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qinjiayu

第一次买进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5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同意这样的分析

Originally posted by 000877 at 2005-11-5 03:55
大凡要炒一只股票,机构会大力发掘各种利好、消息、前景之类的提起大家的兴趣,炒到一定热度时大家也跟着机构的思路去发掘,不再去看基本面等信息,天威60多倍的市盈率,2.88的净资产,0.15的收益,5.19%的净资产 ...


这样的思路,看起来很理性,实际上很危险,大概按这样的基本面思路去投资(看季报去算市赢率),买入行业和业绩见顶的概率极高,此外,我们是不是该换个思路了,走的好的股票就是炒出来的?吸筹,洗盘,拉升,派发,这大概是我们所熟悉的做股票的传统模式?不过,现在的市场主体已经是机构博弈的时代,呵呵,谁要是想靠过去的模式投资,那可真是找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威保变---我们还要怎么忽略它

世界最大吊索具企业的隐居



  
  2005年5月28日傍晚,坐落在河北保定徐水的中国巨力集团总部门前红旗招展,彩旗飘扬,来自40余个国家,1700多个企业6000余名中外嘉宾,顺序涌入中国巨力集团总部驻地会场,届时鼓乐喧天、鞭炮齐名,以此拉开了由中国巨力集团主办的“21世纪吊索具发展与未来国际研讨会(第二届)”的序幕。据悉,此次国际研讨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出动了大规模的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驻地部队等值勤保卫力量,以保证这次规模空前的国际会议顺利召开。据笔者现场采访的值勤警察讲,为保证国内外嘉宾的绝对安全,整条可以与北京五环相比的巨力路进行了全线戒严和管制。
晚上,“21世纪吊索具发展与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巨力总部广场举行。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长久驻留,彩纸飞扬,黄宏、冯巩,李双江、刘斌,老狼、孙浩、梦鸽、张迈等诸多大牌嘉宾的演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社、工人日报社、中国新闻调查、北京电视台、保定电视台等诸多主流媒体的到场,仿佛在为数千参会者渲染一个家族的财富神话。
  “巨力出资数千万元主办国际研讨会有不排除有自身利益所在,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让参会者能充分了解,专业索具一定出自专业的设备与技术,而巨力在某种程度上正代表着今日索具行业的方向,”开幕式后,中国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在办公室里接受新浪专访时说。
  谈及中国巨力集团,不得不提起中国企业界第一个获得最佳新人奖的《青花》男主演杨子,杨子极为年轻,他的年龄与其家族企业财富的数额一样神秘。采访杨子时说,巨力集团现任董事长杨建忠(杨子大哥)和巨力集团总裁杨建国(杨子二哥)在巨力最早开创吊索具局面,推广吊索具市场的时候,他们的守业、创业史在杨子记忆中烙下印痕。杨子说,成功没有捷径,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巨力所推崇的百千万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策,吃尽千辛万苦!在谈话中杨子多次提到当年其大哥、二哥的身先士卒与创业的独到性为日后杨子的发展奠定了性格基础。
  在参与由中国巨力集团主办的“21世纪吊索具发展与未来国际研讨会”的整个过程中,笔者明显的感受到:杨子的个性与张扬和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总裁杨建国的沉稳与神秘的确是比较有趣的结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好奇的采访到在中国巨力集团内主管财务的执行总裁杨会德(杨子的二姐),她说,董事长杨建忠、总裁杨建国不浮夸的作风,稳扎稳打的性格是巨力集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正是在这种前提和基础的氛围内,在人们眼中杨子的张扬和个性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催化剂。看来巨力集团家族管理企业的基础模式值得探讨,杨建忠、杨建国的家族管理经也值得研究。
  尽管杨氏家族从未上过任何国内富豪排行的榜单,有人认为,如果不是成员的一贯低调,这个世界最大吊索具制造企业的东家在富豪榜里亦是榜上有名。
  二十年大鳄潜行
  1985年,巨力集团在河北徐水注册成立。开始转行进入吊索具这一看似无奇的行业领域,不知创建者们当时决策时,有没有预料到,20年后的巨力会有“给我一个吊点,我能吊起地球”的自信。
  这个制造企业在专业化道路上飞速拓张。据中国巨力集团主管生产、技术的执行总裁姚军战透露,在巨力的千亩工业园的基础上,中国巨力集团在以每三个月就会扩建一座现代化的车间速度扩张着。
