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心得(49)—我对本轮股市暴跌的反思和展望(2015/7/5)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bakerzhan
浏览:37259
回复: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 我在6/17发文用歌曲《红花雨》来形容在中国股市下跌中坚守的股民,是因为我认为大盘指数即将开始周线级别的向下调整,从技术上看调整的位置首先是20周均线,但是击穿4000点整数关会产生恐慌止损盘,主力震仓洗盘的效果可以事半功倍,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降息通道,股市不存在见顶走熊的逻辑,由于我持有的股票都是低位买的小盘低价潜力股,本轮涨幅根本不算大,我不打算逃命,所以我用《红花雨》这首歌来勉励自己在随后的下跌中坚守。 2. 我认为大盘指数即将暴跌的逻辑是从2014年10月开始巨幅上涨的“金三胖”(银行/保险/券商)到了2015年其实是在做周线头部,我看民生银行/中国太保/中信证券这3只股票的周线图就可以预判到即将暴跌,大盘权重股(也是蓝筹股)的暴跌必然带动指数暴跌,必然会牵连所有股票跟着一起暴跌。我的这种判断并不是新的观点,我在2013/6/8炒股心得(40)中对民生银行的周线即将暴跌走势做了详细的分析。但是此时交通银行的“混改”利好公布,股票涨停,这给了很多股票分析师看好下半年只有金融股才有机会的看法以实际的支持。本轮上涨到5178点后的回调,所有分析师认为必然是2007年“530”的翻版,也就是小盘股大幅暴跌,蓝筹股微跌,然后小盘股不在创新高,大盘蓝筹股创新高。但是我在跟朋友的讨论中说,从现象+逻辑+周线形态上的多重证据,我认为银行股之所以保持周线高位震荡不是等待“混改”利好再起一波,而是逢利好出货,因为银行股未来再大的改革利好也无法超越2007年的业绩巅峰(因为现在中国经济下滑,银行被强行不断缩小借贷差),而2007年的银行股还没有全流通,盘子不大,现在的银行股股价能够超过2007年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毫无买入价值了。我对朋友说,年底(半年后)我们来验证我的观点,如果我判断正确,那说明我的股市投资思维逻辑是符合基本经济规律的,在未来的投资生涯中是可以继续坚持的。而现在“金三胖”全部跌破20周均线,这是长线投资者全部清仓的信号,虽然本轮行情“金三胖”跌幅最小,但是我认为这改变不了他们横盘勉强维持和不断下跌的趋势。本轮行情我从一开始就不认为指数会超越6124点,但是由于大盘绩差股全部以改制/重组/兼并来作为拉升的题材,再加上我都没经历过(更不懂为何如此非法但却堂而皇之的出现)的场外1:3/1:5/甚至1:10的配资和场内1:1融资资金的助推,我最后也不得不妥协,认为指数可能会越过6124点,但是2015年拉动指数冲顶的板块肯定不是金三胖,而是钢铁/煤炭/有色/石化这些前期周线涨幅不大的板块,理由还是非常荒唐可笑的:老子虽然业绩绩极差,前途一片黑暗,但是国家会促使我们合并。但是我还是想弱弱的问一句:你的产品没人要,合并成1家公司就有很多人要吗?在商店里没人要买,开设互联网商城就有很多人要买吗?还有6月中旬整个媒体舆论都在讨论我们的指数加入NSCI的可能性,我当时认为无论我们是否被同意加入,“金三胖”都是出货,这里我们可以看看6/12-6/26沪市BBD主力资金流向明细截图,6/15沪指跌2%,主力资金净流出2566亿元,这是我自开始关注BBD数据记录以来从未见过的令人震惊的大单净流出。我之所以当时就把这个数据截图下来保存,就是为了将来验证我当时的观点是否正确。当时我从逻辑上,金三胖周K线图上,BBD数据明细上综合分析认为大盘即将大幅调整(当然不是转为熊市)。 3. 从2014年10月开始证监会就鼓励扩大融资规模,促使借贷资金蜂拥进入股市,这直接导致了具有融资资格的大盘蓝筹股在短短4个月内暴涨100%以上,而此时没有融资资格的小盘股非常低迷。我炒股19年,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能借钱炒股”,这19年来的经验教训也令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借钱炒股是给了自己时间限制,但是股票往往是低位盘整非常漫长,所以借钱的人肯定不会低位埋伏,都是高位追涨,这种做法100%会掉入主力高位出货的陷阱,从而令你放大亏钱的规模。