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qinjiayu

我的太阳(600550 G天威&PV风投俱乐部)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第二家太阳能企业海外成功上市
  昱辉另类神话:“拥硅为王”
  
  新能源列传
  实习记者 骆毅 北京报道
  
  与无锡尚德以及计划于年底在纽交所上市的天威英利不同,浙江昱辉在上市前已完全转型为一家
国际硅料厂商。
  
  8月8日,浙江昱辉阳光能源公司(SOLA,UK)正式登陆伦敦证券交易所AIM市场,成为继无锡尚德
之后第二家海外上市的太阳能企业。
  事实上,在半个月之前,浙江昱辉就已经宣布成功在伦敦创业板完成了金额为5000万美元的IPO计划,挂牌交易只是走完上市程序的最后一步。
  与无锡尚德以及计划于年底在纽交所上市的天威英利不同,浙江昱辉在上市前已完全
转型为一家国际硅料厂商,原来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业务已被全部剥离出来。[/
color]
  “昱辉从2006年3月开始就停止了太阳能板的生产和销售。”昱辉CEO李仙寿说,“我们
就是要立足上游,占据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制高点。只有专注于上游领域,昱辉才能继续保持领先。”[/
color]
  
  变“废”为宝
2006年,昱辉的硅棒产能将达到648吨,太阳能硅片的年产能将达到80兆瓦,2007年则会达到150兆瓦。
“我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硅片再生产商。同时,通过对半导体和太阳能行业废硅片的回收,我们也是
世界上领先的多晶硅再生产商。”言语间,李仙寿颇为自豪。
  李仙寿在2001年成立了玉环县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
电源系统。
  2004年后,全球太阳能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李决定进入产业链上游,和创业团队一起在2005年
成立了浙江昱辉。
  当时,昱辉管理层在海外成立了两家BVI投资公司,掌控昱辉90%的股份,剩下的一成股权则由合作
伙伴Diverso Management持有。
  目前,昱辉的市值达到1.5亿美元。除去IPO向投资者出售的33.3%股份,控股昱辉的两家BVI投资公司仍
占有60%的股份,Diverso Management的股权则被稀释为6.6%。
  此外,出于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李已将原来持有的玉环县阳光能源公司股份转让给了其他股东。
  “2005年行业里原材料短缺现象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于是我们决定转型做硅片。我们在去年6月成立了
新公司,主要从事废硅片废硅料再生产。通过有效的回收,从前被轻易废弃的废硅料和废硅片重新变成了
有价值的硅晶原料。”李仙寿说。
  李表示,选择废硅料和废硅片作为生产硅片的主要原料,而不是依托硅矿建多晶硅厂,成本低廉是
主要原因。废硅片和废硅料经常被轻易丢弃,少有人关注其回收等细节问题,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巨大的
市场空间。全球每年的硅废料和废硅片规模为6000吨到8000吨,可以产出5000吨到6000吨的硅料。
  另外,主流多晶硅生产技术目前正处于升级的敏感时期,也让李仙寿有所顾忌。
  据介绍,3年前,哈萨克斯坦的一家公司就已经开始采用一种新的工艺生产多晶硅,每吨成本仅需要
10美元,2005年的产量为200吨,并获得了国际太阳能电池大厂QCell1亿欧元的投资。同时,MEMC运用
硫化床法生产出来的多晶硅,日本的三菱、住友等公司采用冶炼法,每吨成本也就在15到20美元左右。
  目前, 昱辉的产品一半供应国内,另一半供应国外市场。国外客户主要是韩国、美国
等地的厂商。今年6月,昱辉和茂迪签订了一个三年供货合同,将从2007年到2009年共为对方提供80兆瓦的
硅片。此外,为了获取更多原料,昱辉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

国际电子芯片厂商中芯国际是昱辉新的合作伙伴之一。昱辉和中芯国际达成协议,由他们提供废硅片
和废硅料,昱辉则反馈给对方硅片,数量要超过他们利用同样的材料自产的。”李仙寿说。
  
  直面挑战
  路演期间,太阳能市场虽然持续火热,但热度显然已经没有去年那么高。另外,全球股市
受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逐渐下跌,许多企业纷纷取消或推迟上市准备工作. 尽管如此,昱辉还是以其独有的
商务模式及富有想象力的成长空间在逆市中成功上市。
  