 在采访中国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的过程中,杨董形象的指出我们每眨一次眼,旧会有一件巨力吊索具应用到了客户手中;巨力集团总裁杨建国也介绍到,巨力每年生产的吊索具可绕地球5圈,所以给我一个吊点,我能吊起地球一说,很成立。
  巨力集团杨建国总裁认为巨力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坚持专业化道路,巨力坚持每年30%的利润或销售额源于从未经营过的同行业产品的铁方针,目前专门的索具研发人员就已有数百人规模,20年里研发出10个系列8万多品种和规模的索具产品。所以说随着中国入世的深入,中国巨力集团在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拥有核心技术的吊索具生产试验产业化基地的同时,绝对不会被收购,也决不可能成为其他企业集团附庸的生产加工厂。
  此外,巨力的增长速度亦得益于其企业文化。该文化以军事化管理为基础,并尊重职员的个性化。作为合作军备承制方,企业管理实行“到、是、动、报”制度,意思是叫到名字要喊到,吩咐任务回答是,动是马上行动,报是回来汇报等一整套完整的军事化管理体系,另具杨子透露,他本人也是预备役少校军官。
  巨力试图借助外力促进家族企业发展。2002年12月6日,巨力与天威集团合资成立巨力•天威有限公司,主营吊装带产业;2004年12月6日,巨力与乐凯进行合资。巨力集团主管财务的执行总裁杨会德称巨力集团还有8个产业有合资与合作意向,“我们意识到家族企业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吸引人才和广泛参与,东家不一定要做管家,这是巨力合资的原因。”
  20年没有跨过吊索具制造雷池一步的巨力也有越足冲动。在采访巨力集团总裁杨建国时其提到,杨子去主演电影《青花》,可以是巨力集团的破冰之举,不排除巨力将来可能投资影视文化产业的可能性。另外杨子透露,可能近期巨力集团会和在小品界颇具影响的人物共同建立一个室内剧生产基地,希望不完全在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呼唤一些从中国视角看来很人类、很民族的东西。
家族企业的国际化
  2000年4月23日,巨力主办第一届21世纪吊索具发展与未来国际研讨会,此时杨氏家族提出对巨力的明确定位,是成为世界最具有竞争力的吊索具企业。“吊索具企业的国际化,就是用低廉的成本与技术创新合成最为实用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巨力已经国际化了,”巨力集团的董事长如是说。
  杨子引以为豪的是,中国巨力的产品已经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宇宙飞船、三峡工程、冶金、航海、造船、建筑军事等各个行业领域,并且国际上J&L(巨力注册商标)在吊索具行业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且巨力的销售队伍都有数年车间的生产实践经验,驻外业务员能够基本解决吊索具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巨力有8个生产基地,64个分公司,126个办事处与17驻国际办事机构,销售与服务网络极为完备,“巨力服务半径缩短到4个小时,也即是说,在世界任何地方需要技术支援和产品支持,我们在4个小时能够解决。” 巨力曾经与一家美国公司竞标三峡某项工程,竞争对手为了进入三峡市场,其报价仅为巨力的二分之一。在竞标会答疑现场,业主问美方能否第一时间为吊装现场提供技术支援,该公司迟疑不能回复,最终巨力竞得这项工程。谈及此,巨力集团杨建国总裁指出,在吊索具产业,一个产品被简单的制造出来并不是这个产品的终结,而完备的检测检验体系是吊索具的命脉,令顾客毫无后顾之忧的服务保证体系是赢得客户信赖的关键。
  在采访中国巨力集团主管生产、技术的执行总裁姚军战时说道,巨力产品除三峡项目,葛洲坝、黄河小浪底、深圳会展中心、临海大桥、云阳长江大桥、上海南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广泛应用外,目前特种吊索具的航空航海领域也在大幅度扩张,比如巨力产品被全面应用于神州系列火箭发射前的整体捆绑、挪移与返程后的回收和军事上的深海搜救工作,其中最大的索具重达3600吨,用于海上救援与石油开采;生产的最细的钢丝绳则可用于镶牙以及心脏搭桥等手术之中。
  问及巨力把世界哪些同行视为竞争对手,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说每一个同行都是潜在对手,目前巨力的假想敌人是自己,如果还有一个巨力,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潜行20年的中国巨力集团,一直默默隐居的杨氏家族和突然开超长悍马、用VERTU手机、戴46亿年前祖母绿戒指、主演电影《青花》勇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而一举成为媒体明星的杨子,伴随着如此大范围、高规格“21世纪吊索具发展与未来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沉默20年的中国巨力集团如此高调造势,意寓何指?
  也许巨力吊起地球缺少的仅是一个吊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如此简单分析

