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话,半年之后,我与陈先生再次联系,他说他亏损了70——80%,埋怨我当时没有坚持我的意见,没有好好劝他。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甚至挂好了卖单,不过全被他取消。
B.
此事之后,我不断思考,更是着了魔地学习技术分析,打印了一大摞资料来学习,也买了很多书。得出了一个1700的判断,这个判断得到了证实,并因此结识孙先生。
孙老师,长春南关区,公务员。其妻见我仪容不整(衣着随意,胡子巴碴),很不待见。
1700的判断,内容大致如下:
2008年春,沪指4000点附近,我做了一个判断,认为市场将下挫至1700附近,上下浮动200个点左右。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完全是基于技术分析的:
1.2006年、2007年涨幅过大,年线连续长阳,有回调的必要。从1993年以后,沪指年线没有连续三年的阴线(或者阳线)。2007年末沪指从6100下来,在4800附近跌破颈线,一个相对长期的顶部锁定。
2.4000附近区域,是一个重要区域,一旦跌破,很难收复,而指数很轻易地穿透了这个区域。
3.官府认为市场投机气氛过浓,正出手挤压泡沫,众多市场人士也认同这一举措。
4.从6100到4000是2000多点,那么市场很可能从4000点再下挫2000多点。
5.下跌的市场将在2300——2000附近得到巨大的支撑,这是前期一个重要顶部,也是一个重要支撑关口。
6.按照“20%理论”,市场很可能在重要支撑关口再下跌20%——25%,那么很可能在1500——1900附近止跌。取其中值为1700点,同时1700附近也是前期重要部位。
现在回顾这个简要的分析,有几个不成熟的地方:
一、当时正好在4000点附近,所以即以当时为中轴运用T法则,有很大的偶然成分。如果当时是3000点,那么怎么运用T法则?比率,黄金分割,还是其他?
二、前期重要支撑,应该是一个区域,而非一条直线。另外,这种支撑区域,必须是多次得到密集成交的支持的。
三、仅凭第一条就判断市场顶部确立,理由不充分,过于武断。胆子要大,但是要做好不同情况的应对措施。
四、A股的历史太短,曾出现多多少年连续下跌这样的事,是一个统计上的数字,样本太小容易失真,但还是可以提供一定参考的。不过,要把周期下调一两格,变成月、周,最好是日。
要知道,能在08年5、6月判断大盘到1700,这在当时几乎是没人相信的。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完全是基于纯粹的技术分析:
主要应用的指标是:T法则、前期重要点位、成交密集点位、支撑区域
具体分析,我曾写了一篇博文放在网上的,应该可以找得到。
不过,等到指数真的到了1700附近的时候,我却被悲观恐惧的氛围紧紧攥住,下调预期500点至1200附近。
反思这件事情,可以发现:
1、我的分析误差那么小,并不是我的水平有多高,而是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在里面;
2、不能说技术分析一无是处,但是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它只是一种工具,分析结果仅供参考;
3、只要进入市场,你都有一个预期,只有分析是没用的,要有头寸才能赚钱。直白地说,你判断正确的时候钻了多少钱,判断错误的时候亏了多少钱,这个和你判断正确的比率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4、人的预期是容易改变的,尤其是受到别人的影响,坚持自己的判断很难。所以你必须对强迫自己,制定一些纪律来约束自己。
5、在别人都恐惧的时候,胆子要大一点。这不就是古训“贱入如珠玉,贵出若粪土”?想想中石油48买入的那些人,网络歌曲“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巅”值得多听几遍,一遍又一遍。
6、人性的阴暗面,在金融市场被多倍地放大了,因此,只能边看边走,一旦进入就强调应对而非预测,不能过分地投入,随时准备一定的应急资金和方案。
应该谈一下孙老师,我曾和他合作过,得到了他一些物质上的帮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别人合作时,一定要理清权责,在做重大决定时,一定要有文字记录。
(丝毫无愧于孙老师,欣喜于共同的兴趣,感谢其信任和帮助,愠怒其不采纳和诿过)
08年底、09年初,还看好[istock][istock]宁波银行(行情 消息 资金)[/istock][/istock],未得到孙老师的采纳。看好的理由是,市场很可能要恢复和上涨,金融宽松和恢复,最先得益的必然是银行,资金要从银行流出来不是?[istock][istock]宁波银行(行情 消息 资金)[/istock][/istock]股价低、市值小。 09年初至年底,最大的教训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几句话:
1.市场上涨,最可能的是从超跌股、低价股上涨开始;
2.价值是跌出来的
3.好东西也得有个价,超过了一定幅度,就不再是好东西。
C.
现在来谈谈两只小小的衍生品种:南航权证、江铜权证.
之所以买南航权证,完全是因为它便宜,不到1元一股。没料到买入次日暴涨50%以上,大喜过望。回校碰到了带我进股市的那个同学,想自我吹嘘表现一番,没想到他说权证会到期,过期了就是什么也没有了,顿时惶恐不安。决定次日去看看什么时候到期。
次日早早去了网吧,没料到权证一直往下走,还想涨回去就卖,然后一查就是三五天到期,立即全部卖了出去,略有盈利。
这个经历很平常,也很可笑,也很惊心动魄。值得思考的地方不多,教训却很深刻:
1、无知很可怕,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坚决不碰!
