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qinjiayu

第一次买进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he_top 于 2006-4-6 10:28 发表
雨下走好路  -----

我真不知道你到底要做D 咩? 有TIME 做D 正事, OK ?.
不好意思, PUZZLED , 不方便



距地点会明你讲D乜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waytt 于 2006-4-6 12:01 发表



距地点会明你讲D乜啊。。。。。。。。

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6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慧信息地雷 发布时间:945
G 天  威600550
公司新闻:天威英利两个德国大单四年无忧
    已与两家德国公司签订305M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订单,供货期从2006年至2010年
   证券时报记者王柄根
   今年3月,G天威(600550)持股51%的子公司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德国Phonix SonnenStrom AG公司和Reinecke + Pohl Sun Energy AG公司签订了合计305M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订单,供货期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这些订单将能够占据天威英利一、二期大部分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如果能够对上游硅材料的价格进行有效把握,天威英利未来3-4年不仅能“吃饱”,而且还能“吃好”。
   305MW供货单
   按照天威英利与Phonix Sonnen-Strom AG今年3月29日签订的协议约定,从2006至2010年天威英利将提供143MW太阳能电池组件给后者,其中2006年交付4MW。天威英利与Reinecke + Pohl Sun Energy AG的160MW太阳能电池组件供货单则是签订于3月8日。
   Phonix SonnenStrom AG方面此前表示,他们是在20多家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家中挑选出天威英利作为其供货方之一。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质量、生产设施的技术含量,以及未来产能扩张的计划成为德方考虑的主要因素。
   现有产能基本满足
   按照2006-2010年5年供应305MW的数据计算,5年内平均供应量为60MW。实际上,由于2006年的合同供货量比较低,2007-2010年4年间的供货量要比平均数高。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按照60MW/年的平均供货量计算,天威英利二期工程扩建后的硅片、电池片、电池组组件产能也将得到满足。天威英利二期工程扩建后将达到70MW硅片、60MW电池片、100MW电池组件的产能。按照平均数,与德国这两家公司的订单将占据天威英利现有年产能中硅片的85%,电池片的100%以及电池组件60%。
   而按照天威英利IPO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的产能拓展计划,天威英利硅片产能将在三期工程后提高到570MW、电池片的产能提高到560MW、电池组的产能提高到600MW,三期扩建项目将在2008年完成。这也使得天威英利目前签订的合同在供货上不会存在问题。
   产业链与价格
   如果供货价格不变,天威英利305MW电池组件长单的合同金额在95亿元人民币上下。而如此大的奶酪能够带来的利润更多的取决于天威英利对上游多晶硅原材料的成本控制。
   联合证券分析师杨军认为,如果天威英利能够将硅材料的成本控制在150美元/公斤之内,根据成本分析及天威英利的毛利率测算,那么以上两个订单能够给天威英利带来的净利润可望达到20-25亿元人民币。
   在“拥硅为王”的情况下,G天威也在寻求上游的突破。在增资四川新光硅业后,G天威在新光硅业成为第二大股东,而新光硅业年产1260吨多晶硅的项目如果按照计划在2007年投产后,天威英利在上游资源的控制力度上显然将得到加强,其产业链也将更为完整性。
   G天威昨日收盘价17.83元,涨9.99%。 (4/6资讯研究部摘自证券时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午盘中震荡,洗去浮筹,下跌调整时量能有所萎缩,继续持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以阳喜,不以阴悲!
任他上窜下跳,我自岿然不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9 - 15 April 2006

Explore the booming Chinese PV industry!

Experience PV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China in a unique and exciting way!

PV Business Tour China 2006

SolarPlaza is pleased to offer an International PV Trade Mission to China from 9 to 15 of April 2006.

This PV business tour is organis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NDRC/REDP and CREIA. REDP 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gency responsible for the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 Development. CREIA is the Chines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 with the leading PV companies among their members.

This Trade Mission will concentrate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V Programme
Expectations for the Chinese PV market
The Chinese PV industry and major PV companies
Opportunities for export and collaboration
OEM production   

We are not only encouraging companies involved in these issues to participate. All companies with a
business and production interest in the Chinese PV industry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de Mission.

