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20081029

聊天室------2009年第三季(澎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休息:*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对知见的看法(上)
所属分类:临济宗  发布日期:2007-12-5

  二.世间的知见 
  太阳底下的万物林林总总,千差万别,世间上的芸芸众生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种种不同的见解。这种种不同的见解,把它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点:
  (一)世间以五欲六尘为乐
  世间大部分的人,以物质感官上的享受为快乐,而孜孜矻矻追逐于声色犬马,事实上这种肉体上的享受并不是最究竟的快乐,心灵的舒安才是真正的快乐。譬如有的人万贯家财缠身、娇妻美妾在抱;住的是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穿的是上好名贵的绫罗绸缎;出门有汽车代步,入室有僮仆服侍,但是却没有一颗灵悟的“真心”,去体会生命的真实意义何在。欠缺这种“真心”的人,即使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仍然是一个贫乏的人,而我们的世间却到处充满这种贫穷的富人。
  根据经上的说法,五欲六尘的享乐,是有漏有染的。有漏是有缺陷的意思,有染就是有私心,有私心即伴随着烦恼。譬如有人贪着饮食之美、男女之欢而不知节制,彷佛飞蛾扑灯、春蚕作茧,自陷于痛苦的渊薮而浑然不知;世俗的享乐如剑上涂蜜,虽然味道甘美,却有杀身殒命危险。我们应该运用智能去透视五欲的虚假,追求真实清净的法乐!
  (二)世间以立德立功为实
  有的人对于物质享受虽然能够不忮不求,超然不恋,但是却以建立彪炳功勋、留名青史为一生的奋斗目标。立功立德固然为人生努力的方向,但是仅止于世间的成就。除此之外身心的清净,人格的升华,出世慧命的证成更为重要。
  常听到有人抱着这样的论调:宗教是劝人向善的,我只要心地善良就够了,不必信奉什么宗教,其实这种观念是愚痴的看法。心好就不必信仰宗教,那么我们只要心好也不必吃饭了,心好就毋需乘车了?心好是为人基本的条件,生命的完成还需要许多的资粮为增上缘,才能办成。况且宗教并不仅仅止于劝恶向善这种个人的解脱层次而已,如何济度有情跻登清净乐土,才是宗教存在的真谛。我们既然有很好的心,为什么不发挥宗教奉献的精神,把这块良田美地献给有情众生一起来耕耘呢?却宁愿局促一隅,把心逼到狭路去了呢?立功、立德如果建立在这种狭隘的观念之上,即使能够传名千古,也不过是小我的精神而已,成就不了大事。我们倘若能够发菩提大心,从事服务大众的事业,生命将更为扩充,更具价值。
  (三)世间以百年长寿为久
  长命百寿是一般人热切的希望,医药的发达,是为了增长生命的方法手段,子孙的传衍,也不过是延续生命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罢了,究竟多少春秋才算是长寿的呢?我们看到百龄人瑞就庆贺不已,以为是人生难得的幸福,事实上一百年的岁月就算是长寿了吗?活到了一百岁,难道就值得那么雀跃欢喜吗?如果以人类贪求无餍的心性来看,一百年的生命未免太短暂了。
  过去有一个信徒请法师到家里诵经消灾,祈求延寿,法师就问他说:
  ‘你希望求得多少的寿命呢?’
  ‘我今年已经过了花甲之龄了,我只要能够再活二十年,也称得上是古稀人生,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这个信徒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情。
  ‘你只希望多活二十年?二十年很快就会消逝,你可以要求更长的生命。’
  那人一听,瞪大眼睛说道:
  ‘哦!还可以增加吗?那么四十年好了,图个百年大寿,人间稀有!’
  ‘四十年也好,一百年也好,都不过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将消失得无形无踪,你应该祈求更长久永恒的生命!’
  那个人一楞,慢慢的说:
  ‘师父!那么你认为我应该祈求几千年、几万年的寿命呢?’
  ‘求无量寿!’
