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不一样的股民--玩转经济学(整体经济运行)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小散心态
浏览:60544
回复: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3.10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决定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全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相差极大,梁启超周游列国后曾说:“在中国时不觉得世界有多好;到了日本,才知道生活环境相差如此巨大;等到了欧洲强国,日本又变成了脏乱差;去了美国,才知道世界人们生活最好的国家是美国。”
一百多年过去了,全球人们的生活仍有极大差距。富强的欧美国家,秩序混乱但衣食无忧的巴西、俄罗斯,饿殍遍地的非洲战乱国家,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呢?
经济学中认为,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水平有直接关联。产能更高的国家,生活水平相对更高。而未实现现代生产的非洲国家,国民甚至要为衣食担忧。
生产是多样化的,传统的第一产业(农业)决定了人们食物的来源,第二产业(工业)则决定了生活物品的满足。现代经济中,第三产业(服务业)则加速了商品流通,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欧洲一些国家生产力并不如中国,但是生活水平超过中国的原因正因如此,高质量的服务业增加了商品的附加值,人们因此获益。
而依靠原始资源提高人们生活的蒙古、俄罗斯在全球资源价格下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急速滑坡。这是生产物品的能力单一导致,同时也反应出一个现代国家若缺乏高质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仍然很难让国民生活水平保持稳定。
当我们评价一个政策时,如果政策能提高生产能力或劳务能力,就可以评估出政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生产率和就业率最终决定了GDP。
3.11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货币本质上是由政府做担保的债券。人们付出劳动,货币记录劳动量。人们再用货币换取到等量的所需产品。货币的发行由政府机构掌控,同时政府也需为货币的价值做出保证。理论上,生产量决定货币增减,现实中,拥有铸币权的政府控制了货币的增减。出于自利性的假设,通常货币发行量不会减少,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货币发行量。
产品恒定,货币增加,流通货币总额超过产品价值就会导致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一个理性国家在设计货币政策时,势必要将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因战争欠下了民众大量的劳务价值,政府通过不断的发行货币减少自身的债务。随之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从抗战起到抗战胜利,政府增发货币28200%,物价因此飞涨。最极端的时候,上午发了工资就得请假去买米,下午价格可能就会涨上一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了稳定物价,废除法币,强行发行金圆券,同时进行了价格管制。但民众已经丧失了对货币(信用)的信任,金圆券发行没多久,再次出现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最终导致政府破产。
货币发行对经济的影响巨大,津巴布韦、俄罗斯、阿根廷、委内瑞拉,经济危机迫使经济结构单一的国家饮鸩止渴,过量发行货币。解决了眼下的危机,却导致了未来经济更大的震荡。
3.12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并不总是坏事,增加货币投放虽然会带来通货膨胀,但增加的货币也会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就业率,提高生产水平。持续温和的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逐步上涨,企业的生产欲望加强,并因此提高产量。
通货膨胀是双刃剑,剧烈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力十足,但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却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生产,改善就业。
就改善就业来说,仍然是短期行为。当经济周期下行时,通货膨胀短期有刺激作用,但无法改变大的趋势。
就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政策来看,经常会增加货币投放来刺激经济,解决就业。但并未改变经济中的问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结构单一的困局,房地产的高企和国家财政的需求,限制了经济的转型和完善结构。我们的通货膨胀并不严重的原因在于,单一的房地产经济是内向的,并不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相反资源商品的价格下跌,反到给了房地产更高的获利空间,延缓了房地产危机。其次,我国国民有储蓄习惯,大量存款囤积于银行,并未进入流通领域。
另外,目前全球经济在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虽然投放货币可以刺激投资,但通过通货膨胀来解决就业问题的效应在逐渐减弱。经济学三个终极问题:“谁来决定生产;生产什么;谁来消费。”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前两个问题已经不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而最终要解决的,是第三个问题,要知道,没有就业就没有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