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10-3 10:18
三、股市实战意志与投资者认知、情绪的关系
为实现入市者在股市实战的利益竞争中的基本目的,获利之意志与避险之意志与投资者对股市规律的正确的感知、判断能力及入市者的情绪都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股市实战意志与感知的关系
1.感知推动避险获利的意志
2.股市是人类利用的竞技场。在这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赢家,是很不容易的。原因在于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操作,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是一个少数投资者获利,大多数投资者赔钱的基本过程。轻轻松松不能成为大赢家,而随大流、无主见、盲目跟风当然也不能成为大赢家。所以唯有加倍努力,在对股市规律的认识上有了独到的客观的理解、判断,才能获大利。而投资者的这种努力过程,同时也与投资者的感知能力有密切关系。如人人都希望在股市中先人一步,实际上是多数投资者后知后觉。也就是说,在股市操作中入市者强有力的感知能力是不容易获得的,需要加倍的努力才行。当然,一个投资者努力强化主见的正确的感知能力,需要经得起时间、空间和盘面诱惑的考验。持续地保持正确的知觉能力和冷静的头脑,这个持续下去的动作,就是必须建立在自觉的、有目的的、经过努力来完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是在实战意志的支持下来达到目的的。
一般而言,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感知能力越强,则会强化其对盘势正确的感知能力,从而增强其避险获利的意志。
2.意志支持感知
一个立志在股市中要成为赢家的投资者,会克服一切困难,去认识股市的规律。例如,投资者会经受住套牢与亏损的多重考验,努力把握股市机会,实现避险获利之目的。又如,投资者可以克服盘势、信息、机会等方面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在做多时防止盲目的冲动;在做空时要保持理性的清醒,做到手中无筹码,心中有筹码。例如,主力大力拉动高价绩优股,营造浓烈绩优股和高成长股市场氛围,使深发展这只流通盘达到7亿股以上的股票连拉涨停板,上攻49元,日成交量20亿元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若抵抗不住深发展强烈升势所带来的诱惑,抛掉前期不涨的基金,在48元以上追深发展,则会出现一抛就涨,一追就套的基本事实。这些情况就需要投资者自我约束、自我心理控制,方可实现以静制动,在低位买入低价潜力股,应付主力的故意冷却、不炒等。这都需要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心理控制,才能克服自己看到周围的投资者被主力破坏了正确的感知能力的事实。而要达到这些目的,投资者只有在实战意志的推动下,才能达到目的。同时,也只有具备或培养坚强的股市实战意志的投资者,才能进一步支持自己独立的感知,特别是对盘势、对目标股正确的感知,进而产生积极的行动能力。 :*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10-3 17:29
(二)股市实战意志与投资情绪的关系
1.投资情绪是实战意志的动力
情绪良好的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会受到良好的投资情绪体验影响,一般对后市的估计会比较客观,从而对股市实战中的各种信息的感知会比较快,反应会比较敏捷,判断会比较客观,因而应变也会比较得当,从而会强化自己在股市实战中的避险获利能力。例如,在牛市中赚钱的少数投资者,会老赚钱,老是能善于调整自己的投资心态,老是抓住市场的获利机会。同样的道理就是投资者在股市在老输钱,老是感知、判断比市场晚一步,心态老是调整不好,老是错过操作机会等等。一个情绪不良的投资者,会使自己在利益竞争的过程中,老是产生错误的心理预期,产生错觉,因此会形成不利与意志力巩固的情况。例如,在1989年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经过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的地毯式轰炸后,给伊军创设一种“盟军战无不胜”的心理环境,使伊军的失败情绪逐步增长,进而对局势的演变产生较为悲观的心理预期。因而摧毁了其战争意志。股市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主力行为利用其在股市实战中的优势和主动,常常会通过创设一定的多头市场氛围或空头市场氛围,进而感染其实战情绪。其结果可以影响投资者参与股市实战的意志,进而在多头行情中,会逐级上推股价;在空头市场中来大幅做空,以增加其实战的有利条件。
2.意志控制情绪
