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关于交易系统(一)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很多交易者以为交易系统就是由计算机自动判断、执行的一种交易方式。这种看法并不全面。交易系统从人脑参与程度上,可以分为机械交易系统和非机械交易系统。
机械交易系统也并非是完全由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意思,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年代,机械交易系统就已经存在了。在这里,“机械”二字的意思是不需要人脑参与,就像机械一样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操作。比如,一个简单的长线交易系统,价格突破200日均线后买入,价格跌破200日均线后卖出,不设止损。交易员只要按照这个规则操作即可,完全不需要他的智力参与,也就是说,这个交易员可以是个外行。当我们长时间外出的时候,可以把交易的事情交给妈妈,只要告诉她,当这个竖线向上穿过这条绿线的时候买入,向下穿过条绿线的时候卖出就可以了。如果妈妈忙于“垒砖”,无暇帮我们打理如此枯燥的游戏,我们可以写个小程序,托付给计算机。
非机械交易系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智力参与。比如,一个很常见的交易系统,价格突破盘整区后买入,跌破盘整区后卖出。盘整区并非一个数字,每个人对盘整区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理解不同,因此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交易决策。这种需要智力参与的交易系统,并非外行和计算机可以单独胜任。
一般来说,多数交易系统是非机械交易系统,比如William J. O'Neil的CAN SLIM™、史丹·温斯坦30周均线交易系统、亚历山大·艾尔德的三重滤网交易系统和尼古拉·斯达瓦斯的箱体交易系统等,都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智力参与,如果使用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它们,较有难度。
但也有一些知名的机械交易系统,如大名鼎鼎的理查德·唐奇安的周规则,以及理查德·丹尼斯的海龟交易法则,威尔斯·威尔德的经典名作《技术交易系统的新概念》中介绍的六种交易系统,都属于机械交易系统。在使用时,我们可以木然的盯着屏幕报价,脑子里顺便琢磨点别的事,比如,晚上做点什么饭犒劳自己之类的;也可以拿出日本战国地图,帮那些力单势薄的大名,策划一下有没有更具创意的点子坐上关白的位子。当然,如果我们的思绪跑的太远,可能需要在行情软件上设置一个较为刺耳的警报声,或干脆通过计算机编程(EA)来帮我们交易。
一般来说,大多常见的交易系统都是基于技术分析。在上面提到的几种交易系统中,只有William J. O'Neil的CAN SLIM™是基于基本面分析的交易系统。也有基于宏观经济的交易系统,比如M1买卖法。大多常见的交易系统基于技术分析是有原因的,一个成熟的投机者倾向于减少判断中的智力参与,因为有智力参与就会有情绪参与。我们来看基于基本面分析的CAN SLIM™:
C:当季每股收益越高越好;
A:每股收益年增长率;
N:新产品、新管理层、股价新高;
S:供给与需求;
L:市场领导股;
I:机构投资者认同;
M:市场走向。
以上七条规则,都需要大量智力参与,而且有些规则也并非显而易见,会出现见仁见智的结果。技术分析在智力参与上的需求则少很多,而且技术分析的一个分支——数学型技术分析,完全不需要智力参与,比如均线和动能指标,穿越就是穿越,没有任何可争议的余地。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数学型技术分析的量化特点,比其它市场分析工具更适合计算机操作。
很多人听过有了交易系统就不再需要预测市场走向的说法。因为一套交易系统对进出行为都制定了规则,交易者只需跟随市场发出的信号进行操作即可。如同智力参与一样,对市场的预测已经在构建交易系统的时候完成了,这就是所谓交易系统的正期望值。也就是说,我们相信这套交易系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能够给予我们正回报。
因此,交易系统的意义在于,把投机行为建立在一个正的期望值之上,并尽量减少情绪参与。其实,交易系统不过是投机行业的一个术语,从事任何行业都应该将自己的工作系统化。有时候我们在从事其它行业时会感到很辛苦(即使是以脑力工作为主),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对日常工作进行计划,下一步该做什么,结果如何,都是临时决定,正如一个投机市场的新进者一样,全凭感觉或外界影响下单,结果听天由命,自然感到心累。当然,工作中会有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投机市场中的变化更难预料,计划不是为了消除变化,而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变化。凡是习惯使用日程表的人都会有这种体验,按日程表行事比随机做事要轻松很多,效率也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