  世间的寿命纵然长寿如彭祖,充其量也不过八百岁月,和宇宙的亘古悠久相比,实在相距太远了。我们人生应该追求的是永恒无限的无量寿,证悟永远不生不灭的真如生命,而不仅是蜉蝣若寄的数十寒暑而已!事实上果真活到一百多岁,难道就真的那么幸福吗?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假设有一位一百多岁的老翁,他的儿子大约将近一百岁,孙子也已是七、八十岁行将就木的老人,如果命运乖舛,儿子、孙子先离开了人世,白发人反送黑发人,情何以堪?长寿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只不过凭添更多的感伤无奈而已。况且耄耋之年,两眼茫茫、白发苍苍,行动不方便,凡事不顺心,如果精神上没有寄托,真是度日如年,百无聊赖,因此人生的意义不在活了多少岁数,而在于是否真实地活过,如果已经充分地发挥了生命的内涵,纵然是刹那,也是永恒。
  (四)世间以迷信执我为真
  有人以为信仰宗教是迷信的事,而不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迷信的行为。譬如有的人每逢结婚寿诞,非要杀鸡宰羊,大事舖张,才认为够排场,为了个人的口腹享受,不惜罔顾众生的生命,活活拆散了多少恩爱的夫妻。为庆生而滥杀生灵,结褵而夺人之爱,不但违反最初的心意,更悖逆了慈悲的精神。更有一些人和朋友发生争执,到庙堂斩鸡头赌重咒,这种行为既愚昧又残忍。发誓应该是发自于自己内心,对自己行为表示负责的承诺,怎么是借个鸡头就能够加以约束的?况且生命是尊严,谁也没有权力剥夺第三者的生命,来对自己做任何的负责,一个人如果需要借着斩鸡头来表明自己信誓旦旦,那么此人的诚心也实在有待考验!
  有的人信仰虔诚,遇到任何难题就求神问卜,祈求神明的指点,生病了就求些香灰吃吃了事,有困难时就烧烧金银纸消灾化厄。此人信仰的诚心固然令人赞歎,但是信仰的盲目不辨却令人不敢苟同。其实信仰首要心存敬意,知道奉献牺牲,不一定在财物上的施舍,纵然有多余的心力、金钱,也应该运用于修行的道路和大众的公益事业之上,广积功德,才能有丰硕的收成。
  世间上的知见大抵似是而非,看起来好象是对的,其实是众口铄金,积非成是,其原因是导源于理念不清。而理念之所以矇胧不清,是由于心性的污染。我们这颗心原本纤尘不染,由于无明造化,渐渐失去了清明,但是我们只要日日勤加拂拭,终会有光天化日,彻底明白的一刻。这一刻,就是知见涤清滤净的时候了;这一刻也是诸佛菩萨与我们同游毕竟晴空、自在清凉的佳时!
  三.知见的层次 
  世间的现象千差万别,众生对万象的见解、看法,也有种种层次的分别。好比小学生有小学生童稚纯真的看法,中学生有中学生年轻浪漫的想法,大学生有大学生深远超迈的见地一般,随着年龄、阅历、根器的不同,知见也有深浅高下的不同境界层次。
   知见究竟有那些层次呢?首先我就以一般对各位在家居士的称谓为譬喻,来谈谈佛教徒对佛教护持的心态层次。每次演讲开场白时,总是称呼各位在家的来宾为“各位护法信徒”,但是各位是否仔细地想过“护法”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涵义?而我们佛教徒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护法”的任务?从字面来看,“护法”指的是护持佛法、护持佛教。社会上有不少人无法真实地了解“护法”的真谛,发诸于行为实践时,难免产生偏差。