我们看到2014年10月“金三胖”是如何暴涨的,这说明主力资金(包括主力融资资金)是有计划有准备地低位进场,因为在此之前是创业板中小板股票如日中天,大盘股无人关注。而3个月“金三胖”股价拉到高位后,整个市场才喊出:要买就买券商股。于是散户融资客大量高位追涨“金三胖”,此时我在2015/1/1写了文章阐述了我对“二八现象”的看法,我大胆发布预判就是为了今后验证我的想法是否正确,而事实证明“金三胖”确实成为2015年上半年的最滞涨股。但是我没有想到主力另辟蹊径,融资攻击中国南车/中国北车这些“中字头”股票和创业板具有融资资格的大盘股票,理由是合并/重组/改制/混改,所以整个市场喊出了:要买就买“中字头”股票。此时整个市场的各路配资和融资资金到了一个高位追涨的最疯狂阶段,机构和散户融资客都把“贪婪”这个词表现到淋漓尽致。果然中国中车合并上市的第一天无量涨停秀,把贪婪的中国人推向了悬崖边,第二天的高开低走全力出货灌压,把所有参与者套在令人发指的高位。其实很多市场有识之士很早就分析南北车的市值已经超过“波音+通用”的总市值,如果你有钱,你买波音还是买中车?谁的未来更有潜力?但是中国中车不仅套牢中国散户,中国机构,还套牢了国外的国家主权基金,这说明人性的贪婪跟你的学识无关,是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4. 本轮行情证监会的初衷是鼓励券商扩大融资规模,增加营业收入,但是却出现了“配资”这个我都没听说的歪门邪道,也就是场外灰色资金进入中国股市争抢利益,由于他们的杠杆实在太高,所以导致借贷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赚最多的钱,这就为2015年开始的创业板和中字头股票暴涨提供了契机,高位借贷必须高位追涨强势股才能更快获利,这种完全不合投资逻辑的做法为借贷者随后的爆仓买下了隐患。其他不参与融资和配资的散户由于也是后知后觉高位买的股票,即使没有爆仓事件也会高位被套,只不过爆仓事件让他们股票跌得目瞪口呆而已。其实证监会刚开始就是愿意看到爆仓的出现,否则查伞形信托的成果如何体现?对非法配资的震慑如何体现?我们知道证监会5月份开始查伞形信托,但是大盘指数都是暴跌一天就收回甚至创新高,我当时就想:傻瓜才会在不断上涨的势头中卖掉手中的高杠杆股票,一天的暴跌并不能吓出正在获利的配资盘,只有连续下跌,真实的巨亏才会吓破配资盘的狗胆。如何连续下跌呢?这个契机就是证监会宣布新股IPO从一月一批改为一月两批,并且立刻发行中国核电和国泰君安超级大盘股。我认为证监会的目的其实是通过市场行为来压制无法无天的投机行为,这比当年“530”上调印花税的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有进步,但是由于证监会的所有人员都不是来自股票投资的第一线实战派(都是纸上谈兵的银行系统的学院派),而且证监会规定自己人员不能炒股,所以对于股票市场上的“尔虞我诈”和“惟利是图”的本性根本没有概念(所以才有股票市场暴跌是正常调整的言论),于是“查违规伞形信托+新股发行数量增加+发行超级大盘股+金三胖主力资金准备出货+创业板股票涨幅巨大”,这些因素叠加导致了股价不涨,到股价下跌,到恐慌下跌,到没人敢接。 5. 我作为股票市场的老兵其实是欢迎配资盘被证监会的监察措施爆仓的,凭什么这些高杠杆的没有任何投资常识的人可以短时间内赚得人神共愤?如果他们获得了上帝的垂青,那我们老老实实在低位价值投资的人算什么?这是典型的惩罚善良,奖励邪恶,劣币驱逐良币。他们在高位卖出,就是散户在高位买入,然后他们全身而退回家数钱,散户在高位唱《红花雨》?那些没有参与配资的高位追涨的散户在这次暴跌中也受到重创怎么办?我经常说散户是“三天不涨,浑身发痒”,马上割掉并换股,更不用说市值2周损失30-50%,所以散户的精神崩溃是预料之中的。我的建议是:高位追涨的散户,你们没有爆仓的危险,你们只能拿着股票等待,你们有希望减亏甚至回本,因为你们高位追涨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个教训并不是可以立刻消失的(否则人人都敢追涨),在配资盘被消灭之后,股票的投资价值还存在,中国股市在降息周期牛市不会改变,只不过没有配资盘的股市上涨速度将会变慢,股票投资获利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这次的配资行情不是股市的常态,还是要保持长线投资的心态逢低买入股票,这才是投资真正可行的路径。 6. 本轮从1849点的上涨有很多不符合投资逻辑的地方需要政府和证监会等全社会一起检讨。一是突然鼓励融资融券业务的扩大,证监会认为融资融券属于双向交易,可以平抑波动,实际是融资容易,融券难,所以做多资金一边倒,这就为日后的暴跌埋下了隐患。