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复 #3108 vIL6 的帖子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我的记忆里,从88年开始,GDP始终在8%自10%徘徊,而看看上证指数K线图的年线,90年到2005年,上证指数从来没象近两年这样有如此大的涨幅,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至少,股市的运行和GDP的增长的对应关系不是决定因素?我们再看如下信息:
1、3月30日,监管层要求,基金公司要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与稳定,并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坚持长期理念和价值投资,要始终把基金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我的理解是:政策上来讲,决策层不希望过度投机)
2、亦有媒体报道,两会后证监会曾有意救市,但相关部委认为震荡实属正常,市场问题应由市场解决,不能寄全部希望于“政策救市”。
来自券商高层的信息则透露,印花税调整方案其实早已获得通过,改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但现在是寻找一个时间窗口。(我的理解是:决策层出现这样的现象反应了决策层意见的不统一)
在2007年下半年,中国GDP增幅就开始下滑,第二季度GDP增幅为11.9%,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为11.5%和11.2%,2008年初,多数宏观专家预期2008年GDP增幅在10%-11%之间,现在,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中国春节期间雪灾、以及外资企业迁移等诸多不利因素,宏观分析专家又开始下调自己预期。(说明至少决策层在这方面已达成部分共识)
4、03月18日,温家宝总理:
未来的5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充满机遇和希望,但也面临着困难和艰险。 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物价过快上涨和通胀压力是最大困难,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走出一条光明的路。温总理透露,今年GDP增长目标8%左右 CPI在4.8%左右,“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政府事实上在内心已经承认:今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有没有在国民心理上提前打个预防针的意思?)
温家宝:首先,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抑制通货膨胀,这不是一年的任务,而是五年的任务。 (政府已经从最坏处做了打算)
温家宝:第二,要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有新的突破,重点抓好两个环节:就是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出口创汇已不是政府的工作重心,大力扶持农业和自主创新,是中国今后的重点,因为只有老百姓手里真正有了解除后顾之忧的闲钱之后,中国拉动内需的条件才会成熟)
温家宝:第三,有三件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一是大力加强农业,特别是增加农业的投入,使粮食和主要农产品(20.86,0.36,1.76%,吧)保持稳定增长,使农民收入保持稳定提高。二是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5年内要解决大约5000万人的就业问题。三是努力实现“十一五”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袁隆平对中国粮食贮备上的担忧窥见一斑:中国农业的确存在这样非常严重的现象,猪肉问题所引发的一系系列后遗症已国内不安,如果粮食出现问题,13亿人口所造成的后果怎样不言而喻。)
温家宝:第四,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我们准备建立四个体系: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以及包括失业、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未雨绸缪的气氛非常浓厚)
温家宝:为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改革,包括农村改革、企业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 (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投资理念应该与时俱进)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信息,如今年的税收政策不会有很大改变等等,是否意味着股市真的会陷入低迷?是否意味着这样一种比较乐观的估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五年?),股市在探底后与小幅回升之间振荡整理?或者冲高之后三角形整理?当然,总的趋势应该还是上升,从年线K线图就可以看得出来。我的经济知识相当有限,只是根据上述信息有这样一种感觉,猜测只是抛砖引玉,总之目前的情况我认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楼主认为对未来五年会怎样呢?
[ 本帖最后由 绿水清茶 于 2008-4-5 01:02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