  有的人虽然信仰宗教,但是不能分辨什么是邪曲乖异的邪教,什么是纯正平实的正教,看到一些光怪陆离、神秘荒诞的现象,就视为人间稀有奇事,盲目崇拜。有的人虽然能够信仰正教,但是或者信仰众多的神明,或者崇拜唯一的造物主,冀望神只能庇佑他大富大贵、延年永生,而不知信奉诸佛菩萨,将自己奉献给众生。有些人对于佛教虽然也能激发一份信心,但是看到某位师父亲切招呼我,就特别尊敬他、护持他。佛经上提到四依法说:“依法不依人”。所谓依法就是依止佛法,佛法是佛陀所体证,僧侣所宣提,亘古今而不变,历久远而弥新的宇宙真理。我们以它为依止,心灵才能得到净化,生命方得以升华。而人为肉身之躯,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倏忽湮灭,变异性非常大,如果以人做为精神上的依靠,譬如朝露遇到阳光,短暂无常,动摇不定。因此正信的佛弟子仅仅护持人是不够的,唯有护持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教信徒,即使以人为护持对象,也必须护持学法、持法、弘法的善知识。
  有的人也知道护持善知识,但是仅止于对单一、固定对象的崇拜,而不能将恭敬心扩充为整个僧团,乃至所有众生的关爱。经上说:佛法在大众中,求佛陀也常告诫弟子们说:‘我是众中的一员。』能够成就大众的人,就是能以佛心为心,续佛慧命的佛弟子;能够拥护大众,以救拔众生出离痛苦为急务的人,才是佛教的护持者。
  有的人对某一位师父特别崇拜,而有的人对某一间寺庙全心全力护持赞助。恭敬僧宝、拥护道场固然可贵,更重要的是要礼敬有道的高僧大德,护持弘法利生的道场,并且是护持弘扬大乘菩萨道的十方丛林。而不是只求自度自了的小乘寺庙。从对佛法的护持来看,我们应该护正而不护邪、护佛而不护神、护法而不护人,要由护师进而护众,由护寺进而护教,由护小乘进而护大乘,以提升我们信仰上的层次。
  对佛教的护持有种种层次的分别,由发心学佛的不同,也有各种不同的等第。有的人初发心学佛,是为了求取世间的富贵,祈求儿孙满堂、家运昌隆,因此也能发增上心,布施行善,种种福田,但是充其量不过是人间福报,学佛的根基仍然不稳固,并且羁绊牵罣的事情繁多,进趋佛道不易,这是第一层次的发心。有的人能够体悟世间欢乐的短暂虚幻,不是究竟的快乐,因此发出离心,出家学佛,追求永恒的真理之乐,成就完美的生命,这是第二层次的发心。但是出家固然在求得个人生命的升华、人格的完成,更应该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予人以欢乐,不仅求个人的自度自了,更要度他利他,因此发出离心之后,必须进一步发大乘菩提心。所谓菩提心就是“上弘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心,这是最高层次的发心。
  佛教将修行证悟的境界分成五种次第,也就是所谓的“五乘佛法”。“五乘佛法”依序为先修人乘的五戒,再进而修持天乘的十善法门。人天二乘的世间法修学完毕之后,要参究声闻乘的四谛真理,然后是缘觉乘的十二缘起,最后则要实践菩萨道的六度,从完成人生之中完成自己,声闻、缘觉虽然已经超凡入圣,但是仅仅是只求自利自了的出世间圣者而已,不能积极地去救度倒悬,唯有怀抱“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慈悲胸襟,出世而入世、广济群伦的大乘菩萨,才是佛教所要求的最高境界。
  修证的阶位有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五乘的等第,甚至菩萨更有四十一、五十二种高下层次之差别。而五乘人生所证悟的真理也是层次分明,不尽相同。根据阐扬般若思想的金刚经、心经、大智度论的记载,般若性空的道理,众生的根机、内容有深浅不同的差别。譬如一般的凡夫能够培养正确的知见,就具有般若的光明。从凡夫的阶段而进趋二乘罗汉的境界,如果能够体证缘起的道理,就是般若。若能发广大心,回小向大,进入大乘菩萨的境地,觉悟宇宙万有的根本道理──性空,此性空的真理,是大乘菩萨的般若智能,是度化众生的无限妙用。最后证悟佛的境界,能够清楚地识自己本来的清净自性,这个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是至高无上的般若妙谛!