Originally posted by qqzoooshen at 2005-11-4 22:48
大凡要炒一只股票,机构会大力发掘各种利好、消息、前景之类的提起大家的兴趣,炒到一定热度时大家也跟着机构的思路去发掘,不再去看基本面等信息,天威60多倍的市盈率,2.88的净资产,0.15的收益,5.19%的净资产 ...

仅仅看报表,那始终会落后于市场
关注一个公司要看它的管理层、看行业、看业绩拐点、看发展速度。一个好的企业,好的新兴行业,发展周期不会很快结束。
至于如何把握,取决于各人,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思路,看起来很理性,实际上很危险,大概按这样的基本面思路去投资(看季报去算市赢率),买入行业和业绩见顶的概率极高,此外,我们是不是该换个思路了,走的好的股票就是炒出来的?吸筹,洗盘,拉升,派发,这大概是我们所熟悉的做股票的传统模式?不过,现在的市场主体已经是机构博弈的时代,呵呵,谁要是想靠过去的模式投资,那可真是找死。
这句话是对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yjg0133 说的不错,早就是机构博弈的年代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天威,重要的不是争论,是思考和认识

关于天威的争论,随着550股价的短期调整而愈加激烈。包括这个群里原先比较坚定的投资者也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有的是从基本面的不确定上,有的从股价的技术走势上产生争论;其实大家的关注的焦点都在太阳能这方面。每个人的投资偏好不同,对技术的偏重程度也不同,投资的期限偏好也不同;这本无可多议;不过,我们对天威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客观地讲,天威集团是比较早的老国企,原机械部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能够在20多年的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在不段有外资,民企冲击下生存下来,并在变压器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行业,过去我一直看好特变电工,我总是疑惑为什么同样的行业,特变电工的变压器毛利润比天威的高而百思不的其解。我试图揭开这样的迷雾,随着逐步的认识,初步得出结论,其实两家公司本来就不是同一个类型的。特变电工起家是家小的集体企业,说白了,就是民企,也已经MBO,没有什么老的历史包袱和管理层激励机制的问题,加上比较早的在资本市场得到融资,可以说它的发展壮大,有一定的历史趋势,当然我们还是非常理解这和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的自身的优秀分不开的;而天威集团就不同了,到了保定,去天威集团实地的感性认识,和公司的老员工接触,你基本上可以感觉这是家60-70年代老国企的印象,一个例子,目前集团公司还有13位退休的抗日老战士,可以说,就是现在天威集团还是承担了许多的国家,社会的责任,那是需要花钱的!!即便是这样,天威集团并没有在20年的经济转型中被拖垮(就象东北那些老工业基地企业那样),相反,在变压器技术和产品上也应该是出类拔萃的,那么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天威一定有自身的DNA在发挥着一些传统的东西,那是什么?立足产业报国,铸就世界名牌----在我眼里已经不是一个企业的噱头!
     我们再分析一下天威保变的产业布局,可能更说明问题了。
