点没问题,还是很好的,还没有人骂我太太。当然做慈善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所以我们很多东西是商量做,不是说是我自己的事情。

段永平如何评价自己

网易财经:
《亚洲周刊》曾经如此评价您:“他是一名职业的、民营的慈善工作者,业界对段永平的评价是两个字:‘保守’,但是,他的保守成就了他的事业”,您对这句话怎么看?

段永平:
首先我不是职业的慈善家,我说的是我的工作是慈善,工作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赚钱对我来讲是爱好,现在也是一样,我做投资觉得很有意思,很好。做完之后赚了是麻烦,要解决这个麻烦,捐出去,帮助别人我就觉得很高兴。
“保守”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我这个人从来不保守,做投资要承担很多风险的,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承担风险,但是我不冒险,我们追求更健康,更长久,这不是“保守”,而是更健康,是平常心的概念。但是对很冒失的人来说,其实就像我讲的打高尔夫球,你追求的是整体成绩,是乐趣,而不是一竿进洞,进洞之后,虽然这杆后很漂亮,但是整体上没多大改善。就像巴菲特讲的,你可以99件事情做对了,1件小的错误就可以造成你所有的成就落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小的错误发生。我经营企业差不多20多年,竞争对手已经换了很多,我们每次做的时候,别人都说这样不好,应该怎么做。我说现在好,几年后肯定会出问题的,几年后这个人找到我,就说,你这个人真厉害。企业也是一样,要看长远的发展,网易有很多很好的地方,虽然有些地方不够完善,但是确实这些东西很好。当然,确实有有待完善的东西,这个我能接受,但是你有没有完善的能力?投资做企业的想法都差不多:你是否真的20年之后,你还愿意拿着这个股票?

巴菲特也做短线

网易财经:
最后我们返回主题。关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您能给广大中国网民一个什么建议?
段永平:
价值投资很简单,你买股票的时候,就是买这个公司的一部分,你是在拥有它。你现在要我提一个建议,对所有去澳门的人有什么样好的意见,我没有。我自己也经常做短线,我的乐趣有时候从短线来,短线很好玩,比如说我拿某个金额,每个人得能承受的,短一把,赚到了很高兴。短线和长线,如果让我提建议,我没什么建议。短线没什么建议,今天怎么好就怎么来。这跟巴菲特没关系。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巴菲特也做短线,他跟我的做法是一样:好玩。他的投资公司是不做的。我自己就有两个帐号,一个是长线帐号,一个是短线帐号,短线就是好玩,赚不赚钱呢?也赚,但是这里面有什么心得吗?也没有。这个帐号我的印象很深刻,每年家庭的开销都从这里面出,但是钱没有少过,很有意思,总有这么多钱,而且交税也是从这里面交,很有意思。我确实觉得没什么心得。但是我觉得很开心,长期有时候都不知道它赚钱了,最长线的是我买了之后没动过,现在也没动,5年下来大概有50多倍,短线5年下来也可能有2倍,你说哪个好?我也不知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蒙斯: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

西蒙斯: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


 2005年,西蒙斯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净赚15亿美元,差不多是索罗斯的两倍;从1988年开始,他所掌管的大奖章基金年均回报率高达34%,15年来资产从未减少过。
  
  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里坐满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博士。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是这位超级投资者成功的秘诀。
  
  “人们一直都在问我,你赚钱的秘密是什么?”几乎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总会说到这句话,他似乎已经习惯了那些渴望的眼神。事实上,在对冲基金的世界里,那应该是每个人都想要了解的秘密。
  
  68岁的西蒙斯满头银发,喜欢穿颜色雅致的衬衫,光脚随意地蹬一双loafers牌休闲鞋。虽然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杂志年度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到底是谁。西蒙斯曾经和华裔科学家陈省身共同创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定律,也曾经获得过全美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华尔街,西蒙斯和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是一个彻底的异类。
  
  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不过自从他放弃了在数学界如日中天的事业转而开办投资管理公司后,二十多年间,西蒙斯已经创造了很多难以企及的记录,无论从总利润还是净利润计算,他都是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
  
