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白酒消费税新规出台。涨价,还是不涨?成了白酒大佬们这几天正抓脑的事情。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等白酒巨头们在记者打进电话时,也支支吾吾,有的干脆称是商业机密,无可奉告。
白酒借机涨价,到底是一根沾满了蜜糖的甜棒,还是一根高压线,稍不注意就坠落高空?
其实,国家税务总局这番调税,最厉害的一点是,以白酒厂家对外售价为税基对照征收,而不是以出厂价。尽管20%的消费税率不动,但堵住的是白酒厂家以自己的销售公司做避税中转站的漏洞。
既然是国家挽回白酒企业以前漏掉的税收,和涨价有什么关系?企业不能占不了国家的便宜,再通过提价来占消费者的便宜。
就像一面镜子,在消费税新规面前,白酒企业开始花样百出。
由于肥厚家底儿不一样,白酒厂家悲喜不同。率先扛不住的是沱牌曲酒,新规出台当天,就宣布旗下“陶醉”、 “舍得”两款酒对外售价要提高6.5%-10%。
8月6日,安徽金种子酒也跳出来说“要涨价”,成为“亮剑”的第二家白酒企业。
有分析师分析,沱牌曲酒作为川酒“六朵金花”里最小的一朵,去年净利润4000万元左右,纳税5000万元。如果新规执行到位,要增加约一倍的税收。企业不涨价就得亏本。
如果说沱牌涨价是因税负过高别无选择,那么“家境殷实”的“茅五剑”厂家反应则迟缓得多。五粮液内部人士坦承,不管外界怎么测算这次对五粮液的利润影响,实际上通过各种方式隐瞒利润,对厂家的影响并不大。泸州老窖同样如此,方式有部分低端酒委托加工,让受托方代扣代缴消费税,和经销商合资成立销售公司,利润损失共担等。
在清理避税大潮中,有做法规范的企业值得一提。山西汾酒因执行税基一直较高,在风暴中几无损伤。玉林泉是泰国TCC集团投资的白酒企业,销售经理罗华松称,虽然年纳税才2000万元,但董事长是华裔,回国投资就是想回报社会,出厂价和自己销售公司的对外价格差不多,没受什么影响。
之所以不敢轻易涨价,不管贵为茅台,还是贱为老白干,白酒企业都不得不考虑涨价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
出厂价还没提,中间商已囤积居奇,借调税效应哄抬利润空间。如一瓶茅台终端零售价是698元,在一些高档酒楼可以借涨价卖到上千元。最终厂家没赚到什么钱,老百姓也多掏了腰包,肥的是中间。
每次涨价都是白酒行业的重新洗牌,有的成功挤入第一阵营,有的借势不成功,名次下滑。成者王,败者寇。入市须谨慎,涨价有风险。
就算是白酒之王五粮液,也难逃涨价失败的厄运。2003年五粮液换新包装涨价,结果引发不少地区价格倒挂,经销商倒戈惨剧。
还有人浑水摸鱼。每年名酒囤积涨价之际,也是李鬼猖獗之时。造假贩假泛滥,厂家是要多掏腰包的。
看来,不管是厂家、消费者,还是经销商,涨价,也有不能承受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