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7-7-9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A:理想与远见
■中国证券报
时至今日, 很难去追溯万科领跑者的信念萌芽始于何时.1984年,王石在深圳创
建万科时, 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将成就他职业生涯的巅峰;1988年,万科首次投标
买地首次进入房地产领域时, 这家初生懵懂的企业或许也没有意识到日后它会成为
行业中的龙头;1991年,万科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地挂牌交易时,人们大概也想
不到有一天它会成为沪深两市流通A股市值最大的企业之一.但是,2006年,当万科的
销售额达到212亿,成为国内首家销售破200亿的房地产企业时,没有人再去怀疑万科
行业领跑的地位,这一刻,万科人的信念得到了忠实的捍卫.
有人说, 这是一家有理想的企业.回顾万科成长的历程,可以发现许多与众不同
的地方:在多元化经营得很成功时,敢于抵制利润的诱惑,专注于住宅产业;在行业还
普遍沉浸在暴利的盛宴中时,敢于打出"不做暴利"的旗号;在中国企业还停留在靠能
人打江山的时代, 万科已经着手打造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在房地产行业还在为"纳
税侏儒"的形象而饱受困扰时, 万科登上了纳税百强的排行榜;在社会还在为房地产
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争论时, 万科已经开始在广州建立全国第一栋以客家土楼为原型
的廉租住房项目,并展开了将这种模式进行推广的构想.
然而换一个角度,也可以将以上行为解读为一种返璞归真的经营智慧:选择做减
法是因为看到了多元化的隐患;不做暴利是因为深知暴利的环境不可能培养出企业
真正的竞争力;打造职业经理人团队是为了更好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企业基业
常青的根本;照章纳税仅仅只是因为选择了规范,而且相信大环境变化的趋势将是让
规范的企业受益;而致力于公益事业是因为知道只有获得社会的认同,企业乃至行业
才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单独的理想主义或远见都并不足以完整地描述这家企业,或者,正是两者的并存
和统一,才造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万科.
这在一定程度上, 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独特的环境有关.和国外的情况相比,中国
房地产行业的历史不长.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后,房地产行业才真正进入了繁荣
期.但短暂的历史中, 浓缩的起伏与曲折却也毫不逊色.行业原始阶段的喧嚣浮躁与
调控时期的风雨并至,催生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奇异独特的经营气候.
正是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太多的诱惑和陷阱,没有理想的企业,很难抵制
住短期利益的诱惑,而缺乏远见的企业,也很难找到正确的道路.只有那些既有眼光,
同时又不乏理想和激情的团队,才更有可能在茫茫的沼泽中开辟一条前进的道路,甚
至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人指明方向.
2005年, 全国房地产企业的数量第一次出现了向下的拐点,行业进入转折期.风
雨如晦中,开发企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万科却在"资源整合"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先
后完成了几次大的并购与合作,顺利完成在三大区域的布局,为公司下一步的增长打
造出稳固的经营平台.
如果说"资源整合"的战略凭借的是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把握和前瞻性的判断, 那
么,进行资源整合所需要的资本信誉的积累,治理结构的规范化以及多项目操作的驾
驭能力就不是朝夕间可以具备的, 只有选择了正确方向的企业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磨
砺后才能树立.而后者,显然并不仅仅是眼光和判断所能成就的.
万科表示, 2006年到2008年是公司的高速增长期.而王石曾乐观地估计,万科真
正的发力在2009年之后.他所指的, 无疑是万科倾注了大量热情的工厂化技术,一个
同样混合了理想和远见的产物.
在这一判断得到最终的验证前,我们唯有对这家一路前行的企业,致以敬佩的目
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