     从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艰难的调整期,之后的投资,消费不畅,让很多行业处于艰难阶段,并持续到2002年初,天威集团所处的电力设备行业,也是一样的,国家近三年没有在电力上有大的投资,才使得象东方锅炉东方电机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也处于困境之中;可是我们在天威身上看到了什么?从2001年募集资本后,没有消极等待,没有为追求短期效益而乱投资,更没有在风险领域让公司处于危难陷阱,而是脚踏实地地在主业方面引进技术,提升技术等级,在高端变压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产品上面保证质量,争取市场的诚信,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开始涉足新的产业领域,01-02年投资太阳能电池,02年吊装带,03年的涂层技术和产业,高压套管,今三橡胶等,(因为国外的那家公司被收购,使的天威的风力设备项目夭折),现在的新光硅业,西藏华冠,,,,,,,,,,
    注意,这是天威集团在2-3年前的产业调整,有几个这样有眼光和魄力的企业家这样调整,这样重手开拓新的领域的?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卓越?天威目前还不是,但它有了具备这样素质的领军人物!550股票本年度的大幅上升,可不是这个企业一夜就好的不得了,这里凝聚着天威人这几年的战略调整的成功!
    做为投资者,我们更看重的是公司的长远发展前景,到目前为止,550还是比较好的选择。
    如果硬要符合二级市场上所谓的概念和板快(专业点的叫主题投资)的话。我提出这样的提法,你认为如何?
第一,        新能源,环保,循环经济------天威英利
第二,        电子产业重大基础材料(新材料)------新光硅业
第三,        节能-节约概念-----赛利涂层,今三橡胶,高压套管
第四,        特高压电网,重大技术装备概念----变压器
第五,        航天,军工概念-------巨力天威吊装带
第六,        十一五规划概念。

这可都是细分行业的小巨人呀,若干年后会成长什么样,你有准备吗?我们有时间和耐心跟踪,观察,,反正现在的市场,好行业好公司真的不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分析成长性是希望找到黑马,获取暴利!
我个人认为论证成长性是给自己足够的安全边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黑马是:得之我运,失之我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yjg0133 at 2005-11-5 11:55
关于天威的争论,随着550股价的短期调整而愈加激烈。包括这个群里原先比较坚定的投资者也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有的是从基本面的不确定上,有的从股价的技术走势上产生争论;其实大家的关注的焦点都在太阳能这方面。 ...

:o:o:P:P:P: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以参考600770,99年的走势,我想今后550绝对错不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贴给有缘人,yjg0133谈到了机构博弈,我很认同,在下面帖出我去年暑假写的一个个人总结,很简单的东西,只是一点感想,等待各位拍砖!
            关于机构博弈,机构博弈的产生和机构博弈的必然后果

        第一部分 机构博弈的产生

首先,我谈谈在此以前的市场状况,当时的市场的主流就是“庄家vs散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1:当时整个市场整体而言,完全没有投资价值,整体市盈率超过50倍,经常是70.80倍,在这样的价位上是不可能产生投资行为的,如果谁说自己的来投资的,只能说他是:“在投机的土壤上生出的投资怪胎”。
2:市场资金结构也是这样的,当时的大资金一般都是过江龙资金(其中包括券商) 都是有行情的时候,或者想做什么庄,拆借来的资金,完全就没有一个长期做下去的想法,不投机也是怪事,而且市场上散户的主流也是看庄家 ,分析技术指标,一些什么找庄家的书也是应运而生。
3:为什么这样,其实这也不完全是市场的责任,当时的(现在也是)股市承担着为国企改革服务的要求,包装上市,虚假报表,层出不穷,而且,从发行的第一个环节上就是以多圈钱为目的,典型的就是清华同方46元增发,闽东电力88倍市盈率发行,如果不投机就没有生存空间。

