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确定主要波动呢?
如果确定主要波动的结束呢?
很简单,从时间周期的相对长短来判断。主要波动运行的时间总要比次要波动长。 Originally posted by 怎么啦 at 2005-10-25 20:23
建议楼主去把以前HUSJ348老师的贴子拿出来好好看,有些重点的地方你可能忽略了,如果你注意到了,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样数浪
可能是我忽略了,也可能是我根本看不出来。
请贴主明示。 Originally posted by ☆双子→怜心♂ at 2005-10-25 19:27
与上一级别的波浪方向相同就该叫推动吧...
怎么算结束???这个问题问的好,点子上喽.............
让348老师来回答吧,我也想听听他的看法
不过我觉得似乎这个问题单独很难来回答
似乎是个系统的问题
...
您也想偷点油?
哈哈。。。 Originally posted by 911cym at 2005-10-25 18:02
呵呵...
不是与波浪理论无关.而是要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
波浪理论的框架很有用处.但细节方面又显单薄.
波浪理论只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我们探讨的是348老师的理论.只是我们都借用了一些波浪里的东 ...
要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
:*19*::*19*::*19*: 哪位有hsj348老师原贴的图呢,能否传上来?可否划分一下600550的浪呢 看了一遍.不知说什么好了. (首发原创)自我欣赏与赞美系列一 --------------理念的逻辑性
目 自我欣赏与赞美系列一 --------------理念的逻辑性
理念的逻辑性:
我没看过太多前辈大师们的著作。只是和大家一样知道一点爱略特波浪理论的原理。还有个叫葛南维的前辈,他的理论核心是八大买卖法则。第三个我知道的大师是费波那姿,他的精华内容是一组神奇数字序列。我把以上三位大师的理论提炼归纳为:波浪级别,买卖法则,数字周期。我将这三个理论高度融合,发展,演变出自己的理论体系。结合中国股市运行实际规律及特点,将前辈的理论的模糊性做出了相对的量化。使得浪形分析有了比较具体的参照依据和相对标尺。
前辈们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前辈们的理论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他们的理论是怎么样和实际分析及实战操作结合在一起呢,许多朋友都研究的很深,但和实际的分析却是两张皮,这就是因为你没有明白前辈理论模糊性的内涵蕴藏着精准性,他们的模糊性体现在这些理论的适应性范围极其广大,无论是不同的地域还是不同的行业领域,都有其适应性。他们的精准性体现在趋势或说波浪的拐点上,同时在判断这个拐点的的时候还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爱略特波浪理论的原理我就不赘述了。我要论述的是他的难点,波浪级别的量化。我是如何将波浪的级别进行量化判断呢?
我先把均线系统设置为7条,分别是250,120,60,30,20,10,5。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这里讨论。我用这7条均线来划分波浪的级别。他们运用在任何周期之中,他们之间存在着辈分的关系。价格运行在哪两条线之间就界定其为与之对应的级别。如:在日线周期图表中,价格运行在120与25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日线的级别,价格运行在30与6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小时线的级别,价格运行在20与3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30分钟的级别,价格运行在10与2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15分钟的级别,价格运行在5与1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5分钟的级别,(以上均线数字前面均省略了MA字母)。
界定了浪级,然后是界定浪序。无论行情是向上或向下,都有推动与修正之分,向上是推动则回落是修正,向下是推动则反弹是修正。一个推动母浪含5个子浪,一个修正母浪含3个子浪。所以,当确定了浪级,也就是确定了行情是以哪条均线为基准。那么,浪序就是打击这条均线的次数。一个推动浪的5个子浪的运行顺序是怎样的呢?1子浪是价格从下向上突破该浪级均线,2子浪是从高位向该浪级均线回落靠拢,3子浪是从该浪级均线启动沿着1子浪的方向前进。4子浪如同2子浪向该均线靠拢,只是和2子浪的形态有交替规则,5子浪又和3子浪相同,只是能否成为成功的5浪,其中1,3,5,三个子浪的长度和高度,爱略特也有详述。但我也有我的相对量化的标准。在这个推动浪中,2,4,两个子浪恰恰回打了该浪级均线2次,第3次该均线的支撑作用失效,进入更高级别的均线支撑,同时进入修正浪中。在这个修正浪里,有3个子浪,1子浪离开了刚才那个推动浪的基准均线,(离开多少就完了呢,这就要数这个子浪的内部结构,他的子浪又有几次回打该级别的基准均线的次数,与母浪的分析相同。)2子浪是回打,3子浪和1子浪方向相同。到此为止,整个8个子浪全部运行完毕,构成了爱略特波浪理论中的一个大循环。然后开始下一个新的循环。如果向下是推动浪的结构,那么把上面的内容反过来就可以了。以上内容叙述的还很不够详细,留待以后做专题详述。
有高手奉献某个技巧,如均线的2次 握手的买入法,此方法确有其正确的地方,但只知其然,就只会照猫画虎,也会犯很多的错误,要作到能鉴别其是形似还是神似,就必须明白其所以然。道理无非是某两条均线粘合后,价格上穿,形成以下面的均线为基准的母浪,回打第一次为小2子浪,向上一穿就是第3子浪的原理。还有许多技巧都是局部的小手段,不知道其原理,就不知道其运用范围,就会犯很多错误,然后就将这个技巧的理念全盘否定,走向另一个极端。
下面我们来谈谈葛南维先生的8大买卖法则吧。
葛老先生的买卖法则,看上去好简单,好清晰呀,一条抛物线,一条价格线,价格线在抛物线的上下附近出现了4个买点和4个卖点,都是高抛低吸的经典位置。那么如何寻找和界定这些位置呢 ?