Purpose of the PV Business Tour China 2006
The purpose of this international trade mission is to give private-sector delegates the chance to assess
and expl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to promote their company and products in China. Participants
will be able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s and facilitate closer commercial ties in the booming Chinese solar
industry. Mor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e Trade Mission include:

To enhance knowledge of Chinese market conditions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o enable business delegates to become familiar with production opportunities and to make individual
contacts; To develop and exp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articipating companies and the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multiplier organisations in China;

The fee for joining this exciting international trade mission i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又安静了,走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4-6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有色进行到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6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反上去,等各位米稳得甘辛苦先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6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天威,我的太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转个贴,二手新闻:
  
  天威英利扩产引来百亿大单
  
  2006年04月07日 01: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小兵
  
  有利于推进赴纽交所上市进程
  
  ●3月8日,天威英利与德国厂商Reinecke+PohlSunEnergyAG签订162MW太阳能电池组件订单后。
  ●3月29日,天威英利再次与德国光伏系统集成商Ph.nixSonnenStromAG签订143MW太阳能电池组件订单。
  
  ●按照合同,2006至2010年天威英利将提供143MW太阳能电池组件给Ph.nixSonnenStromAG,其中2006年交付4MW。
  
  对IPO产生积极影响
  
  日前,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拟到美国纽约交易所分拆上市的G天威子公司天威英利,在今年3月份分别与两家德国厂商签订了两份大订单,均为5年期的合同,合同总金额为95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格计算),合计交货量为305兆瓦。
  
  有关人士表示,这有利于推进天威英利上市进程,将对天威英利的IPO价格产生积极影响。
  
  据悉,按照公司在3月份签订的订单,未来五年,天威英利平均每年的交货量为60兆瓦。
  
  有分析师表示,依据天威英利二期工程扩建后的产能------硅片70兆瓦、电池片60兆瓦、电池组100兆瓦计算,到2010年,上述两份订单将"消化"天威英利硅片产能的85%、电池片产能的100%、电池组件产能的60%。
  
  综合质量全球第三
  
  据了解,由于天威英利的产品取得了IEC、UL、CE、TUV等一系列国际认证,在德国行业协会的质量评比中,也取得了综合质量名列全球第三位的好成绩。
  
  因此,早些时候就有下游的商家希望与天威英利签订长期大单,但天威英利一度因产能所限,产品供不应求,未曾签约。如今,随着天威英利二期工程的收尾,以及三期工程的启动,公司产能随之大为扩张,使天威英利有能力与下游商家签订长期合同。
  
  2008年组件产能提高6倍
  
  知情人士还透露说,这两份订单对于天威英利的意义还在于,它证明了公司具有获得更多长期大订单的能力和机会,以利于公司三期工程的产能充分释放,进而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根据天威英利的计划,到2008年,天威英利三期扩建项目如果完成的话,将使天威英利的组件产能提高6倍,即:天威英利的硅片产能将从目前的70兆瓦提高到570兆瓦;电池片的产能从目前的60兆瓦提高到560兆瓦;电池组的产能从目前的100兆瓦提高到600兆瓦,从而将使天威英利跻身全球光伏行业前列。
  
  扩张德国市场
  
  从市场需求来看,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未来若干年,太阳能电池市场集中在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市场的状况不会发生太大改变。因为,2004年8月德国政府更新了2000年4月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德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别占到12.5%和20%的战略目标,并要求德国银行给予居民贷款来安装光伏系统,同时要求德国电力公司以每度0.54至0.62欧元的价格,从居民家里购买太阳能发电,从而使得德国的光伏市场在2004年呈现爆发性增长,更导致全球光伏市场2004年同比增长61%。因此,天威英利此次在德国市场取得扩张,具有实际意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7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day u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造太阳”调试成功 七八月份将运行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节目文稿:揭秘“人造太阳”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走进《新闻会客厅》。3月23号,汽油的价格又涨了,让我们感觉到除了以后买汽油多花钱之外,能源危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也是在同一天一个消息也被人们注意到,就是说中国要升起人造太阳了,而提供一种无限量的、安全、清洁的能源,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难免心生疑问,太阳可以人造吗?

  亿万年来,地球上的万物靠着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维持自身的发展。

  

2006年3月23日,有一条关于太阳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国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调试成功,年内即将运行。这使得人们对“人造太阳”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关于“人造太阳”一词,记者在街上的随机采访)

  记者:一听到“人造太阳”这个词,你能想到的是什么?

  市民1:又大又亮,又漂亮。

  市民2:发电、发热?

  市民3:像灯泡一样的吧。

  市民4:玩具,给小孩玩的玩具。

  市民5:应该是跟艺术有关的吧。

  市民6:为人类提供能源的吧?这不是能源危机了嘛。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多个人当中,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人造太阳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大多数人眼中,人造太阳就是人类复制的一个新太阳。“人造太阳”真的是能够挂在天上的新太阳吗?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中国刚刚调试成功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又是什么呢?这个答案也许只有亲自造太阳的人知道。

  主持人: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万元熙教授,万教授您好。刚才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肯定是很大很亮,有人说像灯泡一样,有人说可能是给小孩制造的玩具,但是真正人造太阳的样子是什么样,

  万元熙:引起人们误解的就是现在在等离子物理所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努力,终于建造了一个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

  主持人:这个装置如果成功的话,就是将来的人造太阳的样子吗?

  万元熙:基本上就是这样,但是它更大。

  主持人:这个给人感觉就是一个超大的锅炉的样子,根本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上的太阳不相干,能不能简单地这么理解,之所以称作人造太阳,就是它产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是一样的,所以这样叫?

