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lzh1969_2

反收购概念即将形成!买入石油大明\中原油气无风险有机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世界上石油是最赚钱的行业,股神巴菲特投资石油赚了134亿美元,所以大多数老一代股民或经验丰富的股民正是看中了石油股的巨大潜力而选择了深沪股市中的石油股。辽河油田退市了,中原油气和石油大明还在挣扎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中石油收购辽河油田成功的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当时的石油股票有三家,少了一家仍有二家可以选择;二是当时的股市比较低迷,上证指数在1100点左右;三是中石油出的价格也比较公道,基本上按石油贮量评估的价格;四是辽河油田的股本结构:中石油的9亿股,A股仅为2亿股,只要收购A股9000万股就可以达到90%的退市要求,所以只用了30天中的一半时间(从05年11月15日至12月1日就已达到9000万股,收购截止日为12月14日)收购就成功了。
中石化收购石油大明的情况就根本不同了,现在的上证指数为1300点,油价高涨,国际油价在60美元以上,昨天纽约商交所油价为每桶64.26美元,如果中原油气和石油大明被收购,深沪股市再也找不到原油股了,人们的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唯有石油大明的特殊股本结构,决定了散户还有与中石化一搏的空间和余地,中石化要从74229户的26583万股取得亿17482万股是极为不易的,这五年多来的熊市,有些股民因为亏损累累,早已不看股市了,这些股民已经把石油大明的股票锁进了箱底,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因为现在7000多万股民真正在做股票仅有700多万就可以佐证。石油大明05年调整了领导班子,业绩大幅度的提升,良好的业绩预期是散户股民坚决不卖石油大明的最好理由。
从3月8日至3月23日已有12个收购日了,中石化仅收到了8152万股,离17482万股还有9330万股,在只剩不的十个交易日中再想收到如此分散在散户手中的9330万股,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第二次收购都感到很困难!广大散户应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今年国务院要求完成股改,中石化是等不起的,如果石油大明按对价股改,再得到05、06年的分红,那可能是石油大明最好的走势,不然中石化早些提高收购二次收购的价格吧,否则不可能得到石油大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全国大唐电信(行情 - 留言)流通股东的一封信

  大唐电信的流通股东们:

  你们好!

  3月18日,大唐电信在停牌3周后抛出了一个令市场一片哗然的股改方案:10对价3,置换6.48亿的不良资产。

这是一个彻底粉碎了对大唐电信给予厚望的投资者所有梦想的方案。原来市场高度预期的、支撑大唐电信股价高企的基本原动力??大唐移动股权与上市公司擦肩而过,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题材,由中国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三大3G国际(行情 - 留言)标准之一??TD-SCDMA与上市公司无缘,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与未来数年600亿的标准专利费,以及近万亿的3G相关产业链的核心无缘,这还意味着我们股票的剧烈波动和市值的快速缩水。这是一个把我们所有投资大唐电信股票的中小投资者推向绝路的方案!

  3月21日,在大唐电信网上交流会的现场,公司董事长宣称,承认曾经计划在股改中向上市公司注入大唐移动股权,后因现在的方案更加对公司有利而搁置。这更使得我们义愤难平!

  大唐电信上市已经8年了,投资大唐电信股票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段被某些人恶意愚弄的历史。

  TD-SCDMA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毋须多言,单从国内资本市场的意义说,这应该是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具震撼力的一大题材。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握有TD-SCDMA标准大权的大唐移动仅仅靠标准在十年内就可获得超过600亿的收益,更何况还有从设备,芯片等相关产业链超过万亿投资中获得的庞大收入。这是在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闻所未闻的创富模式。美国高通可以凭借CDMA标准一年上涨几百倍,大唐靠TD-SCDMA能涨多少?

  可是实际上,真正持有TD-SCDMA标准知识产权的大唐移动公司的股权,却仍然握在大股东手中,与上市公司毫无关系!大唐电信(600198),仅仅是一串代码、一个符号、一个大股东的融资工具!

  多年来,当市场各方将大唐电信(600198)与TD-SCDMA、3G这些股市上炙手可热的概念相联系的时候,大股东对此却没有过只字的澄清,任由不明就里的中小股东被忽悠,被欺骗!

  股改给中小股民们带来了希望??市场上流传的大唐电信股改底线是10送3-3.5,注入15%大唐移动股权的方案,为惨遭套牢之苦的小股民又吹起了一个玫瑰色的肥皂泡,似乎看到了插在3G大蛋糕上的闪闪的烛光……

  可是现实又一次教育了我们??大股东用所谓的承债加豁免的财务等价置换方式,装出一副大发慈悲的样子就想轻轻松松拿下全流通市场的入场券,让大唐移动这只下金蛋的鹅又一次飞出了我们的视线!我们注意到:在本次投票表决的时候一共有两个议案,第一个是资产置换议案,第二个表决的议案才是股改方案。只反对了前面一个,而后面的没有投反对票,那我们的投票就是无效的。证券保荐机构就是想通过设计两个议案来混淆视听,让一些流通股东表决时出错,这这种险恶的用心令人心寒,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投票的时候要记得投两次反对票,把这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檀 每经评论员

    而国资委对于股改的态度表面支持实则颇为暧昧,《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指导意见》虽然早在去年6月就已出台,“积极、稳妥、有序”成为国企股改的口号。这一表态滴水不漏,但与的急行军式的股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具体的对价支付方案中,与旗帜鲜明地表示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同,国资委鼓励国有股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如派现、缩股、回购或增持股份、发放认股认沽权证、承诺以预设价格购买或出售股份、承诺以后年度分红比例等多种方式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也可以将资产重组与股权分置改革结合起来进行”。用侯宁先生的话说,是“鼓励国有上市公司以多种方式完成股改,而全然没有规定任何具体的对价基准”,如此“为自己预留调控余地,投资者则继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黑暗地带”,无怪乎有人严斥权证等对价方案是对中小股民的另类剥夺。有人还把对价支付与国有资产流失人为地捆绑到了一起,潜在地使对中小股民的对价支付丧失了法理与道德基础。此论一旦占据上风,股改推进将十分艰难。