其实这些个位置并不难界定,难的是这个抛物线如何界定,把他确定了一切也就好办了。
首先说这个抛物线他就是某一条均线,是个动态的均线,是个不同参数的均线。其次他在大盘的不同时期参数不同,不同的级别的行情,参数不同,不同的个股参数也不同。
说到此处,我们就要和上面的浪级和浪序结合起来了,浪级的界定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确定葛南维的这条抛物线,也就市我上面说的那个基准线。浪序的界定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确定围绕抛物线的8个买卖点的位置。
有高手奉献经验,一根均线就解决了买与卖的问题,对吗?,对,当然对,那不是你我的发明,葛老先生早就告诉我们了呀。但问题是你不知道那根均线是哪一个啊,你如果任何时候都用那一个参数的均线,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行情的级别不同,那根抛物线的参数就不同,你不随着行情的级别变化而变化参数,你还是运用不好葛老的买卖法则。
在让我们谈谈费波那姿老头吧。
这个老头他告诉我们什么呢,那些数字有什么用呢?
我发现(当然别人也发现了啊)那些数字和我们的股市行情的产生的延伸时间有吻合性,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吻合性。来看看我上面谈的浪级的辈分,其实就是不同的周期,如:日线是母浪,小时就是子浪,30分是日线的孙浪,同时又是小时的子浪,其他的周期关系以此类推,而母子孙之间的包含的数量都是费老先生的神奇数字。而这些数字更体现在行情的时间上,比如,15分钟的一个子浪就是一个5分钟的级别的时间,他的长短大约是4个小时,也就是一天。那么,一个15分钟的推动浪有多少天就基本上可以推算出来了,也就是3--5天,而30分的级别时间就大约是8--13天,60分的级别就是21----34,所有级别的行情时间也都和费老先生的神奇数字相吻合。
综上所述(我只是极其简单的阐述了一点点,其中内容有待日后慢慢展开),我将三位老先生的理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再和我研究的指标参数相互补充验证分析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创造出时空跨度理论。该理论可以完整的解释其他各门派的分析原理。其威力经历了我的心态变化的检验,经历了行情牛熊的检验,经历了时间跨度的检验。
葛南维八大法则
在移动平均线中,美国投资专家葛南维(jogepsb ganvle)创造的八项法则可谓其中的精华,历来的平均线使用者无不视其为技术分析中的至宝,而移动平均线也因为它,淋漓尽致地发挥了道·琼斯理论的精神所在。 八大法则中的四条是用来研判买进时机,四条是研判卖出时机。总的来说,移动平均线在股价之下,而且又呈上升趋势时是买进时机,反之,平均线在股价线之上,又呈下降趋势时则是卖出时机。
首先看买进时机。
买1,平均线经过一路下滑后,逐渐转为平滑,并有抬头向上的迹象。别外,股价线也转而上升,并自下方突破了移动平均线,这是第一个买进讯号。
买2,股介线开始仍在移动平均线之上,但呈急剧下跌趋势,在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忽而转头向上,并自下方突破了移动平均线,这是第二个买进讯号。
买3,与买2类似,但股价线尚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只要移动平均线依然呈上升趋势,前者也转跌为升,这是第三个买进讯号。
买4,股价线与移动平均线都在下降,问题在于股价线狠狠下挫,远离了移动平均线,表明反弹指日可待,这第4个买进讯号甚为许多短线客喜爱(所谓抢谷底),但切忌不可恋战,因为大势依然不妙,久战势必套牢。
葛南维的四条卖出法则,与买进的四条法则是一一对应的。
卖1,移动平均线从上升转为平缓,并有转下趋势,而股价线也从其上方下落,跌破了移动平均线,这是第一个卖出讯号。
卖2,股价线和移动平均线均很令人失望地下滑,这时股价线自下方上升,并突破了仍在下落的移动平均线后,又掉头下落,这是第二个卖出讯号。
