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廉洁秀”刺痛了谁的神经?(转贴)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stevenunsw
浏览:20640
回复:3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2011年9月22日发表社评,讽刺并批评了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国内民众一边倒的批驳《环球时报》,认为骆家辉的行动是美国自由文化中产生的政治常态,当局的恐慌正说明其执政的非法性和病态思维。《环球时报》的社评题目是“希望骆家辉好好做‘驻华大使’”,文中讽刺骆家辉是做“廉洁秀”,批评他“以巧妙的方式干预中国舆论,增加中美之间新的误解和怀疑。”
而大陆民众则认为,骆家辉不是做“廉洁秀”,这正是美国的精神,是美国的政治文化。自由文化所产生的自然现象。美国的政治文化就是说所有的政府官员,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人民为他们服务。但中国大陆病态的政治文化,官员们不是民众的服务者,而是民众的影响者和领导者,是人民的主子。在这种政治生态中,中国大陆官方看美国一切事物时,都是畸形的;美国政府官员一举一动都是有政治内涵、有诡计、有阴谋的。这同时也说明这个中国大陆现在官方舆论的一种极度的恐慌,说明他们自己非常没有安全感,知道自己的不合法。在美国,政治官员上班的时候是政治官员,下班的时候就是普通民众,官员不能为所欲为的,是在人民允许之下去行政的,若做的事情就是不合选民意,下次选举就没了他。
大陆著名作家王朔发微博说,骆家辉不过是吃了碗炸酱面,坐了个经济舱,去了一趟民工子弟学校,并申请将孩子安排在该校读书,我们的报纸如环球时报就不干了。警告人家好好做自己的大使。你一个中国报纸,中国***你不敢报道也就算了,人家老外吃穿简单点也碍着你了,非得跟你们一起鲍鱼鱼翅同流合污。
著名网络评论家笑蜀表示,骆家辉确实没啥了不起,那些举动在人家不过是常态之举。但常态之举到了中国却成了奇迹,而让官媒紧张到如临大敌,愈加反衬出中国官场的变态。不反思自己的变态反而责备人家的常态,用四川民谚讲,这叫没饭吃怪筲箕。
大陆著名论坛凯迪社区转载了《环球时报》这篇社评后,一天之内有近5万人次浏览,回贴一边倒都是嘲讽、分析或驳斥《环球时报》的。网民“坚决不唱红歌”写道,作为环球时报,好好办你的报纸,别成天造谣生事。
被网民调侃为“砸中国官场”的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在今年中秋节前夕,携家人和子女专门探访北京打工群体子弟,他的亲民形象令百姓落泪。北京维权人士野靖环说,与中国大陆官员、甚至一个警察对百姓的嚣张跋扈相比,骆家辉的行为令她感动得落泪。他在网上发了一个评论:太感动!太感人了!一个美国大使,而且他的孩子也坐在打工子弟的中间,他没有一点凌驾于普通老百姓之上,在中国这种事简直是不可能的,哪一个领导干部会把自己的孩子和打工的孩子放在一起坐?不可能的!在一起玩都是不可能的。“北京的市长、区长各个部门所谓的领导,上哪见去呀?出门人家都带保镖的。有一次我到一个派出所去,派出所居然说,你到这来**是非法的!”野靖环还讲述了一段在北京东城区公安局长接待日会见局长时的经历。野女士说,他们在那里只看到一位小警察,并没有能够见到局长,“10几个人在外边喊:见局长!出来一大帮警察,连推带搡给我们按回去屋里”。在中国,一位公安局局长都如此难见,与上层人物的接触就更是难比登天了。北京维权人士吴田丽认为,在尊重人权平等的问题上,中国大陆官员应该与骆家辉大使接轨:美国副总统拜登日前访问中国时,一行五人上街吃炸酱面,只花了79元人民币。另一位美国官员,新任驻中国大使骆家辉上任时,全家五口,乘坐普通客机抵达北京,没有随从,没有警卫,全都自扛行李,肩背手提,乘大车前往大使馆。