  而从实行的结果来看,国有上市公司股改又与管理层激励、国有上市公司重组、回购,以及垄断型国企这样的“优质”上市资源流失海外市场等诸多敏感问题纠缠在一起。可以说,哪个问题处理不好,都能使股改半途而废。目前国有上市公司回购正盛,不管对于央企利润会有怎样的利好,但有两个方面是必须密切关注:第一,在回购过程中是否会造成对中小股民利益的侵害;第二,回购是否会使垄断升级,使这些企业以及这些企业的掌管者通吃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两个问题如果被忽略,将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长期侵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可靠消息:要约不成已无悬念,中石化早已准备二套方案。未来形势发展非常精彩,此举对于国家形象的树立起到正面作用。大家心平气和些,稍安勿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鼠狼向警犬求婚,众人笑道:人家是公安系统一枝花,你算哪根葱,黄鼠狼大怒!翘起屁股放出一股气对众人言道:“闻到味了吗?老子是中石化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截止2006年3月23日要约8152万股,4715户,户均为1.73万股,应该要约为17482万股,剩余应收购要约的股数为9329万股,三季报报道的户数为74229户,剩余的户数为68714,总A股为26583万股-已经要约的8152万股=18430万股, 剩余股民的户均持股为2682股,很显然已经要约的股东均为部分机构和一些大户,而未要约的9329万股,均为散户股民,如此分散的持股,中石化今后的要约收购根本不可能。三季报中平均的持股数也只有3581股,大流通股东持股为1723万股,现在每天的要约户数为300至400户(大户),散户股民坚决不同意的情况下,中石化有什么办法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百度搜石油大明,下面还有很多反收购的关键字,这几天居然全没了。
  http://d.baidu.com/rs.php?q=%CA% ... 7&tn=sitehao123
  完全不相干的六字大明咒居然顶上来,明显是中国石化花钱收买百度改了搜索引擎。
  强烈鄙视中国石化,花那么心思骗小股民、骗媒体。大家要团结,越是这样越不能卖,还要买。
  另用“石油大明反收购”搜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反收购的信息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6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操控私有化--证卷市场周刊封面专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先不买悍马了,先买石油大明,支持楼主一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操控私有化:中石油、中石化私有化案例剖析
文章来源:和讯网 | 时间:2006年03月25日



中石油、中石化私有化旗下上市公司彰显非凡财技:业绩变脸、资源秘密、资金迷雾…………



香港证券市场私有化操控手法“翻版”A股市场,凸显监管乏力



有关研究表明,在香港,收购方通常会设计这样一个“局”:当一个上市公司即将被私有化之前,收购方会派人入驻公司管理层和董事局,也将委任独立顾问公司对公司资产进行重新估值,随即公司业绩由盈转亏,并发出不利消息。在私有化建议提出后,股价上涨,但会出现大手沽空,将股价压低在收购价之下。此后,收购方委任的独立财务顾问公司提醒小股东,若私有化失败,股价就会下跌,而不利消息也会再度出现。随后大股东将轻微追加收购价,以显示决心和慷慨,最终私有化完成,大功告成



在内地刚刚完成的私有化案例中,我们发现了类似的操作手法。中石油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私有化已经全部结束,中石化旗下公司的私有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证券市场周刊》研究发现,该两家国有控股的资源垄断企业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上市公司的私有化,在系列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请注意:由于不是年报,这些报表均未经过审计,私有化正好发生在即将公告年报但实际并未公告的时刻)中,被私有化的上市公司有节奏地出现了大量的计提、亏损。为了达到降低私有化成本的目的,这两家公司私有化旗下上市公司的整个过程彰显非凡财技。



业绩变脸



私有化的关键在于控制成本,尤其是操控业绩,比如通过巨额亏损、大比例的减值计提、资源匮乏预警、成本增加等手段,进一步达到降低净资产、净利润的目的,这样可以在要约收购时有效地控制住私有化的定价。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国有巨头的私有化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在业绩上大下功夫。



锦州石化是中石油的控股子公司,是中石油私有化上市公司中亏损最严重、要约收购价格最低的公司。锦州石化属于石油加工行业,在石油石化产业链中位于中游。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从2002年的3.14亿元到2004年6.3亿元,一直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到了2005年中期的半年报,突然巨亏6.1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4.04%。2005年9月30日,巨亏的锦州石化再次给投资者带来利空,预计全年亏损13亿元。



中石油的解释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使得国内石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炼油业务普遍存在亏损,而炼油是锦州石化的主要业务,其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0%,因此其毛利率在2005年上半年仅为-5.18%。奇怪的问题出现了:锦州石化2002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48%,2004年底上升到4.19%,但是2005年上半年突然下降至-5.62%。主营业务利润出现亏损,导致相应的销售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均在2005年出现负值,与2004年相比出现强烈反差。



从2004年底业绩同比增长17倍、净利润高达2.6亿元,到2005年年中亏损6亿元,锦州石化的业绩过山车只用了半年时间。一季度亏损5000多万,第二季度每个月的亏损就达到2亿元左右。但是锦州石化在2004年曾大幅提高了原油库存量24.7万吨,价值7.6亿元。并且,根据中石油2005年中期的公开排名,锦州石化的经营业绩在中石油下属的十多家石油加工企业中仍然排得上前5名。



锦州石化的亏损在整个石油石化行业到底占了多大比重?2005年6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5年1至5月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全行业亏损,净亏损额10.3亿元。也就是说,锦州石化半年就亏损了整个行业的60%以上。



锦州石化的亏损让我们注意到同为中石油旗下的上市公司吉林化工。这家一直挣扎在亏损甚至退市边缘的基本化工与化工原料生产商,到了2004年终于脱贫,每股盈利0.72元。遗憾的是到了2005年中期,每股盈利下降至0.035元,净资产收益率也由2004年底的43.97%下降至2.07%,尤其是石油产品的毛利率下降至-12%。到了2005年9月30日,吉林化工亏损2.74亿元,全年预计亏损6亿元。



同样面对成本上升压力的吉林化工与锦州石化的亏损并不是同一个理由: 2005年9月,吉林化工对闲置的装置设备报废,增加亏损6220万元,计提固定减值准备1.55亿元,因为年度停产检修,减少商品量25万吨,减少利润0.6亿元。《证券市场周刊》得到的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7月,中石油就已经跟监管部门汇报私有化事宜。吉林化工恰在三季度集中计提,到了第四季度以及2006年,却没有较大规模的非正常报废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被中石油私有化的上市公司中财务状况最好的辽河油田虽然业绩优良,但资源降低趋势明显。辽河油田的储采比例失衡,其2004年的储采比仅为5.3年,远远低于中国石油整体的14.1年。资源枯竭的辽河油田,年原油产量明显降低,2003年降低幅度为1.3%,到了2004年降低为11.9%,而开采成本却呈上升趋势。



