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压力是货币政策定向放松的主要原因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爱雪
浏览:3339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央行加大定向宽松力度。
在本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市场之前传言的PSL和MLF操作都得到央行确认。其中,央行在9月和10月分别向五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城商行和农商行开展了MLF操作,投放规模分别为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和利率均为3个月和3.5%。央行在7月、9月和10月三次下调正回购利率,而且自9月起适度下调PSL资金利率。受此影响,三季度末金融机构超储率上升至2.3%,较二季度回升0.6%。
2、稳增长压力是货币政策放松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未见明显改善。虽 然9月贷款利率较8月有所回落,但三季度整体水平仍高于二季度。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2季度末的7.26%上升至7.33%,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也进一步上升至6.96%。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上升,货币政策目标被迫增加稳增长的权重。在一、二季度报告中,央行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但在三季度报告中,央行对中国经济展望趋于悲观,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和制造业增速放缓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阶段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大”。因此,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的重心从“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转换为“调节好流动性水平”,其目的是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调节流动性以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条件。
3、去年至今,货币政策在稳增长和宏观审慎管理之间权衡。
现阶段,内外局势错综复杂,货币政策相机抉择压力未减。2014年以来央行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数次调整了宏观审慎管理指标,加大对定向放松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央行认为对于货币金融条件,应该更多地从市场利率的角度观察和评估。鉴此,我们认为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之前,货币政策将继续定向放松。在政策工具选择上,央行动用数量工具的可能性更高,年内全面降息的可能性低。一方面,银行同业业务的收缩和外汇占款的低速增长导致货币供给增速的下降,数量工具的使用既能补充基础货币投放,也能传递政策信号。另一方面,央行承认“价格工具的运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掣肘”,如部分微观主体对利率敏感性不够等等,因此目前央行还必须借助数量工具进行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