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37128|回复: 580

☆☆☆☆☆ 2005年05月09日实战看盘交流专贴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8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 2005年05月09日实战看盘交流专贴 ☆☆☆☆☆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FlyKate 浏览:137128 回复:59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长假导致主力无心恋战

  4月29日是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市大盘震荡回落,从盘中看,大盘指标股均有小幅调整;而昨日带领股指反弹的科技股今日纷纷低开低走,将昨日大部分抢反弹的筹码套牢;因为昨日的反弹是一种技术性的超跌反弹,反弹动力是近期暴跌的科技股,而科技股目前还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后市它们还将有一个震荡的过程;今日大盘未能再接再厉继续反弹,反而出现回落,其中有主力做盘行为,并且我担心的长期牛股中集集团中兴通讯的大幅下挫回落较大,分别超过6%和4%,对市场人气打击较大;对股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大盘蓝筹股表现平稳,宝钢股份低位震荡并且在尾市收出了红盘,中国联通长江电力银舌的下穿和中国石化银蛇的欲穿都表明了股指的反弹还将延续。

  今日是本月交易的最后一天,收出的点位没有征服1170点就至使周K线和月K线走的非常难看。也就证明如没有政策的利好的落实,近期大盘在低位的调整时间还将延续。短线来看今日盘中有故意压盘的现象。导致了股指没有收到我昨日提到的1170点上方。这样将会使反弹放慢放缓。今日的成交金额也开始减少不能持续放大,抑制了反弹的深入展开,说明场外资金参与不多临近五一长假,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超跌低价股表现还是相对活跃,三佳科技武昌鱼,交大系列等一批超跌低价股出现在涨幅前列,近期大盘的震荡探底市道中,虽然指数调整幅度不是很深,但是个股可谓是满目凄凉,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两周时间内,沪深两市共有近四成个股一度跌停,并且有些个股出现了连续跌停走势,其实是这些低价股以急跌方式来释放系统风险的过程,而短线急跌之后,这些个股也孕育着比较强烈的反弹要求,因此在此期间的短线活跃也是相对合理的,但是这些个股的市场权重相对有限,低价股的活跃难以有效化解市场危机并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对此投资者也应该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要短炒。

  周五消息面平静,虽然有相应的建行年内上市的利空预期,但有关个股国际视野估值也接近尾声,股价结构性调整即将接近尾声。这也将给大盘在未来带来一定的鼓舞力量。目前我看大盘并无扩大震荡幅度的动能,短期仍将维持这种震荡态势。操作策略:除利用抄底以外,盘中拒绝追涨操作。

  这是小妹周五盘后做的日记,但那时候“通知”还没有出来,所以,股权分置通知出台后,我认为是一则中性偏多的消息,为什么说是中性呢?因为“通知”里并没有细则,偏多则是“通知”里已经明确指明了,非股在取得流通权后,12月内不许上市流通,所以,如果抄的话,至少应该还有12个月。

  别看大盘周五的走势极不好,但0AMV存量资金动能还是没有减弱,所以我不害怕!还是阶段性做多。
1.jpg
参与人数 1 +10 时间 理由
飞天 + 10 2005-5-8 15:55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明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05-5-8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股权分置改革三大假想 方案表决演变机构博弈

  
  背景

  股权分置改革历经艰难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的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就宣布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并表示将公开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研究制定具体操作办法,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2004年2月初,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005年4月12日,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就股市八大敏感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公开表态,根据“国九条”的总体要求,“解决股权分置已具备启动试点的条件”。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监管层显然是希望“五一”长假能够缓解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给投资者带来的冲击。在经过多年争论、多次尝试和漫长等待后,4月29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正如市场此前预料的,《通知》只是一个程序性规定,并没有细化到解决股权分置的具体方案。也正因为如此,建立在分类表决基础上的试点方案给投资者留下了足够的想像空间。

  假想一:方案表决演变为机构博弈

  《通知》指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须遵循“国九条”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场稳定发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流通股东表决、实施分步有序”的操作原则进行。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这一原则被经济学家易宪容归纳为“统一组织、分散决策”。

  这意味着证监会不承担确定试点方案的责任,也没有相关的操作指引,更没有确定任何补偿原则。具体公司股权分置解决的博弈将完全在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进行。而分类表决机制几乎是保障公众股东利益的惟一途径。

