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27 22:06

快讯: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事项暨停牌公告

编号:临2008-04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事项暨停牌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并对公告中的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承担责任。
    近日接控股股东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通知,控股股东欲与本公司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公司将在本公告刊登后五个工作日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政策咨询及方案论证,因此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
    为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经公司申请,本公司股票自2008年3月28日起停牌。
    公司承诺若未能在公司股票停牌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含停牌当日)就有关重大事项与相关部门咨询论证,或有关初步论证未获通过的,公司将公告并复牌。若有关重大事项经初步论证为可行,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公司将刊登重大事项进展公告。停牌期间,公司将每周发布一次事件进展情况公告。
    特此公告。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3月28日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27 22:12

不知何意,谁来解释一下?管总在不在?

tge123 发表于 2008-3-27 23:32

太夸张了, 半年之内第二次增发. 关键是增发价格. 上次增发价格是29.08分, 如果这次定向增发不低于29.08元, 对于股东就比较幸福了.

我参与了非定向增发, 如果本次定向增发低于29.08分, 我就投反对票. :)

不知道振华哪个项目又缺钱了.

一腔热情 发表于 2008-3-28 09:08

应该是资产整合的可能性大,看来中交的版块整合要开始了。

liuhuilawyer 发表于 2008-3-28 09:57

在股吧里面看的信息是将兼并上海港机重工。但是现在对增发价格觉得有点不合理,再就是注入资产的价格如何核定的问题。但感觉长期来看是好事。之前我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的信息是上海港机重工拆迁后重建的厂区在长兴岛基地,挨着振华的基地。一点重组完成港机的产能将极大提高。今后还要关注的是管理层有无变化。

tge123 发表于 2008-3-28 20:10

不知道增发价格是多少. 另外上海港机的品质不如振华港机, 担心会稀释权益.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28 21:59

这样的价格对中交再合适没有,有可能是上海港机注入进来.可能会对振华的赢利水平有影响,要看以后的发展了.

tge123 发表于 2008-3-29 09:17

我不知道增发价格是多少呢. 你们知道吗?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29 10:29

一般是前二十日均价.18.5?如果中交聪明的话,应该选择振华B股均价12.嘿嘿

ly_ccst 发表于 2008-3-29 11:34

原帖由 酣睡者 于 2008-3-29 10:2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般是前二十日均价.18.5?如果中交聪明的话,应该选择振华B股均价12.嘿嘿

B股均价12只能去B股定向增发

B股的价不能拿来去定A股的

历史上从未听说过拿B股均价去定A股的说法

qksnowf 发表于 2008-3-29 16:20

回复 #372 ly_ccst 的帖子

呵呵,B股就是缺乏获利,能经常有人过来跟中集B一样扑腾点浪花出来也是好事。
不过毕竟大家都把眼光盯在A股市场,不可能按B股价格来增发的。

qksnowf 发表于 2008-3-29 16:29

原帖由 liuhuilawyer 于 2008-3-28 09:5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股吧里面看的信息是将兼并上海港机重工。但是现在对增发价格觉得有点不合理,再就是注入资产的价格如何核定的问题。但感觉长期来看是好事。之前我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的信息是上海港机重工拆迁后重建的厂区在长 ...


按照他们管理层以前的说法,在世博搞定前不会考虑合并的么? 不过按现在市场价格增发对以前参与公开增发的人可是大大的不合算。
另外:能看到上海地区的《第一财经》频道的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下,今晚(2008.3.29)22:30 有采访振华港机董事长管彤贤

qksnowf 发表于 2008-3-29 16:33

原帖由 股市活佛 于 2008-3-22 19:0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推行环保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个码头开天辟地取消了内燃驱动,已在公司的长兴基地划出30亩地作出示范区,近三个月先后请了150名国内外专家参观,一致赞扬这个环保型集装箱码头优于现在闻名世界的荷兰鹿特丹和德国汉堡全自动化码头。它取消了内燃机,解决了环保问题,实现了效率高、投资少、营运成本低,完全用电驱动,无CO2排放。它的开发成功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是未来世界码头的发展方向。


这种赶超阿姆斯特丹和汉堡的话也能从“专家”口里说出来,我觉得寒:*27*:
虽然我没有见识过老外港口是啥样子的,但是以中国现在的发展程度,这点自知之明还是要有的……

真希望有一天能被人批评为“妄自菲薄”啊

tge123 发表于 2008-3-29 20:14

不过现在振华的双40与双小车岸桥的确是最领先的啊. 如果没有全自动化码头, 那么振华现在的价格的确不太吸引人.

tge123 发表于 2008-3-29 20:24

如果在20元以下增发, 那么上次公开增发怎么处置呢? 太不公平了.

