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思维的方式比具体的建议更重要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深圳
浏览:1128
回复:1
作者|飞泥翱空
一
飞泥翱空的老爹是一位20多年股龄的元老级股民,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A股市场的诞生和成长。
就像绝大多数老股民一样,老爹在炒股的前十几年里也就只收获了两个yi。
一个是回忆,一个是记忆。
二
现在的老爹总是时不时感慨到——
当初最大的错误就是有一个很牛逼的“朋友圈”。
三
作为一名老金融民工,老爹当时最引以为豪的是有着让我家所有亲戚朋友都羡慕的超高质量“消息渠道”。
比如,他曾经有一位坐对面办公桌的女同事,九几年的时候其老公就掌握了几千万的资金炒作股票,动不动就上股东名单,不可谓不牛逼。
当时很多同事都想和这位老公很牛逼的女同事套近乎,以期望获取些许“内幕消息”。
其心态和现在绝大部分普通股民干的一模一样,用尽办法寻找身边或者网上的所谓高手,以期获得些许高手们些许的雨露和恩典。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个luan用。
四
在老爹眼里,这些人的关系网要么是已经掌握了几千万的超级游资,要么是能够接触到所谓的核心层,这么牛逼的人给的建议会不正确么?
但是,以老爹为代表的“建议寻求派”最大的错误就是没能意识到:
牛逼的人和正确的建议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明确的建议,但我们忽略了,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个世界不存在永远的正确。
人家今天觉得正确的思考和判断,说不定明天就发生了变化,你能指着别人会时刻想起对你的那个曾今正确但现在又错了的“指点”吗?
就是这样对牛逼人的崇拜,使得老爹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都无法从“听消息炒股”的模式中摆脱出来。
所以老爹才会发出感慨,当初最大的错误就是有着一个很牛逼的“朋友圈”。
如果当初遇到的都是投资白痴,早些失去对消息圈的信任从而把视角转向自己,说不定也就能早点走出这样的迷区,也就不会浪费那么多的时间。
五
同学聚会,飞泥的两位同学很自然地开始讨论一个问题“该不该买房”。
讨论着讨论着,俩人的讨论就演变成了对房价问题的争论。
结果最后,是那位买房同学的一句话终结了另一位看空房价同学滔滔不绝的看空理由。
“我的公积金用不完”
我有大把的公积金,我买房我有错吗?
我们总是谈论观点,却总是忽略发出观点的屁股所坐的地方。
六
所以“该不该买房”本身是个很傻的问题。
该,还是不该,只有放到完全独立的完整的情景中才能有所谓合适的答案,这样的情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人,时刻在变化着。
一个炒股超级牛逼的人说不该买房(买房不如我炒股),他错了吗?
一位孩子马上要出国求学的母亲说不该买房,他错了吗?
丈夫是个彻底的“倒头光”月光族,不买房,家里的钱一不小心就被折腾完,这样的一位妻子要求贷款买房,她错了吗?
七
所以,牛逼的人和正确的建议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八
接受信息正确的方式:
牛逼的人只所以牛逼,更重要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建议永远是别人的,而思维方式却可以变成自己的。
心里多问一个“为什么?”
把注意力从表面的判断,转到背后的逻辑。看到了思维,拿来修正、完善、整合、舍弃,别人的就慢慢变成自己的。
思维的方式永远比具体的建议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