  对于试点方案的表决,通知规定,“方案需经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1/3以上通过,并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对此,一直关注全流通问题的张卫星几乎在《通知》公布后的第一时间就指出,该规定的漏洞在“没有规定流通股投票率”,因此可能出现个别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决定大多数没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命运的情况。

  早在2004年,电广传媒(000917)(相关,行情,个股论坛)就是通过分类表决的方式完成了“以股抵债”,大股东以每股7.15元的价格实现了退出,一次性清偿5.39亿元的占款。当时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还不到5%,被称为是4%决定了96%的命运。

  张卫星因此建议应该明确流通股投票率必须在20%以上才是有效表决。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对此不甚认同。他认为,规定所谓20%的投票率没有任何根据。“关于表决,惯例是50%有效,或者是根本没有比例限制。而且如果规定了一定的投票率,而在实际操作中又无法达到,将面临尴尬处境。”。

  “实际上,通常小股东不可能去参加投票,基金一类的投资者往往成为流通股股东的代表。”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的曹凤岐教授更直接指出。而资料也显示,自实施分类表决以来,小股东投票率大多在10%以下。

  实际情形倘真如此,持有大量流通股的机构投资者将成为掌握流通股股东实际命运的人,而具体公司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也随之成为非流通股股东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假想二:绩差公司成为试点主流

  《通知》还指出,中国证监会根据上市公司股东的改革意向和保荐机构的推荐,协商确定试点公司。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

  这等于将股权分置改革的决策权归还给企业自己,更直白地说,是交给上市公司的决策者大股东。至于什么样的公司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通知》没有任何规定。

  那么,什么样的公司会对全流通态度积极?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我们同上市公司接触的过程中,最希望实现全流通的是在1998年~1999年上市公司重组热潮中被套牢成为股东的机构投资者。”“目前看来,存在这种(好公司不急于全流通,差公司热衷全流通)可能。”曹凤岐教授认同这种推测。

  虎杰投资首席分析师张寅对此指出,不能为了流通而流通,通过全流通实现股权平等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法人治理环境。因此那些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股权被抵押或股权处于过户期间的上市公司应该没有资格参与股权分置改革。

  否则,这次改革很有可能演变为差公司大股东的“胜利逃亡”。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更进一步指出,《通知》对流通股股东知情权与提议权关注不够,大股东与保荐机构掌控这些权利可能会损害到股民。韩志国建议,政府应当给予3%~5%流通股股东联名提案的权利。

  假想三:改革试点“虎头蛇尾”

  《通知》的出台意味着试点公司的推出已是指日可待,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试点公司选择标准,惟一半官方版本还是“国务院若干意见”发表前,中国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提到的,“在搞全流通试点时,选择对象为:没有严重历史问题、基础好、在国民经济中有代表性、和国民经济状况关联度较高、实施全流通后股价能稳中有升的企业。”

  对此,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敏为试点公司设想了具体的条件,其中包括了公司股本结构简单,控制权关系清晰,业绩超过6%等等十大条件。

  而不论是有关官员的表态,还是各方专家建议,均认为试点公司选择的成败直接决定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成败。

  对此,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证监会当然希望试点成功,因此对经过精心选择的试点公司,有关方面很可能还会给予优惠政策配合,这当然会增加试点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在未来推广试点过程中,许多上市公司的条件可能远没有试点公司好,投资者心态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很有可能出现股权分置改革“虎头蛇尾”,甚至到后来完全进行不下去的情况。

  “用分类表决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攻坚,这是决策风险最小的选择。但是由于表决双方一边是公司大股东、一边是流通股机构投资者,均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很可能出现由于报价远离双方可接受区间、而达不成交易的情况。而这是分类表决本身的问题,任何程序性规定都于事无补。”华生对此指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05-5-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狐财经主编王子恢:试点方案的三道硬伤

    编者按: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证监会负责人就此对记者发表了谈话。搜狐财经主编王子恢在第一时间发表独家评论。他认为:管理层对于解决股权分置的决策力度还不够大,尤其是没有立即进行“新老划断”,因此,试点方案不可避免的带有硬伤……

  王子恢

  4月29日夜,似乎是一个猝不及防的夜晚,尘埃落定。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方案的信号弹被释放出来。此刻才知道,比我们这些老百姓更渴望五一长假的原来是中国证监会。

