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4531|回复: 52

《孙子兵法之证券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8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Array

《孙子兵法之证券解读》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乾坤如握 浏览:34531 回复:5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始 计 篇

   作为《孙子兵法》的起首篇。孙子投入了全篇最重要的笔墨,来对尚处于谋划也就是其所说的“庙算”阶段的战争,进行了精准的描述。并对大的战略问题做了极为周全的分析。 其分析的几个方面是:战争与国与民的重要性;解析敌对双方的胜负因素;对于胜利所必须的条件应该从何处着眼等等。精妙的分析和解答在拉开了这部不朽之作序幕的同时,也揭开了战争的神秘面纱。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

孙子说:战争,为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国家生存与死亡的根本问题,不能不(必须)认真地观察,研究和对待。

[意解]

由孙子的开篇第一言就能领略到:孙子将代表着战争与军队的“兵”,定位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最高点。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一种手段。战争的胜利者将主宰失败者的利益,这种利益往往意味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因此,在“生”与“死”,“存”与“亡”的关头,又怎么不让国家的统治者不重视呢!

[股解]

重大的投资行为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就如同重大的军事行动对于国家的重要程度一样!无非是一者为国家而另一者是个人而已。人不善泳则畏水,将不善兵则畏战。惟独股民多有不善投资之道者,却不畏“股海”而
投身其中,这是为何呢?
参与人数 1 +30 时间 理由
飞天 + 30 2005-9-29 13:37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译文]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双方五大要素的分析,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发展的情形。(这五大要素)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政治上,要让民众和君主有相同的意愿,因此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白昼与夜晚、冬寒与夏暑、时令与节候的变化。地利,就是指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将领,就是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待部属、英勇果断、治军严明。法制,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命令,各级将领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掌管。

[意解]

孙子为我们明确指出了分析战争的五大基本要素,即:“道”“天”“地”“将”“法”孙子从许多的重要的因素中将它们提取出来,基本含概了战争的方方面面。首先来看看“道”。“道”是汉语中内涵极为深刻的一个字,老子,孔子等都对其有着精深的阐解,并在各自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在这里主要是以其来含概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天”是指自然界的天时、气象情况,也可延伸理解为“战略形势”。在人类的所有经验中,对“天时”的尊重尤为突出。当“天时”引申为“战略形势”时,对其的尊重与顺应,就成为把握战略机遇,使得战争形势向有利于己方发展的必然;“地”是指各种各样的地理和地形以及战场的方位。大地承载着人类几乎所有的活动,战争当然也包含在其中。因此,古往今来的军事家们最关心的之一就是选择在何处决战?这决定着要将重要的战略力量和战争资源投向该地;“将”是指作为将领所要具备的必要的素质。如果最高领袖是大脑,那么将领就应该是其臂膀,是其左右手,是其战略意图的执行者。由于人的因素是战争胜利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人”包括了谋略的统帅,执行的将领和实战的士兵。而将领正位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所以自古就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感慨;“法”是指令军队内的人,事,物能有效运行的条文,规制与命令。正是它们才能让将领“使万千之众如使一人”一般,因此方有“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等等说法。纪律对军队而言就等于战斗力!没有纪律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就是乌合之众!

[股解]

战前,国家从战略上必须筹划的五个方面是:道,天,地,将,法。如果在投资市场中可喻为:道是宏观经济形势;天是市场的价格趋势;地是目前的点位和行情形势;将是市场中的投资个人,多 空的一方或行业板块,龙头个股;法是交易体系和策略。
参与人数 1 +30 时间 理由
飞天 + 30 2005-9-29 13:37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

凡是这五大要素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了解。充分知晓这些情况的才能获得利,不知晓这些情况的便不能获得胜利。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发展的情形。需深入比较的是:哪一方君主政治上与臣民意愿相同?哪一方将帅更有指挥的才能?哪一方能把握有利于自己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拥有更多的精兵强将?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依据这些,就能够知晓谁胜谁负了。

[意解]

孙子将“五事”精准地提取出来,并把它列为了受命于国家的将帅们的必修课,甚至提高到了“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地位。而后,孙子又在“五事”的基础上,具体地给出了七条更容易比对的“七计”。从而使相对抽象的“五事”明晰地显现在人们的眼前,对战争进程的发展和演变,判断起来也愈发的准确了。

[股解]

多空双方谁的立场更接近宏观经济形势?哪一个行业板块更具有龙头的倾向?谁能够引领市场行情的短期涨跌?哪一方又能拥有合理的编制与策略,使得法规,命令能畅通无阻的予以传达?谁的资金更多更强筹码更多?谁的资金使用成本更低而使用程度却更佳?谁又能最为严明地赏罚法令的执行者和违背者?
参与人数 1 +30 时间 理由
飞天 + 30 2005-9-29 13:37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文]

将领如果听从我的战略计谋,指挥时他必定胜任, 就留他下来任用; 将领如果不听从我的战略计谋,指挥时就必定会失败,那就应该让他离去。孙子说:战略方针得到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势”的问题了,以便充分利用外部的条件。所谓的“势”,就是根据有利条件灵活地去应变。