我认为在确定无法做到轻松融券之前,不要开展融资业务,场外配资就更不用说了,坚决制止。 7. 二是上证指数从1849点一路快速上涨到4000点,没有回抽3478点大型双底颈线位,没有清洗获利盘,此时人民日报发表4000点是牛市起点的言论是无知的表现,而官方媒体每天连续推出支持股市的文章其实是火上浇油非常愚蠢的外行表现,这种鼓吹做多的文章比散布做空谣言还有害,所以政府也需要全面清查这些媒体,追究当事人责任,否则单纯追究做空者而不追究这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对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8. 三是证监会在此次暴涨暴跌风波中暴露了人员素质非常不专业的巨大问题,这些问题从2008年的股灾之后没有任何改善,也就是所有人员都不是投资第一线的实战派,完全没有股票投资者的思维/效率/警觉/预判/前瞻,所以才有刘纪鹏当年说的:中国股市除非我做证监会主席,否则永远没戏。因为我们一直看到证监会历任主席和各级官员都是股票市场外的无关人员,这些人面对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不是反应过度就是反应迟钝,所以中国股市永远是跌到无法收拾之后暂停IPO发行,永远没有具有前瞻性的微调预调。在周五我跟朋友的讨论中就谈到:无论国家队花多少钱进场(包括平准基金),印花税降多少,降准/降息几次,限制期指开空单,这些措施都不在关键点上,只有停止(或者至少暗中停止,因为证监会死要面子,不认错)IPO发行才能扭转投资者对股市绝望的看法,因为发行IPO现在是没有问题,但它只吸引资金进行无风险套利,炒作新股/次新股,而众多老股就会被抛弃任由其继续暴跌,这其实在我19年炒股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所以我有预感证监会不敢暂停IPO(因为他就是在执行国务院的指令,增加股权融资比例),只能国务院来决定暂停。但是这次从每月发行一批改为发行两批,还突击发行超级大盘股,这是证监会的决定,所以我认为证监会的官员是非常不专业的,但是他又没有找一些市场资深人士(比如李志林/刘纪鹏/水皮)每周每月开会听取市场人士意见,及时制定预调微调政策,导致了最后花费巨大代价都难以收拾的局面,所以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9. 四是注册制到底发行数量有没有限制?现在市场人士普遍的看法是注册制就是只要注册了,就可以上市发行,那么如果一年有1000家注册,难道要发行1000家吗?美国香港台湾都实行注册制,我没有看到他们的发行数量超过我们的目前的核准制(甚至远低于我们),但是证监会至今故意模糊(顾左右而言他,从来不澄清这个概念,始终暗箱操作),是不是为今后超量发行做铺垫呢?如果注册制可以低价发得出去就发行,那么谁还敢拿着高价老股?所以有人宣称:中国股市注册制出台之时就是股市暴跌之日。我认为注册制规则至今证监会没有出来解释数量和价格问题,反而总是说即将推出,这又是一个自认为高明其实很愚蠢的举措,因为广大股民绝不是傻瓜,不要到最后还是被迫暂停IPO,那么注册制对中国经济有何促进作用呢?在此我呼吁国务院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敦促证监会做出解释说明,然后全民讨论,最终才能获得广大股民的理解和认可,否则后果如何大家已经看到了。 10. 我认为由于融资/配资盘遭到重创,所有大幅上涨过的股票上方的套牢盘是无法消化的,不会(也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去高位解放当初的套牢盘(这个逻辑你用脚趾头都可以想的明白),所以我还是坚持小盘/低价/高控盘(可能高成长)的股票股价现在跌回到起涨点,它当初买入的理由仍然存在,我们还是以投资的眼光低位埋伏,因为上市公司企图改变自身不利状况的决心不会改变。除此之外,我不认为还有什么值得长线投资的股票,因为现在选股比1894点还难,上方巨大套牢盘太重了。我们在选股的时候要问自己:未来一个月,6个月,12个月,这只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坚定持有并等待?如果你这次被重创,不要再被自己的贪婪重创一次了。很多人认为本轮再次上涨会重复“530”的情景(也就是大盘蓝筹股带动创新高),我认为所有因素与当年都完全不同,简单的刻舟求剑是愚蠢的偷懒行为,所以未来上涨的股票需要仔细研究它的基本面和技术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