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 注:本文所有数据、引用均来源于《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报告书》简称《资产置换报告》和《ST有色:就媒体报道做出澄清(公司公告)》。
一、驳《阳光下的泡泡:ST有色疯涨之谜》
1:错误百出!大意?故意?
(1)需要说明的是,平远华企2007年资产负债率高达90%,全年实现利润仅473.99万元。按照其归属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账面值计算,资产估值市净率达12.3倍。
驳:查询《资产置换报告》,平远华企全年实现利润应为609.13万元,应是净资产为473.99万元。
(2)资产负债率高达90%的广东瑶岭钨矿,资产估值市净率高达40.1倍。
驳:查得该企业总负债742.42万元,总资产2900.66万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5.59%,资产估值市净率应当是48.9%。
(3)仍处前期建设的翁源红岭,净资产评估增值高达3906.6%;而净资产收益率区区1.1%的进出口公司净资产评估增值高达77.2%。
驳:查得进出口公司07净利润335.19万元,净资产9563.4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应为3.5%。
(4)虽然新丰开发公司500多万元账面资产评估没有增值,但其2007年营业利润亏损50余万元。
驳:查得亏损额应为-34.51万元。
(5)广晟有色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包中,亏损及高负债(70%以上资产负债率)的公司,占核心业务公司总资产的34.8%,占净资产30%,占营收40.4%(核心业务公司指剔除进出口公司后,余下13家公司权益的集合)。
驳:经查询与计算,高负 债公司有平远华企,新诚基,梅子窝,石人嶂4家,资产负债率分别85.68%,94.47%,75.67,75.85%;亏损公司有梅子窝,新丰开发,新 丰高新,河源矿业,河源高新,翁源红岭6家,其中新丰高新,河源矿业,河源高新,翁源红岭4家为新成立的公司,尚未正式投入运营,因此必须同正常营业亏损 的公司区别开来。所以,满足亏损或高负债条件的公司只有5家,这5家公司合计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分别为12600.36万元,2522.63万 元,21712.42万元,而13家核心业务公司三项合计分别为61146.82万元,27633.28万元,59213.43万元,占总资产比为 20.61%,占净资产比9.13%,占营收比36.67%。营业占比看起来挺高,可这是在4家占总计净资产比例达24.67%的新公司未投入生产的情况 计算出来的。
2:无视事实,主观臆测
(1)其中,平远华企拥有的黄畲矿与仁居稀土矿采矿权,其71.7万元的账面价值被评估为5366.5万元,广晟有色2007年1月收购,短短六个月,增值7383%。
驳:摘自《资产置 换报告》的原话为:“黄畲矿与仁居矿采矿权系广晟有色2007 年1 月所收购的平远华企所有,在取得时,两矿办证相关费用原记于长期待摊费用,原值为76.26万元。根据公司原股东杨镜书、陈冰与广晟有色签订的股权转让协 议,上述费用应由原股东杨镜书、陈冰承担,已从账面转出,转出额71.71万元,为摊销余值。因此,该两矿采矿权价值与其取得成本即缴纳的采矿权价款均未 在账面体现。”由此可见,71.7万元根本不是采矿权价值,不过是办证费用而已。
(2)此外,梅子窝钨矿、翁源红岭钨矿、广东瑶岭钨矿和石人嶂钨矿的矿权、采矿权,评估后分别增值1945.5%、940%、524%和329.7%。
驳:摘自《资产置换报告》的原话为:“因评估参数的选取均以评估基准日为基准的,评估基准日不同,受市场情况变化影响,评估选取的矿产品价格参数相差较大。本次评估基准日为2007 年6 月30 日;平远华企黄畲稀土矿与仁居稀土矿系于2002 年进行的出让评估;石人嶂、梅子窝、广东瑶岭采矿权出让评估基准日为2002 年12 月31 日。翁源红岭矿出让评估基准日在2006 年5 月31 日。由于近几年来,稀土、钨矿产品价格均有较大涨幅,因此,矿产品价格的增长对本次评估增值影响较大。
采矿权评估总增值15,527.30万元,主要由以下原因形成:
①部分采矿权无账面价值
②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不同导致增值
A、评估基准日不同,矿产品价格上涨影响评估增值约占采矿权增值的79.36%
B、评估方法差异造成评估增值约占采矿权增值的20.64%
棉土窝钨矿增 值的主要原因是评估方法不同造成。其为缴纳采矿权价款所进行的出让评估采用的是收益权益法,即对每年销售收入按照8%折现,再乘以3%的收益率得出;本次 转让评估采用的是现金流量法,即对每年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评估值3572.63万元,较出让评估值608.47万元增值2964.16万元。”
(3)上述14家公司权益性资产中,平远华企、石人嶂、梅子窝、广东瑶岭、棉土窝、翁源红岭等7家公司采矿权账面价值268.5万元,评估值1.58亿元,增值率高达5781.63%。
驳:根据上述反驳及《资产置换报告》引用的原话,上述一句报道已经不值得一驳了。此外该报告第87页陈述:“本次评估中,占增值总额比重较大的资产主要有:采矿权(占增值总额的51.18%),长期待摊费用(占增值总额的16.67%)、建筑物(占增值总额的10.08%),股权投资(占增值总额的9.38%),上述四项资产评估增值占增值总额的比例为87.32%。”
(4)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注册成立的新丰高新公司,截至2007年12月31日,尚未开展经营活动,其账面净值评估增值14.8%。
驳:其净资产2936.79万元,07年净利润-63.21万元,营收非常正常。截至2008 年4 月,新丰高新已经收购95361平方米建厂所需土地,并完成了“三通一平”和厂房土建设计,完成了工艺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了环境影响评审。该项目计划2008 年10 月底完成工程建设,2008 年11 月投料试车。本博不明白为什么作者对如此清晰的表述视而不见,难道一年之前尚未营业也能作为攻击的理由?
