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林园的财富路径:先看这张表再做说明
  时间 主要操作目标 操作成果
1989年 深发展股票 反复买卖此只股票,几个月后赢利12万元。  
1990年-1992年 收集大量原野、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原始股 上市后均翻了十几倍,到1992年其股票市值已超过1000万元  
1993年-1994年 抽身股市搞地产  房地产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大的回报,林园从中只不过获利几百万元。
1995年-1998年 深发展和长虹 几年下来,盈利水平在9倍左右
1999年-2001年 在股市边打边撤,当2001年初上证指数到2100点的时候,他已经全线撤离A股市场。 收益情况不详
2003年—2005年 贵州茅台和五粮液 2003年底林园重回A股市场,2005年底其市值已超过4亿。  
  
  简单分析上表,会得出一些有趣观点:
  (1)从89-92年,资本增值1250倍(0.8万-1000万);由于93-94年林园在房地产上的数百万的收益不详保守估计200万,资本增值20%(1000万-1200万);95-98资本增值9倍(1200万-12000万);99-2005资本增值2.33倍(12000万-40000万)。将林园的财富路径分解以后,真正能称上财富奇迹的只在最初的89-92年阶段,这一阶段正处于中国证劵市场建立的前后,当时的深圳特区也正处于开发高潮。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当时成都“红庙子”自发的证劵交易市场也非常的有名,原始股动辄就10几倍的涨幅确实非常普遍,不知当时林园是什么心境,反正当时的我连股票是什么东西都还没有搞清楚,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虽然创造过资本奇迹但与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股票投资无关。
  (2)如果把89-92年那个不具有普遍性更不具有可复制性的特殊阶段排除,林园的股票投资虽然说不上奇迹但也算非常成功。但这一成功还要打折扣,因为在整个投资过程中还要考虑融资的因素,根据关于林园的公开报道,林园是非常喜欢也善于融资(借钱)的,由于具体的情况不详,融资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放大了林园的投资收益难以作出评估。由于林园在圈内的名气,融资不是件困难的事情,随着林园名气的飙升赚钱的途径也拓展了,据说在成都林园一场报告会的门票都卖到1000元一张,当然如果搞私募或委托理财也会有很好的收益,如果把融资及其它途径的收益再扣除林园的股票投资收益率才是真实。
  
  总之:在我对林园的财富路径简单分解以后感觉林园的资本奇迹并不神秘(甚至还说不上奇迹),目前舆论喧嚣的“从8千到4个亿”的报道具有很大的误导成份,真正具有分析价值的过程应从93年的1000万开始,93-2005年的40倍比89-2005年的5000倍更具实际意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
二、林园50万的实盘帐户
  
  林园实证档案(投入资金50万元,起始日期2006.04.19)
  股票名称 代码 数量 最新价 成本价 金额
G沪机场 沪600009 5200 13.20  12.76  68640.00  
G招商 沪600036 15300 7.17  6.60  109701.00  
G民生 沪600016 12600 4.30  3.96  54180.00  
G云天化 沪600096 5800 9.87  8.54  57246.00  
G云白药 深000538 1766 28.43  26.61  50207.38  
G铜都 深000630 7900 6.63  6.35  52377.00  
G五粮液 深000858 12000 13.40  8.30  160800.00  
丽江旅游 深002033 3700 10.98  8.77  40626.00  
备注:目前现金余额630.89元,累计收益率18.88%。      
  
  (1)通过上面的分析首先不要将林园神秘化,要用理性的态度与严密的逻辑来面对林园现象,就比如这个实证组合就是一个普通的组合,目前也只是普通的收益状况,把林园视为我们身边的投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股神”。
  (2)我们与林园共处在同一个市场,共同面对同样的股票,只要找到成功的途径那成功就是可以复制的(至少可以部分复制)。
  (3)林园选股的思路及长期持股的策略颇具价值投资的典型特征,我认为这也是他过去成功的重要基础,从林园身上我看到了价值投资的成功。
  (4)这个实盘帐户我将长期跟踪分析,我可以与林园共同分享这个过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