与辽河油田问题相同的石油大明,同样也在关于未来经营前景向投资者们表示出担忧:公司的石油资源拥有量不足,难以形成有效资源替代,公司原来中标的区域内勘探潜力小,主力油田也逐步进入中高含水期,进入成本提高、产量递减阶段。



中石化旗下的中原油气更是认为,公司的原油销售量从2002年的60.19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52.27万吨,而相同期的主营业务成本则由2002年的10.54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11.90亿元。在资源逐渐匮乏的情况下,成本与费用的提高,将对中原油气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到了2005年9月,曾在2004年创出利润新高的扬子石化,每股收益由2004年底的2.01元下降到1.24元,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7.83%,净利润同比增长-3.28%。原因除了原油成本大幅度上涨而石化产品价格未能同步上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烯烃装置停产检修。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扬子石化2004年年报显示,有72.7亿元的6条生产线固定资产已经提足折旧,这部分资产依然还能使用多年。显然,私有化完成后,中石化可以不付任何成本使用这些设备。



参与中石化下属公司私有化的当事人告诉《证券市场周刊》,在行业步入下降通道的情况下进行收购,无疑是控制成本的最优时期。



“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业绩虽然看上去与要约收购价格没有关系,但是业绩影响股价,股价决定要约收购价。从2004年的绩优公司,到2005年私有化前夕的快速变脸,这些没有审计的业绩到底真实不真实?”针对记者的疑问,证券交易所的官员称,现在没有法律要求被私有化的公司在同期提交业绩审计报告,只要同意就可以向市场发布。那么进行私有化的公司是否可以通过季报、半年报达到操纵上市公司业绩从而降低收购成本的目的?于监管者而言,目前这仍是一个法律盲点。



资源秘密



一直重仓中石化的一家券商认为,业绩只是压低现在的私有化成本,将来怎么将私有化的成本通过资源转化成利润,即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有效控制资源的真实价值,是决定私有化成败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中石油、中石化探明以及可开采储备合并报表后,平均的开采年限还在14年以上,加上不断地进行海外并购以及勘探技术的提高,大量未探明的储量也在源源不断地发现。而旗下上市公司无论是资源储备还是勘探技术,以及老油田的钻取技术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开采率不断攀升。因此3只石油天然气资源类被私有化上市公司的储量估值令人玩味。



石油大明的资源估值目前最具争议。银河证券高级经理王红兵负责出具了石油大明的《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石油大明所在的胜利油田属于老油田,原有生产的自然递减速度快,稳产、增产的难度正逐年增加,主力油田随着开采的逐步深入,已经中高含水期,如果未来石油大明没有新的区块投入生产,公司的原油产量将较难大幅度增长。记者在咨询石油大明的具体可采储量的时候,王红兵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只是说自己是在石油大明提供资料的情况下进行了独立分析。



到底中高含水期的程度如何,有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王红兵解释说:“在同一个油田采油,产量不变、成本增加的情况,证明该油田的开采难度在增加,尤其是胜利油田,成本越高证明含水越高。”是否可以由此进一步推断石油大明的资源逐渐匮乏?石油大明的资源究竟如何呢?



据了解,石油大明目前拥有曲堤、胜兴、兴东、胜临、金角、信远、滨利等7个区块和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为5610万吨,年生产能力35.27万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子公司济北石油开发有限公司所拥有的曲堤油田和江家店油田,其区块含油面积11.3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质储量1847万吨,年产原油25万吨,石油储备丰富、开采难度小,将会成为公司石油开发的主力油田,也是公司最优质的资产,因而其具备重大战略性投资价值。目前的石油大明只占胜利油田总量的十分之一不到。而胜利油田已找到了65个油气田,共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5.6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亿吨,开采时间可保证60多年。私有化完成后,石油大明纳入胜利油田整体开发规划之中,目前的开采成本上升问题将迎刃而解。



在对石油大明的每股估值上,王红兵在报告中称,近年来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发生了很多收购交易,比如雪佛龙以约200亿美元总对价收购尤尼科,中石油以41.8亿美元收购PK以及中海油以22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海上石油持有的45%工作权益,由于这些公司拥有庞大的资源储备,不具备可比性。但是,对于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完全可以通过储量与可开采率进行换算比较。以尤尼科为例,17.6亿桶储量,每桶十多美元。根据现在石油大明探明的地质储量尤尼科一桶储油计算,10美元价值在310亿元。而联合证券做出的估值认为,石油大明拥有的可开采储量在800万吨左右,依照现在石油大明的开采水平看,至少可以开采20年,根据2005年的原油销售价格,石油大明的可开采储量价值为65亿元,其每股的储量价值在12.9元以上。



截至2004年12月底,被中石化私有化的另一家资源企业中原油气,共探明或落实石油地质储量9338.1万吨,增加可采储量2484.65万吨;探明或落实天然气地质储量408.08亿立方米,增加天然气可采储量212.18亿立方米,显然并非独立财务顾问所说的资源匮乏。尤其是在2004年8月,中原油气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合作勘探开发宁夏永利地区煤层气区块联营合同》,开发区域总面积为1707平方公里,为中原油气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基础。依照尤尼科案例进行估值,按照开采率30%计算,中原油气每股可开采储量价值20元左右。



我们再看看业绩颇好的辽河油田。当初中金公司出具的独立财务顾问报告同样认为辽河油田资源匮乏,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记者了解到,辽河油田目前拥有海外河、小洼两个稠油油田和黄沙坨稀油油田,探明含油面积31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634万吨,可采储量2019万吨。公司年产原油的生产能力达1500万吨以上,年天然气生产能力更是达到17亿立方米。而2005年辽河油田成功应用了蒸汽驱技术,仅一个蒸汽驱油实验油田平均单井日产就由原来的2.6吨提高到现在的4.8吨,采收率达到25.28%,加上转蒸汽驱前蒸汽吞吐阶段24%的采收率,累计采收率达到49.28%。



“油田含水量增高,原则上增加了开采成本,但是通过开采技术的提高,产量是可以提高的,成本也可以降下来。辽河油田49%的开采率已经说明问题。”专家认为,拿成本的增加来证明油田没有前途的说法是极为不严谨的。据了解,目前辽河油田已筛选8个适合蒸汽驱的区块,覆盖地质储量1.94亿吨。按照采收率平均提高20个百分点计算,可采储量将增加3908万吨。加上5个适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区块,辽河的稠油产量将在700万吨规模上再延长8年或更长时间。



