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风险之《监管套利》最大雷区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小散心态
浏览:26182
回复:1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风险高,M2广义货币流通量已经到了GDP的两倍。正常的数据应该是1.2-1.4倍。这就意味着中国泛滥着大量的货币,积蓄的货币就如同笼子里的老虎,一旦放出,必然会严重破坏金融环境。而政府,一方面为了维持开支和GDP增长大量发行货币。一方面怕流通性泛滥而控制货币。
于是就呈现了边放边收的局面。政府通过一切可能性来控制流通性的泛滥。但是也无法抑制通货膨胀。
惯常的手法就是通过笼子来关押泛滥的货币,例如06,07年热钱大幅流入导致流通性泛滥。于是在政策上创造了一个6000点的巨型牛市来关押货币。但是市场不可能无限制上涨,泡沫破灭的那天,就是流通性冲出牢笼的那天。中国开始了第一轮快速通胀,猪肉从5元涨到8元10元。
紧跟着,政府又引导房地产来关押货币纸老虎。结果房地产在08,09年快速翻倍。等调控大手挥舞之时,房地产企稳。但是第二轮快速通胀开始,而且不局限于食品。除了电子产品,几乎所有东西都快速上涨。
当前,地产价格虽然继续飙升,但是成交量减少,股市也无振作之势。那老虎关押在那儿呢?
这一轮的货币泛滥,流通性被关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标题中的监管套利中的监管。流通性被关押在了监管的地方。听名词似乎不错,可事实上非常可怕。
所谓监管,指的是银行体系和国企,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因体制问题被国家严格监管。但是我国的监管,是最幸运的事儿,意味着你是李天一,多大的篓子都有人管。我们的银行将钱贷给企业之后,企业在萧条的经济下也未去进行投资,或者只做小额投资。大笔的钱用来在金融领域中进行二次信贷。最普遍的城投债,利率也比大企业贷到的打折贷款高。还有无数的信托产品或者其他类型的有抵押投资。做实业的企业在金融圈里进行利差套利。
而银行也不甘落后,存贷差早就无法让银行在监管套利的风潮中淡定了。于是也参与其中,发现了无数有问题或无问题的理财产品。监管不到位的银行甚至私贷,转贷进入民间贷款。要知道企业私下借贷的利率20%还算是较低的利率呢。疯狂的利差让整个被监管的部门兴高采烈,也制造了无数体制内的千万,亿万富豪。
也正是如此,国家批准的信贷额度,只有少量进入实体经济。大多数就在金融层面打转,按照各自的模式进行利差套利。买单的是中小企业主,利润被疯狂的利息所吞噬,可生存却无法回避这种贪婪掠夺。
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是大企业,但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多数是依靠中小企业促进的。包括稳定的发展和充足的就业率,中小企业贡献的力量要比大国企要高的多。可是在这种经济市场中,中小企业被监管机构快速的蚕食的。不是靠公平的竞争,也不是靠生产力的发达。而是就靠金融的垄断性,吃你没商量。
这种深层次的资源错配,是影响我国再次腾飞的顽疾。利率市场化,是解决这种根源问题的基本制度。虽然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金融混乱。但是不变就是等死,变了可能是折腾死。选择如何去死,是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