我个认认为“林园现象”的炒作意义远远超过其实质意义,它对市场投资热情的煽动力远远超过对价值投资的推动力。看了这么多朋友的发言,感觉大家对“林园现象”已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再谈几点看法:
  1:“林园现象”的热炒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林园的背后有机构,媒体,劵商,(甚至政府部门)的推动,它们更多的考虑了各自的利益,而忽略了对市场及大众的责任。
  2:特别是负有公共义务的媒体给市场传递了很大夸大其词,不负责任的错误信息。
  3:对林园本人应该有公正的评价,不能假设他是一个“心怀叵测”的坏家伙,毕竟他的投资过程有很多值得学习与称道之处,投资业绩应该说也是很辉煌的。
  4:“林园现象”可能最大的好处是宣传了价值投资,强化了价值投资未来成为主流投资方式的地位。
  5:用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评价林园是非常有意义也是很有趣的事情:一方面其选股的思路及长期持股的策略颇具价值投资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其过于炫耀自己赚钱的速度有急功近利的嫌疑与价值投资的特征又有所背离;一方面深入公司深入市场并与管理层频繁交流颇有菲雪的风采,另一方面在价值评估及财务分析上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一方面坚持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投资思路,另一方面对股票的市场价格又显得过于敏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0 天

发表于 2007-7-4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盐湖钾肥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使其失去了资源垄断的光环

让人忐忑的盐湖集团整合st数码的行动终于展开了,这一点让盐湖钾肥的未来一下子蒙上了阴影。之前我也在这个帖子里谈过这一事件可能对盐湖钾肥的影响,不过当时比较乐观。因为我当时相信凭借中化集团的实力,和其在盐湖钾肥中二股东的角色,不会让盐湖钾肥就此沉沦。

但是从现在的公报看来,我当时明显忽略掉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中化集团同时也是盐湖集团的股东,而且是占据25%股份的第二大股东。从公报中看,在这一次的盐湖集团整合st数码的事件中,中化集团不但参与其中,而且还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看来,中化集团已经完全把自己的利益和盐湖集团的整体捆绑在一起了。指望它出面保护盐湖钾肥股东的利益,看来是没有希望了。

从最近的消息看,盐湖集团开始了对盐湖的综合利用开发,其中除了氯化钾之外,几乎盐湖中的所有其他资源都被包括在内,而随着盐湖集团整合st数码,这些资源都将被整合进st数码。

这次的公告中,盐湖集团还给自己留了后手:到2010年,如果非钾肥业务利润总和占钾肥集团总利润小于60%,那么将开始整合盐湖集团和盐湖钾肥!

什么意思呢?明眼人一眼就看明白了:由于要保护青海省的壳资源,现在不能让盐湖集团整体上市。但是为了给青海省政府拍马屁,除了已经归盐湖钾肥的氯化钾业务,碍于证券法的规定,盐湖集团不能插手之外,所有的其他资源都将装入st数码中,力求再造一个盐湖钾肥(非钾肥业务利润占60%)。如果三年之内无法完成这个目标,那就管不了青海省政府了,该整合还是得整合。

这种两头堵的办法,把盐湖钾肥的长期成长空间完全封杀。大家看好整体上市这个概念,那么这个概念代表的预期是什么?是预期有质地优良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退一步讲,即使注入的资产不算优良,但溢价率低于上市公司的溢价率,仍能让上市公司的估值有所降低。但现在这条路已经被盐湖集团另行上市给堵死了,不仅如此,盐湖集团还开始了硝酸钾、PVC的生产。根据母子公司不能同业竞争的规定,那么意味着盐湖钾肥除了氯化钾业务之外,它将没有任何的其他新产品、新业务的拓展可能。它发展的唯一一途径将只能是:扩产或涨价。而为了表明自己整合的成功,盐湖集团一定会限制盐湖钾肥的扩产冲动。

退一万步讲,如果最终事实表明注入st数码的资产盈利能力一般,不具有盐湖钾肥这么好的资产质量,那么盐湖钾肥的股东们应该庆幸了吧?且慢,你别想自己过好日子,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盐湖集团和盐湖钾肥进行整合。妈的,好资产最终要大家分享。但是却没有估值降低、资产摊厚的资产注入效应。

为了政府业绩,而牺牲盐湖钾肥小股东利益。(由于中化集团在盐湖集团也有股份,所以不会损失利益。)有这样的大股东,盐湖钾肥白马股之路休矣。

气愤使然,可能说得武断了,不过对于这样的大股东,我只能用脚投票了。今天全部清空拿了半年多的盐湖钾肥,彻底和它说拜拜。除非盐湖集团整合st数码被证监会驳回,否则不再碰这只股票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iouou 于 2007-7-4 10:48 发表
让人忐忑的盐湖集团整合st数码的行动终于展开了,这一点让盐湖钾肥的未来一下子蒙上了阴影。之前我也在这个帖子里谈过这一事件可能对盐湖钾肥的影响,不过当时比较乐观。因为我当时相信凭借中化集团的实力,和其 ...


