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有雾 发表于 2008-9-1 19:09

谢谢你

:*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1 22:29

原帖由 前方有雾 于 2008-9-1 19:0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2*: :*22*: :*22*:
:*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1 22:30

1.目标公司心理价值高估与出货套现
所谓目标股的价值高估,就是投资者心理预期的股票价值大大超过其实际内在价值的评价状态。上市公司的价值形态在股市实战中的价值评价与市场的背景有关,在牛市行情中,由于主力行为创造热门股良好的炒作气氛和股价上升氛围,上市公司的价值容易被高估,常出现股价与业绩的背离。上市公司在市场行情中的对目标股价值高估,就是投资公众在行情中受到过热的股市环境的引诱,受当时出现的市场气氛的影响,会产生心理错觉而追逐高价位的市场热点,从而引致上市公司价格同价值背离。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上市公司公布报表,市场过高的心理预期就会破灭,容易出现股价暴跌,一般也应出货套现。
在什么条件下,上市公司的价值会被高估呢?一般而言,在牛市中,在行情中,在入市各方的努力下,热门股容易被神化,市场心态容易比较乐观,较高的心理预期就会出现,而较高的股价容易获得市场心理认同,因此价值容易被高估。特别是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热门股在短期内会为主力行为所追捧,在短期内造成价值高估,风险凝聚。另外,在不成熟股市中,入市各方常常炒作不具备持有价值的垃圾股,也是如此。:*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1 22:31

2.价值低估与逢低吸纳
在股市操作中,投资者对目标股的价值低估一般分为三种状态:一是投资者经历了长期熊市之后对牛市的规律认识不足,主要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经过较长熊市阶段之后,会不容易调整自己的心态,眼光一般会比较短;二是熊市中股价波动的误判;三是持有价值的心理评价在熊市中一般会比较低。
上市公司的价值低估主要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在熊市的股价普遍低估,原因在于低迷的市场人气打击投资者才持股耐心,使其入市兴趣大为降低,动摇其做多信心,使抛筹持币成为市场的行为特征;二是牛市中的个别股价被低估,主要是上市公司的价值没有被发现;三是股票的阶段性价值被低估。如低价大盘股普遍上台阶之后,某些没上涨的股票,通过比价效应而出现个股的价值被低估。四是某些目标公司因大规模技改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是引致业绩提升的重要原因,但是市场由于认识不足,或者对该行业变化引致股价的变化认识的局限性,也会引致价值低估。例如,投资者在研究华光科技的有关资料,容易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该股的持有价值。原因在其彩电电子出版系统技术改造项目被称之为“其功能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有较大提高,与国际标准接轨,适应新闻出版界的发展需求,保持华光在汉字处理、电子排版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就可以看出该公司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再看其利润预测,利润可以大幅度提升的大项目,通信产业基地项目,投资4800万元,一年又两个月可以收回投资,即为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投资。所以,像这样的上市公司需要引起投资者的注意。:*22*: :*22*: :*22*:

斗米 发表于 2008-9-1 22:49

留个记号,回头慢慢看
最近看了一些东西,彻底颠覆TA观念,晕掉了
下回也开个贴,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吧:*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1 23:14

原帖由 斗米 于 2008-9-1 22:4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留个记号,回头慢慢看
最近看了一些东西,彻底颠覆TA观念,晕掉了
下回也开个贴,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吧:*22*:
:*19*: :*19*: :*19*: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2 22:44

3.价值再发现
价值再发现是在行情中,随着时间、空间和股市环境的变化,引致投资者对股市目标股在上涨过程中对新的持有价值认识或评价发生变化。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要弄清楚上市公司的价值再发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首先要弄清楚股市实战中所谓的价值。实际上是指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持有的问题,原因在于买入会涨的市场状态或股票,会满足投资者的获利需要。而目标公司的价值再发现说白了就是不同的投资群体发现上市公司不断地具有新的持有价值问题。例如,四川长虹7元之8元抄底的投资者,在12-13元左右认为风险较大,来了个果断出货的动作。这就说明部分投资者的心理认同不够。而另一批投资者在12-14元放巨量时杀入,而说明另一部分投资者取得了心理认同。后来发现12元至14元的四川长虹实际上是进货点,而非市场人士所预测12元-14元风险以大,不是良好的进货点。这种现象主要是目标股在行情中随着投资大众投资热情的高涨和主力的有效运作,使投资大众对目标股持有价格产生的不断深化的心理感知过程。例如,四川长虹每股收益为2.97元时,最高股价是19元,市场对绩优股的认识处于较为淡漠的阶段;次年每股收益高达2.16元,而最高价也仅为19元,在当时的市场主力运作下,会产生对绩优股、成长股的初步认识;再次年每股收益2.02元,后来最高价达到65元,在说明年度市场的绩优及高成长股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理念。换句话来说,价值发现通俗地讲,就是随着行情的发展和演变,投资者会发现过去认为不能持有的股价,逐步变成 的可以持有的认同心理评价过程,并逐步取得投资者的心理认同。
上市公司的价值再发现是出现在行情中,同时只有具备市场表现和获利机会的才说具有价值再发现。例如,《上海证券报》题为《重新认识低价二线股》的文章,这里所说的“重新认识”,就是目标股价值再发现的问题。
同时,上市公司的价值再发现具有如下条件:一是在行情中才能谈得上具有持有价值,并且在牛市操作中尤为如此;二是在行情中不断地提升持有价值,并逐步地为市场各方所认同。:*22*: :*22*: :*22*:

