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高兴得很

2005年09月23日周五相关新闻及晨会报告跟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3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3日传闻及参考


据传,张江高科(600895)9月20日与控股股东张江集团签订商品房出售合同,以每平方米9850元的价格出售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小型智能孵化楼SOHO三期总建筑面积为8361.39平方米的房产,交易总金额为8235.969万元。此次交易将增加公司本年度房地产销售收入约8236万元,增加净利润约4340万元。
据传,因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正在履行报批程序而本周起停牌的达安基因(002030)两项转让均为关联交易,其中一项是达安基因将所持广州市达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0%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刘强;另一项是公司将所持广州市达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40%股权转让给自然人汪友明。广州达晖与广州达诚在此之前均是达安基因控股90%的公司,刘强持有广州达晖10%股权,汪友明持有广州达诚10%股权。此次两公司股权转让价款均为40万元。
据传,2005年9月20日,新华医疗(600587)与美国思泰瑞(STERIS)公司在美国门托市签署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双方将共同将在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组建合资企业,合资公司命名为新华思泰瑞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据传,今日,科华生物002022)拟以总价11203万元人民币从上实联合及上联国际手中收购旗下最重要的控股子公司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实业科华)46.27%的股权。加上此前科华生物已经持有的上实科华53.53%股权,收购完成后,科华生物共持有实业科华99.80%的股权,余下0.2%的股权由科华生物控股子公司科华实验公司以48万元从上实联合收购并持有。通过上述股权的收购,预计科华生物年静态投资回报率将不低于10.61%。
据传,泰豪科技董事会9月20日宣布:经过与流通股股东的充分沟通?根据非流通股股东提议,对股权改革方案中的对价数量进行调整:其中原为:“全体非流通股股东以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按照1:0.70的比例单向缩股。”现调整为:全体非流通股股东以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按照1:0.65的比例单向缩股。对于该公司的对价方案有几大看点值得广大投资者关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双重身份扭曲了股市和房市★★

?
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载文章称,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政府不仅只是政治实体,而且还受国家委托履行经济实体的职能,拥有大批国有企业。国家所有制企业,实际是政府所有制企业。
文章指出,政府一身兼有"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的两重身份,同时履行两种不同职能,使得政府既不能成为真正的"公共服务"者,也不能成为国有资产的有效的"所有者"。

文章分析指出,双重身份使政府不能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由于兼有两种身份,各地政府不仅为本地区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而且热衷于投资于竞争性行业,都在本地区营造了一个巨大的国有经济实体网(有人称"板块")。各地政府都运用手中掌握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大兴建立各种"基地"(如"制造业基地"、"生化工业基地""重化、石化基地"等)、"园区"(如高科技园区、"工业开发区"等)之风,重复建设、地方保护、诸候经济便到处可见。

龙永图曾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大声疾呼打破"诸候经济"与"地方保护",批评各地关卡林立,出省俨如"出国门",破坏了全国统一市场,更不符合经济全球化潮流。有人将这类"诸侯经济"、"地方保护"归咎于"省区行政区划"。

文章认为关键并不在此,而在于实行的是政府"经济实体"和"政治实体"双重身份相结合的体制。中国各级政府同时具有双重身份,作为国有企业的"老总"就自然为自己企业的利益着想而不惜搞"垄断"、"保护",甚至为追求"政绩"而大搞"政绩工程"、重复建设,从而破坏市场秩序,浪费公共资源,无法真正履行"公共服务型"职能。

文章还指出,双重身份使得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经常错位,要么所有者"缺位",要么政府越俎代疱。中国改革实践中找到了很有特色的国企改革道路,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90年代,为了解决国企"产权清晰"问题,在"政企分开"、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作了巨大努力。一些行业的主管部门已改为全国性行业总公司和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另一些主管部门改为行业性协会。可是,国有大公司的人事权、投资权、收益支配权等主要权力,仍由中央几个部门分别掌管。

这就造成两种局面:一是国企的各种主要权力,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可是谁也不对国企的经营及盈亏负责,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却"缺位",给"内部人控制"留下空隙,也无人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负责";二是国企在某些重大决策上仍处于无权地位,政府部门对企业干预过多,甚至"越俎代疱",一些重要企业的重大决策仍是政府政务会议的主要议题,究其实,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实际上充当了国企的真正"董事长"或"总经理"。"国资委"成立后,"政企不分"、"政经不分"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中央、地方掌管的大中企业的人事、投资等重大决策权,仍掌握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手上,其结果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机构难以建立和健全。

