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819|回复: 2

[大盘交流] 买入万科的不止恒大:插手宝万之争另有其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3 天

炒股要低调股市捉妖记超短俱乐部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16-8-8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入万科的不止恒大:插手宝万之争另有其人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xxx18 浏览:26819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买入万科的不止恒大 插手宝万另有其人 揭秘华生


  导读:
  买入万科的不止恒大:插手宝万之争另有其人
  揭秘万科独董华生:维护王石还是中小股东
  万科大戏连连看 如何收场费思量


MACD直播室 金融群英会

群组家园›大盘交流›金融群英会›

  买入万科的不止恒大:插手宝万之争另有其人
  这届富豪们的公关素质不行,像是老板们做完大宝剑后,从燕郊顺手带回来的。这样一支只善于骑射的公关队伍,在面对捕风捉影的媒体时,就图样图森破了——不该呻吟的时候叫太大声,该呻吟的时候就石化了。

  最新的例子就是滴滴和国泰,及爱马仕哥大手笔购买万科的乌龙新闻了。话说万科被姚老板脱了衣服刚干了一半,被王石报警,引来警察和群众围观。钢铁工人出身的爱马仕哥看了半天,心想菜贩子摸得,我为啥摸不得。愣是忍不住裤子一脱,也冲了上去。。。。。。

  最先发现爱马仕哥兽行的,是财新的记者。啪啪啪的一篇新闻出去,股市炸了锅。于是记者们纷纷求证,公关们哪知道老板干没干过,赶紧打电话问老板,无奈爱马仕哥兴头刚起,没空接电话。公关们于是摆出一脸纯真无辜的女神样说:讨厌!我们老板可不是这种人!

  几分钟后,完事后的爱马仕哥给公关们回电话。所有人都被打脸了……
  滴滴和恒大说明一件事:在这个国度,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恒大在盘中各种辟谣,然后又马上承认,这算造谣么。而不管是上市公司、巨头,还是独角兽,对公众都是如此随意撒谎,并不需要为谎言付出任何代价。不仅不需要道歉,还把撒谎解释为策略和公关手段。信用真的不重要吗?

  王石说姚振华是个菜贩子,因为你的信用不够,钱不干净,杠杆太大。那钢铁工人出身的爱马仕哥,信用够吗,钱干净吗,杠杆不高吗?

  很多年以后,王石董事长站在要罢免他的股东大会面前,准会想起未执行的100亿回购公告被发出的那个遥远的股灾的下午。此后的一年里,万科发生的故事拍部电影,肯定也不输给好莱坞的枪战片。

  关于爱马仕哥信用的问题,在这个国度最熟悉的应该是东风日产了。那一夜在亚冠决赛上,爱马仕哥强行把东风日产的胸夺走,把恒大人寿广告印在恒大球员的胸上,东风日产暴怒,但也无可奈何。最荒唐的是,在一些软文里,不遵守契约精神的恒大反而成为了受害者。

  宝万之争对中国资本市场是一次腥风血雨的洗礼。对于许家印来说,也大开了一次眼界——保险公司还可以这样玩!这让他不惜违约也要打广告做恒大人寿呀!

  某种意义上说,从2010年许家印从玩足球开始,他开始越来越熟络天朝的政治脉络,他也继续维持着这个中国商业史上最大的Pyramid scheme游戏。

  许家印重金打造的恒大人寿,玩法丝毫不逊于前海人寿。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地产大佬也纷纷步姚振华后尘,杀入了保险行业。许家印力推恒大人寿,王健林打造百年人寿,孙宏斌险些通过收购雨润拿下利安人寿。而通过销售万能险,这些保险资金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地产项目及炒股输送着弹药。

  这些富豪中的大部分,通过一个奇特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姚振华的前海人寿,吴小晖的安邦保险,许家印的恒大人寿,如今都成为了万科的大股东。这真是一个奇葩的组合,王石原本以为自己是麻将桌上的一位,最后发现根本没他什么事。