  以下是一些和西蒙斯有关的数字:1988年以来,西蒙斯掌管的的大奖章(Medallion)对冲基金年均回报率高达34%,这个数字较索罗斯等投资大师同期的年均回报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较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则高出20多个百分点;从2002年底至2005年底,规模为50亿美元的大奖章基金已经为投资者支付了60多亿美元的回报。
  
  这个回报率是在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以后得出的,并且已经经过了审计。值得一提的是,西蒙斯收取的这两项费用应该是对冲基金界最高的,相当于平均收费标准的两倍以上。高额回报和高额收费使西蒙斯很快成为超级富豪,在《福布斯》杂志2006年9月发布的“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排行榜中,西蒙斯以40亿美元的身家跻身第64位。
  
  模型先生
  
  针对不同市场设计数量化的投资管理模型,并以电脑运算为主导,在全球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诀。不过西蒙斯对交易细节一直守口如瓶,除了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之外,没有人能够得到他们操作的任何线索。
  
  对于数量分析型对冲基金而言,交易行为更多是基于电脑对价格走势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观判断。文艺复兴公司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电脑和系统专家,研究人员以及交易人员。西蒙斯亲自设计了最初的数学模型,他同时雇用了超过70位拥有数学、物理学或统计学博士头衔的人。西蒙斯每周都要和研究团队见一次面,和他们共同探讨交易细节以及如何使交易策略更加完善。
  
  作为一位数学家,西蒙斯知道靠幸运成功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要战胜市场必须以周密而准确的计算为基础。大奖章基金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找出金融产品价格、宏观经济、市场指标、技术指标等各种指标间变化的数学关系,发现市场目前存在的微小获利机会,并通过杠杆比率进行快速而大规模的交易获利。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基金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不过和西蒙斯的成就相比,他们往往显得黯然失色。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旗舰产品——大奖章基金成立于1988年3月,到1993年,基金规模达到2.7亿美元时开始停止接受新资金。现在大奖章基金的投资组合包含了全球上千种股市以及其他市场的投资标的,模型对国债、期货、货币、股票等主要投资标的的价格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并作出买入或卖出的指令。
  
  当指令下达后,20名交易员会通过数千次快速的日内短线交易来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时能占到整个纳斯达克市场交易量的10%。不过,当市场处于极端波动等特殊时刻,交易会切换到手工状态。
  
  和流行的“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认为市场的异常状态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暂的,“我们随时都在买入卖出卖出和买入,我们依靠活跃赚钱”,西蒙斯说。
  
  西蒙斯透露,公司对交易品种的选择有三个标准:即公开交易品种、流动性高,同时符合模型设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进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降低风险。而依靠个人判断选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输得精光。”
  
  西蒙斯的所作所为似乎正在超越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波动是随机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续从市场中获利。而西蒙斯则强调,“有些交易模式并非随机,而是有迹可循、具有预测效果的。”如同巴菲特曾经指出“市场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不是绝对的”一样,西蒙斯也认为,虽然整体而言,市场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短暂的或局部的市场无效性,可以提供交易机会。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西蒙斯提到了他曾经观察过的一个核子加速器试验,“当两个高速运行的原子剧烈碰撞后,会迸射出数量巨大的粒子。”他说,“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碰撞所带来的变化。”
  
  “我注视着电脑屏幕上粒子碰撞后形成的轨迹图,它们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西蒙斯说,“这让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证券市场,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会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产生影响,而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交易发生。”西蒙斯认为,自己所做的,就是分析当交易这只蝴蝶的翅膀轻颤之后,市场会作出怎样复杂的反应。
  
  “这个课题对于世界而言也许并不重要,不过研究市场运转的动力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西蒙斯笑起来的时候简直就像一个顽童,而他的故事,听起来更像是一位精通数学的书生,通过复杂的赔率和概率计算,最终打败了赌场的神话。这位前美国国防部代码破译员和数学家似乎相信,对于如何走在曲线前面,应该存在一个简单的公式,而发现这个公式则无异于拿到了通往财富之门的入场券。
  