  万元熙:对,太阳是发出强大的光,辐射到宇宙空间当中去,太阳上面这么巨大的能量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核聚变反应。

  主持人:通过像太阳一样的核聚变反应发电,就是未来的人造太阳?

  万元熙:对。

  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气压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几十亿年来,太阳犹如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无休止地向外辐射着能量。

  核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产生聚变的主要燃料之一是氢的同位素氘。氘广泛的分布在水中,每一升水中约含有30毫克氘,通过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的热能。采集氘并使之与相关物质聚变产生能量,就是人造太阳的原理。

  根据科学家的分析,如果我们未来能建成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变电站,每年只需要从海水中提取304公斤的氘就可以产生1000兆瓦的电量,照此计算,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的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

  1952年,当第一颗氢弹爆炸之后,人类制造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但那只是不可控制的瞬间爆炸。从那个时候开始,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途径,把氢弹爆炸在某个试验装置上面加以控制地让它发生,然后源源不断地取出它的核聚变能。5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梦想一直没能实现。

  主持人:氢弹是瞬间的,这个能持续不断地让它产生能量。

  万元熙:对,因此我们把我们的研究称为可以控制的受控热核聚变反应,这种反应在两条途径当中正在迅速地发展,一条途径就是造出各式各样的磁容器来,其中有一类磁容器叫做托克马克,正是在这一类的托克马克聚变装置上面,在世界上经过6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种装置上已经可以把氘氚的聚变燃料加热到四亿到五亿度的高温区,然后在这么高的温度下就发生了大量的聚变反应。在世界上最大的托克马克装置欧洲联合环上面已经获得了最大的聚变功率输出,到了16到17兆瓦,但是都只能短暂地运行,也就是这个磁笼只能存在几秒、十几秒钟,因此你加热到实现聚变反应也只有几秒钟的短暂时间。

  主持人:而我们追求的是连续不断地?

  万元熙:对,所以说一方面获得了巨大进展,另外一方面能否走向稳态运行,这是未来的聚变反应堆所需要的。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这些内容当中,特别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稳态,是不是这次的装置最大的进展就在于此?

  万元熙:对,这个装置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了把托克马克已经取得的巨大进展过渡到稳态运行,为未来实现真正的人造小太阳做出重要的贡献。

  主持人:它能不能实现这个效果,就现在还不知道呢,是吗,要到七八月份让它运转一次才知道它能不能实现相对持续时间的输出能量。

  万元熙:我们未来七八月份是全部把装置装好以后,仅仅是开始了物理实验,这个物理实验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同行的很大关注,给予了极高的兴趣,原因就是到目前为止,这将是第一个全超导的,可以稳态运行的一个托克马克装置。

  主持人:现在其实进行到这个阶段,就是把这个装置要进行实验,还不见得这是能发电的太阳,可是却做了非常多的宣传,人们以为人造太阳要升空了,这一个进展意义究竟有多大?

  万元熙: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解,就是在全世界目前所有的聚变装置,包括最大的也不能称之为是人造太阳,已经建成的人造太阳,但是所有这些装置上面的研究的各式各样的结果,都会为未来建造真实的受控热核聚变反应堆,聚变能电站做出重要的贡献,奠定工程和物理的基础,没有这些工程和物理的基础,不可想象未来可以建造一个真实的聚变反应电站。

  距离当年的氢弹爆炸5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建起了核电站,人类还是没有看到一座核聚变发电站的出现。但是核聚变电站的诱人前景依然是人们心中一个割舍不去的梦。50年来,全世界都在为建立一个能够控制核聚变的装置而努力。在30多个国家建造的大大小小上百个实验装置上,每一次放电时间的延长,人们都为之兴奋;每一次温度的提高,人们都为之欢呼;因为这看似小小的进步,都意味着我们离聚变能的应用更近了一步。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知道,比方说核电站,这不是都已经存在了吗,那样的核电和未来的人造太阳发的核电的区别是什么呢?

  万元熙:现在的裂变电站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球上所蕴藏的铀矿,作为铀的燃料也只能用60年左右,这是1998年世界能源组织公布的数据。

  主持人:也有用完的一天,而且并不长。

  万元熙:对。另外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在使用铀矿的过程当中产生一些高放射性的废物,这些废物的寿命非常之长,就是几千上万年它仍然是有放射性的,对人类的环境会造成另外一种污染。但是聚变能源恰恰不同,因为它的燃料来自于海水当中,藏量非常丰富,如果一升海水等同于三百公升汽油,您可以想象,人类的一次性的能源将是无穷尽的。

  主持人:一升海水怎么等于三百公升的汽油?