卖3类似卖2,问题是稍现反弹的股价线更加软弱,刚想突破移动平均线却无力突破,这是第三个卖出讯号。要注意的是卖3与买1不同,买1是移动平均线自跌转平,并有升迹象,而卖3,平均线尚处下滑之中。
卖4,则股价一路暴涨,远远超过了虽也在上升的移动平均线,暴涨之后必有暴跌,所以此处是第四个卖出讯号,以防止暴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经过长期应用后,我们发现,平均线转跌为平,并有向上趋势,股价从平均线下方突破平均线,并始终大致保持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方,这一段是牛市;而反之,平均线转升为平,并随后下跌,股价线从平均线上方突破平均线之下方,这一段便是熊市了。
至于买4和卖4,怎样才算远离移动平均线,何时为适度,这就是乖离率的研究对象了。
书的部分前言-------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前言(部分)
理念传承与发展简介(道氏------爱略特-------葛南维------HUSJ348)
我们这个理念、想法,来自于何方?其实,股市中所有的理论的根都在道氏理论,道氏理论开技术分析之先河,是股市分析理论的鼻祖,其他理论则是分支。艾略特、葛南维和斐波纳兹进一步量化了道斯理论,本书量化到我们自己具体能够操作的结果为止,所以也很理想。
同样的书,人与人之间为什么看的结果不一样?因为没能量化到底。具体个股,人们一看,都是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那么,这本书就不会有用。从众心理导致了该标准的失败。
艾略特的8浪理论,对趋势作出了普遍的规律。但趋势理论就不一样,没法确定何时趋势结束,没法相对的提前确定,没有量化。尽管道斯理论也有很多方方面面原则和标准的,但还是不够量化,而艾略特就很好地进行了量化,向前迈出一大步,因此更具操作性。(但还不够)
葛南维给了我们一根均线,葛南维对艾略特理论又进行了量化,更进步了。
大家一般对葛南维的理论研究得不深。虽然葛南维的均线设为5、10、20、30、60、120、250,但没有说为什么。但在本书中,对均线的设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葛南维的8大买卖法则也可推广为二个都是ABC的话,就是三买、三卖。(6大买卖方法)
葛南维理论,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可以围绕所有均线进行操作,
本书中,已经将三位前辈的理论的优点进行了融合,对三位前辈理论的模糊之处进行了组合(不是说前辈不知道这些内容,而是没有明说而巳),吸收了他们的优点,优化配置出更具操作性的理论。
这四个人(道,爱,葛,费)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千秋。他们本人都会在操作中有所收获,但其他的人看他们的书,就不一定能做得很好,知识掌握得不全。
本书的核心----------收益要利基--------利基要资源-----------资源要错位----------错位要纠正-----纠正要供求-----供求要外力-----外力要共振------共振要结构-----结构要数浪-----数浪要时空-------时空要收益。。。。。。抱歉,不做解释。有缘人悟之。
有五个逻辑性。。。。。。
还有一个就是艺术性,就是波浪的鉴别、转化。
本书将里面的逻辑性内容增加,艺术性的内容减少,因此,变得更具操作性。(两块海绵------
逻辑性与艺术性的相互转换
作为一个人,介入一个陌生领域,是一个新手。有两块海绵,艺术性的海绵非常饱满,逻辑性的海绵干干的。进入这个领域后,将艺术海绵中的水挤进逻辑海绵之中,什么时倏两块海绵所吸收水的量的反了过来,那就说明,已经掌握了该领域的大部分的细节。)
理论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买和卖的具体方案?只要找到了逻辑性后,就学会了操作。可以发现买卖点,同时也更具前瞻性、针对性。
同时,即使本理论的公开,也不会使每一个操作趋于一致,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但是,可是,还是不能全面公开)!!!
