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85|回复: 7

沪指强攻3300 地产板块卷土重来(附股)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10 天

开心哈粉

发表于 2009-7-2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沪指强攻3300 地产板块卷土重来(附股)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openglcplusplus 浏览:1685 回复: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注】今日早盘沪深两市延续强势,沪指重心上移至3300点上方,地产股在沉寂多日后再度活跃,领涨各大板块。
  导读:
  【市况直击】中国石化再拉升 房地产板块领涨
  【走势分析】地产股短期调整或已结束
  【楼市现状】楼市火爆房贷井喷 专家警示泡沫
  【行业展望】销量畅旺的态势仍然可以持续
  【战机把握】房地产业盈利改善 可买入两股
  【主力动向】狂吃地产 基金投资三驾马车

  中国石化再拉升 房地产板块领涨
  周四A股市场继续上扬。由于公司业绩令投资者喜忧参半,22日纽约股市窄幅振荡,收盘时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要给央行的货币政策提供有利空间,如果有朝一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大家不要有过多恐慌。"7月22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表演讲时说。吴晓灵认为加息的空间比较小,她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冻结流动性的最好手段,产生的社会成本也最小。
  大盘蓝筹涨跌互现。中国石化(600028)再升4.56%,国泰君安认为公司有动力促进2010 年2 月份到期的300 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行权。同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拥有2010 年近1000 万吨海外原油权益产量,存在资产注入预期。给予三个月目标价16 元和增持评级。中国石油(601857)和中国国航(601111)分别下跌0.26%和0.70%。金融板块继续走强,中信证券(600030)和中国人寿(601628)各跌1.01%和0.48%。银行地产超越大盘,招商银行(600036)和万科A(000002)各升0.89%和3.36%。
  武钢股份(600005)和宝钢股份(600019)各下挫3.03%和2.07%,广船国际(600685)和海螺水泥(600585)分别下跌1.95%和1.09%。工业与信息化部在北京举行了2009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明确表示,钢铁、造船、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而是指产能严重过剩,政府主管部门对三大行业产能过剩有很大的担忧。
  从行业看,房地产领涨,有色金属、造纸、酿酒、飞机制造、农药化肥等涨幅居前,钢铁、水泥、船舶、煤炭、电力设备等落后大盘。(.今.日.投.资)
参与人数 1奖励 +30 热心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30 + 1 2009-7-24 01:22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 天

开心哈粉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产股短期调整或已结束
  调整多日之后,地产板块集体做强。其中,万科A(000002)、金地集团(600383)、中粮地产(000031)等板块龙头重站5日均线上方,国兴地产(000838)则创下本轮行情新高。
  资金推动业绩增厚
  日前,60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二季报悉数披露。数据显示,偏股基金的重仓行业中,房地产名列次席,基金持有的地产股市值达1534.37亿,占基金净值比例为8.98%。业内人士认为,基金重仓房地产股的重要依据在于该行业将在经济回暖中获得明显的利好。
  事实上,由于国内经济的逐渐回暖及货币政策的持续宽裕,楼市销售的超预期火爆令房地产公司在今年的业绩明显增厚。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4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商品房销售额15800亿元,同比增长53.0%。以万科为例,公司2009年1-6月累计销售面积348.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0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2%和27.5%。这成为公司股价有力支撑。同时,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中,流入房地产领域的信贷资金超过8000亿元。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嘉认为,在管理层反复明确充裕流动性的环境下,房地产业的繁荣将具有持续性,地产市场的繁荣和股价的超额收益将贯穿下半年。
  政策微调影响已过
  从二级市场来看,近两周的调整令许多地产股跌破了5日均线,而随着昨日的整体启动,国兴地产、中粮地产、金地集团等地产龙头已经转势上攻,收复5日均线后呈现出较佳的技术面。"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刚刚起步,市场行为下楼市火热并没有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管理层对此的反应也仅为微调,不会有后续的大动作。"资深市场人士王镇谦告诉记者,此次地产板块出现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前期涨幅相对过大,在获利盘及去年的套牢盘的双重影响下有横盘整理的内在需求;其次是由于近日管理层频频出现二套房贷紧缩的动作,引发了市场对政策转变的担忧,这是调整的主要原因。他表示,短期内政策基调都不会出现大的改变,因此随着利空消息影响的淡化及全年业绩的强力支撑,横盘已久的地产板块在近两日已经调整到位,后市地产股将有望在趋势线的有利支撑下,重回上升通道,接过领涨的大旗。
  招商证券谭九仁也表示,近期地产板块调整也比较充分,可逢低关注万科A、保利地产。(.新.快.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 天

