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860|回复: 12

[大盘交流] 断言经济危机结束为时尚早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9-20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断言经济危机结束为时尚早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语详 浏览:6860 回复:1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去年此时,正是全球金融海啸暴发最烈之时。随着各国纷纷实施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金融体系甚至经济体系狂注流动性,恐慌终于被抑制。一些经济数据而开始稍有起色。全球股市跟随美股也开始大幅反弹。对经济的预期,也由当时普遍认为的LU型底,转为V型底,认为经济危机已结束、经济开始复苏的观点成为主流。
但我认为,这种判断为时尚早。

认为经济危机结束的论据,主要是短期经济数据和广义资本市场的反弹。我认为,短期经济数据难以反映长期经济运行的趋势,不能排除仅仅是上半年大量流动性注入造成的短期涟漪,需要中长期的数据来佐证。消费水平在众多数据更为重要,今年的圣诞消费或许是检验消费水平恢复情况的一个短期窗口。
至于通过广义资本市场(股市、大宗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反弹来判断经济见底的观点,我更是难以苟同。确实,西方股市在某些时候具有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会领先经济走势。但这并不绝对。在上半年过度注入流动性后,资本市场的反弹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短期供需的变化,是大量投机性资金流入的结果。
分析可知(见图),近一年半以来,美元指数与道琼斯指数走势高度负相关。可以想象一下资金的线路图,美联储释放大量美元,经银行转入企业,企业用这些美元去买股票、大宗商品、黄金,美元用不了之后,卖出美元买入欧元、加元、港币、澳元等非美货币,去购买当地的股票、房地产等。同理,欧洲的资金也大体如此操作,只不过因为美元注水比欧洲还厉害,欧洲用不了的钱不敢去美国,而是转向了新型市场而已。其结果就是全球资本市场持续上涨,而美元指数节节下跌。归给到底,今年资本市场的上涨,反应出的并不是经济现象,而是货币现象。
2009-9-20 美元指数倒转图和道琼斯比较.JPG
我们再看经济危机后各国的对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其积极作用毋须多言,抑制了非理性的恐慌,阻止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但对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作用,却效用有限。从长期看,可能是将经济问题带来的短期巨痛改为长期缓痛。打个比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起到的更像是止疼片的作用,而非消炎药的作用。
当前,对世界各国而言,都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对欧美国家而言,其去杠杆化后的消费需求不足。我曾经分析过,这次经济危机,是针对欧美几十年发展的总调整,是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投资模式的改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战后几十年的牛市,使得其逐渐形成了过度投资、忽视储蓄的投资模式,和过度消费、长期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而此次危机使其清醒的认识到其中的风险,转为适度储蓄和适度消费。因此,短期内指望其消费再度复苏到危机前的水平,不太容易。
未来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全球通货膨胀,这是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终必然的结果。如今通胀迟迟未至,在于那些资金尚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起初,银行信心不足,各国注入的货币,大都被银行体系吸纳。而后,这些资金从银行体系中释放出来,但大都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转入资本市场,造成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以及部分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大幅反弹。未来,这些资金一旦退出虚拟经济转入实体经济,势必造成通货膨胀。要想改变这种结果,只有各国在此之前重新吸收回这些货币。但覆水难收,印钞票容易,往回收可就难了。
以美国为例,其巨额的财政赤字又将突破上限。奥巴马通过改革医疗体系来平衡财政赤字的道路充满荆棘。在选票面前,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医疗保障范围得以扩大(财政赤字也增加),而医疗体系支出的消减难以推进。

因此,欧美国家把带动经济增长的希望放在了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但中国的情况就真的像表面上那么好吗?(待续)
参与人数 4奖励 +13 时间 理由
新绿 + 1 2009-9-22 15:38 帖子很棒,加分支持,期待更多好帖!
xpwin8z + 1 2009-9-20 23:39 论坛有你更精彩!
august8 + 1 2009-9-20 21:55 美国印钱托市的行为比中国厉害多了,后 ...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过无数的论坛,今天是 第一次坐沙发。应该祝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19*: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说得好!说得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9-2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 天