  还有消息透露,这些天,买入万科的不仅是许家印,还包括融创中国的董事长孙宏斌。

  此前在顺驰年代叫嚣着要超越万科的孙宏斌,最近被人问起宝万之战时说:万科现有团队是最优秀的团队之一,任何买万科股票的股东,都不会去替换甚至罢免万科现有的管理团队,如果万科管理层有魄力创业,他会投1个亿给他们。但万科的股票太贵了,买万科股票不如买融创的股票。

  现在看来,孙宏斌并没有嫌万科股票太贵。一位香港资本市场的哥们对兽爷称,孙宏斌目前正买入不少万科股份。该消息未得到孙宏斌确认。

  不会谈恋爱的地产商不是一个好老司机。孙大圣可能是中国房地产圈里最有故事的一位大佬。日后兽爷酒喝多了,可以给各位讲讲。

  不管是许家印还是孙宏斌,他们都像是一个坐山观虎斗者。鹬蚌相争之后,他们看清时局,买入万科分一杯羹。富豪们这个时候的参战,像极了1949年9月宣布参加革命的投机分子。

  恒大公关说,许老板只是财务投资,并不想参加万科的股权纷争。嘴上说不想要,但身体却很诚实。兽爷得到的消息称,许家印早有兴趣入股万科、甚至操盘万科。今年年初,许家印就找到姚振华,想接手姚振华手中万科的股票,未果。但眼看股价跌到姚老板支撑不住了,许家印出手挽救了宝能。

  二级市场上,许家印91.1亿买了万科4.68%的股份。万科之争就成了宝能、万科管理层、华润、安邦、恒大五家之争,五家持股万科的比例就会超过60%,再加上国家队救市时买入的9.5%,这个比例就超过了70%——如此一来,散户手里的股票都快没了,深铁的方案也悬了。

  这一次,许家印要的也许不是姚老板的回报,而是能借助姚老板轻松干掉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恒大距离万科越来越近了,宝万之争,给了许家印登顶中国房地产的最好契机。

  许家印这一刀,王石应该痛彻心扉。很多年以后,王石站在要罢免他的股东大会面前,他应该会想起2008年恒大上市失败后资金链断裂,许家印登门求助的场景。

  那一次,王石没有提供任何帮助。(投.资.界.)

揭秘万科独董华生:维护王石还是中小股东
  7月29日,华生再发一篇长文。

  如果“宝万之争”是出戏,那么主角无疑是王石和姚振华。但若要颁发最佳男演员奖,邮报君一定会选择华生。身为一个不持有股份、不拿薪酬的万科独立董事,华生本该是打酱油的角色,但却出人意料地怒刷存在感,给予王石和万科最精彩的助攻,并尽其所能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这个华生,与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的华生一样,热诚、聪明、擅长写作。只不过,“宝万之争”是商战大片,华生的身份换成了经济学家。但这不妨碍他有医生般的敏锐,他从万科这个案例中看到了现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改进、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规制、独立董事的功能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等深层问题。

  他对公司治理、资本运作以及监管层意志的深刻洞察,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最牛独董”!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学者,更因为他曾亲身参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他还创过业当过上市公司董事长,可能是中国最有“财”的经济学家,“身价数以10亿计”,与福建有过两段难解的往事。

  中南海幕僚下海开火锅店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华生就一战成名。1984年,华生以社科院研究生的身份参与了第一次中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会议,这次会议也被称为“莫干山会议”,与会的还有王岐山、马凯、吴稼祥、张维迎、周其仁等人。会上,华生汇报了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并被高层采纳。

  莫干山会议让华生走上的学术之路。从此他参与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经常出入中南海高层会议,成为资深幕僚。后来在2011年末,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花落“价格双轨制理论”。这是华生最看重的奖项,“因为这个奖项由经济学界民主投票产生”。

  1987年,华生还与郭树清、张维迎等人去英国留学。在牛津大学读了4年书之后,他应聘到剑桥大学任教。在英留学期间,他被社科院以逾期未归之名开除。回国之后发现工作没了,房子也没收了,学问做不成,他被迫选择了下海。

  难以想象的是,中南海幕僚、“牛津海归”华生的创业第一站,竟然是火锅店!不过,餐饮业没有让他挖掘到第一桶金。餐馆倒闭后,华生将目光投向咨询业,引进ISO9000、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体系,也算与他在牛津大学读的“信息与动力机制”对口。在上世纪90年代,华生算得是这个行业的开拓者。

