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巴菲特和邓普顿还牛的Chandler兄弟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lygwy0001
浏览:4224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ichard Chandler和Christopher Chandler两兄弟。
新西兰人,富二代,1986年1000万美元起家成立Sovereign Global Investment,一直都没有接收外部资金,都是自己的钱在玩,2006年时40多岁就财富达到50亿美元(巴菲特60岁才攒到10亿),年化回报36%。20个人的公司,主要是两兄弟拍板,Richard负责想主意,Christopher负责把关。
在按揭投资地产掘到第二桶金后从90年代开始不再使用任何杠杆,所以取得36%更难能可贵。
2006年和平分家。根据福布斯的统计现在两兄弟一共54亿美元净值(不一定准确,自从2006年那次罕见的公开接受采访后两兄弟又回归极度私密了),看来最近一个周期混得一般(下面会详细讲)。
两兄弟的父母是在新西兰开高档百货公司,加入家庭企业后也做得不错,但是觉得零售业实在很辛苦,每个季度都是新的开始,成天提心吊胆这个季度采购的产品能不能跟上潮流。
两人念书时都喜欢炒股票炒外汇之类的(后来才尝到基本面投资的甜头),所以他们说服了父母把百货公司卖掉,变现了1000万美元,全家搬到摩纳哥,1986年成立基金进行投资。
第一笔大投资不是股票,是香港的写字楼。当时中英谈判僵局导致地产市场几乎崩盘。两个小伙子初生之犊不怕虎,号称“我们看了中英声明,里面保证50年不变,我们相信TG说话算数”。于是全部资金砸进去,两成首期,上了80%按揭的杠杆,买下了四座写字楼。
先是发挥他们运作高档百货的经验把写字楼翻新升级,三年内就把租金升了三倍,带来了现金流。1991年市场复苏后把写字楼卖掉,1000万变成了4000万。第二桶金到手,年化32%。
当时他们还玩恒生期货,87股灾的时候他们撞大运原来设的stop loss order竟然被执行了,所以完身而退还赚了500万美元。但是经历过这一次后他们从1990年开始就再也不使用任何杠杆了。
两兄弟的偶像是巴菲特和邓普顿,但是比巴菲特还集中,比邓普顿还进取。先后转战巴西、捷克、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都是市场还很少外国投资者时就进去。
先是在巴西股市开放后第一批进去,1991年投了3000万美元到巴西电信,虽然中间坐了一趟过山车,到1993年底1.5亿卖出,初尝了新兴市场投资的甜头,也把个人财富首次达到“亿”级。
接下来十几年,两人照这个模式不断寻找别人不敢要的投资,靠以下5笔交易就造就了大部分的财富增值。
1.俄罗斯电厂Monsenergo 1993-1997, 投入6200万,3亿卖出,回报383%
2. 俄罗斯电厂Unified Energy Systems,1993-1997, 投入1.32亿,7亿卖出,回报430%
3. 日本$三菱日联金融(MTU)$ ,2002-2004,投入5.7亿,14.6亿卖出,回报156%
4. 韩国SK集团 2003-2005,投入1.68亿,8.96亿卖出,回报433%
5. 日本$瑞穗金融(MFG)$ 2003年投入6亿,到2006年价值27亿(353%的回报)。后来不知道减持没,如果全额拿到现在可能只值14亿左右了,但是仍是不错的回报。
几笔涉及中国的投资都不怎么行。先是2011年6月4亿多港币0.36元买了14%的$中国油气控股(00702)$ 。进了之后发现不靠谱,2012年初就开始卖,到最后几乎腰斩跌到0.188元时才卖完。
然后是嘉汉林业出事后去捡便宜,1.5亿加币买了15%的股份成了大股东,但是也回天无力,现在正在进行破产程序,估计这笔投资要清零。
最近这些年主要进军印度、越南和尼日利亚。Richard Chandler现在住在摩纳哥,办公在新加坡,公司在杜拜。
越南买了11%的电信商FPT(也是奇迹、西游记等网游的代理),8.3%的鱼露产商Masan(其实多元化的,有银行有矿有方便面),1亿美元买了80%的Hoan My Medical Corporation (越南最大的私立医院集团)。在菲律宾也参股了私立医院The Medical City。
尼日利亚和别人合伙买了65%的Union Bank of Nigeria(自己占大概13.4%)。
印度买了4.71%的$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BN)$ 、4.9%的$HDFC银行(HDB)$ 、3.2%的UTI B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