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这些你不懂,翻本不容易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小散心态
浏览:43803
回复:2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有一个大龄单身朋友,两年前谈了个对象,开始的好感还是有的,在一起后,发现俩人的脾气、秉性相差还是挺大的。在很多事情都有争议,虽然没有大争吵,但是过的也不轻松。可是想想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彼此投入都挺多的,家长都见过,朋友都知道。虽然过得不好,说分手也难以启齿。
也没啥激情的结婚了,但是结婚后鸡毛蒜皮的事情更多,俩人的分歧更多更严重。因为对婚姻没安全感,谁都不敢提要孩子的事儿,我朋友天天借口加班,很晚才回家,感情愈发疏远。
沉没成本是经济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过去的决策所发生的事情导致了损失,现在不管做任何决定,未来的事情和当下的损失都没有关系。换个角度说,就是过去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不管是金钱、时间还是精力,这种损失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虽然毫无意义,但是经常会左右我们的行为。
上述朋友的案例正是这样,俩人的感情并不融合,彼此在一起很大程度是因为过去在一起时,付出了很多时间、物质和情感的成本。虽然知道并不合适,但是因为沉没成本让他们觉得不在一起,过去的付出就打水漂了。所以很勉强的结婚,导致了更大的亏损。
很多炒股的朋友行为非常类似,在很高的位置买入后被套,股票下跌产生的亏损其实和未来股票的走势毫无关系。甚至很多人心里明知道股票还会下跌,但是依然不会卖出股票。因为觉得自己已经被套了,产生了亏损,心有不甘一定要收回成本,因而亏损继续扩大。有经验的人,当亏损出现时,会做一个权衡,如果亏损中短期下跌仍将继续,那将坚定不移的抛开前期的沉没成本,专注未来的机会。所以,在股市中,新股民没有办法摆脱自己沉没成本的误区,总会让亏损无限扩大。运气好的,可能多年媳妇不亏,运气不好的,可能十年八年也没有机会。
和沉没成本对应的,是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并不是指抓住一个机会要多少成本。而是在人的心理,会认为如果当下发生的赢利,和另外一个可能产生的赢利有较大的差距的时候,会认为这个差别就是亏损。
例如,在案例中的我朋友两口又将婚姻延续了十年,有了孩子,但是仍然过的不幸福。这时候老婆就有可能指着老公吵道:“当年,姑娘还是一朵花的时候,隔壁老王一直在追我。看看现在,隔壁老王开着奔驰,搬进别墅。你现在骑电动车还是二手呢,姑娘这辈子真是折你手里了。”这就是普遍发生的机会成本的影响。
中国有句话,叫朋米成恩,斗米成仇,道理类似。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对某人很好,但是突然惊异的发现,我们给的恩情并没换来感激,反到换来仇恨。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交往,可能会影响到对方的一次可能发生的机会。比如我们提拔一个下属到了高管,这个下属可能在你提拔的时候正巧遇到了马云。你的提拔,他当时也是十分感激,因为感激,没有接马云的话茬。数年过去后,他的发展可能也是不错。可是现在蚂蚁金服上市了,他想想,要是当年跟马云走了,拿点马云的原始股,现在都是千万富翁了,这必须怨你啊。
在股市中,机会成本也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很多时候,有些朋友持有的股票涨势并不咋滴,曾经想买的股票或者朋友推荐的股票涨的唰唰的,于是心里落差就越来越大。本来,自己的股票涨了50%已经不错了,可是毕竟还有涨了一倍甚至两倍的股票。两者之间的差,就变成了股民认为的成本,于是很不开心,会出现很多奇怪的举动。更加不幸的是,假如这只股票是你推荐的,你帮他赚了50%,可能你觉得自己很棒了,事实上,那个朋友恨不得活嚼了你。
上述是机会成本产生的误区。实际上,机会成本并不是贬义词汇,最理想的状态,我们投资于可能产生最大收益的产品,就可以缩小机会成本。在上述的沉没成本中,丧失的就是机会成本。理性的人不考虑沉没成本。当不受沉没成本影响的时候,机会成本就变大了。例如在2008年股市大跌后,我劝过几个持有铝业股票的朋友换到铜业上。原因就在于通常资源类股票启动后,铜业的活性远大于铝业。当然,每个人的思路是不一样的,被沉没成本影响的人,丧失了机会成本。有的人舍了沉没成本,但是又没把握好机会成本,比如说过早的卖了铜业后,机会成本变成了沉没成本,紧盯着铜业回调,再次丧失了机会成本。
不管是生活,还是在股市,做一个理性的人不大容易,随时需要把自己抽离出来,离开情绪的影响。我有时候真是觉得,有知识的人总是会胜算大些,当然,活用知识还需要理性的辅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