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090|回复: 37

[讨论] 浮存金的魔术——摘自《 巴菲特阴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5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存金的魔术——摘自《 巴菲特阴谋》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北米男人 浏览:20090 回复:3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浮存金的魔术——摘自《 巴菲特阴谋》

《 巴菲特阴谋》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1963年,1850年成立的美国运通公司发生了提诺·德安杰利斯(Anthony Tino De Angelis)豆油丑闻。德安杰利斯是一个大宗商品交易商,拥有一家公司联合植物油精公司(Allied Crude VegetableOil Refining Corporate)。美国运通仓储公司负责管理着这家公司的豆油存货。豆油被储存在油罐中,油罐则放置在新泽西州贝昂的一个仓库里。根据储油多少美国运通仓储公司负责发行大豆油库存收据,德安杰利斯能用这些收据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位老兄制假造假的水平一点不逊色于三鹿奶粉。他发现,豆油可以从一个油罐分流到另一个油罐,仓库核查人员并不能打开油罐,只是通过特殊的测量仪器来检查油罐中是否存满了豆油。于是,通过对油罐结构进行特殊改造,德安杰利斯可以用1个单位豆油虚增出3个单位的豆油仓库收据,剩下的2个单位的油罐空间由海水来填充。于是,德安杰利斯可以伪造大豆油储量,然后再用这些无中生有的抵押物向51家银行借了更多的钱。美国运通仓储公司则成了这些收据的担保人。
  德安杰利斯的投机本性使他不再安于进行现货交易,而是开始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期货投机。豆油期货交易只要付出少量的保证金,就能和别人签订期货合约,以某一协商好的价格买进很多9个月之后的大豆油。在到期之前,合约还可以出售,这就比直接买卖豆油实物赚钱更多,当然一旦亏损也亏得更多。这样,他用从银行借来的钱以每吨2美元的价格购入期货合约,确保9个月后能以每吨20美元的价格买到大豆,购入合约之后,他又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以高于每吨2美元的价格卖出期货合约。
  1963年,苏联向日葵歉收,市场谣传苏联需要海量的大豆油,豆油价格开始飞涨。德安杰利斯开始豪赌期货,通过贷款的杠杆作用,1963年9月,他买进了12亿磅大豆油的期货合约,比当时全球生产量还要多。但是,好景不长,美国政府拒绝卖给苏联大豆油,飙升的豆油价格一落千丈。德安杰利斯与联合植物油精公司破了产,而掺杂海水的豆油存货也终于大曝天下,美国运通仓储公司随之破产。德安杰利斯的债权人拿着一钱不值的豆油库存收据向美国运通公司索求1.5亿~1.75亿美元的天价赔偿。美国运通公司股价随之暴跌。
  侥幸的是,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大众的注意力被转移开来,美国运通丑闻并未受到人们的过分关注。当美国运通股价狂跌时,消费者仍然愿意接受和使用运通的产品和服务。当时有1000多万人持有美国运通信用卡。
  1964年初,巴菲特公司资本接近1750万美元,他自己的资产也达到了180万美元。此时的巴菲特开始竭尽所能地疯狂收购美国运通股票。到1964年6月底,他的父亲霍华德去世后的2个月,巴菲特已经投入了300万美元的巨资购买运通股票。
  霍华德死后6个星期,美国运通总裁霍华德·克拉克(HowardClark)宣称:美国运通公司感到从道义上讲它应当全力处理此事,来确保这个过分的义务让人满意地得到执行,这是与它所承担的整体责任相一致的。美国运通在经济上愿意给债权人6000万美元的赔偿。随后,市场迅速给出反应,运通股价从每股60美元跌到56.5美元,不久再度下到49.5美元。
  这个时候,很多股东站出来表示反对赔偿,并对运通公司提出诉讼,要求他们保护自己股东的利益。关键的时刻到来了。在所有的巴菲特传记上记载,巴菲特给运通总裁写了封信,要求公司应该担负起赔偿的责任。他还自掏腰包,在股东起诉克拉克的法庭上为霍华德·克拉克作证,坚决支持他的赔偿决定。于是,一个品质高尚、为人正直的巴菲特形象就展现在世人面前了。
  可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看到当运通公司赔偿了6000万美元后,大量失望的投资者抛售运通股票,股价从每股65美元跌到1964年6~7月的每股35美元。就在运通公司股价狂泻之时,巴菲特却大量收购运通股票,到1964年11月,他已拥有了430万美元的运通股票。也就是说,这段运通股价暴跌的时间中,巴菲特至少购入了130万美元的运通股票。在巴菲特购入股票之后,经过很长时间运通公司才付清赔款,这时股价才回升到每股49美元。就这么一跌一升,巴菲特投入的130万美元净利率高达40%。1965年,运通股价上涨到每股70美元,1966年,巴菲特前后共用了1300万美元,购买美国运通5%的股票。到了1969年,运通股价涨到了189美元,巴菲特的投资净利率达到了300%~340%。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巴菲特坚决支持运通的赔偿是有意让股价下跌,再抄底购入,而并非什么善意地维护运通公司的信誉。
  让我们再来窥探巴菲特收购运通股票的另一个秘密。当时运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发行旅行支票、信用卡,其中旅行支票价值5亿美元。按照通常的记载,巴菲特看好运通是因为运通是一家绩优公司,迟早会走出困境。然而,事实上,巴菲特喜欢的并不是公司本身的赚钱能力,而是公司的圈钱能力,即浮存金。
  所谓浮存金,就是自己暂时可以支配的资金。运通公司的旅行支票可以使巴菲特拥有巨额的浮存金,相当于低息贷款。为了获取浮存金,除运通公司外,巴菲特又看中了蓝带印花公司的浮存金。印花是一种销售赠品,零售商们将找的零头和印花一起交给顾客,顾客则把这些印花放入抽屉,粘入小册子里。当攒了足够多的小册子后,就可以去兑换小礼品。印花不是免费的,商店从蓝带公司买入印花,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对冲免费赠送印花的成本。最为重要的是,印花是预先付款的,而奖品是将来兑换的。蓝带公司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支配这笔浮存金。1968年,巴菲特买了7万股蓝带印花公司股票。他还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多元零售公司的名义买了蓝带最大股东之一的斯里夫提马特商场股票的5%。最后到了1970年年底,巴菲特拥有了13%的蓝带股份,获取了大量的浮存金。
  其实,各个行业都有浮存金,公司的应付账款是浮存金,银行存款也是浮存金。银行储户不可能同时取款,因此银行总能拥有巨额存款,只要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银行就可以赚取利润。但在所有的行业中,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数额最大,这也是巴菲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念念不忘的原因。在保险合同签订后,投保人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费。在资产负债表中,保费并非保险公司的资产而是公司债务,当保户出险时,这笔保费就得拿出来赔偿给投保人。但在现金流量表中,保费却是现金流入,保险公司保留很少的支付金额后,剩余的大部分保费可以拿出去进行投资,而投资收益却归保险公司所有,相当于无息贷款。简单地讲,浮存金就是巴菲特可以暂时支配的别人的钱,但这个“暂时”可以暂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巴菲特曾说过,浮存金“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公司的权益资金”,浮存金既没有持有成本,在很多情况下也不需要偿还。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1936年成立于德克萨斯州的福特沃斯,主要的销售对象是政府职员。由于美国政府职员最为集中的地区在华盛顿特区,后来公司总部搬到了华盛顿。1958年,公司又把顾客范围扩大到非政府职员的专家、经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975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开始亏损。1976年,巴菲特以平均每股3.1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130万股的股票。随后5年,巴菲特向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注入了4570万美元的资本。1980年,巴菲特控制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的1/3。1990年,巴菲特已拥有政府雇员保险公司48%的股份。
  在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之后,巴菲特又收购了其附属的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将他公司的业务集中到保险业上,奠定了今天伯克希尔保团的基础。1998年12月,巴菲特投入220亿美元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Re),它是全美最大的财产险再保险公司,在世界12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营业网点,可经营所有险种的再保险业务。再保险就是保险公司为了减轻自身承担的保险责任而将不愿意承担的部分保险责任转嫁给其他保险公司承保的行为,再保险公司就是接受这种保险为保险公司做保险的企业。
  几十年来,巴菲特又陆续收购了如托马科保险公司(Torchmark)、白山保险集团、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等几十家保险或再保险公司。正如巴菲特在2006年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信中所描述的,保险与再保险是伯克希尔公司的核心业务。
  巴菲特早就参透了资本市场的本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只有手握海量资金,才能像鲨鱼一样吞噬弱小的对手。只有手握大资本的巴菲特,才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游刃有余,大赚其利。1967年,他首次收购政府雇员公司时得到的浮存金约2000万美元,到了2006年他手上持有的浮存金已达到490亿美元,接近于他本人的个人资产净值。这些源源不断的来自保险与再保险业务的巨额浮存金一旦到了巴菲特手中,就让他如虎添翼,对市场的操纵与企业的控制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巴菲特这样的浮存金魔术,对于资本市场上的小鱼小虾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即,永远无法模仿与超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 good