逻辑性是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波动规律本质的、内在的关系,有各自的波动频率来决定。比如美国、香港、日经、沪深指数,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波动规律和频率,决定了每一个市场的内在关系。因此,我们的市场有我们的参数、其他的市场会有其他的参数,但分析方法是一样的。每一个行业,都可以用以前的行业景气度(因为可以对每一个行业进行K线描述),只要能描述,就能用本理论可以推断未来的波动规律。
同时,每个市场的要素(如体制,历法,会计制度、节假日、交易时间、政府的会议召开时间等等)基本上都处于不变的状态之中,就会影响到波浪理论的规律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动。
人性的弱点--贪欲是无法控制的。是人,就有本性,贪婪、恐惧等。股市的波动规律,也都是如此。这些规律被道氏的波趋势论给予了总结,又被哎氏和葛氏进行量化。理论其实反馈是人的心理的波动规律、反映的是大自然的规律。
所有的人进行研究,找规律,就是为了量化所研究的内容。经研究后,就有了量化的标准和依据,如果符合逻辑性、科学依据的,量化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是有操作价值的。如果研究后,还是不能找到量化的标准,那就说明,还没能找到普遍的规律,不能反映出市场的真正的规律,是无效的。
总之,原理是永久性的,参数不是永久性,是会变的。
如果解决了五个问题,就解决了知的问题,时机就是知行。
第二个大环境,什么样的背景,选择什么样的品种。人性变不了,方法也就不会变。市场是通用的,只是参数的不同而巳。
等量关系?其实大部分内容已经在论坛中发了,只是书中加了些桥樑、纽带,对那些内容进行了融会贯通。
,使理论更加丰满、连贯。
我们从前辈讲的原理、规律中,发现了根源性的规律,同时发现根源性的规律用于其他市场也是匹配的、吻合的。
本书中的理论是传承于其他的前辈,后人也有可能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经后人研究后,理论如果过于完善、具体,至善至美,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如果公开,被大众所掌握,规律就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但原理依然不变。
技术与心态的关系
技术到位,心态才会好,然后二者形成良性循环。技术不好,心态也会逐渐变坏。心态好,有一个学习的积极性,技术不好,心态慢慢也就不好了。什么层次的技术对应什么层次的心态。
个性化的成长过程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一个理念产生?不会是平白无故产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因素,理念的产生是一种悟性的爆炸。能量的储备是知识的积累。生活的阅历和家庭、社会的变化所承受的打击,然后是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前没有这个环境,现在具备了,就可以大展宏图。
自己的内容自己来用,匹配是最好的,用的效果也最好。如果理念让别人来用,无法发挥出完整的、巨大的威力。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在别人的理论基础上在创造出自己东西来。
从那里来回那里去,无约无素。
理论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进入更高境界。
在我的理论思想中,已经开始慢慢淡化所有的理论 的痕迹。最终要容为一体,在慢慢消失。有是无,无也是有,并不是刻意,而是熟能生巧顺其自然所致。正所谓无招生有招!!!
=================
重新学习348老师的原创
提问:
如:在日线周期图表中,价格运行在120与25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日线的级别,====================
行情在此处产生?
当行情走出来了,再去确认吗?
如果没走出很远的行情,我如何确认是在此产生呢?
用什么方法确认?
谢懂的朋友提示 Originally posted by 911cym at 2005-10-27 14:32
如:在日线周期图表中,价格运行在120与25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日线的级别,
====================
行情在此处产生?
当行情走出来了,再去确认吗?
如果没走出很远的行情,我如何确认是在此产生呢?
用什 ...
你的问题可能不会有人回答.因为很多人回答不了.
能回答的可能也不想回答.原因很简单.任何人可以拒绝质询.
这个帖子我看了.提出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都有满意的答案.
但是对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都质询的话.价量浪盘的答案又算得的了什么呢? 我开贴的意思是,让想学习348老师的同学,在一起探讨老师的方法.
正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不太了解老师的方法,所以才会聚在一起学习.都会了,都清楚了,就没有必要探讨了.
[ Last edited by 淡雪 on 2005-10-27 at 17:16 ] Originally posted by 911cym at 2005-10-27 15:55
能回答不愿意回答的人,请远离此处.
我开贴的意思是,让想学习348老师的同学,在一起探讨老师的方法.
正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不太了解老师的方法,所以才会聚在一起学习.都会了,都清楚了,就没有必要探讨了.
...
您的火气太大了点。
股市里面不能急,外面也不能急。
另外说句题外话。
俗语说:听人劝,吃饱饭。
中听呢,就听。
不中听呢,就当屁一个。
过了不留味。
哈哈哈………… 唉呀....
忘了
鼓励愿创
早该加分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911cym at 2005-10-27 15:55
有谁愿意用一辈子时间去悟股市的真谛?有谁不想尽快能在股市中盈利?
这话说得很对。来论坛大家都是交流来的,希望能相互提携共同进步,可是交流的方式态度是否也很重要呢?都是平等的,想说不想说想学不想学各有自由,学有学的方式和态度。急有用吗? Originally posted by 淡雪 at 2005-10-27 16:12
这话说得很对。来论坛大家都是交流来的,希望能相互提携共同进步,可是交流的方式态度是否也很重要呢?都是平等的,想说不想说想学不想学各有自由,学有学的方式和态度。急有用吗?
:*9*::*9*::*9*::*9*:
学习中心版的学风和气氛在全论坛应该是最好的版面之一
请大家珍惜这份荣誉...:):):) HUSJ348老师的人品一直是大家推崇和学习的,谦逊平和,高手的修行,与老师接触过的朋友都敬佩有佳。既然来学习老师的理念,从老师的贴里是否也该学学为人之道呢?希望大家都想想
[ Last edited by 淡雪 on 2005-10-27 at 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