  监管层们一定被憋坏了,在搜狐财经这些天与市场各界沸反盈天地讨论股权分置方案的时候,证监会其实早就潜在深水之下,用心良苦地等待着终于可以吐个大泡泡的时刻。

  这是一个显然倾向于“补偿式”全流通的方案。可以看出管理层内心的忐忑,好在市场已经不可能在第二天就给脸色,公众投资者们也不致立刻拔脚跑掉,一个漫长的假期,可以让各方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观望,可以让那些被低迷行情折磨得神经衰弱们多少有些承受力。

  可以看出来,经历了数年的市场修理之后,监管层在政策的制定上有了许多亮点,一是“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总体思路,终于不再蛮横地一刀切了,看到了上市公司情况的差别性和复杂性;终于不再漠视公众投资者的权益,《通知》做出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安排,以求保障流通股东在解决股权分置的过程中权益尽可能地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同时还看到,为防止控股股东大量抛售的情况发生,监管层制定了较为可靠的非流通股股份取得流通权后的实际流通限制条件。可以说,这些是此次试点政策的亮点所在。

  但是,再细看,然后再想想,发现这个方案本身的硬伤。

  一是试点公司的选择及其示范和推广效应的疑惑。

  根据方案来看,中国证监会将根据上市公司股东的改革意向和保荐机构的推荐,协商确定少量试点公司。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的泡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供给的短缺,当稀缺成为一种资源的时候,其本身的价值上就会发生扭曲。讨论了这么长的时间,试点公司为什么依然没有一个明晰的标准,而且还一定要证监会亲自来定?只怕证监会“钦定”试点,会给股市制造出久违的新概念,在市场炒做中失去试点应有的准确经验。

  如果真是如此,即使试点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个案的貌似成功,但这种虚幻的试验结果是否就能够推广?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来就千差万别,所以对于试点的实际效果及后期推广的影响,不能简单地抱乐观的期望。

  回想起前几天上交所的胡汝银先生公开称,试点公司应该抽签决定的高论,不由得背上发凉。

  二是横亘在前的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难题。

  我们注意到,为保护流通股东利益,《通知》做出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安排:比如为表决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明确告知流通股股东具有的权利及主张权利的时间、条件和方式,并为股东参加表决提供网络投票系统,独立董事还应当向流通股股东就表决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征集投票权,另外,临时股东大会就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做出决议,还要必须经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防范大股东利用改革试点之机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披露等违法犯罪活动。

  这些安排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实际上,多年以来,证监会出台了多少限制大股东,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有几条是真正能形成实际约束力的?在存在制度性缺陷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大股东从来都是上市公司的真正控制力量,而在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方案中,许多方案实际上就是各利益方的争夺,在其中,流通股东因为过于分散,很难真正行使权利。我们也注意到,这些规定都只有限制性条款,而没有惩罚性条款,如果非流通股东没有按照制度办事或者采取了其它有规避措施,也没有更多的违规成本。

  还是网友的评价更精练,就在我的稿件快要写完的时候,点开试点方案的新闻,随意看到了一个新闻跟贴:“大家不要以为流通股投票能否决不利的方案,上市公司的手法多多,宝钢的增发就是明证,其不也由流通股投票通过了对流通股不利的方案吗,只要对法人股有利的方案肯定能通过,只要法人私下联络机构一起打假球就可以了!”

  所以,只要中国股市的“打假球”不能杜绝,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过程中,投资者利益保护就依然还是永恒的难题,在监管层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灵丹妙药之前,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政策很难真正落实。

  三是没有痛下决心进行“新老划断”。

  “新老划断”是借用此次《通知》的概念。根据《通知》的介绍“新老划断”是指对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不再区分上市和暂不上市流通的股份,对存量上市公司分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但是很遗憾地我们看到,在通知中,监管层依然认为,实行“新老划断”时机不成熟,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条件和相对稳定的定价环境。

  这是试点方案的致命伤。中国股市问题是普遍性的制度性问题,靠几家试点来解决普遍性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于艰难的过程,不进行“新老划断”,其后果是不但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又会源源不断地堆积。不改革股权分置新股发行方式,再多试点又有何用?源头上滚滚而来的污水,使此河将永无清流。

  其实,王林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新股全流通老股存量限期流通”的方案,张卫星也一直在大声疾呼停止股权分裂的新股发行方式。但是即使是在股市承受能力最弱的时候,在大家对股权分置问题解决的期望值到了极限的时候,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股权分置的公司不惜市场流血,弱市抢滩。

  看来是没有希望了,因为还有那么多的急需要上市的银行们在排队。这才是证监会认为“新老划断”时机不成熟的根本原因。

  股市的癌细胞还在扩散,在后续滚滚洪流般的股权分置发行方式的延续之中,“几个少量的”试点能为股市带来多大的福音?