开心哈粉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市火爆房贷井喷 专家提醒防范中国式次贷危机
  房地产的泡沫似乎越吹越大,房价的高速上涨正在日渐吞噬上半年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成果。
  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580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3%。有14家商业 银行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同比增长。其中,招商银行 、恒丰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同比增幅均超过400%,四大国有银行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各地火爆的楼市背后少不了二套房贷的"推波助澜",6月底,银监会 就收紧二套房贷向各大商业银行 下发通知。记者在随后的采访过程中发现,接受采访的各家银行均表示对于二套房贷款应加强监管,防范银行风险势在必行。
  各地房贷出现"井喷"
  年初以来,中国多个城市的房价持续走高,房地产开发土地交易大幅升温,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楼盘价格创出新高,成交量同步放大,还出现了一人名下以"优惠"利率贷款买多套房、一些银行以"超低"首付向购房者提供按揭等现象 。
  同期,中国的月度新增贷款屡屡创出天量,上半年信贷 总额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房贷占比不断提高。
  央行 营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 显示,截至6月末,北京新增贷款达4430.1亿元。上半年,北京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899.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0.3%。
  而上海上半年存贷款增量均超过去年全年。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银行购房贷款余额4069.6亿元,比年初增加293.3亿元,同比多增217.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368.2亿元,比年初增加260.6亿元,同比多增180.1亿元。3月份以来,个人房贷业务随楼市成交量逐月放量而大增,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猛增,尤其是6月份呈现"井喷"状况。随着IPO 重启,6月份储蓄存款重现分流迹象。
  对于各地房贷"井喷"的现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先是中国银监会6月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 的通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也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强调,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对投资性住房要坚持首付高成数、利率严格风险定价和资信严格审查的原则。
  浦发银行 董秘沈思表示,公司一直以来严格执行二套房贷的相关政策,深发展 董秘徐进则表示,银行应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对于二套房房贷的限制,这样才能够避免银行风险的产生。
  中国版"次贷危机"会出现吗?
  房价持续走高,房地产土地交易大幅升温,频频诞生新"地王",然而在银行房贷屡创新高的同时,购房者的实际购买能力并未明显增加,其购房冲动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政策优惠"。巨量的新增信贷引发了市场人士和投资者对通胀的担忧。因此有业内人士担心"中国版"次贷危机会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
  中央财经 大学一位金融教授指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和去年低迷的市场格局下压抑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有关。另外,政府下调住房贷款利率以及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
  但是随着年后楼市交易的骤然升温,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已经接近2007年的市场最高点。有专家表示,现在房价出现不理性上涨,这对于本来就治理不彻底的房地产市场是不利的,且可能葬送上半年的恢复性增长。
  经济学家成思危表示,巨量信贷中有部分资金流入到了股市、楼市中,成为推高股市和楼市价格的原因之一。
  虽然房贷一直被中国银行 业看做是优质贷款,但是深发展董秘徐进认为,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普通消费 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如果不能及时执行监管部门对于收缩贷款的相关政策,很可能会出现银行坏账等问题风险。
  但是,也有专家分析,在增量货币进入实体经济的同时,不排除有一部分外溢至资本市场,从而推高了资产价格,因此对中国可能出现次贷危机的担忧并非多余。(.证.券.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 天

