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r 发表于 2014-3-17 21:43

2013年12月04日 14:24 PM美国对华为在韩国业务发出警告英国《金融时报》 马利德 华盛顿报道
字号
背景
评论打印电邮收藏微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美国两位重量级参议员称,中国电信巨头华为(Huawei Technologies)在韩国签订的一项协议,可能会破坏美国与韩国的国防合作。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主席黛安娜•范斯坦(Dianne Feinstein)和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Senat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主席罗伯特•梅南德兹(Robert Menendez)在一封信中表示,“保持电信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对于美韩双方合作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美国国会一直反对华为在美国拓展业务,但这封信是美国政治领导人拿华为的海外投资做文章罕见例子。美国对华为的猜忌,可能也会反过来对美国海外科技公司造成损害。美国前情报合同工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此前披露,美国科技公司与美国政府间谍机构有合作。这封信是在11月末发出的,收信人是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和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参议员范斯坦和梅南德兹撰写的这封信,表达了对韩国选择华为承建韩国LG公司(LG Corporation)子公司一宽带网络项目的担忧。信中表示:“我们(美韩)合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双方的军事和情报部门合作采取大量措施,增强训练和信息共享。”信中继续说,华为的协议“带来了严重问题和潜在安全担忧”,信中还要求收信人评估所有可能的威胁。最近几年,美国国会议员一直反对华为收购美国小公司3 Leaf的专利,同时还将限用华为作为日本软银(SoftBank)收购美国一家电信运营商的条件,最终导致软银弃用华为。但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可能会引发海外对美国企业的抵制。斯诺登泄露的文件显示,美国情报部门一直强迫美国电信运营商交出电话记录,还试图进入它们的系统来获取私人记录。“实际上,美国对华为纠缠不休开创了一个先例,它将最终被用来针对美国在海外的企业,”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高级技术员克里斯托弗•索戈扬(Christopher Soghoian)表示,“美国指控华为的所有行为,美国公司都在做。”由于在美国开展业务面临政治障碍,华为长期以来一直在考虑全面退出美国市场。华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在上周罕见地接受了西方媒体采访,他说,如果华为被夹在中美紧张关系之间,“不值得”。他补充道:“所以我们决定退出美国市场,不再夹在中间。”他对此没有细说。译者/梁艳裳




andar 发表于 2014-3-17 21:47


[*]首页
[*]中国
[*]全球
[*]经济
[*]金融市场
[*]商业
[*]观点
[*]Lex专栏
[*]A-List
[*]专栏
[*]分析
[*]评论
[*]社评
[*]书评
[*]读者有话说
[*]http://s.ftimg.net/img/rss_link_nav.gif
[*]工具
[*]关注我们