     “昱辉上市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太阳能,还有一个就是环保,是循环经济的一种。”李对这一点颇为
自得。
  据了解,昱辉今年和BP签订了一年的供货合同,虽然数量不大,只有5兆瓦,但却是BP向欧盟申报的环保
项目。
  李仙寿认为,国内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市场不稳定。
  “国内太阳能组件价格偏高,国外市场的价格要比国内低10%以上。夏普、三菱、Qcell每瓦的价格是
3.9美元,中国的产品质量不一定比别人好,却可以卖到4.1美元,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硅料短缺。”李如此
看待现在的市场。
  他同时指出,目前国际太阳能市场区域化、本土化的趋势很明显。世界其他国家的光伏企业也在发展,
德国的太阳能产品已经开始向西班牙、荷兰等国输出,日本早就向其他国家输出产品,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将
会减少。尚德之所以收购了日本MSK,部分原因就在于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进入日本市场。
  因此,太阳能产业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却是处处充满风险,中国企业更是原料、市场“两头紧”。目前,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中下游产能达到1500兆瓦,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对硅料的需求量非常大。
而国际硅料厂商普遍对中国企业实行材料封锁,一些公司甚至明言不愿对中国企业供货。

  李仙寿直言,昱辉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原料和技术是两大关键点。“昱辉的产能从80兆瓦扩产到
150兆瓦没问题,但从150兆瓦到300兆瓦,就需要材料的保障以及技术上的突破。”因此,对于募集到的资金,
李仙寿打算将投入到研发和多晶硅胶铸新厂的建设上,这也是昱辉去伦敦募集资金的初衷。
  根据计划,昱辉多晶硅浇铸新厂的造价在2000万-3000万美元左右,预计在2007年第一季度投产。目前,
昱辉的硅片年产能为80兆瓦,预计在明年将会翻上一番。

[ 本帖最后由 the_top 于 2006-8-11 15:3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搞错了吧

一吨多晶硅成本10-20美元?!!

现在可是1公斤200美元呢?10000倍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赚了   又赔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sgr 于 2006-8-11 15:58 发表
一吨多晶硅成本10-20美元?!!

现在可是1公斤200美元呢?10000倍啊!

强烈怀疑数据有问题,估计是一公斤/10--20美元,记者的专业性太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sgr 于 2006-8-11 15:58 发表
一吨多晶硅成本10-20美元?!!

现在可是1公斤200美元呢?10000倍啊!

一吨黄沙也不止这个价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盘面下周会有动作,持股不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愉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做股票掌握粗线条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像550那样对基本面进行如此深度的挖掘分析,那样做的后果第一累死个人,普通投资者根本就没这个精力.第二,如果我们整天沉浸在琐碎的基本面消息分析中,成天被自相矛盾的消息所困惑,很容易迷失自我,忘记了最初的本意.第三,真要认真起来,完全以基本面价值来做依据,估计大陆股市最多也只有一二十个股票值得投资,难道全国几千万股民只能买这几十个股?第四,企业经营的环境市场时刻在变,对个股基本面的判断也时刻在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远都不会有确定的时候,如果都要等到什么都确定才买入,那么有可能永远都不会买入股票了. 所以我们对基本面只要有个较全面了解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交给技术了,基本面决定买卖取舍,技术决定买卖时间和空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尚德又行动了

尚德电力建立美国分公司;签署销售协议

中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商,尚德电力,成立了尚德美国公司,一家位于德拉瓦州的独资企业。此举是其在北美建立太阳能组件和电池主要市场长期战略中的一部分。

[ 本帖最后由 bai188 于 2006-8-11 17:1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观察PV其他公司进步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PV市场的容量问题。

不能简单的因为这样的战略步骤(当然不能否认其给对手带来的影响)就从侧面说明什么。

上面的新闻也印证了目前PV的主要市场在海外的现实,也就说明了英利必须走出去的问题(如果在争论其在国内也能融资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对于此,作为G天威作出一定的让步也是值得的,毕竟不能因为那些复杂的利益争夺而毁了一个企业的发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q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go on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jiayu 于 2006-8-11 15:07 发表
16.9买入300股,加上前期18被套200,现在持仓500股。各位看官莫要笑话啊!