  如果我们再次清醒地反思此前的两次失败,就发现我们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艰难探索中,还有可能再次带来创伤。

  3月15日,搜狐财经刊发我与深交所肖立见博士《关于股份全流通的全方位对话》一文,回顾了这两次失败。

  早在2000年,就试行了按市场配股价配售国有股,这是我国分步解决国有股上市流通的第一次尝试,当时未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试行国有股配售的\"黔轮胎(000589)(相关,行情,个股论坛)(000589)\"股价在国有股配售前就下跌,配售后进一步跌破配股价,其流通股投资者损失较大;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深沪股市应声下跌,截至2001年10月21日,上证[url=www.macd.cn/result.php?sn=综合指数]综合指数[/url]下跌至1514点,调整幅度高达32%,股票市值缩水近6000亿元。2001年10月22日,国务院宣布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的规定,此后,股权分置问题便如悬在深沪股市头上的利剑。

  这两次的政策,都是以为行,结果不行。启动解决股权分置是好事,试点本身也是好事,也不怕试错,怕的是试出虚幻的假象并推广到中国股市,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我认为股权分置的改革试点一定会造成股市不停的下跌,一直跌到1000点以下。”这是谢百三教授在此前在搜狐财经做客谈股权分置方案时的观点,我并不认同这个看法,但是我却深切地理解他的担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05-5-8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流通有望实现软着陆 05年中国股市仍有大收获
     全流通改革早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

  千呼万唤,中国证监会《4·29通知》终于亮相。由此,市场各方在全流通问题上的谈判有了一个初步结果。所谓谈判其实就是各方利益的妥协,原来的赢家仍然是以后的赢家,只不过少赚一点;原来的输家仍会是以后的输家,只不过少输一点!这一点,还请大家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全流通改革走出了关键一步,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其一,从时机选择看,勇气可嘉。目前推出全流通改革措施有相当难度,赞成者雀跃,反对声音同样此起彼伏,已不存在压倒性意见。就在不久前,谢百三撰文称《停止试点方能拯救股市》,李志林撰文称《试点之日崩盘之时》,都认为目前股市低迷的情况下进行“试点”,很可能由于各种方案的不确定引发市场震荡。

  坦率地讲,证监会此时推出方案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全流通的实现,既急不得更拖不得。改革要在股市低迷时进行,因为,此时政策的试错成本最小,中小投资者遭“二茬罪”的程度也最低。证监会不再坚持用人造牛市解决全流通问题,这是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进步。

  其二,从试点范围的确定看,颇费心思。《4·29通知》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全流通改造的问题上,态度温和。对公司进行全流通改造,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对不进行全流通改造会有何后果,同样不做阐述。有关部门在这一问题上并未作出强制性限制,并未把全流通改革与上市公司未来的再融资挂钩,这种态度一度令业界颇感失望。因为这里面实际上是留了一条“特殊通道”,使人担心诸如“宝刚特例”还会再出现。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妥协,试点的推出将遇到巨大的阻力。

  其三,《4·29通知》对全流通进程进行了弹性规定。每年5%的减持额度,可以使非流通股对市场造成的冲击降到最小。而保荐人、信息披露和司法程序的引进,也是充分听取市场意见的结果,将使全流通不再是一些投机者的盛宴,可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尽管试点细则仍需要完善,但《4·29通知》的亮相毕竟把试点选择权交给了公司,把谈判权还给了两类股东,把定价权还给了市场。更为关键的是,它极大地减少了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且即便是将来国有银行在A股上市,目前的方案仍是一个可操作的原则。

  节后市场只要不是持续暴涨或暴跌,将意味着全流通实现软着陆。股市政策的下一步决策都将在全流通框架内进行,这也许是2005年中国股市的最大收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望软着陆,但也许星期一注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让自己的记忆不要轻易逝去。
股指走势如何?拭目以待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发表于 2005-5-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不看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明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发表于 2005-5-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看到了熟悉的帖子,不知道明天怎么样,反正我心里没有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仅从对赌的技术角度看:
绝大部分股票此时抛出,
你可有把握在更便宜位置回补?
即使有,又有多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 天

发表于 2005-5-8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明天走势出乎大多数人意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浩老师解说股权分置影响