金色月光下 发表于 2008-9-3 00:27

既怕踏空,又怕套牢是投资者入市后基本的心理表现。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3 22:53

●尽管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升未表现,而股价波动却表现出来,这是入市者数年经验心理延续的结果。
一、股价调整与业绩波动
(一)在牛市中投资者对股价的心理预期
在股市中股票的价格定位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业绩预期又是其中最重要的。预期业绩提升,则可能意味着上市公司的持有价值会越大。同样的道理是,业绩提升越大或预期越大,则股价的提升也会越大。例如,某年新大洲经营业绩比上年提升200%,每股收益达到0.92元,这一信息在大牛市中大大强化了入市者乐观的心理预期,在市场主力的大手笔推动下,场外跟风盘的追涨心态在加强,成长与绩优的心态被放大,引致该股股价大幅上推。投资者在业绩和成长性理念的推动下,年报发布后该股30元价位也得到市场认同,股价从30元上涨至38元,该股除权后的股价为17元,又填权至27元,使其成为涨10倍的股票。又如,深科技因新产品开发,会引致投资者对该公司业绩提升提升的乐观预期,这一状态有容易为市场所注意,所认同。在主力行为的心理诱导下,部分市场跟风盘在“绩优、高成长|舆论的引导下,不断地持续地形成追涨动作,也使该股价值上涨10倍。主要的内容是牛市中的潜力股股价走势更为适合主力行为运作。
投资者在行情中的操作策略,是充分地利用各种股市信息的作用。来为自己实战的利益竞争服务。特别是有些股市信息充分地为主力行为所利用。例如,央行推出减息举措,成为市场各方所认同的中长线利好,从而引发了大行情。深市上涨了383%,沪市股市上涨了146%。这样的大幅上推行情,几乎超过了所有投资者的心理准备,使投资者中多数都经常处于心理错觉状态,逃顶的心态逐步破灭,捂筹的心态渐占优势,而市场所有的心理会失去控制,产生极度乐观的投资情绪。并不是由于减息之后上市公司的经验业绩大幅提升,而是由于市场主力巧妙地利用了市场各方对大牛市的心理认同。同时,在不成熟的投资心态下,中国股市出现了一系列独特的现象,投资者“炒垃圾、借题材”的心理状态就会被强化。四川峨铁经营业绩并未受到减息的影响。原因在于其贷款的90%以上是老贷款,在实行新贷款、新利率;老贷款,老利率的形式下,业绩未提升,而股价却大幅上扬。这就是说,尽管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升未表现,而股价波动却表现出来,这种心态的出现,是入市者数年经验心理的延续。又如,化纤行业由于行业性衰退而引致业绩滑坡。市场上的南京化纤等化纤股票,在大行情中尽显熊态。:*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5 20:01

