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请注意:以下内容是我学习了经典缠论之后的一些感悟,自行定义了一些走势结构的分类标准,和经典缠论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出发点是为了使用起来更方便,理论上可能不够严谨。
走势级别
当前级别的走势是不用画出来的,图中的走势都是线段,以及构成线段的笔。笔级别以下的组成部分忽略不计。所以,分解走势主要是分清线段,以及组成线段的笔。
1F笔
1F线段=5F笔
1F走势=5F线段=30F笔
5F走势=30F线段=日线笔
30F走势=日线线段=周线笔
日线走势=周线线段=月线笔
走势类型
趋势:构成走势的3条或3条以上连续的线段,有交集的线段不超过2条。
分类走势用3段次级别走势(线段)即可划分,以某走势包含连续的3段次级别走势为例,如果第一段和第三段有重合的地方,那么这走势就是盘整类型;反之,如果第一段和第三段不重合,则该走势为趋势类型(介于本级别与次级别之间的级别)。设三段走势在y轴的投影分别为y1、y2、y3,趋势和盘整的区别在于:若y1+y3>=y2为盘整类型,y1+y3<y2为趋势类型。
如果是盘整类型,必然只有一个中枢,其上限为各个线段高点中的低点,下限为各线段低点的高点。如果是趋势类型,必然含有两个中枢,后一个中枢的上下限需要在第四段走势出来后才能初步确定,前一个中枢的上下限需要结合第一段走势前面的若干线段来确定。
道氏对趋势的定义是这样的:只要相继的上冲价格波峰和波谷都对应地高过前一个波峰波谷,那么市场就处在上升趋势之中。所以,如果用道氏理论判断趋势就至少要有连续两个高点和两个低点,用线段来表示就至少要有三段才行。但是,依次上升的波峰和波谷并不能保证相邻的峰谷没有重叠。
在波浪理论的数浪规则中有这样一条:第四浪的底部不能低于第一浪的顶部。所以从本质上说,波浪理论对趋势的认识比道氏理论更加的深刻。
缠论中枢
在一轮走势当中,把所有的上涨线段都换成阳K线,所有的下跌线段都换成阴K线,会发现在上涨趋势中阳K线是连续的没有缺口,下跌趋势中阴K线是连续无缺口的。上涨趋势中的阴K线是不连续的,一旦相邻的两根阴K线之间无缺口就构成一个上涨趋势中的禅论中枢;下跌趋势中情况反过来,阳K线不连续,一旦相邻的两根阳K线之间无缺口就构成一个下跌趋势中的禅论中枢。缠论中枢按照其生成的方向可分为两种。
从本质上说,盘整其实就是多空双方在此争夺所形成的震荡区域,也是多空双方力量暂时平横的区域,而中枢就是这个区域的中心地带。
中枢对股价的作用有三:当股价在盘整区之上,中枢对股价有支撑作用;股价在盘整区之下,中枢对股价有阻挡作用;股价在盘整区内部,中枢对股价有牵引作用。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中枢的级别、延续的时间、以及累计换手率有关。中枢的级别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累计换手率越大,相应的稳定性就越高。
前面说过,盘整震荡的过程其实就是多空双方在角力,而这种暂时的平衡最终会被打破。在有优势一方的推动下,股价会暂时离开中枢,之后另一方会做垂死的反扑,一旦这反扑高潮结束时仍不能将股价重新拉回中枢内,就形成了第三类买卖点。
走势分解
我主张走势分解应遵循从大到小的次序,如果从小级别一层一层的合成走势就容易迷失,相反,如果从大级别一层一层的分解走势就不容易迷失。
缠论分解走势主张同级别分解,我主张非同级别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分析某级别的一段走势时,分别按特征元素和非特征元素两类分别做非同级别分解。
以上升趋势为例,特征元素就是该段走势中所有下跌的线段,非特征元素是指该段走势中所以上涨的线段。在特征元素序列中,如果后面的元素级别高于前面的,说明走势回调的力度在减弱,后市看涨;反之则看跌。非特征元素比较方法同理。盘整走势中,特征元素也可以与非特征元素比较。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慢慢地对能量和结构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具体。走势图中的每一涨一跌无不体现着外力的大小、方向和变化,而历史走势定型后对未来走势又形成了地形一般的影响。传统文化中有个“阳化气阴成形”的模型,其中阳化气就是指能量,阴成形就是指结构。
缠论分析的一般程序
用缠论分析走势,其实就是对线段的分析,线段就是次级别走势。所以在分析之前,先要确认操作级别的每段走势是否都包含至少3笔,少于3笔的不是线段。
然后把中枢标出来,含依次同向的两个或以上的中枢为趋势,一个中枢的为盘整。
找到最近的一个中枢,分以下三种情况:
1、当下在中枢之上的,找3买介入。
2、当下在中枢之中的,找2买介入,或盘背、类背操作。
3、当下在中枢之下的,如果3卖没出现,就找盘背、类背操作;如果3卖已经出现,就等待趋背操作。
[ 本帖最后由 罡风 于 2012-6-26 20:2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