同时今日开始买入600030中信证券,筹码远多于550啦,算作8.15来前开始进入观察阶段。



600030不是8月15日有11亿多股小非可以上市了吗?还有现在大盘正在调整,远未到底部,为什么现在介入呢?是博半年报业绩还是准备做中长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zt:shine2008原帖

推荐:Peter Lynch和Russell Hasan近日论光伏
  
  作者介绍:Peter Lynch(彼得林奇),华尔街著名独立分析师。Russell Hasan,国际替代能源资讯机构Altenews总裁。
  
  Peter Lynch在8月7号的文章中写道,太阳能公司在2005年大放异彩,但这仅仅是开始。2005年,很多太阳能公司在美国和德国成为公众公司,整个RE行业开始为美国投资者带来高利润。而仅仅在几年前,RE行业看起来就象一个手工作坊,没有多少人关注,也没有多少钱投入。而现在,也仅仅是RE行业的开始阶段,如同汽车行业在1900年所处的阶段。他们已经看到现在几个RE上市公司,在今后10年还会看到上百个上市的RE公司,这对投资者是个令人兴奋的时期,会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赢得收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环境的改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在这个行业成为成熟行业之前,投资者可以寻找到大量的机会。同时,投资者应该仔细地寻找介入点和有耐心,因为这也是高风险投资。而美国社会目前越来越忧虑的几个问题如全球变暖、对国外石油依赖度不断增加和相关的其他问题,从长远看,也只能通过发展RE来解决。
  
  Russell Hasan在8月9号的文章中写到,由于政府补贴、新技术、乡村地区对电力需求的增加、采用太阳能光伏屋顶的绿色建筑的趋势、对快速工业化的印度和中国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的恐惧,以及防止全球变暖、国家对能源独立性的需求和高油价,目前平均年增30%的PV市场发展速度可望保持下一个10年。目前存在的多晶硅紧缺使得晶体硅电池厂家因为一个原料合同的获得或丢失而大起大落,同时也使薄膜技术再次变得受欢迎,从而导致“薄膜疯潮”。Russell Hasan形容当前市场投资者好象认为多晶硅短缺将永远存在,好象认为薄膜将取代晶体硅电池成为光伏标准技术。但Russell Hasan认为多晶硅供应随着多晶硅大厂的扩产释出将在2008年缓解。薄膜技术电池普遍存在转化率不高和占用面积大,以及生产技术更为复杂的特点。Russell Hasan认为不同的市场对晶体硅和薄膜电池的需求不同,在工业化国家和有政府补贴的市场,如美国、德国和日本,市场需求的主要是面积小而转化率高的面板,晶体硅电池适合这类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是更廉价的面板,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可以忽略,因此廉价的薄膜面板更符合要求,简单讲就是晶体硅电池给第一世界,薄膜电池给第三世界。Russell Hasan在最后提醒投资者注意2008年以前和以后由于多晶硅供应状况不同,薄膜和晶体硅电池的不同机会,2007年薄膜电池是应对多晶硅短缺的一个出路,2008年以后晶体硅电池是长期路线。同时也要注意PV企业面对的是哪一类市场。对将来而言,高转化率低成本的技术才是值得关注的,而目前“薄膜疯潮”中受推崇的那些高转化率高成本的技术在后多晶硅短缺时代将不再有意义。
  
  关于Russell Hasan最后的观点,实际上目前国内厂家在薄膜电池上主要还是关注非晶硅,如尤里卡等,而着眼于CIS等高转化率高成本(指设备投资成本)薄膜技术的毕竟是少数,这其中投产时效性是个要关注的问题。而Peter Lynch从他6月份以来发表文章中,给人的一个体会便是叫人在底部买RE。RE虽然有美好的前景,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在顺境下其光明的一面会受人热烈追捧,而在逆境中其风险的一面又会受到过度担忧乃至置疑,所以偶一直不赞成个别PV Fans说的只要前景看好,任何时候都可以介入云云。在RE的长征中,只有低买,才会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原文:
  Solar Stocks Boom in 2005 -- But It Is Just the Beginning
  by Peter Lynch, Independent Wall Street Analyst
  2006.8.7
  
  For the most part, 2005 was a mediocre year for the stock market. The market mostly went sideways to nowhere and was generally a boring year for most stock market investors. The Dow Jones was down 0.61%, the S&P 500 was up 3% and the NASDAQ was up 1.37% for the year.
  
  "There are only a small number of stocks and they are almost totally focused in the Photovoltaics sector of the industry, but it is certainly a beginning and a "stellar" beginning at that."
  