一个意志坚强的投资者,可以通过适应股市操作的环境,来控制自己在实战中的情绪,并通过控制自己的心态,在实战中保持主动地位。例如,在行情极度火爆的时候,在意志的驱使下,约束自己的投资行为,不使自己在高位追涨吃套;在行情极度低迷的时候,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控制自己的投资情绪,来稳定自己,不在底部杀跌。
因此,对投资情绪的心理控制,经过实战锻炼之后,可以培养投资者的实战意志,逐步步入赢家的行列。
(三)投资者应注意的事项
1.股市实战意志的实现是投资者有目的的利益竞争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的心理过程;
2.股市实战的意志可以分为避险意志和获利意志;
3.股市实战的意志是通过心理控制的形式来达到目的的;
4.股市实战的意志反映投资者自觉利益竞争的目的;
5.股市实战意志与投资者对盘势及目标股的感知能力有关。
投资者入市之后,必须注意如下方面:
1.必须注意到入市后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实战的效果;
2.股市实战中投资者的情绪状态主要是分为悲观和乐观;
3.一般而言,获利避险引致乐观;套牢亏损引致悲观;
4.平常心是保持投资者良好情绪状态的重要方法;
5.良好的投资情绪会强化投资者对股市规律的认识能力;
6.不良的投资情绪会降低投资者对股市规律的认识能力;
7.把握投资情绪有助于避险获利;
8.避险获利必须善于控制投资情绪;
9.培养意志可以控制投资情绪状态。:*22*: :*22*: :*22*: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3 19:46
:*22*: 又看到新帖了:*19*:
cis8076
发表于 2008-10-3 20:16
学习。。。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3 21:08
随缘自在--随处给人欢喜,随时给人信心;随手给人服务,随缘给人方便。:*19*: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10-3 21:58
七 股市心理战●攻心与治心贯穿于股市实战利益竞争的全过程,主力与跟风盘的心里竞争始终存在。
在股市实战的利益竞争中,主力与跟风盘的心态竞争是重要的方面。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力对跟风盘施展心理诱导。引诱其在低位抛出底部筹码。引诱其在高位追涨接棒换套;二是跟风盘对自己进行有效心理控制,一方面通过周密研究股市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消息面,来把握主力动向和行为,以便能适时坐轿获利;另一方面是通过有效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免主力的心理诱导而造成心理错觉,进而引致错误的操作。例如,当投资者买入某只股票之后,就是不涨。当他看到别的股票在上涨,自己的股票或小涨小回或不涨反跌,自己错过投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先是懊恼,接着就是不快。心态不好者在买入套牢之后,就会产生杀跌心理,抛出潜力股,去追别的股票。当自己抛出股票后,被抛的股票就马上涨起来。而自己追入的股票,却有时不涨反跌。结果出现了所谓的赔了本钱错过了机会之说。这说明股市实战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心理竞争。根据经验和历史,在股市实战中,攻心与治心贯穿于股市实战利益竞争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在股市实战的利益竞争中,对跟风盘进行心理诱导,使其对盘势或目标股的走势产生误判。而主力的心理诱导动作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诱导心理,目的是引诱跟风盘高位追涨接棒;另一种是诱空心理,目的是引诱跟风盘在低位杀跌,以便能在低位拿到大量的廉价筹码。主力行为通过心理诱导,来破坏跟风盘对盘势正确的感知能力,进而破坏其对盘势适时的行动能力。所谓治心是说入市各方努力学会约束自己的投资行为,在追涨时防止过量和冲动;在低吸时要注意条件和节奏;在出脱时要培养果断和决心。:*22*: :*22*: :*22*: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4 02:09
:*19*: :)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4 09:02
等待新帖:*19*: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4 09:09
全方位客观分析各路参与者的好文章竟然很少有人看了。:*27*:
我看我顶:*22*: :*19*: vv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4 09:19
:*22*: 接着顶:*22*: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4 09:20
