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大事件之【带有涨跌停板的“熔断”】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金鱼财经
浏览:20193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6年A股开市的第一天,由于熔断新政的实施,让2016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1月4日是2016年首个交易日,也是实施熔断机制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开盘微跌,此后跌幅不断扩大。下午开盘后,沪深300指数继续探底,于13时12分触碰5%这一熔断阈值,暂停交易15分钟。13时27分恢复交易后,跌幅进一步扩大,13时33分达到7%二级熔断阈值,暂停交易直至收盘。贵金属,铜,白银,沥青,期货,美元,大宗商品投资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连带影响。
在大众期待2016年首个交易日开门红之际,市场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出现暴跌,更为罕见的是A股熔断制度实施首个交易日便“测试了一把”。4日沪深300指数连续跌破5%、7%的阈值,13时33分两市便提前收盘,为A股史上首次。恐慌抛售情绪席卷之下,千股跌停也随之而来,沪指最终跌近7%跌破3300点,创业板指跌超8%。对4日罕见“奇观”,券商分析师认为大股东减持禁令即将到期、人民币贬值等背景固然不可忽视,但A股版熔断制度本身起了助跌作用也是重要因素。不过,多数分析认为短期市场反应过度,急跌后或有快速反弹,但抢反弹应控制好仓位。
然而,注意,这里是然而。
第二次1月7日全天仅交易了15分钟。 1月7日A股暴跌,沪深300指数早盘大幅低开后,盘中继续下跌。9:42跌5.38%,触发熔断机制,按规则,三家交易所暂停交易15分钟。9点58分,沪深300指数跌幅7.21%,A股触发第二次熔断,按规则三家交易所暂停交易至收盘,全天交易时间不足15分钟。
这是A股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事件,也算得上是世界投资市场最有奇葩的事件之一,整个市场千股跌停,哀鸿遍野,满目疮痍……
1月7日晚间,证监会暂停熔断机制。
点评:券商成为了2016年度最幸福的职业,9:00泡茶,盘前准备;9:20-30准备子弹,直接跳空5%开盘;9:30洗杯子、上厕所、理包、穿衣服;9:45再砸2%,关电脑,收盘下班。
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或者交易可以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于这种情况和保险丝在电流过量时会熔断,而令电器受到保护相类似,故称之为熔断机制。
我们的熔断机制:
首先,熔断机制的第一道门槛5%,是很容易触发的。在指数跌幅较大时,由于对熔断后市场停止交易的恐惧,可能会加速达到触发熔断的点。一旦触发5%的门槛,熔断休市,流动性瞬间枯竭,大量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担心无法卖出股票而在大跌时抓紧抛出股票。
其次,第一次熔断门槛5%到第二次熔断门槛7%之间仅有2%的幅度,这个幅度太小,太容易达到。且一旦达到,在当天便停止交易直到休市。这会给人很强的对于第二次熔断的预期。若触及5%的熔断门槛,停止交易15分钟,然后开盘,很可能会短时间再次触发7%的熔断门槛,即导致5%+2%的跌幅。
再次,由于A股的T+1制度,买入者与卖出者的态度是不同的,买入者在买入时往往比卖出者在卖出时更谨慎。试想下,在触发熔断的市场状况下,潜在的买入者多数会在即将触发熔断时和熔断开盘后趋于观望,因为买入股票后当天无法卖出,要第二天才能卖出。而卖出者则因担心无法卖出而趋向立即卖出股票,反正卖出也能当天买回来。这样也会加速熔断,尤其是二次熔断的产生。
A股的熔断机制5%、7%的触发线,相较于美国标普500实施7%、13%和20%的三道槛,要窄很多。5%和7%的触发线是过低的,在有些时候会限制市场的流动性,对市场有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