[意解]

孙子在这里充分地强调了统一战略思想的重要性,主张抛开那些战略思想有根本性分歧的人。在“干什么?”与“怎么干?”这两者中,前者是战略问题,后者则是战术问题了。而统帅和将领最多是在战术上出现分歧,而在已经决定了的战略问题上是决不允许有分歧出现的,如果出现就将对战略全局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战略思想得到确认后,将领的职责也基本划分完毕,此后就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外部条件引向有利于我的境地,使我方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所谓“借势”就是灵活地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而积极应变。

[股解]

一个真正领悟投资之道的投资者,必须制订并完善自己的交易体系,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此后,还要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而确立相应的措施。
参与人数 1 +30 时间 理由
飞天 + 30 2005-9-29 13:37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

战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相互欺诈的行动。因此需要运用种种手段来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本来有能力的,反要向敌人表现出没有能力;本来准备用兵的,反表现出不敢用兵;本来已经接近目标的时候,反要使对方感到还很远,当远离目标的时候,反要使对方感我已经临近了。对方如果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对方如果出现混乱,就乘机攻取他;对方如果实力充足,就注意防备他;对方如果战斗力正强,就暂时避开他;对方如果冲动易怒,就设法挑逗他;对方如果意卑滞静,就设法使他骄傲而丧智;对方如果休整充分,就设法使他疲惫;对方如果内部团结,就设法制造矛盾离间,分裂他。要在对方没有准备之时发起攻击,要使战略战术出乎对方的意想之外。这是军事家用兵取胜的诀要,只能在实践中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而无法事先来讲授。

[意解]

孙子在始计篇中第一次言及较为具体的问题。以“诡道”二字点出战争的本质,继而用十多条具体战术来注释一个“诡”字。所谓的“诡道”就是最大限度地隐蔽自己的企图,使敌人在迷惑中作出错误的决策。虽为具体问题,但孙子又以“不可先传”来杜绝那些想从“纸上得道”者的臆想,明确地指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实际运用中学会随机应变和灵活使用,而不能完全靠事先的讲解与传授来获得。

[股解]

似乎每位投资者都对上面这些很熟悉,因为这些大多是庄家和主力们对付弱小散户的招数。作为对手,我们应当克服自身的弱点,竭力避免被其诱骗,玩弄于股掌之上。
参与人数 1 +30 时间 理由
飞天 + 30 2005-9-29 13:38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在用兵之前,最高决策者们的筹划,谋算如果很周密并超过了对方,那么在战争中获胜的机会就多一些;相反,如果最高决策者们的筹划,谋算的不太周密而少于对方,那么在战争中获胜的可能性就少。周密的筹划谋算将使获胜的可能性增大,疏漏的筹划谋算将使获胜的可能性减小,更何况不去筹划谋算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谁胜谁负的结果就会显现出来了。

[股解]

其实每位投资者在准备买卖时,都曾有过一番筹算的过程。只是有人算的太少或过于偏颇,这才会导致大量失误出现。
参与人数 1 +30 时间 理由
龙德 + 30 2005-9-30 11:53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8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东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不倒翁朋友!我这里正在“灾”后重建呢。原来的帖子没有逃过“删贴事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兵法之证券解读---作战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的规律是,需动用轻型战车千辆,辎重战车千辆,征集十万将士,还要不远千里运送军粮,那么内需与外用的经费,招待使节上宾的用项,修补作战器具的材料,各种车辆和盔甲的供给,能付出每天都要耗资的千金巨资,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意解]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战略谋划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就是战争的准备工作了。孙子列出了一系列必备的战争物资,如“驰车千驷”,“革车乘”,“带甲十万”等等。可以看出繁多的种类和巨大的费用和惊人的消耗,“日费千金……”由此也可见一斑。发起战争者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承受力。所以说,这是用兵的基本前提。

[股解]

作为国家间军事行为的战争是要付出成本的,作为投资者手中操纵的资金,也一样要付出这样或那样的代价才能获取的。用于投资时是整体的,但赚取时却是一点一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期待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译文]

这样的大军去出征作战,如果战事拖的太久了,就会招致军事行动的迟滞,招致士卒锐气的挫伤,攻打城池就会使兵力耗尽,军队长时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力渐渐枯竭。如果战事迟滞,士气挫伤,兵力耗尽,财力枯竭,那么就会招致一些诸侯列国乘机侵掠,到时候即使智谋再高的人,也无法挽救危险的局面了。所以,在用兵上,只听说过用笨拙的行动求取速胜的,而从未见过用巧妙的计谋将战事推向旷日持久的。因为长久地对外用兵而使国家有利的事,还没有发生过。所以,不能完全了解战争有害一面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战争的有利一面。

[意解]