:*22*: 继续顶:*22*: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4 09:22
楼主你也添砖呀:*19*: 加瓦呀:*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10-4 09:33
一、主力行为的攻心与夺气
股市实战的利益竞争是入市各方利用一切条件而进行的力量竞争。在这场利益竞争中,主力以攻心战为重要的操作方式。所谓主力攻心战,是主力通过使用一系列有利于自己、不利于对手的战术手法。来改变对手跟风盘心态,以增强其获利条件的战略及战术。一般而言,主力攻心战是通过示形、造势、反复使用某种操盘手法或变换使用某种战术手法等,来破坏跟风盘对盘势正确的感知能力,使其对面临的机会或套牢或保卫胜利果实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使其操作心态不稳,在投资心理失去控制的情况下,或者在黑马奔腾时高位追涨吃套,或者在盘势下跌过程中,投资者正确的感知能力被破坏,进而使其投资心态受到影响,进而抄底换套,在行情即将开始时交出了底部筹码。
(一)主力攻心战
根据股市实战的经验与历史,我们发现主力对跟风盘展施以心理诱导为核心的攻心战术。来为自己在股市实战的利益竞争中争取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在股市实战中主力对跟风盘展施心理战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在行情上攻时,主力通过诱多心理来进行操作,希望跟风盘的心理状态失去控制,产生对盘势判定的错觉,在高位追涨接棒;在行情下挫时,通过板块轮跌、指标股大手笔沽压等手法来进行诱空操作,希望跟风盘对盘势的估计形成误判,使其心理失去控制,因而在低位杀跌,交出廉价筹码。
2.主力在盘中充分利用了其在盘中的优势和主动,通过制造跟风盘的心理定势如箱体定势、指标定势、指标股定势等,使跟风盘对目标股和盘势生产错觉,并适应这些定势,产生操作习惯。:*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10-4 15:45
(1)箱体定势
是主力行为在一定的时空条件和背景条件下,对大盘或个股制造的一种近似大体一致的操作行为。如某年的大盘箱体定势为600-800点,接近600点时买进,接近800点时卖出。这一箱体定势在当年610-720点维持了三个月,造成了投资者逃顶(近8010点)、抄底(近600点)的心理定势。主要是主力在实战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扩容相对平缓的基本面环境,营造了对低价大盘股运作的市场氛围,以低价大盘股适合市场大资金运作,投资小,见效快,终于获得市场对低价大盘股的认同,因此,比较好地实现了实战的基本目的。这一箱体定势在当年765—512行情中被打破,原因在于主力通过渲染扩容压力加大、清理国债回购债务链、大量的国债要发行等所谓的利空,来瓦解市场多头思维。在这样的态势中,底600点不存在,被打破。到了次年7月顶被打破,在该年度的800点卖出也是一种错误;到了第三年则在870点卖出,则意味着卖出了底部筹码。对个股而言,如华北制药,曾在3元—4元之间形成了一个箱体。接近3元买进,接近4元卖出,则是较为正确的操作手法。到了次年,市场气氛、市场环境变了,投资者卖出了4元以下的筹码,则意味着卖出了底部筹码,而到了第三年,4元以下的筹码已经成了历史。
(2)图表定势
股市的投资者中有许多人是看图操作的。图表持续多头排列显示增量资金入市;同样的道理,图表持续空头排列显示有资金抽离。这些现象其实就是投资者产生心理定势的重要内容。比如说。对于上攻中的回档,当股指有效击穿上升趋势线,就会产生行情可能结束的心理定势;同样的情况是,在下降 过程中,当股指有效突破重要的技术阻力位时,会产生行情有可能开始的投资心理定势。:*22*: :*22*: :*22*:
allentin
发表于 2008-10-4 16:15
推荐一本不错的电子书,金融类的。
常生内部炒股电子版免费下载http://www.cszq.net/cszq.exe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4 17:12
又来顶了:*19*: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10-4 21:17
(3)指标定势
有些市场的技术派人士是以设定各种技术指标来作为自己的操作依据的。如KD、RSI指标20以下,会给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产生刺激,使其产生底的预期,并暗示他进货;KD、RSI指标80以上,给投资者的投资情绪产生错觉,使其产生顶的预感和暗示出货的信息。这些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适用的,同时也容易给投资者产生重要的心理定势。另外,有些投资者还会采用威廉指标、MACD指标等,来指导自己操作,也是属于指标定势的范畴。:*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10-4 21:17
(4)指标股定势