(二)在熊市中投资者对股价的心理预期
熊市中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股票的价值被低估。例如,在熊市中,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受到打击。持股信心被瓦解,所以抛股套现成为市场的主力理念,如沪市第一绩优股四川长虹的持有价值不为市场所认同时,在大势滑落的过程中,该股股价逐步走低,跌为8元时,以每股收益2.97元计,市盈率仅为几倍。又如765—512点的滑落行情中,绩优股湖北兴化上市之后,在低迷市价的打击下,投资者的持股心态被破坏,看淡心理主导市场,悲观气氛迷漫市场,结果这样的绩优股也未能幸免,该股的股价跌为9.80元,市盈率连10倍都不到。
1.股价低估
投资者应当注意的是,熊市无所谓投资价值。原因在于熊市中绝大多数股票不具有持有价值。因为持有股票之后,套牢的概率会大于获利的概率。而我们前已述及,在股市实战中的投资价值,说白了就是指一种持有价值的意思。
一旦熊市来临,大量股票的投资风险在增大。因此,屡套屡买,屡买屡套的情况会经常出现。熊市一旦来临,所以的股票都顶不住。而在牛市里超涨的绩优股,则往往容易成为高风险股票。从投资者的实战心理上,一般会产生两种错觉:一是在熊市里买不到的高价绩优股。例如,有位投资者用30元买陆家嘴,买不到;后来大盘下挫,该投资者又以30元买入陆家嘴3万股,原因在于其看到某些媒体上所说的,“陆家嘴是浦东的龙头老大股,前景无量”。投资者在买入“前景无量”|之后,就深套!(作者未写第二种错觉):*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5 20:02

2.股价盘弱与业绩相关
熊市里一个重要的标志是随着大盘不断滑落,市场人气受到打击,套牢或亏损的经验会使投资者逐步取得看淡的心理认同,而入市者的持股信心受到打击,因而股价会逐级盘低。市场人气散淡,而且时间极长。主力通过时间来使投资者的心态变坏,使幻想反弹者的念头逐渐被消灭,使其进入割肉或巨亏的状态。如一汽金杯股价从上市之后就一路盘弱,从13元一路下跌至1.50元,成为跌10倍的股票。
(1)绩优股抗跌
经验暗示,绩优股在调整行情中,一般都会有良好的抗跌表现。原因在于绩优股在市场中给投资者以质地良好的印象,容易维持市场的持股信心,因而表现一般比较好,沽盘较少。另一方面,在调整中,一部分市场主力和个人,在股市操作中,一般会乘跌势逢低吸纳绩优股和高成长股,以期在牛市操作中获利。正由于市场中有这种投资心态的存在,一般会出现在股指回调使绩优股抗跌,也就是跌势重质的基本事实。例如大盘从1258点调整到900点时,四川长虹仅稍做调整之后,表现极为抗跌,在市场传播绩优、高成长的氛围中,即带动大盘上攻。而且10送6股配3的基础上,创出了历史新高65元以上。
(2)绩劣股超跌
绩优股因行业衰退性因素、或政策因素、或经营性因素而演变为绩劣股时,在行情的回调过程中,投资者对其的看淡心理就会表现出来。跌势时间久了,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就会比较重,进而动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因此绩劣股一般会大幅下跌。如南京化纤在某年发行公告预测每股收益0.38元,普通投资者把该股当作绩优股来看待,因此6-7元的价位是明显偏低的,因而在大盘上涨过程中,会有不少逢低买盘逐步推入。而该股的中期报告中的每股收益仅0.008元,大大出乎投资者的意料,使持股的投资信心发生动摇,结果该公司的股价大幅下降至4.15元,成为该年次新股最“廉价的垃圾股”。当然,在牛市中回调时,绩劣股或者业绩滑坡股会超跌,主要是由于绩劣股容易为市场大众投资者产生看淡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投资心态不稳,降低入市者的持股信心。特别是熊市中,牛市中原先的高价绩优股一旦出现业绩滑坡,则会给投资者产生更大的持续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出现积累,常出现令投资者看不懂的跌幅。例如,沪市的金杯,从14元下跌至1.50元,重要的原因是由金杯经营不善,使该股成为绩劣股。又如,10多年前,美国阿泰利电脑公司因业绩滑坡动摇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股价从20元多美元一直下跌至 1美元,同样都是经营业绩大幅滑落所引起的。 :*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7 10:41