[*]管理
[*]生活时尚
[*]视频



2014年01月20日 14:24 PMFT社评:奥巴马监听改革并不轻松英国《金融时报》 社评
字号
背景
评论打印电邮收藏微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针对民众对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触手伸得越来越长的担忧,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做出了回应,这值得称赞。不过,说到构建更为有效的情报监控体系,他上周五的讲话不过是预付了一小笔“定金”。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曝光了一些有关美国情报机构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敏感信息,应为此受到起诉。而这种收集信息的行为对任何政府而言都是合法的。未来还会有更多信息被曝光出来,但斯诺登的爆料让我们得以了解美国数据监控规模的跳跃式增长,这理所当然地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奥巴马呼吁将斯诺登绳之以法,与他首次尝试应对斯诺登所披露信息中比较令人不安的情况,这两者并不矛盾。希望他在未来几个月里拿出更切实的解决方案。在演讲中,奥巴马试图阐明,如何在不损及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让NSA更多地为自身行为负责。最为重要的是加强NSA数据收集和储存体系的管理——这个庞大的网络收罗了数以亿计的电话和文本消息,这些信息目前储存在NSA的数据库中。奥巴马总统回避了“首先是否应该收集信息”这个关键问题,他也把细节问题留给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Eric Holder)以及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去解决。奥巴马表示,NSA应该将收集的元数据交给第三方储存。但电信公司不想接这个活儿,毕竟它们的声誉已然严重受损,而NSA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此外,这样的第三方实体也根本不存在。霍尔德和克拉珀必须在3月底之前拿出一份稳妥可信的方案。细节将至关重要。在演讲中,奥巴马重申了停止监听盟国领导人通讯的承诺。奥巴马已经为美国监听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电话长达十多年表示道歉,默克尔接受了他的道歉。事实上,政府往往互相监视,这种行为只受监视能力的制约。在任何情况下,假装这种事情没有发生都是不明智的,拒不承认也是不诚实的。美国盟国的愤怒反应存在虚伪成分,这些国家大多也会对自己的盟国实施监视。奥巴马没怎么安抚外国普通民众。但在哪些通讯应列为监视目标的问题上,奥巴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新保护措施。不过细节同样有待确定。奥巴马还要求国会任命一个独立的法律顾问委员会,为负责监督NSA决策的秘密法庭提供建议。到目前为止,秘密法庭对NSA的此类要求一直例行放行,它们的裁决也不接受上诉。奥巴马的解决方案只能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委员会将无权就秘密法庭的裁决进行调查,也无权与监控对象联系。换言之,这个委员会将没有多大实权。鉴于奥巴马在演讲中对NSA特权的维护,国会或许必须增强自身的监督权力。最后,奥巴马未对美国大型数据企业受到的伤害表现出足够的关心。有人估计,在斯诺登事件发生以后,由于其他国家选择将数据存储业务“国有化”,美国企业损失了价值1800亿美元的业务。奥巴马的任务不轻松。他必须在不损害美国的民主和企业的情况下,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保持警惕。他在这次演讲中采取的“开局让棋法”比其他任何政府(包括英国)都领先。但这意义不大。奥巴马很快就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所提议的措施不只是“装饰门面”。译者/阑天





andar 发表于 2014-3-17 21:49

2014年02月17日 06:58 AM默克尔支持建立“欧洲版”互联网英国《金融时报》 吉万•瓦萨加尔 柏林, 詹姆斯•丰塔内拉-可汗 布鲁塞尔报道
字号
背景
英文对照评论打印电邮收藏微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http://i.ftimg.net/picture/6/000042326_piclink.jpg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支持有关让欧洲建立与美国隔离的互联网服务的呼吁。默克尔是在上周末发表这番言论的。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此前曾做出大量努力,试图平息欧洲对于前合同工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揭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监听事件的愤怒,包括有文件显示,美国间谍机构曾窃听默克尔手机。默克尔表示,她将在本周三在巴黎与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会谈时,敦促奥朗德支持在欧盟(EU)建立替代网络、取代当前由美国主导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举措。默克尔在她的每周播客中表示:“我们将与法国商讨我们如何能够保持高水平的数据保护。”“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与向我们的公民提供安全的欧洲提供商讨论,这样人们就不必跨越大西洋发送电子邮件和其他信息了。”一家拒绝具名的美国公司表示,有关美国如何与采用这种尚未界定的新式服务的国家之间传输电子邮件,尚存在疑问。一些科技专家警告称,在欧洲建立替代网络的提议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运行方式,也没有考虑到美国企业仍有法律义务将信息移交给美国国家安全局,不管这些信息存在何处。默克尔决定亲自出面,支持以欧盟为中心的互联网服务,此举反映出这个问题在德国充满政治色彩。译者/梁艳裳+