第二,“庄家vs散户”的表现形式

1:当时的主流资金就是所谓的庄家,他们具有很多优势,无论是资金量,信息的不对称,上市公司的配合……,他们就利用自己天生的资金优势,利用对市场信息的垄断,用什么“养,套,杀”的手法,和上市公司相配合,坐庄就是他们的选择,也就是通过股价的操纵,和上市公司配合,甚至自己就是上市公司,自我炒做,在低位出利空,配合拿货,在高位出利好,配合出货,手段很多,资产重组,高送配,资产置换…..是典型的手段,以此来赚取高额利润,而证券监管形同虚设,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
2:从对立面,散户来说,因为股票操纵的后果就是短期暴利,大家也是趋之若骛,还有股评家的推波助澜,跟庄操作,研判技术指标,成本分析…..等方法必然成为主流,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言必谈:“庄家,主力”

第三 “机构vs散户”的消亡

1:首先是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他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是越来越强了,本身就有按照资本市场本身的规律运作的自然要求。
2: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也在慢慢的按市场规律办事(这个过程太慢了),出现了一部分业绩比较优良的上市公司。
3:那些前期喜欢跟庄的中小散户在连续几年的打击以后,已经可以说没有资金再来跟庄了,而由于2001年以来由于一直比较低迷,没有什么新增资金进场(而以前是在国家需要股市服务的时候就利用手中的资源来发动一波行情),就相当于食物链发生了严重的脱节,剩下的一帮人个个也都是被严重打击过的,慢慢的开始理性化了(这也是必然的趋势)那些所谓的庄家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虽然可能还是余波了了,但是这种模式作为主流可以下结论已经退出了市场。典型的例子就是德龙的垮台和目前市场上庄家的艰难困境一幕了然。
4:还有一点就是壳资源的贬值,高送配也不受市场强烈的追捧了,这样庄家们的运作手段也是越来越少了。

下面 我再来谈谈机构博弈的产生,这个模式的典型就是“机构vs机构”

第一 为什么产生机构博弈,(这个和上面的庄家博弈没有明显的时间分隔)。
1:市场资金慢慢的发生的变化,其典型就是基金的产生与快速发展,从资金的性质上就有本质的区别,首先他们是必须做股票的资金,而且可以说是自有资金,资金量也很大,当他们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到了一定的势力的时候,去争取和自己资金相适应的市场地位是一个必然的后果,而且他们还在慢慢的不停的壮大,与之相对的那些机构大家也很清楚,不仅仅是相对的缩小,绝对量也是缩小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他们的话语权,影响力只能越来越小,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要不是被招安,接受价值投资的理念,要不就是被灭亡,我相信他们会作出合适的选择。而通过基金的引导(他们也必须吸引同盟者)越来越多的中小散户也慢慢的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你都得接受。