根据《中国石油报》报道,2005年到9月下旬,辽河油田公司低渗透油藏注水示范区块仅150块,原油日产量已由去年年底的110吨上升到180吨。有关专家认为,只要解决注水问题,提高地层压力,辽河油田低渗透油藏每年可增加原油产量20到30万吨,并可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在提高开采技术的同时,2005年辽河油田新区勘探共形成8个千万吨级以上储量规模区块。



“作为石油天然气类型的上市公司,估值不能用一时的股价作为标准,资源的真实性决定股票的潜在价值。”专家指出,由于目前中国的石油天然气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没有按照国际上其他资本市场要求的那样如实披露探明储量以及可采储量,所以投资者对于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其旗下公司的真实储量根本就无从知晓,因此对于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的报告是否具有科学性也难有准确的判断。



监管机构相关人员表示,由于在信息披露方面没有可循的强制性法律法规,石油天然气类上市公司的储量只能靠其自身的诚信来进行有限度的披露。同时A股市场私有化并不需要通过股东大会审议,所以流通股股东行使类别表决的权利都没有,根本不可能跟中石油、中石化在要约收购价格上进行什么博弈。



资金迷雾



“业绩的控制以及资源真实性的控制,最终的指向就是私有化的成本。”一直关注私有化动态的一交易所官员更担心的问题是资金问题:“私有化后,上市公司全部退市,对于我们交易所来说已经属于非监管对象。虽然在私有化过程中,被私有化的上市公司还是属于我们监管的范围,但在这个过程中交易所以及却根本无法严格监管被私有化上市公司的资金状况,其实这也是私有化最关键一环。”



在公开信息中,我们都能看到各家公司收购资金的情况介绍。比如辽河油田的收购资金总额为17.6亿元。早在2005年10月27日,中石油就在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地安门支行存款40亿元。要约收购公布后,中石油马上就给登记公司指定的银行存入3.52亿元(收购资金总额的20%),剩余的80%的资金在地安门支行的账户中支取。中石油旗下的锦州石化以及吉林化工均在地安门支行有40亿元的存款作为收购资金保障。



中原油气收购总共需资金30.91亿元,中石化已经将约6.18亿元(收购资金总额的20%)存入登记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剩余80%部分的收购资金将来源于中石化的自有资金以及工商银行与农业银行给予中石化的授信额度,其中工商银行142.27亿元,农业银行160亿元尚未使用,中石化承诺将金额不超过收购资金总额80%的授信用于本次要约收购。中石化旗下的另外3家公司也是一样有工商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的授信作为资金保障。



“我们可以看看银行的利率是多少,收购者为什么不可以通过一些手法避免支付银行利息,从而达到降低私有化成本的目的呢?”一名监管者感叹,这正是被私有化公司的资金监管难题。被私有化上市公司中,中石化旗下的4家公司到2005年三季度有44.76亿元的货币资金在账上,而中石油旗下的3家公司有21.74亿元的货币资金在账,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即使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如果这些上市公司不披露,监管部门也拿这些公司没有办法。



目前,已经成功私有化3家公司的中石油,当初预计的总收购资金为34.475亿元,但是3家公司目前累计的资本公积金以及盈余公积金总计有50.199亿元。由于锦州石化以及吉林化工大量集中计提等形成巨额亏损,3家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为-7.258亿元。而中石化旗下的4家公司预计总收购资金为142.88亿元,但是4家公司累计的资本公积金以及盈余公积金总计有125.777亿元,未分配利润达到97.953亿元。“如果中石油、中石化动用这些公司账上的现金,就可以减少银行贷款几十亿元。”这名官员透露,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就有民营企业通过动用上市公司现有资金来私有化的情况。这样既不用自己掏钱,也不用到银行贷款从而避免支付贷款利息。



中石化旗下的中原油气,账面上有21.315亿元的未分配利润以及14.085亿元的现金,还有3.895亿元的应收票据。根据2005年11月19日中原油气的公告显示,公司与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做成了一笔8亿元的一年期短期委托贷款业务,在一年内循环使用。中原油气称,贷款利率高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能够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收益,在中石化系统内委托贷款,可以降低通常金融理财和对外委托贷款的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开展贷款业务的公司实际上就是中石化控股的公司,这笔资金到底财务公司用于做什么,投资者根本无从知晓。在中原油气私有化前夕,这笔贷款正好超过中原油气先期存入登记公司的资金,到底这8亿元是不是通过财务公司转入中石化,再存到登记公司的呢?”一名上海的大户投资者甚至怀疑,中原油气的8亿元短期贷款就是为了私有化铺路,甚至不排除中石化用同样的手法将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以及石油大明账上的现金通过财务公司循环到自己的账上,用于私有化这些公司。



“实际上,即使中石油中石化到银行贷款私有化,最多期限也就是1个多月,这点贷款利息对于他们来说犹如九牛一毛,这些公司成功私有化后,反正账面上的资金以及未分配利润都是他们的。”监管机构某相关人员认为,扣除未分配利润、公积金以及净资产,目前中石油以及中石化对于资源类上市公司的收购溢价,跟储备价值相去甚远。



事实上,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根本就不可能让外界知道真正的资金运作路线,只有收购失败,问题可能才会暴露出来。尤其是像石油大明这样的上市公司,中石化只有26%的股权,绝大部分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以及账面上的货币资金,都属于广大投资者,对于这类大股东持有股份较小的公司,目前没有私有化现场督察机制,因此根本不可能防范大股东直接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私有化的违规做法。



操控路径



股价的波动决定了私有化的即付成本。“如果不是股价疯涨,中石化用不了140多亿元收购。”中金公司曾经为中石化的4家私有化公司进行过成本测算,由于股价的飞涨,90多亿元的收购资金直逼150亿元的大关。股价不但成为重要的估值指标,也成为私有化降低成本的关键时点。



2005年8月5日,中石油向提交了《关于中国石油下属上市公司整合方案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请示》中详细介绍了中石油、吉林化工、锦州石化以及辽河油田的状况,并强调了整合下属上市公司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请示》提出,中石油认真分析了旗下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盈利状况、股价走势等内外因素,精心设计了整合方案,并先后在2002年5月以及当年7月,以“净壳转让”方式,成功对石油龙昌以及三星石化两公司进行了整合。中石油曾经尝试用同样的办法完成对吉林化工、锦州石化以及辽河油田的整合,但是由于规模较大,结构复杂,遇到整合障碍。