andar 发表于 2014-3-17 21:50

2014年02月20日 07:36 AMFT社评:柏林不应竖起“数据墙”英国《金融时报》 社评
字号
背景
评论打印电邮收藏微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去年10月,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发现美国安全机构在她担任德国反对党领导人期间经常窃听她的手机。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前合同工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曝光此事3个月后,默克尔的火气至今未消。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已试图缓解紧张局面。他于上月承诺,华盛顿方面将不再对许多盟国的领导人开展间谍活动。此举得到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的积极回应,他上周对奥巴马表示,法国和美国之间“已经恢复了相互信任”。但仍不满意的默克尔正在推进两项目标。她要求美国向德国做出不从事间谍活动的全面承诺,类似于她相信与美国跟英国等“五只眼”亲密盟友之间的协议。上周,她又亲自表态支持建立欧洲数据网的提议,此类网络可将邮件和其他通信储存于欧洲,远离NSA的监视。在要求美国承诺不从事间谍活动这第一件事上,默克尔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这位总理是在共产党治下的东德长大的,当年东德政府经常监视民众。德国人对隐私事务保持着高度敏感。在监听默克尔这件事上,美国严重低估了此类活动的曝光可能给其与一个重要盟友的关系造成的损害。然而,默克尔错以为,美国未将德国挡在某种免受监视的安排门外。美国和英国几乎肯定曾经在相互间进行间谍活动。以色列政府去年指责美国监视其前领导人。此外,德国似乎忘了,美国间谍机构帮助它挫败了德国领土上圣战恐怖分子的阴谋,并对德国本土的极端分子保持着密切监视。在数据储存这第二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理解德国总理的动机。越来越多的欧洲公民(特别是德国人)要求将他们的邮件和其他通信往来储存在欧洲的数据库。这意味着抛弃现行做法,即允许谷歌(Google)和脸书(Facebook)等互联网集团将此类数据储存于美国,让NSA易于获取。默克尔说:“人们不必跨越大西洋发送电子邮件和其他信息。相反,他们可以在欧洲境内建立一个通信网。”在这方面,默克尔对她想要实现的目标还远远不够明确。欧盟(EU)各国政府当然可以鼓励美国互联网公司将欧洲人的邮件数据储存于欧洲。上月,微软(Microsoft)主动宣布将允许外国用户把个人数据存放于美国境外的服务器中,这表明该公司意识到部分客户的安全需要。但如果默克尔要求欧盟通过立法来强迫所有美国互联网公司将数据储存于欧洲,那将是一个很糟糕的想法。这种法律将导致在欧洲使用互联网的成本变得昂贵许多,而且速度大幅下降。默克尔政府应该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实现什么目标。斯诺登的爆料带来了一系列涉及技术和隐私的问题,使美国和欧洲均陷入两难困境。柏林方面已经花费太长时间来展现德国是这件事的受害方、而美国是罪魁祸首了。在默克尔准备于未来几周出访美国之际,她应当采取一种更理智的态度,以便更好地适应这场辩论的复杂性。译者/沈希


andar 发表于 2014-3-17 21:56

2014年03月10日 07:49 AM你保护不了隐私英国《金融时报》 迈亚•帕尔默
字号
背景
评论打印电邮收藏微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http://i.ftimg.net/picture/0/000042780_piclink.jpg当谈到数字时代的隐私问题时,人们往往会有一种绝望的感觉。我们许多人都认为,现在我们太多的电子信息遭到企业或是政府部门的泄露,我们对这种局面几乎束手无策。有时我们也会试图理性地看待此事,告诉自己说,现在隐私可能也不再那么重要。毕竟,一个品行端正的公民应该不用担心被监控。曾获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的《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记者朱莉娅•安格温(Julia Angwin)在《天罗地网》(Dragnet Nation)一书中寻求挑战这种失败主义。她辩称,监听网络的确事关重大,它可能破坏人们的生活。例如,她谈到有人被吊销驾照,因为他们与另一个驾车者长相极为相似,从而被人脸识别软件误认为他们涉嫌伪造证件。其他例子还有,精神疾病患者惊恐地发现,自己原以为私密的聊天论坛正受到药品公司的监控和记录。尽管这些仍是相对孤立的个别案例,但安格温指出,它们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她提醒我们,与如今Facebook等网站提供的社交定位服务相比,曾让东德人噤若寒蝉的史塔西(Stasi,前东德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译者注)监听网络根本不值一提。安格温花了一年时间研究自己能否避开这些监控网络。这个项目让她精疲力尽,而且基本上以失败告终。安格温从91家收集了自己信息的第三方数据中介机构(Data Broker)那里消除了相关数据——这一代价高昂的过程花了她数月时间。但在项目结束之际,还有120家没有提供自愿退出权的公司仍保留着她的数据。她开始使用预付费的“burner phone”(一种用完即扔、可以保护隐私的手机,译者注)打电话,而且时不时还会把它放在有金属衬里的钱包里以免被追踪到。但作为一位有着两个孩子的忙碌的母亲,安格温发现让手机处于无法接通状态有些不现实。她尝试使用为其电话和邮件加密的软件,结果发现软件用起来很费劲,而且也很少有朋友们愿意使用软件来破译她的信息。当安格温向一位安全软件开发商求助时,后者承认:“我们所有的工具都很糟糕。”安格温发现自己的反监控措施令人紧张,这些措施包括使用化名、伪造家庭住址和编造详细出生日期。麦克•佩里(Mike Perry)自称是一个“隐私控”,他在生活的不同领域使用不同的手机,甚至连居住地址都没告诉父母。他是一个痴迷于保护隐私的极端例子。佩里略带苦涩地告诉安格温:“说实话,它已经影响到我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如果你不是试图逃避监控的恐怖分子,也不是撰写监控题材书籍的作家,那么就不值得花费这些努力。但这本书除了是一本娱乐读物(读起来可能会让人有些头疼)外,它还提供了一些实用技巧。例如,设置更复杂的密码是相对简单有效的增强隐私的方法。安格温推荐使用一款名为1Password的软件。其他一些工具的效果也相当不错,比如阻止网络跟踪的Ghostery和不会存储任何搜索数据的网页浏览器DuckDuckGo。即便是也不太精通技术的人也能够使用这些工具。安格温试图以积极的态度收尾。她辩称,与应对污染一样,采取小规模的措施并完善法律,或许逐步会改善互联网隐私保护力度。她写道:“我们不会关闭工业经济来停止污染。我们只是要求排污者更为它们的行为负责……同样我们……只需要让数据处理商……更加为它们造成的伤害负责。”但随着美国遭遇异常暴风雪天气和英国爆发洪灾,用环境作类比显然提供不了多少慰藉。这本书结构紧凑,环环相扣,令人大开眼界,但别指望它能让你感觉好一些。译者/邹策