二、产业启动与波段行情
(一)产业启动心态
投资者的产业启动心态,是入市者对产业启动引致股市波动规律所表现出来识别、判断及把握的心理状态。而所谓投资者的产业启动心态,就是希望把握市场经济经过发展、高涨、衰退、萧条等各个阶段的波动过程对产业、行业或上市公司经营前景的影响,以便能感知或思考这些因素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进而把握股市波动的机会来避险获利的一种心理。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投资者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心态。在牛市与熊市状态下,都会产生不同的市场心态,与市场态势相一致的市场表现,一般而言,一个行业出现衰退现象之后,会引致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的滑坡,会给投资者产生心理压力,降低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引发大量抛盘,引致股价滑落。对即将出现一个行业复苏的问题,投资者容易产生乐观的心理预期,逐步恢复投资信心。而经济周期的波动中,投资者一般会产生试图预知现有哪些行业率先启动,哪些产业随后启动才基本心态。
(二)波段行情心态
投资者的波段行情心态,主要是反映出市场的抄底心态与逃顶的心态。在市场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投资者老是用尽一切办法从心底里来预测、判断顶在哪儿,底在哪儿。央行宣布减息措施,在波底引发金融股深发展、新宏信、沪市鞍山信托、爱建股份等放量上攻,容易引发投资者的追涨、抄底心态。这是市场预期减息之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降低。因而预期可能引致其经营提升,从而引致市场追捧而导致股价上扬。
有些上市公司其项目回收极快。投资者要注意学会比较利润总额和税后利润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而实际的资料却多数给我们提供的是利润总额。如华光募集资金2.67亿元,项目投资3.02亿元,项目平均回收期为1.99年,实现利润2.09亿元。那么怎样来判定其净利润呢?该公司的利润总额某年为7736万元,税后利润为6576万元。也就是说,其利润增长率为171%。显而易见,投资者经过一番分析和价值判断,就会认定该股为高成长股。在波底容易引发市场投资者的抄底心态。根据利润总额和税后利润相差15%的实际,投资者不难从心理上推算出该公司其税后利润为1.77亿元,对照其发行新股之后总股本1.70亿股,可以提升每股收益率1.27元。结合1997年每股收益0.47元,可以认为华光高科两年后,单股收益将达1.71元左右。当然,投资高手会明白,这样一个思考,是在市场不变、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判断的。在市场的实际操作中,就必须学会将这样一个心理估价和该公司面临市场价格和市场容量变化的事实结合起来,才算有了一个正确的估计。
虽然如此,投资者一般应学会把握自己的心态。对像华光这样一只富有价值内含的股票,要注意在市场的不同波段的实际情况,如连续涨势之后,市场竞争力减弱。产品价格下降等情况下,容易使市场大众投资者产生顶的预期和逃顶的心态。:*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7 10:45

三、投资者对股市的投资心态
在股市操作中,投资者常说的有四种入市心态:一种是“手中无股,胸中有股”;第二种是“手中有股,胸中无股”;第三种是“手中有股,胸中捂股”;第四种是“手中有股,胸中换股”。
(一)手中无股,胸中有股
这种投资策略,指的是投资者在熊市中的操作体验。熊市的巨大杀伤力,可以使大多数投资者产生恐惧。俗话说“刀枪入库,注意选股”,说的就是这种投资心态。在765点至512点的下跌行情中,出现了云南恒丰集团举牌兴业房产的事件,出现了跌势中的投资机会。有的投资者经过研究,发觉该股的股本结构十分有趣,没有国家股,仅用社会公众股和法人股,总股本为6400万股,分红除权后扩大至7680万股,公众股股本为5944万股,法人股股本为1736万股,两者比例为74:26.这种独特的股本结构再加上行业特点与上海经济大背景,很容易被某些实力的机构或金融集团看中,成为收购的目标。
(二)手中有股,胸中无股
这句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策略之语,就是投资者受熊市影响所产生,其实质就是惊弓之鸟或称“两毛钱主义”。这种策略适应于熊市末期或牛市交替期。在大牛市如提倡这种机会,则要错过投资机会。
(三)手中有股,胸中捂股
这是牛市中投资者基本在投资策略。一句话说明在牛市中以持股做多为主;另一句话的意思是在牛市中一个重要的操作方法。就是捂股,捂潜力股。
(四)手中有股,胸中换股
这也是与牛市有关的一种操作策略。就是在行情中,以持股为主的操作手法,来实现自己的获利意图的。:*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7 10:50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查,和对与各种侦查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7 10:57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为这种全局性 东西,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相,就不会懂得。:*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7 11:23