中石油终于等来了机会。2005年5月以后,吉林化工、锦州石化以及辽河油田的A股价格逐步走低,甚至创出了历史低位,吉林化工的H股也从2005年初的历史高位大幅度下滑。本刊记者了解到,中石油递交给的《请示》早在7月份就开始起草,当时的价位应该是最低的时候,也就在中石油开始起草《请示》的时候——2005年7月19日,锦州石化、辽河油田都在底部反弹,吉林化工在当天企稳, 2005年7月20日吉林化工也开始大幅度走高。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2005年4月15日,突然变脸的锦州石化公布了亏损的第一季度报表,7月13日发公告上半年预亏6亿元,自4月15日到7月18日,股价从5.02元一路下跌至1.78元,跌幅高达64.54%,跌幅是大盘同期的4倍。而从7月19日,也就是巨亏后的第5天,这段时间正是《请示》草拟阶段,直到10月26日(公告停牌前一天)锦州石化一路上攻,并盘整在要约收购价下方,这期间,锦州石化爆出将全面亏损13亿元的重大利空消息,可是股价涨幅却依然高达144%。



同样让人奇怪的是吉林化工的股价。2005年4月20日,吉林化工公布第一季度报表,同比下降43%,股价从5.18元跌至7月14日的2.34元,跌幅高达54.82%。直到当年7月19日,吉林化工的股价一直在2.4元以下盘整,但是到了7月20日,吉林化工一路飙升,股价直逼5.25元的要约收购价,涨幅高达119%。辽河油田的股价没有吉林化工以及锦州石化那么夸张,但是从4月11日7.4元的价位一直下跌,到7月19日启动时一直徘徊在5.9元左右,尤其是到了停牌前一周,却放量大涨9.78%。这是三年以来的该股最大周涨幅,大涨前夕,辽河油田2亿多资金介入,停牌前牢牢地将股价控制在7.5元之下。



“从香港私有化情况来看,大股东为了打压股价,并进场控制要约收购前的股价,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发布利空,并进场收集筹码,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还能保证私有化的成功率。”一名研究并购的专家怀疑,如果不是有预谋,锦州石化股价怎能砸到1.78元?如果不是有预谋,又怎能在巨亏利空之时被狂扫廉价筹码,又使股价翻身向上?如果不是有预谋,又怎能用更大预亏的利空来维持股价不再上涨而以免超过要约收购价?《证券市场周刊》曾经就这个问题专门向中石油提交采访提纲,中石油却并没有针对操纵股价的质疑做出任何解释。



“中石化曾经测算过收购石油大明、中原油气、扬子石化以及齐鲁石化4只股票的收购价格,如果在2005年7月20日之前进行,中石化最多支付90多亿元的收购资金。”一名接近中石化高层的内部人士认为,中石油7月18日泄漏了私有化的消息后,对中石化下面的股票影响很大。中石化原计划等四季度的业绩出来后再私有化,但是这4只股票到了2005年7月22日普遍开始上涨,尤其是镇海炼化在2005年10月31日开始上攻,到了2005年11月3日不得不停牌。



齐鲁石化三季度每股收益0.23元,比二季度0.27元下降14.81%,扬子石化每股收益0.24元,比二季度的0.44元下降45.5%。有分析认为:“业绩下降,在宣告私有化的前几天股价下跌,不能直接说明是中石化刻意打压。这样只能说明中石化抓住时机,降低私有化成本。”



我们以中石油的吉林化工为研究样本,可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私有化流程。公司首先更换总经理,马上公布业绩亏损,股价下降到最低位后,早已进场的主力拉升股票,到一定价位再发业绩亏损、计提等利空消息,清理场内大户。一切完成后,独立财务顾问出场,鼓动小股东接受收购建议,并附带释放利空消息进行打压。流通股股东受到打压后,接受要约,吉林化工最后成功退市(见吉林化工股价变化图)。



“其实,锦州石化跟吉林化工有形似之处,而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中原油气都是在股价下调的过程中突然公布的私有化消息,他们的私有化过程在利空业绩发布之后基本是相同的。”一名重仓石油大明的券商高层认为,控制好流程就等于控制好了私有化的现金成本。



私有化概念



所谓私有化(Privatization),是指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作为收购建议者所发动的收购活动,目的是要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买回后撤销这家公司的上市资格,变为大股东本身的私有公司。



在香港以及欧美等地区的资本市场上,私有化更多的是家族企业控股的私人公司,在上市公司丧失融资功能,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股价的时候,这些公司的控制人通过私有化达到全部拥有公司未来利润的目的。



作为在香港以及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当每股净资产高于股价的时候,尤其是国有企业,就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还有的情况是,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当在海外市场丧失融资功能时,通过私有化“海归”A股市场,希望因此获得更大的融资机会。这些公司进行私有化时,亦可能股价还在净资产之上。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的私有化,只是一种上市公司上市权的终止,并不涉及产权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私有化变局



    “以要约收购的方式整合下属上市公司是一种多赢的方案。”中石油在写给的《请示》中认为,通过整合可以为国内资本市场注入新的资金,对活跃国内证券市场起到积极支持作用。一名交易所官员指出:“中石油中石化的私有化拉开了大型集团整合关联交易的序幕,私有化将成为一种新型的资源整合路径。”



    中石油的《请示》指出,通过现金对价的方式,可使得流通股东得到补偿,同时由于整合收购了市场形象不佳、经营业绩不良的上市公司,可以对改善国内上市公司质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中石油的市场形象也会有利提升,为今后条件成熟在A股整体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石油将在时机成熟时,尽快完成国内A股的整体上市工作。



    “中石化私有化为市场注入了140多亿元的资金,收购已经进入下降通道的石化行业,不但有力地规避了石化企业利润下降,股价逐渐下跌过程中带来的市值风险,在现在疲软的市场状况下,大量的现金也是一种刺激作用。”一名投行人士认为,当市场预期逐渐下降的过程中进行私有化,中石化可以通过私有化后,对集团资产进行统一整合,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这个时候收购可以降低成本。这个时候私有化,可以避免大量关联交易以及产业无法整合带来的市场预期以及股价继续下滑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变现保护作用。



    “目前的私有化更多的是解决关联交易以及集团上下游产业整合,这也将是类中石油中石化大型集团下一步的商业安排。”中信建投投行部副总经理王雪梅认为,以前国内大型企业没有私有化A股的翻本,根本谈不上历史经验,中石油中石化私有化暴露出来的问题与经验,可以让投资者以及监管者全面对以后的类私有化作为体检的标本,尤其是对于监管层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真正实现私有化多赢格局。