文章还指出,双重身份使得政府的不同职能相互打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经济过热,几乎每次"过热"都是由于地方政府盲目扩张冲动引发的。各地政府由于具有"双重身份",利用软约束的财政资金盲目扩大投资,往往引发经济过热。要平抑这种主要由非经济因素引发的投资热,仅依靠经济手段(如利率)进行宏观调控并不见效,往往不得不借助于行政手段。宏观调控的政府行为,从行政层面上看是中央和地方冲撞,但从经济整体上看,却看到政府两种身份的冲突,作为"经济实体"的政府热衷于投资冲动,作为"政治实体"的政府却执意调控,同是一个政府,却身兼有两重身份,两手各执一职,相互扭打。

文章分析称,政府的这种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双重身份于一身的体制,是中国建国初期时从前苏联那里学来的,这种体制最适合也最需要的是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甚至可以讲,这种集双重身份于政府一身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制度的源头。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政企分开、政经分开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政府一身兼有双重身份与双重职能的问题尚未最后解决,当今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热"和"地方分割",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饥饿症"、"诸侯经济"有着明显的血缘关系;当前金融市场扭曲,也源出自传统体制的"政企合一"。

文章还表示,国企改革进入更深一层的攻坚阶段,改革的重点应是政府本身的定位与职能问题,关键在于解决政府一身兼有双重身份与双重职能。只有把作为"经济实体"的身份与职能从政府身上分离出去,政府才能充分履行"政治实体"的身份与职能,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股改行情走到“十字口”


全流通IPO提上日程、国有股股改预期不稳、复牌股风光不再,三大“利空”炮制大盘“三连阴”———
  攻克千二大关的大盘本周未能继续上行,至昨日,沪指连收三阴,三日累计跌幅超过5%,昨日盘中最低已跌破1150点。而在股改行情遭遇严重挑战的同时,一些利空消息也开始在市场流传。
  全流通IPO询价挑战当前价格中枢
  新老划断、全流通规则下的IPO等问题一直是压在大盘上空的巨石,近日这一问题再次被市场关注。据多家媒体报道,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门透露,此前一直压在案头的新股发行日前又被提上议事日程,有关部门正在整理草稿,下一阶段将会给券商下发征求意见稿,预计年底就会正式推出。新股发行本来就是市场的最怕,而全流通背景下的新股发行更具有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目前一些券商投行部门也在积极为此做准备,对于发行价格的问题,券商普遍反映还“吃不准”,需结合股改之后整个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和国际市场上同类企业的情况才能确定。但市场的普遍预期是全流通背景下的IPO价格水平将下移,这对目前整个市场的股价中枢将带来巨大挑战,相信这也是近日大盘恐慌性下跌的重要因素。
  股改预期不稳蓝筹股溃不成军
  在近日大盘的下跌中,蓝筹股无疑是其中最应关注的一个板块。由于目前市场对国有股股改预期不稳,导致权重股板块遭致沽盘打压。有关专家在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支付股改对价会否导致国资流失问题上出现不同看法,这带来市场对国有企业对价支付水平将降低的猜测。而全面股改推开后公布方案的72家公司中没有一家大型央企,本周一宣布“方案报批中,停牌待定”的6家中小板公司,并没有在周二推出方案,而这6家公司的大股东都是国企。市场人士认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企股改慢半拍,很可能与有关方面对支付对价产生审慎看法有关。由于国企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影响力方面都是其他类型企业无可比拟的,因而如果这一推论成立,那么以对价补偿为直接推动力的股改行情能否持续就是一个问题。
  复牌股风光不再股改行情何去何从
  导致近日大盘暴跌的第三大原因则是股改复牌股的走势渐显疲态,尤其是昨日复牌的多数个股都出现大幅下跌。昨日复牌的股改公司中,仅辽通化工华星化工京新药业江淮汽车泰豪科技综艺股份几家实现上涨,其余近20家股票则大幅下跌,尤其是中小板股票几乎全军覆没。业内分析认为,导致股改复牌股风光不再的原因,一是大规模推出后对市场的吸引力下降,当初的炒作热情必然降温;二是由于目前股改方案的对价基准已基本确定为10送3,股改公司多数已在股改实施前就提前对“对价”有所反应,加之目前对价普遍不具有吸引力,方案的创新性也有限,依靠股改公司推动大盘的期望值已大大缩水。
  业内分析认为,本轮行情起始于“股改”,而从本周市场大跌来 看, 大盘下挫的诱因同样在于“股改”。股改行情的演绎将趋于复杂,而究竟何去何从,目前看来仍将惟政策是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下再顶,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 08:44 , Processed in 0.02569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