  华生给公司起名叫“牛津-剑桥国际高科有限公司”。这样一个名字放在今天,邮报君想想也是醉了。

  《南方人物周刊》曾专门问过华生的创业史,但华生显然不愿意多谈。他只模糊地说:“书生做企业主要还是靠同学,有大学、研究生和留学时的同学来加盟,90年代刚从英国回来的时候也就两三个人,蹬个自行车,从个体、合伙、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企业集团一步步走来。”

  与闽福发的福建往事
  华生与福建的第一段故事开始于1999年。这一年,华生的福州牛津剑桥(属牛津剑桥国际高科旗下)斥资1.57亿元收购了福建上市公司闽福发(股票代码000547,股票简称现已更名为“航天发展”)29.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00年4月,华生正式入主闽福发,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媒体误传华生身价30亿,源头就在此。

  闽福发的前身是国营福州发电设备厂,1993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当时第一大股东为福州市财政局,公司主业为柴油发电机组制造。随着柴油发电机市场份额逐年减少,加之经营业务单一,公司业绩平平,1998年更出现大滑坡,净利润仅为259万元。当时,福州市曾想用另一家国企对其重组,但在“国退民进”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华生。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这场入主意外不断。起初,华生将质量体系认证的业务注入闽福发,当年就使闽福发的业绩“乌鸦变凤凰”。很快,华生碰到了原第一大股东配股出资不实的问题,这不仅连累上市公司先后为其偿还各种债务,而且还引发了有关方面对闽福发的调查。

  与此同时,质量体系认证业务收入急剧下降,闽福发业绩节节下滑。几番努力,终究并不能带来真正稳定可靠的新业务,华生于2001年11月辞去闽福发董事、董事长职务,福州牛津剑桥也挥别了闽福发。不过,在2001年闽福发业绩好转之时,公司曾推出10配3的配股方案时,但华生却放弃配股,这让中小投资者的怀疑华生入主闽福发的真实意图。

  此后,闽福发的控制权几易其主,如今已经变成一家军工概念的企业,股票简称也变更为航天发展。

  ST海洋的24个跌停
  入主闽福发4个月之后,2000年7月华生旗下的福州牛津剑桥又以3000万闪电入主ST海洋成为第一大股东,欲对其进行重组。

  ST海洋前身为厦门海洋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食品深加工,渔网编织等制造业和饲料及水产品商业贸易,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由于盲目投资、管理失控,财务状况急剧恶化。从1999至2001年度连续三年亏损,股票于2002年4月起被暂停上市,并于2002年9月20日起退市。

  华生入股之时,ST海洋的败局还未定,福州牛津剑桥当时还主动找到厦门市政府谈判收购事宜,也在短时间内便出了8400多万元用于偿还各类债务。没曾想,ST海洋是一个巨大的“黑洞”,除了自身1.7亿元债务外,还对外提供担保达2.7亿元。这远远超出华生预期,他赶紧施展神通撤退,后更辞去了ST海洋的董事、副董事长职务。

  2001年清华科技园成了华生的接盘侠,成为第一大股东开始重组,并投资了6家高科技公司。随后业绩开始好转,这一年1-3季度ST海洋连续盈利,达7000万之多。谁知风云突变,ST海洋遭遇重大诉讼,因公司有6200万元短期贷款逾期未还,裁定ST海洋将所质押的共6家公司的股份以现值计归还。失去了这6家公司,ST海洋就是一个空壳!