  黑箱操作
  
  对冲基金行业一直拥有 “黑箱作业”式的投资模式,可以不必向投资者披露其交易细节。而在一流的对冲基金投资人之中,西蒙斯先生的那只箱子据说是“最黑的”。
  
  就连优秀的数量型对冲基金经理也无法弄清西蒙斯的模型究竟动用了哪些指标,“我们信任他,相信他能够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游刃有余,因此也就不再去想电脑都会干些什么之类的问题”,一位大奖章基金的长期投资者说。当这位投资者开始描述西蒙斯的投资方法时,他坦承,自己完全是猜测的。
  
  不过,每当有人暗示西蒙斯的基金缺乏透明度时,他总是会无可奈何地耸耸肩,“其实所有人都有一个黑箱,我们把他称为大脑。” 西蒙斯指出,公司的投资方法其实并不神秘,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解决的。当然,他不得不补充说,“对我们来说,这其实不太神秘。”
  
  在纽约,有一句名言是:你必须非主流才能入流(You have to be out to be in),西蒙斯的经历似乎刚好是这句话的注解。在华尔街,他的所做所为总是让人感到好奇。
  
  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纽约长岛,那座木头和玻璃结构的一层建筑从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脑库,或者是数学研究所。和很多基金公司不同的是,文艺复兴公司的心脏地带并不是夜以继日不停交易的交易室,而是一间有100个座位的礼堂。每隔半个月,公司员工都会在那里听一场科学演讲。“有趣而且实用的统计学演讲,对你的思想一定会有所启发。”一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员工说。
  
  令人惊讶的还不止这些。西蒙斯一点也不喜欢华尔街的投资家们,事实上,如果你想去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工作的话,华尔街经验反而是个瑕疵。在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中,将近二分之一都是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领域顶尖的科学家,所有雇员中只有两位是金融学博士,而且公司从不雇用商学院毕业生,也不雇用华尔街人士,这在美国的投资公司中堪称绝无仅有。
  
  “我们不雇用数理逻辑不好的学生”,曾经在哈佛大学任教的西蒙斯说。“好的数学家需要直觉,对很多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对于战胜市场非常重要。”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拥有一流的科学家,其中包括贝尔试验室的著名科学家Peter Weinberger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Robert Lourie。他还从IBM公司招募了部分熟悉语音识别系统的员工。“交易员和语音识别的工作人员有相似之处,他们总是在猜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人员流动几乎是不存在的。每6个月,公司员工会根据业绩收到相应的现金红利。据说半年内的业绩基准是12%,很多时候这个指标可以轻松达到,不少员工还拥有公司的股权。西蒙斯很重视公司的气氛,据说他经常会和员工及其家属们分享周末,早在2000年,他们就曾一起飞去百慕大度假。与此同时,每一位员工都发誓要保守公司秘密。
  
  近年来,西蒙斯接受最多的质疑都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有关。LTCM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辉煌一时,公司拥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过精密计算得到两个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然后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电脑立即发出指令大举入市;经过市场一段时间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轨迹上,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偏差的差值。
  
  LTCM始终遵循“市场中性”原则,即不从事任何单方面交易,仅以寻找市场或商品间效率落差而形成的套利空间为主,通过对冲机制规避风险,使市场风险最小。但由于其模型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计数据基础上得出的,一旦出现与计算结果相反的走势,则对冲就变成了一种高风险的交易策略。
  
  而在极大的杠杆借贷下,这种风险被进一步放大。最辉煌时,LTCM利用从投资者筹得的22亿美元资本作抵押,买入价值1250亿美元证券,然后再以证券作为抵押,进行总值12500亿美元的其他金融交易,杠杆比率高达568倍。短短4年中,LTCM曾经获得了285%的收益率,然而,在过度操纵之下,又在仅两个月之内又输掉了45亿美元,走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我们的方式和LTCM完全不同”,西蒙斯强调,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没有、也不需要那么高的杠杆比例,公司在操作时从来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而是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的获利瞬间,“我们绝不以‘市场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有一天市场终于会正常的,但谁知道是哪一天。”
  
