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人者有力:明犯强汉,虽远必诛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小资阶级
浏览:4699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资阶级 于 2016-11-15 09:55 编辑
汉帝国自建国起,饱受匈奴骚扰之苦却无可奈何,平城之役后,汉帝国自知无力对抗。无奈采取和亲绥边的政策,以换取边境的暂时安宁。其后,历经文景二帝休养生息,国库充盈。秣马厉兵,才有了汉武帝三战三捷,大破匈奴。同样的时空里同样的汉匈双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形式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至于从始到终,出现截然不同的结局。这不过是力量发生了变化的必然结果。战争就是这样,所谓正义与否,不过是政客和文人折腾出来的冠冕堂皇的把戏。不然,成语里不会有“成王败寇“一词。同样是在欧洲,德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有“铁血首相”之称的俾斯麦说过:“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天性赋予人善良的天性。同情弱者,那也仅局限于道德范围内。你都没有力量和人家抗衡,你讲什么真理?讲什么正义?那不过是你臆想的正义和真理,与实际情况毫无关联。你讲的道理有人听吗?不听怎么办?《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轩辕 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不过都是对力量作用的显性表述。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会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物体一旦运行,必然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组成的体系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物体运行状态的必是某一方作用力的胜出。而胜出的作用力将继续推动物体按照该作用力的方向运动。这是些很绕口的自然物理定律,局限于理科方面的知识,也只能认识到这样一种地步,对这种理科方面东西的阐述,远不如读文史、讲故事来的更容易,这也是对理科抽象理解能力欠缺的具体表现吧。
与起这么文绉绉的、蹩脚的解释物理,整的拿腔捏气怪憋屈的,还不如白话来得快:“不服试试,只要把那兔崽子揍趴下,他不服都不中”。
人家敢打过来,你都打不回去,你还描绘的什么地图呀?那有什么用?划江而治,各守防地,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无非找个机会仰天长啸下,抒发下壮还激烈的英雄气概!你能打回去,能突破对方阵地,能不被人家撵回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可饮匈奴血也必会成为现实。胜人者必有力!能不能打看形,打不打得赢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