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2-4-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有均线的一天起,到计算机的兴起,应该是最活跃,变数最多的指标,就是均线。 最开始的,我想还是普通均线。就是数日相加再相除,就是我们现在通达信自带的,MA,MA2,一个是月均线系统,一个是六线系统。这个简单的相加再相除的算法竟然能表示出趋势的走向,想来如果是发明均线的人不提出来,一般人是不会想出来的。所以一个想法挺重要的,别看多简单。普通的这种算法,我的理解是每日收盘价在均线系统里面给予相同的权重,不偏不倚,所以相对来说如果是不考吕量能的话,参数越大越稳定(所谓稳定,就是方向稳定,斜率稳定,不容易变化),但是太稳定了就是迟钝。
如果把k线比为细胞的话,不同的均线可以分别看为不同倍数的显微镜。精细有精细的好处,粗放有粗放的妙处,如下图:
如果是光从当日收盘价权重方面考虑,又有了EXP,SMA,DMA.等等,简单说就是当日收盘价占均线的比重。简单的MA是去掉过去一个加上新进的一个;加权处理的话,就表示当日占均线的比重,是重点还是轻点。所以从稳定性来说,一般均线更稳定,也略迟钝,从趋势性上说指数均线略胜(偏重今日,没有二次跳动),其余的看参数怎么设置。比如简单看下如下函数,同取12天来研究。{测试各个均线函数}
MA12:MA(C,12);
EMA12:EMA(C,12);
SMA12:SMA(C,12,1);
DMA12:DMA(C,0.1);
会有如下效果,放在副图里面看的更清楚些。从方向性来说,我觉得不存在谁比谁更高明。就是平滑度略有差异,这种效果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算法上的差异。但是每一种算法即是一种思路,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设值较短,设值较长的话,会感觉到指数均线比普通均线的更容易反应近时趋势;
从均线引出的东西非常多。比如通道,比如和量结合,各种各种。此处不展开。
这里简单的提了一下均线是因为MACD指标里面引入了指数均线的概念。比如在选择均线选了两根指数均线,在平滑DEA线的时候又用了一下指数均线。就是这两句话:
DIF:EMA(CLOSE,SHORT)-EMA(CLOSE,LONG);
DEA:EMA(DIF,MID);
指数均线的特点就是,当日指数均线值,只受当日数值和昨日指数均线值影响。
比如EXPMA(C,12)=2/13*C+1/13*REF(EXPMA(C,12),1)
就是说当日采样值一旦下破昨日指数均线值就会导致拐点出现,而一般的MA均线则不会,所以我们看到EXPMA(C,12)的拐点往往就是当日收盘价上破或是下破昨日数值。
因为我讲双线同向,异向,就是看这两根线的方向,所以影响这两根线原始数据不可不查,因为DEA是从DIF推演来到的,所以先说DIF。
开篇已经说过定义,这次从提。就是大的定义有了,再在细微处做文章。DIF是研究两根指数均线,所以我一般讲MACD主图配图也是配这个参数来看,这个主图指标通达信再带,是EXPMA,参数是12,50; 改为12,26即可。从均线上采样,是MACD指标的一个特点,这种指标如DMA,FSL等。以每日的均线数值采样,这样就导致了做出来的指标非常平滑,美观。有其趋势性可以参考,认同。为中线持股,波段操作提供了坚实的趋势基础。
DIF线是干什么呢,就是研究两根指数均线的距离。为了方便做了个小的副图指标,如下
{两根均线之间的距离}
EXP1:EXPMA(CLOSE,12);
EXP2:EXPMA(CLOSE,26);
STICKLINE(EXP1>EXP2,EXP1,EXP2,0,0),COLOR0000BB;
STICKLINE(EXP1<EXP2,EXP1,EXP2,0,0),COLOR00BB00;
配图,隐去DEA和MACD柱。
图就比较清楚了。
1.直观的看,均线的方向走出来能看清,没走出来看不准,
2.均线之间的距离,空头是负值能看出来,多头是正值能看出来,数值大小直观的话看不真切,也不容易判断。
3.DIF线从量化的角度来描述这个数值的变化,不但有数值,而且有趋势,方向明显,趋势直观,偶有拐点。
所以得出结论。均线在收拢的时候就可能导致拐头。我们研究的DIF线就是要在均线拐头之前发现之。也就是中期趋势确认之前发现之。 |
-
参与人数 3 | 奖励 +11 |
热心 +3 |
时间 |
理由
|
long88599
| + 8 |
+ 3 |
2014-10-23 13:24 |
MACD有楼主更精彩! |
jwp35
| + 1 |
|
2012-7-28 02:06 |
“之前发现之” 学习了,谢谢! |
想吃胖的猪
| + 2 |
|
2012-7-8 20:58 |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谢谢! |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