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92|回复: 0

熊去牛来 新高可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4-9-22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去牛来 新高可期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爱雪 浏览:2292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周前半段市场运行节奏多少有些超出大多数人预期。在上上周末公布疲弱的8月经济数据之后,上周一市场仅小幅低开,盘中最低下探幅度也极为有限,至收盘沪综指还顽强收红。但是不曾想周二却来了个“回马枪”,大盘放量杀跌,当日两市成交接近5000亿元。稍显安慰的是,之后三个交易日市场连续反弹收复大部分失地。经济数据显著回落,政策憧憬再次抬头,多空双方“掐架”态势再次升级,牛熊双方不断隔空喊话,一时好不热闹。

不过,仔细梳理自6月以来的这一波上涨,按照逻辑演化路径,我们认为,本轮反弹或许还有上攻空间。上证综指2400点,甚至2500点或可期待。至于中长期趋势,用“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概括或许最为贴切。

近期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着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尤其是工业增速几乎呈现跳降态势,不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心生忐忑。对大多数人来说,想过经济数据差,没想到会有这么差。于是空头喊出了“股市的上涨缺乏基本面的支撑”。至于多头代表,则称“疲弱经济数据将形成难得的再次上车的机会”,投资者不要被经济数据影响造成误判。

实际上,仔细梳理本轮上涨行情,我们可以将9月1日和2日作为本轮上涨的一个分水岭。如果说6―8月的反弹逻辑是受经济阶段性反弹、证监会“下半年IPO100家左右维稳市场扩容预期”、沪港通等积极因素提振,那么在7月经济数据公布之后,经济阶段性反弹的逻辑已经松动。本月初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进一步“坐实”经济阶段性反弹的结束,但大盘在9月1―2日连续拉升,并最终在9月2日突破8月高点2248.94点,站上2500点,就是明确宣告“只要就业稳定,中国经济不发生硬着陆,短期低一点还是高一点,问题不大”。虽然从目前来看,市场所遵从的上述逻辑还有待证实或证伪,但是在“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阶段,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如果我们总是执著于既定的分析框架,中国经济又谈何转型,“熊去牛来”恐怕也只能是自说自话。

当然,与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说再见,强力推进改革改善中长期宏观经济预期,转型期阵痛不可避免,不确定性也随之产生。在增速换挡期,采取政策适时适度为经济“托底”也是不可避免的。在上周二市场大幅调整之后,市场很快便传来利好消息说“五大行获得央行5000亿元期限3个月的SLF”。虽然有谨慎者提醒“高位调整后的利好不宜太过乐观”,但是多头给央行这一政策大大地“点赞”。紧接着,在上周四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一举调降14天期正回购利率20个基点,引导资金价格下行的政策倾向已非常明显。政策面接连维稳,中短线也不存在太过悲观的理由。

趋势扭转也带来了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变化,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辅助我们的判断。前几年“熊兄”肆虐之际,期指反弹途中的振荡,主力席位加空的积极性相当高。但是今年这一波反弹以来,“牛哥”若隐若现的情况下,但凡是势头稍有不妙,空头“溜”得可比谁都快。上两周市场都一度有大幅振荡,但并未看到空头追空的举动。

综合而言,强力推进改革使得中长期宏观经济预期向好,短期又有微刺激政策“托底”,“中西药结合,疗效更好”。站在当前时点,我们或许已经没必要对市场太过悲观了。当然,前途光明,道路却是曲折的。近处看,上周二的放量中阴还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远处看,未来市场最大的风险是改革进程显著慢于预期,届时牛市逻辑将面临挑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1 02:14 , Processed in 0.035063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