  -- Peter Lynch, Independent Wall Street Analyst
  But quietly in the background, 2005 may also have been the beginning of a "bright," new and very promising trend. More solar-related companies became public companies both in the U.S. and in Germany and as a result the renewable/solar industry sector gained a much needed higher profile with the American investing public. This is an important trend, because for many years the solar industry has been very much of a cottage industry, with little attention being paid to it and money invested in it. However, as we all know, once people start to invest their hard earned money into an industry, they pay much more serious attention to that industry and what it is doing. All of which is good for the industry and good for the future of our planet.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jiayu 于 2006-8-11 15:07 发表
16.9买入300股,加上前期18被套200,现在持仓500股。各位看官莫要笑话啊!

同时今日开始买入600030中信证券,筹码远多于550啦,算作8.15来前开始进入观察阶段。




好,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间里只剩下王晓野〔投资银行家〕和孙树和〔拟上市公司老总〕。半年前,王晓野为了这个项目,也与陈邦华〔市长〕单独“幽会”过。但上次他面对的是一个对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人,一个要将利益尽揽怀中的人,因此他在斗智斗勇之后,心里荡漾的是一股报复的快感。但这次可不一样:孙树和是自己充满敬意和同情的老右派,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不计较私利,而且一直以欣赏的眼光配合自己工作。但这次自己还是给他设了一个圈套,简直是请君入瓮,让他没有退路,并在高度的焦虑之中被迫来到珠江与自己讨价还价。
??“我是否做得太狠了一些?”王晓野在心里对自己说。他望着面容憔悴的孙树和,心中充满同情和内疚。
??“小王,我们开门见山吧!现在就差定价了,听说你要把价格降低,可我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呀!”孙树和疲惫地说。
??“孙总,我理解您此刻的心情!这事不怪您,也不怪我,只怪金融风暴。金融风暴百年不遇,偏偏让咱们给赶上了,只能说咱们运气不好!香港和亚洲所有的股市都在猛跌,连百富勤这样的明星投行都已经倒闭了!所以买家一致提出要降价,以抵消大市下滑的风险。大家的确是迫于无奈!”王晓野尽量令语气诚恳。
??“但你开始让我们重新启动项目的时候,也没提过要降价啊﹗”
??“孙总,是这样!我们做投行的只是看上去风光,实际上我们必
??须听客户的,为他们服务!他们觉得金融风暴之前和之后的股市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股市已经暴跌,因此发行价格也要降。不只是渤大机械,市面上所有正在进行的项目在价格上都在下调!您可以问问其他券商,看降价是否属于正常调整。您看呢?孙总。”王晓野尽量用尊重的口气和孙树和对话,因为他清楚孙树和今天没有多少谈判筹码,但此时就更要谦恭有礼。