  万元熙:三百升汽油,原因就是在一升海水当中含有氢的同位素氘,如果你把它提取出来,放到未来的人造太阳当中发生聚变反应,放出来的能量等同于燃烧三百公升的汽油的能量。

  主持人:感觉像是一个无本生意一样的。

  万元熙:对,这时候人类,第一,不会为可持续发展而操心。第二,不会为能源的短缺发生政治的、军事的各式各样的冲突,最重要的是不会因为使用化石燃料以及其它的燃料,把一个本来应当干干净净的地球变得非常脏,污染得非常厉害。特别是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能源的需求将成为非常大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像您刚才在开头所说的,油价又涨了,从两块多现在涨到了四块多,不仅仅是油价涨,以后没有了怎么办?不仅仅是没有的问题,像北京的空气污染,中国地球的污染,使用煤,使用汽油,这个污染多么严重,所以说为我们子孙万代未来的幸福生活着想,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聚变研究再困难,我也呼吁各级领导所有的年轻人,有志于真实地为中国的兴旺发达,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或者年轻人,加入到我们这个行当当中来。

  主持人:研究一个产生聚变反应的装置就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这个产品聚变反应的装置就花了人类几十年的时间,人类刚刚想到利用聚变产生能源的时候,有没有预料到这个工程这么困难?

  万元熙:当氢弹一旦爆炸成功的时候,当时在全世界,当时的苏联和美国都以绝密的形式进行着聚变能的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因为原子弹一爆炸以后,十几年的工夫就研制出来了裂变电站,人们就可以用原子弹的裂变能量,氢弹一爆炸,巨大的无限的清洁能源我们即将获得,所以说这些国家都认为氢弹爆炸了,是不是我们也可以用五年、十年或者十五年的时间造出一个聚变能电站。

  主持人:那时候估计还是很乐观的。

  万元熙:对,非常乐观,所以处在绝密的状况,绝密不是军事上的原因,是因为商业的利益太巨大了,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太重要了,但是事实上,当所有这些国家从事这些绝密的研究数年、十多年以后就发现太困难了,所以最后受控热核聚变的研究,目前在全世界是最广泛的国际合作的研究项目,是完全不保密的。主持人:究竟碰到了什么呢?

  万元熙:原因就是聚变的条件必须实现极高的温度,加热燃料到亿万度的高温,这个燃料在亿万度高温下面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当中,这个本身太复杂了,如果你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什么样物质的器皿能够盛装上亿度的高温燃料,耐火砖是绝对不行的,不锈钢也绝对不行,所以你必须要用特殊的方式来约束极高温度的聚变燃料。

  主持人:不是一种具体的什么物体、什么物质了,而是一种方法本身成为一种固定它的方式,这个装置。

  万元熙:如果说我们没有物质的器皿能盛装上亿度高温的高温等离子体聚变燃料,我们可否用磁场构造一个磁的容器,来盛装约束极高温度的聚变燃料,这就是托克马克这一种类型的磁约束聚变装置,它就是用这个装置外面大量大的线圈和磁体产生一个环形的磁容器,在这个磁容器里面约束、加热聚变的燃料,让它发生聚变反应。

  主持人:从开始进行这个研究到今天取得这个阶段性的成果,用了人类多少年的时间?

  万元熙:自从过去的60年来,将近有一百个大大小小的托克马克,证实所有的托克马克,你贡献这一点,我贡献那一点,你有这个特点,我有那个特点,使得我们敢于去建造越来越大的托克马克聚变装置。

  主持人:研究这个装置就用去了60年的时间,可以这么说吗?

  万元熙:以及它上面的试验研究。

  主持人:60年到今天。

  万元熙:对,将近60年。

  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国“人造太阳”的研制是个爆炸性新闻,但是对于万元熙而言,这项工作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我国科学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1984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西南物理研究院曾经建成中国最大的研究核聚变的托克马克装置。今年3月,万元熙所在的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调试成功,意味着能够稳态运行的实验装置已经具备实验能力。

  采访中科院等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长李建刚:我们这一代的科学家已经做了50年还没有完成这件事情,并不是说我们这些人太笨,因为这件事情太难了,难到靠任何一个国家的财力、物力和科学技术都不可能达到。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一个灯泡是用聚变能点亮的,但是客观的讲,也许这种愿望实现不了,因为它太难了。

  虽然万元熙他们研制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还没有进行真正的核聚变实验,但是他们的调试成功已经得到了国际聚变界的关注和称赞。在万元熙看来,和30年前他们刚刚开始这项研究相比,国际聚变界态度的转变让他颇有感触。

  主持人: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您最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这种被人尊敬,被人认可的变化?