  2005年4月29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
  做为中国证券史上的重大里程碑,这一天随着“通知”的发布,必将在中国经济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
  面对“通知”,我疑惑,我迷茫,我不知所措。难道(?):
  管理层就这样不负责任的将皮球踢到了下边?
  股权分置这样的重大政策性决策,依靠形形色色的大股东就能完成?
  对股市十四年来积累下来的顽疾,政府就如此儿戏般的撒手不管?
  政府是否在演绎“鹬蚌相争”的游戏?
  面对这样的粗线条,是利空?是利好?我们该如何应对?
  网上游弋了数日,我看到的是众说纷纭。上自高官学者、下到庶民百姓。无人可以讨教;无路可以寻觅;
  我愈加惶恐,危机四伏。面对瞬息将至的5月9日,何去何从?
我们需要作一个新的逻辑假设:全流通将彻底降低多数股票的估值。这个假设并不是天狼发明的,而是市场早期的一个看法。为什么全流通降低了某些股票的内在价值呢? 这是因为沪深股市多数股票是大股东融资的产物,是拯救国企的产物,是十四年证券市场的垃圾。他们的价值正如吴敬琏先生所强调的,仅仅是赌场的筹码,一旦全流通,一旦圈钱的那些大股东又有机会套现,一旦他们真的套现,哪怕是净资产套现,这些股票就连筹码的价值都没有了。因为他们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只是为了大股东的面子,还定期拿点优质资产去做做报表,大股东走了,谁还来画这块遮羞布呢?所以,大部分股票实现全流通后,预期其业绩将会下降,内在价值将会降低
如果上述假设成立,那么问题就严重了。除了现在被基金、保险资金和天狼50扎堆持有的数十只股票外,大部分股票不会再吸引主流资金的参与,这个市场终于有机会“推倒并重来”了。早前还有一个疑问,推倒股市容易,重来就不容易了。您总不能让沪深两市关门,然后在北京重建一个新股市吧?直到这两天我们才明白“重来”的含义,重来很可能是一种市场行为。已经占据股市半壁江山的主流资金,只把1380只股票中的200只当作股票,其他的扔给散户和私募基金去玩,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虚拟的第三股市,这不就重来了吗。至于私募基金,我们已经看到了主流资金绞杀私募基金的初步迹象,因为私募基金做事不规范,占据了全部的地方电视台,天天“忽悠”百姓。上个星期中央电视台随手把几家地方电视台的股评剪辑在一起,就把地方台股评说成了小丑。由于地方电视台是私募基金的做盘工具,这样一来,私募基金几乎就没有活路了。
如果第二个假设也成立,接下来的股市就别祈望单边牛市了,而将是少数质地优良股票的牛市。回头一看,发现这个牛市早早地已经开始了。从基金净值曲线,到天狼50栖息地的平均股价,这市场已经诞生了一个价值投资的虚拟市场。至于垃圾股们,其目标位只能是与香港看齐,于是乎,与国际接轨就实现了。
  从PB-ROE的基金控盘股的分布,明确地看到了第三股市的影子。在垃圾场,没有高尚的基金经理的影子
我个人认为市场已经裂变为三个市场:沪市、深市和价值投资市。我个人的意见,机构将彻底抛弃1386只A股的800只,专心关注其中的200只。局部牛市已经是现在进行时。
  14年了,除了200余家品行良好的企业外,千余家以国企为主的上市公司在上述理念下,对市场的全体投资者,包括公众投资者和当时的机构投资者进行了14年的疯狂掠夺。这些投资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垃圾资产。时下,以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牵头,正在对股市进行最彻底的改造。这个改造正当其时,这将为中国投资者建立一个百年乐土,这是中国股市真正的诞生。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中国股市不仅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也将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问题仅仅是,谁将为过去的14年买单,谁将补偿14年的投资者?这时,我们想到了中国持续20年的改革开放,由邓小平先生设计的改革,已经再创了一个新中国。但是,10年文革的知青们呢?下乡、回城、待业、就业、下岗。这代人整体上成为了悲剧。他们的子女已经成人,老知青的孩子们正在获得良好的工作,丰厚的待遇。历史正在股市重演。相信下一代投资者会有良好的未来,我们这一代作为改革的成本,作为先驱和先烈,大部分已经出局,没有人补偿。
  垃圾股的崩盘,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在一个旧式大厦崩塌之际,谁能成为幸存者,谁能成为新大厦的拥有者,决定权在投资者自己手中。
我们称现存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为第三股市。天狼栖息地属于第三股市中同时兼有投资价值和主力迹象,且主力浮动盈利不高的股票,浓缩了天狼50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技术。
  天狼栖息地股票池,是第三股市的缩影,他们的强势表演,验证了第三股市的存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幻想了
大跌已成定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DiNapoli Fib计算