  根据雪球财经网友Paris8921的描述,华生收购ST海洋时股价是1元,清华园接盘之后ST海洋一度涨到24元。华生虽然亏了一笔,但也得以顺利出逃。但清华科技园剥离ST海洋的资产之后,股价经历24个跌停板,从9元多一路跌到2元多!。

  ST海洋几乎未做任何挣扎就退市了。邮报君实在无法想象,这24个跌停是何等惨痛的经历!有意思的是,而退市后这些当初用来做股权质押的子公司最后又重新被清华科技园买回。

  时至今日,华生以万科中小股东保护神的形象出现,有人则以闽福发和ST海洋的往事,认为华生一半天使一半魔鬼,枉顾小散利益。当然,也有人和邮报君一样认为华生其实也是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华生在微博表示,“有人翻出十几二十年前的事对我造谣污蔑”。待文章全完后,他将开媒体见面会,回答包括海归创业第一桶金、经商历程的任何问题。(创.事.纪.邮.报 )

  万科大戏连连看 如何收场费思量
  恒大集团日前宣布,已投入90多亿元买入万科A约5.17亿股,占总股本约4.68%,持股比例超过万科管理层,位列万科前十大股东第四名。至此,围绕上市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之争已由宝能、华润、安邦、万科管理层的“四重唱”变成“五人行”——
  万科股权之争,这场被认为具有标杆意义的上市公司股权争夺“大戏”,一年多来是如何上演的,剧情还可能怎么发展?《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全景式梳理。

  姚振华“半夜敲门”宝能系大举增持2015年7月和8月份,宝能系通过多次举牌,将持有万科的份额猛增至15%左右,耗资约230亿元,首次撼动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坐了10余年的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

  宝能系实际控制人是姚振华。上世纪90年代,姚振华到深圳创业,经过23年发展,其创立的宝能系公司已初具规模,共有四大板块:宝能集团、宝能控股、前海人寿及相关业务、钜盛华及相关业务。

  在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和万科总裁郁亮紧急与华润高层沟通后,华润表示会继续支持万科。在2015年8月至9月间,华润花费约5亿元,通过两次增持万科约0.4%的股份,使其持股达到15.29%,以微弱优势重夺第一大股东之位。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宝能系再次发力。2015年12月,万科A发布公告称,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A总股本超过20%。这意味着,万科大股东易主,宝能系再度“上位”。

  自2015年12月份启动以来,万科A股价一路上攻,在短短14个交易日内录得5个涨停,股价涨幅接近70%。2015年12月中旬,万科发布公告称停牌筹划资产重组,这也意味着暂时关闭了“战场”。

  与“不受欢迎”的宝能系相比,安邦保险集团起初被看做援助万科的“白衣骑士”。“白衣骑士”是一种反收购策略,也就是当上市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收购目标后,管理层去寻找一家“友好”的第三方来竞购公司股份。

  2015年12月底,万科发布声明称,安邦保险在举牌万科后,万科与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万科欢迎安邦成为万科重要股东。紧随其后,安邦保险集团发表声明称:看好万科发展前景,会积极支持万科发展。看起来,“宝万之争”要画上句号了,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王石引“白衣骑士”新老东家齐反对鉴于安邦至今没有掏出真金白银继续增持,2015年底开始停牌之后的数月间,万科管理层继续寻找更厉害的“白衣骑士”。

  2016年3月份,万科公告称,已与深圳地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万科拟主要以新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深铁集团所持有的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预计交易规模介于4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如交易成功,深圳地铁将成万科长期的重要股东。

  按照2015年底万科停牌前股价的90%向深圳地铁进行增发计算,深圳地铁用590亿元的总价就可超越宝能,将成为万科新的第一大股东。

  这一方案看似既能赶跑宝能系,又能赢得新旧股东的支持,迅速获得万科董事会赞同。今年6月份,万科发布公告称,相关议案已分别获得万科与深圳地铁董事会审议通过。方案显示,万科将向深圳地铁发行28.72亿股A股股份,深铁持股将占万科摊薄后总股本逾20%,有望成为第一大股东。增发之后,万科原第一、第二大股东宝能系和华润,持股比例将被分别稀释至约19%和12%。

  然而,这一方案遭到“老东家”华润集团的明确反对,华润派驻万科的3名董事投下反对票,并表示:质疑决议通过的合法性,对万科没有事前认真考虑董事意见就发布议案已获通过的公告表示强烈不满。“新东家”宝能系也公开表态:万科董事会未能均衡代表股东利益,独立董事丧失独立性,未能诚信履职;万科监事会对董事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未能尽到监督及纠正的职责;万科已实质成为内部人控制的企业,违背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权益。