第二: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这也相当于具有了做价值投资的土壤。而且随着新的理念演绎和发展,也就是价值投资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它也有了市场基础。
结论:可以这样说,随着机构博弈的产生,价值投资的兴起,以前的坐庄模式已经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
第二部分 机构博弈表现形式与机构博弈的后果
首先什么是机构博弈
机构博弈的简单表现形式就是“机构vs机构”
第一:这是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比如现在,光基金就持有市场流通份额25%的资金,加上券商,保险,qfii ,以后的企业年金…. 还有大量的企业资金,他们最少占有市场40%左右的份额,首先垄断的定义就是30%以上,可以这么说,他们的资金不仅仅是主导地位,而且已经占有垄断地位了.相对于他们,中小散户的资金份额是越来越小,也就是以前说的“蚂蚁雄兵”是越来越不雄了。从食物链上来说,光这些散户已经不够他们来维持生活与生存了,那必然就会产生机构博弈,也就是很简单的说法,可能有些股票就会有大量的机构集体重仓持有,但是和以前的庄家有本质区别,以前的庄家是在一个股票中是一个机构或者相关机构的联合,而现在的“庄股”其中的机构是多半没有什么联系的,很多还是竞争关系,比如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之间就有明显的竞争关系。
机构博弈是如何表现的呢?
首先这里有个前提,和庄家时代本质不同的是,由于都具有巨大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他们对资源和信息的占有,虽然相对于散户,他们还是有天然的优势,但是相互之间比较而言,已经没有绝对的区别了,可以这样说对信息的掌握快慢基本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时效在证券市场是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明显的产生趋同性。特别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品种还比较稀缺的情况下。
我在从涨跌两个阶段来具体论述。
一:在涨势中:由于市场本身的转强,众多机构对某些股票集体看好,但是还是有时间的区别,看好又先后,进入有先后,当股票开始上涨,里面的机构可能会不停的往更加高的股价估值,在场外机构也不停的看好,那就形成了一个极端,里面的不出,外面的还要进场,就会形成不回调的上涨,比如去年底开始的那波行情中间的600205 600428这些股票涨了一倍多,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没有回调。
二:跌势中:刚好相反,由于预期的一致性,里面的机构全部想出,外面的机构不愿进场,而且其中的机构没有敢护盘的,就会形成连续的下跌,中间几乎就没有反弹,典型的例子还是600205.
上面两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在大势转折,政策影响下产生的,可以说是在非系统性波动下产生的。
其实还有一种常态,那就是一部分股票还是被机构集体看好,但是市场整体波动不大的情况下,该是怎么个表现(关于这个状态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以内的一种常态,由于直到现在市场还在为以前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股价整体偏高而不得不买单;再加上政府的圈钱动力是不可能短期内消失;还有自己本身严重的自身缺陷;宏观调控的继续;升息周期的到来…….。总体而言市场不太可能产生大的行情。但是由于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势政府,在它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以前,以它的现有资源和手段,这个市场又不可能崩盘(四大银行还没有上市呢))
所以,这种情况的才是现在分析的重点
虽然整体行情不是很好,甚至经常比较弱,但是由于某些股票本身的特质,还是有大量的机构集体的看好,但是这个表现形式就是很大的区别了,也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机构博弈,虽然他们获得的信息基本一样,但是同样的信息并不一定会产生完全一致的结论,在股票上涨的过程中,就会有些机构不停的在止赢,认为达到了它的目标位,但是还有很多机构继续看好买入,这样也就形成了反复上升,震荡上升的走势,里面的机构在不停的换防,这样的股票在市场上已经产生了,如果按照以前的标准,人均持股早就达到以前庄家股的标准了,但是走势完全不一样.至于这些股票的后果我现在无从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和公司本身的增长性指标的拐点肯定有必然的联系。
在这里我不谈跌的股票该怎么办?那不是我感兴趣的部分。我只能说大部分的股票还远远没有到具备投资价值的价位。
结论:虽然机构博弈的时间还很短,严格说也就是去年开始的,但是根据一些现象,有助长助跌的功能。
机构博弈的结果很简单有两条
1:在中国经济慢慢走向规范的过程中,我认为还是会有很少的公司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真正的壮大起来,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真正的具有全球竞争力,那样的话,跟随的公司的成长,也就产生了中国的伯克希尔似的基金公司,和巴非特似的基金经理人,我也是我个人的期望。
2: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有大量的基金,机构不得不关门了

