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忽然对我们这么好了?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米酒米久
浏览:18758
回复:1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日本人最近和我们的关系急剧升温,好到啥程度呢?
好到《红高粱》都暂停播放了。
因为后面的20集主要描述二战时的情结,涉及抗日,限于当下这个局面,他们举国之力帮我们一起抗疫,不好意思,回头再播吧。
日本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的,国际上。
大年初一,他们就紧急援助了100万个口罩。
而且撤侨的时候,他们的飞机飞来的时候,也满载着口罩,防护服等等。
其实这里面有10万套防护服是马云提出购买的,让阿里来付钱,但日本拒绝了,没收钱,理由是不可趁人之危。
日本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举着一个中文的牌子,写的就是“雪中送炭”。
而且更令人感动的是日本很多小学生,向我们捐赠口罩。还有一名十四岁的日本女孩,身穿旗袍,向路人鞠躬,为武汉募集资金。
如果仅就这一个镜头看,日本的社会氛围比我们好。
你可以假想,假如遭灾的是日本,一个中国女孩穿着和服为日本募捐,可能遭到的社会舆论,是相当负面的。
其实更令人感慨的是语言。
他们给我们的箱子上写着: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很震惊吧,你应该很久不曾听闻这么美的语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我们曾经聊过,出自诗经,秦风。
秦国,民风厚重。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什么意思呢?
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我们同穿一件战袍,大王发兵去交战,我们生死同行。
秦国早期没有后来那么牛,秦始皇那会儿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这谁写的呢?
西汉贾谊写的。
《过秦论》。
奋六世之余烈,秦始皇的爸爸,爷爷,太爷爷,一直往上,六代君王的功烈,才轮到他“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所以说,六世之初,秦孝公,面临的局面是很惨的。
惨到什么程度?
那时候的秦国,西边有少数民族,南边打不过楚国,也没有得到什么巴蜀粮仓,东边成天被魏国追着打。
魏当年有支军队,很牛掰。谁训练的呢?吴起。
杀妻求将的战神吴起,他训练了一支军队,叫做魏武卒。
打遍天下无敌手。
不要以为这个招牌是属于苗人凤的,他抄的,抄吴起的。
你看《大秦帝国》里面有首歌。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就是这么个状态,只有一腔热血,其他啥也没有了。
所以才只能同穿一件战袍。
无它,穷。
当然商鞅,就是公孙鞅,他是魏国人,被封在商洛,所以叫商鞅。
他来了之后,秦国就开挂了,从此吊打天下,那是另一码事。
那么我们说第二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一句是唐诗,全文是: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好奇怪是吧,怎么来了个佛子。西游记总看过,唐僧老被称做佛子。
这故事打哪儿来呢?
来自《东征传》,又名《鉴真和尚东征传》。
这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
日本的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了一首诗,诗云: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长屋是什么人呢?是日本皇族里的第一权臣。怎么跟你说呢,就像清宫戏里,那什么八阿哥。
特别有权的那种宗室。
当然他后来运气不好,死于权力斗争,输给了藤原氏。
藤原氏,《源氏物语》,日本版的《红楼梦》。
鉴真和尚,是咱们的人哦,唐人,扬州人。
很多人,不学无术,课本上的内容都忘了,把他当日本人了。
他作为唐朝的和尚,看到了日本亲王捐赠的袈裟,十分感动。
当时,日本派遣唐使,相当于留学生,航海的死亡率,2/3。
啥意思呢,就是你要去留学,去三个,俩埋海里了。
可想而知,这是什么学习精神!玩命啊,哥哥。
鉴真和尚有感于日本亲王对佛教的赤诚,决心东渡传法。
他先后出海六次,最后一次,出海四条船,沉了三条,很幸运,不是他。
鉴真在日本什么地位呢?
