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段时有媒体暴出来说张裕的葡萄园资源莫名转让,张裕做出了澄清说张裕的葡萄园本来大部分就是通过合同的形式绑定的,而并非具有产权。这点和很多卖方给出的研报其实是有出入的,很多卖方报告里提到张裕的优势就提到30万亩的葡萄园资源。
我觉得这点还是比较重要,因为葡萄酒所谓“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说法,而葡萄的质量则很大程度和葡萄数的成熟度有关,是需要有年限积累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使得了掌握了成熟葡萄园资源的企业具有很深的护城河,因为成熟葡萄园不是光靠砸钱就能砸出来的,新进入者先发优势比较明显。
然后随着张裕葡萄园资源的八卦暴光,让人不禁要问一句,所谓的30万亩葡萄园资源和张裕的关系到底有多牢靠,这直接关系到张裕的护城河深不深?依靠合同关系的绑定靠谱不靠谱?
当然,并非说有自营的葡萄园资源就一定好,首先是国家的土地政策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其次如果过多把触角延伸到上游,势必造成公司的资产加重和roe的下降,毕竟葡萄种植行业并不是很赚钱。相反,如果张裕能在不直接介入上游经营的情况下,依旧能和上游形成非常稳固的关系,那么前问提到的护城河依旧成立。
从张裕这几年的重大投入来看,张裕较大的资本投进了几个酒庄,而这些酒庄都是在几个新兴成熟葡萄园附近。因为葡萄原料运输半径较短,且保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本地的优势比较重要,这是否意味这虽然张裕没有通过产权直接控制上游的资源而是通过合同的关系来绑定,但是通过在本地的酒庄,依旧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和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