    王雪梅认为,从目前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趋势,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私有化的决心看,私有化将延伸到多个行业的多家大型企业集团,目前的中铝集团、航天系等等存在大量关联交易的集团军,将是监管层整顿关联交易,重塑大型集团公司结构治理以及国家进行产业整合的契机,现在的A股私有化仅仅是个开局。



    一名投行专家认为,中石油中石化利用股改进行私有化,将为更多的海外公司提供了一个新的商业思路,国内的股票全流通后,无论是公司质量还是监管力度,都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中石油的回归A股,将给一些在海外创业板上市公司新的启发,这些质地优良,但是股价偏低或者融资有限的情况下,这类公司可能私有化后海归,到国内主板进行上市,取得新的融资机会。



私有化的概念与历史变迁



    所谓私有化(Privatization),是指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作为收购建议者所发动的收购活动,目的是要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买回后撤销这间公司的上市资格,变为大股东本身的私人公司。



    在香港以及欧美等地区的资本市场上,私有化更多的是家族企业控股的私人公司,在公司丧失融资功能,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股价的时候,这些公司的控制人通过私有化达到全部拥有公司未来的利润的目的。



    作为在香港以及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当每股净资产高于股价的时候,尤其是国有企业就面临一个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国有资产流失,通过私有化终止上市。还有就是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当在海外市场丧失融资功能,通过私有化,海龟回到A股市场,能获得更大的融资机会,这些公司可能股价在净资产之上,也会让上市权在海外市场终止。



    目前国内的私有化,只是一种上市公司上市权的终止,并不涉及产权问题,私有化是为了更好的产业整合,减少关联交易。



大陆私有化的历史沿革



    2000年11月22日,华润创业控股的红筹五丰行开红筹私有化之先河。



    当天,华润创业提出以23.9亿港元,收购公众持有的46%股权,华润创业提出两个私有化方案予五丰行股东:(1)以港币4.90元现金,收购每股五丰行;(2)以港币19.44元现金,加上一股华润创业,收购每6股五丰行。



    五丰行的私有化也开创了零成本私有化之先河,五丰行被私有化时的现金及存款不少于23.83亿港元,华润创业可动用过渡性资金进行收购。完成收购后,五丰行的资金可由华润创业自由调动,华润创业毋须动用分毫即可完成收购。



    2003年5月21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上实医药(8018.HK)突然停牌,第二天上实联合(600607)停牌。很快,上实控股(363.HK)宣布通过全资附属公司上实YKB向上实联合前5大股东购入上实联合非流通股份,合计占上实联合已发行股本的56.63%,总交易金额约为8.17亿港元。交易完成后,上实控股将成为上实联合控股母公司。同时,上实控股和上实医药联合发布公告,上实控股透过协定安排,建议注销价按每股2.15港元将上实医药私有化,私有化所需资金约5.18亿港元。



    上实医药成为第一家在创业板私有化的大陆公司,表面上看用5.18亿私有化上实医药,除去净资产部分,只有2.03亿的溢价。但是上实控股3年前分拆上实医药上市的时候,账面已经实现得益1.07亿港元,在上市的三年期间,上实控股从上实医药处合并利益2.4亿港元,上实控股私有化上实医药并没有吃亏。



    上实医药的私有化更多是为了A股的上市融资,但是2003年4月,中粮集团旗下的鹏利国际(0268.HK)开创了10年借壳后,不得不通过私有化保护国有资产流失。中粮集团自筹7亿港元,另向银行借贷3亿港元私有化鹏利国际,当时鹏利国际每股净资产1.56港元,股价0.4港元,13亿股的盘子,每天只有400万股左右的成交量。同年7月21日,鹏利国际股东大会就中粮香港以每股0.74港元私有化鹏利国际99.54%的股东赞成私有化成功。



    2005年11月2日,作为A股上市的中石化第一次提出了对旗下上市公司镇海炼化以终止上市为目的的私有化,开中国资本市场以终止上市为目的的私有化之先河。中石油、中石化紧接着的A股私有化大幕拉开。



  



香港私有化的基本财



   香港私有化多为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在股价远远低于净资产,并且已经丧失融资功能。这类公司如果有不错的业务,光明的前景,私人老板为了全部控制公司的利润,一般会提出私有化,这些公司的私有化生财有道。



    私有化风潮从1997年开始在香港刮起,到现在每年均由3家以上的公司私有化。其中国内到香港上市的上实医药开创了私有化盈利的新模式。在创业板上的上实医药基本失去融资功能,上实医药私有化后,大股东上实控股同时宣布以8.66亿元人民币收购A股公司上实联合56.63%的股权,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上实医药无法融资的难题,这部分资产装入上实联合,将上实联合打造成医药旗舰,为上实联合的再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嘉道理家族私有化太平地毯(0146.HK)更是创了股权抵押融资私有化先例。2003年5月22日太平洋地毯在私有化停牌前的股价0.88港元,而2002年底每股资产净值3.06港元,嘉道理家族以部分股票作质押,从银行以年利率1.25%的低成本融资1.57亿港元,溢价100%向其他股东收购余下43%的权益,一举控制了净资产高达6.36亿元的企业,其收益率高达81%。



中粮集团以每股0.74港元、斥资10亿港元将控股子公司鹏利国际私有化,出价较鹏利国际停牌前的0.43港元溢价72%,较其2002年底每股资产净值1.44港元折让48.6%。仅从账面看,鹏利国际盈利48%。



     在系列的私有化公司中,香港上市公司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掌控管理层,控制业绩,打压股价,并在独立财务顾问的帮助下,规劝小股东接收要约收购,并在独立财务报告中透露大量利空消息,进一步打压股价,如果大股东的操纵行径过于明显,特别股东大会上,小股东可能投票反对,迫使大股东加价私有化,这个时候,大股东可能会释放更多的利空消息,打压小股东的持股信心,最终达到私有化的目的。




评论 (1) |  引用 (0) |  固定链接 |  发表于 13:33
提示:“固定链接”为您显示此篇文章的固定不变链接,如果您有还有疑问请点击帮助
链接地址:http://blog.sohu.com/members/lidelin/1593056.html 复制此地址

引用地址:http://blog.sohu.com/trackback?id=1593056 复制此地址
评论好,分析的透彻,请注意百联的华联系--香港联华系也是一样的操作套路

发布者 搜狐网友 (http://blog.sohu.com/) - 2006-03-27 01:53 回复
--------------------------------------------------------------------------------