  万元熙:特别是当我们的全超导托克马克工程调试成功,过去当我们跟别的国家讨论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时候,某些国家的官员们总是这么说,我们跟你没合作,没有什么可获得的,现在不一样,世界上最著名的许多研究所都主动、积极地要求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跟中国磁约束聚变界进行广泛的合作,所以说十多年以来,随着国力的强盛和国家的开放,一批有才干的聚变人才在中国已经迅速成长起来了,这对中国未来聚变研究是太至关重要了。因为中国的聚变研究不是一代人能够实现的,人造太阳的梦不是一代人能够把它完成的,而这个梦要几代人连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变为现实。

  主持人:刚才这位所长应该比您还年轻多了,他都说他的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一个灯泡发电是靠核聚变这个电能产生的。

  万元熙:但是您想一想,当我们宣传受控热核聚变重要的时候,许多官员们或者领导们都会紧接着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到聚变能,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发电,我要告诉他们说,可能还要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哦,看来是太长了。我要说的是,跟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相比较,三十年、五十年算什么,五十年的工夫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三十到五十年我们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无限的清洁能源,三十到五十年极其困难,不成为任何问题。

  主持人:开始的时候人类对研究聚变能表示很乐观,五六年、十年可能就能成功,那您刚刚投入这个事业的时候,您怎么想的,您预想也是十几年就能获得成功?

  万元熙:我从来没认为这项研究能够在十几年当中就能成功,我认为这项研究是极其艰巨的,原因是我们的目标是要到五千万度到数亿度的高温,在我投入这个装置的时候,在托克马克这类装置上面,刚刚得到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俄罗斯制造的T3托克马克装置上面获得了上百万度的高温,就使整个世界聚变界非常欢欣鼓舞,可是百万度离上亿度,离千万度,那还差得很远。聚变研究是一个从基础研究到工程技术的发展,到相当大规模的建立电站,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基础的物理研究结果的支持,更需要许多高科技技术的支持,可是我坚信,这个研究哪怕是再用三十年、五十年也是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太值得了。

  主持人:在三十多年前,您投身这个事业的时候,您就知道,即便到自己退休也不见得能看到成果。

  万元熙:那肯定无疑的。

  主持人:可是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亲眼见到成果,它才更有动力,如果知道我都可能看不见这个成果的时候,这个动力是来自于什么?

  万元熙:我想整个聚变界都是如此,所以一方面我们整个国际聚变界要齐心协力,共同加以研究。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培养新的年轻人才,我们要争取各个国家给予这项研究越来越大的支持,因为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主持人:现在年轻人面临的很多问题是很现实的,他投入到一个领域当中,他总希望能够今天看见成果,或者明天能够写论文,如果这个事业不能够提供给他们很多东西,他们还愿意来吗?

  万元熙:以一种浮躁的心态去急功近利,去哗众取宠,那不叫科学研究,如果你有志于从事真实的对人类有意义的科学研究,你就应当耐得住寂寞,不要为名和利所诱惑,受控热核聚变就是这样一个研究,它对人类的未来如此重要,如果仅是为了急功近利,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得失,那我觉得这项研究也许不适合于你。

  主持人:您说这是一项要耐得住寂寞的事业,这几十年当中您所体会到的寂寞是什么呢?

  万元熙: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如果有机会,真想邀请你去访问一下,我们安徽合肥跟北京和上海相比,跟广州相比,相对来讲欠发达一些,尽管现在的省市领导全力以赴在推进经济的发展,所以非常多的人才在开头的20年前都到国外去了,相当多的人才能够到北京,绝对不留在合肥,能够到上海,也绝对不留在合肥,所以在整个我们所成长的过程当中,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和意向,有的到北京去了,有的到上海去了,有的到其它地方,有的出国了,也不回来。

  主持人:您是因为做这个领域的研究,知道里边的道理,所以觉得三十年、五十年很正常,你值得付出这个代价,但是当您跟外界这样解释的时候,人们都能理解吗?

  万元熙:每年5月份我们都有所谓所的开放日,非常多的父母带着自己年轻的孩子来访问,这短短两天的时间之内有几万人来访问,他们教育着他们的孩子,了解着、认识着受控热核聚变,了解着、认识着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常有用的科学,现在哪怕是百分之几的年轻的孩子们受到这种熏陶,认识到这种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当中就非常高兴,何况是中国政府对聚变研究现在给予了越来越大的支持,越来越强的支持,这是一个最美好的前提条件。

  主持人:对这样一个三五十年可能看不见成果的一个研究项目,有没有人不理解呢?

  万元熙:我觉得现在对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没有人不理解,只是说在某个阶段应当用多大的财力、物力来支持这项研究,有不同的争论,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是这没有关系,尽管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要给予越来越强,越来越大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可以理解,这是一个特别耗费人力、物力、时间的一项事业,就是很费钱,费钱费到什么程度?

