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ststock

[讨论] █████那个叫鲁迅的终于从中学教科书里滚蛋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95 天

发表于 2010-6-16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先生如在当代,很有被和谐的风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3 天

发表于 2010-6-16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



因为麻木了都被天朝麻木了......................#*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路过一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22*#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jy5310 于 2010-6-16 13:37 发表
中国文学唯一的诺贝尔级人物非鲁迅莫属。

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于1988年去世后,把他的作品译成瑞典文的倪尔思·奥洛夫·埃里克松在悼念文章中写道:“1988年秋瑞典出版的两本选集都引起了人们对沈从文作品的很大兴趣,很多瑞典人认为,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金的最有力的候选人。”注关于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消息,至今未见诸文字,但我认为是可信的。
  一九七八年,挪威汉学家伊丽沙白·艾笛由于研究萧乾的长篇小说《梦之谷》,开始和他通信。转年初春,她为了研究“易卜生与中国”,专程访华。当时我们住在天坛南门东二楼六单元303室。萧乾于三月间拿到一纸改正书,社会活动多起来了。所以艾笛女士光临舍下之际,我特地回家来帮忙照料,招待远客。   萧乾事先提醒我,要多听少说,不要插嘴,免得打断他们的思路。不知怎么一来,艾笛女士忽然把话题转到老舍差点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上。记得她是用英文这么说的:   “那一年,本来已决定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老舍。然而查明老舍确实已于八月间去世,而按照规定,诺贝尔文学奖是只颁发给仍在世的人的,所以就给了另外一个人。”   萧乾曾对我说,在一定的时候,沉默是一种深沉。他听了艾笛女士这番话,没做出反应,我在一旁听了,也没敢吱声。倘若我立即惊喜地刨根问底,说不定会让这位初次见面的外宾瞧不起,心想:原来中国人眼巴巴地就盼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连没到手的,也会使他们如此兴奋。   然而我情不自禁地将此事告诉了老舍的大女儿舒济当时她的办公室和我的只隔一个门,并给她写了一份不足四百字的书面材料。   文革中究竟有多少人被迫害致死,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老舍之死是最令中外各界人士震憾之事。早在一九六六年十月一日,香港发行的英文报纸《香港星报》就报道了。一九六七年,日本作家水上勉写下了《蟋蟀葫芦》,悼念老舍。瑞典于一九五O年就和中国建交了,在北京设有驻华使馆。我不相信,迟至一九六八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才得悉老舍的死讯。当艾笛女士向萧乾透露“决定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老舍”那番话时,我认为她所说的“那一年”,指的是一九六六年。   我平生与老舍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跟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共事的诗人方殷与师大女附中的一位资深女教师结婚,婚礼在该校的大礼堂举行。我到得早,瞧见老舍从驶入操场的一辆小卧车中走下来。他大概前不久才从美国回来,西服革履,举止潇洒。作为主婚人,他就着一对新人是“大男大女”这个问题讲了一通,幽默风趣,台下的女生从头笑到尾,气氛极为热烈。   第二次是一九六五年五月,我国作家访日代表团回国后,在文联礼堂做报告。刘白羽先发言,讲得面面俱到。轮到老舍时,他不紧不慢地说:“该讲的,白羽同志全讲了。我来点儿大会花絮吧。”   会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一九五O年九月参加工作以来,我还没听过如此生动的报告。我记了详细的笔记,可惜在文革“打砸抢”中,随着家中的一切,荡然无存了的。我想,像老舍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富于特色的作家,是不甘心跟在旁人后面照本宣科的,所以有此即兴发挥。而我们当时的做法是扼杀个性,扼杀特色。   中国不是没有像老舍这样的世界级的作家,可惜被“四人帮”及其爪牙逼得走上了绝路。这个悲剧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老舍死得悲壮,他是现代的屈原。   此文为纪念老舍逝世三十四周年而写二OOO年八月二十四日初稿   十一月八日补充修改   注:倪尔思·奥洛夫·埃里克松:《一位真诚、正直、勇敢、热情的长者》,见《长江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95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终于不用背皱巴巴的文章了. 替现在的学生感到高兴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的却是千百个站起来了#*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6-1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天朝的杯具,不但河蟹媒体,练教科书都要河蟹了,欢迎河蟹历史。

再补充一句,说鲁迅文章写的不好或难懂晦涩的朋友,

请你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认识文章的内涵,不要被当前盛世迷惑了你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意识。

鲁迅的文章直指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是任何一个丑陋的利益剥削者都无法容忍的。

鲁迅的文章可以超越时代的限制,如果现在清除鲁迅,将来会有更多在黑屋子里昏睡的人,他们将在窒息中死于甜蜜的梦境。#*25*#
参与人数 4奖励 +6 时间 理由
sky8235438 + 2 2010-6-18 09:34 果然是高手!!!
无久久 + 1 2010-6-17 11:49 不加不行。。。。。。。
fjzp1975 + 2 2010-6-17 08:59 将在窒息中死于甜蜜的梦境。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8-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6-1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0-6-1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 天

发表于 2010-6-1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1111111111111111111111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很傻,很天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发表于 2010-6-1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赞!#*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9-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10-6-16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10-6-1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愉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在我们心中永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29 13:21 , Processed in 0.047651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