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 争议才能把问题弄得更清楚,探讨不要太大火气,小子才疏学浅,从大家的言谈也学到不少东西,希望大家平心静气,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

不一定能达成一致,至少在讨论中,自己对自己的观点理解会更深入些,对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有的同学听大师一句真言,就恪守一个准则。而有些同学举一反三,并勇于实践。
继承前人的精华,并创新。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支持均线兄:*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非要达成一致?不会有绝对的一致,每个人阅历不同、思维不同,结论自然不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那句话吗?分歧组成交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确定性

  超越不确定性 (转贴)
    
  
  “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优秀的企业决策者,正是在不确定性中发现确定性,从而体现出自身的独特价值。
  企望以“知己知彼”的决策模式面对日益动荡复杂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力不从心,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战略决策,是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企业经营者提出的新的挑战。
  美国前财长鲁宾有一句名言:“关于市场,惟一确定的就是其不确定性。”在今天信息高度发达,技术、劳动力、设备等生产要素在国家和企业间快速流动的时代,可以说,不确定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超越了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不确定性可以超越
  “既然事物是不确定的,干脆就以不确定性为基点进行决策好了。”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很容易就产生两种决策模式:第一,不做长期规划,随波逐流,等事情明朗化变得比较确定之后再做决策;第二,以一种赌博的方式进行决策,在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发展变化的方向上下注,然后听天由命。这两种决策模式对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来说都有问题,第一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企业在某一领域能力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竞争优势来自于与环境相匹配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而不是市场的一般资源,所以期望等待事态明朗化之后再做决策,无法形成超越对手的竞争能力,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第二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作为一个概率游戏,上帝并不会总是眷顾同一个企业,一旦押宝失败,企业所有的经营努力就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也无法保证一个企业的永续经营。
  其实,不确定性是针对具体的主体来说的,而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存在。美国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上任之后,制定了一个“数一数二战略”,要求GE在所进入领域,都要做到第一或者第二,做不到的业务就要出售出去,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因为成为行业中数一数二的公司,就可以对行业发展起到支配和推动作用,不受公司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应的大大降低,相反,那些无法做到数一数二的公司只能根据主导公司的行动而被动地选择自己的行动,对行业未来的发展缺少预见性,对战略行动的结果无法掌控,不确定程度就大大提高。
  在不确定性中发现确定性
  另外,不确定性是针对未来而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确定的程度、性质都会发生不断的变化,等到变成现在时,所有的不确定都变成了确定的,企业可以根据不确定性在不同时段上的变化进行决策。在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战略决策上,德国大众公司和日本丰田公司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式,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汽车市场还非常小,受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影响,未来能够有多大的成长空间,不确定程度非常高,德国大众公司在80年代早期进入,承担着比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但是一旦市场成长起来,就可以拥有比较大的先发优势;而日本丰田公司直到90年代后期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发育成熟,政策变动的不确定性比较小的时候才开始大规模战略进入,虽然失去了先发优势,但是丰田公司相信以自身的实力,仍然可以后来居上,战胜对手。这就是说,面对同样的不确定的环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
  更重要的是,正因为有不确定性的存在,才给企业家和战略家提供了发挥自己判断力和洞察力从而获得经营溢价的机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能够在晦暗不明、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洞察先机,把握机会,是体现一个企业家才能的重要方面,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认为:“当一个机会大家都看到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算机会了。”“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优秀的企业决策者,正是在不确定性中发现确定性,从而体现出自身的独特价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忽视的“概率”
  
  如果信奉价值投资者不知道巴菲特,就犹如信仰共产主义者不知道马克思一样,那是一大笑话。
  
  然而信仰马克思的人未必能真正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同样以巴菲特为楷模的价值投资者也未必真正理解“概率”的深刻涵义。
  
  概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只不过往往被人的常识忽视了。
  
  例如,第一次坐飞机的人往往有一种恐惧,担心飞机会掉下来(我也不例外),其实我们可以了解到飞机失事的概率约为25万分之一,而在陆地上行驶的汽车的事故率约为千分之一,而死于车祸的概率约为5000分之一,坐汽车与乘飞机的风险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能够不劳而获,所以赌博对人们来说,是一种无法抵制的诱惑。
  
  许多人往往希望通过抽彩票中大奖,而彩票也是一种变相的赌博游戏,参与彩票游戏的人们常常忽视了一个核心的问题---中大奖的“概率”是多少?
  
