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与价格
价值型投资者认为,任何企业均有一个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当股票价格低于公司内在价值时买进,而当股票价格高于公司内在价值时卖出,由此获得投资收益。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由于多种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股票价格经常大幅度、乃至长时期地偏离内在价值。对于价值型投资者来说,需要经常承担更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另外一种理论则认为: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无关紧要,股票价格变动完全是一种群体心理行为,决定股票价格高低的关键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和预期,因此采取趋势性交易策略是获利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价值型交易策略和趋势型交易策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企业估值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色彩;而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对性和自反射性(指价格越上涨买的人越多,买的人越多价格越上涨),则经常使市场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偏激状态,但在公司内在价值的牵引力下必然引发股价泡沫的破灭。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掌握企业内在价值评估方法,是确定长期基本仓位的前提;而掌握趋势性交易策略,则是降低等待时间成本的捷径。
如何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呢?现代财务理论认为: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公司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的现值。由于公司内在价值是客观存在、动态变化的价值,并不存在一个能够精确计算出公司内在价值的公式,人们往往通过不同的估价方法和模型来衡量公司的内在价值。现有的估价方法包括现值法、可比公司比率法、期权估价法等。投资者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及公司竞争地位等因素,构造出不同成长阶段和增长水平的多种估价模型;也可以根据股票市场可比公司的价格分布和构成,通过综合比较得出内在价值的评估值。由于各种估价方法各有利弊,评估结果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投资者通常只能得到一个内在价值的分布区间,将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公司的帐面价值、清算价值和市场价值相比较,就可以基本确定公司股价的合理程度。
对于一般中小投资者而言,直接运用复杂的财务模型进行公司估值既花费精力,又常常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在市场中广泛流传着的一些独具特色的感性估值方法值得中小投资者密切关注:譬如经常逛商店,了解该公司产品的价格和畅销程度;参加公司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公司业务最新进展等。通过广泛的接触和了解,中小投资者虽然无法彻底了解公司运作的全部内容,但也已经基本可以对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有了相对独立的判断。"购买自己熟悉的公司的股票",应该说是基于内在价值作出感性投资判断的最好诠释
在确定了公司的内在价值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如何判断相应股票的合理价格变动空间。由于趋势型交易者的大量存在,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存在较大的随机性特征:图形分析者通常根据历史股价图形推测股价运行趋势和股价上升过程中的阻力位、支撑位;而模型分析者则根据历史交易数据构造不同时期的投资模型,通过不同股票群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化来推测未来风险-收益比。
对于一般中小投资者而言,由于其资金量相对较小,完全可以根据交易量变化,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时间范围内作出投资判断,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选择进出。因此,中小投资者在判断股价运动时,无须像专业机构投资者那样采用复杂的金融工具或模型,而完全通过对主流机构资金动向的判断来选择进出。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建仓和派发均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因此中小投资者需要尽量避免出现"过早地抛出赢利股票,过晚地抛出受损股票"所带来的交易失误。
对于以投机为主的机械式系统交易者,将基本面数据量化后加入系统,与股价位置共同作用,可提高获胜的概率,降低买入后连续跌停和忽然死亡(退市)的风险。
[ 本帖最后由 奉然 于 2012-8-18 17:34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