  许家印“横刀夺爱”股权争夺白热化7月4日,万科A在一片看跌声中复牌。由于重组方案很可能“流产”,复牌后的前2个交易日,万科A连续以跌停收盘,此后有机构甚至给出连续7个跌停的预测。7月4日至8月3日期间,万科A累计下跌26.81%,而大盘同期仅下跌0.85%。

  7月21日,万科发布公告称,拟投资38.89亿元和黑石成立联合收购平台,交易已获董事会通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万科的新方案是与黑石基金成立“联合收购平台”,共同取得黑石系的商业地产公司一定的股权,这一方案或将成为对宝能系的反击。

  7月22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没有看到万科相关股东、管理层采取有诚意、有效的措施消除分歧,相反还通过各种方式激化矛盾,视资本市场稳定、公司发展、广大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

  正当市场对万科股权之争下一步走向纷纷猜测的时候,8月4日至5日,万科A累计上涨逾16%,恒大和万科双方均确认恒大入股万科一事。万科独立董事华生当晚在其微博表态:“我当然知道恒大打着自己的算盘来救场了。不过,恒大的介入,并不改变万科之争的本质,更不影响万科之争对公司治理和企业改革的制度意义。”统计显示,目前宝能系、万科管理层、华润、安邦、恒大及其他机构持有的、几乎已被锁定的万科股权比例超过60%,而万科H股占总股份约11%,两者总计占万科总股份的70%以上,万科A股份仅剩不到三成。考虑到仍有部分基金、投行持有的万科股份,目前散户手里的万科股票占比可能更小。

  在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横刀夺爱”之前,针对万科股权之争,市场有诸多疑问:一是万科重组方案的董事会结果已提交交易所审核,其合法性到底如何;二是“白衣骑士”安邦保险既然支持万科管理层,为何按兵不动;三是华润与宝能系分别表态反对重组案并澄清非一致行动人之后,会不会出现联手的情况;四是除去深铁集团之外,华润、宝能系、安邦、恒大对万科管理层去留的态度怎样;五是万科管理层是否还有其他应对计划;六是监管层如何看待和监管万科股权之争……
  “目前看,恒大的介入客观上有利于万科股价稳定,有利于宝能系的资管产品不爆仓,而监管层也希望万科股权之争朝着有利于市场平稳的方向发展。”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告据记者,“万科股权之争的核心问题是控制权的问题,矛盾由此产生、难以调和,未来可能会以各方妥协的方式收场”。

  专家观点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在房地产行业黄金发展期告一段落之后,行业整合加剧,华润、万科、恒大等上市房企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应对结构调整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通过资本市场推进并购重组的过程一定要加强监管。比如,这次宝能系通过资管计划筹资的模式,产品本身几乎横跨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行业,再依靠过去微观层面的分业监管显然不能完全奏效,需要跨行业、跨部门统筹协调,也需要在立法层面加强对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等的规范力度。”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施基雄:上市公司因公司治理等相关法律问题被曝光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事件,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外部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的水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各方积极参与。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路联:万科事件不是一种坏事。对万科来说,内部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某种程度上也是倒逼。在资本市场和整个事件过程中,宝能把资本市场能够运用的融资手段都用了,这就是水平。对于监管机构,包括中国资本市场的专家学者也上了一课,事件的发展能够引发诸多思考。

  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所长石建勋:对于万科股权之争,监管者应着眼于其是否合规合法,是否对中小投资者等其他公众投资者利益形成侵害。如果其整个过程符合现行法律和监管框架,则监管部门不应过多干预。

  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鑫:万科股权之争,实际是以宝能系和华润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与以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的人力资本之间的冲突。双方矛盾是不同行为逻辑带来的冲突。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企业创始人拥有股权是普遍现象,问题在于拥有多少股权才会使创始人的地位保持稳定。在企业上市前,创始人很容易拥有控制权。但企业上市后,这种控制权就会发生一些变数,更多的情况是创始人只拥有少量股权。即使企业股权很分散,创始人的股权占据相对多数,他在企业中的控制权也会大幅下降。(.经.济.日.报.周.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0 天

发表于 2016-8-8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潮迭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80 天

发表于 2016-8-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4 23:08 , Processed in 0.027940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