开心哈粉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业:销量畅旺的态势仍然可以持续
  第29周,我们重点跟踪的环渤海、长三角、华南及中西部共十六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房销量仍然保持了畅旺态势:从销量来看,十六个城市均同比增长,除合肥、长沙两地,其余十四个城市均保持了同比三位数的增长;销量环比上升的11个,回落的5个;从库存来看,在十六个重点城市中,除沪、杭两地的商品住宅可售量出现自08年底以来的首次环比增长外,其余城市继续保持环比下降的趋势;从房价来看,各地呈现出同比和环比均是涨跌互现的态势。
  下半年楼市展望:
  1、从银行和中介了解的情况:近期,银行收紧二套房贷款的风声近期甚嚣尘上,我们对此做了电话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各银行在二套房贷政策的实施上仍比较宽松,并没有明显的收紧;2、关于银监发59号文:所谓的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据媒体报道已于6月19日发布,但一直尤抱琵琶半遮面,既没有在银监会网站上公布,多家银行方面也反馈没有收到过,并且该文强调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而这个《意见》是08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的"救市"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提振住房消费,当中明确规定:加大对改善型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对贷款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利率等由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按风险合理确定;3、目前政策收紧的必要性有多大:我们认为房贷政策是否明显收紧将取决于房价是否出现大范围暴涨,从上半年房价走势来看,虽然呈现上涨趋势,但并没有出现暴涨的情况,70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直到6月份才出现了12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上涨,但涨幅仅0.2%。另外,从上半年统计数据来看,按揭贷款占商品房销售额的比例只有18%,显示房贷泡末并不大,这个数据也表明上半年银行执行房贷政策也并非如媒体渲染得那么恣意妄为;4、投资衰退仍存隐忧也使政策收紧的概率降低:从上半年土地开发、购置及新开工面积仍是负增长来看,投资仍存在着衰退的隐忧,增速要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仍需时日;5、我们对下半年政策的判断:尽管刘明康主席7月17日表态要加强房贷管理、防范风险,但我们认为这一表态只是会导致局部地区在个别政策的操作手法上微调,并使市场心理预期短期产生一定的波动,从大方向来看,下半年政策收紧可能性并不大,稳定住房消费的政策大方向在未来几个月将不会改变。
  销量:我们认为,只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发生大的改变,下半年商品房销量仍将会保持较为畅旺的局面,销量的绝对量仍将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并且同比增长也不会有悬念,但由于前期局部地区和个别项目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的态势,一些媒体又对此过度渲染和夸大,导致了银监会在个别城市对住房信贷实施了窗口指导,市面上也存在下半年房贷政策或将发生微调的预期,这些扰动因素将使下半年各月份的销量呈现环比波动的格局。
  价格方面:上半年销量井喷已使开发商现金流明显改善,而08年的战略收缩也使其09年的资金压力较轻,降价"甩货"将不会再成为常态,同时由于短期供应偏紧和通胀预期,下半年房价将呈上涨趋势,但不会暴涨,理由:一、我们从上半年房地产投资数据已看到主流开发商目前对后市仍然很谨慎,这将导致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定价策略偏保守、谨慎;二、中央不允许,如果一旦出现房价暴涨的苗头,势必会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予以扑灭,宽松政策能促使楼市销量转暖,严厉的调控也能抑制楼市非理性的亢奋--"07年'927房贷新政'出台,房屋销量应声而落"就是最好的明证。(.国.信.证.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 天