如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如按照1元钱增发, 往来几次, 这公司全归大股东了. :)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29 23:07

原帖由 qksnowf 于 2008-3-29 16:3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赶超阿姆斯特丹和汉堡的话也能从“专家”口里说出来,我觉得寒:*27*:
虽然我没有见识过老外港口是啥样子的,但是以中国现在的发展程度,这点自知之明还是要有的……

真希望有一天能被人批评为“ ...


既然没有见识过老外的港口,那也不必为专家口中的话寒,也许人家是发自肺腑的呢?
别忘了,你看到的是一家世界级的企业, 是连老外都自叹不如的企业,它能发展到今天,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而不是像有些中国企业一样跟着老外一步一趋.最后被涮.
如果想知道专家的话准确不准确,你可以去深入调查.然后告诉我们结果,如果真得是
专家胡编,我们大家一起批评他:)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8-3-29 23:43 编辑 ]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31 10:33

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看:)

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的电影《袅袅夕阳情》??
导演:黑泽明
主演:松村达雄 香川京子 井川比佐志 寺尾聪 平田满
片长:134分钟
地区:日本
类型:剧情
颜色:彩色
上映:1993年01月01日
对白:日语
剧情介绍:
充满生命情趣的教师内田百闲毅然辞去大学教书职务, 从事写作工作。六十一岁开始,学生每年都为他筹备生日大会,每年学生都开玩笑问道:「你准备好没有呀?」(Mahda-kai) 他一口气饮尽为他而设的大杯啤酒,之后总是说一句:「还未呀!」(Madadayo) 意思是……
黑泽明一九九三年的《袅袅夕阳情》(Madadayo)真是部老顽童电影,与他之前的《梦》和《八月狂想曲》都不同,似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与抱负,反而只讲情趣不玩技巧,只 谈琐屑不编故事,电影中那股长者的絮叨劲,后生小子恐不太习惯,却自有它烂漫的童趣与任性。有道是返老还童,老眼并不昏花,《梦》片中水车屋前的乡村野老笠智众,《八月狂想曲》里手擎油纸伞,于舒伯特“少年看见野玫瑰”歌声中冒雨趑趄的老阿婆,均见出几分豁达与率性,而到《袅袅夕阳情》则走得更远亦更洒脱了。那一年大师八十有二,他一直想拍的电影如《乱》与《梦》均如愿以偿,那种历史与人性交织的莎翁情怀,那些悲天悯人、色彩斑斓的幻梦已成过去。绚烂之极该归平淡了,壮阔的史诗写完,可是清简闲远、乐生知命的小品?回想一九七零年,拍完那部晦暗低沉的《没有季节的小墟》(Dodes’ka-den),黑泽明一度厌世轻生;廿载之后,八旬老翁的他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却拍出一部咏叹生之快乐的《袅袅夕阳情》——世事的确难料啊!
《袅袅夕阳情》真应了费里尼电影的台词:Life is a party, let’s enjoy it together.(人生是场派对,我等当尽情享受。)我们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看到黑泽明电影出现了这么多“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的宴饮与小酌,让人不由要想起小津安二郎,他的电影亦有一幕幕对酒高歌与醉眼朦胧的场景,唯一的区别,怕是小津的角色多了些酒入愁肠的顾影独醉,不像《袅袅夕阳情》里的性情中人内田百闲教授,无儿无女一身轻,战争中房舍被炸蜗居草庐,六十岁的老人家,依然可以举杯对月,高唱儿时的歌谣“月亮是只大圆盆”,好一个老夫聊发少年狂!记得有人说小津的电影都是在讲一个“舍”字,女儿出嫁是舍,父母往生亦是舍,正见出人生的残缺。反过来看,《袅袅夕阳情》似亦离不开这个舍字,内田教授六十岁辞去教职,为的是能够专心写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像古时的隐者大隐隐于市,生客概不会见,除了那帮同为性情中人的旧日学生。但内田是有所舍亦有所不舍,空袭中仓皇走避,他还记得带上自己最心爱的一本书;爱猫失踪,他竟然哀恸得像个三岁小儿;而内田最大的不舍,当是学生们每年为他举行的生日大会上,一气饮下大杯啤酒之后,小子们问他是否准备好驾鹤西归,他总是未知生焉知死,答之曰:“Madadayo!”(还未呀!)