  经过科学计算的体育彩票特等奖中奖概率是:
  
  30选7中奖概率为203万分之一
  
  35选7中奖概率为672万分之一
  
  36选7中奖概率为834万分之一
  
  37选7中奖概率为1029万分之一
  
  “6+1”数字型玩法的中奖概率为500万分之一
  
  而同样经科学家测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保守推测是200万分之一。
  
  可想而知,任何一种体育彩票玩法中特等奖的概率都要小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
  
  而人们的常识却普遍认为:小行星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特等奖离我们是那样的接近。
  
  我们可以计算一个最简单的概率: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连续抛十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024分之一,连续抛二十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约为105万分之一,连续抛三十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约为10亿分之一。
  
  赌博为什么那么可怕?因为参与赌博连续成功的概率实在太低,而且是参与次数越多,赢的概率越小,从长期无限次参与赌博的概率极限来讲,其胜率趋于零,这也就是久赌必输的科学依据。
  
  在生活中,还有一个赌徒的心理:连续99次抛硬币都出现了反面,第100次抛硬币必然会出现正面。
  
  这是一个严重的常识错误,这就是有名的赌徒困境。
  
  这也是大多数赌徒越输筹码越押越大的理论根据。
  
  概率是对未发生事件的可能性的推测,无论你抛了多少次硬币,下一次你抛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永远是二分之一。
  
  所以,人们的常识往往是错的,因为人们忽视了概率的科学性。
  
  我们再看看投资的定义。
  
  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名言:“投资是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是投机。
  
  格雷厄姆对投资的定义其本质仍然是以概率大小做为区分投资与投机的标准。
  
  所以,投资与投机难以区别,由于成功概率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才出现了投资与投机的划分。
  
  我们可以说,投资就是99%胜率的投机。
  
  我们也可以说,投机就是1%胜率的投资。
  
  所以,投资的最基本的普遍性原理之一就是概率。
  
  我们知道,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的二个基本原则:
  
  第一条:一定不要亏损;
  
  第二条:一定不要忘记第一条。
  
  可以看出,巴菲特是一个严格的风险厌恶者,其投资哲学的基本原则仍然是寻求成功概率趋近于100%(或者说风险概率趋近于零)的生意。
  
  价值投资理论很简单,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参与投机?
  
  人性使然,人们为了追求短期的高收益,而忽视了风险出现的概率。
  
  从格雷厄姆的定义就可以知道,投机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但参与者却趋之若骛、乐此不彼。正是人们忽视了概率,只想到了成功后的结果,却没想到成功(或失败)出现的概率,其长期参与结果可想而知,连续成功的概率极限趋近于零。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资本市场400年历史,却没有出现一个以投机而最终成功的富翁。
  
  唯一的例子就是《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利弗莫尔,他以投机闻名,而被后人称为投机大师,但其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之后,最终的结果却是在一间厕所里自杀。
  
  从概率上讲,他从事的是长期概率趋近于零的游戏。
  
  从哲学上讲,这就叫必然性。
  
  巴菲特前期也参与股票投机买卖活动,但他最终走了上价值投资之路。
  
  因为,投机的本质是预测股价的变动趋势,而分析股价的历史走势并不能提高明天股价上涨的概率,长期而言,连续正确预测股价的概率趋近于零。
  
  投机者往往把一时成功的偶然性当成了必然性,这就叫偶然性低估。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分析股票背后所代表的企业,我们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50%,长期而言,如果投资的企业一直健康复合增长,我们成功的概率就在99%以上,这就叫高概率,也叫确定性。
  
  我们买的不是简单的股票,而是买进了股票所代表的部分企业,一个伟大、优秀的企业未来的成长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概率。
  
  长期而言,投机是高风险低收益的游戏,投资(指价值投资)是低风险高收益的活动。
  
  所以我们可以说,投机是零和游戏,是长期成功概率趋近于零的游戏,惟有投资才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当然,成功者永远是金字塔顶端的少数,我们要追寻的是小概率中的大概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票市场并非零和游戏,也不是只有从别人的口袋中掏钱才能盈利。战胜市场,战胜庄家,战胜基金是热门投资书籍经常提到的字眼,而股票市场真正的敌人却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贪婪、恐惧,害怕困难,不能坚持原则,没有信心,没有耐心,没有勇气,没有目标和信念,这些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深度解剖并清晰地认清自己,战胜人性的弱点,我们就能所向无敌,成功投资者致胜的法宝就是战胜自我。
  人性的弱点埋藏在灵魂的深处,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性地防范,同样的错误总会在投资决策中一犯再犯,而犯错的驱动力也永远不能消除。要战胜敌人,首先要认清敌人。
  