??“可是当初我们一起向政府汇报的时候,都是按照每股5.80港元,总集资额11个多亿来汇报的!”
??“孙总,今天我们可以算多一笔账。珠江机械一直坚持作价3亿人民币以上,但今天已同意作价2.4亿人民币,整个收购价降了6000万人民币,渤大机械收购它80%的股权,一下就省了4800万人民币。另外,珠江机械6000万人民币的降价中,有4000万人民币是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张总有十足的信心将其中至少2000万人民币收回来,到时这2000万一收回来,您占80%的比例,不又多了1600万吗?加在一起,本次收购您一共节省了6400万人民币。”王晓野将每笔数都算得如此清楚。
??孙树和还能说什么呢?他已经从媒体和其它渠道了解了这次金融风暴的强度,也咨询过其他券商的意见,他们都认为降价合理,就看幅度大小,因此他做好了妥协准备。这小子真行,不仅给我设了圈套,还让我冠冕堂皇地从圈套里出来。他提出难题,但也帮你想好了解决方案,使你不尴尬、不丢脸地沿着他铺设的台阶一步步走下来。
?? “那你要降到多少呢?”孙树和在心理上已经坦然了许多。
??“孙总,请您原谅,不是我要降价,我反而希望您的价格越高越好,因为我的包销佣金和发行价格挂钩,价格越高佣金就越多,我何乐而不为呢?”王晓野此时讲的就不全是真话了,他还是更希望降价,因为不降价,郑雄和陈融就可能放弃,项目就可能失败,这样包销佣金就分文无收。而降价的佣金损失只在200万以下!
??“小王,我们不要绕圈子了。我还要赶下午6:00的飞机回去,你开个价吧。”王晓野一听,心里更有底了:返程的机票都已买好,这分明是要速战速决!而他手中并没其他牌,就只能是妥协了。
??“孙总,我们前面算了收购珠江机械的这笔账,您一共省下了6400万人民币。不如您把省下的这笔钱回馈给我们的客户吧,以表示对他们在金融风暴期间仍继续支持渤大机械的谢意。”
??“这话怎么说?”孙树和问。
??“我也帮您算了渤大机械这笔账,原定股价每股5.80港元,我的客户们建议的现价为5.48港元,每股降价0.32港元,总集资额减少6400万港元。如果不考虑汇率的差别,这几乎就是您收购珠江机械所省下的钱。考虑汇率的差别,仅仅少集资了384万人民币,这对超过10亿港元的总集资额来讲,就不算什么了。如果您需要,我们的包销佣金少收384万人民币,您就完全打平了。”
??“小王,你先让我考虑一下。”孙树和此刻考虑的其实不是5.48港元这个价格行不行,而是整个安排能否向政府说通。在孙树和沉思的片刻,王晓野有刹那的紧张感,因为他的报价是精心测算好的底价,并未包含太多水分,所以他担心孙树和还会找理由还价。但他看着孙树和的表情,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
??孙树和说,“小王,就这么办吧﹗”这简短的一句话定下了乾坤!孙树和已经想得很清楚:王晓野已经是手下留情了!如果他的要价不是5.48港元,而是5.00港元,甚至是4.48港元,我又能够怎样?王晓野的整个布局已将我放在一个任人宰割的位置,只不过他不想让我难堪,才帮助我体面地走下台阶。
??“你这小子!让我这么远跑来,是不是就等着听这句话?”孙树和叹了一口气,朝王晓野微微苦笑。
??“孙总,您不用叹气,我专门找大师算了一下,5.80港元这个数字在广东话里的意思是‘我发’,但5.48港元意思是‘我世发’,就是我一生一世都会发,这个兆头更好!”
??在极度严肃、紧张的气氛之下,尤其是在孙树和屈尊妥协的沮丧状态下,王晓野的适度幽默稍稍舒缓了他的心境。“那好,就托你的吉言了!”孙树和叹了一口气说,“小王,看来你是不达目的会誓不休啊!那就预祝咱们合作成功吧!”他向王晓野伸出了右手,王晓野赶紧迎上去,将自己的手紧紧与他握在一起。
??孙树和想,“幸亏自己在来之前已经为此刻的妥协做了心理铺垫,所以血压不会猛升。”他感觉自己已经明显赶不上年轻人的步伐,连体力也跟不上了。但他毕竟是个宽厚的长者,经历的人间风雨远远多过王晓野,他知道王晓野的路还很长,便在心里暗暗为他祝福!
??接着他们找来张越,一起将珠江机械的收购价敲定。
??