发表于 2009-9-2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的持续上涨就足以说明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追波逐浪

发表于 2009-9-2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发贴,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文)
确实,近阶段国内的短期经济数据颇见起色。但据此并不能确定国内经济已全面复苏。在分析数据的同时,要研究这些数据产生的背景。
与欧美国家类似,为抵御全球经济危机,我国也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仅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就达到创记录的7.72万亿。在通过银行体系超规模放贷的同时,政府庞大的直接投资(即去年的四万亿)也对经济起到了强心针的作用。这两剂猛药下去,其力度比欧美国家犹有过之,短期经济数据好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这不能排除只是一两年内的短期效应,国内经济的中长期趋势仍需观察。
我对此持谨慎观点的原因很简单,政策不对症。在以前的分析中我已指出,去年的经济危机造成的调整,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总调整,是各种积弊的总清算。在危机爆发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长期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和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出现了对内对外两个失衡:在内部,投资比重过大,而消费需求不足;在外部,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资金流动性过剩(现在看,这些问题并没有改善)。
而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和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前景更加黯淡。因此,在去年这个时候,我写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期待》,期盼能改变财富分配体制、改变经济发展战略。
很遗憾,一年来的应对措施,表明当前并没有下触及经济根本的决心,仍希望沿袭以前贯用的方法,以财政投入拉动GDP,以稳待变,等待欧美消费的全面复苏,继续全球制造工厂之路,沿袭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和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短期效应或很明显,但或许我们正在错失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调整经济战略的时机。
对于国内经济复苏保持谨慎的原因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现有的措施都难以促进其长期增长。出口就不多分析了,国内的出口政策早已用到极致,出口能否复苏取决于欧美国家的消费能否复苏,这在上文已提及。在此,分析一下投资和消费。
从投资看,2008年投资率为43%(2009年肯定更高),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雄踞世界之巅。可以说,投资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促进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但经济学讲究边际效用,现在早到了边际效用递减的状况了。而近一年来的四万亿投资,又有把近几年攒的家底一次用干的嫌疑。今年政府的投资力度未来难以为继。很多专家只能希冀的目光放在了房地产投资和民间投资上。
2008年最终消费率为48.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客观地说,为了拉动内需,管理层近年来也是颇为努力,手机下乡、家电下乡、汽车减税、购房减税等,刺激内需的政策不断出台。但这些手段都未触及根本,仅仅是想办法怎么让老百姓花钱,但真正有效的途径是想办法怎么让老百姓挣钱,因为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花不起钱。住房、医疗、教育改革后,国家保障体系缺位,住房、医疗、教育支出成为居民养老支出外新的大宗开支。居民日常可支配收入比实际统计数据要低得多。
我在去年的文中就指出,“近10年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向国家倾斜,人民并没有完全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国富民穷现象比较突出。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段时期,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倾斜可能是有益的、必须的,但决不能是持久的。当前的种种问题显示,改变当前国民收入分配比例,藏富于民,才能真正发展国内的需求,解决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而且,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来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去年此时的土地改革让我看到这种进步,但随后却只闻脚步声。
因此,我们应采取的真正有效的手段,是改革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消费、振兴经济。在此之前,我很难对消费的增长保持乐观。

总之,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我国,虽然面临的具体经济问题不同,但经济危机造成的调整都是深层次的调整,而各国采取的措施又都是短期措施,因此,我认为现阶段就轻言经济危机结束为时尚早。
参与人数 1奖励 +10 时间 理由
zhanr + 10 2009-9-23 21:53 帖子很棒,加分支持,期待更多好帖!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波浪原理--深入讨论

发表于 2009-9-2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语详 于 2009-9-23 21:28 发表
(续上文)
确实,近阶段国内的短期经济数据颇见起色。但据此并不能确定国内经济已全面复苏。在分析数据的同时,要研究这些数据产生的背景。
与欧美国家类似,为抵御全球经济危机,我国也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 ...

*d:1* *d:1* *d:1* *d:1* *d:1* b:b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30 17:06 , Processed in 0.039378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