比达摩在中国的地位都高。
达摩我们知道,金庸你总看过吧,动不动上来个达摩祖师,少林七十二绝技,云云。
当然,被金庸演绎了,但达摩东渡,是汉传禅宗的祖师,初祖。
那个写“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是六祖。
可是鉴真在日本就不仅仅是个佛教的问题了,他的背后是大唐。
大唐与日本的文化差距,那不是印度和大唐之间能比的。
所以鉴真和尚,传去的不只有宗教,还有文化,医学,等等。
他在日本被称作“天平之甍”。
天平是日本的一个时代,“天平之甍”就是天平时代文化的珠穆朗玛峰。
日本与大唐的佛教文化交流,鉴真起了一个头,相当于达摩东渡。
鉴真到日本的那一年,日本本土也出生了一个人,叫做空海。
电影《妖猫传》看过吧,空海,跟白居易混的那个,查案的那个。
如果说鉴真相当于日本的达摩,那么空海就相当于日本的唐僧。
他跑到大唐去取经,学成之后,归国,回到日本,传播文化。
今天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寺庙,叫做青龙寺。
青龙寺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的祖庭。
北宋年间就被毁了,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考古发掘出遗址,日本人援建仿唐式建筑群。又恢复了青龙寺,而且寺里种满来自日本的樱花。
日本人为啥这么积极?
做事很积极,肯定有问题。
因为青龙寺就是空海学习的地方,就像唐僧在印度的那烂陀寺求学。
空海本人是密宗的八祖,是惠果的徒弟。
那一年入青龙寺,从此结下千年的因缘。
青龙寺就是日本人心目中的那烂陀寺。
所以帮着修庙很积极,这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菩提树。
那么最后一首诗,哪儿来的呢?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也是唐诗,作者王昌龄。
名字叫做送柴侍御。
柴侍御是他的朋友,俩人分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送别。
你我共历风雨,纵然相别,但心在一起,因为千里共婵娟,你我头顶同一份明月。
如果是个文科生,大概写到这里,抹一把眼泪,就结束了。
但很遗憾,我不是文科生,我是理工男。
如果穿越到古代,或许我是个会写诗的,武夫。
粗人,就得说粗话,这才符合咱们公众号泥石流的定位。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美国人写的《菊与刀》,我看过。
这是对日本性格的一种很好的阐释。
日本战国时代有个名将,织田信长家第一猛将,柴田胜家。
人称破瓶柴田。
他与六角作战的时候,被人断了水源,学项羽,破釜沉舟,割破水瓶,拼死一战,大获全胜。
柴田胜家后来娶了战国第一美女阿市,信长的妹妹。
他被后来的丰臣秀吉,当时还叫羽柴秀吉,围困,不得以剖腹。
临终前,对阿市说的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指着庭院里的牡丹,说:好美。
这就是日本的精神,艺术与凶悍,是并存的,并不矛盾。
如果你就短期看,我们与日本,一会儿好了,一会儿恼了,但长时间看,人家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自身的实力。
这话很多人不爱听,但说穿了,本来就那么点事。
你爱听,也是这回事,你不爱听,也是这回事。
我中学的时候,看过一本电影,叫做《甲午海战》,当时心灵非常震撼。
震撼在哪里呢?
震撼在那句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这是实话里最大的实话。
当我看着邓世昌,用船去撞吉野号的时候,我内心深处无比悲愤。
不是恨对手,而是恨自己。
为什么?
为什么走到这一步,为什么被逼到如此悲壮的局面。
李鸿章,当年与伊藤博文谈判,伊藤博文要求赔3亿两白银,他不干,被日本的愤青在脸上打了一枪,中了一弹。
伊藤博文迫于全世界的压力,改为赔偿2亿两白银。
李鸿章激动的拉着他,你打我啊,你打我啊,把子弹全都打在我身上,别说一颗子弹少赔一亿两,一个子弹少赔一百万,我也干。
可恨的是伊藤博文么?
你要这么想,你就永远长不大。
可恨的,永远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唯一能改变的那个人。
说到底,从长期来看,日本人对我们好,是因为我们强大了;美国人对我们不好,也是因为我们强大了。
强大,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办法。
要强大,要更强大,要越来越强大。
要像汉唐一样强大,要比汉唐,更强大!
无论多美的文化,无论多美的诗句,只有赢家,才能传递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