第三部分 在机构博弈的情况下我们的选择
我首先提出我个人的观点,现在的选择只有一条,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来进行自己的投资选择是唯一的出路。它的核心就是成长性指标,当然还包括它的管理是否规范,是不是具有核心竞争力…..但是这些都要体现在它收入和业绩的增长性上
为什么我认为成长性这么重要
1:这是国际成熟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理念,老巴之所以成功,和他的投资理念也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也就是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这些连续高增长的公司造就了老巴,而中国的股票也必然走向成熟,虽然中间还会有很多挫折,但是这条道路是必走无疑了.
2:今年上半年的股市,那些周期性股票给了机构一个很大的教训,由于宏观调控的突然加强,对自身资金实力的迷信,沉醉于巨大的胜利,他们把周期性的股票当作了蓝筹股,恨不得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受到了巨大的挫折,周期性股票根本就不能说是蓝筹股,他们不具备蓝筹股的一个特性:连续稳定的增长性,受到挫折可以说是必然。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中小散户,股票文章还是把这些周期股票称为:“蓝筹股”,真不知道是不懂还是有意误导,他们只能说是指标股。
4:这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不可能产生大的行情,但是市场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了,其中个性化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但是个性其中是有共性的,那就是:连续的高增长。这也是市场自身的必然规律。
3:我相信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增长周期,其中必然有一些公司会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而成长壮大,这些公司,这些股票就是我的选择!我相信这也是众多机构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其实很简单,第一:机构的资金的第一要务是安全性,这样的股票安全性是最好的。第二:机构有强烈的竞争关系,如果你的基金比不上别的,你就会被赎回,直到解散,他们必须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研究。第三:无论是世界上的那个市场,资金对成长性的追求都是永恒的。
关于我们自己如何操作,我个人认为,由于我们和机构本身具有的劣势,我们不可能提前知道公司基本面发生了逆转,所以采取一个适度追涨的做法是必然选择。
如何控制风险,首先得要有独立的分析能力,能够准确的判断资料的真实性,客观地分析。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掌握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也就是它的长期增长性


                                  2004.8.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写这个是去年7月15.7左右追涨海油工程,写完综述以后,自己做的一个总结,很肤浅,希望个人拍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guliu123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guliu123 at 2005-11-5 12:43
贴给有缘人,yjg0133谈到了机构博弈,我很认同,在下面帖出我去年暑假写的一个个人总结,很简单的东西,只是一点感想,等待各位拍砖!
            关于机构博弈,机构博弈的产生和机构博弈的必然后果

      ... [/quot

学习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股票无论好坏,有一点是相同的:涨高了,跌;跌多了,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玛亚人的故事听说过没有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nchen0001 at 2005-11-5 12:38
大家可以参考600770,99年的走势,我想今后550绝对错不了。



玛亚人的几次大的灾难,让他的后人一直无法释怀,对风险的防控念念不忘,第一次是大洪水,为了。。。就搬到森林定居,,然后是火灾,,,在搬到石上,又是地震,从年初人人都说550是0920第二,现在又都说说是网络科技泡末的翻版,,,呵呵,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先用脑子,再用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砖可拍

今天又受益了,谢谢分享yjg0133和guliu123的经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又这么长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供给不足,用于制造光伏电池的多晶硅原料的价格持续上涨。04年初,硅原料的价格约为30 美元/公斤,05 年初价格已经上涨到55-60 美元/公斤,而当前的价格区间约为70-90 美元/公斤,甚至已经有少数国内企业曾经以100 美元/公斤的价格采购过少量硅原料。
  由于国际主要的硅原料供应商的产能扩张需要到06 年底完成,因此国泰君安认为全球硅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在06 年会进一步加剧,全年硅原料的价格平均水平将维持在100 美元/公斤以上。以此水平计算,06 年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幅度将超过50%。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光伏模块的价格也呈现上升的态势,但涨幅明显低于硅原料价格的涨幅。10 月份,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上的平均价格分别为5.76 欧元/瓦和5.25 美元/瓦。与一年前的价格相比,分别上涨了2.1%和5%;与04 年最低价格相比分别上涨了2.9%和6.3%。
而根据国泰君安从国内光伏企业得到的信息分析,国内出口光伏模块的价格涨幅高于上述平均涨幅,但仍然显著低于硅原料价格的涨幅,因此国内光伏生产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会有所降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000877 at 2005-11-5 22:05
由于供给不足,用于制造光伏电池的多晶硅原料的价格持续上涨。04年初,硅原料的价格约为30 美元/公斤,05 年初价格已经上涨到55-60 美元/公斤,而当前的价格区间约为70-90 美元/公斤,甚至已经有少数国内企业曾经 ...


这个也是我所担心的,国内有多少厂家可以提供太阳能级硅原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3 10:03 , Processed in 0.03207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