  万元熙:比如说未来一个聚变,国际聚变界在托克马克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曾经从1984年开始联合进行下一个试验聚变堆的设计和研究,具有几个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这个试验反应堆要用一百亿才能把它建造起来,整个国际聚变界,各国政府都觉得钱太多了,所以改成第二个版本,要用五十亿去建造,现在已经得到了各个国家政府的批准,中国已经决定加入到这个当中来。所以说用五十亿仅仅建造一个试验反应堆,这个试验反应堆将可以产生500到700兆瓦的聚变功力,但它还不是一个真实的经济、实用的人造太阳。

  主持人:现在做研究,每天从您手里花掉的钱有多少?

  万元熙:在上个月我们进行试验调试的时候,大概一天的电费,直接或者间接消耗的电费就是五万人民币左右,还没有算其它的备用部,易损件的补充、更替和人力。今后如果正常运行起来,起码这样一个装置每天的运行和试验的费用应当在十万左右。

  主持人:每过一天24小时,十万块钱不见了。这个项目这么烧钱,对您有压力吗?

  万元熙:我觉得当然有压力,尽管科学研究允许失败,但是这么大一个工程项目,我觉得你必须要成功,如果成功了,你所使用的这些经费就完全值得,如果你不成功,那么至少获得了很多教训,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工程调试非常成功,我相信这一项工程项目建设一个稳态运行的试验平台的装置本身,95%的成功把握已经具备,这也是一旦听到我们工程调试成功的消息之后,几乎是世界上主要研究所著名科学家们都纷纷来电,对我们表示祝贺。而且今年10月份将到我们所来参加我们第二次国际顾问委员会,这就是说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得到了非常好的回报。

  主持人:今天您跟我讲这么多,我觉得您特别希望我们能够理解核聚变反应是怎么回事,理解这项事业的困难和前景都在哪儿,凡是能够向外界去讲这些的时候,您都很看重这样讲的机会,为什么?

  万元熙:原因是聚变研究是这么一项重要的工作,又是这么难宣传的工作,而且做起来是非常艰难的工作。另外一方面,聚变研究在过去60年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又取得了这么大的进展,可是人们一说进展的时候就觉得我们明天可以得到了人造太阳,当我们说这件事情碰到了巨大挑战的时候,这件事情纯粹是梦想,不能实现,所以说宣传这个聚变研究,让各方面的人都能够理解这项工作,给予稳定的、长期的更坚定不移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将是太重要了,幸好,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重要性。

  主持人:我听我们的编导跟我说,说您跟她讲,做完这次节目您就准备回去退休了,如果真退休了,做了几十年的事业就能够把它放下吗?

  万元熙:在我还有能力的时候,我还能够工作的时候,我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不用直接参与的方式,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支持聚变研究事业,因为我觉得这个梦想没有实现,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梦想,我们一定要为实现这个梦想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而且我相信这个梦想一定会成功,一定会实现。

  主持人:一定能成功?

  万元熙:一定的,因为人类需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Sharp sees US taking lead as top solar consumer
Thu Apr 6, 2006 3:49 PM ET
     
By Timothy Gardner

NEW YORK (Reuters)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soon overtake Germany as the world's
top solar power generator,especially as developers build new homes wired with panels that convert
sunlight into electricity,
  the head of Sharp Corp.'s solar business in the Americas said.

"I think everybody in the know in the industry know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going to be the biggest
market in solar. We have all the right things happening here," Ron Kenedi, vice president for Sharp's Solar
Energy Solutions Group, the world's largest maker of solar panels, told Reuters in an interview.

Solar panel makers globally sold about $11 billion of equipment last year. Along with wind power, it is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sectors in energy.

But the power source provides less than 1 percent of the world's energy, partially because of its price.

Solar costs about 35 cents a kilowatt hour, before subsidies, compared with electricity rates of 23 cents
a kilowatt hour in parts of California, which is home to about 70 percent of the U.S. solar market.

In addition, high installation and equipment expenses mean it can take eight to 12 years for solar to pay
for itself and start producing free power for homeowners.

But Kenedi points to state and federal programs that could lead the United States to use more power
from the sun, and shorten payoff times.

More than 20 states have adopted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 or targets to get a percentage of their
power from renewable sources. Pennsylvania, for instance, plans to go 18 percent renewable by 2020,
and New Jersey plans to go 6.5 percent renewable by 2008.

"Things are starting to move in different states because they are seeing the success. We have 5,000
new jobs in California, in installing, designing, operating, selling (solar panels)," he said.

Federal incentives, such as last year's renewal of a federal tax credit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are also encouraging, he said.

The United States, the world'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has some catching up to do if it is to outpace
Germany and Japan, the world's top solar generators. In 2005 Germany had nearly four times as much
installed solar power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has nearly three times more, according to
Washington, D.C.-based 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

Kenedi would not pin down when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become the global leader. But SEIA President
Rhone Resch said it was possible, with huge U.S. electricity demand, that the country could become the
solar leader in 10 years.

SILICON SHORTAGE

One thing driving up the cost is a shortage of refined silicon,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 of solar panels.
Its price has risen 120 percent over the last 14 months.

