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文角度看市场转折背后的行星逆行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曼哈顿的舞台
浏览:7289
回复:1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曼哈顿的舞台 于 2019-4-27 20:10 编辑
星占学起源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虽然本意在于用天象去附会现实生活,以期在天象和人事间建立起具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所谓“联系”,但其背后却是基于古人真实的天文观测和严谨的数理推算,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可以被推算出来的周期运行原理,从客观上推动了相应的理论和天体测量科学的发展。在《尚书 尧典》中,有对鸟火虚昴四仲中星的观象授时记载,而后随着理论基础和观测基础的完善则有了天文历法的产生。天文历法属于古人对天体周期性运动规律认识的直观体现。
如果从今天的视角看五星的地质构造,水星、金星和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具有以硅酸盐为主的外壳和铁质的内核。木星和土星则被划分为气态巨星,主要由液态氢和少量的氦构成,推测具有石质内核。这种划分方式并不足以建立良好的区别性。五星之间的最大差异,要数在各自公转轨道和对应的公转周期上的巨大差别。
江恩对股市的认识,其中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对股票期货市场潜在的“周期运动”的研究,这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江恩提到,时间是影响商品价格运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无论是空间还是交易量最终都会为时间所压倒。江恩给出的一个测量市场转折周期的重要指标,就是天空中星体所呈现出的特殊形态。不过由于我研究江恩的时间不长,只能尝试着从客观的天体运行角度去分析行星与市场可能的内在联系。
在《江恩投资几何学原理》一书中有提到用星体逆行作为市场转折的参考依据:如果行星逆行经过某个位置的时候市场发生了转折,那么行星再度前进回到这个位置时,市场极有可能再次发生转折。
不知这个参考依据是否为江恩本人的,不过它在避免多义性的原则上做出了较好的规定。把这句话换一个表述,就是行星顺行回到某个位置对市场的转折是否具有参考价值,是看此前行星逆行经过这个位置时市场是否已经相应地发生了转折。由于国内的各大板块走势往往较为接近,这个规则比较容易对所有的板块指数起到共同的影响。
对照星历表与上证指数转折点的历史信息,可以发现一定数量的某些重要趋势转折点就恰好符合行星逆行的规则,例如2015年2月9日和6月12日大盘的转折点就与当时的木星逆行相对应,同年7月9日和8月26日的转折点则与当时的土星逆行相对应,不过也不乏在行星逆行时大盘指数发生了转折,而当行星返回该位置时指数却并没有再次发生转折的例子。
最近的一次行星逆行与市场转折点较为明显地相对应的实例,是2018年7月26日的指数高点2915.30点与10月19日的指数低点2449.20点所对应的土星逆行。在7月26日上午约6时,土星逆行经过摩羯宫3度54分,并于10月18日上午约6时再度回归摩羯宫3度54分。
不妨就以这次土星逆行为例,来看行星逆行与上证指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为得到行星在任何时刻的空间位置,需要取椭圆轨道的六个根数。2018年7月26日上午6时(儒略日2458325.75),土星的近日点黄经为93.42度,轨道倾角为2.485度,升交点黄经为113.8度,半长轴为9.577au,偏心率为0.051,对应的平近点角为183.6度,考虑观测瞬时视差、光行差的改正,可以计算出当时土星的视赤经约为18h 17m,视赤纬约-22度34分。土星就是在 7月26日逆行经过赤经18h 17m,赤纬-22度34分后,继续逆行最远达摩羯宫2度32分的位置,然后由逆行转为顺行,并在10月18日再度回到这个位置。
逆行是从地球上观测行星运动才会出现的一种视现象,属于地球的日心运动和行星的日心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如果以太阳作为观测点,行星就只有正常的自西向东顺行。由于地球和行星日心运动时相对速度的关系,从地球上观测,在一个会合周期内,行星运动必然包含一段逆行(在内行星为下合附近,在外行星为冲附近)。由于土星的会合周期(外行星连续两次合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378日,土星的逆行大可以看作是约378日发生一次的自然现象。
