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均线据说是由美国投资专家格兰威尔所创立,最经典的就是他的均线八大法则。刚入市之初,我便是在一本《懒人投资法》的书上学到的格兰威尔八大法则,大致如下图所示:
看看,多么完美,理论上几乎无懈可击。可是,问题一:应该采用什么数值的均线?问题二:图中只展示了均线在两种价格趋势——涨势和跌势——中的应用,但是,价格还存在第三种趋势——无势!问题三:图中除了价格穿越均线的买卖点可以即时发现以外,其它的买卖点只能在事后才知道。问题四:当股价穿越均线之时,是在当即买入(卖出),还是确保收盘价穿越之后才买入?
问题一的争议最大,以致于均线理论发展得越来越复杂。由一线变多线,由单一变多元,由穿越变交叉,由弯头变发散。总之,让人头越来越大了。然而,除了让问题越来越复杂以外,还是没能解决根本问题。
问题二常常让人忽略了,但假如出现下面的情况(见图),又该如何操作呢?
上面三幅图是从上证指数周线图中切出来的,让我们来看一下上证指数的全貌。
这是上证指数十几年来的周线图,从均线的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经历的三次大起大落。图中画圈的地方正是前面的三幅切图。
如果价格形成明确的上涨或下跌,那么应用“八法”确实可以获利,但如果碰到象圈中不涨不跌的情况呢?嘿,有朋友说,那就不操作啰。但这是事后看的,幻想一下,如果你正处在当时呢,你怎么知道股价的这次穿越不会上涨(下跌),而是进入无势?
问题三和问题四都是关于买卖点的。买1、买2或卖5、卖6都是由股价穿越均线所构成的买卖点,信号相对清晰,但买3、买4或卖7、卖8就很模糊了。像买4,价格回落到均线附近,受支撑后又反转向上,为买入信号。均线“附近”是要多近呢?又如何确定它会受支撑?买4或卖8就更难把握了,因为谁也不知道“远离”均线到底是要离多远。虽然后来又有人发明了乖离率指标,但依然解不开这个迷。也只有事后回头一看,我们才能“恍然大悟”!
另一方面,虽然买1、买2或卖5、卖6等买卖点相对清晰,但在具体买入上依然存在问题。到底是该穿越之时买卖,还是确认收盘价之后呢?也有人说应该在穿越后价格上涨3%后再买。所幸的是,这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zy74 于 2009-10-2 00:2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