  从正见、缘起、性空到般若的体证,有种种不同的层次,唯识家则将所证悟的智能分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各宗各派莫衷一是,这些层次的千差万别,取决于人生内在工夫的用力如何,而不是外来的力量强予分别。如何提升我们人生的层次,契入佛的大慈大悲的境界,和诸佛菩萨同游般若的智能之海,是我们不可一日稍怠的要务!
  四.佛教的知见
  什么是佛教的知见?佛教对知见究竟抱持什么样的看法?佛教的知见就是正见,对万事万物培养正确的见识是追求真理最根本、最重要的敲门砖。有的人学佛法,受到一些委曲,遭遇一些困难,就退失道心,半途而废,甚至对佛教诸多的怨言,责怪佛菩萨没有好好庇佑他,这就是没有正见。所谓正见就是对于自己所信仰的真理,不论遭遇任何疑难,都毫不动摇信念,反而更加坚定信心,把持立场,为护卫公益、宣提真理而奋励不惧。也就是要明了世间有善有恶、有业有报、有前生有后世、有圣人有凡夫的道理。有善恶、圣凡、三世、业报的观念,才知道摄护三业,行善止恶,免堕三途轮回。
  除此之外,佛陀常讲的“四念住”、“四依法”、“三法印”、“八正道”都是正见。这些道理在各种的经典之中已有详尽的阐扬,以下我仅就这四项简略的加以说明:
  (一)四念住
  四念住又称四念处,意思是告诉我们把心念系着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四个法门之上,从苦、空、无我去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在我们的思想、观念里,总以为肉躯是实在的,因此为它滋养、妆扮,“观身不净”就在破除我们对于欲望的根本──身体的执着,了解色身的虚幻不实,而追求真实不灭的法身慧命。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我们却无明造作,制造更多的痛苦,不知道自求多福,利益他人。我们的心念如瀑布湍流,念念不停,瞬间即逝,而我们却不知小心加以摄护,任意让它在生死海中浮沈生灭。世间的万法变化无常,没有一法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稍有执着,如果执持有我,痛苦就接踵而至。能够以四念住的法门去认识宇宙的真相,我们的身心才能清净自在。
  (二)四依法
  所谓四依法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如前面所说,即依止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依靠有生灭现象的某一个人;依义不依语即从义理本身去把握真理的内涵,而不执着戏论,满足于语言文字的游戏。依智不依识即依据般若智能为人生行为的规范,而不依顺一般的俗知俗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即依持究竟的宇宙真理,而不盲从方便邪说。四依法是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指南。能够依止四依法,得其门而入,才能探骊得珠,登入真理堂奥。
  (三)三法印
  三法印就是“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些都是佛法的基本常识,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诸行无常”:一切行为、一切语言,万事万物都是无常,千变万化。人生是无常,世界亦无常,一切世间法都是无常,唯有脱离世间法,到了出世法的境界,才是真常。
  “诸法无我”:世间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远如此不变坏的。譬如我们的身体,彷佛一栋房屋,仅仅供给我们平常活动筋骨、行住坐卧,暂时居住的场所而已。房子住久了,一定会败坏漏雨。等到大限来临,我们这栋老屋也会随着殒灭无存。不仅肉身如此,财富、名利、感情,乃至世间上一切都不能永恒存在,迟早会舍离我们而去。因此我们如果了解因缘的道理,缘生则聚,缘灭则散,不执着无常、无我的世间法,而将身心安住于不生不灭的出世间之中,才能获得人生的究竟快乐。
  “涅槃寂静”的世界就是极乐净土的世界,只有安乐,没有痛苦烦恼的境界。佛陀证悟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证入涅槃,求一个不生不灭的境界。一般人总以为学佛是为了了生脱死,因此消极避俗。抱持这种观念的人,是曲解佛教的愚者。涅槃寂静的境界并不是舍离众生、遯世退隐的意思,这样的人,佛还呵斥他为焦芽败胚。涅槃最高的境界为“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槃。”的无住涅槃。由于悲智双运,因此能常化众生而永不休息。
  (四)八正道
  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由“正见”可以了然苦、集、灭、道四谛的道理,这是八正道的主体。再由“正思惟”以增长真智。然后“正语”,就是修口业、不作妄语。其次“正业”,以大智般若灭除一切邪业,使身心能够安住于清净正业之中。进而“正命”,使身、口、意三业都能合乎正法而行止,“正精进”,就是要发心修习涅槃之道;至于“正念”,则以真智忆念正道,并且没有丝毫的邪念,最后的“正定”,即必须做到清净的禅定。
  总之,这八个方法,是教导我们脱离邪非,所以是“正”;最后进至涅槃的境界,也就是“道”。如果真能坚定信念,努力奉行八正道,就具足宝贵的知见了。
  最后我要告诉各位:平时持念“双手合十礼”就是佛教徒的正确知见。有人或许会疑问:双手合十礼只是一句老太婆称诵的佛号而已,有什么力量呢?有人甚至鄙视只念双手合十礼的人说:
  ‘光念双手合十礼就可以了生脱死,断尽烦恼了吗?就这几个字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证得无量寿命了吗?’