《袅袅夕阳情》让我想起“率性之为道”这几个字,看这样的电影真是很快乐的事,像翻读文人的小品尺牍,意兴所至,每有会心的微笑。由片尾的字幕猜测,内田百闲应实有其人,黑泽明写的剧本该是改编自内田教授的文字。只可惜我不谙日文,否则想方设法找来读读或许有趣。美国电影学者Donald Richie曾说,日本的导演,黑泽明是最西化的一位(Japan’s most Western director),并举《罗生门》等电影为例,说它们有风格及类型方面的独创性。其实黑泽明亦是与西方“互动”最多的日本导演,好莱坞曾把《七武士》翻拍成西部牛仔版的《The Magnificent Seven》,而黑泽明的一些电影亦是取材于美国电影或西方戏剧,譬如他六十年代的《天国与地狱》就改编自Ed McBain的《King’s Ransom》。一九八五年黑泽明拍《乱》,干脆就是莎翁悲剧《李尔王》的日本版。相形之下,《袅袅夕阳情》倒是有着纯属东方的乐天智慧,既不像《七武士》等英雄侠士的慷慨济世,亦不似《活人的纪录》等充满世界末日般的道德焦虑。或许大师真的看破放下自在而返朴归真了,打个不尽妥贴的比方,《袅袅夕阳情》有田园诗的境界和汉乐府的健朗,却又没有出尘仙游的消极,那种老夫喜作黄昏颂的真性情,东方人看了尤其欢喜。
电影中,内田教授每年的生日大会是条主线,其余则是一桩桩趣闻轶事般散漫的桥段。或许大师真的老矣,教授寻猫那场戏居然唠唠叨叨讲了大半个钟,虽有趣但多少亦有些任性。据我善意的乱猜,黑泽明可能真是兴之所至欲罢不能了。内田教授第一届生日大会上,那位从头到尾傻背一长串火车站名的胖子亦有趣,生活中不太会有这样的事,但我看了还是很开心,因为我前面说过这是部老顽童电影,自有它的执着甚或固执,即使随心所欲却不逾矩。又《袅袅夕阳情》的片名是港译,日文和英文名该是相同的《Madadayo》,亦让我再想起黑泽明六十九岁那年拍的《没有季节的小墟》,原名《Dodes’ka-den》。有趣的是,上两部电影的片名都采自电影主人公的口头禅(Dodes’ka-den像是模拟电车行走的声音),只是一个是返老还童的内田教授,一个是未老先衰的智障少年,一个乐生知命,一个混沌懵懂,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黑泽明拍《袅袅夕阳情》用了很多红光,内田百闲跽坐草庐如老僧入定,新居的花园篱笆,夕阳中的垂柳,一袭和服的教授夫人俯身喂食篱笆缺口钻进的野猫,那一幅幅生活小景拍得温馨可人,衬以威瓦尔第(Vivaldi)的音乐,真是再妥贴不过了。黑泽明学西洋绘画出身,在电影中用起调色板来一样得心应手。影迷们当不会忘记《梦》片中那段著名的梵高画境,还有《乱》的片尾西风残照满天如血晚霞的意境。《没有季节的小墟》亦有很多红色的光,经黑泽明一用简直就有随心所欲的写意效果,好像他有时侯不管现实应该怎样,但就是要用那种颜色来表达某种情绪。只是《没有季节的小墟》中,那种红是惨淡绝望的红,而《袅袅夕阳情》的红却是醇厚粹美的夕阳红。我新近发觉人老了似乎都喜欢温暖的色调,因为我看董桥两本新书的封面都是一片姹紫嫣红,喜欢的人看出一股怀旧的暖意,不喜欢的说俗气,然爱尔兰的诗人叶芝不亦说“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取下这本书,慢慢读”吗?《袅袅夕阳情》的结尾,内田在生日大会上突感不适返回家中,孤灯独眠,朦胧中仍喊出一声“Madadayo”,像在回应儿时玩伴捉迷藏时的询问。我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某个老人有点“老还小”,证之内田教授那晚的梦境,恐怕这就是老还小罢。
黑泽明虽借内田教授之口一次次高呼“Madadayo”,但《袅袅夕阳情》之后,大师再也没有新作问世。比起《罗生门》、《七武士》、《影武者》等片,《袅袅夕阳情》不见得是黑泽明最具开创性与突破性的作品,却是他八十馀载导演生涯最好亦最感人的电影之一。个人以为,《袅袅夕阳情》圆熟写意的风格真像是黑泽明在为自己的一生做最后归纳,像铅华洗尽直见本心,亦像是一篇提前准备好的告别演说,虽然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一万个的依依不舍。但电影总是有散场的一刻,五年之后即一九九八年,黑泽明告别人世,享年八十七岁——“Madadayo”遂成了一代宗师的绝响。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31 10:37