(5)有色金属景气巅峰的2007年,广东瑶岭营收、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较上年下降12.4%、17.5%、17.2%。是什么原因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会不会与矿产储量资源枯竭有关呢?根据公告,“广东瑶岭探矿项目列入国家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计划,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资源基础 ”,这是否意味着,1911年就开始开采的老爷矿,需要重新探矿找矿,为明天的早餐而焦虑不安呢?
驳:摘自《资产置换报告》的原话为:“广东瑶岭2007 年上半年由于找矿和技术改造,导致广东瑶岭费用较高,下半年业绩将恢复正常水平。”
(6)通过承接具有50多年 历史的石人嶂钨矿,采矿权已对外抵押,2007年资产负债率达77%,营收2410万元,较2006年略有增长,但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79%,净利润同比 下降82%。报告书解释称,因技改增加安全设施,导致业绩大幅下降。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个已存在50多年的老矿,其安全设施均已老化,需不断增加投入?此 外,营收增长与营业利润、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强烈反差,是否预示着公司的钨矿品位大幅下降,几近矿山服役寿命的尾声呢?
驳:报告书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因为“技改 增加安全设施”,合理的推断就是因此而导致成本支出大增,业绩大幅下降,和矿石品位下降毫无逻辑上的联系,所谓“是否预示着公司的钨矿品位大幅下降,几近 矿山服役寿命的尾声呢?”不过是作者的臆测而已。另外,参见本博后面的分析,即使以上两家公司资源枯竭,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全局而言也无足轻重。
3:主次不分,混淆视听
以下4段文字是从报道中摘录出来的:
(1)梅子窝钨矿2006年12月从石人嶂分立出来,从事钨矿地下开采,资产负债率达76%,2007年亏损25.9万元,且并无过往持续经营记录。就是这个从石人嶂钨矿剥离、分设的先天不良公司,其资产评估增值率达154.3%。
(2)新诚基公司净资产只有区区24万元,2007年全年实现利润18万元,销售净利率只有0.59%,盈利能力极其低下。24.54万元净资产,与上千万元资产规模形成鲜明反差。
(3)有色金属景气巅峰的2007年,广东瑶岭营收、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较上年下降12.4%、17.5%、17.2%。是什么原因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会不会与矿产储量资源枯竭有关呢?
(4)通过承接具有50多年历史的石人嶂钨矿,采矿权已对外抵押,2007年资产负债率达77%,营收2410万元,较2006年略有增长,但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79%,净利润同比下降82%。
驳:根据本博核对,以上情况全部属实,似 乎广晟有色滥竽充数似地注入了一大堆垃圾资产,看起来这些资产的存在不仅不会创造利润,反而可能大大拖累整个公司的业绩。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问题的关键 是,这些表面上看起来质地不良的“劣质”公司占总共净资产比例实在太小,不到7%!本博统计在14家注入公司中评估净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共有8家,分 别是广东富远8041万元、平远华企5255万元、龙南和利4271万元、棉土窝6652万元、进出口公司10589万元、翁源红岭4645万元、河源高 新2351万元、新丰高新3245万元,这8家公司净资产为45053万元,占14家总净资产48341万元的93.2%。占净资产比例不到7%的公司即 使经营情况再糟糕又能对全局产生多大影响呢?