中国的小股东就是这么无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7-7-4 03:03 发表



企业不再成长才卖出。这三只股票你10年后在考虑卖吧,当然002024就不一定了,这个企业要随时判断,这是个比较容易倒闭的公司

企业是在成长,象茅台今年30%估计可以做到,但即使这样也超过60倍市盈率了,在静态10倍的时候我们考虑买入,在60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退出?等股价回落到合理的时候再进入呢?很迷惑,现在好的可以持续盈利的公司都很高价,40倍以上,是否要买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iouou 于 2007-7-4 10:48 发表
让人忐忑的盐湖集团整合st数码的行动终于展开了,这一点让盐湖钾肥的未来一下子蒙上了阴影。之前我也在这个帖子里谈过这一事件可能对盐湖钾肥的影响,不过当时比较乐观。因为我当时相信凭借中化集团的实力,和其 ...

要是按消息面做就不要做价值投资。还记得伊利股份高管出了问题,连跌5个跌停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环球旅行 于 2007-7-4 11:43 发表

企业是在成长,象茅台今年30%估计可以做到,但即使这样也超过60倍了,在静态10倍的时候我们考虑买入,在60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退出?等股价回落到合理的时候再进入呢?很迷惑,现在好的可以持续盈 ...


不做波段,你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一次买入,十年后卖出,那时你才不管市场人气如何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很是道理。人,动不动就要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多头老师谈谈盐湖集团整合st数码对000792的影响,很关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到最后的是钾肥

原帖由 baiouou 于 2007-7-4 10:48 发表
让人忐忑的盐湖集团整合st数码的行动终于展开了,这一点让盐湖钾肥的未来一下子蒙上了阴影。之前我也在这个帖子里谈过这一事件可能对盐湖钾肥的影响,不过当时比较乐观。因为我当时相信凭借中化集团的实力,和其 ...


我也很关心盐湖钾肥,今天盐湖集团借壳上市的公告出来,看了有些吃惊,主要是对盐湖钾肥原本可得到大股东关照的预期降低了,对盐湖钾肥未来在其它领域拓展的预期也降低了。但盐湖钾肥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中国对盐湖钾肥的真正需求在哪里呢?我认为还是和原来一样,没有改变——在钾肥业务。

在公告中,青海国资委承诺,若存续公司(盐湖集团)2010年的非钾肥业务实现的利润总额占存续公司所有业务实现的利润总额之比低于60%,青海国投将在存续公司2010年度报告公告后12个月内,提议启动存续公司和盐湖钾肥合并程序。

如果对察尔汗湖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在于钾矿资源,那么笑到最后的还是盐湖钾肥。

只不过要分两步走,要让存续公司生存三年,到时候看到底是谁救谁吧!

[ 本帖最后由 滚石玩家 于 2007-7-4 13:2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0 天

发表于 2007-7-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希望钾肥能笑到最后,因为毕竟持有了半年多,也算有感情了。但是却并不乐观。钾肥的其他资源就好像有一个前途未卜的水晶球,如果它有美好的未来,对不起,与你无关;如果它万劫不复,对不起,要用你的血汗去补偿它。

嘿嘿,你要拥有这么个水晶球,你还会笑到最后吗?希望不要是苦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钾肥的收益是已经确定的,其它资源刚才开发,资本支出又大,搞得不好风险很大,现在集团上市去搞,让盐湖钾肥专攻主业是明智的选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滚石玩家老兄分析得很好,要看到决定性的东西是什么。否则其他你看得再准也是枉然。巴菲特持股中也遇到许多类似的事情,他如果不能排除这些干扰,估计哪一只股票都会半途而废。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7-4 19:59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下大家对一间公司的管理层的看法,应不应该作为投资一间公司股票的决定因素?
最近在研究一只600317,这在港口中的业务增长是比较明确的,后几年的业绩增长应该在30%左右,但从近期这股的增发事件上看,管理层似乎有些垃圾。这类公司有没投资的价值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一篇文章,说得清楚

盐湖集团借ST数码整体上市损害盐湖钾肥股东利益?