美国官员的这种随和、亲民、简单、简朴的形象受到中国民众好评。却令中国大陆领导人心里不是滋味,就在拜登一行在北京街头吃炸酱面一周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责西方国家政府,“正在变成民意的绵羊”。而对骆家辉的上任,中国大陆《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题为《警惕骆家辉带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中国大陆官方喉舌的反应,掩盖不住那种如打破了醋瓶子一般的尖酸心态。
拜登吃面,在中国传为美谈:贵为一个大国的副元首,竟如此节俭!热议的背后,是中美两国官场的绝然对照。中国大陆官员出行,岂是区区79元,就能打发他的胃口?必是大鱼大肉,必是佳肴美酒,必是大摆阔场,必是挥金如土。而美国新任驻中大使骆家辉上任:有随从,没有警卫,全家五口,乘坐普通客机;美国大使馆方面并没有安排欢迎场面,骆家辉夫妇及三个年幼的孩子,全都自扛行李,肩背手提,乘大车前往大使馆履新。这一场景,令中国民众耳目一新。中国大陆官员,不要说中央大员是如何地讲排场、耍大牌,动辄警车开道,豪华车队,浩浩荡荡,水泄不通,还刻意制造欢迎场面,人为安排鲜花掌声;哪怕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诸如县长、镇长、乡长之类,出行也都要摆个大阵仗,前呼后拥,大摇大摆,出尽风头,穷尽“人模人样”。
令中国人记忆犹新的还有,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上海,大雨滂沱中,奥巴马独自撑伞,步出舱门,快速走下旋梯,矫健身形,如旋风一般。中国人见证这位美国年轻黑人总统的风采:体魄强干,动作利索,单影独行,毫无排场。舆论当时评述:奥巴马的活力,正是美国的活力。与中国大陆领导人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多半老态龙钟、表情麻木、动作迟缓,对应的是其背后的思想保守、作风腐朽、生活腐败。中国政治的死气沉沉,不言而喻。就在骆家辉抵京上任两天后的8月16日,中国大陆《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题为《警惕骆家辉带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文中写道:“刚到中国的骆家辉,一下飞机就给中国的官员们来了一个下马威,没有随从、没有警卫、没有鲜花和掌声……显然,这种做派更能赢得中国普通民众的好感。”文章接着说:“给中国的官员们上课绝不是骆家辉的目的,为美国收揽赢得中国的民心强化中国民众崇洋媚外的奴性,进而召集民意以壮大美国在中国的支持力量,借以分化中国断裂甚至碎裂的意识形态才是这位华裔大使的如意算盘。”
且不说,《光明日报》这种“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心态,是如何地令人啼笑皆非,就说中国大陆官员们,为何就达不到“没有随从、没有警卫、没有鲜花和掌声”的如此简单的境界?让你们轻车简从、粗茶淡饭,难道就比登天还难么?!犹记得2002年冬,接班之初的胡锦涛,前往西柏坡朝圣当年艰苦奋斗的遗迹。据报,胡锦涛一行9人在当地吃了简单的工作餐,胡锦涛自付他本人消费的人民币30元。胡锦涛当时作为一经报道,也曾一度赢得民间好评啊!没过几年,骆家辉的行为就成了“为美国收揽赢得中国的民心强化中国民众崇洋媚外的奴性”,这让当时胡锦涛胡锦涛当年的艰苦奋斗情何以堪?!
就在拜登一行在北京街头吃炸酱面一周后的8月26日,大陆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题为《为什么西方国家需要政治变革》,指责西方国家政府“正在变成民意的绵羊”。试问,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的政府,不成为“民意的绵羊”,又要成为什么呢?官媒的叫阵,莫非是西方政府应该向中国权贵那样,“变革”为“民意的豺狼”?不清楚美国领导人是否有意给中国大陆领导人“上课”,但美国领导人的言行,的确值得中国人深思。据悉美国副总统拜登与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见,随口说了一句:“你这里的办公室比我的大多了!”看似调侃、实为暗讽。可惜,中国大陆官员有多少反省?!