andar 发表于 2014-3-17 22:15

2014年 03月 17日 19:25
俄杜马主席承诺很快接受克里米亚入俄


据俄罗斯新闻机构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Sergei Naryshkin)周一说,议会将快速、负责地接受克里米亚入俄。

纳雷什金说,乌克兰仍然是俄罗斯的盟友,尽管目前两国关系出现了暂时性的困难,但仍应该维持伙伴关系。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定于明天就乌克兰问题向议会发表讲话。

克里米亚议会已经通过了一项投票,宣告该地区为独立国家,并正式寻求俄罗斯批准其重新成为俄罗斯的加盟共和国。此举受到了西方的广泛谴责。

Andrey Ostroukh

andar 发表于 2014-3-17 22:17

2014年 03月 17日 18:09
克里米亚宣布独立


克里米亚议会周一在其网站上说,已经通过了一项投票,可以宣布克里米亚成为“独立国家”,并正式寻求俄罗斯批准,希望重新成为加盟共和国。

克里米亚公投结果已于周一早间公布。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克里米亚人投票赞成脱离乌克兰。


专题: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公投委员会(Crimean Referendum Commission)主席马雷舍夫(Mikhail Malyshev)说,不包括塞瓦斯托波尔,参加公投的克里米亚人中有96.77%投票赞成重新加入俄罗斯。据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报道,参加公投的塞瓦斯托波尔人中有95.6%投票赞成重新加入俄罗斯。

由于塞瓦斯托波尔的管辖状况特殊,该市的投票与克里米亚半岛的其他地区分开计算。塞瓦斯托波尔是俄罗斯黑海舰队(Black Sea Fleet)驻地。

克林姆林宫尚未公开表示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可能花费多长时间。对于相关事宜,克林姆林一直在发出相互矛盾的信号。西方领导人已经称克里米亚公投结果是非法的。欧洲领导人定于周一就针对俄罗斯的潜在制裁作出决定。

在宣布独立之后,克里米亚议会还通过投票批准将克里米亚半岛所有乌克兰国家财产收归国有。

Olga Razumovskaya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08:58

andar 发表于 2014-3-17 2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页
[*]中国
[*]全球


      不管美国怎么应对监听问题,对手国家可是真得动起来了,例如,为对付“五只鹰”,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在行动!可以肯定,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巴西等国家肯定要进行数据通讯领域的彻底改革与改造!又一个结果是肯定的:

      各国国内的电子通讯网络设备制造商与软件供应商要火起来了,美国电子通讯网络设备制造商与软件供应商将成为大输家!美国人估计,仅数据存储一项,美国就将损失1800亿美元,我想,大的损失还在后面哪!