good article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公司保留很少的支付金额后,剩余的大部分保费可以拿出去进行投资,而投资收益却归保险公司所有,相当于无息贷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2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iness# #lovelines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79 天

发表于 2011-1-2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1-2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27*# #*27*# #*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1*# #*d1*#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70 天

发表于 2011-2-8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既然是投资嘛,就不要眼红人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4 天

历史成就未来股市捉妖记行云流水话投资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超短俱乐部

发表于 2011-2-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穿了。巴菲特坐拥几百亿家产的钱,很多钱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被保险人的钱,相当于是借别人的钱,迟早是要还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 天

发表于 2011-2-8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赞一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818 天

发表于 2011-2-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818 天

发表于 2011-2-8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夸大浮存金的作用。不过持有巨额而且零成本的保险事业,是伯克希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8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来光炒股巴菲特还不能成为世界首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等等地地道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就一忽悠,他讲:日本地震震出投资机会
   3月21日,巴菲特在韩国大邱市出席TaeguTec Ltd. 大邱市新厂房的开幕典礼时发表讲话,TaeguTec是他所执掌的基金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通过旗下以色列机械制造商Iscar Metalworking Cos。投资的企业。
   股神巴菲特表示,重建需要花费时日,但地震不会改变日本经济未来;“如果我持有日本公司股票,我肯定不会抛售。”他说,巨大的自然灾害不会妨碍日本经济的未来,并且是新一轮的购买机会。 他认为日本的经济前景与十天前没有甚么不同,不寻常事件提供购买机会。
    巴菲特实际是为了什么?
    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Munich Re)由于日本地震可能蒙受21 亿美元损失,而在新西兰地震及澳洲台风中损失达15 亿美元,上述三项天灾总计给公司带来36 亿美元的损失。
    2011年,慕尼黑再保险盈利目标为24 亿欧元,但由于天灾带来的高赔付将使这一目标变得渺茫,公司公开称:“2011 年盈利目标24 亿欧元不可能达标。
    巴菲特是慕尼黑再保险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10%股份。去年以来,巴菲特持续增持了该公司的股份,从超过7%的份额直至目前的10%。另外,其还持有全球排名第二的瑞士再保险公司3%的股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8 16:42 , Processed in 0.053847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