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仁堂提价追东阿阿胶 蚕食中端市场(2012-11-15 01:12:4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阿胶市场曾经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定价“高高在上”的东阿阿胶(000423.SZ)调整后所空出的中端市场正在迅速被山东福胶以及同仁堂(600085.SH)等系列品牌所蚕食。
近日,同仁堂旗下具有自主定价权的阿胶块产品全面提价20%,零售价格从570元/500g提至690元/500g,同时上调两成的还有阿胶块出厂价。而“老对手”东阿阿胶与福胶相应零售价则在825元/500g和720元/500g,相对处于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同仁堂阿胶块今年产量有望超过200吨,实现收入过亿元,其后续年产800吨的扩产项目以及福胶年产4000吨的重磅项目均将在2014-2015年间完成。
纷纷高举“价值回归”大旗而频繁提价的阿胶领跑企业,正在力推一波产能大跃进,随之而来的市场份额角斗一触即发。而价格差距逐步缩小的同时,产品间较高同质化的因素,也将对三者竞争态势增加更多不确定性。
提价能否“名正言顺”?
2009年开始全面发力阿胶业务的同仁堂,此次大幅提价被指是在“意料之中”。
作为道地药材出身、制作工艺受专利保护的中药材延伸产品,近年来诸如云南白药、阿胶、片仔癀等“明星产品”均进入了快速提价通道,一年内多次易价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近期片仔癀提价后内销价远高于外销价的情况。
阿胶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来自驴皮熬制的阿胶原浆,因而建立现代驴养殖基地以控制上游原料供应和品质便十分重要。目前国内驴皮资源方面,市占率第一的东阿阿胶对外宣称国内已有十余个养殖基地,占据九成以上的驴皮资源供应,并将持续推进这一块的投入。而跟随其后的同仁堂等企业驴皮资源相对较少,承接的原材料压力更为严酷,整体市场供需仍存在不小的缺口。
然而,近期东阿阿胶驴养殖基地被爆“存在水分”,养殖难度和投资额压力被企业粉饰。在此背景下,原本“名正言顺”的涨价压力究竟是否有企业所宣称的“难以承受”,必须向下游转嫁也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一位接近同仁堂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相比东阿阿胶的连番涨价,同仁堂此次的提价还算比较合理,毕竟其养殖基地更少使其难降成本。加之本身售价有所低估,在维持现有品质的前提下,预计市场的反应不会过分激烈。“此后其多个重量级产品还会跟进涨价。”
中华中医学会膏方分会主任委员周端则向记者表示:“目前阿胶的市场需求稳中有升,而本身国内阿胶行业的现状还是比较杂乱,大型企业凭借品牌文化和工艺背景,享有定价相对较高的优势还是被市场接受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度的自由提价,否则长期来看将对企业本身的经营造成损伤。”
东阿阿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其阿胶产品本身品牌高端化定位的转型,以及近两年阿胶系列产品超过70%-75%的高毛利率诱惑,东阿阿胶自2010年起两年内连续六度涨价。一跃成为保健品中“奢侈品”的东阿阿胶遭遇市场反弹,销售多个季度低迷不振。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0.17%。
同质化尴尬
尽管国内目前这三大阿胶生产企业价格定位有所差距,似乎有着各自为阵的趋势,但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东阿阿胶本身经过多次的提价,要再度大幅提价的压力将比以前大很多,如若同仁堂这样以“市场挑战者”身份进一步在产能和品质上提升,价格趋同将是可以预见的。“毕竟较这三家体量而言,更小的跟进企业还有不少。届时,这些现阶段分食东阿阿胶以外中端市场的企业,将对其全面围剿蚕食。”
据国泰君安证券相关研报显示:“继同仁堂今年7月核心产品安宫提价70%后,公司启动了瑰宝产品价值再造历程。公司后续还将不断开发阿胶粉、阿胶浆等衍生产品,打造同仁堂阿胶的产业群。”而这一产业形态正与东阿阿胶十分相似。
此前,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新产品分公司经理洪世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去年东阿阿胶、福胶以及同仁堂旗下阿胶业务共计有约15亿销售额,今年这个数字起码将涨至二三十亿了,三家领军企业一共占据超过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同仁堂阿胶块提价20% 产品或进入涨价周期
【财经网专稿】记者 宁波 记者经同仁堂(18.18,0.12,0.66%)科技(01666.HK)确认,公司阿胶块出厂价及零售价均已提高20%,目前零售价已达690元/500g。
近日,记者从终端药店了解到,同仁堂科技生产的阿胶块产品终端售价由之前的570元/500g至690元/500g。2012年11月12日,记者从公司内部人士处确认,公司在10月初提高了阿胶块的出厂价,涨价幅度为20%左右,而出厂价格涨幅与零售价格涨幅基本一致。但公司并未就提价事宜进行公告。上述人士表示,提价的原因主要是驴皮价格上涨。
国内阿胶块生产厂家众多,但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主要为为东阿阿胶(40.40,0.11,0.27%)、福胶和同仁堂三家。目前东阿阿胶阿胶块的终端售价为825元/500g,福胶阿胶块为720元/500g,可见,公司提价后,公司阿胶块的售价依然比另外两家低。
相比于两外两家1500吨以上的年产量,同仁堂的产销量相对较小。据悉,公司之前的产能约600万块(31.25g/块,即约190吨)。经上述人士确人,2012年10月26日,公司唐山基地正式投产,阿胶块产能提高至约2000万块(约640吨),预计2015年满产。
2010年和2011年,公司阿胶块的销售额分别约为5000万元和9000万元,这相比于15.8亿元和19.4亿元的年收入水平来讲,并不显著。
对此,国泰君安(香港)医药行业析师孙凤强对记者表示,“阿胶块属于公司可自主提价的高毛利产品,而公司约有一半数量(约150种)产品可以自主提价,且这些产品的毛利率亦较公司整体毛利率高,合计约占公司收入的20%~25%。其实公司产品涨价从未正式向投资者公告,公司的安宫牛黄丸于2012年7月1日开始涨价60%,而这基本是公司产品近年来首次提价,我们判断公司上述产品由此已进入新的涨价周期,将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增长点。”
2012年11月12日,同仁堂科技收跌2.16%,报14.5港元。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