由于在行情中,指标股反映市场人气,成为大众投资者入市操作的重要参照系。比如说,由于入市各方刻意创设浦东股具有持有价值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浦东股的涨势为市场认同,这些股票成为大众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焦点,因此成为指标股。518行情中的西藏明珠、中山火炬等股票,市场形成了强烈的新股氛围,这些股票成了市场的指标股。深市的深发展被市场营造金融股价值发现氛围,琼民源业绩提升被市场各方营造高成长股市场氛围,深宝安等被市场各方营造为深市地产股投资价值凸显,因而成为指标股;沪市借四川长虹良好的市场表现营造绩优、高成长股的市场氛围;借上海石化的放量上攻来营造国家支柱产业股启动的市场氛围;借陆家嘴等的上扬行情来营造“东方曼哈顿”的市场氛围,成为重要的人气指标股。在某年深市的指标股为深发展和新大洲,而沪市则为四川长虹、青岛海尔等。正由于上述原因,有些投资者在操作中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投资心理:那就是认定指标股没有破位,行情仍将继续。同时,也认定指标股没有启动,难以产生大行情。这些情况,就会市场的指标股定势。
:*22*: :*22*: :*22*:
wwww0mmmm
发表于 2008-10-4 22:32
:*19*: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10-5 10:16
3.主力利用基本面、消息面、资金面和技术面的一系列变化,在揣测大众投资者投资的心理状态(主要是能力状况、承受能力状况、适应市场状况、实战心态的成熟等方面),在反大众的心理基础上,通过制造定势和打破定势操作,给跟风盘造成一系列心理错觉,从而为自己争取了有利的利益竞争条件;例如,沪市初期,主力利用减息全面出货,继而重资进入石化、陆家嘴等股票。又如,对西方国家来说,一年数次减息并未引致股市上涨的例子也有的是。原因在于这些变化在短期内要和主力行为保持一致。又如,有些投资者因1993年2月1558点、1994年9月1052点、1995年9月的927点等顶部均有政策性警示而引致大势反转的老经验来推演在1997年900点是顶部,却犯了大错。原因在于各种媒体大谈风险,如政策风险、系统风险和年报风险,而沪深股市大盘却顽强上推。深市从3000点上攻至6100点,沪市从870点上攻至1500点。从这种现实情况中,投资者会进一步看清市场确实存在着主力的集团性资金的大规模推入。这就是说,主力行为在行情中经常会采用一种反政策(1994年大盘跌破600点时,管理层宣布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而市场却下跌至325点);当管理层反复提醒市场过度投机,而沪市从900点上推至1500点,深市从3000点上推至6100点。这是主力行为反政策操作的基本例子。顺政策操作的思路,使市场各方以政策取向来决定投资方向。
4.主力心理战注重舆论的影响,充分利用舆论导向和破坏舆论导向,来作为调控、引导市场心态的重要方法。由于股市舆论反映了入市各方的意见、态度、看法等,从而可以在特定条件和市场气氛下,感染投资大众的心态,使这些成为自己实战的利益竞争服务制胜获利的手段之一,以便能使宣传与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有时候舆论导向和盘势的表现相一致;在有些时候舆论导向和盘势的反映不一致。即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实战事实。当舆论一致看好时,走势温温不火;当舆论一致看坏时,大盘经常会产生惊人的表现。例如,1996年512点,几乎所有的舆论一致看空,主力大举推入,在市场心态不稳的情况下,主力拿到了大量的廉价筹码,引发沪深股市的大行情。又如,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媒体经常大量地、持续地发表措辞强硬的风险文章,甚至管理层也推出增发150亿新股额度,发行40亿转换债券等等,过热的市场人气使大众投资者对后市所面临的大调整处于无动于衷,而使大量的跟风盘产生无定识状态,市场的追涨买盘不断推入,深市从3500点上涨至6100点,沪市从1000点上涨至1500点。
主力由于在盘中存在对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常利用舆论来为自己的股市实战服务。例如在某年年初,有许多股市舆论称该年是沪强深弱。因而在节前打进沪股以图坐轿取利。而实际的情况是,主力在节前有意拉抬深股,以普量推升的手法,制造连阳线,制造沪强深弱的假象,以隐蔽方式来推高吃货。在节后也不急于放巨量推高,而是对批量个股进行非同步放量上攻,逐步提升大盘。例如,当长虹放量上攻时,石化、马钢、陆家嘴等停泊在低位。当石化、马钢等放量上攻时,陆家嘴、申能等目标股停留在低位,使场外资金处于一种谨慎心态,来参与股市操作,进而错过绩优股行情。深市在市场抖抖惑惑的心态中,从2700点上涨至6100点,涨幅为125.9%;而沪市在大谈风险的舆论中,从870点上涨至1510点,涨幅为73.36%。至此,事实的情况是,该年深市涨幅略大于沪市。:*22*: :*2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