4:上市公司的澄清
针对这篇报道的某些言论,上市公司在4月2日发布了一项公告《ST有色:就媒体报道做出澄清(公司公告)》,对一些情况进行了澄清。
(1)虽然新丰开发公司500多万元账面 资产评估没有增值,但其2007年营业利润亏损50余万元(应为-34.51万元)。上述人士认为,这个评估基准日连探矿权都未取得的公司,居然也被当成 紧急抢救ST聚酯的救命血浆,令人叹为观止。尽管资产置换报告书称,探到矿产资源则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探不到资源也不会对投资者造成伤害,但这块未来充 满不确定性的资产,却实实在在掺进与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资产包。
驳:引用于《澄清》:“目前新丰开发已经取得探矿权证一宗,探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
(2)另一个主营稀土矿产品销售的贸易公司,则摇身一变成为矿产资源勘探公司,其专业技术含量提升,无异于挖鸡眼的江湖郎中登堂入室为美容专家。
驳:同上:“新丰高新项目也已获广东省经贸委的立项批准,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之中。这些措施切实保护了股东利益。”
(3)而2006年成立、资产规模达 2877万的河源高新,近三年过去后,至今处于筹建开办阶段。该公司拟建设年产1000吨金属镨和钕、200吨金属镝铁、30吨金属铽的稀土金属项目和年 产3000吨钕铁硼二期建设项目。截至2008年4月,该项目一期建设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处于立项申报阶段。这么一颗尚在母鸡肚里的鸡蛋,虽未生下就开始 卖钱了。
驳:同上,稀土资源方面,公司现已拥有和控制了广东省所有的稀土采矿权证,是省内唯一合法稀土采矿人,正在或准备开采的矿区共9处,正在申报的探矿证有近40宗。
(4)资产置换报告书显示,注入ST聚酯的全部稀土矿,可采储量为551.28万吨,生产规模36万吨/年,平均可采年限15.13年;钨矿可采储量115.89万吨,生产规模36万吨/年,平均可供开采年限2.13年。
驳: 报告书中仅对公司拥有采矿权及探矿权的矿山进行了储量说明,并且这部分稀土仅为轻稀土,而对参股或控股公司拥有的稀土储量未做说明,从那些公司的营业说明 上看,这些资源才是重点所在。另外,据公司4月2日的公告称“稀土资源方面,公司现已拥有和控制了广东省所有的稀土采矿权证,是省内唯一合法稀土采矿 人”。我们已经知道广东省目前共有4张采矿权证,除了已经拥有的黄畲稀土矿和仁居稀土矿,另外两个矿的稀土储量虽然有待进一步核实,但从广东作为我国中重 稀土大省的情况来看,另两个矿的质地应该优于目前已有的轻稀土矿。更令人充满想像的是,“正在或准备开采的矿区共9处,正在申报的探矿证有近40宗”,作 为佐证“目前新丰开发已经取得探矿权证一宗,探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我想,广晟有色想全力打造稀土垄断企业的决心不容忽视。
二、驳《ST有色新资产濒临全线亏损 10倍涨幅神话破灭》
原文4段文字如下:
据ST有色称,在置入上述14家公司股权后,公司的资产质量将得以改善,亏损局面将得以扭转,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若上述资产置换在2007年12月31日完成,公司2008年度可实现净利润5689.78万元。
2008年,ST有色实现净利润1286.99万元,其中1~9月的净利润为5.65万元,10~12月的净利润为1281.34万元,由于上述资产置换 未能于2007年12月31日完成,资产交割日实际为2008年9月30日,表面上看在完成资产交割后的四季度,ST有色的盈利情况尚可,但实际上公司四 季度的利润并非来自主业。
10~12月,ST有色的有色金属产品合并实现收入1.02亿元,成本8369.68万元,其中钨及相关产品实现收入 1346.19万元,成本1315.70万元,毛利率仅为2.26%。稀土及相关产品实现收入8881.20万元,成本7053.97万元,毛利率约 20.57%。由于产品毛利率明显偏低,扣除相关费用后,ST有色四季度的营业利润亏损高达4444.7万元,若不是凭借高额的债务重组损益,四季度ST 有色将发生大额亏损。
2009年一季度ST有色虽然实现盈利132.72万元,但公司的利润依旧来自主业之外,扣除848.32万元的营业外收入,公司仍然亏损。同时,ST有色一季度营业收入仅为4022.97万元,与2008年四季度的10227.39万元相比环比大幅下滑了60.66%。
驳:2008 年1-9 月份公司原控股股东海南华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海南海宁经济发展总公司豁免公司的5,240 万元债务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营业亏损后,实现净利润5.65 万元;2008 年10-12 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395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86.99 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631.97 万元。摘至2008年年报
前3季度“扣除财务重组收益后的净利润”为-5234.35万元,这是重组前由ST聚酯产生的。
由“农行海口南航支行减免公司未偿还贷款利息4531.28万元”可算出2008年第四季度ST有色“扣除财务重组收益后的净利润”为-3244.29万元。
合计,全年“扣除财务重组收益后的净利润”为-8478.64万元。而全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631.97万元(年报数据),即非经常性损益为-153.33万元。
值得一提的 是,第四季度虽然亏损仍然很大,但计提存货资产减值损失2320万元在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占比为71.51%,扣除这部分后发生的亏损为 -924.29万元。2009年第一季度扣除营业外收入后的盈利为-715.6万元,表明亏损幅度在下降,公司在逐步扭亏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