??4.王晓野亲自开车将孙树和送到了机场。两人握手道别时,王晓野从孙树和的目光中看出了一种哀伤和疲惫,心里不禁涌出一阵酸楚,因为是自己一步步把这个老人逼到这一步!在与孙树和交往的过程中,孙总始终用一种父辈的眼光看着自己:欣赏又爱护。可今天自己和他玩的却是一个“请君入瓮”的游戏!
??王晓野开车出机场时,一股莫名的虚空和惆怅从心中升起。他只觉得身心疲惫,人生了无生趣!这时他心头一动,升起一种警觉,便默默念道:这世界不是真的!全是虚幻,全是道具!为何一不小心又将它当真?他信马由缰一般不知不觉将车开到了海边。在一片空旷的海滩上,面对海上灿烂的晚霞,他缓缓走向海滩,然后盘腿席地而坐,开始了他的冥想……
??孙树和临走前苍老的面孔和无奈的神情一直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对手被逼就范不仅没让他激动,反而成了他心中的痛!孙树和是他碰到的最廉洁的国企老总,而且是个饱经风霜的老右派、德高望重的老人,何苦要把他逼到如此地步呢?可再仔细一想,这国企毕竟不是他自己的企业,若不改制也迟早会被这个体制毁了!所以他总是对国企老总说:你们和国企的关系是:要么砸烂它,要么拥有它!很多国有资产就跟冰棍一样,在国有的灿烂阳光下不停地溶化、流失!如果不逼你上市,你、我、陈邦华、市政府都骑虎难下!而一旦在香港上市,公司治理就会比以前正规许多。再说,这世界既然是一场游戏,咱们俩不过在戏里扮演了各自喜爱的角色,这一切肯定是缘分此刻的王晓野还游荡于理性的思辨中,待他渐渐宁静下来,许多思想的尘埃就徐徐沉淀了……
??乱世,乱亦不乱!股市涨跌,公司上市倒闭、人的诞生死亡、江河流水、大海落日、云蒸霞蔚、花开花落……都是神迹!
??王晓野当然谈不上“住性无上、参悟妙明”的境界,更不可能“六通显现,照鉴未来”,但他一直在路上!静观许久之后,他观到了一种极其妙曼而神秘的音乐,此音非人而为,他陶醉其中。音乐是将一种振动在耳中再现,好像是一种物质化的运动,实际是作曲者、演奏者与听者之间的一种灵性的沟通。心灵是否被勾引、煽动、激活起来,更关乎心灵本身的敏感。应该说,听的过程是一种全身心的参与,但灵魂是真正的核心。他想音乐也许是最靠近灵魂的一种玩艺儿。人们常常到处寻找大师、圣人,乃至神,其实神就在所有人的内心。但人们太忙,无暇拜访神。观音就是与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与音沟通不靠耳朵,而靠灵的观想,故曰“观音”。
??和多数人一样,王晓野对肉体的喂养远远超出对灵魂的滋润。灵魂被忽略是此世的常态!王晓野的内心藏着一个敏感的精灵,所以对孙树和围追堵截的成功反而成了对他自己灵魂的一次警醒。他需要疗伤,疗内伤!滋养灵魂的方式其实无所不在,一个知己、一本好书、一首好曲、一句好诗、一部好电影,还有朝霞、落日、鸟鸣、花开花落,以及雨、雪、风、霜,等等,都是灵魂的营养!总之,人与自己灵魂的约会都美妙无比。
??虽然王晓野忙于和女人、朋友约会,但只有与自己的灵魂约会时,他才会产生最深的愉悦。怪不得那些在打坐、入定中进入种种美妙境界的人根本不屑于人间的愉悦!一般而言,人类最频繁的快感来自食欲的满足,饕餮其实就是人,故食欲的满足实质上就是人类最频繁的一种自慰行为;人出自肉体最大的欢愉莫过于性高潮了,但此种境界与灵魂进入宇宙之“一”的境界相比,仍有天渊之别!
??王晓野是热衷于继续在地上晃悠的那种人,求道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始终在道上,也许只能算在路上。而路和道是不完全相同的。“首”走谓之道,不是足行。得道之人的愉悦他没尝过,但闻过!可真正得道之人会说:连对愉悦的执着都是执着,还不叫得道!真正得道的结果是“空”,连“我”都没了。也就是与万物为一体了!
??
??4.1998年3月18日,渤大机械的股票择吉日上市。
??王晓野和孙树和并肩站在香港联交所忙碌的大堂内,看着星光点点的红色数字不断跳动。开市的一瞬间,股价就冲上了5.80港币,这只金融风暴之后第一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格外引人注目,散户像蚂蚁雄兵似地将大量买单排在买方盘上。
??由于股票的90%都由郑雄和陈融所控制,外面真正可出售的股票仅有1.1亿港币的货,在供需严重失衡的状态下,股价一路上扬,冲破5.85,5.88,5.90,5.98等关口,收市时稳在了6.00港元。
 