But costs could ease as Sharp moves to producing "thin film" solar panels that use 2 to 3 microns of
refined silicon, rather than the 200 microns in conventional panels, he said.

"We're starting to produce them and probably will produce them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said, adding
that new silicon refineries should open in 2008.

Kenedi said that Sharp's most attractive and high growth solar energy market is new home construction.

"We're in touch with all the major home builders and a lot of them have (solar) projects in the works,"
he said.

The company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a 400-home project in Naples, Florida, with U.S. home builder
Centex Corp in which all the new houses will be wired for solar energy.

Kenedi said that it was hard to quantify how much a solar system adds to a new home's sale price, but
noted that the homes sell faster and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esale value than homes without a system.

With the big U.S. potential, German companies are starting to buy small solar produc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Kenedi said that didn't worry him.

"Competition is good," he said. "The end game is to become a mainstream energy source, and we have
to push each other to get to the price level that gets us there."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Michael Erman)

[ 本帖最后由 the_top 于 2006-4-7 09:4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硅片行业大洗牌




  本报记者 李少林 实习记者 高建锋
  

  受太阳能需求急剧增长的影响,生产硅片的原材料多晶硅价格几年之间上涨了3倍,而预计今后几年多晶硅的供应缺口将维持在5000吨左右,多晶硅价格有望继续上涨。这将有可能引发我国硅片生产行业新一轮洗牌,寻找国际技术合作伙伴将是途径之一。

  光伏业推动多晶硅价格暴涨

  光伏产业正成为最热门的新能源行业,在美国上市的无锡尚德的董事长施正荣由此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但蓬勃发展的太阳能电池也带动了多晶硅原材料价格上涨,并殃及到国内的半导体材料产业。

  国内半导体材料领军企业有研硅股(600206)总经理周旗钢向记者透露,原来售价为每公斤不到30美元的原材料多晶硅,现在价格上涨到每公斤110美元左右,受此影响,有研硅股2005年生产成本增加了3000万元。   

  周旗钢认为,多晶硅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就是太阳能电池。由于全球原油价格上涨,欧美地区对新能源的需求上升,这些国家都采取了鼓励太阳能发展的措施,这促使太阳能产业蓬勃发展,从而导致多晶硅需求猛增。

  根据中金公司分析师吴丰树的分析数据,2002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的需求量为6800吨,2003年为8700吨,2005年则上涨到1.56万吨,四年之间涨了1.3倍。而根据国外机构预测,2005年世界多晶硅的产量为2.88万吨,其中半导体级多晶硅为2.07万吨,太阳能级为8100吨。从需求上看,半导体级多晶硅需求量为1.9万吨,略有过剩;太阳能级的需求量为1万吨,呈现供不应求之势。

  与此同时,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市场价格也一路高涨,从2003年的每公斤23美元,上升到2005年底的每公斤90美元,已经高于半导体级多晶硅的平均市场价格。由于半导体级多晶硅同样可以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因而造成半导体级多晶硅的短缺和价格上涨。

  多晶硅有价无货

  随着太阳能的迅猛发展,多晶硅原料市场还面临有价无货的困境。由于技术垄断原因,目前全球90%以上的多晶硅原料由7家企业提供,而2005年这7家企业共生产半导体级多晶硅2.12万吨、太阳能级多晶硅6600吨,开工率为100%,再大幅提升多晶硅供应量的可能性不大。国内企业虽也有生产,但在纯度方面大都达不到要求。

  吴丰树认为,2006年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将分别达到31500吨、36250吨、40100吨、44700吨和50150吨。 但是,这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据测算,到2010年半导体级多晶硅和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总需求将达到6.3万吨。面对这样的产能缺口,预计需要再过3年才能弥补,而2006年、2007年间,全球多晶硅将出现3000吨到5000吨左右的缺口。

  这种供应短缺情况同样也波及到我国国内市场,国内多晶硅市场供应短缺甚至更为严重。其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生产多晶硅的成熟技术,所用多晶硅几乎全部要靠进口供应,而国际硅片制造商多与多晶硅原料提供商存在产业联盟关系,更多的是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

  2005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需要的半导体级多晶硅约1000吨,到2010年,预计半导体级多晶硅的需求量将达到2000吨。而据中国工程院的专家调查,我国2004年的多晶硅产量只有60吨,2005年863项目支持的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吨多晶硅项目投产,全国多晶硅产能可以达到400吨左右,但由于投产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产,2005年的多晶硅产量也只有180吨左右。

  周旗钢无奈地表示,自己公司能够以每公斤80、90美元的价格拿到多晶硅就很不错了,国内很多企业即使以每公斤100美元的价格也拿不到货。

  硅片厂面临成本压力

  原材料价格上涨给硅片企业带来成本上涨的压力。以有研硅股为例,据银河证券分析师王国平介绍,有研硅股2004年全年生产了120多万片4、5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平均月产10万片左右。而2005年上半年就生产了70多万片,预计全年产销将达到160万至170万片,平均月产达到15万片左右。虽然产量增加了,但是业绩并没有提高,2004年每股收益为0.016元(前三季度为-0.046元),2005年前三季度为-0.035元,仍旧处于亏损状态。