A点 1328
B点 1162
C点 1254

第一目标位, 1151  = 0.618*(B-A)+C
第二目标位, 1088  = B-A+C
第三目标位, 985    = 1.618*(B-A)+C

1151有效, 第一目标位, 1191    第二, 1227,    第三, 1283

51长假的成果 :-) 大家支持一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05-5-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子端上来,什么馅还不知道

这个通知,本没什么料,不过是一张白纸,要写什么,画什么,还是后来的事情,咱们现在连猜的依据都没有,不必下结论。只能凭经验瞎说说而已
经验告诉我们,枪秆子里出政权。没有暴力争取,怎能让当权者甘心让位!!
真金白银让大股东让利?本来能捞10块钱,叫你让出几块钱,你是大股东,你愿意吗?何况是几个亿,几十个亿,甚至是上百亿的银子!
若是7000万流通股东没有钢枪,没有暴力,全流必定是大股东对流通股的屠宰场!
流通股东有什么?目前只有一个分类表决这个土炮,太弱了,根本大不赢呀!
搁置全流通,7000万股民还能有个隔离带可以保护一下。有太多的垃圾票还在2、3块,甚至4、5块,几毛甚至几分是他们的真实体现。现在呢,也许是等着一场屠戮吧,让是管理层不能发发善心再给流通股东们发点能与恶浪抗衡的武器的话。偶比较悲观,照此下去,1年之内,出现三四百余只仙股是不意外的。
大盘,到哪里了?偶不敢想?
这个通知,只是打开了保护区的大门,却没有相应的发给7000万股民们钢枪,面对扑面恶浪,唉,祈祷上帝,早死早投个好胎吧,这辈子活的太辛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那么悲观吧

来投机的,又不是来投资的,呵呵。是不是全流通的结果,走着看。领导们摸着石头过河,小民也就拉着裤管。

[ Last edited by cbox on 2005-5-8 at 21:34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民就是苦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4家企业9日启动股权分置试点,方案已定

证监会圈定4家试点企业 9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试点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吴德铨 李德林

  股权分置试点即将破茧而出。《证券市场周刊》获悉,股权分置试点工作将于5月9日正式启动,证监会已圈定4家股权分置试点企业,分别是金牛能源  (000937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三一重工  (600031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紫江企业  (600210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清华同方  (600100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

  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短短几天即推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表明管理层推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决心。

  《证券市场周刊》最新获知,沪深交易所已接到证监会的正式通知,上述4家上市公司9日当天将停牌,公告股权分置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据透露,4家试点企业已形成详细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将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金牛能源紫江企业的均采用"10送2"方案,即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的方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流通股东每10股获送2股,而非流通股以股份减少的代价获得可流通权。

  三一重工采用"10送3派8元"方案,即流通股东每10股获送3股,同时获派每10股8元现金。送股部分由非流通股东送出,而派现部分由资本公积转增,非流通股股东放弃。清华同方的方案是"10送10",与前述3家的送股概念不甚相同,可能由资本公积向流通股股东转增,非流通股东放弃相应权利。

  4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试点方案能否获得绝对多数股东以及绝对多数流通股股东认同,还需拭目以待。最终,试点能否顺利推动股权分置问题由点带面地解决,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不管怎样,破解股权分置这一困扰证券市场多年的制度性缺陷,终于迈出重要一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欢迎股权分置通知和试点,为了老鼠和猫上床的伟大创举。明日收阳,看高到1190-1200,后面震荡下跌,很大可能性红5月的期待会落空。若放量突破1200那么可能会反弹到1250,这种情况目前看可能性不大。
明天别冲动,小心别真的跟猫上床就是,呵呵。
下周看表演,一定很精彩,呵呵。
飞天太悲观了,因为根据通知看,倒是最差还有一两年的炒作空间,两年后我闭眼不看股市了。中国股市本来就是赌场,相信现在非流通股1年后才陆续流通必然是留下炒作时间争取空间,让散户头脑发热接盘,其心可诛阿。所以对于今年行情,我看好,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5 22:02 , Processed in 0.061113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