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
这二天的下跌,确实很意外,实话说颇让人有些难受。我原以为在贷款豁免前,即使不上攻,也会很坚挺,即使TMT整体大幅回调,或创业板大跌,或国际局势不稳定(除美国以外的股市)。
确实市场可能有很多的获利盘,因为很久没有回调过;同时不少人觉得技术上走的不太好,前几天有点像头部,另外复权的图形在箱体顶部,可能久盘必跌;或许由于华星光电里政府介入较多的缘故,导致广东有很多听消息的跟随盘,或许这些浮筹起了作用……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我的确不知道。
之所以有上面这些虚无的猜测,是因为从基本面角度,我想不出啥理由,照例节能补贴政策结束,或日元最近有所升值,都不构成什么利空。难道贺成明离开华星而薄连明上位这件事,构成实质性利空?我看过他若干资料,也没有啥感觉。毕竟他是06年后才不断升级的高管,分明是tcl走出困境的关键人物,从战略角度理应是加强的了。
反正现在,很重要的一点是只有218亿的市值了。所以,还是想想当初买入的理由吧。
二、
我对tcl的估值,一直是这样的:面板算京东方的一半,或1倍市销率,则应该在130亿以上;电视加手机,按H股的6折算,至少60亿;家电和翰林汇,算30来亿。那么基数是这样简单可以出来了。
说明一下,他的各项业务,其实都挺有弹性,也就是每个业务都可以做好做大的。最没用的比如家电业务,也别小看,去年一百亿,过几年说不定就二三百亿规模了,因为他确实近二年家电业务上了正轨,开始了持续增长。不去比较巨头,拿海信科龙(行情 消息 资金)或合肥三洋(行情 消息 资金)来说,总是现实的。海信科龙(行情 消息 资金)市值百亿,营收去年170亿;合肥三洋(行情 消息 资金)市值50亿,营收38亿。后者以前也去过百亿市值。
手机业务,本身是世界第七,市值弹性也容易有。看看HK2618近期的翻番的凌厉走势,可以感受得到。电视业务,看创维海信的市值,他们都是200亿的级别了。面板业务就不用说了。
问题是tcl眼下的战略不是盈利,而是要增长,要行业地位,所以目前按盈利算市值不太公平。即便如此,分业务按最保守的算法,200多亿的市值是最基础的。
因此,我半年前就觉得,tcl和京东方往上的空间蛮大,比如去千亿,而往下的空间几乎没有。未来几年肯定是最好的时期,过去十年都不能比。所以就买入了,细节下面再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