[问题]: 一、为什么要借壳ST数码?

在基本完成股改任务后,证监会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解决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积极鼓励整体上市 、鼓励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盐湖集团利用盐湖钾肥这个上市平台,注入资产实现整体上市、进 而做大做强既是最近的道路,也完全符合证监会的精神。中石化私有化石炼化和扬子石化、中铝吸收合并兰州铝业 和包头铝业、东方电气吸收合并东方电机和东方锅炉,无不沿用这种思路,而盐湖钾肥的大股东盐湖工业集团却放 着现有的盐湖钾肥不用,掷出数亿元收购即将退市的ST数码,然后借ST数码实现整体上市,这样的行为非常古 怪,作为盐湖钾肥的投资者,对盐湖集团的这一方案对盐湖钾肥未来的影响和对股东所可能带来的损害忧心忡忡。
本来凭天赋独有的资源,盐湖钾肥及盐湖集团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超级明星企业,然而盐湖集团却因 为要去保住一个没有多大意义的地方上市公司的壳,而面临分家。分家就意味着会彼此削弱,甚至不可避免地会带 来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问题,这与当今做大做强优势国有企业的国策相违背,与证监会不断努力的完善证券市场 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宗旨相违背。如果方案得以通过,将极大地损害来之不易的证券市场良好局面,对关乎国计民 生的钾肥产业发展也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二、是否违背了股改承诺?
我们 先来看看在盐湖钾肥股改前盐湖集团管理层就盐湖钾肥投资者在全景网的提问所作的回答:
成套设备 (网名):请问常增宽(盐湖钾肥董事会证券事务代表):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和盐湖钾肥集团的关系?盐湖 发展的49%股权何时能注入上市公司?
常增宽:盐湖钾肥是集团的核心运营公司 ,也是集团内优 良的资产和重要的资本运作平台。集团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由于发展公司2004 年刚刚建成,
每股净资产只有1.52元,而2005年实现了每股收益0.5元,如按照10倍市盈率计算 ,其每股理论价 值为5元。所以目前如果将发展公司49%的股权按照每股净资产作为评估价格注入上市公司,则对盐湖集团很不 公平。况且,目前盐湖集团正在进行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发展公司股 权收益是 盐湖集 团重要的资金来源。在未来数年内,随着盐湖集团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大股东将会考虑将发展公司49%的 股权 逐步注入上市公司。谢谢!
zwt500(网名): 请问安平绥(盐湖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盐湖 钾肥董事):公司的产能接近饱和,大股东如何支持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大股东持有的盐湖发展的股份,有 没有可能注入股份公司?
张继文(盐湖钾肥董事会秘书)答:盐湖集团作为盐湖资源开发的孵化器,
对资源的开发实验正在进行当中,待装置及市场成熟后盐湖集团将会考虑逐步向上市公司装入优质资产。谢谢!

以上内容是盐湖集团为了完成股改、取得流通权与盐湖钾肥社会公众股股东进行的沟通,
虽然盐湖钾肥股改正式承诺中没有注入资产的内容,但全景网络是公司高层与投资者互动的正规平台,其权威性应 不亚于《证券时报》等媒体,社会公众股股东正是通过这样的沟通,对盐湖集团未来向盐湖钾肥注入资产产生了良 好预期,进而影响到投票结果。仅仅半年时间,言犹在耳,盐湖集团在取得了流通权之后,却将这些承诺抛诸脑后 ,这算不算违背承诺?算不算对社会公众股东的误导!

三、盐湖集团能否超越《公司法》?
要讲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盐湖集团将要注入ST数码的资产,以及这些资产和盐湖钾肥的关系:
1、盐湖钾肥30.6%股权(主营氯化钾)
2、盐湖发展49%股权(主营氯化钾) ----盐湖钾肥占51%
3、晶达股份27%股权(研发、主营氯化钾)----盐湖钾肥占73 %
4、三元钾肥43%股权(主营氯化钾)----盐湖钾肥占57%
5、盐湖科技下 属之镁业公司(经营察尔汗湖的另一大资源:镁盐)----盐湖钾肥未有权益
6、盐湖科技下属之 盐湖化工(配合一、二期综合项目而成立)----盐湖钾肥未有权益