土星属于地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较地球为远,所以在冲附近,接近西方照的位置时,其视运动会开始逐渐减缓顺行速度,直至出现“留”,然后反向加速呈逆行状态并经过冲,冲后土星的逆行速度逐渐减缓,直至再次出现“留”,留之后土星由逆行再次转为顺行,并保持顺行直到下一个会合周期以重复上述过程。上证指数10月19日的转折点所对应的土星运动,就处在由逆转顺并且在地心黄经上再度回归到首次出现留的位置的过程中。可见行星出现留时的位置,也正好是行星视运动发生顺逆转折时的临界位置。下面不妨在不考虑摄动作用影响的情况下,对满足留时外行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作一个推导。
总体而言,由于逆行属于行星呈现出正常的、周期性的现象,对市场转折周期与行星逆行周期的严格对应规则不应过于重视,不过作为东西方星占学中重要的判断依据,行星逆行对市场转折点的判断往往也会具备相一定的参考意义。
古人很早就认识并观测记录了行星的逆行现象,对行星逆行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中对金星和火星逆行现象的描述,至汉初时已经能够测候到五星皆有逆行,对五星逆行的周期性规律也有相应的记载。对土星(古称“填星”,又曰“镇星”)逆行的周期规律,《汉书 律历志》作出如下描述:“土,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七日,始留,三十四日而旋。逆,日行八十一分度五,百一日。复留,三十三日八十六万二千四百五十五分而旋。复顺,日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五日而伏。”不过对于五星逆行在星占层面上的解读,历代星占学家说法不一。虽然逆行通常被认为是凶险的天象,但由于逆行的入占往往伴随着行星光芒亮度、颜色等变化,这些较难推算和预测的情况使得对行星逆行的判断进一步地复杂化。另按《晋书 天文志》的说法:“凡五星见伏、留行、逆顺、迟速应历度者,为得其行,政合于常;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乱行则为天矢彗孛,而有亡国革政,兵饥丧乱之祸云。”认为五星的留行顺逆符合其历度当视为正常现象,只有违反历度,出现“乱行”,才属于反常,为灾祸的体现。
古代用来表述天体运行位置有三垣二十八宿的划分,与现代黄道坐标上的“十二宫”相较,天体二十八宿位置的衡量是以恒星背景为参考而非以春分点作为参照物。由于受其他天体的摄动作用,天极和天赤道、黄极和黄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以恒星为背景的运动,由外力作用造成的春分点沿黄道的运动,称“岁差”;外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的短周期摆动部分,称“章动”。此外由于天空中的恒星相对于太阳所存在的“自行”,二十八宿距星视位置应考虑“自行”的修正,造成现在的摩羯宫较古代的天体坐标体系,包括现代天文学意义上的摩羯座(Capricornus)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偏移。在对J2000的天球坐标系进行岁差、章动转换矩阵修正并对恒星位置进行自行修正后,2018年7月26日6时的赤经18h 17m,赤纬-22度34分应为入箕宿二度五十四分,去极百一十四度二十一分。参照沪深交易所地区经纬度,7月-10月的土星离南天极比较远,并未落入恒隐圈内,但根据当地的时角,7月26日的土星已在寅时后半段没入地平,10月18日土星需要等到午时上半段才能出地平,但是为阳光掩盖不可见,6时都不是土星能被观测到的时刻,不过仍然能够通过推算来得出位置。
按照古星学的观点,箕宿主风,与气候的干湿、降雨量、谷物粮食的成熟与否相关联。有星四颗,糠一星,在箕舌前,杵西北。杵三星,在箕南,主给庖舂。填星在箕宿的运行状态,对应着五谷作物的收成与价格情况。7月26日即农历6月14日,为己未月己未日,交入大署节气后三日,属季夏;10月18日即农历9月初十,为壬戌月癸未日,交入寒露节气后十日,属季秋。中间的农历八、九两个月份,属孟秋、仲秋,其时土星处于“休”的状态,而季夏,季秋则都对应土星“王”的时候。据《荆州占》,土星“季夏王时,其色比北极中央大星,赤黄而光明,有芒角”。
7月26日逆行的行星并不只有土星,当时水星和火星也处在逆行状态,不过与大盘指数这一段下跌联系最密切的却是土星。水星由于离太阳很近,会合周期短,其顺逆交替也就相当频繁。火星当时在宝瓶宫(对应改正后的牛宿),并在一天后发生了冲日的天象。9月26日火星回到当时的位置,指数相应于9月26日达到高点,并于10月19日完成最后一段下跌。7月26日的前一天,土星合月于箕宿, 10月18日火星合月于女宿,当时月亮都处在远地点附近。对指数在7月-10月这一期间的走势可能起到一定的“影响”的两大行星,在土星这一段接近于对称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先后发生了“合月”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