  西蒙斯的拥护者们也多半对黑箱操作的风险不以为然,他们说,“长期资本公司只有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充当门面,主要的还是华尔街人士,他们的赌性决定了终究会出错”,另一位著名的数量型基金管理人也表示,“难以相信在西蒙斯的方法中会没有一些安全措施。” 他指出,西蒙斯的方法和LTCM最重要的区别是不涉及对冲,而多是进行短线方向性预测,依靠同时交易很多品种、在短期作出大量的交易来获利。具体到每一个交易的亏损,由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平仓,因此损失不会很大;而数千次交易之后,只要盈利交易多余亏损交易,总体交易结果就是盈利的。
  
  数学大师
  
  西蒙斯很少在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他喜欢的是数学会议,他在一个几何学研讨会上庆祝自己的60岁生日,为数学界和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捐钱,在发表演讲时,更常常强调是数学使他走上了投资的成功之路。有人说,和华尔街的时尚毫不沾边或许也是他并不瞩目的原因之一。
  
  西蒙斯在数学方面有着天生的敏感和直觉,这个制鞋厂老板的儿子3岁就立志成为数学家。高中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大学毕业仅三年,就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24岁就出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
  
  不过,尽管已经是国际数学界的后起之秀,他还是很快就厌倦了学术生涯。1964年,天生喜欢冒险的西蒙斯进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国防逻辑分析协会进行代码破解工作。后来由于反对越战,他又重回学术界,成为纽约州立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数学系主任,在那里做了8年的纯数学研究。
  
  西蒙斯很早以前就曾和投资结缘,1961年,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投资于哥伦比亚地砖和管线公司;在伯克利时也曾投资一家婚礼礼品的公司,但结果都不太理想,当时他觉得股市令人烦恼的,“我还曾经找到美林公司的经纪人,试图做些大豆交易”,西蒙斯说。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早期,西蒙斯才开始真正对投资着迷。那时他还在石溪大学任教,他身边的一位数学家参与了一家瓷砖公司出售的交易,“8个月的时间里赚了我10倍的钱。”
  
  70年代末,当他离开石溪大学创立私人投资基金时,最初也采用基本面分析的方式,“我没有想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投资,”西蒙斯说,那一段时间他主要投资于外汇市场,“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我想到也许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制作模型,预见货币市场的走势变动。”
  
  80年代后期,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勒费尔(Henry Lar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并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从此,西蒙斯彻底转型为“模型先生”,并为大奖章基金接近500位投资人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2005年,西蒙斯宣布要成立一只规模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的新基金,在华尔街轰动一时,要知道,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谈到新基金时,西蒙斯更加谨慎,他表示,和大奖章基金主要针对富有阶层不同,新基金的最低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将通过下调收费来吸引投资;此外,新基金将偏重于投资美国股市,持有头寸超过一年——相对于大奖章的快速交易而言,新基金似乎开始坚持“买入并持有”的理念。
  
  “对大奖章非常有效的模型和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新基金”,看来西蒙斯相信,对于一个金额高达千亿的对冲基金来说,如果还采用类似于大奖章的操作方法的话,一定是非常冒险的。
  
  尽管新基金有着良好的血统,不过不少投资者仍然怀疑它究竟能有多大的作为,一个起码的事实是,相对于一些流动性差的小型市场而言,高达1000亿美元的基金规模可能显得太大,这将增加它们在退出时的困难。
  
  尽管怀疑的声音很多,到2006年2月中旬,西蒙斯还是筹集到了40亿美金,并表示将吸收更多的资金。公司同时向投资者承诺,一旦在任何时点基金运作出现疲弱的迹象,就将停止吸收新资金,届时新基金将不再继续增加到千亿美金的上限。
  
  截至2006年8月,这只名为文艺复兴法人股票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的新基金,在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为4%的情况下录得了13%的增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0 18:19 , Processed in 0.04125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