我们看到,盐湖集 团主要经营性资产除盐湖钾肥股权外,就是持有的盐湖发展、晶达股份、三元钾肥三个公司的股权,而这三个公司 均是由盐湖钾肥控股。ST数码吸收合并盐湖集团,程序上就是盐湖集团将所持有的这三家公司的股权转让给ST 数码。《公司法》第三章第七十二条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 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 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盐湖钾肥作为这三家公司的控股股 东,盐湖集团转让这三家公司股权给ST数码,必须书面征得盐湖钾肥的同意,盐湖钾肥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 权。另外,盐湖钾肥《公司章程》第四十五条规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下列事项时,除应当满足法律、法规及公 司章程规定的条件外,还应进行分类表决,并得到参加会议表决的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方 可实施或提出申请:((一)至(四)省略) (五)、在公司发展中对社会公众股股东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 项”,盐湖集团借壳ST数码实现整体上市,从任何角度看都满足“在公司发展中对社会公众股股东利益有重大影 响的其他事项”这一条,因此,盐湖集团转让这三家公司股权在征求盐湖钾肥意见时,盐湖钾肥应当召开股东大会 并进行分类表决,也就是说,盐湖集团的股权转让必须征得盐湖钾肥社会公众股股东过半数同意、并且盐湖钾肥社 会公众股股东还同时同意放弃优先购买权!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盐湖集团征求盐湖钾肥的意见。这 样一个存在重大障碍的方案居然要上报证监会,难道盐湖集团将要超越《公司法》、超越盐湖钾肥《公司章程》吗 ?

四、是否会引发同业竞争?
这个方案方案如果得以实施,盐湖集团和盐湖 钾肥的关系就变得异常复杂,虽然集团目前并不直接经营钾肥业务,但集团如何平衡和盐湖钾肥的关系?如何平衡 和盐湖钾肥共同持股的三家下属公司的利益关系?作为盐湖钾肥的大股东,如果将利益向自己倾斜,盐湖钾肥的其 它股东的利益如何能够得到保障?我们知道,察尔汗盐湖的采矿权在盐湖钾肥,同一个矿、重合的经营范围、同样 的市场,同业竞争如何可以避免?上市后的集团能不能直接做钾肥业务?在ST数码的公告中,盐湖集团只讲不存 在同业竞争,真的是这样吗?
目前,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是集团在做,如果集团不通过其它渠道上市 ,这些项目在成熟后必然注入盐湖钾肥,盐湖钾肥自己就没有开展综合开发的必要。将来集团借壳上市后,这部分 业务自然不再会注入盐湖钾肥,这样,盐湖钾肥自己开展综合开发业务就非常必要了,虽然盐湖钾肥自称没有资金 、没有技术,但盐湖钾肥有资源、有融资能力,集团能做盐湖钾肥也一定能做,那么,未来的这部分业务必将和集 团产生同业竞争。

五、是否违反国家有关采矿权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 006年12月31日转发的九部委《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规定:“一个矿区 只设置一个采矿权,以彻底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察尔汗盐湖的采矿权归盐湖钾肥,集团上市前,大 家是一家人,可以共同使用资源,集团整体上市后,变成了两个上市公司,集团的业务如果还使用这个资源,无形 中就变成了《规定》中所说的“一矿多开”,这无疑是和国家的政策相违背的。如果集团不使用这个资源,那它又 能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在大势扑溯迷离之际,此贴成为一只穿透迷雾的火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建议每人都看几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盐湖集团的资产可看出,占主要成分及真正值钱的是氯化钾,把这些优质资产统统拿掉,盐湖集团还剩什么?从存续公司非钾肥业务不能低于利润总额60%判断,今后的主业应该是朝盐湖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也即在建的项目10万吨氢氧化钠, 12万吨PVC、30万吨合成氨、33万吨尿素、20 万'吨农用硝酸钾和13万吨氯化铵,这些产品所参与的市场竞争能和钾肥的垄断地位相比吗?再说项目建设期为3年,到2010年能有超过氯化钾一半的利润吗?氯化钾可是一直在涨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搞一个存续公司
为什么要搞一个非钾肥业务
为什么要搞一个利润总额的百分比
为什么要搞一个存续公司和盐湖钾肥合并的尾巴

离开了氯化钾,他们太没自信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3 02:07 , Processed in 0.035441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