2、利用别人无知的人,卑劣而可畏,市场往往会有很多事情超出你的想象;
3、到期日很重要,非常重要;
4、股票一旦上市,其价值就出现异化,作为公司的一股这一意义削弱,而作为资金对应物的价值上升。从某种程度而言,股票,尤其是其衍生品,因为其波动而增加了本身的价值。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表述并不准确。
该谈谈580026了,江铜权证。
最近看到,天涯论坛一位据说是做债券的说,江铜这样的,遇到凭着感觉就做了。我没金融学知识,搞明白这个还是费了很大劲的。
最初是看了老狐狸花荣的书,里面有关于无风险套利的案例。当时如获至宝,下功夫琢磨了一番,很是佩服。
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计算,我慢慢地算是搞明白了。
行权价、行权比率,到期日,正股股价(现在,到期可能),一算就出来了,心里大概有点谱,有点差价,这是基础。
这就是刀背。 刀背要厚、重,才有根基。
权证的流动性更好,有差价还怕别人不炒上天?这是第二。
这就是刀刃,波动率即是刀刃。我没有那么高的本事,使刀必须有刃。
当时有两只基金在上面也有很大的头寸。
别人都敢干,你凭啥不能?
说到基金,这点值得多说几句,据说基金持仓是有规定的,单只标的占比有一定限制。
不能说基金没人才,不有诸多的因素束缚了其手脚,涨势慢而跌势重。
这算是一个风控手段,但是又何尝不是其一大漏洞?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它的技术形态不错。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很大震动:
⑴、市场不会天天掉钱,但是有的时候的确会掉钱,不过得看你能不能发现,能不能捡的到
⑵、眼光要开阔
⑶、搞一个东西,就要搞明白
⑷、琢磨市场的漏洞
主要观点以前曾提过,概要如下:
1. 铜是重要的工业用金属,用途广泛,而且国内很难控制其价格;
2. 公开资料显示,其标的物[istock][istock]江西铜业(行情 消息 资金)[/istock][/istock]是国内最大的铜矿拥有者和铜生产者;
3. 期铜上涨,则拥有和生产铜的企业受益,其股价自然随之上涨;
4. 随着股价的上涨,则买入权证行权有利可图;
5. 权证流动性远优于股票;
6. 当时其技术形态较好,正股技术形态也不错.
这是一种针对市场短期错误定价的套利行为.
当时有一只基金在此权证上有较大的建仓.
出现此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
此种情况,也并非十拿九稳,仍然有不可控制的风险.
遇到此种情况,可以放手一搏,适当搞点杠杆,两三倍的杠杆都无所谓,设好止损……
据资料显示,除衰退后期外,铜皆有良好表现.
首先说明,鄙人是不看好所谓的采矿业的.有人说自己不喜欢所有有工厂的上市公司,这是个人的喜好是吧?要说理由嘛,什么高度周期性,什么营运成本高,什么对以前曾广为报道的衍生品投机,或者说对新兴市场泡沫的担忧,或者说从历史数据来看,采矿业的回报低于指数平均……
值得说明的是,矿业公司乃是一个天然的短头寸持有方,他有这么一种潜在的、强烈的冲动,而它很可能在别人的怂恿下持有超过必要的套期保值仓位.即便其仓位是适当的,可是我们投机者所赌的不就是某种商品在未来可能的价格上涨么?不然去买银行股、券商股或者基金好了……
以前曾买过580989,记得起在退市前猛拉了一把.玩过权证的都知道,国内的多为价外权证,所以出现580026这样的情况可能性很低.
对于概率的理解,我现在倒是很赞成以前一直不理解的一句话,“没有什么概率,出现了就是100%,没出现就是0%”.
玩过权证的都了解,这玩意到期之前一般都有一个价格快速趋零的过程,过期就是废纸.认股权证可以算一种看涨期权吧,不过要考虑行权之后对原有股份价值的稀释.
不要小看权证的“T+0”,有人一天可以搞十几个来回,有投机必然有波动.
很多时候都将精力专注于预测之上,这是初阶选手的通病.以前总觉得“应对而非预测”是一句空话、屁话.
进场之前,心里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大致的判断。进场之后,要考虑到各种情况,并筹划好应对措施。
前面说到杠杆,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可惜鄙人无法窥其门径.懵懂的感觉是,若本金为100,在当时的机会之下,可以借入100,但是最大亏损须限制在30%以内.再一想,这里有三个问题:
①.如何在短时间内以适当的成本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
②.如何下注;
③.我的感觉对吗,或者有无更好的办法,这好像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权证本身的价格波动固然重要,但是标的物股价的波动似乎是当时更应重视的玩意,尤其让人担心的是该企业爆出啥事件,或者说来个霸王条款提高行权价……
10年曾有过玩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经历,以前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信号过滤和判断,以及构建一个技术分析系统之上了,几乎都是考虑如何完善.现在回想起来,主要错误在以下三点:a.仓位过重;b.交易过于频繁;c.止损设置不合理,太窄.
有的人谈什么情绪控制,我觉得忽悠的成分多.如果你的全部身家都在这一把牌上,你能不紧张吗?所以想长命,仓位得轻一点,爆仓的滋味不是那么好的.
如果你不敢建立仓位的40%,那么说明你对判断的信息还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