     您的称呼: 搜狐网友 修改您的称呼
我的博客: http://blog.sohu.com/
评论内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截止2006年3月24日,中石化已要约收购石油大明8594万股, 还有8888万股待收,扬子石化已达90%的要求,中原油气已要约10082还有6671万股待收,24日当天中原油气接受要约的为752万股,石油大明仅为441万股,收购时间为3月8日至4月6日,从本周至4月6日还有9个交易日,看来中原油气还有可能被成功收购。对于石油大明来说,今后每天只有超过900多万股的量才有可能被成功收购,而按照一天400多万股的量是不可能被收购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石化急了.
作者: 游客95  2006-03-27 16:54:34

操作建议:



齐鲁石化(600002)收购到流通股票总共122,731,353股占流通股票总数35.07%收购成功的条件大于44.3%
扬子石化(000866)收购到流通股票总共118388835 股占流通股票总数 33.825 %收购成功的条件大于33.4%
中原油气(000956)收购到流通股票总共100816396 股占流通股票总数 39.536%收购成功的条件大于65.7%
石油大明(000406)收购到流通股票总共 85943620 股占流通股票总数32.33 %收购成功的条件大于65.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ZT:独家:挫败中石化霸王回购石油大明企图的七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家:挫败中石化霸王回购石油大明企图的七剑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4:40 新浪财经

  作者:单眼皮牛

  截至3月23日止,中石化要约收购四家子公司流通股的时间已过大半,真正的交易时间只剩九天时间了。从公布的数据来看,石油大明(资讯 行情 论坛)接受要约的股数只有8100万股左右,离要约收购成功还差9000万股左右,而且越往后,每天接受要约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余下的流通股东会越来越坚定。单纯从数据来看,应该说石油大明在四家要约公司中,


   



要约收购的进展最慢,流通股分散,可以说是阻力重重,邀约回购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扬子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和齐鲁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应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回购成功需要的流通股份比例数较小,回购成功退市指日可待;至于中原油气(资讯 行情 论坛)目前要约进展形势居中,尚不明朗,但是也是岌岌可危,因为基金和机构持有了大量的流通股份,流通筹码集中。如今的形势对于石油大明的流通通股东来说可以乐观的评价为“革命眼看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中石化要约回购四家子公司的流通股,应该说动用了能启用的社会资源,采取了各种套路和策略,如今石油大明到了成功在望的最关键时刻,作者总结归纳了几种斗争防御措施和策略,并借用《七剑下天山》上面的说法,将这些措施和策略形象的表述为“七剑”,应用得好,招招见血封喉。以此激励每一个自立、自强的石油大明流通股东和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来有的放矢,团结协作,坚定信心。

  一、坚决持有,坐收渔利。

  俗话说沉默是金,沉默是最大的反抗。我们石油大明的流通股东抗争最有用的办法就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就是不卖,坚决持有,也不接受要约。股份只要还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就是坚守了自己的阵地,就有了自己的旌旗,就是掌握了主动权。你拿不到足够的股份,达不到规定的流通股份接受要约比例数,你就不能退市,你也耐我不何。我想这个白纸黑字的明文法律条款,是任何人都不敢明目张胆违反的。自主决定买卖,自主决定要约与否,这是每个公民最起码的人权,任何机构和公司都不能,也不允许胁迫诱导股民接受要约,卖出股份。然而,我在网友的评论中和实际情况中了解到,有些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不知得了什么利益好处,通过连哄带骗、利益诱使、风险胁迫等手段来诱导部分并不知情,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卖出股票和接受要约,这有违证券行业的职业道德。以后再有这种事发生,请你们把这些丑恶的事情和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名称曝光,让我们一起唾弃谴责他们。要约回购失败后,石油大明的股改要么继续提高价格回购;要么进入全流通股改程序,保持上市,流通股东们继续稳定分享石油开采行业垄断发展的高额利润。坐收渔利,何乐不为!

  二、续买圈地,主动出击。

  第一条“坚持持有”只是战略防御性策略,对于一些没有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投资者是可采取的办法,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呆办法,这是一个被动的策略,可以坚持,但不值得倡导。俗话说要变被动为主动,要主动出击,不能坐以待毙。主动出击的最好办法就是投资者继续利用个人剩余资金资源和可负债资源在二级市场上不断买入流通股份,个个满仓足够持有石油大明流通股,掌握了流通股份,就等于掌握了反收购的筹码,直接拥有了抗争的权利。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我们每个流通股东都全力以赴利用自身资金资源买入持有石油大明的流通股份,我们就掌握了根本,掌握了大局,反收购的成功就是水到渠成,高枕无忧了。当然,作为我们的对手,他们也肯定会通过暗度陈仓的套路,利用老鼠仓不断的买入石油大明的流通股份,只是他们只能私下操作,不敢明目张胆,而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和辽河油田(资讯 行情 论坛)当时要约时期的进展情况比较,从成交量和价格两个方面进行横向直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分析出老鼠仓每日都在不断的打压石油大明的股价,因为这些老鼠仓根本没有拿到足够的流通股份,又不敢拉高股价买入,因为价位高了后,到时还是买不到筹码,还要打压股价,他们会更被动。因此目前我们主动出击,二级市场不断买入,正是时候,而对手只能是徒叹和无奈。

  三、悔之尚可,好马回头。

  作者上次发表《透视分析中石化要约收购石油大明的霸王行径》 文章,看到有的投资者留言评论时,称自己的股票已经卖出,悔之晚矣,已经没有办法了。其实这是被动和错误的思维方式,难道我们就不能卖了之后再买回来呀,既然是好股票,既然是一个坐收渔利的好投资机会,我们大不了利用一点微弱的手续费来继续争取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更大、更长远的经济利益,同时还可以规避投资其它资产的风险。如果反收购成功,这是一个以微弱手续费代价来争取获得更大经济利益的投资;即使不成功,也只是到时被迫接受要约,实际来说以目前的价格买入,还不会亏损手续费。另外,对于已接受要约的流通股东,根据游戏规则,你可以在4月6号前随时到证券营业部撤销你的要约指令,这样更方便快捷。