  有研硅股是目前国内半导体材料的领军企业,其4、5英寸硅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50%,6英寸硅片的市场占有率为30%。周旗钢认为,公司近几年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多晶硅价格上涨,使得8英寸以下的硅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与有研硅股同病相怜的是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浙江海纳(000925)。

  技术难题制约国内企业

  除了原材料涨价外,国内硅片生产企业更面临着技术和规模的突破难题。

  目前,芯片制造向更大尺寸和更精细制程技术演进。而国内多数硅片的生产多集中在小尺寸上,基本在8英寸以下,其中以4、5、6英寸为主。资料显示,在4英寸和更小的硅片方面,国内供应商几乎满足了国内市场的全部需求。在5英寸硅片方面,我国本地供应商2004年的销售额占到了近90%。但在6英寸硅片方面,2004年海外供应商约占我国市场的60%。

  我国主要硅片生产商有有研硅股、宁波立立电子(原名为“宁波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浙大海纳等7家企业。这些厂商目前专注于生产6英寸和直径更小的硅片,只有有研硅股和宁波立立电子有生产8英寸硅片的能力。而只有有研硅股有能力生产12英寸的硅片。

  周旗钢认为,从目前来看,8英寸硅片是世界主流产品,但已趋饱和,正逐渐向12英寸硅片过渡。2006年,全世界12英寸硅片需求将达到1200万片,并且12英寸硅片目前正处在强劲发展的初期,其产量预计到2020年才会到颠峰。

  他认为,未来也只有生产12英寸硅片才会有相当的利润,而只生产其它小尺寸硅片的厂家必然会被淘汰。据业内人士测算,生产12英寸硅片用单晶硅每公斤需要1309元,按每公斤12英寸用单晶硅生产5片12英寸硅片计算,则每片成本为261元,而12英寸硅片的销售价格为1200元左右。

  王国平对有研硅股分析后认为,2006年该公司4、5、6英寸产品形成的每股收益将为-0.030元,而12英寸抛光片产品的收入将达到11.06亿元,每股收益达到0.076元。

  周旗钢甚至认为,如果国内企业不能够从大尺寸方面进行技术突破,国内的硅片行业洗牌就势在必行,其致命打击就是原材料价格的继续上涨。经过洗牌,最后剩下来的企业将屈指可数。据行业人士估计,在太阳能电池需求的拉动下,多晶硅材料2007年全年的期货已经售罄,这些材料的现货价格近期达到每公斤140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即使像有研硅股这样的企业有能力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它还面临买家的消费习惯和自己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半导体行业专家莫大康认为,12英寸芯片生产对材料的性能要求非常高,买家往往会对原料供应商进行长期的可靠性跟踪试验,而一旦他们选定了供应商就不会轻易改变。

  此外,有研硅股还面临规模化生产的挑战。目前根据该公司12英寸硅片生产线的生产计划,2006年前两个季度的月产量为3000片左右,预计年底达到月产5000片,但这无法满足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原料需求。

  寻求战略联盟是出路

  周旗钢认为,为应对原材料价格涨价,公司会采取提高原材料综合利用、提高产品售价以及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等措施。

  但他也承认,要解决原材料问题还需要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如扩大供应商规模,签订长期供应协议,以保证供应。据他介绍,有研硅股目前获得了日本一家公司的原材料,这家公司以每公斤70美元的价格给有研硅股提供30吨多晶硅,这个价格比市场价格低得多,但条件是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全部返销该公司。而有研硅股从美国公司手中以每公斤90美元的价格获得60吨多晶硅同样是依靠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国内其他几家硅片生产企业同样也在寻求国际合作伙伴,从而获得技术支持。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几年,不排除这些企业与国际多晶硅生产企业建立资本联系。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也正是周旗钢下一步的打算。

  2005年世界7大多晶硅厂商产量

厂商 多晶硅产量(吨) 产能 开工率

半导体级 太阳能级

Hemlock 5200 2200 7400 100%

Tokuyama 3800 1400 5200 100%

Wacher 3200 1800 5000 100%

MEMC 3000 700 3700 100%

ASiMi 2800 200 3000 100%

Mitsubishi 2500 300 2800 100%

Sumitomo 700 0 700 100%

合计 21200 6600 27800 1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将开始的再融姿对550构成利好,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对国际投行的要价,毕竟我也可以在国内上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jiayu 于 2006-4-7 08:50 发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927,1895416,cc7,1.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06-4-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心了,中午睡个好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8 17:39 , Processed in 0.045917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