摘自金融纪实小说《股色股香》的第二十八章:请君入瓮 (1998年3月)中的一段



很多国有资产就跟冰棍一样,在国有的灿烂阳光下不停地溶化、流失!如果不逼你上市,你、我、陈邦华、市政府都骑虎难下!而一旦在香港上市,公司治理就会比以前正规许多。再说,这世界既然是一场游戏,咱们俩不过在戏里扮演了各自喜爱的角色,这一切肯定是缘分


[ 本帖最后由 bmw550 于 2006-8-12 14:5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赞成海外英利方案关键在于--绝对不能少于49%股权

是否赞成海外英利方案关键在于--绝对不能少于49%股权

天威,或者说天威英利到底是否真正缺三期工程的资金是个问题。现在银行资金很多,民间资金也很多,看看银行的存款吧。缺的是好项目,天威就有,就是旗下的英利太阳能项目,和变压器项目一样都应该属于天威,不应该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区区30亿资金,这么有前途的项目,找哪个银行或几个银行联合贷款,钱会追着你来,因为有预见的好的回报。所以,是否在海外上市对天威流通股东没有什么太大意义。需要巨额投入的新光硅业也是没资金,还不是因为项目有 前途,先拿到贷款,然后上马项目了。
为什么英利如此热衷于海外上市,原因就在于能够将来随心所欲地扩大在英利中的份额,也就是缩小天威的份额,这对流通股东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国家无人在乎天威能挣多挣少,管理人员能通过私底下的手段赚钱,而天威600550的流通股东只能指望英利给550带来高额回报才能盈利。同时这与天威在英利所占的股权比例性命攸关,而与资金无关,也既与英利是否海外上市无关,不要被哄骗海外上市美丽外衣而昏头。

因此,是否赞成海外英利方案关键在于--也是大家命运关键在于--是否承诺保持天威在英利的股权比例不低于49%,就这么简单,没有承诺,投反对票没商量,一定要在8月25日参加投票,尤其在没有承诺天威将来股权比例不少于49%时。这个非常非常关键!!!!!!!

如果海外上市搁浅,那会发生什么? 什么也不会发生,唯一发生的是天威在英利的股权是控股的51%不变,天威会寻求国内资本市场融资。 大家都看见了,英利一期,二期,都没有海外上市什么事,运转很顺利。三期资金也不是需要一步到位,而是分批需要,到时候天威和英利自己的利润也可以投入,放心吧,资金绝对 百分百不是问题。

问题是天威对英利的股权有多少,少于49%,就是眼睁睁看人白白拿走自己的钱,股权能随便让给别人吗?你把你每月收入让给我一点试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zt

用不着危言耸听
什么上不了市就一切都完了!荒唐!
天威英利的资金问题,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市场解决!
关键问题是权益,按照现在这个上市方案,天威英利并入开曼之日
就是G天威被排除在PV产业之时!
拿尚德和天威英利的差距说事情,可笑!且不说,两者起点不同,差距是客观事实。有差距,也不是几个月上了市有了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况且PV行业的前景完全可以容纳2个甚至更多尚德一样的企业在中国生长壮大,国内机构敢于狂炒600151就是明证,因为151身上没有天威英利这么复杂的股权情况,而且我大胆预言,中国国内PV市场启动足以支持151现价再涨3倍以上。
为什么现在550的市值不如151,因为550的权益正在遭受阴谋的侵害。
说什么天威英利是苗的,可笑荒唐!
没有G天威股东的血汗钱和由此带来的财务放大作用产生的现金,天威英利能有今天?
各位扪心自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zt

英利没钱上PV项目而找G天威合作,但钱是我们股东的,用股东的钱把企业发展好了,又想起这个项目以前是谁的,简单可笑之极.如果不行,云云的话都出来.当然我们也不是要否定管理层所作的贡献,这个应该给激励,我们需要的是透明.天威英利的民营股份是最大的不安定的因素.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尚德的成功上市,造就一个亿万翁,当然英利也是这么想了,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丁来说,就显得不那么爽了,毕竟G天威是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收益有限,无法与民营企业一样享受上市的股票溢价.不过我认为,如果G天威的管理层真正关心投资者的利益,广大的投资者绝对也不会亏待为伟大企业作为贡献的功臣的!
G天威本身并无多大前景可言,唯一吸引威迷就是旗下的天威英利的PV产业,对投资G天威的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想着这个项目才去投资的.如果G天威在PV项目上权益上受损的,那和抢劫我们股东有什么区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宏观调控催生理财新路径 温州炒股团正在形成

炒房、炒煤、炒棉、炒商铺、炒油田……温州民资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总是能够先人一步找到市场的“蓝海”。但是近来,这一中国民间投资的标杆却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回撤迹象。




   



  百亿游资回归

  来自温州银监局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温州民间流动资本约有1900亿元,其中至少有400余亿元常年跨区域流动。实际上,很早之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说,温州市拥有5000亿元的民间资金,外流到全国各地的资金则在3000亿元左右。

  眼下,温州“炒族”们纷纷放弃了在外投资的打算,同时在陆续清理手中能够变现的“筹码”,将套现来的资金划回在温州的账户上。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近几个月以来,仅从上海、北京楼市撤回来的温州民资就有三四百亿元。