●一个固执己见坚持“捡便宜”心态的投资者,会遭受较大的亏损,错失良机也同样会给投资者产生较多的心理压力。
一、对上市公司风险因素的心理预期
所谓上市股市风险,是上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业绩滑坡或者出现亏损等情况,进而引致二级市场股价大幅滑落的状态。从国外成熟股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上市公司风险实际上是市场投资人最大的风险。例如,1996年中期报告出台之后,中川国际每股收益亏损0.70元,报表出台之后,绩优股的心理定势和亏损股的现实,超过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二级市场的股价当日下跌50%以上。再如,在1997年的沪市行情中,上海石化经营业绩从上年的每股收益0.32元下降为0.16元,下降50%。在当时沪市大盘从870点上攻至1500点时,上海石化几乎处于不涨的状态,报表出来之后,该股并不下跌,以至于不少市场人士认定该股风险不大,在后来的调整行情中,投资者对石化的持股心态发生动摇,悲观情绪占上风,抛盘汹涌,接盘不足,一路杀跌。从美国股市来看,美国股市历史上的绩优股阿泰利电脑股市,一度因经营不善,令投资者的看淡心理加重,抛盘不断,股价也从20美元下跌至1美元。:*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7 11:50

上述三个例子,我们说明了三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由于经营经常失误造成了亏损,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原因,普通投资者一般不容易感知到这些变化,造成对风险估计不足,一旦信息公布,就会超过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上市公司由于行业性衰退而造成了业绩滑坡,这类风险对有远见或对股市规律认知较好的预知,而普通投资者或对股市规律认识不足者,则不易预知:三是绩优股业绩一旦出现滑坡,实际上是投资者市场最大的投资风险,这对于牛市的入市者,并经过较长时间交易产生牛市思维的投资者风险更大。
不注意心态调整就是风险。众所周知,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在中国股市不成熟的阶段。初期所有的上市股票只有几十家,所以整个市场会处于一种齐涨共跌的过程,所以买进任何一只股票都会上涨,股市风险主要是指数风险。但是到了一定的股市发展阶段,投资者就会发现市场不再是那种买了指数可以获利的年代了。投资者只有注意顺应市场调整持股心态和操作理念,才能把握市场机会。例如市场中能够获大利的只有少数绩优股及高成长股票。投资者只有买入业绩提升股和成长性良好的股票才可以获大利,四川长虹从年初的20元上涨至62元。面对这种变化,投资高手如果将买点位心态调整至绩优心态及成长心态,则可以获大利。相反,一些经营业绩滑坡的上市公司,在上攻行情中股价会不涨反跌。一个固执己见坚持“捡便宜”心态的投资者,则会遭受较大的亏损。如上海石化、仪征化纤等股票。在900点股价是6.5元、5.5元,当大盘上攻1500点时,其股价仍是如此。错失良机也同样会给投资者产生较多的心理压力,在行情的高位会“大彻大悟”。例如,某年,上海石化在900点时为每股6.50元,同年7月8日,其股价也仅为4元。
主力的成功的心理诱导需要照顾跟风盘的意愿,会引致市场风险。在牛市中经过主力行为的有效运作,常会造成股票交投活跃,其价格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容易造成投资人乐观的不切实际的心理预期,引发盲目追涨,引致股价和价值的背离,出现股价和业绩的背离,这一点,在新兴的股票市场中,特别是在牛市行情的末期,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上市公司风险就会逐步的凝聚起来。:*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9-7 20:27

二、经营风险的心理预期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预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主要是对上市公司原材料供应和价格的预期
投资者入市之后,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通过正确的估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变化,以预期目标股的持有价值的变化,进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持股心态,以实现避险获利之目的。而入市者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研判以便把握其经营业绩的变化。在市场中容易成为赢家(业绩提升)的上市公司主要原因是低成本和相对较有市场的产品。而成本里面最主要的是原材料。例如,渤海化工生产产品的主要原料是食盐,约占总成本的36%。有经验的的投资者先人一步地从市场上获知盐涨价了,就会产生对渤海化工利淡的心理预期;相反,先人一步地获取食盐降价的信息之后,就会对该股产生利好的心理预期。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就会引起投资者研究渤海化工的兴趣、动机,从而产生加磅或减磅的需要。又如,轮胎板块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橡胶、尼龙帘布、碳黑和钢丝等。其中橡胶和尼龙帘布是重要的原材料,约占贵州轮胎总成本的55%和22%。其供应及价格波动对生产影响很大,一个高素质的投资者往往会从这些方面来注意、判断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变化的。一般而言,当投资者预期到某上市公司主要的原材料涨价,则会预期这些会引致目标公司经营业绩下降,引致股价滑落而产生风险,因此会产生抛出股票的动机;相反,当投资者预期上市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则可能会预期引致其经营成本下降,引致经营业绩提升,引致股价提升,则会产生加磅的动机。:*22*: :*22*: :*22*:

自由的眼泪 发表于 2008-9-7 20:54

自由的眼泪 发表于 2008-9-7 20:58

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学习《股市实战心理》-张世国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