开心哈粉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业:盈利改善房价上涨 可买入两股
  整体来看:成交量环比增速放缓,天津创新高;成交价回升。本周商品房成交均价,8城市合计环比上升1.08%,3城市合计同比上升1.56%。商品房成交量,12座城市合计环比上升0.81%,较上上周(6.29-7.5)环比上升2.32%,长三角和珠三角环比下降,天津创新高。本周,可以统计同比增长率的7座城市均出现了同比上升,其中除杭州外6座城市成交量合计同比上涨150.44%,连续二十三周同比上升。
  商品房成交套均面积上升,苏州和南京改善型需求持续释放。除武汉外,11个城市本周成交套均面积为108.6平方米,较上周上升4.4平方米,较上上周上升1.77平方米。12个城市中,苏州和南京成交套均面积约120平方米,深圳和重庆市场以小户型为主,另外8座城市成交套均面积在110平方米左右。商品房成交套均面积上升,苏州和南京改善型需求持续释放。
  新增推盘量回升,苏州去化周期最短。重庆和上海合计新开盘面积环比增长11.3%。5座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平均为21.9周,较上周上升2.6%,较上上周下降18.8%。其中,苏州库存去化周期最短。
  未来趋势:09年下半年,盈利改善和房价上涨成为刺激投资的主导因素。预计09年商品房成交量将同比增长30%,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5%,行业进入需求快速释放,房价上涨以及供给指标回升的景气阶段,短期维持行业看好评级。然而,随着货币政策的微调,8、9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有可能回升至20%以上,房地产行业调整政策方向有可能变化,同时考虑到行业的估值水平,我们提示行业风险,选择有业绩支撑或资产优良的公司。买入张江高科和华丽家族。(.渤.海.证.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 天

开心哈粉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狂吃金融地产采掘 基金投资三驾马车
  基金二季报显示,基金二季度的大幅加仓主要围绕着金融、地产和采掘业进行。截至二季度末,金融、房地产和采掘业三者的投资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合计高达40.28%,比一季度末高了近12个百分点。
  分析师认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来看,基金对这三个行业的偏好仍将持续,但未来布局上可能会有所调整。
  三驾马车王者归来
  纵观上半年基金的操作,其调整思路明显向"三驾马车"靠拢。
  在一季度基金增仓行业中,房地产和采掘业仅为第四和第五。但到了二季度,这两个行业跃居第二和第三,而一季度增仓排名第二的机械设备行业则被踢出局。从增仓幅度上来看,二季度金融、地产和采掘业的增仓幅度也超过一季度。
  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基金在金融保险业的投资占比达到23.46%,比一季度末增加6.5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的投资占比达到8.98%,比一季度末增加了3.12个百分点;采掘业的投资占比达到7.84%,比一季度末增加了1.82个百分点。三者合计增幅为11.52个百分点。而在一季度,这个数值为7.33%。
  事实上,"三驾马车"带来的回报是丰厚的。二季度,金融、房地产和采掘业的涨幅分别达到34.5%、42.02%和36.04%,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从重仓股来看,部分重仓股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喜,如金地集团二季度涨幅达到92.73%,西山煤电达到82.89%。
  对于"三驾马车"下半年的走势,许多基金经理表示了强烈的信心。民生蓝筹的基金经理就认为,三季度政府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开始明显显现,如金融、煤炭、石油采掘业等行业的业绩下半年回升是趋势,未来将运用交集策略,把握行业轮动规律,重点配置金融、房地产、采掘等行业中蓝筹公司。
  重仓股或有调整
  虽然基金的投资主线再度回归到"三驾马车"上,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个股都将鸡犬升天。事实上,从7月份走势来看,许多基金重仓股表现不佳,这其中就隐含着基金在当前投资主线下的结构调整。
  截至7月20日收盘,7月份以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达到10.7%,而统计数据显示,基金二季报中的前20大重仓股中,仅有5只个股同期涨幅超越大盘,工商银行更是出现3.32%的跌幅。但在新增前20大重仓股中,则有12只个股同期涨幅超越大盘,其中部分个股涨幅达到40%以上。
  某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二季报披露的是基金已经重仓的个股,这些个股在二季度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涨幅,从策略的角度部分减持实属正常。"比如金融、地产,最近就有些基金在减,但这并不影响大方向的判断。"该基金经理说,"从投资主线上来说,金融、地产、采掘依然是主流,只不过在挖掘程度和投资时机上,业内会出现分歧。"
  事实上,从二季报中基金经理的报告来看,许多基金经理对三季度可能出现的震荡调整比较担忧,这可能会促发短期基金的结构性调仓。但从大多数基金经理对未来的趋势判断来看,"三驾马车"并行的格局仍将持续较长时间。(.中.国.证.券.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 天

开心哈粉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8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头,啥人都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 18:35 , Processed in 0.048759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