但民间的反省和追问却是很热烈的。在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芮成钢讽刺美利坚合众国很穷,穷到大使出门坐经济舱之后,就有网民写了“骆家辉致信芮成钢”的网文,至今仍在网络热传》。该文抄录如下:
“我是一位华裔,当初奥巴会总统让我到这里来时,以为我的面孔会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大转机,可惜事与愿违,我这张脸孔并没给中美关系带来多少好运。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接连地批评我,让我没想到。
首先是我坐飞机坐了经济舱,让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芮成钢以为美利坚合众国很穷,穷到大使出门坐经济舱。我向他们解释了美国官员出差全是坐经济舱,这位记者还是半信半疑,继续在微博上讽刺我。也许这位记者习惯中国领导出门坐商务头等舱,旁边坐5个警卫的行头,我当时想告诉这位记者,你们的官员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后来一想,这位记者的智商可能听不懂。我想告诉他,美国人不缺钱,因为中国人总借给美国钱,我也没说,我还是怕这位记者听不懂。我怀疑他的头脑装的是不是水。其次,我下飞机后,坐出租车到大使馆,让孩子上普通的打工子弟学校,结果竟招致一位相晓冬在〈光明日报〉作文批驳我,说我想用此分化中国。这位作者可能习惯了许永迈许三多出门有5辆警车开道的阵势,习惯了领导开车撞倒他们扬长而去,习惯了领导睡90位女人的淫荡,尽管其中这些女人中很可能有他的亲戚,他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渐渐地,他们不习惯部级官员轻车简从了。也许被侮辱习惯了,他们不习惯被尊敬。在受虐狂面前,你必须当施虐狂,否则他们不会尊重你。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的祖父告诉我,孩子,不要忘记你的根在中国,今天我回到的根之国,结果发现根腐烂了。轻车简从就能分化中国,我的根之国,你怎么了?难道我非要像许三多一样,才能让你们中国人高兴吗?你们是受虐狂吗?我把我的孩子送往普通打工子弟学校,这竟然引起中国人不满。与此相反的是,当很多中国权贵把自己的孩子送往美国高等学校时,美国人丝毫不会惊讶,因为我们美国人知道,腐败权贵有的是钱。在我们美国人的眼里只有一个观念,人人平等,不因为你的父亲是谁,你就高人一等。
虽然我来中国不到一个月,看到很多小孩子闯祸,说出他父亲的名字,让我搞不懂。在美国没有这个现像,美国只允许美国人在国外闯了祸,很自豪地说我是美国人,绝对不允许他们在国内搞特权。在美国,年轻人在国内活着不靠爹不拼爹;美国只允许美国人在国外遇到困难拼政府,他们只想说,我是美国公民,就像中国年轻人在国内说自己是谁的儿子。只要是美国人,不管你走到那里,美国总统和政府会保护你。前年,有两位美籍华人女记者被朝鲜扣留,前总统克林顿亲自飞到朝鲜解救,这就是美国政府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感想,我的信。不过,我还是以为中国的记者还是有好人,像持有美利坚合众国绿卡的刘芳菲,像把孩子生在美国的孙晓梅。有时一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是,很多拿有美国绿卡的嘉宾们在电视侃侃而谈,有时甚至在批评美国,我心里很高兴,这些人潜伏的真好。如果有一天,芮成钢到我的大使馆申请美国美国签证时,我一定提醒我的签证官,美国不欢迎脑子进水的记者。
特此声明:此文为虚拟,人家骆家辉不会给脑子进水的人写信。他知道很多人表面反美,其实私下做梦都想拿到美国绿卡。”
事实上,奥巴马总统正式提名骆家辉为下一任驻华大使后,外界就一致赞扬此举体现了民主制度的包容性。骆家辉表示,他非常荣幸地接受这项任命:“我要回到我爷爷,我父亲,我母亲的出生地。美国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要以忠诚和满腔热情维护美国的利益。”骆家辉讲述了一百多年前他的爷爷远渡重洋到一个美国家庭作仆人,后来回中国成家。他的父亲出生在中国,十几岁的时候才来到美国,当兵参加了二战,之后做小生意养活家庭。今年一月份骆家辉的父亲去世。他说,如果他父亲还活着,一定会为他感到非常骄傲。
华裔学者,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李成对美国之音说,美国驻华大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骆家辉获得这一任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华裔,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它所带来的象征意义是很深远的,比其它任何举动都更能说明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念的包容性、多元化,是美国软实力的表现。今年61岁的骆家辉来自华盛顿州,在担任商务部部长之前,骆家辉担任过两任华盛顿州的州长。从长相上看,骆家辉完完全全是一个中国人。不过骆家辉的普通话讲得不好,只会讲老家广东台山方言。
中国问题观察家们认为,这是第一位华裔担任驻华大使这一要职,具有深远意义;骆家辉有能力更好处理美中关系。但也有中国网民担心:骆家辉可能懂经济,懂政治,“人气”也高;但他不懂中国大陆官场,也对苏共体制的野蛮本性缺乏如里根似的了解,更没有切身感受的经历。
果然不出网民所料,骆家辉就职不到一个月,大陆官媒的指责铺天盖地而来,指责他以巧妙的方式干预中国舆论,增加中美之间新的误解和怀疑,还教训骆家辉应该自重,不要把他的身份搞错了,并指示美国驻华使馆“新的使命”。可见,骆家辉“廉洁秀”刺痛整个体制的神经,已经让它不顾自己体面地泼妇骂街、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了。
不过,这也仅仅是这个体制的自弹自唱了,外界除了嘲笑就是鄙夷。而大陆民众的极大反弹,就是对骆家辉乃至美国软实力的赞许,这面廉洁自律的镜子,让中国民众看到了一党专政下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罪恶,从而使普世价值在中国大陆的环境中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