黑泽明其人

在日本电影导演的序列里,黑泽明对于中国的影迷来说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一位,如果不用略带保守的态度,完全可以说是最为熟悉的一位日本导演。可是,我在两本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电影的专业书籍中,非常令人脸红的事情是都把黑泽明的名字按照音译翻译成“卡瓦萨奇”,所以在中国影迷中对黑泽明的了解的准确与细致程度也依然可以看作一个带着大大问号的事情。对于我自己,在日本导演中,黑泽明也存于一种很微妙的状况,他的名声足够大,所以不得不要面对他的作品,但是他又不是我珍爱的日本导演,比他老一辈的,我肯定更喜欢成濑巳喜郎、小津安二郎,比他后出道的,我喜欢今村昌平的程度也远远超过他。所以,黑泽明对于我构成了一种特别特殊的情况,我可以称为“未串连的一盘珍珠”,就是每一个细节印象都足够份量,而这些印象却从来没有花气力去连缀成一个整体。
在我对于黑泽明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中,我喜欢和一些学电影的朋友交流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两个侧面,一个是做一个电影人最好在圈子里留下黑泽明的美名,因为他的为人确实给人忠厚仁爱的感觉,他说起他的老师辈、朋友辈的各国导演都有一种温暖之情,比如约翰·福特被他称为老师,黑泽明的电影叙事能力和学习这位导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黑泽明在莫斯科拍片的时候,他也和塔尔柯夫斯基一起吃饭、饮酒,他说塔尔柯夫斯基像一个孩子,天真可爱,不善饮酒而喝了点酒,于是高歌黑泽明电影中的歌曲。黑泽明说,上天是公正的,对于亚洲,夺走了印度的萨吉亚特·雷伊,就回赠了伊朗的基阿罗斯塔米·阿巴思。黑泽明在自己已经扬名国际之后,用这种语气说自己的国际同行足可以让人唏嘘。另外一个我经常提前的侧面则是并不厚道的侧面,我喜欢说,“你如果以后一定是做艺术电影,其实可以不看黑泽明,如果你要做商业叙事的电影,则一定要看黑泽明。”话虽然不够厚道,但是我想我的态度也是诚恳的,就是黑泽明的电影并不是关于电影本质思考的电影,而是善于说故事的电影。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经说过,“黑泽明是我们视觉叙事时代的莎士比亚。”我觉得这句话真是万分的妥贴,也完全点破了这些“好莱坞小子”为什么如此珍视黑泽明的原因,一起给晚年的黑泽明出资拍摄电影,黑泽明去世则深情的追忆。黑泽明的电影就是有强烈的叙事能力,一种将故事的戏剧性和视觉-造型的戏剧性高度融合的能力,这种叙事的能力的内在戏剧性的把握其实稍微远离东亚的雅文化的意趣,而接近西方文艺传统中的“戏剧冲突”的经验模式。所以包括日本有学者说黑泽明其实是拍摄西式的日本电影,这种说法黑泽明自己很不喜欢,但是也不能不说有一定的道理。
黑泽明是一个日本导演,他的作品植根在日本的文化土壤中,虽然他对西方艺术的某些风格系统很倾心,但是还是用日本文化的一些概括性的词汇来讨论他内在的不同侧面更精确。我就很喜欢用剑道和书道来讨论他的电影的某些气质和内在的艺术家的态度。
“剑道”是我想讨论黑泽明电影中的暴力性和黑泽明对人的某种状况的迷恋。黑泽明的父亲是武士和军人的出身,黑泽明从小也学习剑道,而且在他的人生印象中他小时的剑道的水平是让他一生颇为骄傲的记忆,父亲为了段落他的体魄,也曾经送他到老家的农村经受身体的苦修。黑泽明对自己幼童时期的零碎记忆也有着明显的暴力场面的倾向,黑泽明的第一部独立执导的电影也是这种题材的电影——《姿三四郎》。在大名鼎鼎的《七武士》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运动的动作场面的组织技巧,而且更可以深切体味黑泽明的暴力观,我个人的总结这就是老日本文化的“剑道”观,把暴力的一切负面的残酷性都剔除,而尽情地享受暴力带来的快意恩仇和阳刚之美,暴力作为清除负面因素的力量在黑泽明这里相当明显地表露处理,所以有时候我有点开玩笑地说黑泽明是一个迷人的小法西斯。所以,黑泽明塑造的一个代言人物是三船敏郎,这个家伙散发着人的直接、本能和男人气魄。