众所周知,孙子兵法的要诀便是“慎战”。然而在必须运用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孙子又提出了“速胜论”。那就是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损失和代价,去获取战争的胜利。否则,一旦陷入“钝兵挫锐”的消耗战之泥潭,那就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因此,战争中有“拙”与“速”之说。“速”应该是追求的目的所在,而“拙”则是无法用“速”时的选择。以“拙”为计时,多数是在为“速”去创造机会。孙子点出了作为统帅和决策者必须充分地了解战争“害”与“利”的两方面,如果无法客观地去分析战争的“害”“利”,就会因为避害而失去良机,或者因为趋利而妄然行动。

[股解]

每位投资者进入市场都是来获取利润收益的,而不能深入地了解所在市场的规则,规律与其残酷性,就不能妄然以为自己可以战胜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05-9-29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偿一点楼主的积分损失,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役,也不要求多次运送粮草,军械装备要从国内取用,而粮食饲料则依靠从敌方夺取后作为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才能充足。国家财力贫枯的关键就是由于军队给养的远程运输。军队给养的远程运输,将会使老百姓陷于贫困。大军集结的地方物价必然上涨,物价上涨就会使国家财力枯竭。而国家因财力枯竭就急于加重赋役。如果这样,民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使国内十室九空,对百姓而言,其负担将耗去了收入的十分之七。对政府而言,它的耗费,如车辆的损坏 、马匹的疲乏,盔甲、箭弩、戟盾,大橹的制作补充以及运送辎重的大牛,大车的征调,也要损失国家财力的十分之六。

[意解]

战争的消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孙子在提出“慎战”,“速胜”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极其经典的思想--“因粮于敌”。以至于在两千多年后,领导下的革命战争中,竟将“因粮于敌”这一思想运用到了极至。“因粮于敌”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国家对于巨大的战争消耗的抵抗能力。在补充自己耗损的同时,减少敌方的战略资源,从而争取到在战争中时间上的优势。

[股解]

要善于在行情的波动中壮大自己,而不是一而再地重新注入资金来弥补投资的失误带给你亏空。高明的投资者可以在市场的波动中赢取利润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9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译文]

所以,有智谋的将领尽可能在敌国获取粮草供给。 消耗敌国的一钟(古代计量单位)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消耗敌国的一石草料,等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要使将士们奋勇杀敌,就应激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情绪;要使将士们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依靠物质上的奖赏。所以,在车战的时候,凡是夺得战车十辆以上者,便奖赏最先夺取战车的人,并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混编进我军的战车行列。被俘的敌方士兵,要给予善待,尽可能的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既战胜了敌人,而又增强了自己的战斗力。

[意解]

孙子在强调了尽量获取敌方的战略资源的同时,又提出了“胜敌而益强”的伟大思想。历史上,大凡能够做到“胜敌而益强”的统帅,就能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不仅大量的夺得敌人的战略物资,还将俘获的国民党士兵变成“解放”士兵,使得自己的力量迅速地壮大起来,并最终赢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这一段历史的演绎,便是“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等思想的最佳注释。

[股解]

在市场之中,其实许多人都有过不错的获利经历,然而总是又让胜利的利润逐渐消失了。没有达到“胜敌而益强”的境地!究其原因这就是不论行情如何,在大多数时间里始终满仓持股所带来致命弱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30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

所以,用兵作战最可贵的是在于速战速决,而不是在于旷日持久。因此,深明战争本质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意解]

一个国家战略资源的积累,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法肆意地让战争去消耗的。这就要求把握“战争之车”方向的统帅们,必须是“知兵”之将。在这里,“兵”已经不仅仅是指军队了,而是上升到泛指“战争”的层面。并且把握着人民的命运,成为国家安危的主宰。正是因为权责之重,才使得身为将帅者更要从国家的全盘战略去着想。思考着如何运用自己国家的战略资源去保卫国家的利益,如何才能战胜那些侵犯自己国家利益的敌人。

[股解]

一个高明的投资者必须能够深刻地了解自己,也必须能够深刻地了解市场。而不是靠侥幸的等待来期盼行情的到来,他们不会随意作出买进的决策,他们通常在猎获行情启动的那一时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1970-1-1 08:00

凑个热闹

post_delete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5-9-30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牵强,不过也挺辛苦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兵法之证券解读----谋攻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为,能够完整地控制敌国领土的是上策,通过激烈的战争而使敌国战败投降的则逊色于前者了;能够使敌国一军之众完整归降的是上策,通过激烈的战斗而消灭敌国一军之众的则逊色于前者了;能够使敌军一旅之众完整归降的是上策,通过激烈的战斗而消灭敌军一旅之众的则逊色于前者了;能够使敌军一卒之众完整归降的是上策,通过激烈的战斗而消灭敌军一卒之众的则逊色于前者了;能够使敌军一伍之众完整归降的是上策,通过激烈的战斗而消灭敌军一伍之众的则逊色于前者了。

[股解]

本篇中“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的概念,如将其引申至证券市场的话,就应该得到这样的结果:全国可视为一个完整的牛市行情;全军可视为一个较大的上升行情;全旅可视为一个上升波段;全卒,全伍可视为市场的短暂脉冲与波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8 07:36 , Processed in 0.050776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