      经过一轮长期调整后,多数国际电子通讯网络设备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将沦为国内供应商。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09:00

斯诺登注定要成为永载史册的人;TOUXIAO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09:00

向斯诺登致敬;TOUXIAO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2

【核心价值】教程

                           美国为何如此强大?!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3

http://mmbiz.qpic.cn/mmbiz/RQicp9aUszLmjKXPINet1YmZctfktSZ8QiaAyeUCHdVZafyPTkAedfH9iaLbibXtjn33vtJohawyaY2xvp1e4eBYWw/0【美国人的公民意识】我热爱我的国家,但警惕我的政府!(I love mycountry,but I fear mygovernment)人权比主权更重要;自由比爱国更实际;法律比总统更可靠;民生比政治更符合需求;教育能让人看到希望。公民挑剔政府和批评其政策,便是爱国。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4

http://mmbiz.qpic.cn/mmbiz/RQicp9aUszLmjKXPINet1YmZctfktSZ8Q9ibIHujgNu7vOzMKpegOS4DSgsBvTasU2tqwQibz6RtFIQslTwjiaCicbQ/0【法制国家】在美国,新移民都要考公民常识,其中一个问题是:“美国是法制国家,这是什么意思?”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回答都是:“公民必须守法”。但美国给出的标准答案却是:“政府必须守法”。美国之所以是法制国家,就是因为它要求每个公民行使监督政府的权利,来确保政府权力受到约束!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5

【言论自由】在美国,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自由办报或其他媒体,唯独政府不可以。美国宪法不允许。这是为什么?美国允许各种奇谈怪论,允许各种看似荒诞的思想横行,容忍各种反对的声音,但美国不允许权力控制舆论,不允许权力主导思想,不允许少数人左右整个社会的思想。我想,这就是美国成功繁荣的基本原因。美国的言论自由保障一切普通百姓,但却不保障公众人物。你可以骂总统是任何东西,但是辱骂普通人,并对其造成了实际危害,就会被严惩。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6

【FA制国家】在美国,新移民都要考公民常识,其中一个问题是:“美国是FA制国家,这是什么意思?”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回答都是:“公民必须守法”。但美国给出的标准答案却是:“政府必须守法”。美国之所以是FA制国家,就是因为它要求每个公民行使监督政府的权利,来确保政府权力受到约束!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6

http://mmbiz.qpic.cn/mmbiz/RQicp9aUszLmjKXPINet1YmZctfktSZ8Q3Ww9G7cG37wgB1ibibvORHTsB6xR24Tc3TptB9DEFAP8SAK0aJEn0UQQ/0【美国孩子第一课学什么】胡适就读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时,适逢小学新生开学上第一课。他跑去偷听。整堂课的内容是小学生们跟着老师反复背诵着誓词:“我保证使用我的批评才能,我保证发展我的独立思想,我保证接受教育,从而使自己能够自作判断。”这段誓词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为美国学生亲自撰写的。 http://mmbiz.qpic.cn/mmbiz/RQicp9aUszLmjKXPINet1YmZctfktSZ8QLDS49rKxZiaKxgOYSaplXIiaco1vLFvlRIllOAgyEdu54rChlle5ptVg/0【力量】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7

【美国孩子第一课学什么】胡适就读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时,适逢小学新生开学上第一课。他跑去偷听。整堂课的内容是小学生们跟着老师反复背诵着誓词:“我保证使用我的批评才能,我保证发展我的独立思想,我保证接受教育,从而使自己能够自作判断。”这段誓词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为美国学生亲自撰写的。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8

【力量】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8

【公共财产】美国的房子不仅是永久产权,而且房子的上空,屋子下面800米以内的地也是属于房主的。只有高于一定的高度之后,天空才是国家的,如果在底下800米以内发现了石油或者其他矿产,这些资源都归房主所有。

andar 发表于 2014-3-18 11:29

【温暖】美国某地某年下大雪,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到校。有家长反对。学校说这是为了那些贫困无暖气的孩子,他们到了学校至少有暖气、有热汤。家长说,那就让那些孩子去学校好了,为什么要全体都去?学校说: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查看完整版本: 边走边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