“书道”则是想说明黑泽明的一种对“形式美”的渴求。黑泽明的父亲是热爱中国书法的人,黑泽明在小时候也被送去跟着书法老师学习书法。后来,黑泽明可以念出书法作品中的中国古典诗歌,但是却完全不知道这些字的涵义是什么,而黑泽明的电影的片头字幕,我也一概看成都是他热爱书法的形式美的一种表达吧!其实,我也经常说中国人应该最能明白形式美确乎存在的,比如书法就是典型的载体,我相信书法家未必要估计书写的文字的含义而不断改变书写的风格,文字的点、线、面就足够完成所有抽象美的呈现。黑泽明的电影给西方人带来刺激,我想在很大层面上是黑泽明提供了一种“抽象美”的体验,而且他提供的抽象的形式美比小津和沟口都还具有通俗化的巨大空间,也就是他的抽象形式美更容易和各种主流的商业叙事结合起来。黑泽明的形式美一部分来自运动感的呈现,一部分来自色彩和造型的戏剧性冲突。我想黑泽明对张艺谋电影的影响也就是这样的,只不过黑泽明的文化修养真是更为深厚和广博。
黑泽明电影还有一种东西极为引人注目。这种东西一方面管控了他对人物塑造,甚至是演员表演的要求;另一方面,这种东西也基本规定了他影片主题的感人部分或者让你略微觉得空洞乏味之处。这种东西就是黑泽明的所谓“人道”,黑泽明的“人道”一方面是朴素的,苍生的生命都值得敬畏或者苍生的死亡也都值得敬畏,另外一方面也是一般的西方自由主义的概念化的“人性论”的影响。比如,黑泽明在《底下层》中,底层民众的生活被挖掘出美好的情态,而这种美好的情态自然可以说明人人的美好一面的朴素“人道”观,也就是我不是去怜悯他,而是去找出他的可爱之处。但是,这个境界其实和阿巴思的对于人的普世的内心的温暖的呈现又有着天壤之别,也就是阿巴思是不对底层的生活的日常时刻做出某种夸张性的出演而是仅仅让日常时间暴露出爱意,而黑泽明依然带有一种外部的眼光开掘出底层的可供“欣赏”的细节。或者,在某个意义上说,黑泽明很早就是一种多元文化主张的策略,在他青年时期,他寄居在哥哥的住所,他观察着周围的底层市民的生活获得的感受就有这种倾向,一种仅仅将底层的被剥削状况后的生活情境变成另一种和“上层”并置的多元文化。所以,黑泽明对演员的要求是一定要真实如“生活”一样的发力,比如,这样是他自己最热爱《最美》这部作品的理由,而他的电影也都一直表达着这个层面的人的生命力。
晚年对于一个人或者有时候有点固执的犯犯糊涂,有时候又能清晰地给出最为安静和最为符合自己本质的陈述。黑泽明在晚年给了我们一部有点有无限感慨愿意又不知所云的《八个梦》,在这部作品中形式的绚烂和思想的混沌与零乱构成一部老人挣扎的真实写照。而我却非常喜欢他的最后作品《夕阳袅袅情》,片中,那位每年都和学生欢聚庆生的老教授,在学生开玩笑“老师,你准备好了吗?”的发问之后,总是很平稳地说,“未休矣”。学生问的是死神的邀约,老师答的是对生命的馈赠的平静享受。这部作品在最后真正做到了日常时间中神性的某种涌动。
于是,我知道了一旦你把黑泽明看成一个众生,那就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众生。

--补充一点:这部影片有多种叫法,有"not yet,未休矣,凫凫夕阳情,夕阳凫凫情,一代鲜师"等,我看到的不太清晰,如果哪位朋友能找到清晰下载,请告诉我网址,谢谢.

tge123 发表于 2008-3-31 19:07

学习投资的过程, 即是思考的过程.

在学习如何思考的过程中, 往往又会思考生命, 于是黑泽明这样追求生命之意义的电影, 往往能引起共鸣. :)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31 23:52

呵呵,是的,人生的乐趣在于思考,物质财富只是小小的副产品 :)

注:愚人节刚到,以上不是忽悠.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8-4-1 00:08 编辑 ]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完整版本: 振华重工(600320,900947)长期跟踪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