  贪婪与恐惧
  贪婪和恐惧是人类的天性,对利润无歇止的追求,使投资者总希望抓住一切机会,而当股票价格开始下跌时,恐惧又占满了投资者的脑袋。市场是由投资者组成的,情绪比理性更为强烈,惧怕和贪婪使股票价格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跌宕起伏。当投资者因贪婪或者受到惊吓时,常常会以愚蠢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股票,追涨杀跌是贪婪与恐惧形成的典型后果。
  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巴老的名言:当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
  
  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就是盲目的从众心理,往往会使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低迷时,是进行投资的好时机,但是由于市场上所有投资者都显现出悲观情绪,媒体也是一片空头言论,大多数投资者因为羊群效应的心理,即使是最优质的股票被大幅低估,也不敢问津。市场高潮来临时,则正好相反。
  在股票选择上也存在羊群心理,对那些市场热烈追捧的热门股票,即使是投机性很强价格已经很高,投资者依然不顾一切地买入。而被市场一时低估的真正优质股票,投资者因为冷门而没有买入的信心。
  请记住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是投资者的普遍心理,急功近利也就往往成為通病。股票买入后一两个月没有涨就忐忑不安。看着别的股票不停地上涨,而自己的股票原地踏步,心里十分着急,于是即使亏损也马上换股。但刚抛出后它却又涨了,而买进的股票又陷入亏损。这样的错误一次次不断的重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快即是慢,慢即是快。
  
  一叶障目
  缺乏战略性思维,只看到短期一时的得失,而忽略长期的利益或损失。只看到股票一部分的优势,而看不到潜在的重大危机。站在战略性的高度去思考,很多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站得高,看得远,只有战略性的思维,才能使我们大赢。
  
  挠幸心理
  许多投机性的股票连续大涨,投资者经受不住暴利的诱惑,总希望最后接棒的不是自己,而命运却常常捉弄他们,结果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碰运气是获胜的最大敌人。
  
  过于自负
  许多华尔街顶尖的专业投资人对价值投资不屑一顾,认为自己能把握市场的每一次机会。他们的确有渊博的知识,有极高的智商,有敏捷的思维,但却被大部分看起来保守木呐的价值投资者所击败。国内有一些价值投资者,自以为是,总希望能独辟蹊跷,超越巴菲特,最后误入歧途,结果可想而知。
  聪明反被聪明误,老老实实按照巴菲特的理论实践,远比自己乱来好。
  
  缺乏信心
  自负和自信是相对的。不能过于自负,也不能没有自信。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简单易懂的企业,经过深度透彻的研究,我们应该有自己判断的信心。不必因为其他信息的干扰或者暂时的市场低估就推翻自己的结论。
  
  厌恶损失
  心理学实验证明,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远比同样强度的获利所得到的快乐强烈。因此投资者内心有一种尽力回避损失的潜意识。这种心理在投资活动中表现出来就是对损失的强烈厌恶,只要亏损一点点,心里就不能忍受,从而产生非理性的杀跌行为。
  
  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与投资者的个性相关,这种投资者面对机会的把握能力比较差。经常由于决策的迟缓而导致机会的丧失,或者是反复的追涨杀跌。
  
  孤独
  人是群体性很强的动物。相对于占绝大多数的短线投资者,以及股票市场的投机炒作,价值投资者是孤独的。能否承受这种孤独,是能否坚持长线投资的关键。
  耐得住寂寞的投资者,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清楚自己的弱点所在,经常地进行检讨,你将会在投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难的功夫——自我控制 (转)
  
  成功的交易者总是张着两只眼,一只望着市场,一只永远望着自己。任何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校正自己,永远比观察市场重要。
  向控制自己下功夫!心理控制、行为控制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只要能过这一关,就成功一半了,这点做不到,其他部分做的再好都没用。
  要成功首先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不到这一点,无人能帮你。也不可能迈出这最后半步。
  知和行的问题。我话说重一点:实际上还是一知半解的原因。无知,无畏行;一知半解,难行;真知(跟市场尽量融为一体,以自己的视角读懂市场),易行。
  拿不住单,从市场的角度看,是对市场趋势的发展过程细节波动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如果中间趋势的发展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那还有什么拿不牢的?
  在市场有利的时候,你必须学会习惯于获利,这是区别交易者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假设你的成本是8元,市场价格现在是80元,但是仍然低于其本身的价值,你是否会坚定的持有?很多的交易者在获利的时候惴惴不安,而亏损的时候却心安理得,这样如何能够长期稳定的获利?
  向控制自己下功夫!对赔钱的恐慌常使人违背原则,具体表现是经常止损割肉,频繁交易。追求做得正确比老想着赚钱赔钱更重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发表于 2008-1-12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来向均线老师报到学习,也向各位恪守价值投资的高手学习.期待有新的进步和收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1-11 11:27 发表

:*27*: 别说大师一类的话,这种话有害无益,我们来这里希望是交流而不是崇拜.