  其实学佛不只是为求了生脱死的超然而已,而是进而求取真实生命的证悟。有人曾经问一位法师说:
  ‘双手合十礼四个字,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法师一听,的确是个难题,最后他回答得十分巧妙,他对着问话的人一骂:
  ‘混蛋!’
  这个人被骂得莫名其妙,顿时怔住了,立刻发怒起来,卷起袖子,握了拳头,大声责问:‘你怎么可以骂人呢?’
  法师这才悠然一笑的开示道:
  ‘你看,混蛋才两个字,就有这么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你的心境,双手合十礼四个字,怎么会没有力量呢?’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平时在工作忙碌之中,口诵双手合十礼就是希望仰仗佛陀的加被,跻登净土莲邦,正如永明延寿禅师所说的“万人修万人去”。
  三天的演讲法会,在佛陀的慈佑以及诸方大德的襄助之下,能够功德圆满,我谨代表所有参与此次法会的工作人员,向各位致谢,祝福各位“修福修慧修净土”!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9-8-3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得衣服拧:*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8-3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9-8-31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上来了:*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29*: :*27*:

[ 本帖最后由 郊狼 于 2009-8-31 21:4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么人了,:*31*: 闪:*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9-8-3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又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18*: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09-8-3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危难之中显身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我和你擦肩而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长寿是每个中老年人共同的目标。这里总结了健康养生“八字诀”,即“保、活、转、参、睡、笑、调、听”,方便好记,以供参考。
一是“保”——保持大脑的活力。  大脑用则进废则退,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科学研究表明,一个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一个不爱动脑的35岁青年人差。近年研究发现,45岁后勤用脑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明显少于不用脑或少用脑的人。
  二是“活”——指活动手指。
  俗话说“心灵手巧”,说明双手与大脑有着亲密的关系。经常活动手指,比如做手臂交替运动、手掌握力活动、转动健身球等,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益智健脑、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三是“转”——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
  如较长时间的单调工作或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让脑力保持最佳状态。散步、做体操、做家务等都是较好的转换活动方式。
  四是“参”——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活动。
  结交朋友特别是年轻朋友,可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积极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使你精神欢愉,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五是“睡”——保持睡眠充足。
  中老年人要学会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努力做到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不要常熬夜,保持一天有8小时(老年人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因为充足的睡眠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六是“笑”——即“笑口常开”。
  笑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专家的瞩目与提倡,研究证实,笑能降血压;笑1分钟可以收到划船10分钟的效果;笑还能释放压力,减轻沮丧感;笑可以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欣快感。但每天不一定有很多诱人发笑的事,中老年人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喜剧,多听相声,多读笑话,多欣赏漫画,就能笑口常开,进而延年益寿。
  七是“调”——即调节饮食。
  生活水准提高了,更要重视饮食调节,应尽量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兼收并蓄。提倡多吃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蛋黄、胡桃仁、百合、木耳、香菇以及绿叶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类多的食物。
  八是“听”——听优美动听的歌曲。
  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这里有镇江的朋友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太晚了都睡了,除了版主!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ytqdl + 5 2009-9-1 06:24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7 16:03 , Processed in 0.035756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