  “真的太累了,该歇一歇了。”7月份刚从北京回来的温州炒房团的领军人物张先生,近段时间都呆在温州瑞安的家中陪老婆孩子。

  “北京的10处房产刚刚卖掉,它们都是去年买的,地理位置相当不错,升值很快,除去银行的利息等成本,每套下来大约赚了十万元。”张先生坦言,如果等到好的买主可能会赚得更多,但他担心政府再次出台不利房产投资客的政策,“而且现在像这样的高楼住宅往往有价无市,看房的人很多,真正的买主却寥寥无几。”

  张先生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正如他上月不顾老乡的劝阻毅然从宁夏某煤矿撤出来一样。虽然该煤矿每天都有近十万元的进账,但投资成本高达几千万元,而且申报了数月的安全许可证迟迟不见踪影。这让他的心始终都悬着,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张先生以原价把股份转让给一位老乡。

  今年4月,正当他到北京四处看房的时候,这位老乡打电话给他,他们的那家煤矿已被当地政府勒令停业整顿,原先鼓励他们开矿的“头头脑脑”都躲得远远的,开工遥遥无期,几位合伙人只得把股份以低价转给当地一家国营煤矿。

  张先生的情形只是温州民资在全国各地铩羽而归的一个缩影。如今,他身边的大多数老乡都已把资金撤回温州。来自央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截至6月底,温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763.63亿元,按人民币计比年初增长354.65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647.58亿元,比年初增长379.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亿元,创存款增量的历史新高。

  宏观调控之痛

  种种迹象表明,温州民资已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宏观调控的力量。

  央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一位人士分析说,民资回撤的主要原因是受房地产紧缩政策以及煤矿业“关停并转”调控的影响。

  以温州“炒煤团”为例,去年年底国家对不达标小煤窑实行的“关、停、并”政策,使得“炒煤团”发端地平阳县水头镇的部分炒煤资金开始回撤。央行平阳支行在一份文件中称,对外投资煤矿的资金流出量逐渐减少,存款增幅出现回升现象。

  由于没有及时撤出,很多温州商人连老本都赔了进去。与张先生一起投资煤矿的6个合伙人就颇具典型性。“平均下来,每个人前后至少赔了200万。”

  与此同时,“国八条”的出台也让温州“炒房团”不堪重负,上海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大批房产投资者退市。

  “当时,很多人都选择将上海的住宅出租给一些中小公司做办公用房以获取利润。”张先生告诉记者,但后来很快被证明这种做法不可行,随着房价的迅速下跌,租价也一再走低,甚至连月供也没法还上,等到想明白的时候,房价大势已去,最后大部分人只能全线撤出。

  “不管你是长线、中线还是短线都经受不起,除非银行是你们家的,才能死扛。”乐清的陈先生认为,在接二连三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之下,退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我算是幸运的了,每套房子才低于买价近5万,再加上银行贷款利息与其他费用,总共亏了约40万。”

  催生理财新路径

  当温州民资传统的理财方式遭遇“天花板”时,金融领域却成为其新的“兴奋点”。

    温州资深地产专家陈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一直以来,温州人都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信不过虚无缥缈的股票,对基金、期货就更不感兴趣了。他们必须要看到实物,投资办厂、购买设备等等。的确,大多数温州当地企业家甚至对上市都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反而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自己的公司也会变成别人的。

  但是,5月以来由于中国股市的牛市行情让号称从来不炒股的温州人也在寻求自我突破。有专家预测,行情如此发展下去,“温州炒股团”的形成指日可待。

  温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的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温州股民新开户数激增,仅1-5月的交易额就超过了去年全年。

  “近来,平均每天都会接到20个来自温州的电话,八成以上都是从没摸过股票的人,他们都直奔主题,‘有什么股票可以跟着炒’,根本不问什么基本面、技术面的问题。”证券业一位资深人士感叹道。据他透露,有一批数亿的炒煤资金正向证券市场渗透,目前正跟一家ST上市公司洽谈收购事宜。

  有专家认为,当前温州民间资本出路主要有三条:参与银行的经营管理,入股,时机成熟时,甚至可以直接成立民营银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使民间资本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民间资本自己组成“辛迪加”,积极向外投资,变零星资本为集团资本,或者在国外进行投资。

  “如果说原来温州人的投资是短线,那么现在他们更需要逐渐走向长线的、理性的投资。在目前房地产投资受限制,温州制造业发展到极限的情况下,将看不见的股市等金融产品与看得见的投资方式结合是解决当前民间资本出路的必然之路。”陈鸿如是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02:58 , Processed in 0.03534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