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法则(二)基本波动环节与正确的波动率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wfchenld
浏览:13783
回复:1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基本波动环节与正确的波动率
我们在前面介绍波动率的时候,曾经说过要寻找到正确的波动率,只能从市场实际出现的数据出发。但显然不可能是市场出现的所有数据。
从以上所举的四种基本波动模式的简易算法来看,模式A和模式D的计算实际上是围绕着一个完整的1.144这个比例数字进行的。模式B和模式C的计算方法当中,用两个已知数据求出未来数据的部分也是这个比例。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未来数据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这个比例在起作用。按比例扩张当然是协调的,按照我们股市上面的习惯说法就是:和谐。
上面说到了模型B和模型C的另一种简易算法,是用三个已知数据推导出未来数据。这种方法是不是合比例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计算方法是用两个已知数据之积除以另外一个已知数据,而这两个已知数据的乘积就等于是一个完整的1.144。我们不妨剖析一道例题:
492×464÷430﹦531
以上四个数据可以排列为如下时间序列:
430,464,492,531.
其间的波动环节显然是1.08------1.0595------1.08
这就等于说,464/430=531/492
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所以531可以用上面的等式来求。
明白了以上道理,我们在运用四种基本模式来推算未来数据的时候,才能够执简驭繁,得心应手,根据正确的波动率得出可信度极高的未来数据。这是四种基本模式的核心东西。
实际上,我们离正确的波动率仅仅还差一小步。基本波动环节应该是我们为了探讨波浪内部的结构,不得不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实际上就是波动率。换一个更明确的说法,基本波动环节是理想状态下的波动率。所以我们在实际预测市场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基本的波动环节,还要考虑到这个理想波动率在市场实际运行当中的微小变形。如果这个经过变形后的波动率在市场当中一再出现,我们当然以它为准。
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
前面我们说过,532周见到市场顶部之后,接下来应该应用1.0595来进行计算,得出的预测结果是564。这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现在来注意一下,始自564周的反弹到了哪里呢?市场的实际走势告诉我们,
它是569周。
这就出现了一个实际的波动率,它是569/532=1.07。
按照这个波动率可以计算出如下时间序列:
532,569,609,652,697,746.
这个准确度我们差不多可以满意了。
但是,我们还不能自满,还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时候市场出大事了。
624行情创出了1748高点,它出现的时间是583周。这个数据,上边的系列里面可没有啊。还有623周也没有。672周也没有。如此重要的数据竟然遗漏了好几个,还敢沾沾自喜地自命为寻找到了什么“正确的波动率”,借用一句网友的话来说,楼主你就不亏心么?
别急别急,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波动率的计算方法,583/532=1.096
这样可以推导出的数据是639,700,768。
768周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
700周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反弹。
可是639周就错到联合国去了。在走势图表上这里是下跌中途,市场在此波澜不惊,走势继续向右发展,同时,向下发展。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623和672等重要数据仍未出现。
我晕。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实际上,市场常常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多检讨自己。
这一段走势当中的正确的波动率不是已经出现过了吗?它就是我们上边说到的1.07呀。现在我们只需要把它简单地“推移”到583上面,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我们来看:
583,623,667,714,764.
这就是我们推导出来的时间序列。其中的667周和672周的关系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很明显,除了764周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以外,其它几个数据都是正确的。而这样又连带着764周也可能是正确的。
而这个看起来好像颇为神秘的波动率推移又意味着什么呢?它不过就是江恩大师反复跟我们说过的“寻找到正确的开始”,而有了正确的开始,也就有了正确的结束。
当之无愧,大师就是大师。
以上的两组数据基本上囊括了2245见顶以后一段时间内的所有波动。下面我们把顶部和底部的数据分开来计算一下,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
底部系列:652×609÷564﹦704
顶部系列:672×623÷583﹦718
这两个数据在后来的行情中都得到了验证。分析一下数据的特点,说不定我们会得出有用的结论。
底部几个数据的波动率是:
609÷564﹦1.08;
652÷609﹦1.07;
704÷652﹦1.08。
注意波动率的排列顺序是:1.08,1.07,1.08。
再来看一下顶部几个数据的波动率。
623÷583﹦1.07;
672÷623﹦1.08;
718÷672﹦1.07。
注意波动率的排列顺序是:1.07, 1.08,1.07。
这两组波动率的排列顺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很显然,它们分别关于1.07和1.08对称。
原来这样也可以啊。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构成另外一组数列:
623,652,672,704.
现在请大家注意一下时间间隔:
652–623 = 19
672–652 = 20
704–672 = 32
从时间周期的角度来看,32属于周期变异。
而在正确规则指引下的周期变异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这样来计算:
704﹢32=736
这个736周,就是我们刚刚见到的千点底部。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周期变异及其规则,并指出市场的时间周期与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