  四、星星之火,曙光燎原。

  在中石化霸王回购四家子公司的流通股份过程中,比较中石化在中国所拥有的强大资源和中小投资者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弱势地位,强弱实力悬殊相当明显。四家公司的中小投资者要分别行动,各自取得反收购的胜利,目前看来是不可能:扬子石化和齐鲁石化目前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中原油气也是岌岌可危,只有石油大明的反收购成功前景最为明朗,但也需要强化巩固。这样,我们四家子公司的流通股东团结起来,四家子公司的全体流通股东每个人都是一个根据地,都是一面旌旗,大家要团结一致,同气连枝,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这样就可以做到以小博大,效应放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五、集中资源,消灭敌人。

  目前中石化和流通股东的实力悬殊,以中小投资者目前的弱势地位,权衡分析,在此我们借用毛主席的这条战略来挫败中石化的回购企图。四家子公司的所有流通股东,不管是已卖出的,已接受要约的,还是继续持有的,一律卖出其它三家公司的股票(因为目前看来这三家公司要约退市成功已是大势所趋,再继续抗争下去已是徒劳,浪费资源。),然后集中资金买入石油大明的流通股份,集中四家公司流通股东的资金资源来确保石油大明反回购成功的胜利。这样一来你既可以继续拥有和中石化抗争维权的筹码,这是每个中小投资者的权利,不能放弃,又可以继续持有股票,享受反回购成功后所带来的超额经济利益。两者兼备,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六、保值增值,投资之本。

  如果继续持有和买入石油大明的流通股份,有人会说:前景不明料,不知能否成功,还会丧失资本的时间价值和投资其它资产的机会。那我请问如今中国的股票市场有多大比例的中小投资者是没有亏损的,权威媒体公布的亏损的中小投资者的比例估计在80%以上,对于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来说,每投资一只股票,就意味着80%的机率将会亏损,目前市场风险很大。反过来,如果你持有买入石油大明的流通股份,对于你来说,既可以规避投资风险,因为根据游戏规则你是不会亏损的,也可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是一个毫无风险的投资组合,进可攻,退可守,保值增值的好办法。

  前一段时间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就发表过“目前股票市场熊市并未结束”的评论,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大实话,是对如今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一个真实写照。因为目前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大多数是一些行业垄断性公司,充分竞争性行业具备很强核心竞争力的是凤毛麟角,这是实话,投资者你不信可以仔细分析一下。仔细权衡比较,还是投资石油大明风险小、稳当,能够做到保值增值,

  七、互勉广宣,众志成城。

  以我为主,虔诚为金,不要有思想杂念,坚持再坚持,胜利就在眼前。反回购的过程是漫长的,抗争的历程是艰辛的,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可能难以煎熬,会出现失望、焦虑,丧失信心,甚至卖出股票和接受要约。时至今天,中石化的这些回购套路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小部分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清晰的投资理念和好的维护自身权益的手段,逐渐悲观,信念动摇,迷恋于眼前利益,陆续的卖出股票和接受了要约。但是目前根据公布的要约数据,大部分流通股东的团结一致,用脚投票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形势日渐明朗,反收购成功将是指日可待。作者在这里通过新浪网向各位流通股东和中小投资者发出明确的胜利在望的信号,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充分利用好每个人掌握的资源,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激发效用最大化,就一定能够挫败中石化霸王回购石油大明的企图,就一定能够获得超乎想象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就一定能够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上为中小投资者自主维权斗争浓彩重墨的写上光辉一笔。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的目标就是挫败中石化霸王回购石油大明的企图。本人思路有限,总结的上述策略难免不全,希望同志们群策群力,不断想出好的办法,在新浪网财经频道的热股社区石油大明专栏中发表,供大家一起勉励,共同努力,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来抒写我们中小投资者自我维权的新的篇章。我们期待胜利,也期待投资利益,但更期待中小投资者自我维权胜利的历史性里程碑意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有没有光明的未来,要看石油大明是否公正处理
【 原创:金沙江  2006-03-26 11:25  多彩总汇   浏览/回复:106/1】
  我们的未来寄托于石油大明的公正解决,这将是中国股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历史给你机会把你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如果你因此倒下了,证明这是一个黑暗的市场,,未来已经没有希望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油百年:《政府已经在保护公众股东的利益3》20060326
从《操控私有化:中石油、中石化私有化案例剖析》一文政府监管部门已经发现中石化的问题,但苦于法律还不够健全,难以对中石化进行监管。(文章详见
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t/china.cgi?docid=72984737,50642261&server=192.168.3.195&port=3000 )
再从汽油价格在近日公布再次提价,而不是在4月6日以后公布,可以发现,政府还是在维护市场的公正的,发挥政府的“裁判员”功能,维护公正,保护弱小者不受垄断者的侵害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因此我们社会公众股东(动员7000万股民参与抢购石油大明和中原油气)一定要坚定持股信心,坚决与中石化这一有众多海外股东的垄断公司竞争石油大明的股票,看谁买入更多,持有的时间更长! 现在只剩下9个交易日,石油大明只有30.665%左右预约,而中原油气有36.584%左右预约,大家要加强宣传政府和监管部门已经支持和同情我们社会公众股东,因此保卫两个油田股是胜利在望的!大家努力,有钱就再买入而不接受回购,没有钱就动员亲威朋友买入,这是至少100%-200%以上的大涨机会,有钱大家赚,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大家不要怀疑了,石油大明基本可以宣布反回购成功,中原油气还需要大家努力去勇夺和保卫!让石油大明和中原油气与股市同在,千万不要让贪婪的垄断势力这一纸老虎吃了!
全国的7000万股东们,我们很多人一样都是受垄断势力抢夺的受害者,中石化准备回购的4家公司中(4月6日下午3时到期),齐鲁石化和扬子石化已经很可能被回购不保了,不如参加石油大明和中原油气的保卫战,只要短短的9天,反回购胜利则可以涨100%至200%以上,而且可以报复一箭之仇!万一失败,也有利息可赚,大家赶快换股!保卫油田股当然比保卫设备和技术更合适!大家快来参与,石油大明反回购已经股利在望,中原油气还要靠大家去努力争取!大家只要按卖一的价格买入(多1分钱),肯定能成交,因为那是中石化的同盟们在压盘的股票!已经有几十家反回购主力参与其中,保守的可以买入石油大明,它是一定能够反回购股利的,进取的买入中原油气,它也很可能反回购成功!到时大家就等着股票大涨100%至200%以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可靠消息、中原油气-业绩大幅增长QFII大举增持,有10多家基金拒绝中石化的预约!因为回购价格太低,接受预约的机构有与中石化串谋坑害公众股东的重大问题和嫌疑,可能受到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侦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3 天

发表于 2006-3-2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3 04:06 , Processed in 0.04044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