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3-8
|
|
深能源:折旧游戏背后藏着什么
面对中国股市的疲软,许多人将之归咎为上市公司质量低劣。这的确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中国股市的问题远比这复杂,是系统性的症候。
表现之一就是,即使质量较好的上市公司,现有的制度和监管体系也难以使他们遵法守章。一些被人们寄予希望的优质上市公司,不仅不能为中国股市的繁荣作出贡献,反而甘愿向质量低劣的上市公司看齐,以另外一种丑陋的面孔出现在投资者面前。
眼下就有一例。有媒体披露,深能源利用折旧政策少计利润,不仅刻意缩短折旧年限,而且还利用了不同项目间折旧年限的差别。深能源没有披露或正确披露其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仅一号和二号机组2003年以前就虚增了7.65亿元的折旧费,而少计了相同金额的税前利润。
在造假不再是新闻的中国股市,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或负债的做法,早已司空见惯。虚增与隐瞒利润的做法看似不同,其实一样,无非为利:前者试图以漂亮的报表融资,后者则担心被分羹。公众公司的幌子成了增加私人利益的工具。隐瞒利润与隐瞒亏损的危害相同,都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深能源的做法应属于违规折旧。通常情况下,这样做会达到两个效果:
其一:避税。从财务上来看,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进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缩短折旧年限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提前,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后移,所得税递延交纳,这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其二:隐藏利润,不给投资者分红利。如果上市公司刻意隐瞒利润,投资者就分不到或少分到红利。
中国股民不得不面对这种痛苦的现状:绩差公司让投资者赔钱,绩优公司也不想让投资者受益。翻来覆去都是投资者被动。有关统计显示,2005年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总体收益呈现八亏一平一盈的格局,77%的投资者亏损严重。这也难怪投资者纷纷选择退出股市了。
具体到深能源,由于缺乏具体材料,现在还无法判断他们违规折旧的真正原因。但是,无论什么目的,他们都面对着下面一些问题:虚增的多达7.65亿元的折旧费现在哪里?有没有被挪用?这种违规折旧是经过谁批准的?对于深能源这样的国有公司,是什么原因促使相关人员甘愿冒着违法违规的风险虚增折旧的?有没有经济上的问题?有没有更深的黑幕或财务黑洞……
或许,这才是当下最需要查清的问题。
必须要正视的是,伤痕累累的中国股市不仅再也经不起劣质公司的欺骗,同样也经不起绩优公司的隐瞒。我们注意到,每当某个上市公司出现问题,最早跑出来的总是拿着鸡毛掸的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他们抢在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之前介入,以轻描淡写的所谓处罚,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法律明文规定披露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的今天,类似事件绝不能不了了之。要知道,管理层的决心和司法机关的行动,已经成为促使中国股市涅?重生的最后希望。
至于投资者因为上市公司掩盖亏损或隐瞒利润所造成的亏损,新《证券法》第69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告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财务会计报告、上市报告文件、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投资者可以据此依法维权。 (上海证券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