非常赞同,没有谁是大师,大家是来交流的,每个人的思想中其实都有闪光点,我们都是来吸取营养的,四年前我离开股市时,MACD论坛非常萧条(我以前的ID记不清了),就剩几个老版主在发贴,谁是大师?现在是牛市,胜者为王,到了熊市还有多少人能够站起来,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那么苍白无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认为选择ST股是可以做价值投资的,我始终认为:价值投资就两点,估值合理,持续成长。如果你  确定  手上的ST股确实是这种情况是可以买入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动 于 2008-1-13 22:29 发表


非常赞同,没有谁是大师,大家是来交流的,每个人的思想中其实都有闪光点,我们都是来吸取营养的,四年前我离开股市时,MACD论坛非常萧条(我以前的ID记不清了),就剩几个老版主在发贴,谁是大师?现在是牛 ...


看来这位仁兄算是老股民了。不过对熊市的看法悲观了点。:*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大家一个问题吧

大家思索一下"确定性中的不确定"和不确定性中的确定"哪个是指导我们投资的思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论坛的一段文字:(欧奈尔老大发的),对我等价值投资者很有启发;
就是这一段意思——所以,我仍要在此重复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的关键区别:(1)技术分析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价值投资认为市场经常是错的;(2)体现在操作上就是:技术分析是买涨不买跌,图形好的时候追入,破位的时候杀跌;而价值投资是专门买跌不买涨,跌的时候股价便宜了而买进,升的时候卖出。(3) 技术分析需要时时刻刻盯盘,因为市场永远是对的,必须时刻紧跟市场走;价值投资基本不看盘,不看K线图,因为市场是错误的,看错误的现象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所以有人说"你的操作只能二者则其一,是有道理的,从短期来看,技术面和基本面能结合,长期来看,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结论

[ 本帖最后由 均线多头 于 2008-1-14 04:0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8-1-14 03:44 发表
转论坛的一段文字:(欧奈尔老大发的),对我等价值投资者很有启发;
就是这一段意思——所以,我仍要在此重复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的关键区别:(1)技术分析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价值投资认为市场经常是错的;(2)体现 ...

经典!精华!一语中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开声音 于 2008-1-13 23:48 发表


看来这位仁兄算是老股民了。不过对熊市的看法悲观了点。:*18*:



呵呵,我93年入市,当年熊市市哀鸿遍野,不是悲观,是事实,好像当时MACD论坛都在卖书维持生存(是那种装订版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怀疑自己的投资理念,我虽然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也不得忍痛离开股市(不过亏的钱都是在牛市中,熊市没有亏钱,只是认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呵呵,心有不甘,买了5000元南方避险基金,现在约有18000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8-1-14 03:44 发表
转论坛的一段文字:(欧奈尔老大发的),对我等价值投资者很有启发;
就是这一段意思——所以,我仍要在此重复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的关键区别:(1)技术分析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价值投资认为市场经常是错的;(2)体现 ...


技术分析的流派也是千奇百怪的,欧奈尔说的只是其中一种而矣,所谓技术分析是买涨不买跌的说法不能代表技术分析的全部。

我觉得某些基本面分析的流派和某些技术面分析的流派还是有些相似的。至少内在的逻辑基础是相通的,但是思考的对象确实完全不同的。典型的就是成长股的基本面派和技术分析的趋势交易派,都是不预测未来,只关注买入理由是否存在。只不过一个是企业的基本面情况,一个是K线情况。谁更高明一些,很难下结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都不完美,都属于事后控制。而且也都没有办法完全“完美”,否则就成上帝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求完美就是走向失败的开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少一点猜测,多一点判断和事中控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轻易投资,我们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理想的价格,就像潜伏在草丛中的狮子静静等待最佳出击时机一样。我们宁可错失,绝不冒进在资本市场里,“活下来”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本金。控制风险是一切投资的灵魂。

我们所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寻找在不同行业里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存活下来,并且有比较高的成功确定性的企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0 01:01 , Processed in 0.039781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